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之古姓氏起源及來歷
大家對于自己的姓氏來歷應該很感興趣吧!下面是應屆畢業生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百家姓之古姓氏起源及來歷,歡迎查看~
古姓,最早來源于周文王姬昌的祖父古公亶父,是一個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
百家姓之古姓氏起源來歷。古姓人口在中國大陸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臺灣排名第七十五位,多分布于臺灣的臺北、臺東、新竹等地。這是一篇關于百家姓之古姓氏起源來歷,歡迎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古(Gǔ)姓源出有四:1、出自姬姓,周族先祖古公亶父的后代子孫,以古為氏。據《風俗通》上記載,認為古氏是古公亶父之后。而這個古姓家族的始祖,據《史記·周本紀》記載,在武王得天下時,被追尊為太王,所以,古公亶父即周太王,其后代子孫以古為氏,稱古姓。2、出自周代有大夫受封于苦城,以邑名為氏。據《潛夫論》上有關于“古成氏之后分為古氏。”的記載,周代有大夫受封于苦城(在今河南省鹿邑),其后人以訛音古成為氏,以后去成單姓古,稱古氏。3、出自南北朝時北魏鮮卑族有吐奚氏所改。據《魏書·官氏志》記載指出,后魏吐奚氏改為古氏。入中原后逐漸與漢文化融合,改為單姓古氏。4、回族中有古姓。據考來自唐初進入中國,后于天寶十四年(755年)任大將軍的古都白丁名字首音。另據江蘇揚州中學退休教師古城厚老人講,其先古都白丁初在新安郡(今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門及江西婺源等地),北宋時遷至揚州。《揚州府志》有載。古氏原有家譜,歷三十三世,后毀于兵難。在明代時,揚州還有一回回收藏家也姓古,人稱“古回回”。古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江蘇和河南地區;刈逍帐现。主要分布在云南等地。(見《中國回族大辭典》)。
得姓始祖:古公亶父。古姓源出于姬姓,周文王姬昌的祖父是古公亶父,他在擔任周族人的首領時,率領族人定居在岐山腳下肥沃的渭河平原。在這里,古公亶父帶領族人開荒種地,發展農業,還興建了堅固的城墻和宮殿,使周國初具規模并逐漸強盛起來。古公亶父勤政愛民,深受百姓的愛戴。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尊古公亶父為周大公。古公亶父其后代一支子孫,為了紀念祖上就以祖父稱號為姓,世代相傳姓古,故古姓后人尊古公亶父為古姓的始祖。
遷徙分布
古姓人口在大陸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臺灣排名第七十五位。周族原居住在邰的地方(今陜西省武功縣),后來經常受到周圍的游牧民族的侵襲,居無寧日。后稷的第十二代子孫古公亶父,也就是周武王的曾祖,遂率眾人另辟家園。結果在歧山(今陜西省歧山縣)定居,古公亶父致力農業,政治各方面的改革。終于建立了強大的'周族。他的后人為了紀念他,以他的名號為姓氏,形成了古氏。北魏時吐奚氏的后代也有改姓為古的。古氏在臺灣的居住地區,以新竹、苗栗等地為最多,且多采用聚族數古戶而居的形式。這類村莊在苗栗西湖、臺中東勢、屏東潮州、竹東、楊梅等地幾乎隨處可見。古氏遷臺,發生于清康熙年間。
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朱一貴起義以反清復明相號召,稱“大明重興元帥”時,就有古氏從廣東五華來臺開基,其中義民古蘭伯、古芬興等就居住下淡水港東西二里處。至乾隆年間,又有一支古氏從泉州移臺,初居今桃園縣龍潭坡,后遷住臺北、臺東、新竹等地。據清舉人丘荷公主編《上杭縣志·氏族志》載:“古氏,新安郡,周太王古公之后,因以為氏!毙掳矠楣判者h祖居地,這個遠祖就是北魏吏部尚書、宰相古弼。他世居代州(今山西省代縣)《魏書·地形志》載:“代州有新安郡”,古弼子孫蕃衍,成為當地旺族,古氏遂以“新安”為堂號。上杭古姓,人口不多。民國《上杭縣志·氏族志》云:“縣東安鄉有古姓十數戶”。這些“安鄉”古氏住的村子——馬祖灘,現已改屬臨城黃竹行政村所轄。20來戶村民,務農為業。他們由于歷史變遷,只知道遠祖源于新安郡,其他無譜可依。
堂號
新安堂:源自北魏吏部尚書、宰相古弼。他世居代州(今山西省代縣)《魏書·地形志》載:“代州有新安郡”,古弼子孫蕃衍,成為當地旺族,古氏遂以“新安”為堂號。古姓的主要堂號還有:“國寶堂”等。
【古姓宗祠通用對聯】
〖古姓宗祠四言通用聯〗源自亶父;望出新安。——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聯全聯典指古姓的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鄉賢世澤;國寶家聲。——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古氏宗祠“國寶堂”堂聯。君稱國寶;人舉筆公!判兆陟敉ㄓ寐摯寺摓楣攀献陟簟皣鴮毺谩碧寐。
南嶺首第;北魏元勛!判兆陟敉ㄓ寐摯寺摓楣攀献陟簟靶掳蔡谩碧寐(廣東地區用)。
名揚東漢;勇冠魯齊!判兆陟敉ㄓ寐撋下摰渲笘|漢古初,父喪未葬,鄰家失火,初匍匐柩上,以身捍火,火為滅,下聯典指春秋古冶子,從齊景公渡河。有黿銜左驂沒于水,古冶子右手持黿頭,左手持左驂而出,水為之倒流三百步,人視之為河伯。
〖古姓宗祠五言通用聯〗亶父家聲遠;筆公世胄長!判兆陟敉ㄓ寐摯寺摓楣攀献陟簟皣鴮毺谩碧寐摗
〖古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押衙真俠義士;筆公為社稷臣。——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唐代富平人古押衙,建中年間的俠客。尚書鄭震有個女兒叫無雙,才高貌美,許配給了鄭震的外甥王仙客。后來鄭震因罪被處死,無雙被收入宮中為奴,打掃園林。一天,王仙客在褥子下發現一封信,上面寫著:“富平縣的古甲衙是人間的有心人,你是否去求他幫忙?”王仙客便去拜訪了他,在他的幫助下,終于救出了無雙。下聯典指南北朝時北魏代郡人古弼,善于騎射,官至吏部尚書,因功封靈壽侯,雖事務繁雜,而讀書不輟。他的頭尖,太武帝便叫他“筆頭”,人們則稱他“筆公”。他多次進言直諫,太武帝說:“筆公可以稱為社稷之臣!
〖古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學富精撰長生訣;志堅拒交禪受圖!判兆陟敉ㄓ寐撋下摰渲改媳背瘯r學者古銑,著有《長生保要》。下聯典指明代永王時郎中古其品的事典。孫可望謀禪代,遣人求其品畫“堯舜禪受圖”。拒不從,受害。
新發于硎千年利;安然無恙萬家興!判兆陟敉ㄓ寐摯寺摓橐扎Q頂格鑲嵌古姓望族居新安“新安”二字的嵌字聯。
座繞慈云叨佛力;家留舊澤念宗功。——佚名撰廣東省珠海市唐家灣鎮那洲村古氏祖厝聯(1)據村史考證,那洲村古姓始祖古瑜保,是明朝景泰年間,從新會縣古勞鄉遷入這里開村定居的。
〖古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片言可用,毫末將拱;小惡無為,涓流成池!啤す胖孀判兆陟敉ㄓ寐摯寺摓樘拼鹿胖妗犊h令箴》辭句聯。古之奇,以作《縣令箴》出名。箴云:“政不欲猛,刑不欲寬,寬則人慢,猛則人殘。小惡無為,涓流成池。片言可用,毫末將拱。勿輕小道,大車可覆。不恕而明,不如不明,不通而清,不如不清。”
古道照人,世傳孝德;——佚名撰古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東漢名人古初,臨湘人。光武時遭父喪未葬,鄰家失火,初匍匐柩上,以身捍火,火為滅。太守郅鄆甄異之,薦于朝。下聯典指漢代名人古翊,新安人。
和氣致祥,百忍成金,處世端資退讓;厚德載福,惟善為寶,持身貴養謙光!珡V東省珠海市唐家灣鎮那洲村古氏祖厝聯(2)
洪洞溯淵源,俎豆千秋,祖功宗德清芬播;新安征譜牒,本枝百世,子孝孫賢福蔭長!幽鲜″ш柺卸拍杆麓骞攀献陟袈撉盎鹧、后金瓶,仰見祖德宗功與靈山而并峙;左珠江、右錫鞏,惟顧文經武緯合秀水似長流!珡V西壯族自治區昭平縣黃姚鎮古氏宗祠聯
附錄:【古氏典故、趣事】
〖冶子持黿〗春秋時期,齊國(治所在今山東省淄博市)有位叫古冶子的勇士,幼多膂力,精于水戰,仕齊景公,官戍右。有次齊景公要去晉國(在今山西省境內),叫古冶子隨侍左右。在渡黃河時,下起滂沱大雨,水面波濤洶涌。此時,有巨黿(Yuán音元)舒頭,正好與船舷相撞,使船搖來晃去。忽然,巨黿張開血盆大口,銜左驂(駕車時的馬)沒人河中,眾人驚恐萬分,束手無策。惟古冶子見狀,即拔劍跳入水中,斜行五里,逆行五里,與巨黿周旋搏擊。已避退至岸邊的齊景公望著黃河水面,不見古冶子的蹤影,惋惜地說:“冶子死了!鄙皂暎灰娝媪骷t,古冶子左手持黿頭,右手挾驂尾,燕躍鵠踴而出,仰天大呼一聲,河水倒流三百步。眾人皆視其為河伯(河神)。齊景公贊嘆:“真是神勇無比。以前先王設立勇爵,卻從未有像冶子這么英勇!北憬忮\袍賜予古冶子,后又立五乘之賓以旌之。
〖古弼直諫〗有一次,北魏皇帝在北山狩獵,捕獲幾千頭麋鹿,因數量太多,運輸成了問題,便下詔書給尚書令古弼,要求古弼速派500輛車來接運麋鹿。皇帝深知古弼的脾氣與為人,待信使拿著詔書走后,對左右將士說:“依我看,筆公不會發派這么多車過來,你們還是用馬來運送吧!北慊匦袪I,安排馬匹運輸,行至百里處,收到古弼奏表說:“今年秋天谷穗下垂金黃,桑麻大豆遍布田野,野豬野鹿常去偷吃,飛鳥大雁亦來啄食,再加上風吹雨打,這樣的損耗,早上與晚上就相差三倍。乞請皇上允許推遲延緩運送麋鹿,以便把谷子盡快收割,運入國庫!被实劭春螅f道:“果然與我所說一般,筆公可謂社稷之臣、國家棟梁啊!”
【百家姓之古姓氏起源及來歷】相關文章:
百家姓之鈄姓氏起源01-15
百家姓之岳姓氏起源01-15
百家姓之支姓氏起源01-15
百家姓之海姓氏起源01-15
百家姓之霍姓氏起源01-15
百家姓之晁姓氏起源01-15
百家姓之強姓氏起源01-15
百家姓之皮姓氏起源01-15
百家姓之慎姓氏起源01-15
百家姓之池姓氏起源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