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材料的投放
一個熱烈的活動已經結束,想必你學習了很多新知識,你會有什么樣的總結呢?那么活動總結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淺談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材料的投放,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陶行知先生認為與其把學生當天津鴨兒添入一些零碎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把鎖匙,使他們可以自動去開發文化的金庫和宇宙之寶藏。幼兒園區域活動,正是給幼兒構建了這樣一個獨立自主地去探究的平臺。近年來,隨著我國幼教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和國外先進幼教經驗的傳入,活動區正在被各個幼兒園普遍接受并使用。在幼兒園活動區中,影響活動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材料的投放。由于兒童在活動區中主要通過與材料的互動來獲得發展,因此,就有必要了解目前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中存在哪些問題,教師應該按照什么原則進行投放,材料投放中教師如何進行有效指導,針對這些問題的探討也正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一、區域活動材料投放中存在的問題探討
當前,教師在如何合理地投放活動區材料的問題上,主要存在著下列幾個問題。
1、材料投放缺乏動態性
材料應該要經常更換,是大多數老師暢談投放經驗時最常談起的。然而,據調查顯示,繁重的工作量直接影響了教師投放的材料的數量和更換頻率,也影響了活動區教育的質量。因此,一些幼兒園的活動區材料已經十分陳舊了,有的已經損壞,卻還在給幼兒繼續使用,不能夠定期流動、更換,這樣的材料很難吸引幼兒的興趣。
2、投放材料缺乏探究性和引導性。
當前很多教師在材料的探索性上往往存在誤區,將探索等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動手操作,造成了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簡單機械的重復訓練,沒有對幼兒的心智提出積極的挑戰,使區域活動不能最大限度地引發與支持幼兒與材料之間的相互作用,引發與支持幼兒的探究活動。投放的材料有相當一部分不能激發幼兒動手操作、動腦思考,不能引發幼兒探究的行為,這樣的材料不利于幼兒主動性及想象力、創造力的發揮。例如:在認識時鐘的教學活動中,有的教師給幼兒投放一個用硬卡紙做成的時鐘,讓幼兒依要求撥出不同的時間,這僅僅是一個機械的動手操作活動,不具有探索性。正確的做法是給幼兒提供鐘面、時針、分針、數字等材料,讓幼兒自己拼裝出時鐘。這就是充分具有探索性的活動,但往往被一些教師所忽略。
3、投放材料缺乏目的性和層次性。
一些幼兒教師,在對待活動區教育和集體教育上,常常采取的是“一視同仁”的做法,忽視了活動區教育創設評價等各環節存在的差異,材料的投放不能根據幼兒年齡特點、興趣、教育目標、活動目標進行投放,而是教師自己的想法。因此很難真正滿足幼兒的需求。教師忽略了幼兒的個體差異,所提供的材料難度相同,缺乏層次性,不能滿足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因此,在各種不同類型材料的投放上缺乏思考和策略。例如,對于某個活動區材料的教育目的,教師的計劃是“通過……,培養兒童對應的能力”等。采用目標評價而不是過程評價,使得教師在執行過程中常常搖擺不定,對于材料是否有效果也難以評價。這也直接影響了投放的質量。而且,如果把活動區教育變成集體教育活動的翻版,那么活動區教育就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二、區域活動材料投放的總體原則
1、材料投放要有的放矢
教師要在充分考慮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基礎上,清晰的理解和把握階段性培養目標,有針對性地選擇、投放材料,即在材料投放時,必須要對本班幼兒當前的培養目標,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并以此有針對性地選擇、投放那些對幼兒的發展有促進作用的操作材料。力求使材料能夠滿足幼兒現階段的實際發展的需要。如在小班投放串珠、系扣子等活動材料,發展幼兒的小肌肉動作,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及計算方面的間隔排序。例如,如果主題是《蘋果和橘子》,那么在美工區可以提供紙和筆、毛線、碎布、剪刀等,讓幼兒用各種材料和各種方法來給水果寶寶穿新衣,進行自由創作;圖書區收集投放有關水果、蔬菜的圖書、掛圖,讓幼兒閱讀欣賞。
2、充分挖掘材料的游戲價值
從促進兒童運動能力的角度來說,游戲行為是成熟指導下的自發動作練習,提供了多種運動形式的練習。從兒童認知發展的角度來說,“促進了感知能力的提高,思維能力的提高,想象能力的提高和語言能力的提高”。而從社會性角度來說,游戲既提供了兒童交往實踐的機會,又促進了兒童社會交往關系。就情感發展來看,“賦予兒童經常體驗積極的情感,幫助兒童控制情感的沖動性以及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高級情感也產生于游戲中。游戲對于兒童社會交往能力和情感體驗有著獨特的作用,而這些恰恰是集體活動的弱項,優勢互補。教師高結構投放教育性材料,為的是能夠達到某種教育日標。而必須要考慮的是,這些教育目標哪些必須要通過結構化的設計來實現,哪些未必一定要通過這樣高結構的投放方式就可以達到?傊寖和タ刂撇牧,而不要使兒童被材料控制。
3、適應不同水平幼兒的發展需求
陶行知說:“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投放的材料要與幼兒生活有關,是幼兒需要的、感興趣的,急于想知道或解決的。教師在活動區域中應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特點,投放不同層次的活動材料,做到有的放矢。投放材料要注意按照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的要求 ,充分發揮活動材料的優勢。根據幼兒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難易程度不同的活動材料,便于教師對不同能力的幼兒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如美工區繪畫材料的投放,可以是多種多樣的,蠟筆、水彩筆、簽字筆、鉛筆、水粉顏料,空白紙,添畫等,能力強的可選水粉顏料作畫,能力弱的選擇蠟筆作畫同樣可表現主題和內容;能力強的可選擇用簽字筆直接作畫,把握不好的幼兒可用鉛筆作畫,出錯后可以加以修改?傊“嗟慕Y構區適合提供體積大,便于取放,類別相同的建構材料。大班幼兒動手能力增強,建構能力增強。在提供建構材料時,則要注重多樣性和精密性,以滿足他們的探究和自主發展的需求。
4、活動材料應具有探究性
陶行知先生早在30年代就提出:“要培養兒童的創造力”、“要解放兒童的頭腦、眼睛、嘴、雙手、時間、空間”,并且他指出:“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對幼兒來說,創造力正孕育在新穎奇特的幻想中,幼兒創造力培養是個人與社會和諧發展的需要。探索是一個不斷激發幼兒靈感,發揮幼兒創造性的過程。而那些能留給幼兒更多操作空間和創造空間的“半成品”最具有探究性。這是因為:相對于“成品”來說,“半成品”能夠給幼兒提供更多的探索空間,更多的動手、動腦的機會;而相對于“原材料”來說,“半成品”又蘊含了一定的線索,可以引導幼兒完成自己的作品,它適應對客觀世界缺乏經驗的幼兒的水平。因而,要體現探究性,教師應該在制作“半成品”上下功夫。有的教師給幼兒投放一個用硬卡紙做成的時鐘,讓幼兒依要求撥出不同的時間,就僅僅是一個機械的動手操作活動,不具有探索性。而給幼兒提供鐘面、時針、分針、數字等材料,讓幼兒自己拼裝出時鐘。這就是充分具有探索性的活動,因為在組裝時鐘時,幼兒要不斷地思考如何拼裝各個部件,數字怎么安排,時針與分針如何協調,如何讓各個部件活動起來等問題,幼兒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也就不斷進行了積極的探究。
三、區域活動材料投放的教師指導策略
在活動區中,任何主題的.提出及材料的投放過程,處處體現隨機性和幼兒的主動參與性,教師的教育意圖在活動中不斷地調整,靈活地實現;顒訁^活動中材料的投放和教師的指導是兩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它們直接影響著活動區活動的開展和活動質量。因此材料的投放、教師的指導是我們值得探討的問題。
1、以幼兒的需要為投放材料的基點,
陶行知曾講到:“當教師把每一個學生都理解為他是一個具有個人特點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結構的人的時候,這樣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師去熱愛兒童和尊重兒童”。因此材料投放過程中,教師不僅要了解幼兒現有發展水平,還要了解幼兒潛在的能力水平;不僅要了解幼兒的共同需求,還要了解每個幼兒的興趣和特有的學習風格。材料是否豐富、有趣、可變對于幼兒能否主動參與操作及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有很大的影響?茖W區中有趣的凸凹鏡、奇妙的磁鐵、會變的三原色、沙漏、轉盤、拼圖等,生活區中的夾彈子、動物喂食、小貓釣魚等,計算區中的圖形、數字寶寶、七巧板、多變的幾何體等對幼兒就充滿了誘惑,幼兒玩的興趣就很濃。但僅僅豐富而沒有變化的材料也難以長久引發幼兒的探索欲望教師要根據觀察結果及時調整區角的位置、材料,使其更適合幼兒的水平、興趣和需要。例如,一些幼兒對時裝模特大賽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便引導他們利用廢舊物品,自己設計并制作服裝,“快照大頭貼小屋”又變成了“時裝模仿秀”的舞臺。這種變化與調整是教師細心觀察、正確解讀幼兒的結果。當幼兒對某些區域中的材料司空見慣、熟視無睹時,教師應賦予物化的材料以鮮活、生動、真實的情感意義,讓環境貼近幼兒生活,富于情景性,以重新激起幼兒的學習熱情和愿望。
2、給幼兒更多實際操作的機會
陶行知曾直言“不會種菜,不是孩子”。教學也要創造條件讓孩子積極的動手。教學中,教師要精心創設探究性操作活動,多讓幼兒拼一拼、擺一擺、剪一剪,真正放手讓幼兒活動起來,使幼兒的創新意識在操作活動中萌發,這樣,有利于獲得豐富的感性材料,幫助幼兒理解、掌握抽象的知識,形成較穩定的、可遷移的思想方法,進一步培養幼兒探究的意識和探索精神。行為主義心理學家斯金納強調“操作性條件作用和積極強化在教育上的意義”,因此教學中,教師要精心創設探究性操作活動,為幼兒提供多種材料,所謂百種材料,并非是絕對的百種,而是考慮材料的不同維度,如,紙張就有大小顏色、質地、硬度等之分,而且不同材料的不同組合方式尤其是低結構、多功能、富于變化的材料都可以達到百種材料的效果,進而鼓勵、刺激幼兒進行個性化的、創造性的表現。這樣,有利于獲得豐富的感性材料,幫助理解、掌握抽象的知識,形成較穩定的、可遷移的思想方法,進一步培養幼兒探究的意識和探索精神。
3、教師在區域活動給予恰當的指導
幼兒在游戲中應有自由選擇與自主決定的權力與可能。陶行知提出:“教師不替學生說學生自己能說的話,不替學生做學生自己能做的事,學生能講明白的知識盡可能讓學生講。因此,教師要認識到游戲過程是幼兒探索和發展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而要學會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言談舉止及行為表現,學會等待,尋找適宜的介入時機,在幼兒真正需要的時候給予恰當的指導。幼兒帶著自己的種種設想試驗、觀察,尋找答案、發現秘密。在其與同伴的交流探討中,教師要不斷地向孩子提出新的挑戰,繼續引發孩子新的思考。教師的適宜引導、與幼兒的互動碰撞不僅能激活幼兒的經驗和思維,更能促使其自身原有經驗不斷趨于客觀和科學。
【淺談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材料的投放】相關文章:
淺談幼兒園主題活動下區域材料投放的策略11-08
幼兒園區域活動材料巧投放論文06-17
幼兒園體育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論文10-20
主題活動中區域活動材料投放的思考的論文10-19
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材料投放研究的論文11-02
幼兒園美工區材料投放及活動策略的探討論文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