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品德與社會培訓學習心得
我們心里有一些收獲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于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么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品德與社會培訓學習心得,歡迎閱讀與收藏。
品德與社會培訓學習心得1
1月24日,我有幸參加了在興隆三小舉行的王薇老師主講的“怎樣調動學生學習品德與社會課的積極性”的學習活動,并觀摩了一節“河北省小學教師品德與生活(社會)評優課”的錄像課,使我受益匪淺,感觸頗深。
王薇老師分別從:問題論斷,理論點撥,解決策略,三個方面,對“怎樣調動學生學習品德與社會課的積極性”這一問題進行闡述并解讀,使我對怎樣上好“品德與社會”課,有了新的認識,新的看法,新的思路。
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處于主體地位,課堂成了“教案劇”出演的“舞臺”,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學生只是“觀眾”與“聽眾”。在課堂上,學生被當成是單獨的學習個體,而教師往往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有點唯老師獨尊的架式,而且一味地強調學生接受老師灌輸的現有知識,很少甚至沒有考慮過學生的真實感受。老師應盡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把“主宰”權還給學生。
我認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為了考試,為了升學,因此,作為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課改的需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松的氛圍里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空間,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大膽,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
品德與社會培訓學習心得2
20xx年1月24日我參加了假期品德教師培訓活動,教研室王薇老師講的《怎樣調動學生學習品德與社會課的積極性》,我收獲甚多。
一、我的收獲
1、品社教師必須轉變思想。尊重和愛護每一個學生的自尊心,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真正做到想學生所想,樂學生所樂,用自己的智慧啟迪學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情感,用自己的個性影響學生的個性,用自己的心靈呼應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心心相印。
2、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變“指揮者”為“指導者”。要從學生的角度設計教學過程,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進行自主的學習活動。
3、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是一種精神
關系,它滲透著師生間情感的交流,理性的`共建,教學交往過程是師生雙邊交流的過程,師生通過交流達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真正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教師應放下權威,爭做學生的同伴、朋友。要做到(1)尊重學生。(2)學會傾聽。(3)充滿愛心。(4)讓批評也是甜的。
4、在教學方法上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創設情境、揭示主題。
導入新課方法多種多樣,可采用講故事、猜謎語、錄音錄像或引用名人名言、詩詞、圖片展示、實物演示、談話激趣,還可以用語課文內容有關系的歌曲、游戲等引入新課;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啟迪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2)展現情境、情中悟理
通過具體事例的感知、分析,使學生逐步形成道德意識?刹捎枚喾N形式,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用激情學文、直觀演示、事例分析、行為辨析、錄音錄像等方法實施教學。
。3)再現情境、情理交融
美國休斯敦一家兒童博物館里有一句醒目的話:“我聽過了,就忘了;我見過了,就記住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边@句話告訴我們,實踐對掌握知識是何其重要,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重視學生體驗實踐活動是鞏固學習興趣的方法之一。
二、反思自己的不足
在課堂上,只是利用暢言、人教數字網等多媒體進行教學,沒有情感的創設,沒有讓學生親身實踐活動,形式單調,一堂課下來,學生對所學知識印象不深。
三、今后打算
1、利用網絡,多觀看一些名師課堂,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2、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用多種方法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課堂上多以活動為主,讓學生親身體驗,懂情悟理。
品德與生活20xx年培訓簡報
20xx年1月24日,在興隆縣教育局和教研室支持下,由教研室品德與生活教研員王薇為興隆縣各學區帶來了一堂主題為《品德學科課堂教學的問題與診斷》的品德與生活課標解讀的講座。從教育教學的角度分析了品德與生活課標,深入淺出的解讀品德與生活怎樣聯系起來,并對具體的實例加以詳細的講解,從而使教師們以一個合作者引領孩子們走進課堂學習。
為期半天的培訓,拉開了20xx年興隆縣小學教師品德與生活學科培訓的序幕。此次培訓,將有力的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品德與社會培訓學習心得3
近一個月的小學思品網絡培訓使我領略了各位名師的精彩紛呈的表現,她們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風格展示了各自的風采。并看了各位專家的精彩點評與講座,我這個“井底之蛙”可算是真正開了眼界。我深感機會難得、責任重大,因此活動中我聽得認真,記得仔細。這次學習使我受益匪淺,使我這個對《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還知之不多的我對這門學科有了全新的認識與了解。下面我就學習情況并結合我的理解談談感想。
一、充分做好課前準備
一是課前深入了解、研究學生的情況,為教學設計做鋪墊。二是深入研究教材,準確定位教學目的,把握教學重難點。三是搜集相關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需要走出課堂的教學活動還要事先與相關人員或部門單位聯系。四是精心設計教學預案,尤其是教學方式方法的設計要科學合理,教學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學生的生活。
二、用課程標準指導課堂教學
在新理念的引領下,對教學目的進行準確定位,確立新的教育目的觀換位觀,引導學生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培養公平公正的品德;生態觀,讓學生知道人與人之間要合作,要有責任心;共贏觀,要讓學生知道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要關愛他人;對話觀,引導學生要多與別人交流、溝通,學會尊重、理解別人;分享觀,引導學生美好事物要與別人共同分享,與人為善;多元觀,在分清是非標準的基礎上,在某些領域允許有不同的選擇,要寬容。
三、轉變教學觀念生活化教學,教學內容體現動態化生活;確立新的學習觀,自主探究、自主構建和積極引導相結合。上述內容說白了就是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而且這些方式必須為學生所樂于接受且力所能及;精心策劃并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且這些活動內容要和學生的'學習生活緊密相連,如調查、辯論、走訪等等。這次研討會上張為花老師在上課時就采用旅游的形式,通過旅游團培養了學生的積極參與意識,競爭意識和團隊協作精神,知道怎樣與別人溝通、交流。更為可貴的是她還創造性的讓學生現場當播音員展開對話,這不又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了嗎?這也正體現了品德課多元化的教學理念。
四、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激發學習興趣。
在這次培訓中我充分感受到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課堂教學中多創設與課堂緊密聯系的情境,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精心地設計,合理地運用,以多媒體貫穿始終,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五、課堂教學不擺花架子,探究問題深刻。
學習形式多樣化,消除了教師滿堂灌、滿堂問的現象。通過網絡資源,收集大量課外資料大大的充實了教學文本材料。讓課堂教學與生活和社會緊密的聯系起來,真正地做到走進生活去學習。
六、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向課外延伸。
陶行知說的好:“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也是我們《品德與社會》課的最終教學目的。因此我們不光要讓學生在《品德與社會》課上學習良好的習慣,還要讓這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向課外延伸,讓學生到社會上去“求真”,到社會上做“真人”,而不是僅僅局限于在課堂上。
品德與社會培訓學習心得4
9月份,我有幸參加了赴省小學品德學科培訓。聆聽了幾位專家做了精彩的講座,。讓我認識到要想做好一名教師,不僅需要有無私的愛心與高尚的師德,合理的知識結構與較強的教學能力,還要有科學的管理思想與育人藝術,全面的合作意識和終生學習的理念。在此我將這次的學習情況作以總結。
一、感受名師風采:
通過學習,我領略了專家們精辟獨到的分析和一線教師的風采,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使多年縈繞在心間的困惑豁然開朗,茅塞頓開。同時,這次培訓使我對今后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更深入的領會思想品德新課標的精神實質,真正理解了思想品德課的生活性、活動性、開放性,對今后的工作有了更為明確的目標和方向。8月12日,省特級教師經建美講授《有形無痕——品德課堂教學永遠的追求》中曾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品德與生活良好的開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對道德知識和行為的渴望。當教材的內容距離學生實際生活很遠的時候,我們如何有效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并實施具有實效性的德育?最重要的是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目標是品德這門學科的導向。學會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準確定位教學目標,合理分解課時目標是極其重要的。 “小學品德課教師的備課與上課”和“小學德育化課程活動化教學思考與實踐”,新的品德課程改革使課堂充滿了活力,充分調動了各個層面參與教學改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無論任何版本的教材,小學階段的知識是“散點式”存在的,缺乏系統性,根據“回歸生活”的理念,將知識點分散到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當然,這種“散點式”的融入在1———4年級和5———6年級的力度是不一樣的。
二、對《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
貼近生活的品德課是最親切的。
《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本的內容和編排都緊密圍繞學生的生活展開,從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質和健康教育,從法制教育到發展常識和國情教育,無不與學生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8月12日,省特級教師經建美講授《有形無痕——品德課堂教學永遠的追求》中又提出;德育應以生活為本源,從生活出發,生活中的現實,生活中的需要,生活中的問題與困惑,構成了德育課程的基點與本源。生活中有豐富的案例和素材。教師可以多方面采集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例,深入淺出,讓課本上的圖畫,課本上的事例活起來動起來,讓事實說話,將遙遠的拉近,讓歷史復活??這樣就可以使枯燥的問題趣味化,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復雜的問題簡明化,深刻的問題通俗化。
品德與生活教學提倡課程內容生活化,但絕不是生活內容的簡單翻版,課程內容既來源于生活,又高于學生的生活,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生活,提煉典型生活場景,設計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直接參與各種活動進行學習。
三、終身學習的理念扎根心中
給我們授課的教師也不是生來就是專家,他們也是每個地區的一線品德教師。我要以他們為榜樣,不斷學習,充實自己。新課程要求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目標,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首先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把不斷學習作為自身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其次,教師應把學習貫徹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將學習與實際教學結合起來,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再次,在豐富自身專業知識的同時,廣泛涉獵多種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從而更好地適應學生的需要,通過總結經驗,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標努力。最后,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通訊技術,不斷擴大學習資源和學習空間,及時了解專業領域以及其他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注重與其他教師和專家的合作探討,教師要秉承終身學習的教育理念,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浪潮。
四、每一次學習都會有新的收獲
通過本次培訓我有以下體會:
1、要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望,教育學生“從品德的角度提出問題”。
2、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引導學生進行猜想,在猜想過程中注意學生的思維訓練。
3、探究學習應重視教師的指導,把握好探究的時間和材料。
4、培養學生大膽發言和善于傾聽的良好習慣。
5、多媒體的運用要恰到好處、雪中送炭、畫龍點睛。
品德課堂神秘重重,困難也重重?傊挥凶骱闷返陆虒W的充分準備,進行精心的預設,才會在教學中使學生真正地動起來,才會使他們感到無限快樂,才會使學生的能力與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使我們的品德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短暫的幾天培訓,我發現自己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引領,教育觀念得到了更新。人的成長,不在于有無得失,而在于學習如何有得有失。這次培訓會議,真是讓我受益匪淺,感受深刻。
品德與社會培訓學習心得5
我有幸參加了這次品德與社會教學培訓。孫玲老師教授思品課很多年了,課堂形式多樣,氣氛活躍,學生們喜歡,這樣的老師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這次她做的培訓使我受益匪淺,使我對《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有了全新的認識與了解。
一、充分做好課前準備
一是課前深入了解、研究學生的情況,為教學設計做鋪墊。二是深入研究教材,準確定位教學目的,把握教學重難點。三是搜集相關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需要走出課堂的教學活動還要事先與相關人員或部門單位聯系。四是精心設計教學預案,尤其是教學方式方法的設計要科學合理,教學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學生的生活。
二、轉變教學觀念
生活化教學,教學內容體現動態化生活;確立新的學習觀,自主探究、自主構建和積極引導相結合。上述內容說白了就是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而且這些方式必須為學生所樂于接受且力所能及;精心策劃并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且這些活動內容要和學生的學習生活緊密相連,如調查、辯論、走訪等等。
三、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激發學習興趣
在這次培訓中我充分感受到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課堂教學中多創設與課堂緊密聯系的情境,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精心地設計,合理地運用,以多媒體貫穿始終,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課堂教學不擺花架子,探究問題深刻
學習形式多樣化,消除了教師滿堂灌、滿堂問的現象。通過網絡資源,收集大量課外資料大大的充實了教學文本材料。讓課堂教學與生活和社會緊密的聯系起來,真正地做到走進生活去學習。
五、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向課外延伸
陶行知說的好:“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也是我們《品德與社會》課的最終教學目的。因此我們不光要讓學生在《品德與社會》課上學習良好的習慣,還要讓這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向課外延伸,讓學生到社會上去“求真”,到社會上做“真人”,而不是僅僅局限于在課堂上。
【品德與社會培訓學習心得】相關文章:
品德培訓總結02-28
品德培訓心得通用06-20
品德與社會的工作總結10-03
《品德與社會》工作總結03-26
品德培訓總結15篇02-28
(優)品德培訓心得通用10-04
小學品德與社會《誠信是金》說課稿12-12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01-17
關于品德與社會教學總結04-26
品德與社會工作計劃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