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把學校交出來》讀后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把學校交出來》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把學校交出來》讀后感1
《把學校交出來》是一位青年記者李斌筆下的中國教育,作者用睿智的眼光審視我國現代教育現狀,對現在教育的種種憂慮之情溢于言表。其中,我們濰坊市坊子區教育局簡政放權,由領導變為服務角色的轉變,設立第三方教育評價機構等大刀闊斧的改革著實令人耳目一新,欽佩不已。
在這里,發現教育改善的智慧與希望。一個大大的感嘆號造型似乎是在隱喻對中國教育觀察之后,發出來的一種由衷感慨。
于是,懷著格外期待的心情,我讀完了這本書。
它的內容涉及中國教育的各個層面,從課堂改革到管理創新,從留守兒童到高考制度,從鄉村教育到大學生活,作者從一個教育觀察者的角度來詮釋了他眼中的中國教育。在整本書中,我都能夠明晰的感覺到作為一名教育媒體人身上的那種社會擔當每一篇報道,都在為教育鼓與呼,都在向社會展現教育所面臨的困境和教育者們做出的努力。
書中的專題都指向目前中國教育的深水區,課堂改革涉及到中國教育發展前途,鄉村教育是中國教育的基礎,高考制度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形散而神聚,這本書為我們展現了當今中國教育所面臨的困境,同時也激發廣大教育工作者尋著榜樣的力量默默前行,用行動改良今天之教育。
特別認同李斌老師的一段話:只有當教育家是從課堂里走出來的時候,這個時代的教育才是成熟的教育,這個國家的教育才可能充滿智慧。教育家一定是根植在一線的,他們洞悉到教育的種種痛與苦,他們感受到學生的種種困與難,他們力求變革,堅守崗位而銳意進取。
報道中,李希貴校長講到:只有當一所學校的大批優秀教師,以教育家的情懷、教育家的境界、教育家的心態和教育家的教育藝術,來推動學校發展、影響學生成長的時候,這所學校才實現了“教育家辦學”。
豁然開朗教育家辦學,不僅僅是校長是教育家,關鍵是擁有一批在教育一線的教育家老師。
撫松教育的奇跡離不開陸世德局長和他的46名校長,這是一群有教育夢想的人。想起那首詩句:總得有人去擦亮星星。在教育的天空里,我們需要有更多的行動者去改良,也需要我們自身如星星般努力地閃耀。
坊子區教育局的改革措施讓我們認清了現代教育的弊端,而及時高效的`開辟出一天新的道路,明智的放棄權利,轉而主要研究針對課程改革、科研區發現問題,引導、服務等的做法更是百利而無一害。他們成功做到發現好的教學法不再搞強制推廣,而是開論壇、開研討會,提供啟發,充分尊重老師們的自主選擇。當坊子區教育局從發通知、搞檢查,事無巨細的管理學校的狀態中擺脫后,它開始有經歷去做一些學校和校長們需要但難以辦成的事情。
回想一下自己的工作經歷,教學的地位似乎常常被各種名目的檢查所動搖所威脅,不得不承認疲于應付的工作讓教育這件本身很有意義的事情漸漸偏離了主題,而作為教育者的我們更是渴望能夠回歸教育這件非常光榮而又神圣的事情上來。
成功的教育改革經驗值得我們去深刻反思的同時,更需要我們認準方向,進行適時適當的借鑒?v觀我校近一年的工作,作為領導層次的我,需要學習改進的地方還有太多太多。要充分尊重老師教學的自主性,不刻意追求形式化的效果。同時要注意有效的分散權利,不能做大事小務事事抓,充分調動各基層干部的積極性,集集體智慧于一體,共同致力于學校的管理教學各個方面。
袁貴仁部長說:凡是學校自己能做好的事,我們都不要干預。實踐證明:管得越少,發展越好。經濟領域的改革如此,教育也不例外。學校應該屬于專業化的校長、追求進步的教師與千差萬別的學生。整本書,李斌老師都在努力為教育的發展宣傳正能量,并努力挖掘實踐中的教育智慧和經驗,為了教育可以有更多自由發展的空間而撰文呼吁——這是每一個教育人最應該持有的擔當。
我堅信,在不斷的學習思索探究中,我們的管理體系會越來越成熟、合理、有序。跟著智者看教育,我們對中國教育就會有新的夢想、新的憧憬、新的信心。
《把學校交出來》讀后感2
讀完全文,深深地被李斌對教育的一往情深所感動,更為他深邃的思想所震撼,他思想的敏銳,語言的犀利,讓我感受到了他思維的深度。他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最前端,提倡政校之間和諧發展,呼喚鄉村教育的覺醒,探尋高考制度的變革,期待大學教育的突圍。他放眼世界,通過“美國最佳教師”打造沒有恐懼,只有信任的教育,引導教育管理者要抓住社會發展的脈搏,力求與世界教育接軌;他扎根中國,通過“北京十一學校破解高三困局”,鮮明的指出,“教育改革需要英雄的引領”;他面對現實,通過撫松“鄉村教育的實驗”沖出一條新路,呼喚鄉村教育的覺醒;他用高考“上書”,為城鄉教育的差距而憂心,他探訪大學教育的模式,為“糾結的大學”而糾心。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教育的執著和癡情,也讓我們感受到了教育所面臨的困惑與挑戰。
那么,作為校長,把學校交給誰,我們的校園才能激情涌動,靈魂飛揚,成為生命生長最幸福的地方?就我們豪邁中學而言,學校是大家的學校,學生、教師、家長、社會構成了學校持續發展的鮮活群體,交給他們,就是還“權”于真正的主人。自建校以來,我們一直嘗試著下面的做法:
一是交給學生。因為學生是學校的主體。
我記得有這樣一個故事:禮拜六上午,一位牧師正在苦思明天的布道辭,妻子出去購物,淘氣的`兒子在旁邊攪得他心煩意亂。他實在不知該如何讓兒子安靜下來,忽然看見身旁的一本雜志,靈機一動,扯下了封面,這是一張背面是人像的世界地圖。他把它撕成了很多塊,然后交給淘氣的兒子,讓他到一邊把已成碎片的世界重新拼接好,允諾如果拼好了就給他一美元。
父親以為這件事足夠兒子忙乎一陣子了,可是才不過十分鐘,就響起了敲門聲。兒子站在書房門口,手里拿著的正是他從碎片中拼起來的世界地圖!父親驚異于孩子的速度,問他是如何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完成的。兒子很是得意:“我先按人像來拼碎片;()然后翻過來就是地圖了。只要‘人’好了,‘世界’也就好了。”
父親心中一動,把一美元給了孩子,說:“兒子,感謝你的提醒,你使我想好了明天的布道辭:只要人好了,世界就好了。
故事雖短,不過讓我想起了學校和學生的管理。學生的成敗是學校的生命線,學校管理的成功,第一是學生,第二是學生,第三還是學生,學生好了,一切也都就好了。
為此,我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時間還給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把主動權還給學生,真正實現了學生當家作主。
(1)活動課程,把主動權還給學生
每年我們都定期組織大型的活動,如春季和秋季運動會、元旦和慶五一文藝匯演。這些大型的活動均由學生作為主體承辦、組織,而老師退到幕后作為服務者。如我們的今年的十二生肖運動會就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課程開發模式的一個縮影。
(2)選修課、社團課,把時間還給學生
以教師為主導開展選修課,目前我們開發的這類課程有籃球、排球、繪畫、趣味數學、生活化實驗等30多項。每周三的下午第三節,學生們各自找到自己的選修課老師開展活動,地點不一,上課的方式不一:文學愛好者在辦公室共品《水滸傳》、乒乓高手在球臺前共同切磋球藝、在美術教室妙手繪丹青的。以學生為主導開展的社團課,通過讓具有某一特長的學生擔任社長,利用學生的力量開發校本課程資源,由社長張貼海報招募人馬,每周六的上午是學生的社團活動日。如我校的成立的社團有火線輪滑、新葉文學社、蔓音音樂協會等20多個。 在豐富多彩的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中,我們師生的思維是活躍的、靈動的,在潛移默化中,教師和學生不斷成長起來。
(3)優化合作學習小組,把課堂還給學生
經過近一年的實踐,校本課程資源整合開發的優勢已初見端倪。豐富的校本課程資源開闊了視野,增加了學生的體驗,激發了潛能;多彩的活動鍛煉了能力,發展了個性,豐富了精神生活?粗鴮W生一張張燦爛的笑臉,我們可以欣喜地感知他們心靈是舒展的、呼吸是自由的。
【《把學校交出來》讀后感】相關文章:
《魔法學!纷x后感07-15
《沒有圍墻的學!纷x后感07-24
《夏山學!纷x后感07-22
云朵上的學校讀后感400字07-12
魔法學校讀后感400字08-08
《學校在窗外》讀后感800字07-09
《魔法學!纷x后感300字08-03
《夏山學!800字讀后感06-07
《夏山學!纷x后感800字06-17
《魔法學校》讀后感400字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