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知識點大總結
在年少學習的日子里,看到知識點,都是先收藏再說吧!知識點就是學習的重點。還在為沒有系統的知識點而發愁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政治知識點大總結,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中政治知識點大總結1
【商品服務市場知識點】
一、商品服務市場的內容及特點
1、商品服務市場的內容
(1)消費品市場
(2)生產資料市場特點:
、儋徺I者以各類企業為主
②購買次數少,使用周期較長
③對商品一般都有嚴格要求。
(3)服務市場特點:
、俳灰椎纳唐肥菬o形的服務性活動
、谏a和消費在時間和地點上通常是一致的,生產過程和消費過程同時進行
、鄯⻊帐袌錾系姆⻊展δ芏鄻樱T類繁多。
2、商品服務市場的地位和作用
(1)商品服務市場是基礎市場,是建立和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要前提。
(2)商品服務市場是人們生產、生活所需要的各種商品和服務進行交換的載體。
二、市場交易的原則
1、市場交易原則的內容:自愿、平等、公平、誠實信用。
2、堅持市場交易原則必要性和意義:是保證市場交易活動有秩序、按規則進行的基本條件。對于規范經營者和消費者的交易活動、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同步練習題】
1.(2010北京101中學月考)即便是有政府的支持,但若要讓消費者更快地接受“3G”這一新事物,歸根到底還是要靠電信企業( )
、俦WC3G服務的質量②轉變消費者的觀念③停止傳統電信服務④合理控制3G服務價格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本題考查影響消費者消費的因素,解題時注意試題要求從企業的角度回答問題。消費者總是希望購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因此①④符合題意,入選;②不選,企業不能轉變消費者的觀念;③說法不符合實際,也不是電信企業的選擇。
答案:C
2.(2010河北石家莊二中質檢)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人口素質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從消費的角度看,受教育主要屬于( )
、傥镔|生活消費②精神生活消費③發展資料消費④享受資料消費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本題考查家庭消費的內容,解題的關鍵在于明確家庭消費按不同標準分類的結果。從消費的內容看,接受教育屬于精神文化生活消費,從消費的目的看,接受教育屬于發展資料消費,因此②③符合題意,入選。
答案:D
3.(2010江西贛州統考)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個人在虛假廣告中向消費者推薦食品,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與食品生產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分析人士認為:其新增個人承擔連帶責任,劍指明星代言。明星代言承擔連帶責任,其意義在于( )
A.規范市場秩序,杜絕假冒偽劣產品
B.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
C.是保障勞動者合法權利,實現社會穩定的根本性措施
D.構建社會誠信,建設和諧社會
解析:本題考查對國家政策的認識,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信息。A項說法過于絕對,不選;B項中“根本轉變”的說法夸大了明星代言承擔連帶責任的作用,不選;C項錯誤,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是保障勞動者合法權利,實現社會穩定的根本性措施;故選D項。
答案:D
4.(2010北京市石景山區統測)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從2009年3月l日起到5月31日,杭州市發放一種全新的旅游消費券。面值10元、每套100元的旅游券共40萬套,總面值達4000萬元。消費券可以在杭州市的100個場所使用,包括西湖景區、西溪濕地、運河水上巴士,以及部分茶樓、足浴和餐飲店等。每40元消費券可以抵10元人民幣。杭州此舉將在一定程度上振興其國內旅游業,甚至整體經濟的發展,這體現的經濟學道理是( )
、俟┣箨P系決定價格②價格影響供求③消費是生產的目的和動力④生產決定消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本題考查價格變動的影響及消費的作用,解題時可用排除法。①錯誤,供求關系影響商品的價格,據此排除A、D兩項;“杭州此舉將在一定程度上振興其國內旅游業,甚至整體經濟的發展”體現了消費對旅游業的促進作用,因此④不符合題意,不選;故選B項。
答案:B
5.(2010浙江金華質檢)2009年4月,浙江嘉興休閑購物節發放總額5000萬的消費抵用券,消費者在相關商場中購物滿一定金額時,可以用消費抵用券抵扣一部分貨款。這種消費抵用券( )
、倌軌蛟诙唐趦却碳はM②有助于擴大內需③能夠直接擴大生產規模④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本題考查消費的作用,解題的關鍵在于科學認識消費抵用券。“用消費抵用券抵扣一部分貨款”可以減少消費者的支出,能夠刺激消費,擴大內需,但不能直接擴大生產規模,因此①②入選,③不選;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而消費抵用券不是貨幣,因此④不符合題意,不選;故選A項。
答案:A
商品服務市場高中政治知識點與練習題
高中政治知識點大總結2
1、民主黨派的性質:作為各自所聯系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一部分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的政治聯盟,它們都是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治力量。
2、地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3、政黨制度的內容
通力合作的友黨關系: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
各民主黨派參政的基本點: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
4、多黨合作的前提和根本保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中國共產黨對民主黨派的領導是政治領導,即政治原則、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針政策的領導)
5、我國多黨合作的基本方針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長期共存”是中國共產黨存在多久,民主黨派就存在多久,多黨合作制度要長期存在下去。
“互相監督”實質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要在平等的基礎上互相監督,尤其強調參政黨監督執政黨。
“肝膽相照”“榮辱與共”,表明參政黨要和執政黨一道經受考驗,共同承擔國家和民族盛衰興亡的責任。
6、多黨合作的根本活動準則:遵守憲法和法律。
7、多黨合作的重要機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簡稱人民政協。
8人民政協
①性質:是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合作的組織形式,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具有廣發代表性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
9、人民政協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的職能。
適合國情優勢顯著
1、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顯著特征: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
2、政黨制度的優越性:
①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谟欣诎l展社會主義經濟和文化;
、塾欣跇嫿ㄉ鐣髁x和諧社會;
④有利于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
10 、闡述中國共產黨、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協這三者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協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民主形式。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的執政黨,人民代表大會是人民具體形式管理國家社會事務權利的組織形式,是國家的權力機關,人民政協是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
11 、 黨委、人大、政府、政協在我國政治格局中分別處于什么地位?
中國共產黨是我國執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人大是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政府是我國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國家行政機關;政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是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一種重要形式。
高中政治知識點大總結3
1、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是人民當家作主。
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鮮明的特點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組織和活動的最重要特點是實行民主集中制。
2、關于人大:
。1)在我國,人民是間接行使國家權力的。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它們一起構成了我國國家權力機關的完整體系。
。2)全國人大的性質: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地位:在我國的國家機構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國家機關都由它產生,對它負責,并受它監督;職權: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
。3)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是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也有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注意和全國人大的職權進行區分)
。4)全國人大常委會是全國人大的常設機關,在全國人大閉會期間行使全國人大的部分職權,在法律地位上比全國人大低。
3、關于人大代表:
。1)性質:是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包括全國人大代表和地方各級人大代表。
。2)產生:由人民民主選舉產生(間接或者是直接選舉),各級人大代表每屆任期五年。
。3)權利: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在國家權力機關行使國家權力,包括審議權、表決權、提案權和質詢權。(注意和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進行區分)
。4)義務:人大代表在自己參加的生產、工作和社會活動中,協助憲法和法律的實施,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聽取和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努力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并接受人民監督。
4、關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1)我國的政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體指一個國家的政權機關的組織形式。我國的國體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政體與國體的關系:國體決定政體,政體反映國體,兩者是內容和形式的關系。
。2)含義: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由人民選舉代表組成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統一管理國家社會事務的政治制度。
(3)地位: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以人民代表大會為基石。
。4)組織活動原則是:民主集中制。
5、關于我國的國家機構
(1)權力機關是:人民代表大會。立法機關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
(2)行政機關是:各級人民政府。
。3)司法機關是:各級人民法院和各級人民檢察院。
其中人民法院是:我國的審判機關,人民檢察院是:我國的法律監督機關。
它們按照法律規定分別獨立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不受其他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但并不是不受任何約束)。
高中政治知識點大總結4
一、世界是永恒發展的(發展的普遍性原理)
1、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在永不停息的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整個世界就是一個無限變化和永恒發展著的物質世界。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2、方法論:要求我們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注意】
①事物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引起事物的變化,推動事物的發展
、谑挛锒际沁\動變化的,但并非任何運動變化都是發展。
二、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1、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發展的總趨勢原理)
(1)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原因:
、傩率挛锸欠峡陀^規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前途的事物(最根本原因)。
、谛率挛锸窃谂f事物的母體中孕育產生,它克服了舊事物中消極的、過時的、腐朽的東西,汲取了其中積極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為舊事物所不能容納的新內容。因而,具有舊事物所無可比擬的優越性。
、墼谏鐣䴕v史領域,新事物符合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反映了社會進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因此,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
(2)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原因:
、傩率挛锏陌l展總要經歷一個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較完善的過程。
、谌藗儗π率挛锏恼J識也有一個過程。
、叟f事物在開始時往往比較強大,總是頑強抵抗和極力扼殺新事物。因此,新事物的戰勝舊事物必然經歷一個漫長和曲折的過程。
總之,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3)方法論要求:我們既要對未來充滿信心,熱情支持和悉心保護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長壯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驗。
2、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
(1)區別:量變和質變是事物發展過程中兩種不同的狀態。量變是指事物數量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是一種漸進的、不顯著的變化。質變是指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是事物由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飛躍,是一種根本的、顯著的變化。
(2)聯系:
、偈挛锏陌l展總是從量變開始,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質變又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
、谑挛锏陌l展就是這樣由量變到質變,又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如此循環往復,不斷前進。
(3)方法論要求:
①積極做好量的積累,為客觀事物質變創造條件。
、谝プr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和發展。
、蹐猿诌m度原則。
高中政治知識點大總結5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1、矛盾的含義和基本屬性
(1)含義:矛盾是反映事物內部對立和統一的哲學范疇,簡言之,矛盾就是對立統一。
【注意】聯系的根本內容是矛盾,發展的根本動力是矛盾,矛盾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矛盾規律即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矛盾分析法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基本屬性:斗爭性和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兩種基本屬性。
、俸x:
A.同一性是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的屬性和趨勢。它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矛盾雙方相互依賴,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雙方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二是矛盾雙方相互貫通,即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B.斗爭性是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屬性,體現著對立雙方相互分離的傾向和趨勢。
、陉P系:
A.同一以差別和對立為前提,沒有斗爭性,就沒有矛盾雙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貫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發展。
B.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為同一性所制約,沒有同一性,就沒有矛盾統一體的存在,事物同樣不能存在和發展。
、勖茈p方既對立又統一,由此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
(3)方法論:堅持一分為二的分析方法。(兩點論、兩分法)。
2、矛盾的普遍性
(1)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矛盾貫穿于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時時有矛盾。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
(2)方法論:
①要承認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
、谟靡环譃槎挠^點、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堅持兩分法、兩點論。反對一點論,反對片面看問題。
3、矛盾的特殊性
(1)原理: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它主要有三種情形: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谕皇挛镌诎l展的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弁皇挛镏械牟煌(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也各有其特殊性。
(2)方法論要求: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4、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含義: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則,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
(2)重要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我們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是我們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
高中政治知識點大總結6
1、當代世界市場的新特點:國際貿易方式多樣化;商品結構復雜化;區域集團化趨勢加強;跨國公司迅速發展;市場競爭激烈化。
2、國際貿易中的不等價交換:
。1)產生原因:主要是由于交易的一方憑借其在政治和經濟上的優勢地位,人為地使國際市場上商品的價格背離商品的國際價值。
。2)主要方式:壓低發展中國家生產的初級產品的世界市場價格,提高發達國家生產的工業制成品的世界市場價格,不斷擴大二者價格的剪刀差。
(3)本質:是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中對發展中國家進行經濟剝削的主要手段。
3、最重要的世界性貿易與金融組織:
(1)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立于1995年1月1日。性質:被稱為"經濟聯合國",是專門協調國際貿易關系的國際經濟組織。最重要的原則是非歧視原則。我國于2001年12月11日加入該組織。
。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為協調國際貨幣關系而建立的國際金融組織。
。3)世界銀行:是主要協調對發展中國家貸款和投資的國際金融組織。中國是后兩個組織的創始國之一,1988年5月5日恢復其合法席位。
4、外匯、匯價、匯率:外匯是用外幣表示的用于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匯率又稱匯價,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100單位外幣為標準,折算為一定數量的人民幣,叫人民幣的外匯匯率;100單位人民幣為標準,折算為一定數量的外幣,叫人民幣的本幣匯率。
5、匯率波動對經濟的影響:
。1)本國貨幣匯率下跌(即外匯匯率上漲),本幣貶值,通常會引起出口擴大和進口的減少,吸引外國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國內物價上漲,國際儲備增加,就業增加和國民收入增長。
(2)本國貨幣匯率上漲(即外匯匯率下跌),本幣升值,通常會引起出口下降和進口增加,減少外國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國內物價穩定,國際儲備減少,就業和國民收入下降。
6、匯率與幣值變化的關系
發展對外貿易與保護民族工業是相輔相成,不能對立。我國要對進口嚴格控制,或采取反傾銷措施,運用法律武器,保護民族工業;我國的民族工業也應積極走進世界市場,參與國際分工,在國際競爭中發展壯大。
7、穩定的匯率有什么好處:
。1)從一國看,它有利于促進對外貿易的健康發展和實現外貿收支平衡,穩定物價、增加就業和國民收入,增加國際儲備。
。2)從世界看,它有利于國際貿易的順利進行和國際金融秩序的穩定,促使國際資本正常流動等。
8、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國用于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償還對外債務的外匯積累。外匯儲備是衡量一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經濟指標之一。我國的外匯儲備,包括擁有的外國貨幣、外國政府公債和外國公司債券、股票等;
9、我國為什么要實行對外開放,發展對外經濟關系?
。1)是生產社會化特別是經濟全球化的客觀要求;
。2)是發展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市場經濟開放性和競爭性的要求)
(3)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條件;
10、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生產的國際化;市場的國際化;資金的國際化;科技開發與應用的國際化;信息傳播國際化。
11、經濟全球化對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有機遇有挑戰,有利有弊:
利:有利于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優化配置,給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新的機遇;使各國的發展越來越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有利于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弊:增大了發展中國家經濟運行的風險;各國的發展差異有可能進一步拉大;發展中國家的主權容易受到沖擊和削弱。
12、我國應如何面對經濟全球化:
。1)關鍵是審時度勢,積極應對,趨利避害;
。2)實行對外開放,實施以質取勝、市場多元化和走出去戰略,積極參加國家競爭與合作;
(3)深化改革,完善市場經濟體制;
(4)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完善對金融市場和經濟運行的監督管理,防范經濟風險,維護經濟安全;
。5)調整經濟結構,促進科技進步和創新,增強國際競爭力;
。6)加強合作與對話,努力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
13、為什么要實施走出去戰略?
必要性:是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加入世貿組織的的客觀要求;是市場經濟開放性和競爭性的要求;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條件。重要性: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有利于發揮比較優勢,擴大國際競爭與合作;有利于促進企業發展,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14、我國企業應怎樣實施走出去戰略?
。1)采用新技術,提高產品質量,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強國際競爭力。
。2)促進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不斷開發新產品。
(3)根據企業實際,發揮比較優勢,正確選擇產業、產品和市場方向。
15、對外貿易由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兩部分構成。其主要方式:對等貿易(是最普遍的方式)、展賣、加工貿易、補償貿易。
16、出口與進口的關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發展對外貿易,首先要努力擴大出口,增加外匯收入。出口是對外貿易的基礎,是外匯的來源,是進口的保證。進口是對外貿易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在擴大對外貿易的同時,要適當增加進口,更多地利用國外資源和引進先進技術、關鍵設備。進口往往能帶動出口。
17、順差、逆差、貿易平衡:在對外貿易中,出口總額大于進口總額稱為順差(出超);進口總額大于出口總額稱為逆差(入超)。進出口總額相等,稱為貿易平衡。
18、我國對外貿易的作用:
。1)可以互通有無,調劑余缺,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2)可以節約社會勞動,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3)可以吸收和引進當代世界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增強本國的經濟實力。
。4)可以促進國內企業不斷更新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產品的國際化水平。
19、關稅及其作用:
關稅是指由國家海關當局依法對準許進出關境的貨物、物品征收的一種稅。關稅的作用:是一種增加財政收入的措施,對一國進出口貿易起調節作用。
20、我國對外貿易的基本原則:
。1)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則:為什么要堅持該原則:只有堅持該原則,才能自主地掌握本國的經濟命脈,實現社會主義的經濟獨立,進而保障政治獨立;才能真正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才能在發展對外經濟關系中維護國家的根本利益,保護國家的經濟安全。自力更生與發展對外經濟關系的關系:總的來說相互聯系、相互促進。一方面自力更生是發展對外經濟關系的前提和基礎;另一方面發展對外經濟關系是增強自力更生能力的重要途徑。
(2)平等互利原則:為什么要堅持該原則:對外經貿關系都是主權國家之間的經濟交流。
體現:
A、貿易雙方的地位平等和權利相同,貿易協定中不能有損害一方主權的要求。
B、貿易協定和合同要通過友好協商和談判來簽訂,雙方的權利和義務要符合對等原則,不允許不等價交換的發生。
高中政治知識點大總結7
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
1、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舊事物?什么是發展?(即發展的實質)新事物是符合客觀規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前途的事物。舊事物是違背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最終走向滅亡的事物。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2、發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發展的、人類社會是發展的、人的認識是發展的。
3、為什么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把握這一觀點有何意義?
前途是光明的:
。1)新事物是符合客觀規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前途的事物。
。2)它在克服了舊事物中消極的、過時的和腐朽的東西,吸取了舊事物中積極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為舊事物所不能容納的新內容。
(3)社會領域內的新事物能夠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因而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
(1)新事物的發展總要經歷一個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較完善的過程。
(2)人們對新事物的認可也有一個過程
。3)舊事物總是頑強抵抗和極力扼殺新事物,因而,新事物戰勝舊事物必然經歷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
※意義:在曲折的道路上問鼎事業的輝煌。既要充滿信心,鼓勵、支持新事物,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接受挫折與考驗。
相互關系:
(1)事物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
。2)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3)質變又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
。4)事物的發展就是由量變到質變,又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如此循環往復,不斷前進。
高中政治知識點大總結8
1、價值、人的價值的內涵與評價
價值是指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人的需要的屬性和功能。
人的價值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個人對社會的貢獻和責任(即社會價值),二是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即自我價值)。
對一個人價值的評價主要是看他貢獻了什么,主要看他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的貢獻。
2、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原理
價值觀是指人們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原理內容】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以及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3、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客觀依據
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必須:堅持真理,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走歷史的必由之路。自覺地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
4、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特點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會因時間、地點和條件的變化而不同。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階級性。人們的社會地位和需要不同,面對同一事物或行為,不同階級和階層的人會作出不同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當個人利益同人民群眾的利益發生沖突時,要自覺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進行選擇。
當個人利益與他人利益發生沖突時,要善于從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當選擇。
當個人利益與他人、社會沒有沖突時,要把個人、他人、社會三者的統一作為自己選擇的標準。
5、價值的創造與實現
價值的實現方式
人生價值實現的基本標志是為他人、為社會多作貢獻、多盡責任。
在勞動和奉獻中、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在砥礪自我中實現人生價值。
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途徑:
人只有在勞動和奉獻社會中才能創造、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人只有在勞動中,才能創造價值。勞動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擁有幸福的根本途徑。
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實現人生價值需要社會提供客觀條件:社會所提供的生存條件、發展條件、享受條件和工作條件等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
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實現人生價值離不開個人的主觀條件:實現人生價值,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確價值觀的指引。
第一:人的價值就在于創造價值,就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即通過自己的活動滿足自己所屬的社會、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第二:人的價值包括人的社會價值和人的自我價值。二者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人的自我價值的實現是社會價值的必要基礎和前提。社會價值決定自我價值。人的自我價值需要通過社會價值得以實現和表現。
第三:對人的價值的評價主要看他的貢獻。最根本的是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的貢獻。今天,人的貢獻主要是對工人階級為代表的廣大人民群眾的貢獻。評價一個人價值的大小,就是看他為社會為人民貢獻了什么。
人的一生都在不斷的學習,知識是財富。同學們進入高中以后,會逐漸感覺到學習的壓力。要想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一定要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培養自己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堂上認真聽課做筆記,課后學好總結和歸納。
高中政治知識點大總結9
第一單元文化與生活
第一課文化與社會
框題一、體味文化
1、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種精神現象:“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
(2)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文化是由人所創造、為人所特有的。
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稱為文化。有了人類社會才有文化,文化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社會實踐是文化的源泉)
。3)一個人文化素養的形成:每個人所具有的文化素養,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對社會生活的體驗,特別是通過參與文化活動、接受知識文化教育而逐步培養出來的。
(4)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
2、文化的力量
文化的作用;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這種影響(注意:影響有好有壞),不僅表現在個人的成長歷程中,而且表現在民族和國家的歷史中。先進的、健康的文化對社會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反動的、腐朽沒落的文化則對社會的發展起著重大的阻礙作用。
框題二、文化與經濟、政治
3、經濟、政治、文化之間的關系
。1)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經濟,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不同民族的文化,影響不同民族和國家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不同性質的文化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不同。(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
4、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
在經濟發展中,科學技術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為推動經濟建設,發展教育事業、培養各種高素質人才、提高勞動者素質越來越重要。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的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5、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
隨著民主和法制建設的發展,人們為了參與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養。文化與國際政治相互交融,成為當代國際斗爭的重要內容。世界范圍內反對文化霸權的斗爭,成為當代國際斗爭的重要內容。
6、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
當今世界,各國之間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7、中國如何應對文化發展上面臨的嚴峻挑戰?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要想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為經濟建設提供正確的方向保證、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課文化對人的影響
框題一、感受文化影響
1、文化對人影響的來源
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于特定的文化環境,來自于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
2、文化對人有哪些影響?(文化對人的影響的表現)
。1)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
3、文化對人的影響特點
。1)潛移默化的影響:參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能夠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悅、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審美水平、道德素養。這些文化影響既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發生,又是人們自覺學習、主動感悟文化熏陶的結果。因此,要積極參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
。2)深遠持久的影響:文化對人的交往方式、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的影響都是深遠持久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人的綜合素質和終身發展產生深遠而持久的影響。
4、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人的綜合素質和終身發展產生深遠而持久的影響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志。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在長期的生活和學習過程中形成的,是各種文化因素交互影響的結果。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一經形成,就具有確定的方向性,對人的綜合素質和終身發展產生深遠而持久的影響。
框題二、文化塑造人生
5、優秀文化塑造人生
(1)優秀文化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人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著人。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不斷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
。2)優秀文化能增強人的精神力量:優秀文化作品,總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為照亮人們心靈的火炬、引領人們前進的旗幟。而由此產生的精神力量,往往歷久不衰,激勵人們不斷創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優秀文化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表現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優秀文化為人的健康成長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6、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之間的關系
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的過程是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人越全面發展,社會的物質文化財富就會創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質文化條件越充分,又越能推進人的全面發展。社會生產力和經濟文化的發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無休止的歷史過程,人的全面發展也是逐步提高、永無休止的過程。
第二單元文化傳承與創新
第三課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
框題一、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1、什么是文化的多樣性?
相對于世界文化的總體,我們所說的文化多樣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樣性。
2、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多樣性):
(1)民族節日:蘊涵著民族生活中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倫理等文化因素,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2)文化遺產:地位和意義: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文化遺產不僅對于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它們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要保護文化遺產。
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的,文化是世界性與民族性的統一。各民族間經濟的和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種因素的不同,決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著的差異,(即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征)。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國家文化共同構成的。又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會實踐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規律,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規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4、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度
高中政治知識點大總結10
政治生活:自覺參與
。ㄒ唬┱紊钪械男拍睿崇尚民主和法制。
。ǘ┱紊钪饕獌热荩
1、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性義務——基本內容
2、參與社會公共管理活動——重要內容
3、參與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有機構成部分。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
最根本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這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區別于資本主義政治文明的本質特征。
1、商品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此概念是歷史范疇,而非永恒范疇。)
2、貨幣和商品比較,貨幣出現得晚。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3、交換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1)物物交換:商品——商品
(2)商品——大家都樂意接受的商品(一般等價物)——商品
一般等價物:它表現其他一切商品的價值,充當各種商品進行交換的媒介。
。3)商品——貨幣——商品
4、貨幣的含義:從商品中分離出來的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5、貨幣的本質:一般等價物
6、貨幣的基本職能
。1)含義:是貨幣本質的體現,指貨幣在人們的經濟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2)兩種基本職能:
A價值尺度——觀念中的貨幣(價格:通過一定數量的貨幣表現出來的商品價值。)
B流通手段——現實中的貨幣
8、商品流通:貨幣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公式:商品——貨幣——商品
9、紙幣發行是不是越多越好?不是。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商品價格總額/貨幣流通次數
紙幣是國家規定的貨幣符號,如果濫發紙幣,會導致紙幣貶值,物價上漲,影響人民的生活和社會的經濟秩序。
紙幣也不是越少越好,如果紙幣發行量小于所需的貨幣量,會使商品銷售發生困難,直接阻礙商品流通。
10、在核算一定時期的各項經濟收支往來時,人們通常使用的兩種結算方式:現金結算;轉帳結算
11、信用工具分類:
(1)信用卡:銀行對資信狀況良好的客戶發行的一種信用憑證。信用卡的特點: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費、結算、查詢為一體,能減少現金的使用,簡化收款手續,方便購物消費,增強消費安全,給持卡人帶來諸多便利。
。2)支票:活期存款的支付憑證,是出票人委托銀行等金融機構見票時無條件支付一定金額給受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據。
A分類:現金支票和轉帳支票
B共同點:不準流通轉讓。
12、外匯
。1)含義:是用外幣表示的用于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
(2)匯率:又稱匯價,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
100單位外幣可以兌換成更多的人民幣——外幣對人民幣的匯率升高——人民幣貶值
100單位外幣可以兌換成更少的人民幣——外幣對人民幣的匯率降低——人民幣升值
13、人民幣穩定的意義:
保持人民幣穩定即對內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對外保持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穩定,對實現擴大就業,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有重要意義。
考點:
1、紙幣發行是不是越多越好?還是越少越好?
2、人民幣面臨升值壓力,如何應對?今年我國上調人民幣幣值,如何看待?
【高中政治知識點大總結】相關文章:
高中政治知識點總結12-08
高中政治知識點總結08-26
高中政治哲學知識點總結01-15
高中政治知識點總結人教版11-12
高中政治貨幣知識點總結04-01
高中政治必修2知識點總結11-22
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識點總結04-22
高中政治必修3知識點總結11-22
高中政治文化知識點總結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