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讀書的心得體會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么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育讀書的心得體會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育讀書的心得體會 1
讀到這本書,絕對是一個巧合,過程不贅述。被吸引的是書名,《此岸與彼岸》,繪圖是一副水墨橋。其寓意我想,只要是一位教師都能領悟。教師便是這座橋,將學生從無知懵懂的此岸渡到光明的彼岸。其實,這個書名讓我領悟地更多的是,教師在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更多的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解惑者,起促進與主導的作用。
這是一本教學手記,目前共有兩冊。第一冊的名字叫《現場與背后》----“以學為中心”的數學課堂,這一冊記載的全是教學實錄和教學反思。第二冊便是《此岸與彼岸》-----我的數學教學手記,這本已經上升到理論階段,從理論的角度去解釋一些教學現象。
讀完第二冊的第一輯,我有如下兩點想法。
一、解讀教材,尊重教材。
我們上過小學數學課的老師都知道,在我們教四則運算以及運算律的時候,教材中總會出現購物、游戲、借書等場景,甚至在某一階段或某一單元中,連續幾個階段都呈現相關的場景。然后我們通過提煉、整理實際場景中的數學信息,列出數學算式,進而探索算理,歸納算法。但我們會發現,教材中這種多次出現的場景可能會讓學生索然無味。然后,我們有時就會失去了使用教材素材的底氣,另謀資源。當然,我們這么做的目的完全是從學生角度出發,希望我們新找的素材更能吸引學生,以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但真到更換素材的時候,其實只要我們想的足夠深刻,就會發現里面存在或多或少的實施阻礙;蛘呤怯锌赡芘d趣到了,效果卻不佳。
書中就提到了一個例子。教學內容是三年級上冊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教材中給的素材是讓學生分52個羽毛球,這52個羽毛球是按5筒(一筒10個)加2個的結構擺放的。教材的目的是先讓學生選里面的四筒平均分成2份,然后把剩下的12個再平均分。這樣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能夠經歷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具體過程,進而順利理解豎式的計算方法。但是教學本課的一位老師,他結合了當地的實際情況,將如此擺放的羽毛球換成了土豆。這樣,學生就很難想到“先分整十”了,進而也就很難歸納出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或口算算法了。這樣的分土豆過程就僅僅是一個游戲的過程,或者說是一種沒有意義的思維過程。所以,我認為,這位老師并沒有真正明白教材的設計意圖。
由此可見,替換教材中的素材,絕不是“隨心所欲”。教學素材的選擇,是為了更好地激活學生的知識經驗以支持學生的數學學習。有的教師把“用教材教”等同于改換一下教材中的素材,這是一種簡單而膚淺的想法與做法。誠然,教學內容的一些素材,往往需要因時、因地而做出一些調整,但這僅僅是加工教材的一點做法。我們不能把“用教材教”等同于更換內容,不能為了標榜“用教材教”而對教材做沒有價值的調整。一切的調整都是建立在你對教材設計有了深刻的理解的基礎上。并且你要深度考量你的調整,是否能夠比書上的素材更能實現你的教學效果。
二、盡力做到面向全體學生
為什么這里我說要“盡力”面向全體學生。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這是我們一直掛在嘴邊的話,也是我們信奉的教育教學理念。但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很清楚,每個孩子的背景不一樣,最近發展區不一樣。講同樣的知識點,有些孩子完全沒有知識儲備,有些懂一點,有些掌握地足夠深刻。有些學生接受能力好一點,有些學生則不是那么強。那么,在教學時,你怎么做。大部分教師出于讓每個孩子都來理解這個知識點的目的,會選擇淺層次的教學。但是,這樣的教學,對于那些已經深諳其道的學生來說,是不是有點浪費他們的時間,并沒有促進他們快速的發展。(這里我想插一句,有時我在想,對學生分層次進行教學是否真的不可行呢?也許我還沒有考慮到它的不利面吧)但現實就是這樣,我們面對的就是一批水平參差不齊的學生,短短的四十分鐘課堂,我們要盡力地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夠有不同程度的發展。
之所以有此感悟,是因為書上提到了這樣一個場景,這個場景引起了我強烈的共鳴,因為我也思考過這個問題。一年級的.筆算兩位數加兩位數,書上呈現了兩種方法:借助擺小棒,借助計數器。教材編排的教學過程大致是,先用小棒擺一擺或者用計數器撥一撥,然后再豎式計算。它所表達的信息室,在教學時借助學具的直觀操作,理解進位加中相同數位上的書相加,“滿十進一”的算理,探索口算方法。簡言之,就是借助直觀,理解算理,探究算法。(數學是比較抽象的,所以教學時有一個流程,就是從具體到抽象再回到具體)。但實際教學中,相當一部分學生,已經不用借助直觀“拐杖”,進入了表征為“形式化”的運算階段。像這樣的學生的學習水平已“超前”教材預期定位。但是,還有部分學生確實需要借助學具。那在課堂當中,該如何協調統一。擺小棒這個過程要還是不要,對誰都有利有弊。書上就給出了一個非常機智的教學建議。先讓學生交流各自的算法,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借助學具算一算,算好的同學也借助學具驗算一下計算結果是否正確。這樣,就算會口算的同學,也會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自己算的對不對,擺小棒就是應自己所需,而非教師強迫。這樣,既讓不會的同學經歷了算理的過程,會的同學也在交流表達上有所提升。使得每位學生都有所收獲。
所以,在教學設計時,我們首先要考慮到學生的不同層次,盡力讓我們的教學協調統一,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要做到這點,就要教師付出足夠的時間與精力。讀懂教材,研習教參,參考優秀教學設計,與其他教師交流。
關于這本書,后面還有非常多關于數學教學的細致入微的思考。每一個章節的內容都讓我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我有一種感覺,就是我如果把這兩冊書讀完,我對小學數學的教學就會有一個全面、系統、深刻的認識。所以,在接下來的時間,我將繼續研讀這本書。
教育讀書的心得體會 2
《守望教育》
在目前一些領域道德失范,道德愿望與行為、道德投入與產出相差甚遠的情況下,怎樣的道德教育才能讓道德律走進孩子們的心靈呢?讀劉鐵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書,令我們有了豁然開朗的感覺。
書中對道德教育的闡述,用的標題雖然是“教化的困惑”,體現了作者對道德教育沉重的憂思和對教育問題復雜性思考的審慎,但實實在在是以一個學者的思想為我們解了惑。在“關注我們時代的倫理覺悟”、“走向人對人的理解”、“道德教育:從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開始”等篇目中,我們看到了作者想要闡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教育目標要下移、內容要貼近實際、采取的方式要適合孩子。特別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喚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們借鑒。
每個人的童年,都應該是被故事浸潤著的。閱讀故事可以讓孩子們掌握知識,獲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夠擁有的情感體驗,同時,他們也必然地從中獲取人生的啟蒙,教化的熏陶。一個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學愛好者,沒有讀過多少成人的名著,可是他不會不知道安徒生、格林兄弟、王爾德……一代代兒童通過閱讀童話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長,而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們的閱讀中成了經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恒。
“美德故事也許不如道學家的‘道德推理’來得嚴密、系統、深刻,但卻能夠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當、更簡明易懂、更親切可心!薄皟灻罃⑹碌膫惱硎亲屓巳ンw驗、感受、關切于一種真實的倫理境遇,而不是如規范的倫理讓人被動地接受道德律令。”置身于多元時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樣走出現實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斷前行,是目前急待解決的問題。而其中的關鍵,應該是讓德育從神壇走向下界,回到人間,走進孩子們的心靈世界。美麗溫情的美德故事,應該是這路途中的一把鑰匙。因為,任何一個人,或許會反感以講道理為主的規范德育,但卻無法拒絕美德故事對心靈的關照和沐浴。
教育就是愛,愛就是教育。愛心是人類的一種高級情感,但是又和人類的理智、道德、審美、人格相互關聯!皭坌挠恕辈粌H是一般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義的體現。教育是培養生命的事業,世界上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嗎?作為教師,最可貴的是能夠保持高尚的人道主義情懷。讓我們把對孩子發自肺腑的愛寄托在故事中,讓孩子去觸摸、感受這個世界的美麗、快樂與芬芳,從而成長得更健康、更茁壯吧!
教育讀書的心得體會 3
近段時間,我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之夢》,細細地讀著、品著、感受著、也思索著。讀完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特別是當朱永新老師講到:“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勤于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身為一名教師,自己離理想教師還有很大的差距,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專業能力,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慢慢向理想教師靠攏。
新教育意味著一種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詩意,一項教育行動。新教育的四大改變,改變教育的行走方式,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改變學校的發展模式,改變教育的科研范式新教育實驗六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熟練運用雙語、創建數碼校園、構筑理想課堂。新教育的六大行動,雖然不是新教育的全部,但是,由于這些行動是中國教育相對缺少的東西,所以顯得很迫切,很重要。六大行動簡單的可以用聽,說,讀,寫,網絡,課堂來闡述,我們都可以做到。
新教育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成長。以前,我們只關注學生成長,從來沒有人把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這樣真真切切地擺到大家面前。其實想想也是孩子在不斷的成長與變化的,我們怎么可以用陳舊的思想來進行教育呢?新教育,就是這樣一個注重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教育,在教育的道路上教師與學生都在成長。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應該是不同的,今天的我會更加珍惜時間,珍惜讀書學習的機會。給一點時間給閱讀,陶冶我們因繁雜生活而麻木了的性情;找一點時間給閱讀,矯正我們因忙忙碌碌而迷失了的方向;擠一點時間給閱讀,開啟我們因機械學習而遮掩了的心扉。努力讀書,力爭做一個永遠富有魅力的老師。
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的教育思想也得到了一次深刻而重大的洗禮。只要行動就有收獲,只有堅持才有奇跡。教育永遠沒有最好,教育只有在永無止境的探索中建構自我,在永不停步的發展中壯大自我,我將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以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和思想為我所范,進一步學習"我的教育理想",使自己的思想不斷進步。我們要向朱永新老師學習,做一名對未來有理想的教師,做一名對社會有個性的教師,做一名對事業有思考的教師,做一名會自我學習的教師。
教育讀書的心得體會 4
今年寒假,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愛的教育》,我捧起書,愛不釋手,急忙翻看起來,沉浸在了書的海洋里。這本書字里行間都洋溢著對祖國,父母,師長和朋友的真摯的愛,帶領我走進了一個充滿愛的世界。這是意大利著名作家德·亞米契斯的作品。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抄寫員》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主人公敘利奧長達四個月默默忍受父親的誤解責怪,偷偷幫父親抄寫簽條的事,我從敘利奧身上體會到了他關心體貼父母,主動為父母分憂解難的美德,寧愿被父親誤解,依然堅持著,表現了他對父親,對家人深沉的愛。
的確社會上每時每刻都充滿著愛,比如,在_年四川汶川的'8級大地震中有多少志愿者去幫忙,還有許多人捐錢、衣服、食品……是什么讓人們去幫忙四川的災民?是愛。當青海玉樹7級地震的時候又是什么讓一些人不顧生死的去救那些被埋的人?也是愛。是這個如空氣般不可缺少的東西。
在這里,我懂得了一個道理,一個人如果心中沒有愛,那么他就等于失去了一切。甘愿給社會付出真愛的人,是最幸福的,因為幸?偸瞧珢勰切釔凵疃鴺酚诜瞰I的善良人。因此,愛,使我們心靈相通;愛,使全世界變得更加溫暖。讓我們伸出溫暖之手,讓生活中處處開滿真、善、美的鮮花。
教育讀書的心得體會 5
在閱讀《愛心與教育》時,一篇篇講真話,有感情,充滿愛心的文章時常讓我感動。
這本書的作者是李鎮西,由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作者對“逆境”學生的關懷,對“后進”學生的轉化,對“優秀”學生的培養,對“心理”教育的嘗試,對“有效”德育的探索,精要的教理闡述,精典的教例剖析,科學的研究方法,清晰的研究思路,研究的時效性令人佩服。
作者對愛的教育的升華是這樣說的:“愛的教育,最終目的應該是使學生在感受到老師無私的愛后,再把這種愛自覺的傳播給周圍的人,進而愛我們的社會,愛我們的民族,愛我們的國家!
班里一名學生劉某,稍有不順的就大發脾氣,希望通過發泄憤怒來引起別人的注意。我為他提供了釋放的空間,訓練他學會用動作釋放自己的情緒,訓練他在情緒激動時,能從自我的情緒中跳出來,更好的觀察自己和他人,客觀的面對和分析所面臨的問題,改變自己鉆牛角尖的思維方式。
為了幫助他學會如何愛別人,我召開了一次班會,讓全班同學在教室里布置各種障礙物,我蒙上眼睛,讓他扶著我穿過障礙,其他同學觀察,他扶著我胳膊的手柔和而堅定,他很輕聲的告訴我應該怎么走,我的頭、膝蓋不時碰到他防止我撞上障礙物的手上。在一片黑暗中,他是我的眼睛,我的希望,而他卻是那么溫和、那么細心,我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暖流在我心中涌動,但我的心卻在唱歌:他知道如何關心別人,愛別人,愛是人的'本能。然后,我又讓以前與他關系比較惡劣的同學蒙上眼睛,讓他扶他們穿過障礙。幾個下來,同學們都反映他十分細心,值得信賴,他也表示以后與同學相處要互相寬容、互相體諒。從此以后,他變得愛同學了,愛老師了,相信他也會用同樣的愛,愛父母,愛社會,愛國家。
當愛與國家、民族的命運連接起來的時候,這種愛變得偉大了,我們的職業也變得偉大了。師愛,并用這種無私的愛引導學生,就是愛我們的社會,愛我們的民族,愛我們的國家。
書中深入淺出地講解,精彩的教學案例,讓我更系統地了解了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意義,更全面掌握了如何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方法。
其中令我觸動最大的是針對后進生轉化的合作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試著把幾個成績差又不甘落后的學生組織起來,建立了一個學習互助小組,每天一起學習,共同探討個人所碰到的問題,分享大家的經驗,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首先,提高了信心,獲得了群體認同感。在學習小組中,同學們再也不感到自己是孤獨的,受人歧視的,而是感受到了集體的溫暖。由于沒有了先前那種怕被人看不起的畏縮心理,因此在小組交流會上每個成員都積極踴躍地發言,爭先恐后地表現自己,一掃以前那種焦慮、沉悶、煩躁的心態。
其次,取長補短,互通有無。在學習小組中,剛開始我就要求他們做到“會的給不會的講,進步快的給進步慢的講,在某科目擅長的給不擅長的講,共同性的難題大家共同承擔”的互助性原則。比如你數學好,你就多承擔數學難題的主攻任務;他英語好,那在英語上就多當當小老師。這樣,講者為擔當起光榮的使命往往“備課”認真,講解耐心細致,結果讓自己也更加熟練透徹地掌握了所講的內容;而聽者為了對得起“老師”的一番苦心,不在“老師”面前丟臉獻丑,總是虛心求教、專心致志。
再者,互相督促,共同進步。在學習較差的學生身上往往存在著懶散、松懈的毛病,成立學習小組后,誰都不愿意在這個新的小群體中落后,因而自我約束力大大加強。另外,在平時大家相互監督的環境中,小組還選出了常務小組長,由成員輪流擔當,由他負責監督小組成員中的懶散、松懈現象,并及時提醒和批評。
最后,活躍了學習氣氛。在小組學習中,學習形式豐富多彩,比如有演講、朗誦、辯論、抽簽答題、小組對抗、搶答等,大大多于單人學習的形式,其氣氛熱烈,輕松活潑,從而消除了精神上的疲勞感。
無論是哪種學習方法,最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學習。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向那些優秀的教師那樣,善于鉆研,勇于創新,找到適合自己特點,符合學生實際的有效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方法和途徑,讓學生愛學、會學,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育讀書的心得體會 6
我看完《愛的教育》以后,深受啟發。作者亞米契斯,寫他上小學四年級的生活。這本書有他和同學之間的友誼、師生間的感情。內容感人肺腑、扣人心弦,是風靡世界的文學名著之一。
最令我感動的是《倫巴第的小哨兵》(每月故事)。故事講述的是六月的一個早晨,一小隊意大利騎兵正在前進。他們看到了樹林中有一個農舍,里面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這屋子里只有少年一個人,家人都逃走了,他想看打仗,所以留了下來。官兵爬到屋頂,向遠處望,可是屋頂很矮,看不到遠方。于是官兵讓少年爬上樹,看看遠方有沒有敵人。少年不一會兒就爬上了樹頂。他往前看,看見有兩個敵人,離這兒只有半里路。官兵又讓他看右邊,他說:“墓地那邊的樹林里有東西在發光,好像是刺刀。突然一顆子彈飛了過來,落在了房屋后面。他仍然看左邊的情況,官兵大聲喊他下來。這時,又一顆子彈飛來了,這次更低了,聲音尖利,從少年身旁掠過,少年嚇了一跳!翱煜聛!”官兵又喊道。少年把身體左轉,大聲說:“左邊,在教堂那兒,好像——”第三顆子彈打斷了少年的話,他從樹上掉了下來死了。官兵把三色旗蓋在他的身上,把他埋好了。
看完了《愛的教育》,我是多么感動。惏偷诘纳倌隇榱怂膰,把自己犧牲。這多么偉大,多么光榮,當第一顆子彈向他打來的.時候,他仍然在樹上看敵情,第二顆子彈飛向他的時候,他嚇了一跳,但是他還在樹上看情況,但是第三顆子彈向他打來的時候,他中彈了。我為這個倫巴第少年的死,而感到驚訝。這讓我想起了邱少云,他寧可活活被燒死,也不愿暴露自己,為了祖國,勇敢無比。
《愛的教育》讓我深深的知道,在祖國需要我的時候,我應當奉獻自己的一切,哪怕是最珍貴的生命。
教育讀書的心得體會 7
蘇霍姆林斯基說:“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養,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養,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養!笨梢妼W生的智慧是靠老師去開啟的,這就要求老師首先要成為一名智者。
這本書與以往的一些教育書籍有所不同,案例分析式講評,幾乎可以涵蓋一線老師平時教育中的所有常見問題,具有實踐性可操作性。整本書讀完,我最深刻的體會是作為教育工作者,要通過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幫組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素養。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孩子成長,可是孩子成長又是一個極富個性的復雜的過程,但這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會出現種種問題,這就需要老師的幫助。但是這種問題不是只憑幾句簡單的話或者一兩個舉動就能解決的,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加緊研究“教育智慧”的問題,沒有“教育智慧”,也就沒有教學智慧,也就難以處理好教與學的問題。而這一切智慧又源于理性的研究。王老師認為,沒有研究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是教師素質提高與專業發展的最大障礙。教師應有研究問題的意識和習慣,而教育絕不可能會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成功范式,因為我們的對象是一個個個性鮮明的生命體,整個教育過程,不僅要教育好學生,還需要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
我想教育智慧來自日常點點滴滴的教育教學實踐,這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如何正確對待我們的教育教學實踐呢?記錄分析這日常的點點滴滴當然是一種很好的研究方法。怎樣以科學的態度記錄和分析自己的實踐,王曉春老師為我們做了很好的指導:
1.“擺脫‘只準成功,不準失敗’的束縛!蔽覀冎皇窃谔剿
2.“不就事論事,要在教育的大背景下研究教學,在社會文化的大背景下研究教育”。
3.追蹤學生和教師今日想法、做法的根源,個人成長史的根源和歷史根源。要特別注重家庭影響。
4.要客觀分析,保持研究者的主體性和獨立視角。
5.要先分析事情可能的原因。假設多種可能性,不能做“單打一”的歸因方式。
教育智慧來自實踐,又指導著我們的實踐,讓我們在追求教育教學藝術的漫漫道路上不斷探索、不斷反思、不斷總結,擁有源頭活水般的教育智慧。
教育讀書的心得體會 8
最近,在學校開展的師生共讀活動中,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我感受到了無邊的愛的沐浴。
這是意大利的一名叫亞米契斯的作家在三年級寫的共一個學期的日記,日記里寫了每月故事中的人物和在學校的同學關愛同學、孝敬父母、熱愛祖國、尊重殘疾人……的精神。例如,《一個不幸事件》中,羅貝蒂為了救一個快被車撞到的男孩,不幸被軋斷了一條腿;《佛羅倫薩的.小抄寫員》中的朱里奧為了減輕爸爸寫封套的勞累,他準時晚上12:00起來偷偷地寫封套,卻因白天勞累遭到父親誤解;《倫巴第的小哨兵》中一位棄兒做了哨兵,不顧子彈襲擊,爬上樹偵查情況,不幸中彈身亡……而這些事的思想,都出自同一個思想,同一個信念,那就是“愛”。愛的力量是強大的,也是弱小的,需要我們去做,去發現。
我記得還在上幼兒園時,看見了一位殘疾人,他走路時一拐一拐的,腳也跛了。當時我不懂什么,也學著他的樣子走,覺得好玩,結果小伙伴們都笑掉大牙。
現在,我感到很慚愧,因為我沒有尊重他,如果他知道,一定會讓他心里永遠留下這樣一道傷口。
在我們生活中,愛是無處不在。我們也應該學會并做到關愛同學、孝敬父母、熱愛祖國、尊重殘疾人……這樣才能做個好學生,還會得到同學、老師和父母的贊許和尊重,這就是愛的強大力量。
教育讀書的心得體會 9
我閱讀了《廉潔教育讀本》這本書,有了很深的感悟。中華民族是一個誠實守信、勤儉節約、正直無私、自律自強的民族。清政廉潔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推崇的一種人格境界,它要求人們誠信、廉潔、正直。這本《廉潔教育讀本》讓我真正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廉潔,也讓我知道了許多清正廉潔的人,比如:"四知"先生楊震、不謂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兩袖清風的于謙、敢于直言的魏征、忠于職守的'蔣伊、清正廉潔的許恪、周恩來廉潔奉公和毛澤東不搞特殊……這本書里可有很多這樣的小故事呢!
正氣,是這本書的一個小章節,那一個個從古到今的故事里,我看到了正氣,面對邪惡為了正義,他們寧可死也不違背自己的良心。從遙遠的古代到科技發達的今天,無論何時,都有一批人是正義的化身和代表,他們用自己的行動甚至生命來維護正義,感動著一代又一代人。其實每個人都有那么一股別人無法比擬的正氣,關鍵在于你是否去運用。在以前,我也認為正氣這一詞是一個崇高得讓人敬佩的東西,而這種東西是我無法擁有的。但現在我明白了,其實我也可以了履行這項義務。例如有一次早晨我騎車上學,走到十字路口,紅燈亮了,我剎車停在那里等待。這時從我旁邊竄出一位老大爺,急速地過馬路,差點兒和一輛汽車相撞。這時綠燈亮了,我使勁蹬車追上老大爺,對老大爺說:"老伯伯,您剛才闖紅燈了,這樣很危險的。"老大爺難為情地說:"不瞞你說,我看不懂紅燈、綠燈,在市區我被警察罵過好幾次了。"我說:"你要看馬路對面的燈,要是綠燈才能通過。"老大爺連聲說:"謝謝你,我懂了。你真是個好孩子。"
我現在雖然不可能做什么驚天動地的、引人注目的大事,但路見不平出手相助是我能做到的,可能會帶來別人的嘲諷,甚至會有危險,但是我做了,我就問心無愧,做人就要對得起良心,讓我心中的正氣之樹健康成長。如果總是畏首畏尾,怕得罪人,那么最終是無法得到那正氣之樹所帶來的喜悅,自己也最終墜落成一個勢利小人,偽君子。愿每個人都能誠信、廉潔、正直。
教育讀書的心得體會 10
這個暑期我閱讀了《現代教育理論》這本書,通過這次閱讀,讓我受益匪淺,也有了一些自已的心得體會,我認為教師應該轉變教育觀念,給孩子一個空間讓他自己往前走;給孩子一個時間,讓他自己去安排;給孩子一個條件,讓他自己去鍛煉;給孩子一個問題,讓他自己去找答案;給孩子一個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給孩子一個機遇,讓他自己去抓住;給孩子一個沖突,讓他自己去討論;給孩子一個對手,讓他自己去競爭;給孩子一個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給孩子一個題目,讓他自己去創造。
作為教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相信他們!敖虒W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它的涵義是: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做的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睂τ谝粋問題,不是要老師用現成的解決方法來傳授學生,而是要把這個解決方法如何找出來的過程,組織好,指導學生,使學生以最短的時間,經過類似的經驗,自己將這個方法找出來,并且能夠利用這個經驗來找別的方法,解決別的問題,有了這種經驗,學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識,成為主動學習者。教師只有學而不厭,然后才能誨人不倦,只有引導學生做教育,才不是假教者。
作為一名教育者,我將不斷更新觀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論為指導思想,引導學生手腦并用,學會過硬的技能,使學生的素質全面發展,成為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另外,通過認真學習陶行知的“創造教育”理論,認識到:陶行知的創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體系的主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可以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中汲取豐富的養料,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服務。我認識到:實施愛的教育,保護和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創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礎;實施生活教育,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是為學生打開新思維的源泉;尊重學生體系,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是培養創新能力的學習;實行“六大解放”,煥發學生活力,是培養創新能力的操作要求。
反思我自己的課堂教學,我曾經有過那么多無奈:當我把自己精心設計的教案有條不紊地實施,以期達到云行流水的`效果時,我的孩子偏偏喜歡節外生枝;當我給孩子們出了我費盡心機做出來的課件,欲贏得孩子們驚奇和喝彩時,卻見孩子們一臉漠然,沒有興趣……我雖然在教師這個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用心良苦,然我卻失望地發現,我的“投入”,我的“癡迷”,我的“煞費苦心”,從來都是自己的一廂情愿和孤芳自賞,孩子們并不領情。
于是我也曾委屈,也曾困惑,也曾百思不解;我的工作怎么了?我究其原因是我自我感覺太好,太夸大自己在學生學習中的作用。我在孩子面前一直處于主宰課堂的地位。我們不是“上帝”,“上帝“也不是“救世主”,我只不過是兒童主動發展的服務者和仆人。
正像蕭伯納說過:“我不是你的老師,只是一個伴侶而已。你向我問路,我指向我們倆的方向”。
教育讀書的心得體會 11
讀了加拿大教育家馬克斯·范梅南的《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一書,通過此書的閱讀,我學習和認識了更多的教學機智。 范梅南教授以他獨到的現象學研究方法和敏銳的教育經驗,從“現象學教育學”的角度,以教師、父母和學生的生活經歷為原材料,對教育學的諸多方面進行了十分深刻的和有益的思考。他在本書中提出的新型教育學思想和概念,如“教育機智”、“教師替代父母的關系”、“教育的情緒”、“教育生活的體驗”、“對學生的主體性的體驗”,等等,引起了教育界、學書界的廣泛關注和興趣并在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盛行。
這本書里我知道了從哪些方面對自己進行提升。書中告訴了我們一個好的教師究竟要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職業使命感,對兒童的喜愛和關心,高度的責任感,道義上的直覺能力,自我批評的開放性,智慧的成熟性,對兒童主體性的機智的敏感性,闡釋的智力。對兒童需求的教育學的理解力。與兒童相處時處理突發事件的果斷性……最后,幽默和朝氣蓬勃也很重要。
課堂因生成而精彩,因教師教學機智而出彩,而兩者的關系是魚水交融、密切相關的。課堂出彩的基礎是教師教學機智,沒有一定的教學機智,缺乏一定的應變能力,課前預設難以完美,課堂將會失去極好的生成機會。
機智是一種敏感的、全身心的、審美的感知能力,機智不可以事先計劃,受見解的支配的同時又依賴情感,并“打動”他人。“教育機智表現為克制”“機智表現為‘潤物細無聲’”“機智促進孩子的學習和個性成長”“機智表現為對情境的自信”“機智保留了孩子的空間”“機智加強孩子的獨特之處”“機智通過語言來調和”“機智通過沉默來調和”“機智通過動作加以調和”“機智在孩子的心靈上留下痕跡”“機智對孩子的興趣感興趣”……從日常生活中的鮮活案例入手,娓娓道來,使我們感受到教育其實是一門藝術,教育需要實踐智慧,教育需要轉向體驗世界,在體驗中開啟我們的理解力和反思力。
總之,《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這本書中作者的很多觀點就像是盞指路明燈,不僅給我們教師還給家長指明了一條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學孩子的正確教方法。我真后悔,怎么把如此好的書竟然束之高閣?而且竟然以工作忙,靜不下心來閱讀這種理論性較強的書為由?赐甏藭,反思自己為何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整天忙忙碌碌,卻總達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是缺乏“機智”。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加強學習,以《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這本書中的理論為指導,更新觀念,走進學生,不斷努力去實踐、去探索,做一個有教育機智的教師。
讀書教育教學心得體會7
”教育終究是基于生命和貫穿生命的,因而,它最終能夠以更美好的生命的方式,緩慢而堅定地證明人性的勝利,證明我們內心對自由、光明、幸福不可扼制的渴求。誰專心致志于自己的事業,誰就能夠把這樣的信念堅持更久!斑@是張文質老師在《教育是慢的藝術》中所寫的自序中的一段文字。
我挺喜歡這樣的文字。肖川老師的文字里也會常常讀到這樣的一種感受。真正理解教育、熱愛教育、尊重教育的人,他的文字里就總能流露出對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教育是需要等待,需要耐心的,確實是”緩慢“然而又是”堅定“的。每一次考試之前的班會課,學校都安排主題為誠信教育,考風考紀講了又講,誠信簽名也是簽了又簽。然而,作弊的行為依然屢禁不止。每次年級通報作弊的學生名單時,我的心就揪得緊緊的,生怕聽到自己班級孩子的名字。不知道是對學生不信任還是對自己不信任,總之會有一種緊張的情緒。雖然每次考前動員,我都費盡心思,總要講一些他們之前沒聽過的'故事。因為,我擔心老生常談最后會變成空談。比如這次期末考前,我講了一個留學生到德國去的時候所經歷的一件事。來自其他國家的留學生都可以順利通過檢查,唯獨來自中國的學生要被留下來詳細檢查,他們不大相信文憑上的鋼印,不大相信身份證是真實的,因為中國假的東西太多了,以至于他們覺得這個民族他們不敢隨意相信。你在國內,覺得處處防假,經常打假,都習以為常了。然而,走出國門,你才會發現,原來,民族的誠信危機已經影響到整個國家的尊嚴了。國有國格,人有人格。面對這樣的誠信危機,我們能做些什么?每一次考試,希望我們都能想到我們的責任。類似這樣的教育很多,我們得不厭其煩地去尋找新鮮的教育故事,因為我們一直希望孩子們的生命會很美麗,能盡量少沾染一些市儈的污濁氣。
孩子們今后走上社會,會看到很多陰暗面,會遇到很多挫折,會遇到很多與學校所教育的價值觀相沖突的東西。然后,我想,只要每個生命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已經得到了生命的教育,那么,他會知道該怎么去面對陰暗面,該怎么去陽光地、積極地對待挫折。
要”專心致志于自己的事業“,才能把教育的信念堅持更久。也只有專心致志于自己的事業,才能得到更多的幸福和自由。
教育就是這么一個工作。每帶一批學生,我便投入極大的心力。收獲的就是艱辛與幸福。每次非常疲憊之后,我想,下次,即使再大的幸福,我也不全心投入了。然而,當接手一個班級之后,又不自覺地投入進去了。我發現自己沒法不投入。于是就難免很累。現在慢慢的也接受這么一個事實了,我就是這么一個控制不住會牽掛人的人。也許,這正證明著我”內心對自由、光明、幸福不可扼制的渴求“呢。
用生命潤澤生命,教育是基于生命且貫穿生命的。所以,我們的生命得時時在場。不能含糊,不能應付。
教育讀書的心得體會 12
《愛的教育》是通過!さ聛喢灼跛沟膬鹤拥娜沼浉木幍摹_@是一本日記體的小說,以一個四年級男孩恩利柯的眼光,講述了從三年級10月份開學的第一天到第二年7月份在校內外的所見、所聞和所感,包括發生在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還包括父母為他寫的許多勸誡性的、具有啟發意義的__,以及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9則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通過塑造一個個看似渺小,實則不凡的人物形象,在讀者心中蕩起一陣陣情感的波瀾,使愛的美德永駐讀者心中。整部小說以一個小學生的眼光審視著身邊的美與丑、善與惡,完全在用愛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看了這本書我感受很多現在把我的一些心得與大家分享。
一、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應該是“恨鐵不成鋼”的愛。
某些教師抱著對學生“寧給好心,不給好臉”的態度,對學習和品德行為不夠好的學生,一味批評訓斥,甚至采用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這樣的教育效果適得其反。因為,青少年的叛逆性很強,教師這樣教育學生,只會讓學生加大恨老師,使其品德行為就更為放蕩,日益失掉爭取進步的信心。我班有這樣一個學生,他有厭學的情緒,上課常走神或做小動作,作業糊涂至極,甚至干脆不做。我屢次直接嚴厲地批評了他,沒想到他不但不思悔改,情緒反而更加抵觸,一副天不怕地不怕、毫不在乎的樣子,我差點為之氣昏。
過后,我頭腦冷靜下來,回想自己的言行,才吃驚地感覺到對他的態度過于偏激并且簡單草率。后來,我重新從另一個角度支觀察揣摩他,抓住他愛表揚的特點,盡量找出他們的閃光點,當他老毛病再犯時,不是再一味批評他,這樣一來,他可來神了,身子坐得挺直,集精會神,那節課的提問,他回答得正確而且聲音十分響亮,課后的作業也做得不錯。
所以,經驗教訓讓我深深覺得,做老師的不要動輒就批評學生,或用單調的罰抄、罰背、體罰等來對付學生,因為這種表面看似乎“愛之深”,但實際表現出來的卻是“恨之切”的行為,常常給學生帶來身心的摧殘,學生也是一個有獨立人格尊嚴,擁有為人權利的人,當老師兵貴神速或踐踏了他們為人尊嚴和權利時,學生就會產生越批評、越懲罰、越偏跟教師對著干的逆反心理,因此,在教育活動中,教師對學生不尊重的態度和行為,都是應當予以遺責的。
二、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應該是“讓學生一口吃成胖子”的.愛。
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考試是教育結果檢測的手段,考試是為教育服務的,但由于社會總是用考試來檢查、評價教育的結果,并以此為依據來區分各個學校教育效果的好壞,決定學生的升學率。由此,大部分教師為讓學生提高學習成績,大幅度采用題海戰術,大量的作業讓學生簡直喘不過氣來,教師卻不為之所動,仍不知疲倦地搜集資料,絞盡腦汁不停的出題,讓學生不分晝夜地做!做!做!學生考試成績好,教師就高興;學生考試成績差,教師就不高興,甚至大發脾氣,責怪、漫罵、歧視等相繼出現。這樣的教育只會造成學生對學習恐懼的心理,日益把學習當作苦差事。
試想一下,成年人工作一天下來,尚可會覺得疲累不堪,一下班回家還可以停歇下來休息,悠閑地坐在沙發上聽聽音樂,看看電視。而學生一整天除了上課時間外,課后還有大量的作業在等著他們,甚至連星期六和星期日兩天休息日都不例外:背書、作業一大堆,學生真是比大人還忙累!長期下來,學生吃得消嗎?知識掌握得了嗎?這樣的教育適應現當今的素質教育嗎?答案是顯而易見。
教育讀書的心得體會 13
剛開始看《優秀是教出來的》這本書時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書中所提的要求都讓我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說話先要講禮貌、主動詢問表關心、乘坐公車不吵鬧、見到老師問聲好,完成作業不拖延等這些不都是我們老師平時經常強調的嗎?書中沒有長篇累牘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細節。真正開始對這本書感興趣時是在寒假里,我又再次拜讀了這本書,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這種對事業執著追求的精神。俗話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好學生要靠老師的激勵、引導、督促教育才能成功。
作者克拉克先生從細微處著手,通過對55個教育細節的處理,創造出教育奇跡。作為成功的`教育者,作者在書中并沒有談及如何教書、如何分析教材、如何準備教案,而更像是在談論如何為人處事、待人接物。通過一個個生動形象的例子,讓讀者感覺作者所描述的就在我們身邊。書中講述的創造奇跡的55個細節確實常常被人們忽略,而正是細節創造了奇跡,成就了輝煌。書中提倡對孩子要從小在平時的一點一滴、一舉一動中體現出尊重孩子、寬容孩子、賞識孩子,并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讓孩子從生活中學習,從鼓勵中學會自信、從寬容中學會耐心、從贊美中學會感激、從接納中學會自愛、從賞識中學會行動、從分享中學會感激、從誠實中學會真理、從公平中學會正義、從關心中學會尊重、從保護中學會信任、從關愛中學會友善……
讓絕大多數的老師感到比較頭疼的就是如何處理后進生的問題,比較聽話的還好,雖然完成質量不是很高,但至少作業還是能基本完成的,而對于作業經常拖拉不做的,我們一般采取的方法是一方面聯系家長,讓家長積極配合學校的工作,另一方面就是和后進生談話,剛開始還是能收到一定的效果的,但久而久之,家長聽慣了孩子在學校的“不好表現”,也會對孩子失去信心,而孩子則會認為自己在老師的眼里就是一個差生,就更不想學習了。
作者克拉克也碰到了這樣的情況:他的一個“問題”學生已經很多天沒有交作業了,他馬上想到了和他的家長聯系,但都沒能聯系到。有一次總算聯系到了,他就把這個不好的消息直截了當地告訴了這位學生的家長,想得到這位家長的支持。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家長聽完了竟然說:“我孩子在家里也一向如此,你就將就一下吧”。這個回答真是讓克拉克哭笑不得。也許是克拉克他自己認識到了自己和家長的交流方式有待改善,所以在另外一個學生犯錯誤的時候,他改變了策略。他首先是耐著性子給這個家長撥通了電話,但與第一個學生的處理方法不同的是他沒有直接向這位家長“告狀”,而是向這位家長違心地說他的孩子這段時間表現得如何如何好,這位家長聽了以后自然非常高興,表示要老師對他的孩子一定繼續嚴格要求,家長會極力配合。過了兩天,克拉克再次撥通這位家長的電話,這一次向這位家長陳述了孩子這兩天的不好的表現,家長當然非常氣憤,當即表態,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回家一定批評教育自己的孩子。讀完克拉克的處理方法,真是佩服他的別具匠心;叵胱约浩綍r的教育方式,也是把孩子的不好表現直截了當地告訴家長,而孩子表現好的方面就很少會去告之家長了。
還記得去年任教六年級時,我也碰到過類似的學生,打電話給家長告訴她孩子經常不做作業,家長直接跟我說;“我管不了她,我都放棄她了,老師你也別管她了!焙髞碓俅螂娫捤驮僖矝]接過。如果那時我也象克拉克先生一樣,先讓家長了解孩子優秀的一面,也許結果就不一樣了。
事在人為,同樣一件事情,不同的處理方法會有不同的結果。優秀是教出來的,我們要給孩子營造一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氛圍,喚起他們的學習激情,讓他們享受學習的快樂和成功。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信我們的孩子會更優秀。
教育讀書的心得體會 14
《教育漫話》是17世紀英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約翰。洛克撰寫的一本教育名著。雖然相隔幾個世紀,但這本著作中作者闡述的教育思想,對我們現在的學校、家庭教育仍有現實指導意義,當我閱讀這本書時,有如聆聽一場精辟的教育心理講座。它讓我驚喜地發現原來教育理論書籍也可以這樣生動!它飽含哲理而又寫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作者有如在和親朋好友話家常,語調親切平和,道理簡單明了。他對教育的真知灼見讓我在敬佩的同時也深深感慨:教育孩子真是一項最需要技巧的工作。他提出的眾多觀點,仍適用于當今的孩子;他提出的一些疑問,也是我們現在同樣面臨的仍未解決的教育問題。以下幾點是我在閱讀時感受最深刻的:
一,教育上難以做到而又具有價值的一部分目標是德行。
正如很多老師意識到的,作者指出:對于小學階段的兒童首先應該培養他們良好的習慣和克制自我的能力,而且應盡早培養。因為幼兒的可塑性是最強的,他們就像一張白紙或一塊蠟,是可以隨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樣的。每個班都有一兩個讓老師,家長都頭疼的孩子,一般的說教似乎對這些孩子毫無作用,造成這些孩子學習困難,表現不好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是因為從小沒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如果不糾正他的不良習慣,從根本上改變他對待學習的態度,是很難看到他的轉化與進步的。洛克在書中提到了很多孩子常犯的錯誤和大人常用的培養孩子德行的方法,如說理,鞭笞,榜樣,責罵,強迫等。在各種教導兒童及培養他們禮貌的方法中,最簡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辦法是把他們應該做或是不該做的事情的榜樣放在他們面前。當對學生進行說理時,舉止應該溫和,即使懲罰他們,態度也要鎮定,要使他們覺得你的作為是合理的,對于他們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有時學生的錯誤會讓老師生氣甚至失去理智,我也曾多次因為學生不聽話氣得對他們大聲呵斥,可老師的.憤怒只會讓學生害怕或反感,他們會認為你的惱怒是對他們犯錯的一種報復,并不是為了幫助他們,因此這種失態的懲罰不能讓孩子從內心認識到他們的錯誤。
二,智育的目的在于發展學生的能力,使之掌握正確的方法,主動地獲取知識。
寫了體育和德育之后,作者最后才寫到智育。他認為德行和智慧比學問重要得多,前二者有助于學問,而徒有學問但無德行與智慧則反而無用。不要把讀書當成一種任務強迫兒童去學,而要把讀書當作一種游戲,消遣,光榮快樂的事情或對良好表現的獎勵,孩子們就會自己要求學習的。在智育方面,作者的主要觀點是小孩子的好奇心應該小心地加以鼓勵。因為好奇心是一種求知欲,對事物好奇的孩子才會善于思考,愛動腦筋。要重視兒童的興趣。因為兒童興致好的時候,學習效率要好兩三倍。當兒童沒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時,父母或老師就應該少就他去做。有些喜愛讀書,寫字,畫畫的人,在某些時候對于書,字,畫也會感到無味,如果那時他再勉強自己去弄,結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憊,甚至對原本感興趣的東西失去原有的興趣。兒童的時間應該用在獲得一些對于他們日后長大成人有用的事物上,即強調教育的實用性。我們的孩子不可能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一切事物,所以最大的精力應該用在學習最需要的事情上。他們在世上最需用,最常用的事物,也就是最應當所追求的事物。
讀一本好書,如拜一位名師。它為我的心靈輸入的智慧與靈感之光,讓我對以往,今后自己的教學產生深深的思考。不要把讀書當成一種任務強迫兒童去學,而要把讀書當作一種游戲,消遣,光榮快樂的事情或對良好表現的獎勵,孩子們就會自己要求學習的。如鼓勵孩子愛上閱讀,可以這樣說:剛才某項活動表現很好,獎勵你去讀會書吧!孩子就會珍惜這個機會,愛上閱讀,并且提高閱讀效率!
教育讀書的心得體會 15
愛是什么?在這個紛紜的世界,愛究竟是什么?《愛的教育》給了我們答案,下面是我的《愛的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愛的教育》采用日記的形式,講述一個叫安利柯的男孩的成長故事,記錄了他在家庭。學校。社會的見聞,字里行間洋溢著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誠的愛。
愛是這本書的'主旨,愛如空氣,將我們包圍,正因為他無影無形而被我們忽略。父母的愛,老師的愛,同學的愛,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身邊。書中父母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懷,老師無私偉大的教誨,生病時同學的關懷陪伴……讓我們感動不已。
在現代教育中,不管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愛的教育”,都應該是其核心,是其基礎。有了“愛的教育”,我們才會有純真的眼光去看待這個社會,才會已感恩的心態面對這個復雜社會中的一切。受過“愛的教育”的人,才是健康的。完整的。合格的人,有這樣的人組成的社會才是和諧的社會。
相信讀過《愛的教育》的人都會被書中所描繪的社會所吸引,我想,這應該是《愛的教育》的魅力之所在吧。
【教育讀書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教育讀書的心得體會最新10-29
讀書教育教學心得體會12-21
教育讀書的心得體會范文01-23
愛的教育讀書分享心得體會04-01
教育讀書的心得體會4篇03-10
教育專著讀書心得體會_讀教育專著心得體會08-17
教師教育讀書的心得體會10-26
精選教育讀書的心得體會匯總八篇04-29
教育讀書的心得體會范文8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