- 相關推薦
院校教學管理中教學為本的踐行的論文
高職院校教學管理評價過程中存在一種“管理本位”傾向,它的具體表現是學校教學管理部門與工作者一方面制定了組織行為目標,另一方面也對組織行為目標的執行加以監督與評估,而教師僅僅是管理過程中的被動執行者,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是一種無價值的極限環。這樣的極限環系統讓教學管理自身同教學管理外部世界割裂開來,是機械化的行為模式。對于高職院校學習者來說,在這樣的封閉與僵化系統里面學習,均會不同程度地失去個體性,這是與未來學生個性發展需求不相適應的。唯一的做法就是積極應對挑戰,打破“管理本位”思維與應用模式,使之走向“教學為本”,讓教學管理工作重新回到“教學”的基礎上來。
一、評價指標體系設計原則
在設計基于“教學為本”評價理念的指標體系時,既有高職院校統計指標能夠作為備用資源。我們在研究制定高職院校教學管理評價體系時,一方面要對既有資源加以充分利用,同時也應按照我國高職院校當前的管理實際情況,對指標體系加以全面調整,使指標體系可以在不同角度構成相關性更為完善的整體,綜合反映出學校教學的管理能力。在原則掌握與具體指標控制方面,需要表達出下述內容:即人員配備情況,比如組織機構類型、人員隊伍規模等;而在制度建設上,則需要含有與教學有關的規章制度及相應的業務流程,同時還需要包括信息化建設、特色教學實踐等。因為高職院校在教學管理上自身就涵蓋了多重相互影響性因素,各項因素所發揮的作用極為復雜,而且所呈現的效果又往往具有相異性。所以我們在進行評價指標體系設計時,需要關照教學為本思路,也就是把指標體系同教學主體內容對應起來,從而對體系加以調整完善。在設計時一般可以依照下述幾項原則進行。
。ㄒ唬┛茖W性原則
在教學管理工作引入“教學為本”評價理念后,設計更應注意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使二者結合符合客觀抽象描述,同時還要讓設計具有良好的獨立性與代表性,充分考慮到指標體系能否與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工作的復雜情況相適應。特別是需要參考宏觀情況對結構整體合理性予以研究,在不同側面、不同側重點抓住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方面。只有盡可能科學、客觀地對教學管理各項因素加以描繪,才能簡練、清晰地完成指標體系任務。
。ǘ┱w性原則
所有事物都無法孤立存在,它們都處于統一整體的制約與限制之下,因而片面也孤立地解決問題無法揭示事物本質。因此在研究高職院校教學管理評價時,一方面要考慮到各種因素的個性化特點,另一方面也需要關注高職院校教學管理整體工作在高職院校辦學中的重要意義,并采取真正行之有效的方法系統設計評估方法,最終構建形成合理、全面與系統的教學管理評價體系。
(三)可行性原則
此處所說的可行性包括下述兩方面含義:其一是應當盡可能讓體系指標更加簡潔,方便計算。同時需要對其中可能涉及到的數據加以規范化處理,讓指標具備明確、易于了解的特征,利于后期定量處理工作。如果有些指標在理論分析時貌似重要,可是若其可操作性不強,采集時不易處理,那么就應舍棄,不加采納;其二是各項指標均應具備計算方法上的要求,也就是從整體到部分均應符合易于操作特點,以確保評價結果具備可信性。
(四)可比性原則
如果設置指標,需要具備橫向和縱向兩方面的可比性功能。縱向可比性意為站在時間角度,利用觀察有關指標的變動趨勢,對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工作變化加以研究,從而了解并評估管理水平的層次。與縱向可比性相比,橫向可比性重點強調不同高職院校之間的教學管理水平指標差異。除了對縱向可比性與橫向可比性兩方面內容加以關注外,“教學為本”評價理念的貫徹還需要同國家相關制度要求相符,在具體評估過程中符合指標可比性要求。
二、高職院校教學管理中“教學為本”評價理念的體系建設
。ㄒ唬┐_定評價指標
對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工作中以評價時,需要準確設計出基于“教學為本”評價理念的高職院校教學管理評價指標問卷。在問卷里面,其指標一是合理吸收當前國內各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特別是教學質量管理評價的先進經驗,同時了解并借鑒國際高職院校評價指標合理化內容;其二,要根據高職院校在教學管理方面的核心內容,比如:教學改革、教學運行效果、專業建設方向等方面內容的總結得到更準確標準。利用調查分析的辦法,最終把數十項三級指標篩選出來,形成針對性的高職院校教學管理評價系統。
(二)明確指標體系特點
本項評價指標是充分借鑒國內與國際教學管理成功經驗,并考慮我國未來高職院校發展規律的前提下所形成。同此前的指標體系比較起來,需要明確“教學為本”評價理念應用后的幾個主要特點。一是更加重視師資隊伍建設,突出了素質教師的重要地位。與此同時,高職院校對于增強師資力量工作的重視程度也顯然可見,尤其是關注了師資力量培訓目標,且在培訓內容上注意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外出學習和在崗培訓同步進行,滿足不同的教師培訓需求;二是更加關注教學改革及專業建設性內容,在專業建設上,高職院校教學管理中“教學為本”評價理念的體系建設強調了人才培養模式同校企合作、產學結合的關系,而在課程建設方面,則突出了課程體系同教學內容的同步改革特點;三是更加關注實踐教學,針對高職院校的突出特點,出于突出實踐教學的重要地位考慮,特別把實踐教學專門列出來,使之可以保證在“教學為本”基礎上,使學生可以做到“工學交替”,達到頂崗實習的具體要求。
三、高職院校教學管理中“教學為本”評價理念的體系應用及注意事項
。ㄒ唬w系應用為了保證被評價部門及人員的公平性與公正性,專家組成員需要做到公開、權威。按照事先擬定的評分規則進行打分,評分規則由專家組成員按照高職院校實際情況自主設定。對被評價部門需要依指標中的各項內容逐一打分,并將標準劃分成A、B、C、D共四級。并由高職院校教學管理者按照專家組給出的打分情況匯總,得到被評價單位的基本分數。接下來依分數對目標部門進行評價,針對該部門或人員所得到的分數,對其在教學管理相關工作中的效果進行合理化評價,利用評價了解其在教學管理中的優勢及不足,從而據此尋求出問題的解決策略。
(二)注意事項
1.要關注常規教學同創新教學如何結合的問題,常規性教學管理可以確保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讓學校教學工作富于條理,然而僅僅關注常規管理遠遠無法滿足高職院校發展需求,這是由于教學管理的目標在于“教學為本”,在于人才培養,而現代化高職教育已經表現出了明顯的多元性與多層次化特點,所以與常規教育相對應的創新性教學亦應引起注意。若還是一味遵循舊的章法,不注意針對人才培養新問題采取有效規范與調整,那么肯定是與高職院校教學管理中“教學為本”評價理念的體系建設相違背的,更難以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為了滿足高職院校教育質量及學生能力的全面提升要求,就一定在確保常規教學的同時,關注創新教學管理工作。
2.要讓教學管理同時具備規范性與靈活性特點。一方面需要考慮到制度是否規范,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到其靈活性特點,這種靈活性是現代化人才培養的必然需求,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其一是基于教師層面,強調教師教學的積極性與創新性,既能保證教師教學的規范化,又要對教師的個性加以尊重,鼓勵其探索出更符合高職院校發展規律的教學模式;其二是基于學生層面,使教學管理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而不是讓統一評價對學生產生束縛,使學生思維受到僵化性引導。
3.要關注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工作在信息化管理方面的深入,高職院校教學管理中“教學為本”評價理念的體系應用是增強高職院校教學管理能力的客觀需求,目前很多院校均已經進行了相應的人才培養模式變革,例如:學分制的動態要求等,其中所蘊含的信息量要比既有的學年制模式豐富很多,特別是學分制所具有的彈性特點,還需要與每名學生的需求相適應,因此提供與其相配套的課程內容、教師團隊、教學方案,并使這些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全面促進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深入變得非常有必要。
四、結語
“教學為本”的評價理念在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工作中的應用潛力是非常巨大的,它可能帶動評價全面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去,并始終保持活動,從而產生一種全新的學習化教學模式。按照這樣的想法,教學專家對教學為本評價理念進行深入探究,使其評價指標體系能夠真正與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工作相融合,如果可以在此基礎上注意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獨特之處,使教學管理更具創新性與靈活性,則無疑會帶動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作者:林青 單位:寧德職業技術學院
【院校教學管理中教學為本的踐行的論文】相關文章:
高職院校加強教學管理的論文10-29
簡析教學秘書在高職院校教學管理中的作用09-16
藝術院校教學管理問題研究論文09-01
高校教學管理中教學干事研究論文10-17
成果導向教學提高高職院校教學管理研究論文10-07
音樂院校信息化教學管理論文06-24
高職院校教學管理隊伍建設探索論文07-09
新體制下的三本教學管理創新論文09-07
淺談高校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論文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