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描寫黃河的俗語諺語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諺語吧,諺語的內容會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廣為流傳的諺語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描寫黃河的俗語諺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俗語:
1、不見棺材不落淚,不到黃河不死心。
意義:比喻沒有達到某種目的就永不放棄
相關故事:從前有個叫棺材的男孩,八歲時,父母雙亡,以要飯維持生命。他傍晚時吹簫,黃員外閨女愛聽,名叫黃河,所以就叫他到她樓下吹。有一天,棺材在吹蕭時,小姐的手帕落在了蕭上,他們倆之間便心生好感。員外知道后,把棺材打了一頓后趕了出去,棺材再也沒有吹簫了,小姐很寂寞,就偷偷去看他,他看見了棺材的墓碑,十分悲痛,這時,棺材打開了。
2、跳進黃河也洗不清。
意義:這句子的本意是說受了很大冤枉,就算跳進黃河這樣的大河也洗不清了。
其實,不論是誰,跳進黃河就別想洗清。之所以有這樣的說法,是因為黃河的泥沙。黃河以泥沙多而聞名于世。我國古人常以"黃水一石,含泥六斗"、"黃河斗水,泥居其七"等來描述黃河的多沙狀況。黃河的平均含沙量為35 公斤每立方米。其沙量之多在世界江河中是絕無僅有的。同時,黃河的泥沙顆粒很細,有時河水甚至成泥漿狀態,沾在身體上確實不易洗凈,真的是"跳進黃河洗不清了"。
相關故事:“跳進黃河也洗不清”(有時亦作“跳在/入/下黃河也洗不清”),可以說是一句家喻戶曉、盡人皆知的俗語,比喻很難擺脫干系、避免嫌疑。如: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二回:“我何玉鳳這個心跡,大約說破了嘴也沒人信,跳在黃河也洗不清,可就完了我何玉鳳的身份了!
諺語:
1、黃河清,圣人出。
意義:黃河清了,要出圣人了。而今國家昌盛,正在東方的民族中崛起,看樣子,仿佛真的要出圣人了。
相關故事:春秋時期,魯襄公八年(前565),晉國的盟國鄭國受到楚國的攻擊,是屈從于楚?還是抗擊楚兵等待晉兵來救?鄭國的當權者出現兩派,爭論激烈。主張歸順楚國的子駟,引詩為喻:“俟河之清,人壽幾何!”意思是一個人想在有生之年見到黃河變清,幾乎不可能,等晉國出兵來救,也是等不上的。(《春秋左傳、襄公》)結果是他這一派占了上風。那時的人們,以為自然界和人世間的事物,都被超自然的神圣的“天”所支配。洪水、旱災、冰雹、蝗蟲、地震、山崩、瘟疫等等自然災害,都被看成是人們特別是“天子”干了壞事,上天降下的懲罰。
2、黃河富寧夏,最富是吳忠。
意義:
相關故事:溫柔纏綿的寧蒙河段--黃河在這里平靜地流淌,灌溉著兩岸的農田,造福當地的人民。因而有“天下黃河富寧夏”, “黃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說法。寧夏銀川附近的土地平坦,面積廣闊,利用黃河水進行自流引灌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這里物產豐富,名貴中藥枸杞和銀川大米品質優良,有“塞北江南”之美稱。(枸杞照片)內蒙古河套平原十分干旱,在其西部,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這里“無水是荒漠,有水成綠洲”。黃河水給這里的工農業生產創造了極好的條件。
在省內奔流的黃河,從甘肅蘭州東下,闖過兩峽和黃土高原。迨進入中衛,河面漸寬,兩岸經過水流多年沖刷,沖積成中衛平原。黃河抵中寧后,被南北走向的賀蘭山脈擋路。相傳得大禹治水,引黃河水通過青銅峽峽谷向北流,進入寧夏腹地銀川平原。秦、漢、唐時“引黃灌溉”的水利工程把平川變為“塞上江南”。流經寧夏五百多公里的黃河,描繪出一幅“天下黃河富寧夏”的圖景。
描寫黃河的俗語諺語
1. 不到黃河心不死:
比喻不達目的決不放棄,也形容人不到絕境不知難而退。
2. 不撞南墻不回頭:
指人不經歷失敗或挫折就不會改變主意或做法。
3. 黃河黃,長城長,英雄百戰走四方:
形容黃河的泥沙俱黃、長城的綿延不絕,以及英雄不畏艱難、四處征戰的豪情壯志。
4.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
描繪了黃河從源頭到入海的宏大景象,也比喻心胸寬廣,能容納萬象。
這些俗語和諺語不僅反映了人們對黃河自然特性的觀察和理解,而且也體現了黃河在中國文化和歷史中的重要地位。黃河因其波濤洶涌、泥沙載量巨大而被賦予了勇猛、不屈的象征意義,同時也因其多次泛濫成災而被視為難以預測和控制的力量。這些俗語和諺語在流傳過程中,成為人們表達情感、教訓后人和傳遞生活智慧的重要工具。
【描寫黃河的俗語諺語】相關文章:
黃河諺語俗語11-06
諺語俗語04-05
俗語諺語04-05
生意諺語、俗語12-30
經典民間俗語諺語02-17
立冬俗語的諺語11-07
諺語俗語大全04-05
誠信諺語俗語07-20
中國俗語諺語經典12-19
俗語諺語大全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