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勵志小故事】農家女花泥畫闖天下
銘霞出生在湖北黃岡的一個小鄉村,很小的時候,奶奶在家鄉開了一個染布作坊,紡紗織布拿到周圍村子去賣,甚至跛著小腳,從老家步行去河南的鄭州、信陽賣布。每每回家都收獲豐富,給家族的小孩子帶回來各色的糖果、小玩意兒。從那時候起,銘霞就想將來要像奶奶那樣做生意,掙大錢。小小年紀的她心中已經植下了立志創業的種子。
1982年,16歲的銘霞從家鄉只身到武漢闖蕩,由于缺乏經驗,被合伙人卷走了所有的投資款。也就從那時起,年輕氣盛的她學會了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
從頭再來 南下深圳創業
此后的幾年間,不甘失敗的銘霞和朋友多次南下廣東,希望在經濟發達的廣東地區找到成本低、回報快的項目,從鞋到文具到布匹,都因缺乏資本而不得不放棄。
1998年年初,銘霞從新加坡一個歸國的朋友那里第一次接觸到了花泥畫。敏感的她立刻意識到花泥畫里蘊涵著無限商機,并開始對花泥畫的原料、制作工藝等進行深入研究。心靈手巧的銘霞在幾個月的時間里很快摸熟了花泥畫的制作流程,并制作出了大批手工精美的花泥畫作品。
“做出來的畫總不能只擺在家里看,得賣掉換成錢!”銘霞又一次想到了創業。她再次想到了廣東,并選擇了深圳。她認為,深圳是沿海城市,又是改革開放的前沿,接受新事物必定很快,花泥畫的銷售應該不成問題。
2000年年初,銘霞帶著簡單的行李和那臺相伴多年的電腦,搭上了南下的火車來到深圳。
擺地攤 被攆得到處跑
到深圳火車站,銘霞身上只剩下400多塊錢,只好借宿在老鄉家中。過了兩天,內地的朋友向她介紹了在深圳工作的高德甲,在他的幫助下,房東同意不收押金,以月租1800元的價錢把房租給了她。
有了落腳的地方,銘霞買了幾塊板和一些原料,在家做起了花泥畫。做成后,她就在附近的學校門口擺起了地攤。因為沒有錢辦執照,銘霞每天被小區保安攆得到處跑。不得已,她就打起了游擊戰,福蓮花園、蓮花山公園、兒童公園,這些都是她當年創業的“陣地”,一輩子都忘不了。
3個月后,聽說國際商品貿易大廈里的小鋪面每月只要700元,銘霞于是在大廈5樓租下一個不到10平米的工作間,銘霞花泥畫藝術中心就這樣成立了。
大家都稱贊銘霞做的花泥畫漂亮,她的生意自然越做越好。這時,銘霞想到個不用擺地攤、又能賣出好價錢的點子——她將作品找人裝裱后拍成照片,推銷給畫廊和酒店。于是,她又租下了大廈5樓的第二間門面,把它設置成展廳。當時每天都有很多年輕人來大廈找工作,再加上宣傳的效果,開始漸漸有人找上門。
驚人一躍 進行技術推廣
由于生意越做越大,一個本想做兼職的湖南長沙破產廠長聽完銘霞的產品介紹后,眼睛一亮,不說二話,當即掏出1500塊錢要求跟銘霞“學技術”,表示回湖南也開一家花泥畫店。銘霞當時十分興奮,“從那時開始,我才算賺到創業生涯中的第一桶金”。因為比起賣畫,推廣手工藝技術賺錢更快,效果也更好。
有了第一桶金,就有了第二桶、第三桶,銘霞的花泥畫逐漸被人們認可、接受。短短一個月時間,她僅僅靠收學員、教技術就賺到近6000塊錢。銘霞隨后建立起自己的花泥畫制作網站,通過網絡媒體進一步擴大生意。
在銘霞的教授下,許多下崗女工都重新找到了創業的天地,甚至事業發展得非常好。成功的例子吸引了更多的人加盟銘霞花泥畫藝術中心,公司的發展蒸蒸日上。2002年,銘霞的花泥畫藝術中心年收入達到了400萬元。
國際商品貿易大廈里有很多貿易公司,銘霞由此接觸了許多老板,也結識了一些欣賞花泥畫的老外,銘霞開始想擴大市場。由于花泥畫比較適合幼教,在朋友的介紹下,一位客戶將原料帶到了香港,后來又發展到新加坡、菲律賓和美國。目前,花泥畫出口部分已占到銘霞公司總產值的10%。
“我一直在朝這個目標努力,但真正走到這一步,我發現自己并沒有多開心。”銘霞向記者坦言,她的眼睛已經盯上了更高更遠的目標。
擦亮產品和技術兩塊招牌
從銘霞花泥畫廊到藝術中心,從銘霞貿易中心到中國銘霞創業超市,穩扎穩打的銘霞,在全國各地已經擁有了3家特許專營店,180多家直營店和700多家加盟商。隨著單一項目到多項目的擴展,銘霞的經營方式也在不斷更新,“全國只有南京一家企業和我們使用了創業超市這個概念。”銘霞說,這種新的營運思路,是為了方便投資者或個人進入到這個創業領域,各種不同的創業項目就像超市中的產品一樣,供大家自由選擇。
現在,銘霞主要定位了兩類目標市場,一類是消費者,因為銷售的是高雅的手工藝品,銘霞瞄準了有文化、有生活情趣、有獨特思想、有自己的生活態度的中產階級,她將產品推廣到大中型商場繁華的商業街、旅游景點等,立足中國家居消費領域。另一類是向企業和個人推廣技術,對于這一片市場,銘霞親自擔任培訓總監,不僅推廣中國的手工藝術,而且為越來越多的人提供創業的機會和能力。
下一步,銘霞打算將特許店擴展到300家以上,遍布全國各地.
其他瀏覽者還查閱了下面的職場勵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