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一地理課中引導探索發現總結四步法的運用論文
摘要:高中地理課程是一項綜合性極強的課程, 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 教師為了能夠直觀地展現地理知識點, 通常依靠實驗教學內容幫助學生進行知識點探索。教師可以對地理實驗教學的過程和效果進行系統分析和研究, 并結合地理實驗課程的教學實際, 應用“引導-探索-發現-歸納”的“四步走”實驗教學法, 幫助學生實現對地理知識點的自我探索和自我證明。
關鍵詞:教師教學法; 高中地理實驗; 自主學習; 探究動力;
在目前的教育理念中, 教育專家對于學生自我探究能力的培養十分推崇。許多教育專家認為, 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 應當扮演“引導者”的角色, 通過循循善誘的方式, 使學生進入到學習氛圍和探究知識的環境當中, 從而使學生形成探究的動力, 通過自我學習獲取重要知識。這一理念對于高中地理實驗教學的啟發極高, 為了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自主探究的能力, 在高中地理實驗教學中, 教師應當遵循引導啟發的教學規律, 打造符合學生學習要求的教學手段。
一、高中地理實驗教學中的“引導”
高中地理知識具有綜合性, 同時又十分龐大復雜, 其中既有諸如宇宙、星系的相關知識, 也有世界地理環境、氣候形成的理論內容, 還有關于世界各國經濟發展規律的學習與探究[1], 為了能夠使學生更加直觀地對高中地理知識點進行掌握, 教師一般需要根據教學內容進行教學實驗的設計。
以高中地理一年級的時區計算教學為例, 作為高中地理教學當中的難點, 學生學習和解題過程中主要的困難集中在對已知條件之間存在關系的推論不明確, 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在于缺乏對地球自轉的直觀認知, 因此教師可以積極組織學生展開自轉規律的實驗。在實驗開始前, 教師可以選擇在一塊黑幕之前, 運用地球儀和日光燈作為地球和太陽之間關系進行模擬, 并通過旋轉地球儀的方式向學生展示地球的自轉運動和公轉運動。在這一階段, 教師的主要教學任務為引領和引導, 使學生迅速進入到情境之中。
二、高中地理實驗教學中的“探索”
教師通過實驗設計的方法使學生進入到設定的情境中后, 則需要開始組織學生對實驗當中所呈現出的特點進行探索。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了解赤道和黃道兩個概念的由來, 其中赤道是地球外圍最大的緯線圈, 學生了解概念后, 在地球儀上進行標注;而黃道則是地球圍繞太陽轉動的平面, 學生通過思索后, 將地球的球心與“太陽”的球心相連, 獲得了“黃道”, 并通過計算得到了23°23′這一黃赤交角[2].通過對教師進行的地球公轉運動觀察, 學生還會發現地軸的特點, 由于地軸的作用, 南北半球在不同的時刻與太陽的遠近不同, 同時還會在公轉的某一個位置在南北兩極的極圈內出現沒有光亮的現象。
三、高中地理實驗教學中的“發現”
教師在開展實驗教學的過程中繼續引導, 并組織學生對身邊的自然變化進行觀察, 利用“晝弧”和“夜弧”的長短概念, 使學生發現一年內晝夜長短隨季節變化的規律, 學生對以往經驗進行總結, 發現每年最長的白晝和最長的黑夜所在的時間為一年的“夏至”和“冬至”, 而晝夜平分則為“春分”和“秋分”.得到了這一信息后, 學生則可以運用地軸與黃道面的夾角關系, 了解到四個特殊節氣與南北極極圈內出現“極晝”和“極夜”的關系。
與此同時, 教師需要利用動作, 向學生展現地球自轉的過程, 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完成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地球自轉, 來了解晝夜形成這一現象。并對晝夜相交位置的時間進行了解。以晝夜等分的春分、秋分為例, 其中位于西側晝夜相交的時間為早晨6時, 而東側的晝夜相交則為晚間的18時。學生通過這一結論, 發現晝夜變化和實踐之間的關系。
四、高中地理實驗教學的“歸納”
在這一階段, 教師要與學生共同完成對已經獲得的“發現”的總結。在地球的公轉方面, 地球上出現北極圈極晝, 南極圈極夜, 表明時間為每年的夏至;與之對應的, 南極圈極夜, 北極圈極晝, 則表明為冬至日;而晝夜等分, 則表明時間在春分或秋分。
在地球自轉方面, 教師需要將180°經線在地球儀上進行標注, 并對日期的特點進行講解, 再通過轉動地球儀的方式讓學生直觀感受天然日界線和180°經線所劃分出的地球區域的日期變化規律。同時, 還要幫助學生總結以格林威治天文臺進行劃分的時區概念, 幫助學生形成日期、時間、時區之間關系的直觀印象。
五、教學結果分析
本文在對高中一年級地理的時區計算課程進行教學設計時, 采用了“引導-探索-發現-總結”四步法, 在授課的過程中, 著重將各個概念所具有的特點和彼此之間存在的關聯進行引導。學生在引導之下, 能夠根據所學和所掌握的知識點、知識內容, 將課堂知識進行融會貫通, 并總結出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之間的規律。例如, 在給出的地球地圖當中, 已經注明了黑夜的范圍和晝夜弧與南北極圈的關系, 學生能夠瞬間完成對當時的節氣判斷和對地球上各個維度的晝夜長短情況進行分析, 從而從圖示當中實現已知條件的擴充。我在對學生進行相關練習題目的測驗過程中, 大部分學生能夠通過地球的自轉方向、時間長短來判斷所給圖示標注的地球區域, 對于時間計算的解答也更加準確。部分學生表示, 通過直觀的教學內容使其能夠在解答題目的過程中, 在腦內自然而然地形成地球和太陽之間關系的形象, 利用這個形象進行相關的特征和變化規律的總結, 能夠輕松地對題目中所給出的條件進行十分合理的分析, 使得解題速度和準確率都得到了提高。
六、結語
高中地理課程學習的綜合性較強, 內容中的概念、知識點之間十分連貫, 為了能夠幫助學生完成對知識點的掌握和考點內容的解析, 教師應當遵循一般的教學規律, 以“引導者”的身份對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進行培養, 并從旁協助, 與學生共同完成對知識點的探究, 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更加扎實穩固地掌握知識點。
參考文獻
[1]張玉芬。高中地理實驗教學的“課堂觀察”研究--以人教版必修一“地球的運動”一節為例[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 2017 (12) :41.
[2]陳健。高中地理實驗教學與地理實驗技能的培養[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 2013 (5) :32.
【高一地理課中引導探索發現總結四步法的運用論文】相關文章:
資本成本在企業中的運用探索與建議03-21
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運用論文12-04
ERP在企業采購管理中的運用論文11-15
情景再現中的播音主持運用論文11-18
陜北秧歌在舞蹈教學中的運用論文11-09
中醫藥領域知識發現的運用思考論文11-24
情景教學在寫作教學中的運用論文11-13
幼兒教育中家園合作的運用論文12-11
音樂在體育舞蹈訓練中的正確運用論文11-09
建筑設計中BIM技術的運用論文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