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民營旅行社在中國的發展
近年來,一種現象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那就是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把手中的資金投入到正在我國蓬勃發展的旅游產業當中,一些早期進入旅游業的民營企業已經在這個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呈現出進一步擴張的趨勢。2002年12月9日,民營企業東星集團下屬的武漢東星旅行社出資數百萬元人民幣,成功收購漢口國際旅行社95.7%的股份,成為該市首家由民營企業控股的國際旅行社。民營資本正在釋放活力,突破出境旅游“禁區”,再一次吸引了人們的眼球。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僅僅依靠或主要依靠國家(國有資本)這種單一的投資主體來發展旅游業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一個投資主體多元化,民營資本在投資開發中唱主角的時代正在到來。對于旅游界爆發的此次“地震”,業內反響激烈,同時也引發了對民營旅行社發展和我國的旅游產業政策的深思。本文試圖以歷史和宏觀經濟視野,就我國民營旅行社的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熱點問題和困惑作一番理論探討和反思,拋磚引玉,以期更多專家學者關注民營旅行社的健康發展。
一、民營旅行社東星國旅借“殼”出境游
據悉,東星國旅是一家經營國內游和入境接待的民營國際旅行社,管理經驗先進,經濟實力雄厚。但該社尚未獲得出境游經營權。因此,東星國旅有意收購一家在武漢市場上有出境經營權的旅行社,借殼一步跨進國有旅游企業的專有領地——出境游市場,以便做大做強。漢口國旅擁有近20年的國際社資格,并正式獲國家旅游局批準,成為武漢市8家出境游資格組團社之一,還是湖北得到全球認可(CITS、CTS)旅游公司的兩家之一,出入境旅游做得相當不錯,即使在面臨收購的今年也接送1萬多游客。而東星國旅去年的客源僅為幾百人。為什么會出現這種“蛇吞象”的現象呢?
漢口國旅是一個大型國有旅游企業,由于種種原因,其門市部采取的是承包經營,這種體制的結果是讓其門市部成了游離于母體之外的獨立個體,最多時達到了12家。再加上老國企過時的經營規模及單調的分配制度,使得資金匱乏的漢口國旅感到無法應付殘酷的市場競爭,企業發展后勁不足。正是漢口國旅分散的股權結構讓東星動心,“這樣收購就變得簡單,不用受制于人”。
東星吞并漢口國旅后,收購傳奇還在繼續演繹。隨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與泰國聯手將泰國游拉低至1880元,第二步是東星集團將在本月底完成對深圳一家出境游組團社的收購,控股100%,同時上海并購計劃正在進行中。在東星集團總裁蘭世立看來,旅行社雖然花大力氣拉來客源,卻要將利潤拱手分給交通、住宿和景點,旅行社掌握的主動權太小,必須組建行業合作鏈,實現規模運作。
對于旅游界爆發的此次“地震”,業內反響激烈,同時也引發了對民營旅行社發展和我國的旅游產業政策的深思。應該說,民營企業的加入,打破了境外旅游由中國有旅行社壟斷的局面,出境游的線路可望更豐富,市民的選擇余地更大,價格隨之走低也是必然,旅游行業和旅游消費者都將從中受益。然而實際情況是,民營旅行社不僅數量少、規模小,而且在其發展和擴張過程中仍然困難重重。
武漢市旅游局有關人士的看法正好說明了這一點。他認為,漢口國旅缺乏資金,發展后勁不足,而東星集團沒市場準入證,有錢沒地兒投,雙方應該是天作之合。但是他也指出,作為母體的東星國旅,其經營范圍比漢口國旅小,按規定,母體的經營范圍子體都有,但母體卻不能照單全收子體的經營范圍,因此東星國旅即使收購了漢口國旅,也不能直接進軍出境游市場。東星國旅和漢口國旅估計會采取“表面各自為政,實際上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運作模式。
這里面隱含的意思是,雖然東星國旅借漢口國旅的“殼資源”繞過了出境旅游的市場準入限制,但仍只是以資本滲透的形式進入國有旅游企業,并不能真正獲得同國有旅游企業同樣的市場準入權和自主經營權。
這不得不讓我們想這樣一些問題:優勝劣汰是市場經濟的自然規律,國有旅行社為什么不能退出或改制?民營旅行社進入為什么必須借助“殼資源”而不能真正作為市場主體進入?我國在世貿中曾承諾對外資旅行社實行“國民待遇”,為什么在民營旅行社卻得不到國民待遇?
二、中國民營旅行社發展進程與變遷模式
國家旅游局于1998年發布的《中國旅行社行業發展報告》中指出,旅游行業是我們改革開放的窗口,旅游行業又是新興的行業,從道理上說,旅行社行業在制度上應該是走在前面的,但現在卻是落后的,不光是落后于飯店行業,甚至落后我們相當一部分工業企業。當然這里本身有政策的原因!堵眯猩绻芾項l例》規定,經營國際業務的旅行社必須是全民所有制,經營國內業務的旅行社至少要是集體所有制,就是說,旅行社這個行業在制度上不允許私營,這是一個因素;第二個因素就是旅行社行業原來帶頭的時間最早、規模最大的旅行社,實際上都是大鍋飯、鐵飯碗的傳統企業體制,這種體制的長期維持,使企業機關化,思想觀念僵化,滯后于旅游生產力的發展,第三個因素是傳統的外事接待體制的影響。因此,改革問題,尤其是旅行社企業制度的改革問題在行業里是目前最突出的一個問題!边@段論述清楚地表明旅游主管部門也清醒地意識到,目前落后的旅行社行業制度已影響到這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國際競爭力。本文主要借助于政府管理體制、旅行社運作機制的歷史考察來對中國民營旅行社的發展進程加以動態的研究。
我國旅游業在起步之初,由于受當時旅游事業是外事活動的觀念影響,將旅游業納入政府行政管理之下。在當時,僅有國、中、青等少數幾家旅行社,全國的賓館飯店也必須通過這幾家旅行社的口子對外,因此在當時的業界和教科書中都將旅行社作為我國旅游業的龍頭。1981年國務院提出了旅游行業要實行“統一領導、分散經營的體制。這一體制基本上是一個“偏緊”的操作系統。即使到了1984年在“五個一起上”政策的作用下,全民辦旅游蔚然成風,賓館飯店的投資開始出現多元化和民營化之時,國家仍是嚴格限制民間資本進入旅行社,民營行社的口子一直都未開,旅行社行業的市場化進程舉步維艱。
【民營旅行社在中國的發展】相關文章:
民營醫院發展戰略探討03-18
民營企業文化建設與發展03-13
非正式制度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02-27
試論民營經濟發展的刑事法制保障03-24
中國民營銀行準入制度研究03-23
民營經濟持續發展面臨的障礙與對策論文12-02
環渤海區域民營經濟發展探析03-25
國際ITS的發展及對中國發展ITS的思考03-18
中國文人園林的發展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