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讀后感【必備12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悲慘世界》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悲慘世界》讀后感 篇1
黑暗的牢房里,一個衣衫襤褸的囚犯獨自痛苦而茫然的坐著。在他25歲時,只因為貧困和饑餓打破了一塊玻璃偷拿了一個面包而被判了19年的苦役,陰暗潮濕的監(jiān)獄里,只有墻縫中露出的一縷微光照在他絕望的臉上。
這個不幸的囚犯就是法國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雨果最著名的作品《悲慘世界》里的主人公——冉阿讓。他的不幸遭遇使他仇視法律,不再相信任何人,并要對社會進行報復,性格也變得兇狠而孤僻。然而就在冉阿讓放棄這個社會的時候,仁慈的卞福汝主教,這個基督的使者,他用仁愛之心,寬大的胸懷,點醒了暴怒的冉阿讓,他不僅不計較冉阿讓偷他的銀器具,反而將那一對銀制燭臺送給了他并叮囑道:“答應我一定要把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把這些銀器賣掉,用這些錢讓自己過得好一些!笔顾麖氐谆谖,從此他化名為馬德蘭,棄惡從善,開始了新的生活……
當他曾經是一個擁有無數財產的市長時,他卻把絕大多數的錢都捐給了慈善機構和窮人們,以至于他出門時往往口袋里裝滿了錢,回來時又都空了。除此之外他還經常把面包送給挨餓的人,把衣服送給挨凍的人,到處訪貧問苦。對于窮人而言,他就是一頂保護傘,一個正義的化身。
有一位老人被壓在車下,整個車子的重量都壓在他的胸口上,此時除非有誰去把車子從下面撐起來,否則無法把他救出來。誰有那么大的力量呢?人們都知道:只有一個正在被通緝的'苦役犯——冉阿讓,才有那么大的力量。當時身為“馬德蘭市長”的冉阿讓正在旁邊,可他要是去救的話,等于承認自己就是冉阿讓;可要是不救或是再猶豫幾分鐘的話,那位老人就會死去。就在這千鈞一發(fā)的時刻,他還是冒著可能被認出來的危險救下了老人。
又有一位老人,他只因長相像冉阿讓被別人冤枉頂替冉阿讓被捕。當身為“馬德蘭市長”的冉阿讓知道后再一次猶豫了,因為他知道真正的冉阿讓就是他自己!但如果他不承認的話,沒有第二個人會知道,況且他還是一個了不起的“市長”,而那位老人只不過是個年過半百、毫無用處的人而已。可就在宣布那位老人有罪的時候,他竟公然承認自己就是冉阿讓!為此他放棄了一切已得到的地位與榮華,以再一次進了那個已經呆了19年的牢房為代價,救下了那位毫無血緣關系的人!
為了實現一個可憐的芳汀臨死前能見一面自己的親生女兒的愿望,他不惜再一次越獄(而這一次越獄,對他來說則是終身苦役犯的代價)。雖然最后芳汀還是沒能實現自己的愿望就死去了,可他卻始終堅持不渝地完成他對芳汀——一個毫不相干的死人的承諾,最終救出了珂賽特,并用畢生的精力把她當作自己的女兒一樣細心地照顧著。
為了使一些陌生的人不受到傷害,他竟然一次次地鋌而走險,不惜暴露自己曾是苦役犯的身份,被當時黑暗社會的忠實的守衛(wèi)者冷酷的警長沙威盯上。為了珂賽特的幸福,他從此又過上了東躲西藏的痛苦生活,最終珂賽特得到了自己的幸福,他也在平靜與安詳中死去……
讀完這本書,感動之余,我突然感悟到:原來在那樣一個黑暗和冷酷的世界里也有光明和溫暖!尤其不能讓我忘懷的是:當革命的起義者安灼拉發(fā)現了黑暗政府的忠實走狗沙威,讓冉阿讓殺掉他時,冉阿讓卻為他松了綁,放走了他。對此,我即敬佩又疑惑。沙威的追蹤使冉阿讓東躲西藏,在擔驚受怕中度過了大半生,他為什么不借此機會除掉這個罪惡的人呢?直至讀到最后:沙威認識到自己的過錯,認識到那個黑白顛倒的社會,并不是他所維護的,在善與惡的沖擊下絕望的跳江自殺,我才明白,他是在通過自己的博愛、寬容及其高尚的靈魂,重新喚回生活在那個悲慘世界里的人們內心深處的良知!
也許我們很難改變別人,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讓自己的心中擁有一片光明,用善和愛來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用心靈去給予他們更多的溫暖,這個世界就會充滿愛的陽光!
《悲慘世界》讀后感 篇2
“他安息了,盡管命運多舛,他仍偷生;失去了他的天使他就喪生。事情是自然而然地發(fā)生,就如同夜幕降臨,白日西沉。”雨果的《悲慘世界》隨著冉·阿讓墓碑上的詩戛然而止,留紿人廣種悲愴的情調。冉·阿讓死了,但他已經看見他的天使珂賽特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天堂。
《悲慘世界》中有無數人因饑寒交迫而走向墮落,但也有無數人被拯救,最感人的是米里哀主教對冉?阿讓的拯救。冉?阿讓,一個苦役犯,滿心的憤世嫉俗驅使他偷走了米里哀的銀器。但米里哀沒有因此而重新將他推人不見天日的深淵,而是給予他陽光,用廣闊的胸襟去包容他。于是在那一刻,冉?阿讓得救了。
現在,犯罪的青少年愈來愈多,他們像冉·阿讓被拯救前一樣迷惘而無助。但他們不是冷血動物,我們不能輕視他們,任他們與死亡和危險為伍。因為,黑暗并不是他們向往的'地方。只要社會愿意拉他們一把,世人也愿意用愛去滋潤他們干涸的心靈,他們就一定可以展開原有的翅膀,飛回那個充滿愛的天堂,留下一輩子的刻骨銘心。愛的醍醐灌頂,不會讓他們“一失足成千古恨”。
米里哀拯救了冉·阿讓,而冉·阿讓拯救了方汀、沙威和珂賽特……愛與寬容就這樣從一個人傳染到另一個人。雖然有人為了拯救而義無反顧,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被拯救。因為,一方面?zhèn)人的力量畢竟有限,另一方面只靠外力的拯救并非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
自己的靈魂,有時候需要自己去拯救!侗瘧K世界》中的愛潘妮就是自我拯救的典型代表,她對馬呂斯的愛使她得以走向光明。曾經欺負過珂賽特的她,卻在與世長辭之前為馬呂斯的幸福而變得快樂。她擺脫了自私,也徹底明白啼饑號寒全然無用,于是靈魂在滿眼的陽光中升華。就如她的弟弟伽弗洛什一般卻永不泯滅。愛潘妮與伽弗洛什的鮮血被明媚沖淡,似春天里粉了一樹的桃花。他們與他們的父母是如此不同,他們張開翅膀飛向流光溢彩的天堂,而他們的父母,那對被金錢腐蝕的靈魂,是無法死得其所的。金錢淡化了人情、友情乃至親情,此類例子不計其數,老葛朗臺、于勒的哥哥一家等即是如此。雖然這些只是書中的故事,但卻是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又有誰能夠拯救他們呢?我想,除了他人的幫助外,還要靠自我的拯救。
月亮在天上,也許已是白天。一個人的生命逝去,他的光芒永存。一個苦役犯,一個命運多舛的人,集正直、善良、勇敢、智慧于一身的內圣外王者,讓·瓦爾讓,在來福大主教的感化下一生致力于自我救贖。中國也不乏這樣的精神偶像,區(qū)別不同的是,當我們將焦點放在圣人本身,以及期待他的解救時,雨果卻寄愿于每個人的自救。來福大主教和讓·瓦爾讓都是雨果浪漫主義筆下的圣人,他們不斷地在解救自己,也在感化他人,依靠信仰的力量,寬恕,體諒,身體力行,給別人樹立一種人人可以觸及的榜樣。一個圣人只可以解救出一部分人,這一部分人卻難免再次墮落。在無知與愚昧制造的悲慘世界,壓迫存在,苦者弱敗,對弱者在精神和物質上的壓制與剝奪使世界更加黑暗,只要白天還未到來,黑夜將不忘肆虐,人的愚昧未除,自然還會再次沉淪。因此,人間不再需要圣人本身,卻一定需要“天主”,需要信仰。
誠如作者序言所說,這篇序非常簡短,卻道出了作品的深刻內涵:“在文明鼎盛時期,只要還存在社會壓迫,只要依仗法律和習俗人為地把人間變成地獄,給人類的神圣命運制造苦難;只要本世紀的三個問題:貧窮使男子沉淪,饑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贏弱,還得不到解決;只要在一些地區(qū)還可能產生社會壓制,換言之,也是從更廣泛的意義來說,只要世界上還有愚昧和困苦,那么,這一類作品就不會是無用的!弊髡呙篮闷谕臅r間點愿意放在他的本世紀,然而在我們所經歷的兩個世紀里,也在今后的多個本世紀中,這些話也不會失去效用。
沒有人能救你,除非你能自己救自己。這個世界不是有權人的世界,不是有錢人的世界,是有心人的世界。沒有人相信你,自己相信自己,沒有人祝福你,自己祝福自己。因為只有你自己讀懂自己,世界才能讀懂你。
《悲慘世界》讀后感 篇3
悲慘世界是19世紀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一部長篇小說,故事講述了酷刑犯冉阿讓跌宕起伏的一生。
主人公冉阿讓是一名誠實的工人,他幫助姐姐撫養(yǎng)7個可憐的孩子,有一年的冬天,冉阿讓找不到工作,為了不讓姐姐的孩子挨餓,他偷了一塊面包,卻因此被判五年的有期徒刑,服刑期間因受不了牢獄里面的生活,他逃跑四次無果反而使得刑期從五年被加至十九年。
假釋出獄之后的一個晚上,冉阿讓來到了米利埃主教家門前,仁慈的主教和他一起進餐并收留他過夜,在那個夜里,冉阿讓卻偷了主教家里的銀器,被主教發(fā)現之后還將其打傷,冉阿讓攜帶銀器在逃跑的途中被巡邏的警察發(fā)現并且逮捕至主教門前,在這個關鍵時刻,主教米利埃卻和警察說冉阿讓身上的銀器是他饋贈給他的,并且當著警察的面,他將自己家里的銀燭臺也一并取出贈送給了冉阿讓,就這樣冉阿讓被釋放了,主教的善良寬厚與仁慈給了冉阿讓新生的勇氣,那一個晚上,冉阿讓的靈魂因為一袋銀器得到了救贖。
從那以后,冉阿讓更名換姓為馬德蘭,并開始了新的生活。通過十年兢兢業(yè)業(yè)的努力冉阿讓成功地蛻變?yōu)橐幻晒Φ纳倘,他開辦了工廠,并樂善好施,興辦福利,救助孤寡等等義舉得到了市民們的愛戴與尊敬,還當上了市長。
也是在興辦工廠期間,他認識了一位名叫芳汀的女工,這位女工貌美,卻因年輕時候的無知與天真,真心地錯愛上了一位大學生并失身懷孕還產下一女柯賽特,這位大學生薄情寡義,不久便離開了芳汀,芳汀為了養(yǎng)活女兒,將其寄養(yǎng)在一戶貪婪的人家:泰納迪埃的`家里,芳汀自己外出打工并每月寄生活費給女兒。在馬德蘭的工廠工作的芳汀卻因美貌遭人嫉妒而被舉報她養(yǎng)有一私生女,馬德蘭知曉此事之后因尊重當地風俗給了女工芳汀50法郎并讓她離開,從此芳汀開始了她悲慘的生活,芳汀被解雇之后再也無人雇傭她,失去經濟來源的芳汀變賣頭發(fā)和牙齒,最后窮途末路之下淪為了娼妓,保受社會歧視的芳汀去街上攬客,卻遭到惡少無情的戲弄,將雪團硬生生塞進芳汀內衣里,芳汀奮起反抗,卻遭到了冷面警官沙威的逮捕,馬德蘭得知此事后出面干涉卻被警官認出他就是當年偷東西的罪犯冉阿讓,罪人永遠是罪人這種觀念在沙威腦子里根深蒂固,他寫信告發(fā),卻沒得到理睬。馬德蘭將芳汀救出之后知道她的真實遭遇,感到十分的內疚與自責,并起心要照顧好芳汀母女,在芳汀病入膏肓之后又一燒心事件接踵而來。
當地一個叫尚馬蒂厄的老頭被當成冉·阿讓正在接受審判,冉阿讓再次陷入糾結之后,如果他去自首,則又將陷入牢獄之災,無法繼續(xù)照顧芳汀母女,而如果任之由之,那個無辜的老頭將代他受牢獄之災,身為市長的馬德蘭良知在左,最終還是走上了法庭,勇敢的站出來并承認自己就是當年那個冉阿讓,從此便又走上了被通緝的道路。讀到這里,忍不住掩面沉思。
面對沙威警官的窮追不舍,冉阿讓在救出柯賽特之后帶著這個小女孩在修道院里度過了一段相對平靜的日子,并將其撫養(yǎng)成人,不久后法國大革命爆發(fā),而與柯賽特相戀的馬里尤斯卻要去巴黎參加起義,冉阿讓為了成全二人,親赴戰(zhàn)場尋找馬里尤斯,卻恰好碰見起義軍將要處決被俘的沙威。冉阿讓最終以德報怨,放走了沙威。而沙威也受到了感化,相信犯過錯的人真的會幡然醒悟,重新做人,最后革命失敗,冉阿讓冒險救出受傷的馬里尤斯,在成全他與珂賽特的婚事后離世。
故事講到這里便結束了,讀這個故事始終讓我的心揪著,再讓我如釋重負,在這本書里,在某一個角色里,你總能看見自己的影子,主人公冉阿讓見識了金錢的丑陋,人性的貪婪與冷酷,但他始終堅持用當年主教的善良去溫暖身邊的所有人,每一個時代都有它的局限性與悲慘性,但冉阿讓讓我在他的世界里看見了溫暖,細膩與真實,他始終堅持著努力著去以德報怨,用自己的力量溫暖這個世界。
人情反復,世路崎嶇,但我選擇相信,人性本善。希望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繼續(xù)以秋衣扎進秋褲里,秋褲扎進襪子里那般的溫暖人心。
《悲慘世界》讀后感 篇4
于昨夜重拾書柜角落里那本無人問津的《悲慘世界》。初次閱讀這本名著是在七八歲的年紀,那個年紀時這本書留下的印象只是名叫冉阿讓的穿著破舊衣服的人牽著一個穿著孝服懷里抱著布娃娃的小女孩,這樣一個畫面。再次翻閱這本書卻是百感交集,久久不能平靜。
《悲慘世界》是一個悲慘的故事。主人公冉阿讓只因打破了面包店的玻璃,拿走一塊面包判了五年苦役,因四次越獄在監(jiān)獄呆了十九年。他來到主教家,偷走了主教家的銀燭臺,主教原諒寬恕他,讓冉阿讓極為感動和震撼。冉阿讓成為市長先生,濟貧救苦,當他得知方汀的悲慘遭遇時,救出了她的女兒珂賽特,而冉阿讓為救被冤枉的人在法庭自首,被抓走當苦役時又為履行諾言,把珂賽特從德納第夫婦那里帶走,隱居修道院。
顛沛流離的故事怎能不使人震撼,催人淚下。冉阿讓。最讓我感動和震撼的是,當他成為人人敬重的馬德蘭市長時,因為不忍項馬迪被冤枉成冉阿讓,而去自首。那是他最鼎盛的時期啊,他愿意放棄一切,也未讓別人蒙冤。
“幾個審判員,一個記錄員,一些法警,一群幸災樂禍趕熱鬧的面孔,他在二十七年前都曾見過一次。這一切都在他面前張牙舞爪。恐怖,又在他四周再次出現再次活動。他心膽俱裂,閉上了眼睛,從他心靈的最深處喊道:‘絕不!’”
冉阿讓有多么強烈的心里斗爭。 八哪懢懔,閉上了眼睛,從他心靈的最深處喊道“絕不!”他忍受著怎樣的煎熬,怎樣的痛苦啊。
“的確就是他。他手里拿著帽子,他的服裝沒有一點不整齊的地方,他的禮服是扣得規(guī)規(guī)矩矩的。大廳里的燈光正照著他的臉,異常慘白,身體微微發(fā)抖。他的頭發(fā)在剛到阿拉斯是還是斑白的,現在全白了!焙汀榜R德蘭先生轉身向著那些陪審員和法庭人員委婉的說:‘諸位陪審員先生,請釋放被告。庭長先生,請拘禁我。你們要逮捕的人不是他,是我。我是冉阿讓。”前面的神態(tài)描寫來鋪墊后面那段字字觸目驚心的話。他的勇氣,讓讀者從震撼變成替他悲哀了。
方汀。珂賽特。方汀把剛出生的女兒珂賽特托付給剛認識的德納第媽媽,方汀每月寄給德納第媽媽的撫養(yǎng)費卻被德納第媽媽用來給自己的兩個女兒買東西,珂賽特成為德納第一家的小仆人,“跑街、打掃房間、洗杯盤碗盞、搬運重東西都要她來做,”和“常常天還沒亮,珂賽特便拿著一把大掃帚,用她的小紅手緊緊握著它打掃街道。這個還不到六歲的可憐的孩子衣衫襤褸,在寒氣中顫栗,一滴淚掛在她那雙大眼睛的邊上,好不叫人痛心!
這是珂賽特的處境。
“‘怎么辦呢?德納第還非要我每月寄十五法郎給他不可!业揭环轂楸鵂I的士兵們縫襯衫的工作,每個月賺十八法郎。但十五法郎給德納第,剩下的三法郎連吃飯都不夠。從那時起,她才沒有付錢給德納第夫婦。方汀只好節(jié)衣縮食。她學會了怎樣在冬天完全不烤火,怎樣拿群做被,拿被做裙子,怎樣借著對面窗子射來的光線吃飯,以節(jié)省蠟燭!薄氨M管這樣,她仍然沒有失去對生活的勇氣。她對一個貧苦的女友說:‘一天只睡五個鐘頭,其余的時間我全拿來做縫紉,總可以賺到吃面包的錢,而且人在發(fā)愁時也吃得也少些。但當她拿著一把斷了的舊梳子,去梳她那一頭光澤且細軟如絲的頭發(fā)的時候,她還能得到一種顧影自憐的快樂!倍蠓酵≠u掉了自己的'頭發(fā),只為德納第夫婦要求付來的十個法郎,方汀賣掉了自己的牙齒,只為德納第夫婦用珂賽特得病需要藥費的幌子索要的四十法郎。
前一段方汀的處境著實可憐,而后一段“她仍然沒有失去對生活的勇氣”,更讓人頗為震撼。是啊,為了她的珂賽特,她的可愛的孩子,就算是死她都會愿意的吧。
冉阿讓、方汀、珂賽特,德納第夫婦、沙威,善良美好純凈和骯臟邪惡交織在一起,太多的震撼和感慨,太多的悲哀。這是個悲哀的故事,這是個悲慘的世界……
《悲慘世界》讀后感 篇5
悲慘世界是19世紀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一部長篇小說,故事講述了酷刑犯冉阿讓跌宕起伏的一生。
主人公冉阿讓是一名誠實的工人,他幫忙姐姐撫養(yǎng)7個可憐的孩子,有一年的冬天,冉阿讓找不到工作,為了不讓姐姐的孩子挨餓,他偷了一塊面包,卻所以被判五年的有期徒刑,服刑期間因受不了牢獄里面的生活,他逃跑四次無果反而使得刑期從五年被加至十九年。
假釋出獄之后的一個晚上,冉阿讓來到了米利埃主教家門前,仁慈的主教和他一齊進餐并收留他過夜,在那個夜里,冉阿讓卻偷了主教家里的銀器,被主教發(fā)現之后還將其打傷,冉阿讓攜帶銀器在逃跑的途中被巡邏的警察發(fā)現并且逮捕至主教門前,在這個關鍵時刻,主教米利埃卻和警察說冉阿讓身上的銀器是他饋贈給他的,并且當著警察的面,他將自我家里的銀燭臺也一并取出贈送給了冉阿讓,就這樣冉阿讓被釋放了,主教的善良寬厚與仁慈給了冉阿讓新生的.勇氣,那一個晚上,冉阿讓的靈魂因為一袋銀器得到了救贖。
從那以后,冉阿讓更名換姓為馬德蘭,并開始了新的生活。經過十年兢兢業(yè)業(yè)的努力冉阿讓成功地蛻變?yōu)橐幻晒Φ纳倘耍_辦了工廠,并樂善好施,興辦福利,救助孤寡等等義舉得到了市民們的愛戴與尊敬,還當上了市長。
也是在興辦工廠期間,他認識了一位名叫芳汀的女工,這位女工貌美,卻因年輕時候的無知與天真,真心地錯愛上了一位大學生并失身懷孕還產下一女柯賽特,這位大學生薄情寡義,不久便離開了芳汀,芳汀為了養(yǎng)活女兒,將其寄養(yǎng)在一戶貪婪的人家:泰納迪埃的家里,芳汀自我外出打工并每月寄生活費給女兒。
在馬德蘭的工廠工作的芳汀卻因美貌遭人嫉妒而被舉報她養(yǎng)有一私生女,馬德蘭知曉此事之后因尊重當地風俗給了女工芳汀50法郎并讓她離開,從此芳汀開始了她悲慘的生活,芳汀被解雇之后再也無人雇傭她,失去經濟來源的芳汀變賣頭發(fā)和牙齒,最終窮途末路之下淪為了娼妓,保受社會歧視的芳汀去街上攬客,卻遭到惡少無情的戲弄,將雪團硬生生塞進芳汀內衣里,芳汀奮起反抗,卻遭到了冷面警官沙威的逮捕,馬德蘭得知此事后出面干涉卻被警官認出他就是當年偷東西的罪犯冉阿讓,罪人永遠是罪人這種觀念在沙威腦子里根深蒂固,他寫信告發(fā),卻沒得到理睬。馬德蘭將芳汀救出之后明白她的真實遭遇,感到十分的內疚與自責,并起心要照顧好芳汀母女,在芳汀病入膏肓之后又一燒心事件接踵而來。
當地一個叫尚馬蒂厄的老頭被當成冉·阿讓正在理解審判,冉阿讓再次陷入糾結之后,如果他去自首,則又將陷入牢獄之災,無法繼續(xù)照顧芳汀母女,而如果任之由之,那個無辜的老頭將代他受牢獄之災,身為市長的馬德蘭良知在左,最終還是走上了法庭,勇敢的站出來并承認自我就是當年那個冉阿讓,從此便又走上了被通緝的道路。讀到那里,忍不住掩面沉思。
應對沙威警官的窮追不舍,冉阿讓在救出柯賽特之后帶著這個小女孩在修道院里度過了一段相對平靜的日子,并將其撫養(yǎng)成人,不久后法國大革命爆發(fā),而與柯賽特相戀的馬里尤斯卻要去巴黎參加起義,冉阿讓為了成全二人,親赴戰(zhàn)場尋找馬里尤斯,卻恰好碰見起義軍將要處決被俘的沙威。冉阿讓最終以德報怨,放走了沙威。而沙威也受到了感化,相信犯過錯的人真的會幡然醒悟,重新做人,最終革命失敗,冉阿讓冒險救出受傷的馬里尤斯,在成全他與珂賽特的婚事后離世。
故事講到那里便結束了,讀這個故事始終讓我的心揪著,再讓我如釋重負,在這本書里,在某一個主角里,你總能看見自我的影子,主人公冉阿讓見識了金錢的丑陋,人性的貪婪與冷酷,但他始終堅持用當年主教的善良去溫暖身邊的所有人,每一個時代都有它的局限性與悲慘性,但冉阿讓讓我在他的世界里看見了溫暖,細膩與真實,他始終堅持著努力著去以德報怨,用自我的力量溫暖這個世界。
人情反復,世路崎嶇,但我選擇相信,人性本善。期望我們每個人都有本事,繼續(xù)以秋衣扎進秋褲里,秋褲扎進襪子里那般的溫暖人心。
《悲慘世界》讀后感 篇6
之所以對這本書產生興趣,是因為初中時語文課本上的一段話,“冉阿讓因為偷了一塊面包坐了19年的牢……”當時我很驚訝,為什么偷一個面包會坐這么久的牢?同時也很好奇,到底是什么讓一個人走投無路去偷面包?帶著疑問,我翻開了這本堪稱史詩的巨著。
《悲慘世界》,書如其名。它讓我見識到了十九世紀法國社會的黑暗和底層人民的痛苦生活。冉阿讓為了姐姐,勤勤懇懇的工作以微薄的收入來為姐姐分憂。但在一個冬天,他失業(yè)了。他在挨凍挨餓的情況下,做了一個決定:偷面包。他很不幸的被抓住了,接著就是判刑,坐牢,然后前前后后坐了十九年的牢。坐牢出來以后,他更加貧困潦倒并且找不到工作,還受人唾棄。人生能有幾個十九年?但最美的年華里,陪伴他的卻只有鐐銬。有一句話說“貧窮使男人落魄,饑餓使女人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如果說偷面包是一切悲劇的開始,不如說勤懇工作卻無法養(yǎng)家,才是一切罪惡的開端。
出獄后的冉阿讓,經歷了被居民驅趕,受人白眼與厭惡后,他內心的仇恨愈演愈烈。沒有居民愿意收留他,他們都認為他是一個罪大惡極的人,但其實他只是偷了一塊面包,沒有害人。最終,他被一個善良的主教收留,他卻在深夜偷了銀質餐具逃跑,又被抓了回來。在警察詢問主教時,他絕望的認為自己又要進去坐牢,但主教卻說這是自己送給他的。警察走后,他跟冉阿讓說了一段令我備受感動的話,“你向我保證要當個誠實的人,我買下你的靈魂,我把你的靈魂從邪惡的思想中救出來,交給仁慈的上帝了”,他讓冉阿讓看到了光明,并在他內心埋下一顆向善的種子。
但這個向善的種子并沒有馬上萌發(fā)。他出了主教家的門,坐在路邊發(fā)呆的'時候,踩住一個小男孩掉落的硬幣,那個小男孩哭著求他把硬幣還給他,冉阿讓不為所動。最終,男孩哭著跑開了。冉阿讓在男孩哭的跑遠,直至再也看不到的時候,他抬起腳,撿起那枚硬幣。他的腦海里一直回響男孩的痛哭聲,他猛然間意識到自己到自己搶了一個可憐的小男孩的錢。剎那間,向善的種子開始萌發(fā),他拿著硬幣,呼喚著小男孩的名字,遇見人就問認不認識那個小男孩,他想把錢還給他。但最終,他還是沒能找見這個小男孩,沒能把錢還給他。他拿著硬幣,心中深深的懺悔,那一刻,自我救贖完成了閉環(huán)。他化名為馬德蘭,開了一家工廠,賺了很多錢,他不喜歡與上流人士打交道,把自己賺的錢用來做慈善事業(yè),幫助貧困人民,從一個囚犯變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長。我想,人生來不是惡的,只要你愿意去救贖自己,能知錯就改,就會和冉阿讓一樣,從受人唾棄到萬人尊敬。
書中還有一個令人可惜可悲的角色:沙威。他一直追蹤冉阿讓的蹤跡,想把他逮捕,因為冉阿讓沒有在保釋期內去報道。從法律上來講,他是正義的。但是冉阿讓被帶走的時候,他又摧毀了一個女人的希望,殺死了她,沙威不以為意。他一次又一次的追捕冉阿讓,卻在革命的時候被冉阿讓救下來,他迷茫了,他不敢相信自己一直以為奉行的教條是錯誤的,他不能接受自己原來一直以來都是在做上面人的走狗,他的信念崩塌了,他不知道自己何去何從,最終跳河自殺。他錯了嗎?沒有,從法律的角度來講,他是對的。但是他真的是對的嗎?不是,因為他沒有分清正確與錯誤,去執(zhí)拗的執(zhí)行不合理的規(guī)定。只能是說,生不逢時,如果他生在現在,那么他一定是正義的警長,為人民謀幸福,為人民排憂解難。
這本書給我的震撼和感悟真的太多太多,人性的善與惡,社會的黑暗與溫暖,在這本書中展現的淋漓盡致。讓我在感嘆書中人物的命運多舛時,也在慶幸自己能生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同時,也讓我明白,也許我們很難去改變別人,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讓自己心向陽光,心存善念,讓光明常駐在心,那么世界將會充滿愛與和平,成為一個美好的人間,而不是像《悲慘世界》一樣,變成人間煉獄。
《悲慘世界》讀后感 篇7
在現在的世界里,有多少流浪街頭的人,他們無家可歸,饑寒交迫,既沒有東西吃,又沒有溫暖;也就是因為這樣,讓多的人被迫走上盜竊之路。前幾天,我在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的《悲慘世界》中也看到過這個現象。
《悲慘世界》主要寫了主人公冉阿讓因為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弟弟挨餓,就去面包店偷了一塊面包,后來被人發(fā)現了,被關進了監(jiān)牢。經受了監(jiān)獄之苦的冉阿讓終于重新獲得自由后,才發(fā)現自己衣食無著和無家可歸,就在這時,受到了米里艾主教的幫助,正想重新融入社會時,因為社會部接受他,而又再一次被關了。在一次做苦役時,冉阿讓為了救一位失足掉入海的海員,自己卻掉進了海。后來又人看到過他在法國的一次大革命中英勇的背影?匆娝趹(zhàn)斗,他在幫助人們······
在書中,出獄后的冉阿讓背負著囚犯的身份,飽受著他人的歧視。社會的不公與排斥,一點點的磨滅了他重新做人的希望,改過向善的信心。是慈悲為懷的主教伸出慷慨的,無私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無路的冉阿讓。他不僅不計較冉阿讓偷他的銀器具,反而將那一對銀制燭臺送給了他并叮囑道:“答應我一定要把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把這些銀器賣掉,用這些錢讓自己過得好一些。”
我開始深深的感悟到,原來,在當時那個無情的資本主義社會竟然也有這樣的世外圣人存在,正是主教的寬大和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讓,是他重新燃起了冉阿讓心中那快熄滅的希望之火,使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所以說,冉阿讓的命運并不是永遠都是那么的悲慘,悲慘的是那時候的整個世界觀,就是因為有了主教這樣的人,整個世界才有了救世主,整個世界才有可能在水生火熱之中艱苦摸索前進。
當我看完這部名著的時候,我不禁淚流滿面,那可真是聞者傷心,聽者流淚!在里面,我最喜歡的就是芳汀的女兒——珂賽特。珂賽特是一個苦命的女孩,直到芳汀死的'那一天都沒有看到過她一眼。為什么?因為此時的她還在被狠心的德納第夫婦折磨。〔贿^,我相信好人終究會有好報。----------------閱讀
一想起珂賽特,我就想起了那一位慈祥的老爺爺的背影。那一天,我高高興興地騎著自行車去公園,因為我當時心情很好,所以,我越開越快。突然,有一個臟兮兮的小女孩出現在我的眼前,我看到了,馬上拉手置,可是來不及了,眼看就要撞上了,該怎么辦呢?突然,有一個黑色的身影出現在我們的眼前,我正打算將車頭扭歪,讓自己摔倒。因為自己受傷好比讓一個手無寸鐵之力的小女孩受傷啊?墒,當那個黑影準備救下那個小女孩的時候,發(fā)現我準備讓自己受傷后,馬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我的自行車扶正。我睜大眼睛,一看,原來是一位年邁的老爺爺,可他高大的身影給人一種很溫暖、很安全的感覺!靶∶妹茫院篁T自行車要小心一點喲,不然又要撞到人了,聽到了嗎?”“是的,爺爺,您沒事吧!對不起,我以后會小心的,你沒有受傷吧?”“吭吭吭,我沒有事兒,倒是你,你嚇著了吧!呵呵!好孩子,還好爺爺我學過幾年功夫,不然,就接不住你啦!”老爺爺微笑著。這時,我覺得,這微笑,是最美的微笑,因為它里面含著一種最真摯的感情——那就是“愛”!霸僖娏耍⒆!薄霸僖娏,老爺爺”?粗蠣敔數纳碛,我頓時覺得這個世界是多么好、多么美妙。
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是:做一個真正的自己,任何刻意的偽裝都將被識破,虛偽在事實面前只有被革滅。另一種是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的擁有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后的冉阿讓變得寬大、善良。正是那個慈悲為懷的心感化了冷酷、固執(zhí),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長沙威。
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所震撼。愿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愿他們像純潔的天使般永遠守護著人們心中那份慈悲為懷的心,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chuàng)造我們的生活,創(chuàng)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悲慘世界》讀后感 篇8
清風早已翻不動那厚重的書頁,壓抑得讓人難以喘息。我仿佛聽見,那生命河流的奔騰,那從百年前傳來的呼喚……我聽見,每一顆石礫,每一株青草,每一朵花都在低語、傾訴,鋪開一塊陳舊陰晦的畫布……
他,獨自一人,行走在滿布荊棘的道路上。光明,仿佛已經很久沒有到達他的世界了;苦難,似乎一直籠罩在他的頭頂之上。貧困的痛苦將他折磨,終于,他將手伸向了……面包……就這樣,他被烙上了“偷竊犯”三個大字,持著黃色身份證在世上行走,處處碰壁,沒有一個人愿意給予他關懷,沒有人去憐憫他,冉阿讓……
也許,上帝在不經意間將眷顧的神光施與冉阿讓。他遇見了卞福汝神父。一對銀燭臺將堅冰消融,感化了冉阿讓,成就了一個深受眾人愛戴的馬德蘭。如果世人都如神父一般,那樣冉阿讓的境遇也就于此終結,以喜劇收場。然而,寬容二字好似早已從人們眼中消失不再,所有的人都戴著有色的眼鏡,都緊盯著他人曾犯下的過錯。自從走進四方的監(jiān)獄的那一刻起,像冉阿讓這類的人就注定和其他人不同,被他人異樣的眼光、輕蔑的議論所區(qū)分開來,烙上“壞人”的印章……
也許,就是這種寬容的缺失將冉阿讓再一次從云端拉下。人們在他用身體頂起卡車救人的那一刻起知曉了他是苦役犯的事實。自此,他曾經的勤勞善良和救濟窮人的一系列善舉都在形形色色的世人的有色眼鏡下變得虛偽、丑陋,早已為原先的微小過錯付出代價的冉阿讓又要在所謂的法律之下付出生命的.又一段長度。但是,這一次,他沒有因為不幸而埋葬向善的信念,沒有重拾舊恨,沒有迷失自己的心。
也許,我們可以為他而感到欣慰。盡管他承受著苦難,頂著“苦役犯”的名號在世人的不寬容下被誤解、孤立,但是他所堅持的信念——向善的信念最終打動了周圍的人們。他將生命的光輝撒進了所有人的心間,將善良、正直用血寫下……在他那渺小的生命逝去的一剎那,他偉岸的身影折射出了天使?jié)嵃子鹨淼墓饷ⅰ?/p>
而今,壓迫不復存,社會的黑暗漸被驅散。我們?yōu)楹尾荒苋绫甯H晟窀敢话阏掠猩坨R去審視、體味他人身上珍貴的人性光輝,不用異樣的眼光去排斥、孤立曾犯下過錯的人。而是,用溫暖的心感化他人,指引他人走向正確的道路,去寬容祈盼改過自新的迷途者。我們又為何不能如冉阿讓一般,不因貧困、苦難而道德淪喪,即使命運不公,不幸屢屢降臨,也能堅持向善的信念,毫不動搖,也能始終如一地釋放生命的光輝,把善良、正直、勇敢、堅持等一切的美好都化作陽光,撒進他人的心間……
是那多年前上帝的眷顧,是那卞福汝神父給予的溫暖關懷,是那明亮美好的照進心底驅散陰暗的陽光賦予了冉阿讓在這荊棘遍布,冷漠無情的世上就前進的動力。他沒有迷茫,即使只有他一人,他也滿懷信心,鼓足勇氣地用生命點燃他珍貴的銀燭臺,試圖讓那微不可見的光輝能如陽光一般撒進所有人的心間,照亮每一個陰暗的角落……
難道,冉阿讓這種曾因窮困而犯下錯誤的人,一輩子都逃脫不了罪犯的身份?難道,即使改正,用盡一生氣力去回報社會,去幫助他人,去做出犧牲,也無法用血洗清那分明可以被輕易饒恕的過錯?
然而,我相信,在這紛亂的世界上的各個地域都存在著陰暗的角落,人們沉淪于此,陰霾蒙在心間,壓抑而沉重;但我更相信,會有一個這樣的存在:人們寬容,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所遇見的每一個人。沒有沖突、矛盾,沒有懷疑、欺騙,沒有威脅、傷害,有的只是快樂、光明……只要我們將陽光撒進心間,用寬容融化堅冰,用溫暖驅散陰霾,那么,我們就筑成了天堂……
今天,你將陽光撒進心間了嗎?
《悲慘世界》讀后感 篇9
春節(jié)幾天,我粗略地閱讀了我一直想拜讀的《悲慘世界》——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又一佳作。
這本書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冉阿讓由于饑餓過度偷了一個面包,使他在監(jiān)牢里度過了黑暗的19年。出獄后,他受到人們的歧視,沒有人理會他,就這樣,冉阿讓已經絕望了,但是奇跡出現了,一位善良的主教用他仁慈的心改變了冉阿讓的后半生。
看完書后,我感受到雨果先生通過作品揭示貧苦人民的悲慘命運和揭露資本主義的黑暗。在維克多〃雨果的筆下,他一直期盼著用“博愛”、“仁慈”、“善良”和“饒恕”來改變這個“悲慘世界”。
冉阿讓雖然后來盡全力去幫助別人,想用多做一些好事來彌補自己從前所犯下的罪,但是人們知道他從前是個苦役犯后,都不接受他的好意,在人們眼里它還是個十惡不赦的壞人?墒侨桨⒆尣⒉唤橐,仍然懷著那的善良的心去幫助別人。最終他還是凄慘的死去了,這充分體現出當時的社會是多么不公平,難道一個人犯了錯,永遠都不會改了嗎?
要以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所有人,要相信他人,這樣你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如果你心懷叵測,那你永遠都得不到別人的信任,只會受到猜疑、冷落。要勇于奉獻,要以幫助人為樂趣,要熱情待人,這樣,你才會受歡迎。
英國的史美爾斯說過:“好書是生活最寶貴的財富之一”我們要把讀書當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侗瘧K世界》是一本多么偉大的書籍呀!它使我了解了雨果對社會下層人士的同情,對善良與邪惡的了解。一部聞名遐邇的世界名著,它把慘淡荒蕪世界中人性的種種改變盡收眼底,讓我不禁感嘆人性的微妙。
我相信人性是可以改變的,但是當我剛接觸這本著作是我對主角冉阿讓我首先是對他同情。為了因受饑餓而哭泣的幼小侄女和外甥女,去偷了一片面包,而被判決為徒刑的冉阿讓,被關了十九年,到四十六歲才被釋放出來,這不僅讓我的心情沉了下去,似乎不可能在浮出水面。當他被釋放出來時接受的卻是人們對他的歧視。最后只有仁慈的主教米里哀,把他當人招待。環(huán)境改變人的本質。在服刑期間他早就養(yǎng)成了那種惡習。一開始他并沒有被主教的那種仁慈所改變,并且他偷了主教的銀器。令人震撼的是主教他原諒了冉阿讓,并且把他偷得銀器作為禮物送給了冉阿讓。終于冉阿讓醒悟過來了,他帶著主教給他的一點點溫暖和光明改了名,定居在法國的北部。他對于自己居住的城市盡心盡力,人們都被他感動了,他做了這個城市的市長。
命運是折磨人的。冉阿讓并沒有以這樣的結局結束他的一生。他的命運就這樣的折磨他,讓他再次踏上了逃亡的路途。冉阿讓的一生是讓人感慨的',也是讓人深思的。一個人從一塊面包徹底的變壞,在從一幅銀器和人們對他的改變變?yōu)橐粋徹底的好人,成為市長。這是多么讓人吃驚的變化。∪诵缘膬煞N都在他身上體現出來了。
面對著窮困潦倒,世態(tài)炎涼,將會產生兩種人:第一種是卑微的人。他們丑陋、自私、貪婪的本性再也無法隱藏。就如書中的德納第,他為了錢財不惜一切進行詐騙,一會聲稱是演員,一會兒又變成了畫家,但他再高明也掩蓋不住他丑陋的本性。其實在當今社會也不乏有一些為了眼前利益而不擇手段的卑鄙小人。如一些憑借職權貪污受賄者;在重大賽事中為得到好成績而服用興奮劑者;還有小到考試作弊者……任何刻意的偽裝都將被識破,虛偽不可能永久。另一種則無論什么情況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的高尚情操的人。洗心革面后的冉阿讓變得寬大、善良因而感化了冷酷、固執(zhí),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長沙威。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震撼。愿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有更多人能加入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chuàng)造我們的生活,創(chuàng)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悲慘世界》讀后感 篇10
這部聞名遐邇的世界名著,描述了法國大革命前夕社會各階層人民的不同命運,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重重矛盾,歌頌了人性的善良與純真,鞭撻了統(tǒng)治階級和上流社會的相互傾軋的丑惡現象。
雖然是在這樣一個黑暗不公的社會里,卻有一個始終與丑惡勢力相抗衡的人——冉阿讓。也許正是他的博愛、寬容及其高尚的靈魂,又重新喚回了人們內心深處的良知。而他又是怎樣的一個人物呢?
在他25歲時,就因為打破一塊玻璃偷拿了一個面包而被判19年的苦役。而當他經歷長期牢獄之苦,終于獲得自由時,由于出獄后的冉阿讓背負著囚犯的身份,飽受嫌棄鄙視。社會的不公與排斥,消弭了他重新做人,改過向善的信心。是寬大為懷的主教伸出慷慨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無路的冉阿讓,他不僅不計較冉阿讓偷他的銀器具,反而將一對銀制燭臺送給了他并囑咐道:“答應我一定要把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把這些銀器賣掉,用這些錢讓自己過得好一些!
主教以寬大、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讓,給了他無限的希望,使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他也以實際行動向世人證明,他——
一個苦役犯的偉大——博愛!每個人都有愛。但有的人只愛自己,愛自己的親人,愛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而冉阿讓的愛卻是給世上所有可憐的人、貧窮的人、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的。
他曾經是一個擁有無數財產的市長,可他卻把絕大多數的錢都捐給了慈善機構和窮人們。以至于他往往出門時口袋里裝滿了錢,回來時又都空了。除此之外他還經常把面包送給挨餓的人,把衣服送給挨凍的'人;到處訪貧問苦難的人們。對于窮人而言,他就像一頂保護傘,一個正義的化身。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對芳町與珂賽特母女的關愛。為了實現芳町臨死前能見一面自己親生女兒的愿望,他不惜再一次越獄(而這一次越獄,對他來說則是終身苦役犯的代價)。雖然最后芳町還是沒能實現自己的愿望就死去了,可他卻始終堅持不渝地完成他對芳町——一個毫不相干的死人的諾言……最終他救出了珂賽特。并用畢生的精力把她當作自己女兒一樣細心地照顧著。
有一位老人被車壓在車下,整個車子的重量都壓在他的胸口上,此時除非誰去把車子從下面撐起來,否則無法把他救出來。誰有那么大的力量呢?人們都知道只有一個正在被通緝的苦役犯——冉阿讓,才有那么大的力量。當時身為“馬德蘭市長”的冉阿讓正在旁邊,可他要是去救的話,等于承認自己就是冉阿讓。可要是不救或是再猶豫幾分鐘的話,那位老人就會死去。就在這千鈞一發(fā)的時刻,他還是冒著可能被認出來的危險救下了老人。
是什么力量促使他去對那么多毫無血緣關系的人,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愛呢?因為他已經把這個世上所有貧苦、可憐的人都看作自己的親生兒女一樣,以“父親”的義務與責任感去照顧每一個“子女”。這種愛是至高無上的。
這一切使我既感動又欣喜。然而欣喜之余卻又陷入了深深的思緒之中。
人是可以改變人的,正如主教以寬大、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讓,給了他無限的希望,使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樂于助人,見義勇為得到人民的愛戴,搖身一變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長。又到一位助人為樂的辛勤的園丁。從受盡鄙夷,到受人愛戴,之后又回歸平凡。這是多么大的一種轉變。我又一次感受到了愛的力量。是愛給了他新的希望,讓冉阿讓從一個不法之徒成為一個見義勇為的人。是愛讓冉阿讓幫助了那么多無助的人,給了他們生的勇氣。
“在種種艱辛和逆境中,他不斷地完善自己,為貧窮和值得同情的人們獻出了自己的人生!边@就是《悲慘世界》的結尾,冉阿讓和這個悲慘而又黑暗的世界告別了。但是他的高尚的靈魂卻感染著我們每個人。
愿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有更多的“冉阿讓”能加入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活,創(chuàng)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充滿愛的世界!
《悲慘世界》讀后感 篇11
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國著名作家雨果,他是世界級的文學巨匠。我了解了這本書的創(chuàng)作背景,因而我深深的被雨果及其作品所打動,并發(fā)自肺腑的認為,這才是世界文學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在此之前,我們很有必要深入細致的了解一下它背后所發(fā)生的故事。
《悲慘世界》是繼《巴黎圣母院》之后,世界小說創(chuàng)作史上的又一座豐碑,可以講它是更加巍然聳立的豐碑。雨果作為世界杰出小說家的聲譽從此穩(wěn)固確立了。說它較之《巴黎圣母院》更為重要,是基于這樣的事實:《巴黎圣母院》以中世紀末期為故事背景,通過曲折的手法反映當時的法國社會,而《悲慘世界》則直接描繪了十九世紀初期,即復辟王朝時期和七月王朝初期的法國社會,因此更具有現實感!侗瘧K世界》寫作時間很長,它是雨果嘔心瀝血之作!從十九世紀二十年代開始,雨果便對社會問題產生濃厚興趣。他為死刑所困擾,參觀了一些監(jiān)獄和苦役場:一八二七年參觀了比塞特爾的監(jiān)獄,一八三四年參觀了布列斯特的苦役監(jiān),一八三九年參觀了土倫的躉船。而他創(chuàng)作這部小說的直接動機來自于這樣一件事實:1801年,一個名叫比埃爾·莫得窮苦農民,因饑餓而偷了一塊面包,被判5年苦役,刑滿釋放后,持黃色身份證找活干又處處碰壁。到了1828年,他又著手收集有關米奧里斯主教及其家庭的資料。這樣,他就掌握了這部小說的原始素材,開始醞釀寫一個釋放的苦役犯受到一位圣徒式的主教的.感化而棄惡從善的故事。到了1832年,這部小說的構思已相當明確,然而,作者還遲遲未動,繼續(xù)收集素材,在此基礎上還發(fā)表了幾部小說,目睹了大量的社會現實。到了1845年11月17日,雨果才開始創(chuàng)作,直到1862年,這部巨著終于問世。而從小說的構思到出版,期間延宕三十余年。在這三十年間,物是人非,發(fā)生了很多,也經歷了很多。他從一位文壇領袖、一名政壇顯赫變成了一名一文不名的流亡者,生活與社會地位的巨變使這位文學巨匠以一種全方位的目光、全方位的思想反思一切,重新審視這個社會,洗禮自己的思想與靈魂。
正是經過了如此多的艱苦與磨難的洗禮,收集了大量的社會現實資料以后,雨果才寫出了《悲慘世界》這部人類歷史上永恒的瑰寶,而這寫作的過程與經歷本身就是一部悲慘史,這也印證了一句話“好的文學作品總是取自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
討論過令人感動的寫作經歷與背景之后,讓我們領略一下這高于生活的文學作品帶給我們的感悟與思考吧。
《悲慘世界》一書中,雨果用其卓越的藝術手法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尖銳矛盾和貧富懸殊,描寫了下層人民的痛苦命運,提出了當時社會的三個迫切問題:“貧窮使男子潦倒,饑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猛烈抨擊了資產階級法律的虛偽。全面反映了19世紀前半期法國的社會政治生活。
書中的主人公,冉阿讓由于被逼無奈為其外甥偷了一塊面包,殘酷的社會與法律判處他苦役十九年。出獄后,他處處碰壁,沒有一個人敢收留他,哪怕是個吃飯的地方也沒有,他已經徹底地被這個社會所拋棄。當他如此無助的時候,一個主教改變了他的命運,使他放棄了邪惡的念頭,樹立起了重新做人的信心。后來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商業(yè)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由于他的仁慈與善良,又成為馬德蘭市的市長。天真純潔的少女芳汀,被惡濁的社會玷污后,受到了眾人的嘲弄,她的女兒珂賽特也被別人當作奴隸,遭受百般折磨。最后還是被越獄的冉阿讓所救。
雨果用鋒利的筆抨擊了資產階級的黑暗社會,將法國社會的政治生活刻畫的淋漓精致,這讓我想到了魯迅先生,他們都是活在那個時代并且深切了解勞苦大眾的一群人,呼喚著能有人能夠改變這個黑暗腐朽的時代。
《悲慘世界》讀后感 篇12
黑暗的時代里,雨果讓我們看到的,是一顆顆在苦難的洗禮中透明、純潔的心靈!侗瘧K世界》是雨果創(chuàng)作時間最長的作品,它在西方文學史上影響也是巨大的。每當我拿起這部沉甸甸的九百多萬字的著作,心中神圣感油然而生。每一次翻開書頁,心便慢慢沉靜下來,感受那份沉重的苦難和清澈的文字帶給我心靈的洗禮。
故事圍繞核心人物冉阿讓的經歷展開,四位主人公冉阿讓、芳汀、珂賽特、馬里于斯的故事在19世紀那個悲慘的時代下展開。冉阿讓為了給姐姐饑餓的孩子偷面包而做了19年苦役犯。出來之后也無人接受他。在福來主教的感化下,他變成了一個無比善良的人。中間經歷了一系列的事情,最終他將小珂賽特撫養(yǎng)成人,小珂賽特和馬里于斯相愛,最終冉阿讓幸福地在珂賽特懷中死去。
事實上,這部作品是無法“一言以蔽之”的。它是十九世紀的縮影,在整部作品中體現的,是在貧苦的低層,那些苦難的人民的生活。不僅有人道主義思想對于人們的影響,還有共和思想對于人們的指導。這兩大思想同時貫穿著整部作品。人道主義,講的是對于一個內心的救贖,而共和思想,則是對于整個時代的救贖。二者有矛盾之處,即時代的變革需要有流血犧牲作為代價。但它也是必要的,它無法讓貧窮的人真正脫離外界施與的苦難。對于內在,雨果對于仁愛思想的局限性的認識在“泰納迪!边@個形象身上表現了出來。仁愛并不一定能感化所有的人。
文中出現了很多人物給予我很深的印象,比如福來主教,他可以說是善良的化身,他的寬容和仁愛讓冉阿讓覺醒,并走上了救贖的道路。雨果的仁愛思想在他和冉阿讓的身上很好的體現。
冉阿讓在被福來主教感化之后,先是做了市長。為了救一個被冤枉的人,承認了自己苦役犯的身份,再次入獄。他救了被社會逼迫到墮落的女工;救了被殘忍地利用的孤兒并將其撫養(yǎng)成人;救了一直追捕自己的警察;參與街壘戰(zhàn)卻不傷害一個人,只救了那個奪走他的.愛的人;最后為了孩子的幸福,將自己的一切給了孩子,并讓她與相愛的人結婚……冉阿讓的高尚是那樣真實,不為了任何利益,只為了善良。他不信宗教,卻比教徒更好地完成了上帝的使命。他的善良源自心底,被激發(fā)出后,便不再遮蔽。
整部作品為我們展示了在那個混沌的世界中純白、溫暖的一束光——善良和純潔之光。像百合一般純潔的少女珂賽特與馬里于斯之間的愛情是純潔的;冉阿讓對珂賽特的愛是純潔的;小伽弗洛什雖生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下,卻仍善良單純,為革命奮斗的熱情是純潔的……在苦難中,雨果為我們展示了人道主義的力量。他們一無所有,但他們擁有一顆純潔高尚的心。
讓我更為感動的是那些真實的表達。冉阿讓深愛著珂賽特,她是他唯一的寄托。當馬里于斯出現時,冉阿讓發(fā)現自己可能會失去愛,自然會嫉妒馬里于斯。這種嫉妒是毫不掩飾的,它源于人的本心。但冉阿讓的高尚在于,他在這種情況下仍救了馬里于斯,并祝福了與珂賽特的愛情。他知道自己這樣做會讓自己最后孤獨一生,但他還是這樣做了。珂賽特作為純真的少女,突然有一天發(fā)現自己變得很美,于是出于愛美的本性開始注重自己的打扮。雨果對于這件事也是一種慈愛的態(tài)度,他說“嫵媚源于天真”。他對于這一切真實的描述與善良的詮釋,源于他本人內心的純真。高尚,不是沒有卑劣的想法,而是雖經歷過很多,卻仍選擇去做善良的人;純潔,不拘泥于細小的舉動,而體現在一個人的心靈。人的本性是無需違背的。
這部作品的偉大為歷史所見證,它震撼著每一位讀者的心。它讓我們在時代中得以找回自己,找回本屬于我們的純真和善良。
【《悲慘世界》讀后感】相關文章:
《悲慘世界》讀后感07-03
悲慘世界的讀后感01-06
悲慘世界讀后感01-03
學生悲慘世界讀書心得悲慘世界讀書心得左右02-02
悲慘世界閱讀筆記01-30
悲慘世界經典名言名句10-25
悲慘世界寫心得09-16
悲慘世界經典語錄11-07
《悲慘世界》經典語錄05-07
悲慘世界的經典語錄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