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與“失敗”
“成功”和“失敗”就像一對孿生姐妹,自從人類誕生的那一天起,他們就攜手來到了世上,“成功”與“失敗”的出現(xiàn)可以說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產(chǎn)物,歷史在“成功”與“失敗”間得以前行?墒侨藗兛偸侵饔^的認為“失敗”所代表的是深淵、是低谷、是無法戰(zhàn)勝、無法翻越的高墻、是所有的悲哀與不興;而“成功”所代表的是金錢、是利益、是功名成就的、是無可比擬的地位、是一切的與。翻開歷史,我們知道,“成功”與“失敗”是長期共存的,沒有“失敗”就沒有“成功”,畢竟“失敗乃成功之母”:清代文學家蒲松齡落第之后憤而著書,才寫出《聊齋志異》。著名化學家歐立希經(jīng)過了605次的失敗,才發(fā)明了藥物“606”。有“發(fā)明大王”之稱的愛迪生,一生發(fā)明了1000多件新產(chǎn)品,但每一個新發(fā)明的誕生,都經(jīng)歷過無數(shù)次失敗。在一項新發(fā)明的試驗過程中,他失敗了8000多次,但他仍然樂觀的說:“失敗也是我所需要的,8000次失敗,起碼使我知道了有8000個辦法行不通。”由此可見,沒有“失敗”,就沒有“成功”的到來。可是,不是所有的失敗都意味著成功的即將到來,在失敗之后成功的人是明智的。但世界上有更多的庸人,在失敗過后不思悔改,他們依舊按照失敗過的路繼續(xù)走,碰壁后卻不懂得轉變,直至的完結,在最后的一刻他依然能笑著說:“我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只要在給我一點點的,我就能做到。”我們不得不佩服這些人的“毅力”,但我們更應該知道失敗到成功,不是一意孤行就能做到的。“失敗”和“成功”就像是一杯咖啡,先苦后甜,是它的基本滋味。如果我們在喝第一口時就了,那么我們永遠也不會知道香甜是何種滋味。就像我們在第一次失敗時,如果就選擇,那我們永遠也不會得到成功的眷顧。我們應該客觀的去看待“成功”和“失敗”。“成功”和“失敗”是可以互相轉化的,我們只有經(jīng)歷過“失敗”才能體會“成功”是何等的珍貴;也只有在“成功”后才會知道“失敗”的意義。在經(jīng)歷過這一切之后,我們就不會在主觀的認為,“失敗”是一切的不了。因為“成功”的背后是用“失敗”砌成的臺階,如果沒有這一層一層的臺階,我們可能永遠呆站在原地,無法邁出任何一步。“成功”是“失敗”永遠的燈塔,只有在歷經(jīng)艱難困苦后,找到正確的方向,不懈,我們才能接近燈塔,獲得光明。“不經(jīng)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成功的代價是經(jīng)歷無數(shù)的失敗,失敗過后,只要我們永不,最終會見到美麗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