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登湖》讀后感15篇【必備】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領悟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F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瓦爾登湖》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瓦爾登湖》讀后感1
一邊讀《瓦爾登湖》,一邊在腦海里刻畫棱羅的樣子:一雙深邃的眼眸、堅毅的面孔、滄桑的胡子……心中不禁會好奇,什么樣的生活才會打造出這樣深刻的一個人?
棱羅的一生是寂寞的,而他似乎又樂在這寂寞當中。棱羅曾說:“我喜歡獨處,我從沒遇到過比孤獨更好的伴侶!1845年3月,他借了一把斧頭,孤身一人,跑進了無人居住的瓦爾登湖邊的山林中,自己砍樹,在瓦爾登湖畔建造了一個小屋,并在小木屋里居住了兩年兩個月又兩天的時間。來到了瓦爾登湖畔后,他認為找到了一種理想的生活方式,完全靠自己的雙手過了一段原始簡樸的生活。他筆下的《瓦爾登湖》正如他一般,也是寂寞而享受寂寞的,自1854年出世,它不僅沒有引起大眾的注意,甚至連一些本來應該親近它的人也不理解,對之冷漠甚或譏評,它似乎永遠不會引起轟動和喧囂,它始終默默地等待了一個世紀,它孤獨依然不倦息不緊不慢地對每一個讀者說著一個男人在湖畔的光陰。
棱羅的一生是恬靜的,他安然的沉思在瓦爾登湖春日盎然的晨光中,漫步在夏季湖畔蟲聲嚶嚶的小道上,記錄下秋日里的落英繽紛,天高氣爽,描繪出冬季雪花墜地的軌跡和冰晶的形狀!锻郀柕呛酚涊d著他在小屋中度過的每一個恬淡、安詳而簡單的日子,文字如美夢中的呼吸一般輕盈,淡淡的問候讓人心曠神怡,似乎是在安慰那些失神于世俗的人們:我雖不富甲天下,卻擁有無數個艷陽天和夏日。
對現代科技文明給人們帶來的`物質享受,棱羅并不排斥,只是批判我們沒有更好的運用它!芭沙勺尽保@樣評價。“我們接通了越洋的電纜,卻用它來詢問阿德萊德王妃是否得了哮喘,并未用它來交流人類的思想!钡,棱羅對社會的意義并非僅僅在于批評,更在于指導,對社會中存在的問題,他會毫不猶豫地揭露,同時也負責任地指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他說,如果我們發現自己根本無法抵御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的引誘,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簡樸。客觀世界和人類世界是復雜的,但我們的知識使我們能夠選擇一種正確的生活方式,而且有足夠的勇氣將其它多余的東西摒棄。
細細讀過《瓦爾登湖》的人都深有體會,人們應該探求怎樣實實在在地生活,怎樣體驗與經驗有意義的人生。棱羅短暫的一生中,都試圖鼓勵人們簡單生活,將時間騰出來深入生命,品味人生。他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告訴世人不要被繁雜的生活所迷惑,從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義。他認為:假如人們能過宇宙法則規定的簡樸生活,就不會有那么多焦慮來打擾內心的寧靜。時至今日,在物欲橫流的大千世界中,人們開始迷失和彷徨,棱羅精神變得更加珍貴和重要,一部《瓦爾登湖》凝結的感悟與體會,值得用一生去參悟和實踐。
《瓦爾登湖》讀后感2
朋友向我推薦《瓦爾登湖》這本書很久了,這回趁著假期,我終于有機會一睹它的芳容了。第一次拿起這本書,看到書名,便被它朦朧的意境所感染,腦海里浮現出無數浪漫凄美的畫面?墒钱斘移炔患按亻喿x正文時,我大跌眼鏡,瞬間石化了。
梭羅在《瓦爾登湖》主要敘述了他獨居瓦爾登湖畔的日常生活,描繪了他兩年多時間里的所見、所聞和所思,大至四季交替造成的景色變化,小到兩只螞蟻的爭斗。所以,一開始,我很難接受這本書的枯燥無味,硬著頭皮讀下去后,漸漸喜歡上了他所描繪的瓦爾登湖的生活。
盧梭將自己放在一個杳無人煙的瓦爾登湖畔,一個簡陋的小木屋,一張小小的床,一張普通的書桌和一些零落的稿紙,他開啟了人生的新路程。
雖然生活清苦,孤獨,但是盧梭卻很快樂。他深深地扎入生活,吮盡生活的骨髓,過得扎實,簡單,把一切不屬于生活的`內容剔除得干凈利落,把生活逼到絕處,簡單最基本的形式,簡單,簡單,再簡單。
讀這本書,我們會獲得智慧,也開始學會去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以前的我們,總是在意物質的享受和攀比,我們會過分在意自己的容顏是否傾國傾城,自己的衣裳是否光鮮亮麗,所住的房子是否金碧輝煌。但是了解了這本書,你會發現其實生活很簡單,我們不必過分強調外在的東西,而是要享受內心的歡愉。一個人如果內心不快樂,在美的衣裳穿在他的身上也不會使他變得光彩照人。
讀這本書,我們會獲得內心的平靜,也開始學會給生活做減法,開始學會淡泊。書中,盧梭告訴我們上帝沒有賦予任何人任何權力,自然自有它的公道。你,生來未帶一草一木,死后又不帶走一縷一線。奴隸的生涯終究是由失望壘成的城堡,有的甚至是由絕望筑成的荒墓,與其這樣,為何不摒棄這些浮躁,還靈魂一份通透,回歸自然的寧靜呢?設想一下,當你面對這博大的自然,它給予你的是新鮮的空氣,甜美的果實,突然間,你是否感覺自己成為了天真浪漫的孩童,不知疲憊地奔逐在它的懷抱里。
這些生活哲理,梭羅記錄了很多,終點就是起點,四季的輪回正是生命的蘇醒沉睡,這些文字就像是一杯溫水,讓人沉浸,心靈正被一點一點洗滌,靈魂正被一點一點安靜。
通過這本書,愿我們都能夠獲得快樂,享受快樂?鞓返纳睿鞓返墓ぷ。
《瓦爾登湖》讀后感3
下午,反反復復地讀著梭羅的《瓦爾登湖》,真的很感動。他的文字是樸素的,但他的思維是獨特的。我確信那是一個睿智的老人。我知道他在瓦爾登湖獨居時年紀并不大,即便死去時也稱不上“老人”,但他卻給我一種唯有老者方有的廣博、沉穩和智慧的感覺。他與孤獨為伴,但并不消沉。他那么熱烈地愛著自然,用孩子般的想象遨游并描繪著自然。他積極地探索著人與自然的關系,堅定地維護著自然的古典生態。他相信:人類唯有在大自然中才能保有自己的純美天性。所以熱情地謳歌著心中的女神——瓦爾登湖,這又何嘗不是每一個人心中應保留的一塊圣地呢?
關于梭羅,我是很矛盾的。我在認定他有著老者的平和睿智的同時,腦中又時時會浮現出這樣的一個身影:一個孤獨的孩子,獨自漫步湖邊或徜徉林中,沒有驚慌,也不顯無助;看著那蓬勃華麗的生長著一切,內心充滿著喜悅,似乎他也參與了創造,他也可以隨之生長起來。那份自在自得讓他儼然成了山林之王;然而他又斷不肯凌駕于萬物之上的,他只想做自然永遠的'孩子。
是啊,他是自然的孩子,但這不是一個對世界的新奇嘰嘰喳喳叫囂個不停的孩子。我常常驚詫于他的那份好奇與平靜。他靜靜地打量著一切,不管是喧囂的城市,還是靜謐的山林。他靜靜地思考,思考著人類偉大的創造力,也思考他們唯我獨尊的行徑。他是人類的尊者。他以一顆安靜而純粹的心靈,以一顆高貴而智慧的頭顱俯看著茫茫眾生。他在工業革命初期便預見到了一兩百年后的今天的現狀。他關懷著人類,又蔑視著人類。他擔心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會隨著人們功利目的下的發展而消逝,瓦爾登湖也將要成為記憶之湖。甚至記憶都會淡去,直至不復記憶。
以前,我一直以為我可以如梭羅般的生活。我甚至也在嘗試著那樣做,只可惜我生活在一個說不上繁華卻也絕非寂寞的小城。我無法弄到一塊屬于我的地,當然更不可能有一方真正的山水,除了把高樓的陽臺安置滿各種綠色植物。盡管我生活素淡,在簡單中體味著生命的純粹,但塵世中凡俗事物依然可以令我焦頭爛額;我喜歡山野,卻不一定能夠真正歸隱身田園。
梭羅是把瓦爾登湖當作情人來愛的吧。因為愛之深切,所以不容許破壞;而生活在文明社會里的我們,無非是想保存著一種清野的夢幻慰安自己罷了。所以梭羅便具有了獨一無二的氣質和迥異于常人的偉大。
《瓦爾登湖》讀后感4
猶記富翁與漁夫之間那個短小卻意味深長的故事:當漁夫悠哉地享受著海風習習,浪潮輕擊的簡單、閑適時,富翁卻教導漁夫拼搏奮斗、努力賺錢,以求有朝一日能忘卻煩惱、悠然自得,過自己所向往的生活!拔也灰呀涍^著這樣的生活嗎”,漁夫如是回應道。
從某種程度上說,相較于富翁紛繁復雜、飽含欲望的“成功之路”,漁夫幾乎如一位智者,尋得了一條通往心之所向處的捷徑——簡約而平淡。
梭羅大概通曉了漁夫的智慧吧。他選擇了獨自在瓦爾登湖畔走下這段捷徑——一只板斧,數十美金,一間小木屋便由此挺立湖邊的叢林中,一幅簡約生活的畫卷便在《瓦爾登湖》中徐徐展開。
在這樣簡約的生活中,梭羅嘗試著直面生命的本質,不順從天命,而是吸納生命的所有精髓,以徹底革除并非生命本質的一切,將生命逼入死角,濾去其他,只剩下最基本的要素。于是,他不需要“用蚯蚓釣梭魚,然后拿梭魚做誘餌去釣鱸魚”,只需“一年勞動三四十天,以供養自己”,只需用一顆溫潤平靜的心,體味林間的熹微晨光和昏昏晚霞、鳥鳴陣陣和松鼠啾啾,同時保有對那清澈而深不見底的一方淡綠色湖水的無限熱愛和眷戀。無論寒冬初夏,融匯于瓦爾登湖之畔的,便是那對簡約而愜意的生活的'不羈追求。
正是由于對生命本質的細致把握,對極簡生活的不懈追求,以及對物質生活的極度淡化,更由于內心始終堅守的平淡質樸,安適怡然,梭羅最終避免了重蹈“富翁”的覆轍,而得以用一種簡捷的方式,追尋這最不繁雜的生活。
蒼旻遐緬,人事未已。當下的大多數人們顯然選擇了“富翁”的道路,為著一個或清晰或模糊的目標,不懈努力,為了所謂“詩和遠方”,不斷奮斗,卻或許在不經意間迷失在紛繁錯雜的現實中,無從逃脫。“繁雜生活”的迷霧,似乎正籠上每一個“富翁”的心頭。君可見,體育健將為功成名就違規服藥者有之,熒幕巨星為風光靚麗大造緋聞者有之,曾經的“人民公仆”為一己之私貪贓枉法者有之,甚至“大隱于市”的各行各業的普通工作人員,也可能為自己的口袋里能夠多出幾個錢幣,而在自己的“職務之便”上絞盡腦汁……
幸而,梭羅也把這樣一幅清新自然、寧靜質樸的生活畫卷,呈現給一個因飛速發展而日趨浮躁的社會,呈現給為了成為“富翁”而迷亂于“追求戈多”的勞苦眾生。
幸而,終于有這么一方澄澈清亮的湖水,淙淙而來,平息人們心中的躁動,并將生于繁雜之中的人們引向這樣的生活之思:在簡約生活面前,該如何在內心的安適、欲望的滿足與物質的需求之間完成自己的取舍選擇。
生活,其實并不繁雜。愿你也能在《瓦爾登湖》之畔,與梭羅共看花開花落、云卷云舒,同賞鳥叫蟲鳴、冰破湖開,共享一次極簡之旅。
《瓦爾登湖》讀后感5
聽桃子提到這本書,便下載下來作為茶余飯后的聽本,到今天終于粗略的聽玩了,大概花了二十天。聽完發現這本書不適合茶余飯后,適合在陽光下捧起細細品味。
梭羅是美國作家、哲學家,超驗主義代表人物,愛默生的粉絲。1817—1862,美國南北戰爭前。《瓦爾登湖》是一本哲理散文,美國作家亨利·戴維·梭羅曾經在瓦爾登湖湖畔自給自足生活了兩年,過著極簡生活,遠離城市和喧囂,寫下了自己的所思所想。
梭羅也是一位廢奴主義及自然主義者。梭羅一生都是廢奴主義者,對公民不服從的見解,代表作《公民不服從》影響了托爾斯泰、圣雄甘地和馬丁·路德·金。很多著作闡述了研究環境史和生態學的發現和方法,對自然書寫的影響甚遠,也奠定了現代環境保護主義。
一生未婚,過著苦行僧般的生活,感覺與我們戶外人有很多相似之處。
盡管梭羅學識和能力甩了我幾條街,但仍覺得本書并不難理解,因為作者追求的人生也是我非常向往的人生——一種至簡至真、回歸山林返璞歸真的生活。因此作者所言所行也就很能體會。
作者幽居在森林中,希望生活得從容淡定,找到真實的自己,而不是像很多人等到彌留之際才發現自己從未真正生活過,F在人們的生活太放蕩不羈了,我們的生命消磨在瑣碎之中。他要求生活簡單簡單再簡單,很多人不是被生活承載,而是承載著生活。
人類之所以想要一個家,想要一個溫暖的地方,首先是為了獲得身體的溫暖,然后才是情感的溫暖,他一生未婚,卻寫出了如此溫暖的'語句。
不管你的生活多么的卑微,你還得面對它,繼續生活,而不要逃避,更不要詛咒他。生活未必像你想的那么壞。哪怕再貧窮,你都要熱愛生活。無論在貧民窟或是富人區,陽光在窗戶上的反射都同樣閃亮,積雪同樣在早春融化。我覺得內心寧靜的人,無論生活在哪里都像在皇宮一樣,心境開朗,生活知足。
我愛獨處,我從來沒有發現比獨處更好的伙伴了。在多數情況下,我們外出,到人們中間去時,比呆在自己的屋子里更為孤獨。
如果一個人跟不上他的同伴,也許是因為他聽到不同的鼓聲。讓他踏著他所聽到的音樂拍子走,不管節奏如何,或是有多遠。他能不能像一棵蘋果樹或—棵橡樹那樣快成熟,其實都無關緊要。他應該把他的春天轉變成夏天嗎?如果我們應該做的事條件尚不成熟,能用什么現實條件代替呢?
靈魂所需要的東西都是用不著錢來買的!
《瓦爾登湖》讀后感6
"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盡生活的骨髓,過得扎實,簡單,把一切不屬于生活的內容剔除得干凈利落,把生活逼到絕處,用最基本的形式,簡單,簡單,再簡單。"
以上這段文字就是出自美國作家梭羅的《瓦爾登湖》一書,它記述了梭羅在他兩年的湖邊隱居生活,以春、夏、秋、冬四季為主線,描繪了大自然的新奇與完美,延伸了無限的感慨與思考。
這本書給我的最大感受只有兩個字——"安靜",沉浸在梭羅所描繪的瓦爾登湖景色時你會享受到一種心靈的寧靜,從而引發對人生的思考,而這正是在這個信息高速發達,生活節奏飛快、充滿著嘈雜和喧囂的都市生活中我們所需要的。我們總是過于匆忙,似乎總是要著急趕到哪里去,卻忘記了停下來看看身邊的風景。多少人甚至在游玩或者休假的時候,也只是匆匆忙忙趕完自己計劃的`景點和目的地,短暫的停留拍照然后分享到網上,我們很少安靜的觀察那片云,那片樹葉,那一份別人不曾看到的風景。
梭羅是一個自由的人,他擁有非凡的生活技能,能擺脫世俗的羈絆。最重要的是,他樂于探索未知的世界——這個世界還包括他的內心。鼓勵人們純潔與簡單,勇于按照人們更高的天性行事。
瓦爾登湖的寂靜給了我們思考的空間,擺脫了無聊的應酬和社交活動。梭羅在湖邊似乎孤身一人,但他其實并未斷絕與外界的聯系。準確地說,梭羅所厭惡的是毫無真誠與熱情的社交活動,而且它們常常與豪奢聯系在一起。相反地,自然往往更接近真理。我們要把有限的精力更多地投入到我們關注的工作中去。為生活做減法,為思想做加法,不是消極地去生活,或是有消極的思想,而是沉靜下來,去聽聽我們內心的聲音,尋求更多的精神追求,提高工作的效率,工作的質量,摒棄那些碌碌無為的日子。
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領悟"人可以活得很簡單,很從容,不必為了那些物質財富而喪失了人是萬物之靈的崇高地位"的道理。最后作者又以"春天"結尾,給我們奏響了新的生活樂章,并且他在"結束語"一篇中,這樣說:"不必給我愛,不必給我錢,不必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看!這是一位超凡脫俗、與世無爭的自然主義者,多么令人羨慕的生活狀態。
《瓦爾登湖》讀后感7
一百多年前的工業革命時期,一個叫大衛梭羅的美國人幽居在瓦爾登湖畔長達兩年半光陰,他獨自一人建造了小屋,在那里捕魚、耕耘、沉思、寫作,最后誕生了一部偉大的名著《瓦爾登湖》,《瓦爾登湖》讀后感。時至今日,該書仍然閃爍著耀眼的光輝,它也入選了美國國會圖書館評出的"塑造讀者的25本書"。
這本書寫成于19世紀中葉,那時正是資本主義的飛速發展時期,在當時那個物欲橫流的時代,作者冒了的大忌,特立獨行,挑戰傳統的思想,實在令人敬仰。而梭羅心中的這種魄力,這種不帶世俗觀念的思想,讓我對這本書產生濃厚的興趣。他的思想就如同一絲清風,不著痕跡地讓我精神一振--一種快樂的簡樸的生活!充滿物質享受的生活固然很誘人,許多人都認為金錢可以主宰一切,事實上,生活中也存在這樣的現象。于是,人們開始瘋狂地尋求賺錢的機會,漂亮的跑車、絢麗的珠寶、奢侈的飯菜、華貴的別墅等等開始陸陸續續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知道他們老去,迎接死亡時,才注意到自己一生究竟在做什么。這使我想起了小沈陽的一句話,"人這一生最痛苦的事是,人死了,錢沒花了",但作者的思想境界顯然要比小沈陽的搞笑高出不少。
從前,就有個故事,城里人勸告農民使用高科技設備,農民卻堅持用雙手耕作,城里人說,如果用了先進的設備農民就可以天天在那悠閑地曬太陽,農民卻反駁,"我現在不就是在悠閑地曬太陽嗎?"那個城里人已經無話可說,讀后感《《瓦爾登湖》讀后感》。
梭羅這種簡樸的生活方式似乎和中國古代的隱居頗有幾分相似。晉代的'陶淵明就體會過,群山蔥蔥、幽徑模糊、山湖靜寂、紫霧騰騰、孤舟寒江、冰雪淅淅,無憂無慮地創造自己的人生,想想就令人心醉!但兩千多年前的那些隱居者多數是官場不得志的官員,那些生活平淡不驚的老百姓哪兒會冒生命危險闖蕩江湖呢?而梭羅在瓦爾登湖畔的兩年半光陰就顯得更加的彌足珍貴,作者的精神更顯得勇敢無畏。
在作者的眼里,淳樸的山林才是他的依靠,自然才是他的歸屬。文中透漏著對于瓦爾登湖的熱愛,對于小屋的熱愛,對于山林的熱愛,對于林中小動物的熱愛,對于大自然萬物的熱愛。這種熱愛是與他簡樸樂觀的情操分不開的。
反觀現在我們富足的生活,雖然不能像梭羅那樣幽居山林,雖然當年的瓦爾登湖已時過境遷,雖然如今自然在一點一點被人類吞噬,但他們都不妨礙我們每個人在自己心里保留一片純凈、安逸的瓦爾登湖。正如梭羅所言,我們即將在自己的內心暢游!
《瓦爾登湖》讀后感8
《瓦爾登湖》,作者梭羅。畢業于哈佛大學,美國作家哲學家,超驗主義代表人物,也是一位廢奴主義及自然主義者。? ? ?文章創作于1845年,梭羅開始在瓦爾登湖畔隱居的兩年里,用詞細膩,文筆勁道,富有思想性,屬散文隨筆。這本書描述的是作者梭羅拿著一把斧子,遠離城市的喧囂,來到瓦爾登湖,親自搭建了一個小木屋,自耕自食、劈材、收割……2年如一日般,體驗簡樸和接近自然、富有詩意與哲理、探索自然與心靈的故事。
梭羅說“建筑的美應該是由內向外逐漸生長出來的,來自居住者的需求與品德,房子要呈現建筑之美,居住者必定先擁有一種自然的生活之美,否則這位住戶徒有驅殼沒有靈魂,那他打造的不過是自己的棺材,這時蓋房子等于修墳,而木匠也無非是“造棺人”,最后梭羅完全從自然取材,用3個月的時間造成了一間長4.6m,寬3米,高2米的那個屹立在瓦爾登湖世界著名的小木屋。
梭羅才華橫溢,書中運用了大量的東西方文化經典,包含了中國,希臘,印度,埃及,羅馬,等,東西方文化渾然一體,運用的恰到好處。
他抵制紛繁復雜的物質世界的引誘,在那里過著接近原始人的.生活,但他攜著一顆豐富的現代人的思想。書中也不斷的描繪了瓦爾登湖及周邊的美,瓦爾登湖就像一個天然的畫布,梭羅的眼睛沒有放過一處,過硬的專業知識對大自然悉之紋理,能叫出每一種植物、動物的名字。
他熱愛自然,并能與自然和諧相處,他說“我不需要花錢買窗簾,不要遮擋,會來窺視我的只有太陽和月亮,而我很愿意讓它們看進來” 。
他享受孤寂,他說“我喜愛我的人生中有閑暇的余地,有時,在夏季的一個清晨,我像往常一樣沐浴之后,坐在陽光融融的門前,從紅日東升直到艷陽當頭的正午,坐在這一片松林,山核桃樹和漆樹的林中,坐在遠離喧囂的孤寂與靜謐中,沉思默想。”他內心富足,他說“我雖不富甲天下,卻擁有無數個艷陽天和夏日。”
他對學習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說“年輕人學習的最佳方式應該是立刻展開生活實驗,不應抱著玩樂的態度,也不應只是研究它!
他提倡,人要有隨遇而安的能力,輕裝上陣,很多身外之物就好像是陷阱,擁有的越多就越貧窮。
《瓦爾登湖》是在作者寂寞孤獨的歲月里誕生的一本書。對自然的刻畫,對人生的思考,真實生動又富含哲理,深受啟發,像作者那樣閑暇也能收獲,處處皆學問,世態多變,內心富足才能隨遇而安。
《瓦爾登湖》讀后感9
我在一排排書架之間徘徊,當看到這本《瓦爾登湖》時,心中的喜悅是不言而喻的。
當我再次捧起這本書時,正是午后,我坐在火爐旁,看著灰塵在陽光里跳舞,四周很安靜,心里很安靜。
對于《瓦爾登湖》,前人作有精彩評論:喬治?艾略特說《瓦爾登湖》是一本超凡脫俗的好書,嚴重的污染使人們喪失了田園的寧靜,所以梭羅的著作便被整個世界閱讀和懷念;E.B.懷特也說當所有人都不知不覺尋找從完全失控的世界中避開的隱居地時,他(梭羅)在康科德林中的房屋就是個避風港。
小王子說,如果愛上你了一朵生長在一顆星星上的花,那么夜間你看著天空就感到甜蜜幸福,所有的星星上都好像開著花。
我們無法給幸福定義。曾看過這樣一篇報道,有家知名網站做了一項測驗,題目只有一個:你認為梭羅幸福嗎?結果從反饋的信息來看,有近六成的人認為他是幸福的。
是啊,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過自己想過的生活,該是多么幸福!有多少人為自己現有的生活而心甘情愿呢?可能正因為如此才有那么多人羨慕梭羅吧?
《瓦爾登湖》,一本一百五十年暢銷不衰的綠色心靈圣經,它的作者—梭羅,更是被譽為感悟大地詩意,實踐自然人生的文化巨匠。
在這本書中,梭羅帶我們走進他的真實生活:他為了證明自己能夠過一種簡樸的生活而隱居在瓦爾登湖畔。他在林中建起一座木屋,不大也談不上精致,但很結實,主人將它修繕得很完美,能夠抵擋風雪而且與自然相融。他的家具大部分是自制的,簡單且實用,他在開闊地上種植糧食,在湖中釣魚,以應付生活必需,他在這里生活、與人交往,一切都是閑適的。在他的筆下,我們可以領略到醉人的湖光山色,雨中的田園詩情,還有相伴而眠的雪湖美景,惹人沉醉的萬般春意……一頁頁翻下去,仿佛是身臨其境。隨作者參觀那溫暖舒適的小茅屋,仔細聆聽林中的天籟之聲,更是別有一番滋味。
他以優美的筆觸向我們娓娓講述了關于瓦爾登湖的春夏秋冬,就像一個迷人的故事,讓我們沉醉于春天的萬物復蘇,夏日的生機勃勃,秋季的天高氣爽,冬天的銀裝素裹。更有那婉轉的鳥啼,繽紛的野花,參天的樹木,誘人的漿果,冰封的'湖面……最讓人難忘夏日的午后,是那樣的單純和寧靜,作者或在林中漫步,或徜徉在書的海洋,每一個片段都讓人舒心,讓人感動。
讀他的書,心中只剩寧靜。我看到了另外一個世界,它不同于康科德鎮的忙碌與躁動,而是充滿了祥和、平靜的一方天地,并非不惹塵埃,卻更多了一份淡定與安然。
給自己的心靈放一個假,在喧囂世界中找尋一片心靈的凈土,在書的海洋中探索生活的奧妙,選擇《瓦爾登湖》,收獲真誠與平和。
《瓦爾登湖》讀后感10
美國作家亨利·戴維·梭羅的《瓦爾登湖》是一部暢銷百年的文學經典。
第一次拿到這本書,首先是被它藍色的封面所吸引,給人一種靜謐的感覺,讓我覺得心突然就靜了下來。然而浮躁的心靈和繁雜的生活工作,第一次并沒有讓我真正可以靜下來去讀完這本書。于是它被我束之高閣,靜靜躺在書架里很多久。再次拿起這本書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希望可以讓自己和作者一起置身于瓦爾登湖,一起去感受那一份孤獨的幽靜。
作者獨居瓦爾登湖兩年,在書中描述了他在瓦爾登湖的見聞和感悟。
作者提倡簡樸的生活,熱愛自然,遠離紛擾的世俗。這不就是一個國外的世外桃源嗎?初讀此書我不禁想問作者,兩年的隱居生活你不感到孤獨嗎?然而在作者的筆下,我們看到了他是享受這種孤獨的,他在書中寫到:“大部分時間內,寂寞是有益于健康的,即使只有你一個人,但還有思想與你做伴,有了思想,你就不會真正寂寞”。
天天生活在紛擾忙碌之中的我們,經常會突然感到孤獨和寂寞,是否因為我們太缺少思想和感悟。太少讓自己去嘗試著一個人靜下來,什么也不做,只是靜靜地品味這種孤獨感,去感受這種放空。
作者熱愛大自然,享受大自然中的美好和純真。
梭羅傍晚漫步于湖畔,聽牛蛙鳴叫,聽夜鶯歌唱。去看楊樹搖曳,湖水蕩漾,感受晚風輕撫全身,他的每個毛孔都浸潤著喜悅。閉上雙眼,將自己置身于作者筆下的湖畔,那是任何高樓大廈的巍峨,都無法與之媲美的。
想想,有多久沒有好好和家人孩子享受過大自然的美麗了。每天穿梭于城市的道路,上班走進公司的大樓,下班邁入家里的門檻,生活在自己編制好的'抬頭就可以望到天花板的“囚籠“之中,日復一日,按部就班重復著生活。你有多久沒有仰望星空,不是沒有星空,是你的眼中只有低頭可以看到的屏幕。我們的身邊缺少的不是瓦爾登湖,缺的是索羅那顆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心。
我們每天似乎都在努力追求,追求更加富足的生活,追求名利帶給我們的喜悅。然而索羅在書中卻說:“人不應該被奢華的生活所拖累,聰明的人過的都是比窮人更簡單、樸素的生活,精神上的富足,才是真正的富足!
我突然想到最近微博熱搜那名日入208萬的女星,曾經的她可謂名利雙收,然而她的生活真正的富足嗎?偷稅漏稅、超市吃東西不給錢,棄養生病的小狗然而這樣一個人卻曾經被無數的粉絲崇拜,F在的小孩子被這些明星蒙蔽了雙眼。我曾經問兒子你長大想干什么?他毫不猶豫地回答我明星,因為可以賺很多錢,F在大多數的人不能說是物質匱乏,然而現在的人卻因精神的匱乏而生活的很空虛。
每個人心中都該有一個自己的瓦爾登湖,當你累了乏了,可以躲到里面,讓自己的心靈去享受那份幽靜,讓湖水去洗滌靈魂。
《瓦爾登湖》讀后感11
看著《瓦爾登湖》蔚藍色的封面,清澈的湖水照映這遠方的樹,云,天空,又透著迷霧,朦朦朧朧,隱隱約約,這樣的畫面就像書的內容一般,有著說不出的一股清涼氣息。作者梭羅在1845年的春天,在老家康科德城的瓦爾登湖建起了一座木屋,和動物們一起生活,事事自力更生。在兩年后,他回到城里,把自己兩年來的記錄下來的見聞整理好,參照這些才寫出了這本《瓦爾登湖》。這位睿智的老人在字字句句之中都透露著自然與環保的主題,用樸素清新的話語來向自然致敬。
梭羅在書中這樣表述:“不必給我錢,不必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保谧屑氀凶x了《瓦爾登湖》,感悟梭羅的心境后,我想這真理便是回歸自然,感悟生活吧。
事實上,梭羅原來也是要在人世有所作為而不是個出世的人,然而在兩年多的湖邊生活后,他看破了“紅塵”,感到人世擾擾,榮華富貴,不過是一個人的貪婪,他要對之心平氣和,一無所求。他的這種行為,這種思想讓我聯想到了我國古代東晉的大詩人陶潛。他們兩位強調農耕之樂,自給自足,自力更生,他們不是單純的隱士情結,而是謙遜真誠的與大自然親近。他們與山河呼吸,與草木友伴,在當時渾濁的世上留下了一顆清白的名節,還有卓越的作品。正是回歸了自然,他們才能有如此身后之名,才成就了一代文豪。
在今天,城市生活越來越便捷和考究的今天,又有誰向往自然呢?土地越來越緊張,自然生態環境日益萎縮的今天,有此夢想的人又能到何處實現呢?現代生活給人類提供了幾乎隨心所欲的舒適,水泥建筑抒情地摩天大樓,水泥路面光潔少塵,而地下水卻在不斷地下沉,天空出現臭氧空洞,酸雨腐蝕我們的視覺。我們得到的這一切都是自然給予的,但我們面對恩賜的同時又做了些什么?人們的心變得浮躁,變得貪婪,變得急功近利,大家貪圖利益,不折手段,一次有一次背叛道德底線。在這樣的境況下,單刀我們不應該讓心靈回歸自然嗎?
梭羅相信:人類唯有在大自然中才能保有自己的.純美天性。是啊,我們的一切皆是自然所賜,人類不斷地征服自然,又何嘗想過和平相處?梭羅那么熱烈地愛著自然,用孩子般的想象遨游并描繪著自然。他積極地探索著人與自然的關系,堅定地維護著自然的古典生態。這樣的心態正是我們現在所需要的!平靜一下自己的心,寧靜淡泊地生活一下,看看周遭的事物,想想人生的追求,也許便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讀一讀《瓦爾登湖》,讓心沾染一點湖水的靜謐清涼,多一分恬淡與灑脫,少一分浮躁,這不是時髦,而是必需。
《瓦爾登湖》讀后感12
若要表達對閱讀了梭羅的作品,尤其是閱讀《瓦爾登湖》之后的感受,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如果梭羅在林間漫步,他走過的地方,或許只是樹林中的小路,但也可能是某座圣神殿堂的階梯?娝故撬膿从,自然之神總和他在親切交談。即便通過他的文字,也很難完全看見他所看見的一切。這并不是說他的文字表達,而是我沒有那樣的天賦——閱讀的天賦,是的,天賦,再加上如運動員一般的訓練,那才能真正懂得那些偉大的文字中所蘊藏的美麗。
應該說,如果單單只是生活方式,那么《瓦爾登湖》的第一章就足夠了。簡樸生活,適用于當今任何一個想要對生活做出一點別樣改變的人。其實不必借一把斧子,去大興安嶺深處砍樹搭建木屋。我相信大部分人在砍倒第三棵杉樹之前就會放棄了。帶上帳篷,找到一條僻靜的小溪,或是幽深的山谷,在那里過上半周時間,嘗嘗用松木搭起的篝火堆烤出的小魚的味道,然后在自然特有的那種寧靜中睡去——或許無法睡得很安穩。或是像《河上一周》那樣,給自己一到兩天的時間,沿著河流順流而下,體會漂泊與自由的感覺——是的,漂泊的感覺,有著特殊的浪漫。然后,回到現實之中。嗯,在這繁忙的現代社會,在這樣的環境下看來,那河上的,湖畔的生活是多么吸引人,更不要說那許多次的,說走就走的,緬因森林的遠足。這樣的生活方式讓現代人感到羨慕,或許是吧;貧w自然,哪怕只有一天時間,徹底地忘記社會競爭、忘記房貸、忘記各種工作壓力、忘記一切工作上的煩惱。多么美麗,又是多么的沒有意義。因為該回來的`還是會回來,該要做的,還是要去做。
我相信很多人在這樣說,"如果身體不能去旅行,就讓心靈去旅行吧",或許是有效的。梭羅在河上漂流的時候帶著的是地名辭典,我覺得我們也需要一本。很多人們歡迎并喜愛梭羅的文字,部分原因就在這里吧——盡管這樣的生活,在他那個年代,只能是一種獵奇的談資,或是根本不值得一提。當然,如果真的選擇了這樣的生活,那么就一定是自己所認為的最好的生活方式,自己選擇的自己,別的不值得一提。就如同梭羅始終認為自己開墾的兩英畝土地是自己所需要的,最好的土地。哪怕任何一個路過的人都會對這片種著玉米或豆子的地橫加一番不好的評判。
《瓦爾登湖》告訴我們生活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生活是否有其具有普遍性的,標準性的真面目?不同的兩人所代表的生活可能是截然相反的,可能會是高尚的極端與卑劣的極端。我認為,每個人現在所過的生活,必然就是這個人所能選擇的,以及所過的最好的生活。生活不是被強加的,但命運必然是存在的。
《瓦爾登湖》讀后感13
梭羅的《瓦爾登湖》以春、夏、秋、冬四季為線,串聯起他在瓦爾登湖畔進行經濟實驗的始末,留給我無盡的想象與羨慕。
關于梭羅,我是很矛盾的。我在認定他有著老者的平和睿智的同時,腦中又時時會浮現出這樣的一個身影:一個孤獨的孩子,獨自漫步湖邊或徜徉林中,沒有驚慌,也不顯無助;看著那蓬勃華麗的生長著一切,內心充滿著喜悅,似乎他也參與了創造,他也可以隨之生長起來。那份自在自得讓他儼然成了山林之王;然而他又斷不肯凌駕于萬物之上的,他只想做自然永遠的孩子。
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領悟“人可以活得很簡單,很從容,不必為了那物質財富而喪失了人是萬物之靈的崇高地位”的道理。作者在《瓦爾登湖》中以瓦爾登湖為中心,輻射到周圍眾多地方,描寫了他“以禽獸為鄰”,在“豆田”耕作,與“村子”中的人交往等諸多生活細節。最后作者又以“春天”結尾,給我們奏響了新的生活樂章,并且他在“結束語”一篇中,這樣說:“不必給我愛,不必給我錢,不必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看!這是一位超凡脫俗、與世無爭的自然主義者,多么令人羨慕。
梭羅生活的'地方是瓦爾登湖及其周圍地區,但他細膩精致的筆調,卻把我們帶到了更為廣闊的天地。他談“瓦爾登湖周圍的鳥、樹、草、蟲子”,更談“更高的規律”。他認為,從一種特殊的意義上說,漁夫、獵人,及其他人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他從個人的勞作中提升到更高的人類法則,令我們視野開闊、高屋建瓴。在《瓦爾登湖》中,許多段落值得一品再品,讓人陶醉。他在描寫“倍克田莊”時,這樣寫到:便是德羅依德也要放棄他的橡樹林而跑到它們下面來頂禮膜拜了?上攵@是一個多么美麗的地方,多么的令人神往。
在整部《瓦爾登湖》中,自然一直是主要背景,以大地為席,以蒼穹為蓋。梭羅在廣闊的天地中像農夫一樣耕種、收獲,他很高興,他說:古老的詩歌和神話至少表明,農事是一門神圣的藝術。在從事農耕的過程中,他也不忘“閱讀”。即使在19世紀梭羅也感慨道:他們深信一本《圣經》的智慧就足夠了,余生便在簡易讀物里荒廢天賦單調地生活。在商品大潮的洶涌翻滾下,現代人的心靈像扁舟入海,漂浮不定。物質的豐裕,精神的貧窮。我們的身體一再擴充,而精神的領地卻時時荒蕪著。聽聽梭羅的忠告:多余的財富只能買到多余的東西。靈魂的必需品,金錢一樣也買不到。這樣的忠告如梵音,對于我們無異于醍醐灌頂。
徐遲說:“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書,對于春天,對于黎明,都有極其動人的描寫!弊屛覀冏冯S著梭羅的足跡,拋棄那物質所帶來的煩悶苦惱,感受那恬靜美,聆聽大師的哲音。
《瓦爾登湖》讀后感14
細細品讀《瓦爾登湖》,我看見梭羅扛著斧頭從他破爛的小木屋走出來,步伐輕盈;我看見他的眼睛如湖水般清澈,他的內心如平靜的湖面,波瀾不驚。
閉上眼睛,我看見老莊在湖邊論道,是那樣的輕聲細語,仿佛怕吵醒湖里的游魚,還有那岸上的鳥獸。湖邊青蔥的樹木,因為有了湖水的滋養而充滿靈性,它們為各種飛鳥鳴蟲提供了安定的家,一切都顯得美好祥和。我看見子陵在釣魚,我還看見季鷹在采摘莼菜。
1845年7月,梭羅拋棄了物質與財富,遠離了世俗和塵囂,只身一人來到瓦爾登湖畔的次生林里過起了簡單的`隱居生活。一切都是那么簡陋,一切又是那么自然。粗衣麻布,陋室破灶,粗茶淡飯,沒有浮華,仿佛也就沒有了世俗的羈絆。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道,有人在社會上剛正不阿,艱難的維持自己的原則;有人在世故的環境中圓滑處世混得個“自我感覺良好”,取得自認為的功成名就;有人“大隱”隱于世俗之中,做一個旁觀者,隔岸觀火;而梭羅是如陶淵明一般隱于山林,道法自然,身心融于山水之間。退隱山林,享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
然而梭羅是比五柳先生少了一份無奈,也就是多了一份愉悅。梭羅是本著體驗和嘗試的心態而隱居,陶潛則是官場失利而隱居。但又有誰能說他們的快樂是不一樣的呢?他們殊途同歸,在大自然的面前,他們都是孩子,大自然的孩子。大自然滋養著他們,洗滌他們的靈魂。《瓦爾登湖》讓我懂得人與自然的微妙關系,我們不需掙扎,只需在她面前虔誠地生活,擁抱她,親吻她。
最初讀《瓦爾登湖》,便覺得梭羅的自然倫理觀跟老莊的“道法自然”有點相似。沒有屋子,一把斧頭向山林,不必有其他的東西;沒有食物,“種豆南山下”,一桿簡陋的魚竿變足以擁有一頓美味;粗衣麻布,何須奢華,但求能給予一點點的溫暖。要過河,有人費盡心思造橋,花了許多功夫,最終忘記了自己為什么要過河;有人看下一棵樹,皰削琢磨,做出一只精美的小船,放到水里卻害怕經不起風浪,遂退而沉思,自己是否真的有必要過河,是否真的值得以損失一只精美小船為代價。太多的羈絆,讓我們失去自由,遠離了自然。莊子得到一個大葫蘆,便可以憑著它游蕩于江河湖海之間——把葫蘆綁在身上,無需復雜的工具,精湛的技巧,強壯的身軀,只要浮在水面,何愁過不了河,何須諸多羈絆。
正如我們吃飯——向胃里填充食物,只是為了讓自己的生命得以進行,得以燃燒,得以延續。我們卻制定了很多死板的程序,怪異的工具,復雜的方法,為的是滿足口食之欲,卻忘了進食的本質和目的。正如,“人的嘴巴不會使人骯臟,而貪婪的口胃卻使人骯臟!
《瓦爾登湖》讀后感15
讀這本書,心需是靜的。
找一個愜意的午后,伏于案邊,焚一炷香,執一杯清茗,洗凈了雙手慢慢翻開書頁,一點點探視那位偉大的思想家——梭羅的內心世界。
瓦爾登湖像是梭羅的一簾幽夢,不知誰能與共。無法轉醒,無法企及。清幽的夢境、返璞歸真的氛圍,像是一首清唱的民謠,不斷縈繞心頭。
獨居于瓦爾登湖畔,兩年的風風雨雨,春去秋來,他思考了許多,他經歷了許多,他感悟了許多。一個人的生活是寂寞的,但幸好有自然為伴、佐上心中那份堅韌的意志,他從渴望、矛盾,變為失望、落寞,最終再次渴望,復雜的心靈之路,讓讀者的心也跟著起起伏伏。
他是這樣描述生活的:“我愿意深深得扎進生活,吮盡生活的骨髓,過得扎實、簡單,把一切不屬于生活的內容剔除得干凈利落,把生活逼到絕處,簡單,最基本的形式,簡單、簡單、再簡單!
的確,這世上有許多人,緊緊攥著物質的享受,卻拋開了精神世界,拋下了簡單生活。
名韁利鎖,雨劍風刃,不堪重負的人在世俗中一路踟躕前行,坎坷曲折,身心交瘁,一路走來內心剩下的只是空虛,努力換來的也只有寂寞,而那些選擇了簡單的人卻得到了世俗之人窮盡一生也得不到的`快樂和愉悅。
他厭倦了那個時代物欲過剩的風氣,于是,他在沉靜的湖邊寫到:“我愿我行我素,不愿涂脂抹粉、招搖過市,我也不愿——我不愿生活在這個不安的、神經質的、忙亂的、瑣細的世紀生活中,寧可或立或坐,沉思著,聽任這世紀過去。”
他受夠了人們的貪婪、自私和為了牟取暴利而不擇手段,于是,他選擇了離開,離開那個骯臟的、物欲橫流的社會,他尋尋覓覓、走走停停,來到了瓦爾登湖畔,這里靜謐、美好,重要的是,沒有了瘋狂的追名逐利,沒有了權力的勾心斗角,有的只是安詳,和遠離世事的悠然。
他離開了社會,但并沒有放棄拯救社會。他執起了筆,將自己在這片田園風光中的所思所想一一記下,他想了很多很多,也寫了很多很多。他要用文字喚醒人們被金錢麻痹的心靈,他要讓人們睜開雙眼看看被工業機器肆意蹂躪的自然,他要讓人們重拾那份返璞歸真的樂趣。
可無奈的是,時隔多年,這個世界依然沒有變成赫胥黎筆下的“美麗新世界”。世俗的正在捕獲每一個苦苦堅守寧靜內心的幸存者。名利、物欲像貪婪的稗草瘋長,擠兌著內心留給純凈的空間。車水馬龍的喧囂,觥籌交錯 迷離。這個世界的樣子,何其可惡!
當你在城市的鋼筋叢林迷失了方向,在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中覺得力不從心,不如放慢腳步,讀讀《瓦爾登湖》,靜靜聆聽生活的節奏。
只愿在不斷流淌的長河中,盡管洪流碾過,巨山平偃而下,我卻仍然能聽到“過真正的生活”抑或更響亮、更不同于他的啼鳴!
【《瓦爾登湖》讀后感】相關文章:
《瓦爾登湖》讀后感08-30
瓦爾登湖讀后感01-03
瓦爾登湖經典語錄05-16
瓦爾登湖經典語句大全02-11
瓦爾登湖讀后感(15篇)06-30
瓦爾登湖讀后感15篇03-12
《瓦爾登湖》讀后感(精選10篇)08-30
《瓦爾登湖》讀后感2000字07-16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08-20
瓦爾登湖的讀書筆記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