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文章:恰到好處的美
這個世界上的每個人都在追求美,一種真而又善的美。無論在文學作品里,影視劇里,甚至是一本孩子看的漫畫書里面都在追求這種美。美是真實的,但有時它也是抽象的。因為人與人之間的審美觀念都是不一樣的。有人認為這樣是美的,也有人認為那樣是美的。其實我們大家都在追求一種恰到好處的美。要想說清楚什么叫做恰到好處的'美,咱們就一定要弄清楚怎樣才叫恰到好處。
清·王士禛在《帶經(jīng)常詩話》里寫道:“元倡如初寫黃庭,恰到好處;諸名士和作皆不觸及。”還有清·況周頤在《惠風詞話》的卷一里寫著:“恰到好處,恰夠消息。毋不及,毋太過。”
慳吝會讓我們不得人緣、失去朋友,同時自我也不能成長。因此,無論我們有什么東西,都盡量能讓人充分運用,包括名位、財產和權力等都是一樣,而不要自己獨享。有很多名人就是怕被人利用,因此不愿意把名借給人,像有時別人只不過是希望能借助你的名氣來推廣某一個活動,代表你也贊成這件事情,但即使這只是一個假名,你可能仍然不愿意借給他用。
當然,我們要愛惜羽毛,弄清楚對方的目的,不要讓人假借你的名聲,去做什么壞事。如果目的是正當?shù),請求的人也沒有什么問題,你卻不給他用,那就是慳了,說通俗點兒,這就是叫做小氣。如果經(jīng)過了解之后,發(fā)現(xiàn)對方或是事情本身有點爭議性,那最好還是不要給他用,否則恐怕會惹很多麻煩,別人會懷疑你怎么會和那種人牽扯在一起,進而猜測你們也許是合伙人,如果是這樣,就得留意愛惜羽毛。不過,愛惜羽毛過了分,那也叫做慳。
名是如此,權也是一樣,只要能夠做好職務之內的事,以及必須做的事,那就不是慳。我們常說“人在公門好行善”,就是希望有權的人,能隨時主動運用自己的權力來幫助他人,利益眾生和社會。如果說有權的時候不用權,或是不用來利益社會大眾,只是保持做做官,讓上司不生氣、下屬高興,和和稀泥的心態(tài),那這個權力就浪費掉了,給你權等于沒有用一樣。所以,權還是要給有魄力、有理想的人來做。
但是,去慳有時很容易又變成是一種浪費,因此兩者之間一定要取得平衡點。凡是多余的就叫做浪費,如果是恰到好處地付出,那就不是浪費。譬如別人已經(jīng)給他某樣東西了,你又再給他一份;或是今天有了、明天也有了,你還要給他更多,那就是浪費了。
中國人很怕被別人批評為小氣,總希望讓人覺得自己很慷慨,所以請客的時候,明明五道菜就可以吃飽了,卻一定要準備十二道菜,仿佛這樣才不算小氣,結果每道菜都剩下很多,形成浪費,這實在是一種惡習。所以請客的時候,要考慮自己所請的是什么樣的客人?而自己的身分、財力又是如何?雖然不要太吝嗇、寒酸,但也不要過分浪費。
我們做事要掌握“恰到好處”這四個字,任何事恰到好處就是最好的,過與不及都不好。因為不及就是慳,超過就是浪費,能以智慧來分辨如何做是剛好,就能做到恰到好處。
現(xiàn)在咱們又該回過頭來講講美了。美與不美都在于它是否符合實際,也就是能夠讓絕大多數(shù)的人們能接受。記得在改革開放之前,走在馬路上,滿大街人,不論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全是一個顏色。藍色的。如果你的身上增加一點什么別的顏色,那么你就會被指摘為離經(jīng)叛道。說你是資產階級反動的審美觀念。因此在那個年代,你還是要慳一點的好,那叫什么?那叫分寸。那個時候我們也可以把它解釋成恰到好處。
那么現(xiàn)如今呢?美的定義是越來越復雜,越離奇了。奇裝異服叫做時尚,簡單樸素那叫窮酸相。人們開始學會,利用每個人身上的打扮,來判定這個人的品味和修養(yǎng)。太妖艷了,多數(shù)人會看不慣。太樸素了,也會引人注目,甚至是歧視。那么目前社會上的人們,就會覺得休閑服比較順眼,于是人人都穿著各色各樣的休閑服。走在馬路上,大家都看著舒服,這才叫做恰到好處的美。
那么這樣的恰到好處能夠持久嗎?那就只有天曉得了。反正一切事物的恰如其分是跟著時代走的。隨著時代的變遷,恰到好處這幾個字,也會出現(xiàn)更新穎的含義。
【勵志文章:恰到好處的美】相關文章:
大美蓮山勵志文章11-04
勵志的文章09-10
勵志文章05-16
職場勵志的文章11-29
考研的勵志文章08-18
少年的勵志文章11-18
追逐的勵志文章11-17
迎新的勵志文章10-31
端午的勵志文章09-05
勵志小文章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