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一年級語文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

        時間:2023-01-03 08:10:55 學習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一年級語文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么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年級語文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語文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

        一年級語文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1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和學習的方式,注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新的語文教材努力貫徹新課程的指導思想,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和合作學習方面會做出許多有益的探索,而不再像過去那樣把學生看作“空的容器”,對學生灌輸知識填塞容器,而是認可和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見解,引導他們自主學習。指導他們逐步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特點的學習策略,并能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來不斷地調整學習策略。語文教學中不只是單純的就課本而講課本,而應引導孩子們自主學習。指導他們逐步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特點的學習策略,并能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來不斷地調整學習策略。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動學習,幫助他們形成以能力發展為目的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和探究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同時在教學中我們還要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利用其它學習資源來完成學習任務,利用圖書、網絡等搜集資料,拓展課外知識,解決學習中的困難,同時擴大自己的視野。

          我回想自己過去一年的語文教學,對于書本上的知識可以說對孩子們要求的比較嚴格,然而現在明顯的感覺到自己所忽視的是什么,孩子們的拓展能力,感知能力和表達能力是應該在課堂中逐漸滲透積累的,一定要讓孩子們對文章有自己的情感體驗,這點在今后的教學中應緊記。現今的語文提倡教學的大課堂。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活動。學習內容也要具有開放性。不要拘泥于課本的教學,學科的教學,而應該有學科之間的滲透會更好,比如在語文教學中有歷史、社會的滲透,學生會更加喜歡內容豐富的課堂,更加喜歡課本以外的知識,對老師會更有欽佩感。語文教學也提倡合作性。小組合作交流來完成老師布置得教學任務。它以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來實現解決問題的目的。生生互動的形式,凝聚了集體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有利于優勢互補,縮小個體差異;教學的合作性主要表現在:以討論的形式研討教師或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生在討論中一般要──“傾聽”: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并對別人的意見進行評價和補充;“協作”:用自己擅長的形式(如讀、畫、唱、演等)展示問題的解決過程;“分享”:讓每個人獲得成功的體驗,并從中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新課標提倡的自主、互助在我的教學中也逐漸體現出來并在課堂上不斷實踐著。

        一年級語文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2

          新課標"的實施確實給當今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在一次次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我們的學生學習興趣越來越濃,越發變的活潑、可愛了,更多表現在對生活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同時也感受著知識的滋養。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鉆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采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第一、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第二、講授新課程時應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比較新課程與舊教材的區別和聯系,有哪些改進,教法上有那些變化,有那些獨到的進步和收獲,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第三、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師生互動等新的教學模式;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采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新語文課程標準》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于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于素質教育的空間。

        一年級語文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3

          20xx年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與舊版的課程標準相比,有一些明顯的改動。例如:部分學段要求學生會寫的字的數量有所減少,但是在閱讀教學、寫作教學、綜合性學習、評價意見等方面又增加了一些具體的內容。縱觀整個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經過改動后,20xx年更貼近了新課程理念。

          新課標更多的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根據學生自身發展對年段要求做了上述的微調。雖然是微微的小調整,但是作為一線語文教師的我來說,感覺新課標真的是替學生著想的。比如:新課標對中段學生的要求,在閱讀方面為"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關于讓學生學會默讀,不出聲,不指讀。這原來屬于第一學段的要求,而這樣的要求,說實話對于低段學生來講,確實比較困難,過早讓學生學習默讀,只會讓學生養成走馬觀花的閱讀習慣,文章中的一些重點詞語,他們只能知道得事實而非,甚至還會挫敗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而現在的新課標將此要求下放到中段,這樣孩子能有更長的時間來學習、練習默讀,新課標把難度適當降低,有利于保護學生閱讀積極性和閱讀興趣,在循序漸進中,自然而然地學會默讀這樣一種閱讀方式。

          新課標更加注重保護學生的個性。學生是獨立的有思想、有主見的行為個體,我們語文教學務必要重視避免千篇一律的教育,不能六年學生畢業時,腦子里的東西都一模一樣,這是以前語文教育的失敗之處。老課標低段口語交際板塊,要求學生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精彩情節。但新課標將"精彩情節"改為"自己感興趣的情節"。雖然只有幾個字的差別,但這番改動非常尊重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的感受和主觀意見。老課標所謂的"精彩"是教師或教參已經定位的東西,在學生看來,教師所謂的精彩也許平淡無奇,因此在復述時,難免失去興趣。而新課標讓學生復述自己感興趣的情節,其結果是大不相同的。只要是自己感興趣的都可以,擺脫了教參教師的束縛,給學生最大限度自由選擇的權力,學生感覺被尊重了,因為學習起來更有積極性。

          薩特那句"存在即合理",給了所有人不改變的合理借口。但是,在小學語文教學這條道路上,只有常學常新常改變,我們才能做的更好!共勉!

        一年級語文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4

          要想當好一名任課教師,就必須要理解和把握所教學科的課程標準,因為它是指導我們備課和上課的標尺。假期里又將語文新課程標準進行了重新解讀,使我對課標的理解更深刻了一些。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對于這一理念,我的體會頗深。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性質與地位決定了它對于每個人的重要性。因此,我們必須要讓學生從小熱愛語文,喜歡學習語文。

          我們的祖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尤其是中國的語言文字博大精深,更是值得我們驕傲和自豪,吸引了許多國際友人都來學習。作為教師,我們要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了解祖國的語言文字,尤其是通過語文課堂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從而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所以,我們要想辦法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堂。

          首先,要想讓學生愛上語文,就要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朱熹說:"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一種巨大的學習內驅力,是學好語文的誘因。教師要不斷修煉自己的教學語言,使它準確、精煉、優美。優美的語言能給學生美的感受、是激發學生興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語文課堂上,我們要有相聲般的幽默、小說般的具體形象、詩歌朗誦般的激情,通過優美的語言感染學生,給學生以詩情畫意般的享受,給學生以美的熏陶。久而久之,學生感受到了語言文字的魅力,就會越來越喜歡語文了。

          其次,引領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在這方面,教師要給學生樹立好的榜樣。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要多讀書,讀好書,遇見美文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朗讀,也可以將自己讀過的好書向學生推薦,與學生交流讀書心得。要在班級中營造一種濃厚的讀書氛圍,讓學生置身其中與我們一起品味書香。隨著的閱讀量的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一定會越來越豐富,語感也就更強了。

          對課標的再次解讀引起我更加深入的思考,讓我更加明確了教學的方向,我會努力踐行新課標,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樂園。

        一年級語文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5

          通過一段時間的培訓學習,本人受益匪淺,新課程的改革,為今后初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更規范的要求,在樹立正確的教育教學理念的同時,確立良好的教學情境,注重加強與學生的溝通,正確評價學生,做到與學生共成長,是今后初中語文教學的工作重點。要在教學中體現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充分考慮初中語文的學科特點,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發展應用意識和創新思維,提高初中語文素養,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為未來發展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通過培訓學習,使我的評價觀也得到了更新: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應該把分數和聽話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而是要進行多元化、全面化的評價,使學生能從老師公正的評價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同時,對學生的點滴進步,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贊揚,從而增強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積極性,使學生對學習感到雖苦尤樂,最終成為學習創新的主人。

          初中階段是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是決定一個人一生命運的關鍵,確立目標、發奮努力、追求成功在此一舉。時代的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規格和目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們要立足教材,分析對象,來適應初中課程改革的總體要求。教材是初中語文課程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選擇和使用合適的教材是完成教學內容和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前提,高水平、高質量的教材對教師、學生、教學過程以及教學結果都起著積極的作用。因而課程改革其實質就是教材的改革,只有使用了好的教材,才能獲取好的教學目標,來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人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通過培訓學習,我體會到要上好初中語文課,我們教師非下苦工夫不可。為了適應初中語文新課程改革需要,盡快提高學生的初中語文水平,達到新課標的要求,在今后教學工作中應努力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樹立標準理念,深刻領會初中語文課程的要求

          按照新的教改目標要求,認真學習有關文件精神,準確把握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目標和內容,運用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研究初中語文教學的規律,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的需要以及當地客觀條件,有創造性地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同時加強對中外文化的了解,拓寬知識面,加強自身修養,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并能在自己的繼續學習和實際教學之中加以運用。

          二、采用目標思路,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設計并結合學生的個體特點,按照教學內容,以學生的生活環境和情趣愛好為出發點,盡量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有內容和有方式的教學實踐,促使學生獲取、處理和使用信息,用初中語文與他人交流,發展用初中語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通過思考、討論、查閱、交流和互動等方式,學習并使用初中語文,積極鼓勵學生把活動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之中,從而提高學習成績,最終完成學習任務。

          三、關注學生情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把初中語文教學與情感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創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重視學生學習初中語文興趣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時期初中語文教學要提倡“樂”的觀念,情緒越好,越樂觀,對所學內容便會發生濃厚的興趣,學習效果也將越好。要注重過程,區別對待,特別關注性格內向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盡可能多地為他們創造語言實踐的機會;學生只有對自己、對初中語文及其文化、對初中語文學習有積極的情感,才能保持初中語文學習的動力并取得成績。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該自始至終關注學生的情感,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交流渠道,經常和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互相鼓勵和幫助,做到教學相長。

          四、加強策略指導,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制訂階段性學習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方法,引導學生結合語境,采用推測、查閱或詢問等方法進行學習;設計探究式的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發展,引導學生運用觀察、發現、歸納和實踐等方法,學習語言知識,感悟語言功能;設計提問的活動,讓學生們先討論,再解決,共性問題全班解決,個別問題個別解決,以求做到共性統一,個性張揚。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自我評價并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策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不斷提高教學成績。

          五、體現課改理念,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我們應在新課程基礎上科學地整合并使用教學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當今社會對老師的要求較高,老師們應不斷提高自己,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幫助我們的初中語文思維教學,用淺易的初中語文來表達,提高培養學生的初中語文思維,發展學生用初中語文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允許學生有錯誤,鼓勵學生開口。創造真實、有趣的環境讓學生樂于初中語文思維。

          六、合理使用教材,做到教師與教材的和諧統一

          教材是教師實施教學的主要工具,也是學生接受知識的主要信息媒介。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靈活地、有創造性使用教材,對教材的內容進行適當的取舍,對教材建議的教學方法做適當的調整。幾節優秀課例給了我極大的啟示: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做到認真鉆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內涵,F行的教材極富德育意義,它圖文并茂,每課時無不滲透著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助人為樂、熱愛勞動、勤奮學習、養成良好習慣等教育。初中語文教師要本著教書育人的原則,寓德于教,引導學生在逐步掌握語言知識技能的同是受到潛移默化的情操陶冶,使學生在語言交際中學會做人的道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教師應該對學生懷抱期望,應該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一定的創新潛能,都能通過努力學習獲得成功。所以應該設法創設民主自由、和諧寬松的學習環境,利用暗示手段,如借用鼓勵的微笑、溫和的目光、親切的話語,將自己殷切的期望傳遞給學生,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他們感受到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從而能自由表達思想,消除害怕出錯的膽怯心理,樹立起成功的信心,激起更大的學習熱情。

          總之,通過培訓使我更加清楚的認識到新課程的實施,為我們樹立了正確的教育教學理念,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加強與學生的溝通,正確評價學生,做到與學生共成長,是今后初中語文教學的工作重點。所以,我們要不斷地誘發、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好初中語文的興趣,調動其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一年級語文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6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造就現代化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面對社會發展的需要,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改革,應以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總結我國語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鑒各國母語教育改革的經驗,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努力建設與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語文課程,在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

          一、課程性質與地位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

          二、課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語,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語文課程應植根于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應盡可能夠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并能夠根據社會的需要不斷自我調節、更新發展。應當密切關注當代社會信息化的進程,推動語言語課程的變革和發展。

          三、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

          1.課程目標九年一貫整體設計。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之下,按1~2年級、3~4年級、5~6年級、7~9年級這四個學段,分別提出“階段目標”,體現語文課程的整體性和階段性。

          2.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各個年段相互聯系,螺旋上升,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

          3.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小學1~2年級為“寫話”,3~6年級為“習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課程標準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

          4.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部分,對教材編寫、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學、評價等,提出了實施的原則、方法和策略,也為具體實施留有創造的空間。

          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階段目標

          第一學段(1~2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

          2.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4.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5.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準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

          (二)閱讀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4.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5.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6.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

          7.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8.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9.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

          10.喜愛圖書,愛護圖書。

          (三)寫話

          1.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

          2.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3.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四)口語交際

          1.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精彩情節。

          4.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

          5.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6.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的意見。

          (五)綜合性學習

          1.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外閱讀,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結合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

          第二學段(3~4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其中20xx個左右會寫。

          3.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

          4.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

          (二)閱讀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3.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5.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6.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

          7.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8.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

          9.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

          10.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

          (三)習作

          1.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3.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4.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際。

          5.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6.根據表達的需要,使用冒號、引號。

          7.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8.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四)口語交際

          1.能用普通話與人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領會要點,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對方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

          2.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并能簡要轉述。

          3.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并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體主動地講述故事,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

          (五)綜合性學習

          1.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

          三、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1.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絡,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

          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

          2.各地區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

          3.學校應積極創造條件,努力為語文教學配置相應的設備;還應當爭取社會各方面的支持,與社區建立穩定的聯系,給學生創設語文實踐的環境,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學習活動。

          4.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四、教學建議

          (一)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二)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

          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

          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三)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

          (四)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系。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

          (五)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規律,選擇教學策略。

          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征,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律,應該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1.關于識字與寫字與漢語拼音。

          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

          識字與寫字的要求應有所不同,1~2年級要多少認寫。

          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

          寫字教學要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與學說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

          2.關于閱讀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但不應把它們機械地割裂開來。

          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有些詩文還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于積累、體驗、培養語感。

          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

          還應注意學主閱讀時的心理衛生和用眼衛主。

          3.關于寫作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1~4年級從寫話、習作入手。是為了降低起始階段的難度,重在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

          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

          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

          寫作知識的教學務必精要有用。應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節,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

          4.關于口語交際

          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

          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

          重視口語交際的文明態度和語言修養。

          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采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不必過多傳授口語交際知識。

          鼓勵學生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

          5.關于綜合性學習

          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整體的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

          綜合性學習應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

          綜合性學習應突出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

          提倡跨領域學習,與其他課程相配合。

          五、評價建議

          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實現課程目標的程度,更重要的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不應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

          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幾方面進行評價,以全面考察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因而量化和客觀化不能成為語文課程評價的主要手段。應避免語文評價的繁瑣化。

          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都是必要的,但應加強形成性評價。提倡采用成長記錄的方式,收集能夠反映學生語文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資料,如,關于學生平時表現和興趣潛能的記錄、學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結、教師和同學的評價、來自家長的信息等。

          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更應重視定性評價。學校和教師要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檔案資料和考試結果進行分析,客觀地描述學生語文學習的進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議。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實來評價學生。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

          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還應該讓學生家長積極參與評價活動。在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要綜合采用多種評價方式,考試只是評價的方式之一。

          根據各學段目標達成的要求,抓住關鍵,突出重點,進行全面、綜合的評價。

          (一)識字與寫字

          1.漢語拼音能力的評價,重在考察學生認讀和拼讀的能力,以及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糾正地方音的情況。

          2.評價識字要考察學生認清字形、讀準字音、掌握漢字基本意義的情況,以及在具體語言環境中運用漢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詞典等工具書識字的能力。不同的學段應有不同的`側重。

          3.關注學生日常識字的興趣,關注學生寫字的姿勢與習慣,重視書寫的正確、端正、整潔,激發學生識字寫字的積極性,不能簡單地用罰抄的方式來達到糾正錯別字的目的。

          (二)閱讀

          1.閱讀評價要綜合考察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理解和價值取向,考察其閱讀的興趣、方法與習慣以及閱讀材料的選擇和閱讀量。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意閱讀的評價。語法、修辭知識不作為考試內容。

          2.朗讀、默讀的評價。

          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朗讀的總要求。根據階段目標,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評價學生的朗讀,可從語音、語調和感情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還應注意考察對內容的理解和文體的把握。

          注意加強對學生平日誦讀的評價,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

          評價默讀,應根據各學段目標,從學生默讀的方法、速度、效果和習慣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

          3.精讀的評價。

          重點評價學生對讀物的綜合理解能力,要重視評價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創造性的理解。根據各學段的目標,具體考察學生在詞句理解。文意把握、要點概括、內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現。

          4.略讀、瀏覽的評價。

          評價略讀,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閱讀材料的大意;評價瀏覽能力,重在考察能否從閱讀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5.文學作品閱讀的評價。

          根據文學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強的特點,可著重考察學生對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體驗,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應加以鼓勵。

          在7~9年級,可通過考察學生對形象、情感、語言的領悟程度,來評價學生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水平。

          6.古詩文閱讀的評價。

          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于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考察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而不應考察對詞法、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

          (三)寫作

          1.寫作評價要根據各學段的目標,綜合考察學生作文水平的發展狀況,應重視對寫作的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評價,如是否有寫作的興趣和良好的習慣,是否表達了真情實感,對有創意的表達應予鼓勵。

          2.重視對寫作材料準備過程的評價。

          不同學段學生的寫作都需要占有真實、豐富的材料,評價要重視寫作材料的準備過程。不僅要具體考察學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們占有各種材料的方法。要用積極的評價,引導和促使學生通過觀察、調查、訪談、閱讀、思考等多種途徑,運用各種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3.重視對作文修改的評價。

          要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的態度、過程、內容和方法。通過學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

          4.采用多種評價方式。

          提倡為學生建立寫作檔案。寫作檔案除了課內外作文外,還應記錄寫作態度、主要優缺點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等內容,以全面反映學生的寫作實際情況和發展過程。

          對學生作文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根據實際需要,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口頭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評語表示;還可以綜合采用多種形式評價。

          (四)口語交際

          評價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應重視考察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情意態度。評價必須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讓學生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以反映學生真實的口語交際水平。

          (五)綜合性學習

          綜合性學習的評價應著重于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尤其要尊重和保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多樣化的探究。這種探究,既有學生個體的獨立鉆研,也有學生群體的討論切磋,所以除了教師的評價之外,要多讓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評價的著眼點主要在:

          ——在活動中的合作態度和參與程度。

          ——能否在活動中主動地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

          ——能否積極地為解決問題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資料。

          ——能否根據占有的課內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設或觀點。

          ——語文知識和能力綜合運用的表現。

          ——學習成果的展示與交流。

          在評價時,要充分注意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及時發現差異。對不同于常規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和積極的評價。

        一年級語文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7

          2月19日我參加了由蘭山區組織的教材培訓活動,聽了王艷芝老師的講解。讓我對一年級人教版新教材有了一個更新的認識,從而讓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的去教,下面就談談幾點我的學習體會。

          一、新課程的教材的理解

          本冊教科書以專題組織單元,以整合的方式組織教材內容。共設8個專題,分為8組: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護環境,快樂的夏天,動腦筋想辦法,我們的生活多么幸福,我們都有好品質,有趣的自然界。這8個專題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點,蘊含教育價值,把知識與能力、方法與習慣、情感態度價值觀融為一體。

          每組包括1課"識字"、4、5篇課文和1個"語文園地"。各部分相互聯系,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課文34篇,有2篇連環畫形式的課文(不注拼音);選讀課文5篇,內容豐富多彩。識字課形式多樣,包括詞語、三字經、對對子、詩歌、謎語、諺語等形式。"語文園地"面貌一新,包括四個欄目:"我的發現"──引導學生探究發現,掌握學習方法,主要是識字的方法;"日積月累"──引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優秀段篇;"口語交際"──與專題聯系,在雙向交流中培養口語交際能力;"展示臺"──給學生提供展示學習所得,特別是課外學習所得的舞臺。

          本冊教材中漢字的編排,繼續實行認寫分開、多認少寫的原則。全冊要求認識550個常用字,會寫250個認識的字。要求認識的字和要求會寫的字,分別在課后的練習里標明。此外,在語文園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認識的字。書后的生字表(一)列出了全冊要求認識的字,生字表(二)列出了全冊要求會寫的字。

          二、對新課程的教學要求:

          首先,要想讓學生愛上語文,就要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朱熹說:"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一種巨大的學習內驅力,是學好語文的誘因。教師要不斷修煉自己的教學語言,使它準確、精煉、優美。優美的語言能給學生美的感受、是激發學生興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語文課堂上,我們要有相聲般的幽默、小說般的具體形象、詩歌朗誦般的激情,通過優美的語言感染學生,給學生以詩情畫意般的享受,給學生以美的熏陶。久而久之,學生感受到了語言文字的魅力,就會越來越喜歡語文了。

          其次,引領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通過反復朗讀,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對低年級來說更應該通過教師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和體驗逐步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從而喜歡閱讀,主動閱讀。與此同時還要教導學生注意閱讀時的心理衛生和用眼衛生。

          在這方面,教師要給學生樹立好的榜樣。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要多讀書,讀好書,遇見美文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朗讀,也可以將自己讀過的好書向學生推薦,與學生交流讀書心得。要在班級中營造一種濃厚的讀書氛圍,讓學生置身其中與我們一起品味書香。隨著的閱讀量的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一定會越來越豐富,語感也就更強了。

          最后,王老師還跟我們講解怎么才讓語文教學更有效。讓我懂得了,真實、樸實、扎實、厚實的課才是一節好的課。通過這次的培訓,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在漫長的教學路途中我會更加的去完善教學工作。

        一年級語文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8

          暑假中,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語文教學能力,做一個合格乃至優秀的語文教師,我拿起了《語文課程標準》一書,開始認真學習起來。通過學習,讓我明白: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是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的個性和人格的基礎,語文課程的這種多元功能和奠基的作用,決定了它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梢,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身上的重擔非同一般。為此,要想教好語文,一定要先研讀《語文課程標準》,它是我們進行語文教學的依據。下面我想就閱讀方面具體來談談我的學習體會: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以上!弊x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F代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記憶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礎。朱熹曾經說過: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是多種分析器官同時參加活動的協同作用,心理學家早有實驗結論:多種分析器官協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反復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

          俗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古圣先賢也早就指出了讀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而我們有時在教學中卻對“讀”束之高閣,在閱讀教學中去搞新花樣。教師純粹“為講而講”,學生純粹“為學而學”,“方法”看似靈活多樣,課堂也頗顯熱鬧,可學生學完一段時間后實質卻知之甚少,遺忘很快。正如走馬觀花式的旅游僅是“到此一游”而已。有次我在講一篇游記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采用小導游的方式讓學生先小組合作學習,然后集體交流,抽學生輪流上臺用自己的語言向同學們介紹景點的特點。利用先進的教學媒體,在教學時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觀的畫面圖,猶如身臨其境,美不勝收,接著又讓學生介紹課前收集的相關信息。整堂課內容充實,模式新穎,學生饒有興趣,也學了很多。表面上學生收獲不少,但是由于缺少了對文本的朗讀,實質的理解還是缺少相當的內涵,尚有部分學生甚至一節課中沒開過口,這顯然無助于課文的內容的解讀。

          為此,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我要給孩子們充分的時間去自主閱讀、獨立思考,并且注重學生的閱讀背誦才行。只有孩子們充分地讀,充分地思考了,孩子們讀后才能有自己的感受,才能有自己的體驗和理解,這樣的課堂才會有不同的聲音,才會有精彩的回答,才能各抒己見,有活力。

          總之,《語文課程標準》為我們廣大語文教師指明了方向,要想把課標里的內容落實到自己的語文課堂中去,還需自己不斷地學習才行。我們要努力行走在活到老,學到老的路上。

        【一年級語文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語文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09-03

        學習《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02-28

        語文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12-12

        學習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01-19

        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學習優秀心得體會01-19

        學習《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1-19

        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學習心得體會11-16

        《語文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08-30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06-17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01-16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