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語經典語錄15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有名的語錄吧,語錄具有引起共鳴的、發人深省的教育意義。那么你有真正了解過語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佛語經典語錄,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佛語經典語錄1
1、三世諸佛以自心為本師。
2、若不修內行,唯只外求,希望獲福,無有是處。
3、愚癡的人,一直想要別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卻努力的了解自己。
4、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心心是佛。
5、若能自識本心,念念磨練;莫住者,即自見佛性也。
6、不見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時時現前,煩惱塵塵解脫。
7、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
8、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9、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10、一切皆為虛幻。
11、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
12、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13、現定見聞覺知是法,法離見聞覺知,非達法也。
14、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勞更覓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會,則墮在骨董袋中。
15、依無住本,立一切法無住之本本乎無住,若能徹住則萬法一如。
16、不離當處常湛然,親切無過此語,覓則知君不可見,但于當處湛然,二邊坐斷使平穩。
17、不與萬法為侶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
18、信得心及,見得性徹于日用中無絲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19、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法,總在心源。
20、做工夫全仗精進之力,真正辦道人,無剪爪之工。
21、悟心容易息心難,息得心緣到處閑。
22、卻物為上逐物為下,此乃是學道省力工夫。
23、佛法在日用處,吃茶吃飯處,語言相問處。
24、自性發時,業識來空。
25、自見性者一切業障剎那滅卻。
26、以精進力,身無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27、無量善事,菩提道業,因一事增,謂不放逸。
28、次于自身善起防護,不應放逸,于剎那中有少動念,應當觀察,以正智鉤制令正住。
29、向外馳求,不知攝心返照回光,如是學佛,殊難得其實益。
30、道人非同善人,如鶴立雞群,勁挺自持,不順人情,超群脫俗。
31、佛祖奚以異于人,而所以異于人者,能自護心念耳。
32、妄念紛飛之際,正是做工夫時節。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純熟,自然妄念不起。
33、佛法無多子,長遠心難得,學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終總不變,真是大丈夫。
34、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強而弱。定功由暫而久,由脆而堅。
35、學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將軍主帥能行令,不動干戈致太平。
36、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
37、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自觀自在,守本真心。
38、所謂無上正等正覺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靜心是也。
39、眾生由其不達一真法界,只認識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別執著之病。
40、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謂絕對沒有。
41、根身器界一切鏡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計較,徒增煩惱。
42、赤肉團上,人人古佛家風。毗盧頂門,處處祖師巴鼻。
43、不住一切處心即是佛心。
44、若信愿堅固,臨終一念十念,亦決得生。若無信愿,縱將名號持之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銅墻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
45、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46、知幻即離,不假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47、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
48、我觀是南閻浮提眾生,舉心動念無不是罪。
49、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50、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鄻纷援敚瑹o有代者。
51、覺了一切法,猶如夢幻響。
52、佛言:當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無我者,我既都無。其如幻耳。
53、知見立知,即無名本。
54、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
55、佛言,愛欲莫甚于色。色之為欲,其大無外,賴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無能為道者矣。
56、厭離未切終難去,欣愛非深豈易生。鐵圍山外蓮花國,掣斷情韁始放行。
57、報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須當戒淫欲。淫欲斷時生死斷,便是如來親眷屬。
58、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因緣生滅法,佛說皆是空。
59、緣起法身偈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
60、七佛通誡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61、迦葉佛偈一切眾生性清凈,從本無生無可滅。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無罪福。
62、釋迦牟尼佛偈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63、拘留孫佛偈見身無實是佛見,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與佛何殊別。
64、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見身知是佛,若實有知別無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懼于生死。
65、皺者為變,不皺非變;變者受滅,彼不變者,原無生滅,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66、聲在聞中,自有生滅。非為汝聞聲生聲滅,令汝聞性為有為無。
67、三界輪回淫為本,六道往返愛為基。
68、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林中,心不動則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則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69、自恐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怕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70、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愿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71、當知虛空生汝心中,猶如片云點太清里,況諸世界在虛空耶?
72、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漚滅空本無,況復諸三有。
73、得生與否,全由信愿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
74、華嚴奧藏,法華秘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指南,皆不出于此也。欲廣嘆述,窮劫莫盡,智者自當知之。
75、嗟乎!凡夫例登補處,奇倡極談,不可測度。華嚴所稟,卻在此經。而天下古今,信少疑多,辭繁義蝕,余唯有剖心瀝血而已!
76、若信愿堅固,臨終一念十念,亦決得生。若無信愿,縱將名號持之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銅墻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
77、佛言:惡人害賢者,猶仰天而唾,唾不至天,還從己墮。逆風揚塵,塵不至彼,還坌己身。賢不可毀,禍必滅己。
78、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79、佛陀:凈化自己完全在于自己,別人無法代替。心要怎么凈化呢?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80、有錢也苦,沒錢也苦;閑也苦,忙也苦,世間有哪個人不苦呢?越不能忍耐,越會覺得痛苦,何不把苦當磨練?
81、是非天天有,不聽自然無,是非天天有,不聽還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辦?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煩惱、憂慮、分別和執著心通通放下。
82、一僧得意的對獨園和尚說:心、佛、眾生皆空,無悟、無施、無受。獨園打了僧一下,僧大怒,獨園:一切皆空,哪來如此大火?
83、禪師講故事:馬不肯分擔驢子的負擔,驢子累死后,馬背負了驢子全部負擔和一張驢皮。禪師:馬因不肯分擔,最后卻負擔很多。
84、不要因為小小的爭執,遠離了你至親的好友,也不要因為小小的怨恨,忘記了別人的大恩。
85、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會香的。名聲與尊貴,是來自于真才實學的。有德自然香。
86、佛陀從不勉強別人去做他不喜歡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訴眾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惡?善惡還是要自己去選擇,生命還是要自己去掌握。
87、根本不必回頭去看咒罵你的人是誰?如果有一條瘋狗咬你一口,難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嗎?
88、得不到的東西,我們會一直以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為你對他了解太少,沒有時間與他相處在一起。當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會發現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89、不要刻意去曲解別人的善意,你應當往好的地方想。
90、有時候我們要冷靜問問自己,我們在追求什么?我們活著為了什么?
91、人生不是夢。若是夢,就怕夢醒了,人老了。人的不幸有千萬種,而幸福的人只有一種:心境禪定,愛心無染的人。
92、如是靜慮,一切有情,發心非難,常時不懈,能成就者,是則為難。
93、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謂行起解絕,不令知解才繞心中。
94、能常省察,則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縱將一大藏經用完也無用處。
95、求趣無上菩提者,要凈自心,福田方凈。
96、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故。
97、發菩提心者,非為己利,原為盡十方遍法界,一切極苦有情之所依怙。
98、邪正煩惱,同一性空,分別假相,妙心現影。
99、于一切相,離一切相,即是無相。
100、慕道真士,自觀自心,知佛在內,不向外尋。
佛語經典語錄2
1)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從來皆妄物。若知無佛復無心。始是真如法身佛。
2) 妄身臨境照影焉,妄身不殊,但欲去影留身,不知身本同虛;身本與影不異,不得一有一無,若欲存一舍一,永與真理相疏,更若愛圣憎凡,生死海里沉浮,煩惱因心故有,無心煩惱何居,不勞分別取相,自然得道須臾。
3) 馬祖云:
4) 證此(本性)之時,萬象俱絕,恒沙妄念,一時頓盡,無邊功德應時俱備。
5) 佛法在日用處,行住坐臥處,吃(喝)茶吃飯處,語言相問處,所作所為處。
6) 佛性不可思量測度見到,當下便見,擬思則差。
7) 傅大士偈云: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坐起鎮相隨,語默同居止,纖毫不相離,如身影相似,欲識佛去處,只這語聲是。
8) 高峰禪:
9) 一心有滯,諸法不同。
10) 清凈心智,如世萬金,般若法藏,并在身心。
佛語經典語錄3
經典一:從前有個書生,和未婚妻約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結婚,到那一天,未婚妻卻嫁給了別人,書生受此打擊,一病不起,家人用盡各種辦法都無能為力,眼看奄奄一息,這時,路過一游方僧人,得知情況,決定點化一下他。 僧人到他床前,從懷里摸出一面鏡子叫書生看,書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絲不掛地躺在海灘上,路過一人,看一眼搖搖頭,走了?又路過一人,將衣服脫下,給女尸蓋上,走了?再路過一人,過去,挖個坑,小心翼翼把尸體掩埋了? 疑惑間,畫面切換,書生看到自己的未婚妻,洞房花燭,被她丈夫掀起蓋頭的瞬間?書生不明所以。僧人解釋道,那具海灘上的女尸,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是第二個路過的人,曾給過他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戀,只為還你一個情,但是她最終要報答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后那個把她掩埋的人,那人就是他現在的丈夫,書生大悟,唰地從床上坐起??病愈! 一個人的降生是為了另一個人的等待,不管幾世的輪回,奈何橋上都有一個不變的諾言。如果相信有前世,就應該相信有來生,或懂得今生的相遇是為了重續前世的情緣。 也許我們的緣分就是今生和你相戀,只為還你一個情~~~~~
經典二:一切皆為虛幻。
第一句語出金剛經: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當作如是觀。美好的愛情,動人的愛情,原來都是虛幻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的真摯,羅密歐和朱利葉的忠貞:原來一個是傳說,一個是小說。牛郎和織女的凄美,白雪公主與白馬王子的浪漫: 竟然一個是神話,一個是童話。《泰坦尼克》沉沒了,《魂斷藍橋》隕落了,《亂世佳人》在飄搖,《人鬼情未了》也已經離逝了!可是虛幻的愛情卻也是最美的!如墜夢中,近在眼前,卻觸摸不到;遙遠的總是最美,因為遙不可及,充滿想象,卻難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營造的幻境。這種美,值得我們凡人一直去追尋,即使花去畢生的時間,得到心碎的結局,卻依然在憧憬。
經典三:不可說。
很多的東西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你自己去悟,去修心,如果什么都依靠別人告訴你,那么你就達不到自己修行開悟的目的了!佛陀教化眾生要拋棄妄念執著,進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狀態!所以“說”這一行為本身需要一個妄念才能實行,所以不可說!之所以佛陀有這么多經書,這么多語錄是為了教化眾生不得已而為之,故禪宗講求不執著于文字就是這個道理?戳嗽俣嗟膼矍殡娪,再經典的愛情小說也只是惘然,愛情是只有自己體會了才
會明白!因為愛情也是不可說的。陷入愛情的人是癡的,周圍的人永遠都不會明白局中人的感受!因為這種感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雖然1000個幸福的結局都是相同的,可是其中的愛情經歷卻各不相同!只有戀人們自己知道他們的小秘密,對外人不可說!
經典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出自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全經260字,短小精悍博大精深,唐代玄奘法師所譯,盡得禪宗精髓!全句為“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這里的“色”和大家平常想的是兩個概念,佛家講“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大概就是指物質的表象!擁有美麗的容顏的女人,總是會獲得眾多的青睞!可是再美麗的女人,依然會有蒼老的一天!當你老去以后,曾經的一切是否依然?原來當美麗凋謝的時候,一切才回歸本來面目!一切的風光與繁華,甜言與蜜語也只是過眼云煙。女人,找個真正愛你的人,擁被入眠吧!
經典五: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人生在世間時時刻刻像處于荊棘叢林之中一樣,處處暗藏危險或者誘惑。只有不動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動無偏頗,從而有效地規避風險,抵制誘惑。否則就會痛苦繞身。充滿誘惑的塵世間,愛情是否真的那么牢固呢?愛,是一種容易凋謝的花朵!而你,是清晨風中最讓人無可奈何的那朵玫瑰。當新的誘惑出現的時候,心中的欲望開始萌動!原來,愛情也是一種原罪?墒,偷食禁果之后的懲罰呢?迷失的人兒早已經沉迷而無法自拔!也許也只有體會真愛的人,面對著五色,才可以做到旗動、風動、心不動吧!
佛語經典語錄4
1、不見垢法可厭,不見凈法可求,不見眾生可度,不見盤可證,不作度眾生心,不作不度眾生心,是名最上乘。
2、.一切善惡皆由自心,心外別求終無是處。
3、.諸法不相到,當處解脫。
4、如如者,無心之心,離一切相,眾生諸佛更無差別,但能無心,便是究竟。
5、凡迷者,迷于悟;悟者,悟于迷。
6、道貴無心,禪絕名理忘懷泯絕,乃可趣向回光內燭,脫體通透。
7、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
8、譬如寒月,水結為冰。及至暖時,冰釋為水。眾生迷時,結性成心,眾生悟時,釋心成性。
9、佛身者即法身也,從無量功德智慧生,從戒定慧解脫知見生。
10、由凡夫至究竟覺,其功行唯一離相而已。
11、直心直行,直取無上菩提,可謂真大丈夫之所為。
12、不著能行所行之相,是即我法雙空,并空亦空。
13、.但求一席安心地,誰與龍蛇論是非。
14、心莫作放逸,圣法當勤學,如是無憂愁,心定入涅盤。
15、萬緣俱絕者,一切法性空,一切處無心。
16、.一切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若識心性非形象,湛然不動自真如。
17、了了知心不住一切處,即名了了見本心也。
18、道由悟達,立志為先自博地具縛凡夫,便欲跋涉超證直入圣域,其小因緣哉。故宜操鐵石心,截生死流。
19、無心之心如恒河沙,諸佛菩薩釋梵諸天步履而過,沙亦不喜。牛羊蟲蟻踐踏而行,沙亦不怒。珍寶馨香,沙亦不貪,糞尿臭穢,沙亦不惡。
20、.但學無心,頓息諸緣,莫生妄想分別,無人無我,無貪嗔,無憎愛,無勝負。
21、.前際無去,今際無住,后際無來。
22、閉目不見色,內心動慮多,幻識假成用,起名終但是,知色不關心,心亦不關人,隨行有相轉,鳥去空中真。
23、向外馳求,不知攝心返照回光,如是學佛,殊難得其實益。
24、無量善事,菩提道業,因一事增,謂不放逸。
25、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腳踏實地,坦蕩蕩,圓陀陀,孤*危峭,不立毫發知見。
26、古德云:「將山河大地轉歸自我,能如此,便有獨立自由份,生死輪回,皆不相干!
27、知心無住,即是修行,無住而知,即為法昧。
28、吾有一軀佛,世人皆不識,不塑亦不裝,不雕亦不刻。無一滴灰泥,無一點彩色,人畫畫不成,賊偷偷不得,體相本自然,清凈非拂拭。雖然是一軀,分身千百億。
29、十二時中,遇物應緣處,不得令惡念相續或照顧不起。
30、能常省察,則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縱將一大藏經用完也無用處。
31、佛法在日用處,吃茶吃飯處,語言相問處。
32、以一切覺故,當知菩薩,不重久習,不輕初學。
33、信得心及,見得性徹于日用中無絲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34、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35、.舉心動念,即乖法體,即為著相。
36、有生有滅,即落于有,不生不滅,又落于無。真如本心,生而不生,滅而不滅,即是真如不變,不變真如。
37、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自觀自在,守本真心。
38、知心不壞是實相法身,知心含萬像是功德法身,知心無心是法性法身,隨根應說是應化法身,知心無形不可得是虛空法身。
39、參須實參,見需實見,用須實用,證須實證,若纖毫不實即落虛也。
40、卻物為上逐物為下,此乃是學道省力工夫。
41、心無所住,隨處解脫,內外根塵,悉皆銷殞,若一切無心,即無所住也。
42、不憶一切法,乃名禪定。
43、一切無心無住著,世出世法莫不皆爾。
44、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從來皆妄物。若知無佛復無心。始是真如法身佛。
45、與外不染色聲等,與內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為證;得證之時不得作證想,名無證;得無證時,亦不得作無證想,是名無無證。(無證無無證,是名畢竟證。)
46、真心無相,不來不去,生時性亦不來,死時性亦不去,湛然圓寂,心境一如。
47、譬如蜂采花,不壞色與香,但取其味去,比丘入聚然,不違戾他事,不觀作不作,但自觀身心,若正若不正。
48、以生死事在念,則心術已正。心術既正,則日用應緣時,不著用力排遣。既不著排遣,則無邪非。無邪非,則正念獨脫。正念獨脫,則理隨事變。理隨事變,則事得理融。事得理融,則省力,才覺省力時,便是學此道得力處也。得力處省無限力,省力處得無限力。
49、佛性本來是真如,不須再求真。
50、因迷而為眾生。諸佛心是眾生心,因悟而成諸佛。
51、.時時自覺,念念自知,事事心安,天天愜意。
52、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煩惱業障,本來空寂,一切因果,皆如夢幻。
53、.不逢出世明師,枉服大乘法藥。
54、嗟末法,惡時世,眾生福薄難調制,去圣遠兮邪見深,魔強法弱多恐害,聞說如來頓教門,恨不滅除令瓦碎。
55、臨終之際,若一毫凡圣情量未盡,纖毫思慮未忘便乃輕重五陰去也。
56、念佛無非念自心,自心是佛莫他尋。眼前林樹并池沼,晝夜還能演法音。人人自我天真佛,晝夜六時常放光,別起眉毛觀見得,何勞特地禮西方。
57、.但性清凈即是自性西方。
58、境緣無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強名,妄情從何起?妄情即不起,真心任遍知。隨心自在,無復對治,即名常住法身。
59、心本無作,道常無念。
60、.但有諸見,即是無邊身。若有見處,即名外道。
61、一切萬法,皆從心生,心無所生,法無所住。不住法者,謂照見身心法相空也。
62、不識自心是真佛,不識自性是真法。欲求法而遠推諸圣,欲求佛而不觀己心。若言心外有佛,性外有法,堅執此情,欲求佛道者,縱經塵劫,修種種苦行,如蒸沙作飯,只益勞爾
63、競利奔名何足跨,清閑獨許野僧家,心田不長無明草,覺苑常開智慧花。
64、佛法無多子,長遠心難得,學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終總不變,真是大丈夫。
65、以精進力,身無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66、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謂絕對沒有。
67、一切處無心者,即修菩提解脫涅盤寂滅禪定乃至六度,皆見性處。
68、.綠水無憂,因風皺面;青山不老,為雪白頭。
69、若起精進心,是妄精進;若能心不妄,精進無有涯。
70、舍一切煩惱是布施,與諸法無所起是持戒,與諸法無所念是忍辱,與諸法離相是精進,與諸法無所住是禪定,與諸法無戲論是智慧。
71、天地無物也,我無物也,雖無物,未嘗無物也。圣人如影,百姓如夢,孰為生死哉?
72、自性發時,業識來空。
73、忍苦捍勞,繁興大用,雖粗淺中皆為至實,惟貴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踐將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74、菩薩于諸見而不動。
75、.離心者,非是遠離于心,但使不著心相。
76、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77、奮起一念如倚天長劍,使煩惱魔軍逃竄無地。亦如紅爐猛火,使情識霜雪,銷爍無余。
78、.息念忘慮,佛自現前。
79、諸行性相,悉皆無常。
80、.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永處沉淪。
81、.認得心性,可說不思議。
82、諸學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總不用學,但學無求無著。
83、佛語經典語句-閱讀
84、.真性心地藏,無頭亦無尾,應緣而化物,方便呼為智。
85、住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
86、不與萬法為侶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
87、一切眾生心清凈,從本無生無可滅,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無罪福。
88、尋牛需訪跡,學道訪無心。跡在牛還在,無心道亦尋。
89、佛性不可思量測度見到,當下便見,擬思則差。
90、現定見聞覺知是法,法離見聞覺知,非達法也。
91、一切處無心是凈;得凈之時不得作凈想,名無凈;得無凈時,亦不得作無凈想,是無無凈。(無凈無無凈,即是畢竟凈。)
92、世人多以有所得心,求無所得法。何謂有所得心,聰明伶俐,思量計較者是。何謂無所得法,思量不行,計較不到,聰明伶俐無處安著者是。
93、.生計恰為一野鶴,粗疏飲啄總隨緣。
94、覓身無實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與佛何殊別。
95、心如明鑒,萬象歷然。佛與眾生,其猶影像。涅盤生死,俱是強名。
96、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煩惱塵垢,本來無相,豈可將質礙水洗無為身。
97、明與無明,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
98、.杯子撲落地,響聲明瀝瀝,虛空粉碎也,狂心當下息。
99、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法,總在心源。
100、一切中知一,一中知一切,是佛極至說。
101、.夫法本無法,一落言詮,即非實義。
102、悟心容易息心難,息得心緣到處閑。
103、次于自身善起防護,不應放逸,于剎那中有少動念,應當觀察,以正智鉤制令正住。
104、眾生由其不達一真法界,只認識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別執著之玻
105、過去事,莫思量;未來事,莫愿莫求;此刻事,與一切事但知無著。
106、眾生界即諸佛界。
107、心無去來,即入涅盤。是知涅盤,即是空心。
108、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勞更覓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會,則墮在骨董袋中。
109、直了上無佛果可求,求無眾生可化,是名為至佛地。
110、佛祖奚以異于人,而因此異于人者,能自護心念耳。
111、起見生心,分別執著便有情塵煩惱擾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處,即是本來面目。
112、無妄想時,一心是一佛國;有妄想時,一心是一地獄。
113、欲得凈土,但凈其心,隨其心凈,即佛土凈。
114、真如佛性,絕思惟分別。
115、不見一法即如來,方得名為觀自在,了即業障本來空,未了應須還宿債。
116、若悟真心本空,萬法自然消殞。
117、自見性者一切業障剎那滅卻。
118、道人非同善人,如鶴立雞群,勁挺自持,不順人情,超群脫俗。
119、若不修內行,唯只外求,期望獲福,無有是處。
120、.言若離相,言亦名解脫;默若著相,默即是系縛。
121、妄身臨境照影焉,妄身不殊,但欲去影留身,不知身本同虛;身本與影不異,不得一有一無,若欲存一舍一,永與真理相疏,更若愛圣憎凡,生死海里沉浮,煩惱因心故有,無心煩惱何居,不勞分別取相,自然得道須臾。
122、所謂無上正等正覺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靜心是也。
123、菩提無所得,你今但發無所得心,決定不得一法,即菩提心。
124、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
125、妄念紛飛之際,正是做工夫時節。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純熟,自然妄念不起。
126、眾生念念在虛妄之相上分別執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難知是假,任復念念不停,使虛妄相于心紛擾,故名曰妄念,言其虛妄之相隨念而起也。
127、.若了心修道,則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費功而無益。
128、依無住本,立一切法無住之本本乎無住,若能徹住則萬法一如。
129、無念之念,生無生相,住無住相,異無異相,滅無滅相,非思慮計度所知,惟洞徹法源者,頗測齊彷佛,未易與纏情縛識者語也。
130、但識自心,恒沙法門,無量妙義,不求而得。
131、溈山禪師云:「生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
132、是身如電,年年不住。
133、大道本來平等,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心性不異,即性即心,心不異性,名之為祖。
134、執醫之一方者誤色身,執經之一義者誤慧命。
135、無求即心不生,無著即心不滅,不生不滅即是佛也。
136、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
137、如來清涼月,常游畢竟空,眾生心水靜,菩提影現中。
138、見無所見即名正見。
139、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強而弱。定功由暫而久,由脆而堅。
140、佛法在日用處,行住坐臥處,吃(喝)茶吃飯處,語言相問處,所作所為處。
141、不見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
142、看讀佛經,當須見月忘指,不可依語生解。
143、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謂行起解絕,不令知解才繞心中。
144、四大如壞幻,六塵如空華。自心為佛心,本性即法性。
145、.清凈心智,如世萬金,般若法藏,并在身心。
146、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將心外求,舍父逃走。
147、能悟自性無字真經,即一切經論皆成注腳矣。
148、學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將軍主帥能行令,不動干戈致太平。
149、諸行是常,無有是處;汝但一切處無心,即無諸行,亦無無行。
150、要得臨命終時,不顛錯,要從如今做事處莫教顛錯,如今做事處顛錯,欲臨命終時不顛錯,無有是處。
151、當令心如虛空,超然塵表。虛如空者,不住相是也。
152、眾生身中有金剛佛,猶如日輪,體明圓滿,廣大無邊。只為五陰重云覆,如瓶內燈光,不能顯現。
153、萬物一如,不起分別,猶如一月當空,千波現影,影有現滅,月實自如。
154、菩薩觀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國。
155、.不求名利不求榮,只么隨緣度此生,一個幻軀能幾日,為他閑事長無明。
156、嗔心暴烈,不發則已,發則雖盡反以前所為,亦不暇顧及。
157、眾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獄。
158、真心空寂,無所不遍。
159、.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160、.一心有滯,諸法不一樣。
161、疾苦在身,宜善攝心,不為外境所搖,中心亦不起念。
162、參禪人須下大疑情,心中有不決了處,須力爭不可少存情面。
163、見性是佛,性在作用,在胎曰身,處世曰人,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辨香,在舌談論,在手執捉,在足運奔。遍現俱沙界,收攝在一微塵,識者知是佛性,不識者喚作精魂。
164、菩提無是處,佛亦不得菩提,眾生亦不失菩提。不能夠身得,不能夠心求,一切眾生即菩提相。
165、舉心動念,即乖法體,即為著相,無始以來,無著相佛。修六度萬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無始以來,無次第佛。但悟一心,更無少法可得,此即真佛。
166、清凈無染是戒;知心不動,對境寂然是定;知心不動時,不生不動想,知心清凈時不生清凈想,乃至善惡皆能分別,于中無染得自在者,是名為慧。
167、直了自心,無性無念,則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手執捉在足運奔。六根門頭,無障無礙,六塵堆里,無染無雜。謂之無念行。
168、根身器界一切鏡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計較,徒增煩惱。
169、司空本凈禪師:「佛是虛名,道亦假名,二俱不實,總是假名!
170、心不迷,不墮生死。業不繁,不憂形質。愛不重,不入娑婆。念不起,不生業累。
171、住著于法,斯為動念,如人入暗,則無所見。
172、欲知佛境界,不假莊嚴修證而得。當凈意根下,無始時來客塵煩惱之染,如虛空之寬曠,遠離意識中諸取虛偽不實妄想,亦如虛空,則此無功用妙心,所向自然無滯礙矣。
173、世間萬事莫非對待,于此中,看破其莫非彼此相形而有,既皆相形之事,則是一切虛幻不實,有即非有矣;然而不無幻顯現,非有而有也。顧既超乎其表,是為不著,不如是不能證絕對之性體,此大智也;隨順其中是為不壞,不如是不能救輪回之眾生,此大悲也。
174、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攝一月,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來合。
175、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
176、一切眾生皆自空寂,真心無始,本來自性清凈。
177、.天地原為一逆旅,江湖何處是吾家。
178、無心者,非如土木瓦石頑然無知,所觸境遇緣,心定不動,不取著諸法,一切處蕩然。無障無礙,無所污染,亦不住在無污染處,觀身觀心,如夢如幻。亦不住在夢幻虛無之境。到得如此境界,方始謂之真無心。
179、終日不見己過,便絕圣賢之路。終日談人過,便傷天地之和。
180、趙州:「佛之一字,我不喜聞,自性無名,心佛眾生,皆是假名!
181、施不住相,福如虛空。
182、做工夫全仗精進之力,真正辦道人,無剪爪之工。
183、你今聞發菩提心,將謂一個心學取佛法,唯擬做佛。任你三祗劫修,亦只得個報化佛,與你本源真性佛,有何交涉。
184、.凈律凈心,心即是佛,除此心王,更無別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
185、真性空寂,本自不生,今則不滅。
186、俗眼既認一切對待者為實事,分別計較遂致牢不可破,此因此有貪嗔也。
187、.向外馳求即是「迷」,回光返照就是「密」。
188、頓悟法門,以無念為宗,妄心不起為旨。以清凈為體,以智為用。
189、若能自識本心,念念磨練;莫住者,即自見佛性也。
190、不見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時時現前,煩惱塵塵解脫。
191、.終日不離一切事,不被諸境惑,,名自在人。
192、.佛本是自心作,那得向文字中求。
193、菩薩知煩惱性空,即不離空,故常在涅盤。
194、壇經者,人人皆知出于曹溪,而不知曹溪出于人人自性。人人皆知經為文字,而不知文字直指人心。心外無法,法外無心。
195、能善分別諸法相,于第一義而不動。
196、.寂靜不生,放曠縱橫,所作無滯,去住皆平。
197、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198、眾生著相外求,求之轉失,使佛覓佛,將心捉心,窮劫盡形終不能得。
199、即心是佛,身心俱無,是名大道。
200、.心中自有菩提意,窗外秋山始入簾。
201、若能于經教,及古德入道因緣中,不起第二念,直下知歸,則于自境界,他境界,無不如意,無不自在者。
202、心之與性,迷即別,悟即不別。
203、.著力今生須了卻,誰能累劫受余殃。
204、不離當處常湛然,親切無過此語,覓則知君不可見,但于當處湛然,二邊坐斷使平穩。
205、一切不留,無可記憶。
206、.心中無三毒者,是名國土清凈。
207、此靈覺性,不能夠智慧識,不能夠言語取,不能夠境物會,不能夠功用到,諸佛菩薩,與一切蠢動含靈,同此大涅盤性。
208、.禪非語文可闡揚,祛除妄心能品嘗,人人心中皆有禪,心外覓禪空自忙。
209、莫?念念,成生死河。輪回六趣海,無見出長波,念想由來幻,自性無始終,若得此中意,長波自當止,余本性虛無緣妄生人我;如何息妄情,還歸空虛坐?虛無是實體,人我何所存,妄情不須息,即泛般若船。
210、諸佛菩薩與一切蠢動含靈同此大涅盤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
211、馬祖云:「悟自本性,一悟永悟,不復更迷,如日出時,不合于暗,智慧日出,不與煩惱暗俱,一心境界,妄想即除即是無生。法性本有,有不假修,禪不屬坐,坐即有著,若見此理,真正合道,隨緣度日,坐起相隨,戒行增薰,積于善業,但能如是,何處不通!
212、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心心是佛。
213、一切惡莫作,當奉行諸善,自凈其志意,是則諸佛教。
214、傅大士偈云: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坐起鎮相隨,語默同居止,纖毫不相離,如身影相似,欲識佛去處,只這語聲是。
215、三世諸佛以自心為本師。
216、不以有行,亦不以無行。
217、.聲聞住空修空被空縛,修定住定被定縛,修靜住靜被靜縛,修寂住寂被寂縛。
218、百種多知,不如無求最為第一。
219、無所從來,亦無所去,若無生滅,是如來清凈禪,諸法空寂,是如來清凈坐。
220、.佛者,心清凈是。法者,心光明是。道者,處處無礙凈光是。
221、諸佛真語,以心為宗。眾生信道,以宗為鑒。
222、人法雙凈,善惡兩忘,直心真實,菩提道場。
223、如是靜慮,一切有情,發心非難,常時不懈,能成就者,是則為難。
224、佛不見身知是佛,若是有知別無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
225、.莫道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山。
226、無所住,不染不著,如人有目及日光明,見種種法。
227、證此(本性)之時,萬象俱絕,恒沙妄念,一時頓盡,無邊功德應時俱備。
228、高峰禪:「修行人如一人與萬人敵,又如逆水行舟。」
229、善惡莫思量,當處便出三界。
230、妄本無體性,如人作夢,夢時非無,醒來了不可得。
231、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元是臭骨頭,何為立功過。
232、過去諸如來,只是明心底人。此刻諸圣賢,亦是修心底人,未來修學人,當依如是法。
佛語經典語錄5
經典一: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禪之言
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
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
人在塵中,不是塵,塵在心中,化灰塵
世間人,法無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切莫刻意的尋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經典二: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源自《地藏菩薩本愿經》,當年地藏王菩薩原可以成佛,但他見地獄里有無數受苦的魂靈,
不忍離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于是有一這句話的由來,屬于佛教的大乘
經典三:一切皆為虛幻。
這句出金剛經: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當作如是觀
對于愛情:美好的愛情,動人的愛情,原來都是虛幻的!可是虛幻的愛情卻也是最美的!如墜夢中,近在眼前,卻觸摸不到;遙遠的總是最美,因為遙不可及,充滿想象,卻難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營造的幻境這種美,值得我們凡人一直去追尋,即使花去畢生的時間,得到心碎的結局,卻依然在憧憬
對于生活:如果人不執著世間的一切物質名利,就不會被物質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這些感官之物,才會變得不快樂一切皆流,無物永駐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覺、感受,因為才會身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所以記得佛家的句:一切皆為虛幻
人生如夢隨風散!聚散,喜憂皆是緣!
經典四:不可說。
很多的東西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眾生要拋棄妄念執著,進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狀態!“說”這一行為本身需要一個妄念才能實行,所以不可說!佛陀有這么多經書,這么多語錄就是為了教化眾生不得已而為之,故禪宗講求不執著于文字就是這個道理
有句話很好的說明了這句佛家經典:有的事可說不可做,有的可做卻不可說,有的既不可說又不可做
最后送上一段,讓大家最自己去體會《涅盤經》云:「不生生不可說,生生亦不可說,生不生亦不可說,不生不生亦不可說,生亦不可說,不生亦不可說有因緣故,亦可得說
經典五: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此句出自“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由唐代玄奘法師所譯,盡得禪宗精髓!
全句為“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佛家講“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這句話基本要闡述的是萬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對萬物起執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談空卻又戀空,其實戀取世事和戀空并無分別,同樣是執取而不放一切能見到或不能見到的事物現象,是人們虛妄產生的幻覺
色即是空,使人們認識到事物的現象,認識到諸多的苦和煩惱都是虛妄產生的空即是色,則由事物的共性,因緣關系,讓人們知道因果報應,善惡循環所謂: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勸人向善的基礎
經典六: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原文應是: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出自《華嚴經》:昔時佛祖拈花,惟迦葉微笑,既而步往極樂從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個世界,得升天堂!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凈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這一切都是一種心境心若無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參透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個世界,而整個世界也便空如花草處處皆是佛,一切眾生人人皆是佛
經典七: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這句話,并不出自佛經,而是出自一個故事佛說: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換今生一次的擦肩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憶
萬發緣生,皆系緣分!偶然的相遇,驀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為了眼光交會的剎那
經典八: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大悲是無盡的慈悲,不是感情,所以不能用淚來形容;大悟就是開大智慧,這個智慧不是言語能表達的;大笑就是真正的高興,內心的喜悅又怎么是笑聲能表達的呢?
年齡越長,對于這句的體會就越深刻
經典九: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這是佛家勸人改惡從善的話語出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五十三:”廣額正是個殺人不眨眼底漢,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比喻作惡的人一旦認識了自己的罪行,決心改過,仍可以很快變成好人
儒家把和諧導向社會理想,道家把和諧導向事物本源,佛家則把和諧導向內心世界佛家認為,境由心生內心平和,見事皆和的。
佛語經典語錄6
1、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
2、佛陀從不勉強別人去做他不喜歡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訴眾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惡?善惡還是要自己去選擇,生命還是要自己去掌握。
3、三世諸佛以自心為本師。
4、當你知道迷惑時,并不可憐,當你不知道迷惑時,才是最可憐的。
5、境緣無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強名,妄情從何起?妄情即不起,真心任遍知。隨心自在,無復對治,即名常住法身。
6、用傷害別人的手段來掩飾自己缺點的人,是可恥的。
7、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8、諸行是常,無有是處;汝但一切處無心,即無諸行,亦無無行。
9、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10、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煩惱、憂慮、分別和執著心通通放下。
11、在順境中修行,永遠不能成佛。
12、如是靜慮,一切有情,發心非難,常時不懈,能成就者,是則為難。
13、欲得凈土,當凈其心,隨其心凈則佛土凈,隨成就眾生凈,則佛土凈。
14、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15、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16、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17、無妄想時,一心是一佛國;有妄想時,一心是一地獄。
18、一切為天下,建立大慈意,修仁安眾生,是為最吉祥。
19、佛不見身知是佛,若是有知別無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
20、起見生心,分別執著便有情塵煩惱、擾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處,即是本來面目。
21、學佛不是對死亡的一種寄托,而是當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22、眼睛不要老是睜得那么大,我且問你,百年以后,那一樣是你的。
23、希望你常對自己說,聞到了佛法,我是最幸福的人,除了這幸福外,再沒有別的了。
24、念念無相,念念無為,即是學佛。
25、息念忘慮,佛自現前。
26、不要刻意去猜測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沒有智慧與經驗的正確判斷,通常都會有錯誤的。
27、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28、諸行性相,悉皆無常。
29、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30、莫輕小惡,以為無殃,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凡罪充滿,從小積成。莫輕小善,以為無福,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凡福充滿,從纖纖積。
31、勇于接受別人的批評,正好可以調整自己的缺點。
32、根本不必回頭去看咒罵你的人是誰?如果有一條瘋狗咬你一口,難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嗎?
33、誠實的面對你內心的矛盾和污點,不要欺騙你自己。
34、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35、為諸眾生除無利益,是名大慈;欲與眾生無量利樂,是名大悲;于諸眾生心生歡喜,是名大喜;自舍己樂,施與他人,是名大舍。
36、與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實,你不如去接受它。
37、雖然你討厭一個人,但卻又能發覺他的`優點好處,像這樣子有修養的人,天下真是太少了。
38、別說別人可憐,自己更可憐,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39、不以有行,亦不以無行。
40、菩薩心無取舍,如大月輪,圓滿寂靜,即是涅盤。
41、若諸菩薩行法供養,則得成就供養如來。如是修行,是真供養故。
42、大多數的人一輩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43、菩薩眾生皆是幻化,幻化滅故,無取證者。
44、若諸菩薩悟凈圓覺,以凈覺心,取靜為行,由澄諸念,覺識煩動,靜慧發生,身心客塵從此永滅,便能內發寂靜輕安,由寂靜故,十方世界諸如來心,于中顯現,如鏡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45、疾苦在身,宜善攝心,不為外境所搖,中心亦不起念。
46、多用心去傾聽別人怎么說,不要急著表達你自己的看法。
47、參須實參,見需實見,用須實用,證須實證,若纖毫不實即落虛也。
48、眾生界即諸佛界。
49、原諒別人,就是給自己心中留下空間,以便回旋。
50、不離當處常湛然,親切無過此語,覓則知君不可見,但于當處湛然,二邊坐斷使平穩。
51、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別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嗎?
52、醫生難醫命終之人,佛陀難渡無緣的眾生。
53、向外馳求,不知攝心返照回光,如是學佛,殊難得其實益。
54、福報不夠的人,就會常常聽到是非;福報夠的人,從來就沒聽到過是非。
55、來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觀此,未免心冷。
56、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57、無有定法,如來可說。
58、依無住本,立一切法無住之本本乎無住,若能徹住則萬法一如。
59、舍一切煩惱是布施,與諸法無所起是持戒,與諸法無所念是忍辱,與諸法離相是精進,與諸法無所住是禪定,與諸法無戲論是智慧。
佛語經典語錄7
1、一個人,不能了解生命,生命對他來說是一種懲罰。
2、改變別人,不如先改變自己。
3、擁有財富的人,不如擁有智慧的人。
4、常常原諒自己,不改進自己的人,往往得不到上蒼的原諒。
5、常常責備自己,不斷改進自己的人,往往能得到他人的諒解。
6、人很奇怪,不了解自己,卻又每天想去干涉別人,弄得痛苦不堪。
7、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
8、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是非,把它看作很正常,你就不會難過,因為是——人嘛!
9、犯錯是平凡的,原諒才能超凡。
10、任憑你有多大的快樂,無?偸莵淼。
11、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12、傷人之語,如水覆地,難以挽回。
13、大家都知道,生氣是一種無知,又無濟于事,可是又奈何不了它。正因為少‘悟’,放不下得失之故。
14、金錢化妝你的外表,佛法啟悟你的內在。
15、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內在安詳’,才是下手之處。
16、自尊太強,優越感太重的人,將不堪一擊,少許逆境,足以使他徹夜難眠。
17、嫉妒別人,仇視異己,就等于把生命交給別人。
18、誹謗他人就像含血噴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19、輕信道聽途說,就像一只傻狗,別人隨便扔了一塊石頭就急忙跑去撿。
20、不能把握現在,就無法獲得永恒。
21、人心不好,環保、治安自然不好。
22、遇到困難時不害怕,心中無事,是名真修。
23、時間總會過去的。
24、算命不如認命。
25、恨別人,痛苦的卻是自己。
26、律己要嚴,待人要寬。
27、不要浪費你的生命,在你知道一定會后悔的地方。
28、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忘記別人的缺點吧!
29、征服世界,并不偉大,一個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
30、平凡之人追求不平凡,智者則甘于平凡,卻享受平凡。
31、能忍之人,事事稱心;善嗔之人,時時地獄。
32、與其說你賺錢,不如說你被錢所賺,因為錢賺走了你的青春、時間、體力和生命。
33、有志氣的人發一次愿,終身堅持。沒志氣的人天天發愿,浮而不實。
34、稻穗成熟,頭自然低下。
35、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36、有才而性緩定屬大才,有智而氣和斯為大智。
37、有德不在年高,無智空長百歲。
38、徹底的認識你自己,你就會認識佛。
39、因小果大,莫以惡小而為之,莫以善小而不為。
40、真正的布施,是把煩惱、憂慮、分別、執著,通通放下。
41、若無‘是非’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42、掃地掃地掃心地,心地不掃空掃地。
43、透視一切變化的結果都是‘空’,就不會掛礙任何事物。
44、悟性是每個人的心,所以自己就是主宰。
45、各有因緣莫羨人。
46、肯低頭的人,永遠不會撞到矮門。
47、不讓古人是謂有志,不讓今人是謂無量。
48、生命是妄想的產物。
49、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
50、不要相信權威,權威有時也會錯誤。
51、為而不有,善而不居。
52、煩惱比歲月更易催人顏老。
53、常常使別人過快樂日子的人,自己也必定很快樂。
54、誹謗他人就像含血噴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55、想編織未來的美夢,現在正是時候。
56、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
57、向人低頭,不曾矮小過。
58、作福莫如惜福,悔過莫如寡過。
59、量大福大。
60、遇順境處之淡然,遇逆境處之泰然。
61、風平浪靜,訓練不出良好的水手。
62、填得飽你的肚子,卻填不滿人心貪念。
63、面對現實,逆境也會變為順境,總有機會轉機。逃避現實,雖暫時偷安,但沒有翻身余地。
64、甩掉你的假面具,你就能享受到自然的喜悅。
65、凡夫轉境不轉心,圣人轉心不轉境。
66、過去,已成過去,它只是記憶的殘影。
67、智者知幻即離,愚者以幻為真。
68、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69、黃金無種子,惟生于勤儉之家。
70、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在追求快樂,但卻沒有人真正了解什么是快樂。
71、知因果即知進退,知悟性即得‘開心果’。
72、圣以正覺為習慣,眾生卻以煩惱為習慣。
73、家里的垃圾知清倒,內心的垃圾(貪、嗔、癡)不知‘倒’。
74、學悟的孩子不變壞,學悟的老人不癡呆,學悟的少年永不敗。
75、智者善植因果。
76、圣人可以掌握時空,而凡夫卻被時空所限制。
77、真正的看破是提起,積極地為大眾服務。
78、誠懇可以感動人,謙虛可以說服人。
79、老實是很平淡的字眼,但是要想成就,就非它不行。
80、犯了過錯,造了罪業,別人知不知道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己知道。
81、善于保護自己的,永遠謙虛談話。
82、好、壞,都會隨時間消失,沒有例外。上蒼對時間的安排,絕對平等。
83、臨事須替別人想,論人先將自己想。
84、‘悟’,就是要在心中留點空間,好作回旋。
85、失去了鴨子,你會急忙找回來,失去了良心,卻不見有人著急。
86、心志要苦,意趣要樂,氣度要宏,言動要謹。
87、言多必失,盡量少給自己這種機會。
88、贊嘆別人,要在大庭廣眾;責備人,必須在私下。
89、有智慧的人,從周圍取樂,沒有智慧的人,希望別人給予快樂。
90、貪心,你的嘴臉,就是貧窮相。
91、色心不除,生死不了。
92、有生必有死,人應懼生,不應懼死。無生即無死,究竟解脫。
93、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
94、做事不怕不成,只怕無恒。
95、一個人如果不被惡習所染,幸福近矣!
96、我思故我在,我觀故自在。
97、人必須在自我中覺醒,才能破除我執。
98、凡有追求,必定有煩惱。
99、學悟,就是要你認識自己,找到永恒的生命。
100、要搞好個人的衛生,尤其‘心理衛生’最為重要。
佛語經典語錄8
1、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2、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3、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4、一切皆為虛幻。
5、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
6、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7、不可說。
8、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9、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0、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11、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12、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13、悟心容易息心難,息得心緣到處閑。
14、若不修內行,唯只外求,希望獲福,無有是處。
15、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心心是佛。
16、三世諸佛以自心為本師。
17、若能自識本心,念念磨練;莫住者,即自見佛性也。
18、不見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時時現前,煩惱塵塵解脫。
19、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
20、卻物為上逐物為下,此乃是學道省力工夫。
21、佛法在日用處,吃茶吃飯處,語言相問處。
22、自性發時,業識來空。
23、自見性者一切業障剎那滅卻。
24、現定見聞覺知是法,法離見聞覺知,非達法也。
25、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勞更覓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會,則墮在骨董袋中。
26、依無住本,立一切法無住之本本乎無住,若能徹住則萬法一如。
27、不離當處常湛然,親切無過此語,覓則知君不可見,但于當處湛然,二邊坐斷使平穩。
28、不與萬法為侶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
29、信得心及,見得性徹于日用中無絲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30、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法,總在心源。
31、做工夫全仗精進之力,真正辦道人,無剪爪之工。
32、以精進力,身無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33、無量善事,菩提道業,因一事增,謂不放逸。
34、次于自身善起防護,不應放逸,于剎那中有少動念,應當觀察,以正智鉤制令正住。
35、如是靜慮,一切有情,發心非難,常時不懈,能成就者,是則為難。
36、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謂行起解絕,不令知解才繞心中。
37、能常省察,則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縱將一大藏經用完也無用處。
38、向外馳求,不知攝心返照回光,如是學佛,殊難得其實益。
39、道人非同善人,如鶴立雞群,勁挺自持,不順人情,超群脫俗。
40、佛祖奚以異于人,而所以異于人者,能自護心念耳。
41、妄念紛飛之際,正是做工夫時節。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純熟,自然妄念不起。
42、佛法無多子,長遠心難得,學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終總不變,真是大丈夫。
43、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強而弱。定功由暫而久,由脆而堅。
44、261.學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將軍主帥能行令,不動干戈致太平。
45、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
46、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自觀自在,守本真心。
47、所謂無上正等正覺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靜心是也。
48、眾生由其不達一真法界,只認識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別執著之病。
49、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謂絕對沒有。
50、根身器界一切鏡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計較,徒增煩惱。
51、赤肉團上,人人古佛家風。毗盧頂門,處處祖師巴鼻。
52、不住一切處心即是佛心。
53、慕道真士,自觀自心,知佛在內,不向外尋。
54、求趣無上菩提者,要凈自心,福田方凈。
55、發菩提心者,非為己利,原為盡十方遍法界,一切極苦有情之所依怙。
56、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故。
57、菩薩不與法縛,不求法縛。
58、于一切相,離一切相,即是無相。
59、邪正煩惱,同一性空,分別假相,妙心現影。
60、菩薩心無取舍,如大月輪,圓滿寂靜,即是涅盤。
61、菩提本自性,性凈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無可作相。
62、本凈明心非別處,惟在眾生妄心中。
63、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64、不見一物名為見道,不行一物名為行道。
65、念念無相,念念無為,即是學佛。
66、息念忘慮,佛自現前。
67、但悟一心,更無少法可得。
68、但能無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無心,累劫修行,終不成道。
69、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雙忘乃是真法。
70、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無見,即見法也。
佛語經典語錄9
1、愛情和做事一樣沒有失敗只有放棄。
2、不懂得自愛的人,是沒有能力去愛別人的。
3、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于愛者,無憂亦無怖。
4、緣為冰。我將冰擁在懷中,冰化了,我才發現緣沒了。
5、若是有緣,時間空間都不是距離;若是無緣,終日相聚也無法會意。
6、真正的愛情要雙方你情我愿,有因有緣才能成就,不是自己想要就要。
7、愛情是一種遇見…遇見是一種緣分…佛又說五百年的修行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
8、戀愛不是慈善事業,不能隨便施舍的。感情是沒有公式,沒有原則,沒有道理可循的。
9、煙火繚繞的夢境,只是因為愛情,因為刻骨銘心的愛戀;四大皆空不過過眼云煙,就算前世五百次的回眸,也只換回今生一次擦肩。
10、霓虹燈下的幻影,是因為思念的腳步輕輕踏出紅塵萬丈;千絲萬縷的情意,直到遇見了你,才劃過一道憂郁的淚痕。
11、菩提樹下的輪回,是幾世遺留的姻緣,等你來度我;石橋下等你來過,歲月的蹉跎讓我犯了錯,回首前塵,只愿涅盤成佛。
12、承諾只怕錦書難托,一念執著,換三生迷離煙火;一生多情愁,來回多緊鎖,燃燒的福禍,忘記你我。
13、當愛情離開請別在留戀當愛情走近請你珍惜我說愛與不愛還不都一樣,匆忙一生閉上眼,無所謂誰還未眠。
14、沉默只因愛恨一朵朵,蕩起的漣漪旋轉愛情的執著;即使修百世方可同船渡,轉讀三寸經綸,終究曲終人散,往事落魄。
15、如今的戀愛,多數只是為了緩解寂寞。只是想找一個人伴在身邊,即便找到了愛情的感覺,也容易迅即地失去。愛久了,人依舊會寂寞。為紓解寂寞而相愛的男女,沒有長久堅守在寂寞里的能力。
16、你來過一下子,我卻要想念一輩子。不要認為他愛你便不會離開你。在你的一再傷害下,他也是會離開,那因為你不懂得珍惜,不值得他去愛。你要懂得珍惜,才能夠懂得愛情。
17、問佛: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怎么辦?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
18、有時候,愛情需要在對的時間和對的地方才能遇見對的人,有相對的開始,與相對的人在一起,一輩子才有最大的幸福。
19、不要為了寂寞去戀愛,時間是個魔鬼,天長日久,如果你是個多情的人,即使不愛對方,到時候也會產生感情,到最后你怎么辦?
20、因為他是你最愛的人,讓她生活的幸福和快樂被你視作是一生中最大的幸福,所以你還會為了她生活的更加幸福和快樂而不斷努力。幸福和快樂是沒有極限的。所以你的努力也將沒有極限,絕不會停止。
21、我說:我情愿做紅塵路上一顆憂郁的石子。水湄,綠堤,楓橋。一瀲柔波,撩了風動,軟了塵心。你說,前世我們約定,在紫藤花鋪香的月晚,我們相見。紫藤花……地老天荒!長相守,意悠然,纖指冰弦,琴瑟永合。愿十年渡,百年枕,千年緣。佛曰:緣起即滅,緣生已空。你們只有思之苦,無姻之緣,未看破紅塵方為上岸。
22、和一個生活習慣有很多差異的人戀愛不要緊,結婚要慎重,想想你是否可以長久忍受彼此的不同。
23、愛情不是做買賣,失意了就要傾家蕩產;愛情也不是下賭注,輸掉了就變成窮光蛋。愛情是兩顆心的碰橦和相許,如同和諧的樂譜的音符,譜寫人間的圣潔,相隨一生。
24、緣來天注定,緣去人自奪。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注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25、感情的事基本上沒有誰對誰錯,他(她)要離開你,總是你有什么地方不能令他滿足,回頭想想過去在一起的日子,總是美好的。當然,卑劣的感情騙子也有,他們的花言巧語完全是為了騙取對方和自己上床,這樣的人還是極少數。
26、得不到的東西,我們會一直以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為你對他了解太少,沒有時間與他相處在一起。當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會發現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27、她不是這世間最美的,甚至在你那么愛她的時候,你都清楚的知道這個事實。但你還那么的愛著她,因為你愛的不只是她的青春靚麗,因為韶華易逝,紅顏易老;但是你對她的愛戀已經超越了這些表面的東西,也就是超越了歲月。你愛的是她整個的人,主要的是她的獨一無二的內心。
28、只會讀書的女人是一本字典,再好人們也只會在需要的時候去翻看一下,只會扮靚的女人只是一具花瓶,看久了也就那樣。服飾美容是做好一個女人的必要條件,不是充要條件。你還需要多看書。這樣你會發現生活更加美好。
29、我只愛愛我的人,因為我不懂怎樣去愛一個不愛我的人。他愛你,什么都容易,他會來感動你。他不愛你,你多么努力去感動他,也是徒勞的。我愛不起不愛我的人,我的青春也愛不起。我的微笑,我的眼淚,我的深情,我年輕的日子只為我愛也愛我的那個人揮擲。
30、短短今生一面遇,前世多少香火緣。牽手是有一種緣,回眸是一種緣;生命是有一種緣,愛情是一種緣;假如還有來生,來生也是一種緣。組成人生的,就是那無數個緣;讓你去結,去解。惜緣,隨緣,才能以佛心看緣起緣落。
31、我問佛:如何讓人們的心不再感到孤單?佛曰: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而殘缺的,多數帶著這種殘缺度過一生,只因與能使它圓滿的另一半相遇時,不是疏忽錯過就是已失去擁有它的資格。
32、擁有美麗的容顏的女人,總是會獲得眾多的青睞!可是再美麗的女人,依然會有蒼老的一天!當你老去以后,曾經的一切是否依然?原來當美麗凋謝的時候,一切才回歸本來面目!一切的風光與繁華,甜言與蜜語也只是過眼云煙。
33、通常我們以為“唯一”的東西其實都不是真的,只是我們沒有用心的去尋找而已。真正的愛情源于彼此發自內心的傾慕,建立在兩情相悅的基礎上。任何只顧瘋狂的去愛別人而不顧自己有否被愛,或著只顧索取而不知真心付出的人都不會有好的結局。
34、愛是種責任,而不是感覺,請不要輕易言愛!承諾,對未來的諾言,如果沒有把握,那么,請不要承諾快樂與傷悲成正比每一個愛情都創造著一種神話,愛情就是神話一般的。
35、看的淡一點,傷的就會少一點,時間過了,愛情淡了,也就散了。時間,讓深的東西越來越深,讓淺的東西越來越淺。緣是一塊冰,要度五百年。佛問苦嗎?我說不苦。佛于是許我一段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前世的500次回眸才換來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36、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百年前離別的那一天,我們沒能留住時間,只好封在心田,期待來世再相戀。就算世界都忘記了永遠,我們的心不變,就無論生命輪回多少圈。如果還有來生,你依然是我唯一的選擇!茫茫的天空下依舊回蕩著我們的誓言。
37、“強扭的瓜不甜!比松,遇事莫強求,冥冥中自有定數,是你的,終會是你的,不是你的,苦苦地追尋,卻并不一定能得到你想要的愛情,不可過于強求,因為它們有的是永遠遙不可及的,有的也許一生都不屬于你,過于執著往往只會受到傷害。很多事情是我們無法掌控的,也許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但還是逃脫不了上帝的安排,那就是命運!緣起,緣滅,一切皆是定數!
38、當愛情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是會在不知不覺中轉變為親情的。你會逐漸將她看作你生命中的一部分,這樣你就會多一些寬容和諒解,也只有親情才是你從誕生伊始上天就安排好的,也是你別無選擇的;所以你活來做的,只能始去適應你的親情,無論你出生多么高貴,你都要不講任何條件地接受你地親人們,并且對他們負責對他們好。
39、三根蠟燭就好比是三個女人,其中一根就是你現在所愛的那個女人,蕓蕓眾生,女人何止千百萬萬,你連這三根蠟燭那根最亮都不知道,都不能把你現在愛的人找出來,你為什么又能確定你現在愛的這個女人就是你生命里唯一的最后一個女人呢?
40、我說:我仍愿做紅塵路上一顆憂郁的石子、莫愁湖,風寒輕攏煙霧。長亭路,目斷不知歸途。碎香,凝寒露,心仍執著。于是佛曰:蒼生難渡!人生就像一場戲,因為有緣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該去珍惜。為了小事發脾氣,回頭想想又何必。別人生氣我不氣,氣車病來無人替。我若氣死誰來如意?況且傷神又費力。鄰居親朋不要比,兒孫瑣事由他去,吃苦享樂在一起,神仙羨慕好伴侶。如果愛,請別用淚來感動
佛語經典語錄10
1、誰能夠不懈地遵行我所說的教理,誰就能夠遠離痛苦的輪轉,而令苦完全消失。
2、勝利生憎怨,敗者住苦惱。勝敗兩俱舍,和靜住安樂。無火如貪欲,無惡如嗔恨,無苦如五蘊,無樂勝寂靜。
3、我思故我在,我觀故自在。
4、三界輪回淫為本,六道往返愛為基?梢娪幸陀猩,斷淫就斷生死。
5、佛陀說:“凈化自己完全在于自己,別人無法代替!钡切囊趺磧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6、莫結交愛人,莫結不愛人。不見愛人苦,見憎人亦苦。是故莫愛著,愛離為苦。若無愛與憎,彼即無羈縛。
7、如牧人以杖,驅牛至牧場,如是老與死,驅逐眾生命。若以刀杖害,無惡無害者,十事中一種,彼將迅速得。
8、作事不怕不成,只怕無恒。
9、想編織未來的美夢,現在正是時候。
10、我之為我完全是因為自己是什么,而不因為別人改變自己。一朵芳香的花朵不因為憎惡的人到來而改變芳香的本質而發臭。
11、因為你我無始以來,被七情六欲所迷,從朝至暮,總是在聲色之中過日子,所以沉淪苦海。
12、真正的神通,是把煩惱弄通。
13、莫從卑劣法。莫住于放逸。莫隨于邪見。莫增長世俗。奮起莫放逸。行正法善行。依正法行者,此世他世樂。
14、坐禪要曉得調養身心。若不善調養,小則害病,大則著魔。
15、凡夫的境界,總是貪染財色名利。
16、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
17、一個人要努力自求解脫,如來只是提供了修行的方法。就從禪定開始著手,真切地去做。最后終將解脫一切外在的束縛,心便得到了自由。
18、是非的原則是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的為他人想一想。
19、有智不在年高,無智空長百歲。
20、我們一生所需如果只是為了達到維生所需,其實需要的并不多,就像一只鳥、一條蟲,天地提供的其實足以滿足它們的需求。
21、如果我們能看清“苦”的真相,看出苦由何處而生,由何處消逝,那么便容易做到不令苦的形成,也就能夠控制苦。
22、貪心,你的嘴臉,就是貧窮相。
23、愚人的心攀緣外在,隨外在的變化而起伏,怎能稱自己為自己的主?智者保有自己,不因為別人的評斷而改變自己的心,因此他是自己的主。
24、禪是靜慮,要在靜中思慮好歹,擇善而從。
25、心的不純凈是引發痛苦的來源。什么使得心不凈呢?頑固、驕傲、自大是心理的雜質,這些雜質引出了錯誤的思想和行為,于是痛苦產生于此。
26、舍棄于忿怒,除滅于我慢,解脫一切縛,不執著名色,彼無一物者,苦不能相隨。以不忿勝忿。以善勝不善。以施勝慳吝。以實勝虛妄。
27、修行者留意自己的心,不讓思想任意奔流而無法自我控制。他用警覺之火燒去所有困住他的大小煩惱。由于這樣,他找到了內心的寧靜之道。
28、做工夫不一定在靜中,能在動中不動,才是真實工夫。
29、貪欲是火能焚身,瞋恨是惡能害身,癡是無明能引起五蘊熾盛而苦了身心。要終止苦而達至安詳快樂,惟有消除“我”、“我所有”的意識。
30、我們惟有舍棄內心的不良雜質,如貪欲、不滿、固執等,才能解開它們對我們的系縛,心才得以自由。凈化自己的心才能找到內心安詳的道路。
31、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
32、失去了鴨子,你會急忙找回來,失去了良心,卻不見有人著急。
33、修行者進入塵世,應該要像蜜蜂采蜜一樣,不損傷花的色與香,輕盈地采取蜜汁,無害于花本體。
34、魚生活在水中,所以我們見不著他的淚。
35、生命可置之度外,因果不可昧于毫厘。
36、“悟”,就是要在心中留點空間,好作回旋。
37、心志要苦,意趣要樂,氣度要宏,言動要謹。
38、屋頂蓋得粗糙,房子會遭雨水浸漏,未經修養調御的心,欲望貪念會入侵。懈怠是死路,努力精進才是生路。智者常努力精進以修繕他的心。
39、故彼于天欲,亦不起希求。正覺者弟子,希滅于愛欲。諸人恐怖故,去皈依山岳,或依于森林,園苑樹枝提。
40、常常使別人過快樂日子的人,自己也必定很快樂。
41、凡夫誤用經典的章句,只是把它拿來說說,而無身體力行。他只是得到章句的表皮,沒有掌握到真諦。
42、我們若得不到益友、良友之時,寧可獨自而行才不會擾亂自己的心靈。與善友為鄰可以得益,與惡友為鄰受害的可是整個身心。
43、不要相信權威,權威有時也會錯誤。
4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就是真實。追隨賢人智者的腳步,將走向善地;與愚者惡人同游,將步向錯誤的方向。這就是真實。
45、此非安穩依,此非最上依,如是皈依者,不離一切苦。若人皈依佛,皈依法及僧,由于正智慧,得見四圣諦。
46、人有兩個我:一個是別人心目中的我,一個是心靈中的我。在孤獨的時候,那個心靈中的我最易顯現出來,這也是最好的凈化自己的心的時候。
47、于求樂有情,刀杖加惱害,但求自己樂,后世樂難得。于求樂有情,不加刀杖害,欲求自己樂,后世樂可得。
48、學悟,就是要你認識自己,找到永恒的生命。
49、不誹與不害,嚴持于戒律,飲食知節量,遠處而獨居,勤修增上定,是為諸佛教。即使雨金錢,欲心不滿足。智者知淫欲,樂少而苦多!
50、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凈。悟此法門,由汝習性;用本無生,雙修是正。
51、時間是剎那剎那的過,剎那剎那的催人老。
52、人的心像一間有六個孔洞的屋子,貪、嗔、癡、渴、愛、欲無時無刻地侵入,故欲得清凈得先修繕自己的心。
53、阿多羅應知:此非今日事,古語已有之。默然為主誹,多語為人誹,寡言為人誹;不為誹謗者,斯世實無有。
54、煩惱比歲月更易催人顏老。
55、有憎愛心,就有煩惱;憎心一起,道心就退。
56、與愚同住苦,如與敵同居。與智者同住,樂如親族。賢者智者多聞者,持戒虔誠與圣者,從斯善人賢慧游,猶如月從于星道。
57、從親愛生憂,從親愛生怖;離親愛無憂,何處有恐怖?從貪欲生憂,從貪欲生怖;離貪欲無憂,何處有恐怖?
58、凈心是遠離痛苦最好的方式。我們若能守護六種感官,不讓欲望去影響我們的心,心不造作行為,痛苦便無從升起。
59、一個人如果不被惡習所染,幸福近矣!
60、從欲樂生憂,從欲樂生怖;離欲樂無憂,何處有恐怖?從愛欲生憂,從愛欲生怖;離愛欲無憂,何處有恐怖?
61、世界上有一種生意,永遠是虧本,那就是發脾氣。
62、贊嘆別人,要在大庭廣眾;責備人,必須在私下。
63、佛法的根本要義,乃是戒定慧三字,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
64、坦然地接受事實,自己就會得到平靜。坦然地去接受外在,去克服憤怒。以愛去克服不滿和怨恨。
65、為而不有,善而不居。
66、時光長短,唯心所造。一切苦樂,隨境所遷。
67、色心不除,生死不了。
68、有了智慧,自然能了解真理,能了解真理,生活自然快樂。
69、渴求離言法,充滿思慮心,諸欲心不著,是名上流人。久客異鄉者,自遠處安歸,親友與知識,歡喜而迎彼。
70、苦與苦之因,以及苦之滅,并八支圣道,能令苦寂滅。此皈依安穩,此皈依無上,如是皈依者,解脫一切苦。
71、我等實樂生,貪欲中無欲。于貪欲人中,我等無欲祝我等實樂生,我等無物障,我等樂為食,如光音天人。
72、言多必失,盡量少給自己這種機會。
73、凡有追求,必定有煩惱。
74、學佛當以明心見性為本,斷惡修善為行。
75、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覓兔角。
76、以智慧明鑒自心,以禪定安樂自心。以精進堅固自心,以忍辱滌蕩自心。以持戒清凈自心,以布施解脫自心。
77、精進勇猛,有大愿力,難的會變為易。疏散放逸,悠悠忽忽,易的也變為難。
78、如果內心不再有壞的作用那一部分,我們便不再會從其中引起痛苦、煩惱,從而達到永恒的愉快、安詳。
79、我們的心有很多種作用,這些作用一半害己害人,一半利己利人。凈化自己的心就是去除掉不好的心識作用,不令惡質的作用生出來。
80、要搞好個人的衛生,尤其“心理衛生”最為重要。
81、有生必有死,人應懼生,不應懼死。無生即無死,究竟解脫。
82、有智慧的人,從周圍取樂,沒有智慧的人,希望別人給予快樂。
83、如果有人毀謗我,毀謗我的教義或是毀謗我的弟子,千萬別因此而沮喪或心情煩亂。因為這樣的反應無濟于事,只會造成更大的損害。
84、得失心不放下,想要不痛苦,都不可能。
85、我們要像一只大象一樣,在戰場上能承受箭的毒害而繼續奮戰不已。我們也能忍受別人對我們的侮辱和敵視,而能保持自己內心的安詳寂靜。
86、己飲獨居味,以及寂靜味,喜飲于法味,離怖畏去惡。善哉見圣者,與彼同住樂。由不見愚人,彼即常歡樂。
87、供養供應者,脫離于虛妄,超越諸憂患,佛及佛弟子。若供養如是,寂靜無畏者,其所得功德,無能測量者。
88、人必須在自我中覺醒,才能破除我執。
89、生日又云母難日,自哀未遑,切不可作壽慶賀。
90、能不起分別心,無心任運,就不生煩惱;心若分別,即成見塵,就有煩惱,就被苦樂境界轉了。
91、什么是真實呢?就是要追隨優秀的人,跟他們一起行動,做有益的智慧之游,就好像月亮追隨著黃道的星辰循環游走。這就是真實。
92、誹謗他人就像含血噴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93、假如有人愚昧地對我做出惡事,我將回報以無限的愛。他愈是對我作惡,我愈是回報以善。無論別人待我如何,我永遠放出凈善的芳香。
94、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
95、在找到智慧之前得先找到快樂,找到快樂之前得先找到自己。人要尋求最高的覺悟,得先明白自己和自己與時空的關系。
96、我們的好或壞全因為自己,我們修改自己是為了要舍棄壞而趨向好的方向,是為了善惡,而不是因為別人的批評。
97、生命是妄想的產物。
佛語經典語錄11
1) 心無所住,隨處解脫,內外根塵,悉皆銷殞,若一切無心,即無所住也。
2) 萬物一如,不起分別,猶如一月當空,千波現影,影有現滅,月實自如。佛語禪心經典語錄哲理
3) 如如者,無心之心,離一切相,眾生諸佛更無差別,但能無心,便是究竟。
4) 菩薩于諸見而不動。
5) 無心之心如恒河沙,諸佛菩薩釋梵諸天步履而過,沙亦不喜。牛羊蟲蟻踐踏而行,沙亦不怒。珍寶馨香,沙亦不貪,糞尿臭穢,沙亦不惡。
6) 以一切覺故,當知菩薩,不重久習,不輕初學。
7) 欲得凈土,但凈其心,隨其心凈,即佛土凈。
8) 吾有一軀佛,世人皆不識,不塑亦不裝,不雕亦不刻。無一滴灰泥,無一點彩色,人畫畫不成,賊偷偷不得,體相本自然,清凈非拂拭。雖然是一軀,分身千百億。
9) 此靈覺性,不可以智慧識,不可以言語取,不可以境物會,不可以功用到,諸佛菩薩,與一切蠢動含靈,同此大涅盤性。
10) 但識自心,恒沙法門,無量妙義,不求而得。
佛語經典語錄12
1.佛說,“人的生命,只在一個呼吸間:
生命短促,我們應該善待自己的菩提身,思索活著的意義。生命不是用來尋找答案,也不是用來解決問題的,它是用來愉快地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煩惱,就需要有一分禪心來解救。
紅塵凡夫,人人都需要有一顆禪心。
2.夢窗國師詩云:青山幾度變黃山,世事紛飛總不干。眼內有塵三界窄,心頭無事一床寬。:
境由心造,心既主人,心無物欲,方寸之間皆海闊天空永無崖畔。胸懷坦蕩,宛若長空浩日煩惱則無處藏身。我們何不也做一個這樣的快樂佛呢!
3.初祖達摩說:不謀期前,不慮其后,不念當前。”
行也安然,坐也安然;窮也安然,富也安然;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得失無意;看天際云卷云舒。這才是真正的解脫。
燃燈法師曰:如果我們破除一切執著塵勞,丟掉身外亂性的貪婪和物欲,找回自己,這樣就能獲得身心的自然安寧,愜意舒適安逸;幸福的生活也隨之而來。
一切只知道追逐名利而不知道享受的人心是最苦累的,可惜世上扔有大多數人為了各種物欲拼命占去所有清醒時刻,只留下少許時刻來追尋生命的意義。
4.證嚴法師說;寧靜是美,安定最樂。這是習禪,修身,養性,怡悅,且最高最美的境界。
佛經的本質就是安詳。我們可以在佛經中找到【安詳】的真正意義和追求安詳的途徑,無論是誰要追求,要達到愉快,美滿。充實,瀟灑的人生境界,都絕對不可缺少安詳的心。
5.耕耘先生說;人一旦失去了安詳,同時便會褪去了生命的華彩,是女孩子,不會再蓉光照人,是男孩子,就面目可憎”
是啊,倘使生活中缺少了安詳,而懷著挫折 無奈 懷疑,憂慮的心態去過活人生,那生活對生命來說,毫無疑問就是始終懲罰了。一個人要學會安頓自己的心靈,做到內心寧靜安適,那我們的人生一定才會美好快樂。
6.靜慧大師說;學佛幾十年,我對佛教最重要的體會就是六個字,看破,放下,自在。
所謂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別心,是非心,得失心,執著心。萬物皆為我用,但非我所屬。我們要拋棄的是一切的執著,淡薄明心放下貪嗔癡(www.yiqig.com 一起感悟人生);不絕望于人生的苦,也不執著于人生之樂。
7.凈慧大師說;苦在一切人面前都是平等的,只不過苦的方式不同而已,人活著為什么會干倒很累很累呢?就是因為總是被外在的事相所迷惑,總希望得到越多越好,以至于心中的負擔越來越重,以至于連步子都邁不開了。
8.佛曰: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9.禪者心也,心中有禪,坐亦禪,立亦禪,行亦禪、睡亦禪,時時處處莫非禪也。禪也是頓生的,特定的時間,特定的空間,人頓悟,得禪意。
10.與山水親近,受自然洗禮,像梅水初放,似水滴輕賤 ;此情此境,以分不清那是山水那是人心,山水就是我,我就是山水 ;心底唇邊微笑中發出愿望: "愿將山色供生佛,修到梅花伴醉翁。"
佛語經典語錄13
1、不離當處常湛然,親切無過此語,覓則知君不可見,但于當處湛然,二邊坐斷使平穩。
2、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3、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4、所謂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別心、是非心、得失心、執著心。
5、凡是能站在別人的角度為他人著想,這個就是慈悲。
6、境緣無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強名,妄情從何起?妄情即不起,真心任遍知。隨心自在,無復對治,即名常住法身。
7、自性發時,業識來空。
8、你目前所擁有的都將隨著你的死亡而成為他人的,那為何不現在就布施給真正需要的人呢?
9、如果你自己明明對,別人硬說你不對,你也要向人懺悔,修行就是修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來,才會進步。就是明明是你對,你也要向他人求懺悔,那就是修行了。
10、當你的錯誤顯露時,可不要發脾氣,別以為任性或吵鬧,可以隱藏或克服你的缺點。
11、從外入者不是家珍,從內發者,方謂真慧。
12、醫生難醫命終之人,佛陀難渡無緣的眾生。
13、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14、福報不夠的人,就會常常聽到是非;福報夠的人,從來就沒聽到過是非。
15、慕道真士,自觀自心,知佛在內,不向外尋。
16、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17、依無住本,立一切法無住之本本乎無住,若能徹住則萬法一如。
18、參須實參,見需實見,用須實用,證須實證,若纖毫不實即落虛也。
19、眾生欲脫生死,免諸輪回,先斷貪欲,及除愛渴。
20、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21、佛陀從不勉強別人去做他不喜歡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訴眾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惡?善惡還是要自己去選擇,生命還是要自己去掌握。
22、諸佛真語,以心為宗。眾生信道,以宗為鑒。
23、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當知輪回,愛為根本,由有諸欲助發愛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續。
24、廣結眾緣,就是不要去傷害任何一個人。
25、一念離真,皆為妄想。
26、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27、當你勸告別人時,若不顧及別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語都沒有用的。
28、要克服對死亡的恐懼(zhuti.jay100.com),你必須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會死去的觀念。
29、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30、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樂于寂寞。
31、信心清凈,則生實相。
32、不取于相,如如不動。
33、學佛第一個觀念,永遠不去看眾生的過錯。你看眾生的過錯,你永遠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34、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說斷滅相。
35、一切皆為虛幻。
36、感謝上蒼我所擁有的,感謝上蒼我所沒有的。
37、承認自己的偉大,就是認同自己的愚疑。
38、對人恭敬,就是在莊嚴你自己。
39、莫輕小惡,以為無殃,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凡罪充滿,從小積成。莫輕小善,以為無福,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凡福充滿,從纖纖積。
40、于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41、末世諸眾生,心不生虛妄。佛說如是人,現世即菩薩。
42、心中裝滿著自己的看法與想法的人,永遠聽不見別人的心聲。
43、雖然你討厭一個人,但卻又能發覺他的優點好處,像這樣子有修養的人,天下真是太少了。
44、一匹驢,吃再好的草,也不會成為一匹俊馬。用執著和分別心去修行,再大的精進,也不會成佛。
45、應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46、自見性者一切業障剎那滅卻。
47、求趣無上菩提者,要凈自心,福田方凈。
48、菩薩于法,應無所住行于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
49、菩薩于諸見而不動。
50、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51、你隨時要認命,因為你是人。
52、不見一物名為見道,不行一物名為行道。
53、你每天若看見眾生的過失和是非,你就要趕快去懺悔,這就是修行。
54、末世眾生欲求圓覺,應當發心作如是言,盡于虛空一切眾生,我皆令入究竟圓覺,于圓覺中無取覺者,除彼我人一切諸相,如是發心,不墮邪見。
55、今日的執著,會造成明日的后悔。
56、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57、如果你能每天吶喊二十一遍“我用不著為這一點小事而煩惱”,你會發現,你心里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試試看,很管用的。
58、人之所以痛苦 ,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
59、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雙忘乃是真法。
60、在順境中修行,永遠不能成佛。
61、看讀佛經,當須見月忘指,不可依語生解。
62、業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真正修行的人,從不會去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
63、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別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嗎?
64、我們確實有如是的優點,但也要隱藏幾分,這個叫做涵養。
65、永遠不要浪費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歡的人。
66、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67、佛法在日用處,吃茶吃飯處,語言相問處。
68、時間總會過去的,讓時間流走你的煩惱吧!
69、于一切相,離一切相,即是無相。
70、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你自己。
71、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72、請你用慈悲心和溫和的態度,把你的不滿與委屈說出來,別人就容易接受。
73、佛菩薩只保佑那些肯幫助自己的人。
74、認識自己,降伏自己,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
75、若起精進心,是妄精進;若能心不妄,精進無有涯。
76、所有一切眾生語,悉以諸音而說法。
77、一切惡法,本是虛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虛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78、菩薩不與法縛,不求法縛。
79、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80、不住一切處心即是佛心。
81、菩薩變化示現世間,非愛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愛,假諸貪欲而入生死。
82、若能一切隨他去,便是世間自在人。
83、這個世間只有圓滑,沒有圓滿的。
84、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85、盡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則知其天。
86、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自觀自在,守本真心。
87、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88、勇于接受別人的批評,正好可以調整自己的缺點。
89、發菩提心者,非為己利,原為盡十方遍法界,一切極苦有情之所依怙。
90、臨終之際,若一毫凡圣情量未盡,纖毫思慮未忘便乃輕重五陰去也。
91、學佛是對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92、與其說是別人讓你痛苦,不如說自己的修養不夠。
93、由有無始本起無明,為己主宰,一切眾生生無慧目,身心等性,皆是無明。
94、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腳踏實地,坦蕩蕩,圓陀陀,孤*危峭,不立毫發知見。
95、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沒有救。
96、因果不曾虧欠過我們什么,所以請不要抱怨。
97、若諸末世一切眾生,能舍諸欲及除憎愛,永斷輪回,勤求如來圓覺境界,于清凈心便得開悟。
98、誠實的面對你內心的矛盾和污點,不要欺騙你自己。
99、是非天天有,不聽自然無,是非天天有,不聽還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辦?
100、別人永遠對,我永遠錯,這樣子比較沒煩惱。
佛語經典語錄14
1、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2、萬法唯心。
3、眾生皆平等。
4、禍往者福來。
5、寧靜而致遠。
6、一剎便是永恒。
7、善惡一念之間。
8、有其因,必有其果。
9、隨心、隨緣、隨性。
10、修行是點滴的工夫。
11、厚德載物,有容乃大。
12、君子能忍,必成大器。
13、九九歸一、終成正果。
14、無色無相,無嗔無狂。
15、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16、沈默是毀謗最好的答覆。
17、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18、你要感謝告訴你缺點的人。
19、每一種創傷,都是一種成熟。
20、心動則物動,心靜則物靜。
21、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22、凡事太盡,緣分勢必早盡。
23、學佛就是在學做人而已。
24、與人相處之道,在于無限的容忍。
25、你隨時要認命,因為你是人。
26、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沒有救。
27、即種因,則得果,一切命中注定。
28、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29、風亦不動,樹亦不動,乃汝心動也。
30、今日的執著,會造成明日的后悔。
31、憎恨別人對自己是一種很大的損失。
32、創造機會的人是勇者。等待機會的人是愚者。
33、這個世間只有圓滑,沒有圓滿的。
34、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樂于寂寞。
35、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別人。
36、寧可自己去原諒別人,莫讓別人來原諒你。
37、在順境中修行,永遠不能成佛。
38、你永遠要感謝給你逆境的眾生。
39、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錯誤的觀念。
40、世上的事,不如己意者,那是當然的。
4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
42、與其說是別人讓你痛苦,不如說自己的修養不夠。
43、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因為你自己的內心,你放不下。
44、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你自己。
45、別說別人可憐,自己更可憐,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46、學佛是對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47、福報不夠的人,就會常常聽到是非;福報夠的人,從來就沒聽到過是非。
48、只要面對現實,你才能超越現實。
49、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50、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痛苦的,沒有例外的。
51、能為別人設想的人,永遠不寂寞。
52、不懂得自愛的人,是沒有能力去愛別人的。
53、當你快樂時,你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恒的。當你痛苦時你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54、認識自己,降伏自己,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
55、你可以擁有愛,但不要執著,因為分離是必然的。
56、欲為諸佛龍象,先做眾生馬牛。
57、承認自己的偉大,就是認同自己的愚疑。
58、白白的過一天,無所事事,就像犯了竊盜罪一樣。
59、能夠把自己壓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貴。
60、廣結眾緣,就是不要去傷害任何一個人。
61、對人恭敬,就是在莊嚴你自己。
62、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便擁有了一切。
63、永遠扭曲別人善意的人,無藥可救。
64、醫生難醫命終之人,佛陀難渡無緣的眾生。
65、不要浪費你的生命在你一定會后悔的地方上。
66、你什么時候放下,什么時候就沒有煩惱。
67、內心沒有分別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68、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69、你每天若看見眾生的過失和是非,你就要趕快去懺悔,這就是修行。
70、業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真正修行的人,從不會去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
71、當你知道迷惑時,并不可憐,當你不知道迷惑時,才是最可憐的。
72、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五陰盛。
73、一個人如果不能從內心去原諒別人,那他就永遠不會心安理得。
74、心中裝滿著自己的看法與想法的人,永遠聽不見別人的心聲。
75、毀滅人只要一句話,培植一個人卻要千句話,請你多口下留情。
76、學佛第一個觀念,永遠不去看眾生的過錯。你看眾生的過錯,你永遠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77、當你勸告別人時,若不顧及別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語都沒有用的。
78、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夾雜著傲慢。不要使你的謙虛心缺乏智慧。
79、你不要一直不滿人家,你應該一直檢討自己才對。不滿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80、一切惡法,本是虛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虛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81、當你煩惱的時候,你就要告訴你自己,這一切都是假的,你煩惱什么?
82、當你未學佛的時候,你看什么都不順。當你學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順。
83、你要包容那些意見跟你不同的人,這樣子日子比較好過。你要是一直想改變他,那樣子你會很痛苦。要學學怎樣忍受他才是。你要學學怎樣包容他才是。
84、你硬要把單純的事情看得很嚴重,那樣子你會很痛苦。
85、自以為擁有財富的人,其實是被財富所擁有。
86、人不是壞的,只是習氣罷了,每個人都有習氣,只是深淺不同罷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諒的就原諒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壞人。
87、說一句謊話,要編造十句謊話來彌補,何苦呢?
88、其實愛美的人,只是與自己談戀愛罷了。
89、世界上沒有一個永遠不被毀謗的人,也沒有一個永遠被贊嘆的人。當你話多的時候,別人要批評你,當你話少的時候,別人要批評你,當你沈默的時候,別人還是要批評你。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不被批評的。
90、時間總會過去的,讓時間流走你的煩惱吧!
91、你目前所擁有的都將隨著你的死亡而成為他人的,那為何不現在就布施給真正需要的人呢?
92、為了贊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踐踏的香花美草。
93、根本不必回頭去看咒罵你的人是誰?如果有一條瘋狗咬你一口,難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嗎?
94、忌妒別人,不會給自己增加任何的好處。忌妒別人,也不可能減少別人的成就。
95、永遠不要浪費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歡的人。
96、多少人要離開這個世間時,都會說出同一句話,這世界真是無奈與凄涼!
97、戀愛不是慈善事業,不能隨便施舍的。感情是沒有公式,沒有原則,沒有道理可循的?墒侨藗冎了蓝歼在執著與追求。
98、請你用慈悲心和溫和的態度,把你的不滿與委屈說出來,別人就容易接受。
99、仇恨永遠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這是永恒的至理。
100、你認命比抱怨還要好,對于不可改變的事實,你除了認命以外,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佛語經典語錄15
佛語十大經典語錄一: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禪之言
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
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
人在塵中,不是塵,塵在心中,化灰塵
世間人,法無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切莫刻意的尋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佛語十大經典語錄二: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源自《地藏菩薩本愿經》,當年地藏王菩薩原可以成佛,但他見地獄里有無數受苦的魂靈,
不忍離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于是有一這句話的由來,屬于佛教的大乘
佛語十大經典語錄三:
一切皆為虛幻
這句出金剛經:
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當作如是觀
對于愛情:
美好的愛情,動人的愛情,原來都是虛幻的!可是虛幻的愛情卻也是最美的!如墜夢中,近在眼前,卻觸摸不到;遙遠的總是最美,因為遙不可及,充滿想象,卻難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營造的幻境這種美,值得我們凡人一直去追尋,即使花去畢生的時間,得到心碎的結局,卻依然在憧憬
對于生活:
如果人不執著世間的一切物質名利,就不會被物質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這些感官之物,才會變得不快樂一切皆流,無物永駐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覺、感受,因為才會身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所以記得佛家的句:
一切皆為虛幻
人生如夢隨風散!聚散,喜憂皆是緣!
佛語十大經典語錄四:
不可說
很多的東西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眾生要拋棄妄念執著,進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狀態!“說”這一行為本身需要一個妄念才能實行,所以不可說!佛陀有這么多經書,這么多語錄就是為了教化眾生不得已而為之,故禪宗講求不執著于文字就是這個道理
有句話很好的說明了這句佛家佛語十大經典語錄:
有的事可說不可做,有的可做卻不可說,有的既不可說又不可做
最后送上一段,讓大家最自己去體會《涅盤經》云:
「不生生不可說,生生亦不可說,生不生亦不可說,不生不生亦不可說,生亦不可說,不生亦不可說有因緣故,亦可得說
佛語十大經典語錄五: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此句出自“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由唐代玄奘法師所譯,盡得禪宗精髓!
全句為“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佛家講“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這句話基本要闡述的是萬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對萬物起執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談空卻又戀空,其實戀取世事和戀空并無分別,同樣是執取而不放 一切能見到或不能見到的事物現象,是人們虛妄產生的幻覺
色即是空,使人們認識到事物的現象,認識到諸多的苦和煩惱都是虛妄產生的空即是色,則由事物的共性,因緣關系,讓人們知道因果報應,善惡循環所謂:
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勸人向善的基礎
佛語十大經典語錄六:
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原文應是: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出自《華嚴經》:
昔時佛祖拈花,惟迦葉微笑,既而步往極樂 從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個世界,得升天堂!
佛曰: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凈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 這一切都是一種心境心若無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參透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個世界,而整個世界也便空如花草處處皆是佛,一切眾生人人皆是佛
佛語十大經典語錄七:
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這句話,并不出自佛經,而是出自一個故事 佛說:
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換今生一次的擦肩 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憶
萬發緣生,皆系緣分! 偶然的相遇,驀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為了眼光交會的剎那
佛語十大經典語錄八:
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大悲是無盡的慈悲,不是感情,所以不能用淚來形容;大悟就是開大智慧,這個智慧不是言語能表達的;大笑就是真正的高興,內心的喜悅又怎么是笑聲能表達的呢?
年齡越長,對于這句的體會就越深刻
佛語十大經典語錄九: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這是佛家勸人改惡從善的話語出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五十三:
“廣額正是個殺人不眨眼底漢,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比喻作惡的人一旦認識了自己的罪行,決心改過,仍可以很快變成好人
儒家把和諧導向社會理想,道家把和諧導向事物本源,佛家則把和諧導向內心世界 佛家認為,境由心生內心平和,見事皆和
禪宗有云:
心險佛眾生,平等眾生佛心中若無佛,向何處求佛?眾生皆有佛性
佛語十大經典語錄十:
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人生在世間時時刻刻像處于荊棘叢林之中一樣,處處暗藏危險或者誘惑只有不動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動無偏頗,從而有效地規避風險,抵制誘惑否則就會痛苦繞身
心動則物動,心靜則物靜
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以物物物,則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則物非物
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實,名物不實,是以物無佛語有云:
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佛語經典語錄15篇】相關文章:
3.佛語經典語錄靜心
4.佛語經典語錄積累
5.佛語梵文經典語錄
6.有關佛語經典語錄
7.佛語經典語錄整合
8.佛語經典語錄參考
9.優秀佛語經典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