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數學課學習心得

        時間:2023-03-24 18:06:21 學習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有關數學課學習心得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么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有關數學課學習心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數學課學習心得

        有關數學課學習心得1

          高中數學課程是義務教育或普通高級中學的一門主要課程,它從國際意識、時代需求、國民素質、個性發展的高度出發,對于數學與自然界、數學與人類社會的關系,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文化價值,提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維,發展智力和創新意識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它是學習高中物理、化學、技術等課程和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同時,它也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奠定基礎,對提高全民族素質具有意義。高中數學課程力求將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與課程的框架設計、內容確定以及課程實施有機結合起來。

          1激發學生潛能,鼓勵探索創新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而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家長、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主動地采用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這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挖掘學生的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要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過程中獲得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使他們覺得每項知識都是他們實踐創造出來的,而不是教師強加給他們的。

          例如“多邊形的內角和”一節的教學,我先復習了三角形的內角和知識,然后提問:我們如何利用已有的三角形知識來解決多邊形的內角和問題?學生經過討論不難得出:淤想辦法把多邊形轉化為三角形;于具體轉化方法采用添線來分割多邊形,使之成為若干個三角形。在此基礎上,我繼續提問:淤你們有哪些具體的分割方法(從一個頂點出發連對角線、從一邊上任一點出發連不相鄰的頂點、從多邊形內任一點出發連各頂點等)呢?于從一個頂點出發連對角線可以有多少條?那么一個多邊形一共應有多少條對角線?盂根據對角線的條數你能確定是幾邊形嗎?榆你還能得出其他結論嗎?通過學生思考探索,他們總結出許多解決多邊形的.內角和的方法,還因勢利導探索多邊形對角線的有關知識,活躍了學生的思維,鍛煉了他們的創新能力。

          2面對新課程,教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

          對于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且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考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是為學而教,以學定教,互教互學,教學相長的過程。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壓抑學生創造性的教學環境,通過教學模式的優化,改變教師獨占課堂、學生被動接受的信息傳遞方式,促成師生間、學生間的多向互動和教學關系的形成。

          教師不是數學知識的傳授者、解惑者,而是知識的促進者、引導者;學生不是知識的接受者、復制者,而是知識的發現者、創造者。教師的作用主要在于“導”,就是通過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善于對學生進行啟發誘導,點燃其思維的火花,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結論的形成過程,體會科學家走的路,充分體現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的特點具有開放性、創造性、不確定性。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3轉變師生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是為學而教,以學定教,互教互學,教學相長的過程。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壓抑學生創造性的教學環境,通過教學模式的優化,改變教師獨占課堂、學生被動接受的信息傳遞方式,促成師生間、學生間的多向互動和教學關系的形成。

          3.1教師不僅是數學知識的傳授者、解惑者,更是知識的促進者、引導者;學生不僅是知識的接受者、復制者,更是知識的發現者、創造者。教師的作用主要在于“導”,就是通過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善于對學生進行啟發誘導,點燃其思維的火花,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結論的形成過程,體會科學家走的路,充分體現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

          3.2教師和學生之間不是傳統課堂教學中的對象性的主客體關系,而是一種主體間性的意義關系。師生之間的交往是作為主體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具有民主、平等的特性,通過相互作用、相互協商,建構學生多樣化的主體活動,完成認知和發展的任務,從而促進學生主體性的充分發展。

          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豐富的學習資源,有利于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和有效性,促進認知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的統一,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和諧的發展。當然,我們光轉變這些還不夠,更準確的應該是我們在對新課改的理解基礎之上所做的所有轉變,顯然這對我們教師自身提高了要求,可能增加了教師的壓力;但我相信主要的壓力不僅來源于我們傳統的教育與新課改后教育之間的跨越,還來源于各個地方文化背景、經濟、家長觀念等。面對壓力,我們一定要充分理解新課程精神,才能因地制宜的搞好新課改。

          總之,新的教學方法,新的教學思想都應該建立在學生愛學,想學,樂學的基礎上,教師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學生怎樣去學習。我們要始終樹立:培養學生要從學生的長遠角度出發,從學生的長遠發展出發,讓他們學到的不僅僅是使書本上的知識,更是學習的能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樣才能為他們將來更好地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有關數學課學習心得2

          我們學校從20xx年5月份開始進行教學改革,一年多以來我們不停的學習、嘗試試圖摸索出一套適合我們學校校情的教學思路。以下是我在教學改革中的一點心得體會。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在數學教學“總目標”中明確提出學生需要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增強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雙基”到“四基”的轉變要求我們的數學教學不再是傳統的教和學,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也隨之發生著變化。以培養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個維度為目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學前臺。

          教師不單純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課堂的組織者,促進者,也是課程的開發者。在課改實施中,我常有一種感受,我和我的學生一起成長。傳統意義上的教師只是一個技術人員,或者說是一個工匠,僅是用他人設計好的方案去達到他人設計好的目標。在課程改革中,在新舊理念的不斷碰撞中,一個個的問題和需求,激發我們數學教師“我要學,我要改,我要做”的參與意識。新課程的實施促進了教師的成長,為教師個性化教學提供發展的空間,提高了教師的素質,使我們從普通的教書匠成為研究者,設計者。

          課改使學生開闊了思維,豐富了語言,課堂上再不是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情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學得輕松,學得愉快,課堂真正成了孩子們的天地。

          我們從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和客觀事實出發,以圖畫情景展現,使學生親自體驗數學就在生活當中,給學生提供充分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主動研究充滿數學的實踐問題。是把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讓他們通過觀察、操作,獨立思考及群體討論,獲得數學知識,真正讓課堂“活”起來,學生“動”起來。開放學生的眼睛,提供觀察機會。讓學生用一雙智慧的眼睛去尋找身邊的數學知識;開放學生的嘴巴,提供表達的機會,將數學知識寓于童話故事、有趣的游戲中,讓學生在熟悉喜愛的情境中領悟、表達,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開放學生的頭腦,提供思考的機會。在解決問題中,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經過學生自身積極地思考,探究發現數學結論,體會數學的魅力和活力;開放學生的雙手,提供操作的機會。兒童的思維離不開動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維的起點,通過“涂一涂、分一分、圍一圍、折一折、拼一拼”的實踐活動,認識長方形、正方形;開放學生的空間,提供表現的機會。

          在課改的道路上我們也遇到一些困惑:

          新教材注重解題策略的多樣性與教學中個別學生知識掌握不扎實的矛盾。新教材信息的呈現形式多樣且有可選擇性,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性,強調思維的多層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而有開放性。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在教學實際中發現,思維能力強的學生,課堂學習中能掌握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對學困生可能是一種方法也沒有掌握。久而久之兩級分化的現象出現。新教材重視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題策略多樣化,但對于純計算題的練習相對少,以至產生學生算得慢,容易錯,計算能力較薄弱的問題不可忽視。

          新教材有的內容編排較難,跨度大,超出孩子的認知規律。如第二冊“估一估,量一量”中的m、cm對學生很抽象,要求過高。如元、角、分的認識、二十四時計時法等內容,對于學生是難點,課時又少難掌握。

          教學班規模大,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還存在許多商榷的問題。要給學生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但有限的40分鐘時間若留給學生足夠的合作與討論的時間又與課時進度發生矛盾,如何把握給予“時間”的度?

          新的時代對我們數學教師有了新的要求,我們會與時俱進,不斷進取,跟上時代的腳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有關數學課學習心得3

          5月20日上午,有幸能夠聽到農安縣紅旗小學優秀教師的課,活動中的幾節課真的讓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同時也讓我領略了縣里優秀教師的風采。

          回到學校我對整個聽課的感受進行了一次梳理,讓我觸動的是,作為一次全縣開放課活動,作課的老師們,絲毫沒有“花拳繡腿”的架子,沒有絲毫的作秀,而是給我們一個課堂的本面目,讓我看到了純粹的數學課堂。這幾節課讓我充分領略了課堂教學無窮的藝術魅力。老師們的課以豐富的人生積淀,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精湛的教學藝術向我們展示了課堂教學的崇高境界,使我在聽課活動中可以說是如沐春風?梢杂脙蓚安概括,那就是“實在”,雖然各位老師的水平不一,風格各異,但每一節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東西,這幾節課表現了以下優點:

          一、底蘊。我非常驚嘆于這年輕的老師課堂上能有如此嚴謹的思維,精練的談吐,如果沒有知識的積淀與認真的鉆研難以做到很好的把握課本,又很好的把握學生的。

          二、親和。坐在她們的課堂上,卻發現她們的親和力不僅是在臉上,更是在師生的心里,聽這樣的課想走神都很難。

          三、知識生成。課堂教學中做到體現自主引導合作,推動探究,關注過程,尊重學生個性特征,重視學生的探究體驗和感悟發現,培養學生結合自己的經驗提出,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理論聯系實際。教師注重數學來源生活,用之于生活,讓學生體驗了學習數學的樂趣及其中的重要性。

          總之,這幾節課無一例外地體現著新課論的要求趨勢,課堂生動,預設生成與動態生成相結合,目標達成高。無一不滲透著新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教學策略在他們的課堂上應用的活錄活現。但不足的是四年級這節課中,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激勵性評價太少。通過聽課讓我深深體會到作為一名教師應注重以下幾點的完善與培養:

          1、注意創設情境,從身邊熟悉的問題開始,在濃濃的情感交流中導入教學很自然,很親切。

          2、教材分析的深入透徹,教法靈活多樣,在組織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方面也作了很大的努力。

          3、多媒體運用的`適時恰當,較好的擴充數學的信息,發揮媒體對教學的輔助作用。

          總的來說,這次教學開放日活動比較成功,效果不錯,以上是我的一點拙見,既是對他人的學習,也是對自己的警醒,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努力做到求真和實,踏實工作,不斷豐富自己的內涵,提高自己的素養,上出精彩的一課。

        有關數學課學習心得4

          今天我參與了“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研討會,有一些收獲想迫不和待寫出來與大家分享。

          首先聽了漯河市小學教研室數學組的“對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的考慮”,提到新課程發展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位同學的發展”。

          要求數學教師:一、正確全面理解多元的教學目標,將數學目標落實;

          二、積極組織有效的數學活動,將學習過程走實;

          1、 有效的數學活動是激活同學思維的活動。

          2、 有效的數學活動是尋求學習方法的活動。

          3、 有效的數學活動是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活動。

          三、善于捕獲鮮活的教學資源,將同學資源用實;

          四、堅持進行科學客觀的教學評價,將課堂評價做實。

          會上不只有理論知識的引領,還有課堂教學的實踐課。分別聽了五年級數學課《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和二年級練習課《計算和估算》。兩位老師能做到關注同學的數學實際,關注同學的心理需求,關注同學的動態生成。有人說,知識是人的軀體,那么思想方法就是靈魂。

          第一節課是研究圖形的問題。教師先出示兩個點,連接起來形成什么?生觀察出線段。接著出示跳皮筋的三名同學,每人一只腳拉著皮筋,畫出三個點,連起來形成什么?生觀察是三角形。跳皮筋的同學在增多,有五名同學每人一只腳拉著皮筋,畫出五個點,連起來形成什么?生觀察出是五邊形。引入很簡潔且與內容聯系緊密。教師為同學準備網格線,要求找到四個點連接起來,教師給同學充沛的動手操作時間,同學畫出了不同的作品。教師巡視時,從同學不同的作品中選出一些展示出來貼在黑板上,讓同學看這些圖形中有什么相同?引導同學觀察,指出什么叫對邊和用手勢畫出平行。由是否有對邊平行來分類,分出一般的四邊形和有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再接著看又對邊平行的四邊形中又可以怎樣分一分,同學會發現有些是只有一組對邊平行,有些是兩組對邊都平行。通過教師的'引導,同學自身總結出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接著教師提供同學畫有一對平行線的網格紙,請同學畫出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在畫的過程中發現了什么?

          這節課的教學,教師給同學充沛的想象空間,也支持同學的個性發展。用圖形的分類展開蘊含著教師的教學智慧。教學中教師能夠抓住同學的思維點,把學問做扎實,做足,并為后面的教學埋好伏筆。

          第二節課是二年級《計算和估算》的一節練習課。一上課,我就被教師的情趣感染著, 課的開始教師出現一些數,告訴同學們認識就打個招呼:3、16、19、35、67、51,教師說,它們可不是隨便出現的,老師就發現19、16、35是好朋友,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同學指出19+16=35,和減法算式,追問你還發現了什么? 請同學自身找一找。同學找出一些加法算式,老師發現,每一組里有一個數人緣特別好。

          出示直尺,請同學幫以上各數找位置,把這些數看作小士兵,一隊一隊排出來,從3開始,追問每個數都是怎么排出來的?知道了為什么他們都和16是好朋友嗎? 部隊派士兵,相加得數是八十幾,同學找。再調兵遣將找相減得數是三十幾,很自然的把計算和估算結合起來。

          兩位老師通過有效的優秀教案,真正做到了因同學而精彩,因課堂而精彩!真正促進了同學數學素養的提升,掌握了基本的數學概念并看到了概念背后所蘊含的思想方法的掌握和思維方式的掌握。

        有關數學課學習心得5

          3月23—24日,我有幸參加了在臨沂舉辦的“小學數學新課程高效課堂教學展示觀摩指導活動”的學習。在短短的2天時間里,聽了全國的4節示范課,4個學術報告。作為新課程的實施者,下面結合我這次的學習,談談自己的體會:

          以前覺得自己教小學生還能應付的來,每天都能認真備課,有時觀看的錄像課,并把精華的部分用到自己的教學中來,但上過課后也有很多的困惑,為什么同樣一篇教案,們在課堂上是那么的揮灑自如,孩子們學起來也是興高采烈,而到了我的課堂上卻是一塌糊涂呢?聽了的示范課以后,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其中趙震老師的課和講座給我的感觸最深:趙老師老師說了一個自己‘嘚啵嘚’、‘嘚啵嘚’典故,由此也引起了我對自己教學行為的深深思考,借趙震老師的話說:為什么自己平日的辛苦付出學生卻不買賬?原因很簡單,學生喜歡的是給自己更多空間的教師,學生需要的是真正屬于自己的課堂。要想創造學生喜歡的數學課堂,就必須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時間、空間,從自己的靈魂深處尊重學生的需要。

          首先,數學課堂要促進學生的主動性學習,重視學生的能力的培養

          小學生的特點是:有求知欲望,但學習不刻苦,聽課時間不能持久、愛動、精力不夠集中,為了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教師在講課時,要善于用生動的語言、恰當的比喻、直觀的演示、形象的畫圖、啟發性的提問、變化多樣的教學方法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數學教學要徹底改變重結果、輕過程的錯誤傾向,使教學本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而且更重要在于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極思考,使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的過程中懂得如何學習數學;使學生在概念、法則、公式的推導過程中,體會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從而培養其主動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

          如趙老師在教學筆算乘法的算理片段:

          師:所學過的乘法口訣最多是九九八十一,這個12×4沒有現成的口訣可算。(要求學生拿出白菜圖,課件用小圈代表白菜,一行有12個圈,有4行)把自己的想法結合這個圖,在圖上圈一圈,畫一畫,用算式的形式寫下來。(學生獨立試算后反饋)

          材料二:每行分別圈出10個與2個,分別圈出4組。

          生:先把4個10乘起來是40,再把剩下的4個2乘起來是8,加上去。

          板書:10×4=402×4=840+8=48

          師:面對12×4時,為什么會用這種方式圈啊?算啊?×

          生:10比較好算,再把個位上的數乘起來比較簡單了。

          生:沒學過12的乘法口訣,最多只學過九九八十一,可以先把它的十位乘起來。

          師:以前的口訣不太好用了,想到用整十數去乘,把12拆成10和2,你們的方法就叫拆,拆的有沒有道理?每個12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10,一部分是2,有4個10,有4個2(引導學生看圖)10×4算的是這部分,2×4算的是這部分,明明12×4是一道乘法,為什么后來是40+8,這是什么意思?

          生:不加不行,它讓我們算總和,沒讓我們拆散了再算。

          生:拆是它的方法,最后還要合起來,這才是它的總數。

          師:把12拆成兩個部分,把2部分計算后再加起來,這一分一合把12×4給解決了,看似簡單,其實里面有故事。

          材料三:6個6個圈師:一共有幾個6呢?怎么列式?(6×8=48)在面對12×4不太好算時,他也在拆,拆成6個6個的,就有8個6,結果也得到48。這兩種拆法,你更喜歡哪一種拆法?

          (課件出示計數器,動態演示:左邊圖示2顆珠重復4次,右邊計數器個位落下8顆珠;左邊圖示10顆珠重復4次,右邊計數器十位落下4顆珠)

          師:借助圖圈一圈、畫一畫,拆成整十數后再算,老師還介紹了計數器,如果沒有現成的圖示,沒有計數器,還能計算12×4的問題。

          生:筆算乘法;豎式。

          趙老師讓學生自己動手圈一圈,想一想,通過觀察、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主動地參與探究解決問題。這些不但關注學生,把握數學的解題方法,而且更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人耳目一新。

          其次,數學教學過程是一個閃耀著智慧的過程

          趙老師的課堂與學生的`對話,是平等的、真誠的、創造的,我們的課堂師生對話的過程是一個充滿了不確定性的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運用智慧去面對很多事先無法預料的新問題,需要教師與學生全身心的投入,是一種持續的智力操作。在趙老師的課堂中,趙老師如一位大哥哥,又如一位溫和的智者在和孩子們真誠地交流著彼此對數學的理解。

          總之在這短短的2天時間里,讓我近距離地接觸了,聆聽的示范課,一節數學課看似幾個簡單問題,實則是把抽象的數字與具體的操作有效地連接起來,是學生有效的數學學習和代數思想的滲透。通過一系列的數學思考過程,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是教師以其別樣的智慧激活著學生靈動的思考,教師所追求的“引導學生進入真正的思考的創造境界!边@種創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課堂正是我需要學習的。我從中領略到每個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他們所設計的學習情景,不僅絢麗多彩,貼近學生的生活,而且蘊含著數學問題,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讓我的教學生活化、細節化、智慧化。

        有關數學課學習心得6

          今天一個令人難忘的日子,在短短的一天時間里,我有幸觀摩了小學數學優質課的展評活動,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新理念,新感受,新思考,真可謂: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廣闊舞臺,令各家可一展風采。同時也是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不斷完善自我的良好契機。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個人聽課的一點膚淺的看法。

          1、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學習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限度地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并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崩蠋熖岢鲆蓡枺O置懸念,啟迪他們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欲,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設疑導思,讓學生滿懷熱情地投入學習。老師是教學的引路人,不斷地揭示知識的新矛盾,讓學生用數學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最后得出認知的理念。

          2、在這些優質課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整節課,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執教者的語言精練、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非常值得我學習。這些優質課授課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3、各課都展示了新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進而使學生在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讓學生學有價值的數學,使數學更貼近生活,才能使學生學得主動,因為數學來源于生活,而又為生活服務。老師把數學問題生活化,因為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數學課堂,我們的數學教學要盡可能地接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中也處處有生活的道理。加強數學教學的實踐性,給數學找到生活的原型,讓學生體驗到“學數學”不是在“記數學,背數學,練數學,考數學”而是在“做數學”。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師在“導”中幫助學生主動建構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讓學生通過活動積極地獲得知識,將感性的實際活動與學生的內心感受體驗結合起來,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更好地發展學生的各方面能力。

          4、通過一天的學習使我對教學有了更新的認識,即教師重視數學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系,注意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呈現方式豐富多彩,重視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人地位,注意提供學生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重視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注意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注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5、數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必須由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理解和發展,而不是單純地依賴教師的講解,單純依模仿與記憶。數學本身來源于生活,現實生活里充滿數學。我們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選擇學生具有一定數學價值的,生動有趣的,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索的事物,創設鮮明的問題情境作為學習素材,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策略與機智,吸收他們展開學習活動,并從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意義。

          總之,數學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盡量讓學生通過自己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教學可采用“討論式”、“合作式”等教學模式,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數學課學習心得】相關文章:

        關于數學課學習心得08-22

        數學課程學習心得體會11-30

        數學課改學習心得體會12-01

        數學課標學習心得體會04-27

        初中數學課標學習心得體會12-10

        初中數學課標學習心得體會11-10

        聽初中數學課學習心得體會03-22

        數學課標學習心得體會6篇04-22

        數學課標學習心得體會(6篇)04-23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