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坐等機會還是主動出擊

        時間:2020-12-17 11:22:50 職場勵志 我要投稿

        坐等機會還是主動出擊

          小羅對公司很失望。他在這里兢兢業業地工作好幾年,論技術、論能力、論敬業、論用功,有誰能強過他?想不到,晉升主管的機會,卻給了比他晚來一年的同事。小羅看不出同事哪點兒勝過自己,“除了在領導面前比我會來事兒吧。”

          聽完他的遭遇,小羅的朋友問了一句:“你那個同事當主管,有沒有什么不夠資格或者違規提升的地方?”小羅遲疑一會兒,倒也想不出來。朋友建議小羅主動一點,讓上司了解他都做了些什么。就算這次升不上去,看看能不能爭取到別的機會,或者至少下次有機會的時候,上司能想起他。

          這個建議讓小羅犯了難:“主動去要,這我怎么好開口?”對他來說,這比攻克一道技術難題更困難。

          工作出色就能自然升遷嗎

          不容易主動爭取的人,往往內心藏著對外界的期待。曾聽一位職業人表示:希望公司能這樣,工作出色就會自然升遷,不用我操其他的心。

          如果這是一個人選擇工作時不可或缺的條件,沒問題——想要堅持某些內心的標準,可以廣泛搜尋,找到符合這個標準的工作,再投身進去。畢竟,在人和機構雙向選擇的過程中,職位的發展空間如何?單位的工作氛圍怎樣?重視員工什么素質?升職加薪要看哪些條件?……所有這些問題都可以攤開來問。國外有人建議大學畢業生做第一份工作前,最好面試不少于25家機構,相信也是為了更加知己知彼,找到適合自己的那份工作。

          已經進了一家不符合理想的機構,就有必要在理想和現實之間找到平衡了。若仍然無意間堅持對環境的期待,這讓人好奇,這樣的期待來自哪里?不少人有類似的想法:在學校讀書的時候習慣了老師主動關心,工作以后不自覺地就以為,我做了什么事情,上司都應該看得見,不用我說。可是,等自己成為領導時才發現:要管10個、20個人的時候,你也注意不到每個人干的每件事兒……

          這些,若早一點明白會更好吧?進入職場后,所處的環境變化了,總在期待當前環境符合自己過去的習慣或想象,那表示想要停留在過去,還沒有真正面對和融入今天的現實。準備好的人,更容易得到機會;不能面對現實,顯然談不上準備好。一方面抱怨沒有得到想要的機會、肯定、認可,另一方面,卻難以著手去主動爭取機會、展現自己、贏得肯定,這尤其讓人覺得是個悖論。

          習慣等待機會,卻不習慣主動爭取或展現長處,對自己的不利是顯而易見的。有位工作多年后升至中層的職業女性感慨:“我就是那種只會做事不會表現自己的人,這樣其實對自己不好。老板注意不到你,他會比較晚認識你的價值。”

          做事之外你還需要多點溝通

          渴望得到機會,渴望自身的價值被認可,是人之常情。想要什么,并全力以赴,則是成事兒的.常規。當過去的期待、過去的習慣,并不支持今天的目標時,你仍不肯改變,這就相當于自身的成長停止了。工作除了用來謀生之外,原本也是完善自己、創造價值的途徑,如果一個人不成長,何時才能真正成就自己呢?

          當然,成事兒往往需要多個條件同時具備,就像高考錄取是看幾個學科的總分,不只看單科分數一樣。對于想在職場上獲得認可的人來說,一方面做出成績,另一方面讓公司或上司了解你的業績、實力、潛力,兩者都不能少。能做事的人,前者已經具備;在擅長做事的基礎上,稍微增加一點主動性和靈活性,會如虎添翼。

          從被動到主動的過程中,你可能需要放下一些錯誤的觀念:比如,主動去表功不太好,主動提要求很沒面子,跟上司走得太近涉嫌拉關系、阿諛奉承等等。其實,只要業績、實力是真的,本人出來展現真相,并無不妥。但凡這個人做到的事情值得更高的回報,那盡可以君子坦蕩蕩,想要直說。

          職場中,有人會在績效考評會談或任何適當的與上司交流的場合,誠懇說明自己做了哪些事情、學到什么東西、下一步有何打算,直接表明想要承擔更多責任的意愿。同時,也要了解上司的看法、反饋、忠告、指導建議,包括在暫無機會升遷時,明確請教上司若要得到某個機會,自己還需具備或創造什么樣的條件……這些純屬正常的職場溝通,跟拉關系奉承,還真沒關系。

          否則,你很可能成為下面故事的主角:

          得力員工對待遇不滿,默默等待很久仍未改變,最后忍無可忍地辭職。臨行前老板震驚而困惑:“我真沒想到他會走!一直以為他對待遇挺滿意呢,他也從沒提過想要更多啊。”

          兼顧多方需求的人勝算更大

          當你為自己盡力,并增強主動性和靈活性之后,你會從只關注事兒,轉向既關注事兒,也注意與同事的交流,善處身邊的人際關系。能兼顧人和事,往往比只關注事兒,成功的幾率大得多。

          增強與人的有效交流,其實也在從自我中心的習慣中走出來,去融入現實環境。“我已經這么努力,為什么還是沒等到機會”之類的抱怨,其實是“從我出發”的單一視角。站在這個視角,你看見的全都是“我付出的”和“我沒有得到的”,很容易讓人感到內心失衡。

          然而當你主動去了解,在這個環境里,為了得到我想要的,需要付出或做到哪些,這便走出了原先個人的習慣視角,開始去了解機構或他人的需求和要求。工作中會有無數的團隊合作,很少單兵作戰。兼顧彼此的需求,是合作意識的重要部分。能有意識地去找出自身需求與機構需求的對接點,從這里入手去努力,會更容易實現快速成長。

          我們常說,各種環境下,開放而有靈活性的人會更具影響力。同樣,能了解和兼顧雙方甚至多方需求的人,一定比只看見“我要什么”的人勝算更大。

          讀過國外一個案例:一位經理人,就叫他約翰吧。約翰工作能力出眾,對工作也很滿意,除了跟頂頭上司實在合不來。他已經煩惱到想要辭職走人了。這時,約翰偶然去聽了一個創造力的課程。他開始考慮,跳出習慣性思維來解決問題。他原本想找獵頭公司為自己推薦工作,這時轉而悄悄把上司的履歷交給了獵頭公司。上司的資歷、背景、能力比他更好,獵頭公司很快發現了適合上司的職位。而上司在這里待得久了,也有些厭倦,忽然看到不錯的機會送上門來,欣然接受了。上司離職后,公司綜合評估了一下,選任約翰接替了上司的位子。

          這是一個有利于多方、皆大歡喜的結局。可以想見,當你眼光心胸思路充分打開,尋求創意解決時,原先以為沒有出路的困局,隱藏著多少想象不到的機會呢?

        【坐等機會還是主動出擊】相關文章:

        最新考研看點之坐等分數線公布08-21

        想要活得好就要主動出擊勵志故事11-05

        創業只有主動出擊付出努力才會為自己贏得主動09-24

        競爭,還是融合?10-05

        工資還是興趣11-14

        新西蘭工作機會12-30

        是“喝茶”還是“吃茶”11-11

        選擇空間還是主機08-11

        先考托福還是GRE08-29

        職場人的機會08-23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