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 求職騙術案例:
哈師大的史曉燕同學,在一招聘網站上看到沿海某省重點高中在招教師,于是填寫自己的資料,幾天后她接到對方發來的一份表格,要求她詳細填寫。史曉燕以為是對方對自己感興趣,于是就按照要求全部填寫。這份表格要求填寫的不僅有史曉燕的個人信息,包括賬戶號,還有史曉燕父母的工作、背景、聯系方式。結果一個星期后,史曉燕一家頻繁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短信和郵件,還有打電話推銷東西的。原來是非法網站以招聘為幌子,騙取網民的詳細資料后出售給需要的人來牟利。
騙錢騙取智力成果很多高學歷的研究生、博士生也曾掉入網絡招聘陷阱,不同的是,他們被騙的大都不是錢財,而是“智力成果”。哈市某學院研究生李博在某網站上發現一份特別令他心動的工作。該公司自稱是新加坡公司,在珠海設有分公司,工資、待遇、家屬安排都非常誘人,但應聘人員必須提交一份他們的長達10余頁的答卷。潛心研究了兩個晚上,李博才把滿意的“答卷”提交上去,高興地等待回復。可是一等就是一個月,后來他發現該公司在其他網站做了產品廣告,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李博的設計內容和設計思想。不久,李博發現該公司還在繼續招聘,都是研究生以上學歷,仍然有設計方面的考題,李博認為:“這分明就是在騙取求職者的智力成果!”
期信息耽誤事有很多大學生還反映,他們在網上發現有一些長期“掛”著的招聘信息,投了簡歷卻左等右等不見回音,一打電話才得知早已招滿人了,白費了自己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對此業內有關人士揭秘,“網站信息發布收費相當便宜,做一個月有的才二三百元,信息的有效期從一個月到一年不等,一般不在網上公布。有的信息未到期,但職位已招滿,由于企業交了錢,自然不甘心刪除或暫停信息,而是繼續張貼;還有的企業職位只招聘一人,或已經招滿,卻還在網上張貼招聘信息,其實是企業希望有意無意地拉長時間,讓更多的人才投放簡歷,以此來建立自己的人才庫的一種手段。同時,還有一些網站私自從其他網站上拷貝一些過期的信息,在自己的網站上延長信息的發布時間,其實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信息量,以增加點擊率來掙錢。專家提醒學會篩除垃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