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長柯文哲勵志演講稿范文
我大概是見過死人最多的臺灣醫生,很合適來談生死的問題。
有一個笑話,誰是臺灣最有名的醫生。一個民眾跑到柳營奇美醫院,說要找葉醫師。急癥處的人說,沒有啊,我們這里沒有姓葉的。民眾說,有的,他叫葉克膜,當年邵曉玲(臺中市長胡志強夫人,遭遇車禍昏迷18天)就是被他救起來的。葉克膜其實很簡單,就是靜脈血引流出來,經過一個血液泵(人工心臟),再經過一個氧合器(人工肺臟),送回身體。它用來暫時取代心肺功能。真正的葉克膜大概就是這個樣子,一個主機當人工心臟,旁邊是一個氧合器,把血液送回去。
葉克膜的確有非常成功的案例。周杰倫的一個伴舞演員,有一天突發猛暴性心肌炎,心臟不跳了。她從國泰醫院一路cpr(心肺復蘇)到臺大醫院,可是,九天之后,她就進行了心臟和腎臟移植。不到一個月,又回去跳舞了。這個案例聽起來很神奇,我每次都說這是現代醫學的奇跡。
另外一個案例,報紙寫“全球首例,臺灣奇跡,男無心臟活16天”。一個56歲的男子,因為蛀牙,細菌跑到血液里面,再跑到心臟,后來就化膿,結果有的地方爛掉了就被剪掉,最后整個心臟都被剪掉了。到臺大醫院的時候,因為幾乎沒有心臟功能,就用了兩臺葉克膜。十六天以后,我們給這個病人做心臟移植,最后還是很清醒地回家了。
還有一個案例。一個26歲的原住民,酒醉以后去游泳,被水嗆到,得了嚴重的肺炎,葉克膜用了117天。不過,最后還是慢慢恢復了。上面這些案例,使用葉克膜以后,可以撐到9天、16天、甚至100多天,然后再進行心臟移植、心肺移植,或者自己好起來。這實在是太神奇了。
所以,在媒體的炒作下,葉克膜在臺灣變得這么有名,確實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墒,媒體通常只報道成功的案例,不報道失敗的案例。作為一個醫生,看到成功的案例當然很高興,但是也不能不看到失敗的案例。
一個七歲的男孩,得了肺炎雙球菌敗血癥,引起呼吸窘迫,后來裝了葉克膜。裝了以后,出現并發癥,四肢都黑掉了。他眼睛大大地看著你,意識清楚,會討水喝?墒亲鳛橐粋醫生,你面臨選擇。如果要救他,就要把四肢剁掉,如果不救,就要把機器關掉。你想想看,在生死之間,病人頭腦清楚,我怎么跟他講:“小弟弟,如果你要活下去,我們要剁掉你的四肢;蛘咚懔,你不要再活了!蹦闳绾胃粋7歲的男孩,講這種生死的問題?
怎樣才算活著?這就是我當一個重癥醫學專家的心路歷程。三十幾歲,我就當上了主任,覺得醫學很厲害,什么都可以解決?墒堑搅40歲以后,常常有裝了葉克膜還是失敗的案例,家屬問我:“為什么別人救得回來,我們的親人救不回來?”我也不曉得怎么回答。為什么病人的四肢會黑掉?我要是知道,就可以避免了,就是不知道啊。慢慢地到了50歲以后,我終于想通一個道理。醫生是人不是神,我們只能盡力,僅此而已。
不管醫學如何發達,還是有其極限。以現在的科技,沒有心、肺、腎,還可以存活,但是難道就這樣裝著機器過一輩子嗎?大自然有春夏秋冬,園丁能不能改變這種規律?當然沒有辦法,園丁只能讓花在春夏秋冬里面開得好看一點。
一個醫生有辦法改變生老病死嗎?很困難。醫生只是讓人在生老病死之間活得好看一點,僅此而已。醫師只是生命花園的園丁,他到底如何面對草木的枯榮,面對死亡呢?
從科學上講,一切物理化學反應,都應該趨向最低能量、最大亂度,也就是越來越混亂。人的存在是違反這種趨向的。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任何有組織的團體都是不穩定的,必須破壞環境,才能使得總的趨向是最低能量、最大亂度。
有一天,我再不能破壞環境,就只好破壞我自己,這就叫死亡。有一天,我在巡房的時候,突然大徹大悟。人生的結局只有兩種:插管和不插管,但都是死。你問我,什么是人生,我的回答是,追求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因為人一定會死,所以死亡不是人生的目的,人生就是一個過程,我們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去追尋一個問題,這就是人生。
最近,我常常講“一坨大便”的啟示。有一次,我的老師退休了,我就請老師和學長吃飯。我們三個人到喜來登飯店二樓的法國餐廳,結果吃了26000元,平均每人9000元!我看到帳單的時候,臉都綠了,怎么這么貴!我沒有去過這種地方,都是亂點的,也不曉得點了什么菜要26000元。第二天早上,我上廁所,一直在看我的大便,這個花了我9000元才制造出來的.東西,看來看去,跟我平時去臺大醫院地下室吃70元一頓的自助餐,看不出差別。我在廁所里面,突然悟到,人生的榮華富貴不過就是一坨大便。
中國人最重要的思想是儒家學說,可是《論語》說“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總之就是不想談論死亡。如果你一直追問,它就說“舍生取義”、“朝聞道夕可死矣”。儒家對生死問題采取一種逃避的態度,就是不想討論。
這種做法積極的一面,當然是讓人們重視活著的時候,可是終究沒有回答死亡。我的個人看法是“置于死地而后生”,我們唯有面對死亡,才能看清人生到底是什么。人終究會死,人生只是一個追求人生意義的過程。人生應該像a的n次方。如果a大于1,a的n次方就無限大;如果a小于1,a的n次方很快就趨近于零。你知道這是什么意思?我對社會的付出多于索取,就代表a大于1,每個人都如此,社會就會越來越好,如果每個人對社會都是索取大于付出,就代表a小于1,社會很快就會崩潰。
我用下面這句話,作為今天的結束語:“最困難的不是面對各種挫折打擊,而是面對各種挫折打擊,卻不失去對人世的熱情!
【臺北市長柯文哲勵志演講稿范文】相關文章:
有關文哲藝術論文10-07
關于文哲藝術論文10-07
尼克·胡哲的勵志故事09-14
臺北畢業游美食攻略09-07
臺北畢業游必備攻略09-07
臺灣小吃臺北牛肉面10-01
臺北畢業游去哪里玩好09-07
柯姓的來源來源07-05
2017英文勵志歌曲09-06
臺北留學有哪些好的大學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