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課改學習心得體會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課改學習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課改學習心得體會1
我國正面臨著一場轟轟烈烈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通過培訓和學習,我對新課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新課程它打傳統教育原有的單一、教條的教學模式,構建以人為本、百花齊放的新型教學體系,體現了為了每一個學生發展的全新理念,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的核心理念,也是最高層次的核心目標,新課程培養出來的不再是高分低能,而是全面發展的整體的人。
新課程改革后,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根本的改變。由課堂主宰者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識的灌輸者轉向人格培育者;從單向傳遞者轉向多向對話交往者;由執行者變為決策者、建構者,由實施者變為開發者。
新課程對教師給了我們教師機遇,同時對我們提出了挑戰。要求教師必須更新知識結構。新課程內容的出現迫使教師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一方面準確把握任教學科中學生終身發展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學習,擴展自己的知識儲存。新課程還要求教師必須有開發課程的能力。教學內容從過去的以教材為中心的單一書本知識轉變為以教材為軸線,以活動為紐帶,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充分挖掘本土資源和校本資源,充實教材內容。教師還必須發展整合課程內容的能力。
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傳統的學習方式中,課堂成了教案劇出演的舞臺,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學生只是觀眾與聽眾。在課堂上,學生被當成是單獨的學習個體,而教師往往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有點為老師獨尊的架勢,而且一味地強調學生接受老師灌輸的現有知識,很少甚至沒有考慮過學生的真實感受。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能力。為此,新課程倡導自助、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它變沉悶、閉塞的課堂為歡聲笑語,是師生的交流、學習過程以及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體驗,它還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和做人的品性。
我認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為了考試,為了升學,十幾年的寒窗苦換來的是一張錄取通知書,沒有朋友,沒有刻骨銘心的體驗,沒有美好的回憶,沒有對生活的熱情,沒有穩定而深刻的興趣和愛好,這樣的學生將來怎樣生活在社會中,前途可想而知。因此,作為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課改的需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松自由的可讓氛圍,在這種輕松的氛圍里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真正讓學生成為主宰學習的主人,學習活動參與者、探索者與研究者。
以上是我在本次培訓中的一點點收獲和體會,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課堂教學實施上我會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嘗試全新的教學方法,我相信,課程改革后一定會培育出來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適應社會的全面發展的人。
課改學習心得體會2
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新理念,為廣大教師進行新課程改革實踐提供了思想和理論依據。現在,仍是推行新課程改革的初期,在學習和研究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針對在實踐教學中對新課程改革理論的熟悉,提出以下幾點對新課改的熟悉。
一、認真解讀《課標》,增強課程改革意識。
《課程標準》是對一門課程學習的總體要求,反映了國家和社會對義務教育階段一門課程的教育宗旨和要求。因此,反映當代世界發展潮流和中國社會變化與發展要求的課程目標,必須以注重學生健康個體和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提倡創新、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為特征,取代以“理解”、“熟悉”為主要特征的傳統課程目標。新課程目標,在注重基礎性的同時,更注重發展性和創造性課程目標的確立與實施,以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觀念。有了這個思想觀念,新課程改革必須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心理特點,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的指導深度,而且必須培養學生的學習愛好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達到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最終目的。為此,教師在新課程改革實踐中,應扮好應演的角色,解放思想,認真學習課改新知識,提高自身素質,增強課改意識,在行動中支持課程改革。
二、求實開拓,在實踐教學中努力充當促進者角色。
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它的基本途徑就是課堂教學。面對新課程,每位教師思想觀應有新的轉變,在實踐中,每位的思想觀念應由重“教”不重“學”中解脫出來。新課程《綱要》明確要求,教師應充當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并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把握學習策略;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習愛好;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和服務;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教師角色的改變,需要教師的膽量和勇氣。只有這樣,新的課程改革才能順利進行,徹底實施。
三、創設教師的工作方式,挖掘課程資源,充實教與學。
在以往教學活動中,教師大多數是靠自己的力量解決課堂里面的所有問題。而新課程的綜合化特征,需要教師與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間,用更加平等的方式從事工作,教師之間將更加緊密地合作?梢哉f,新課程增強了教育者之間的互動關系,將引發教師集體行為的變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教學的組織形式和教師的專業分工。也就是說,新課程提倡留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而綜合能力的培養要靠教師集體聰明的發揮。因此,為了改變教師彼此孤立與封閉的現象,必須創設環境讓教師集體教研,互相探究、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并在教學實踐中所得的經驗在教研中交流、研討,并獲得共識,教師在新課程教學實踐中才可有高層次的提高。
因現今信息時代的跨越,教師還通過因特網等去挖掘所有盡可能有幫助的課程資源。而課程資源需要教師去組織,去開發、去利用。為此,教師自己必先占領其高地,這樣才能成為學生利用課程資源的引導者,引導學生走出教科書,走出課堂和學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種資源,在社會大環境中學習和探究。
四、新課程改革,教師職能的轉變與學生學習方式改變必須同軌而行,教師還應樹立終身學習的價值觀。
現代的教學過程是師生的互動過程。新課程改革,教與學和互動必須呈現于教師職能的改變,與學生學習角色的根本轉變。所謂教師職能的改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的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置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性差異,落足不同的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把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與學生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轉變成為學生的學習的合作者、參與者、引導者、促進者、幫助者,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應同軌而行,應由原來的被動學習轉變成為主動學習,學會自主學習,互相合作、探究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提高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由于教學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猜測性與復雜性,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對教育提出越來越高之要求,因此,教師必須隨時對自己的工作及專業能力的發展進持評估,保持開放的心態,肯于在實踐中學習,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只有這樣,才可能不斷適應新的變革。
總之,新課程改革,符合時代的要求。新的課程、新的起點、新的重任都需要發揮每位課改教師的聰明與辛勤勞動。“功夫不負有心人”,相信我們的汗水不會白留,耕耘過的土地一定會結出碩果。
課改學習心得體會3
課改學習心得體會
很榮幸能夠參加碧江區3361師訓強教工程的培訓活動,通過此次新課程改革學習,我學到了很多的知識,也得到了很多的收獲。新課程改革讓我體會到了教學的生命過程。以下是我的收獲和心得體會:
。ㄒ唬┙處熞D變角色,改變已有的教學行為
傳統課堂教學是以教師單純的教為主體地位,學生僅僅“觀眾”與“聽眾”。在課堂上,學生被當成是單獨的學習個體,而教師往往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學生接受老師灌輸的現有知識,他們是被動、機械性地學。而新課程課改中強調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同時認為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老師應盡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把“主宰”權還給學生。我認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為了考試,為了升學,所以,作為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課改的需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松的氛圍里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窨,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大膽,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
。ǘ┬抡n改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合作性
以往教學中,通常重結論,輕過程,一切由教師安排好。學生通常被動接受,缺少參與;教師幾乎把所有的原理,概念都當作定論表現給學生,沒有給學生留下發展的空間;教師把形成結論的生動過程變成了單調刻板的條文背誦,從源頭上剝離了知識與智力的內在聯系。而開放式教學能夠讓學生在這種學習氛圍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體驗,為其終身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ㄈ⿲崿F從精英教育到大眾教育的轉變
以往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在重點,難點上挖得過深導致一部分學生負擔過重,跟不上,這樣就導致一部分學生厭學,造成差生或優生弱科,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新課程標準是一個最低標準,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同時還要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因材施教。通過師生合作,很多問題在分組討論中得以解決,使問題深化不留死角。即解放了老師,又能把絕大部分同學調動起來,使優生更優,差生不落后,實現從精英教育到大眾教育的轉變。
通過這幾天的學習,我認為自己還有很多方面值得注意:
1、增強專業知識學習,堅持自學不懈的精神,努力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
2、認真學習、研究新課標和新教材,領會課標,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內容、編寫特點,要求及教學方向,有效、合理、創造性的指導新教材的教學。
3、教學中,努力實現三個轉變:
(1)教師“學生觀”的轉變。做到用孩子的心看待一切,不歧視孩子,多賞識孩子,達到班上“沒有差生,只有差異”。
。2)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學過程中,老師是學生的朋友,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著,而不是統治者、長官。注重師生的交流、互動。教學過程是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是師生雙方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3)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課堂上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過程,學生學習過程不但要用腦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說,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親自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教師要積極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才能無拘無束的置身于其中,嘗試學習,享受學習的樂趣。課堂才能煥發無限的生命力,學生思維活躍,熱情高漲,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角。
。4)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一些權利,讓他們自己去選擇。給孩子一些機會,讓他們自己去體驗。給孩子一點困難,讓他們自己去解決。給孩子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給孩子一片空間,讓他們自己向前走。
在新課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但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牢牢聯系在一起,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為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著,愿我們的課堂表現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體現,成為不由自主的從心靈深處,淌出持續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
以上是我在這幾天的學習中的反思和體會,我將在今后的工作學習中持續的提升自身的素質,持續的創新,努力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
課改學習心得體會4
點亮希望,點亮生命,天佑玉樹,帶著一顆取經之心,我來到了開封三十一中,走近了課堂超市。明白了它的過程,看到了實施課堂超市后的效果。由此也引發了我的一些思索。
在超市型課堂上,老師把課堂還給了學生,不再是填鴨式教學,而是教師把課堂上的45分鐘讓學生自己掌握,首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這點很好,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照顧到,其次,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自己選擇的學習目標去選擇適合自己的練習題。這點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每一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目標,選擇難易不同的題型。他會做了,他感覺自己的目標自己達到了,就很高興,很自信。特別程度差一些的。他們感覺他們和程度好的一樣也能完成自己的目標了。
其次是學生的展示,各個程度的學生都有機會上臺展示自己這一節的成果,好學生把有一定深度的題講的頭頭是道,程度差的學生也能把容易一點的題說的條理清楚。在登臺展示的過程中,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同時還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在傳統課堂上有些學生是肚里有說不出,站起來臉紅脖子粗的一句話也說不出。對英語來說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啞巴英語,光會寫不會說,不敢說。但在課堂超市上,學生不在害怕,不再害羞。每一個學生都能大膽的展示,真的很棒。
但這也不是一下子就能達到的,需要慢慢的培養,讓學生慢慢的適應。剛開始需要老師慢慢的引導,特別是對那些程度差一些的,我們要多鼓勵,少批評。慢慢的增加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感覺我可以,我行。讓他們敢于展示自己。
老師課堂上不再是主導者,而是引導者,讓學生成為主體者。尊重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這一切也必然要求老師課下多渠道多方式的學習,多吸取知識,經驗。備課已不再是簡單的備教材。而是要備學生。課堂上成為學生解決問題的金鑰匙。課下成為學生的益友。通過學習我覺得我們應該讓自己成為一個智慧型的老師,讓我們的學生慢慢的成為會學習善學習的學生。讓我們師生共同演繹出精彩的課堂。
課改學習心得體會5
通過新課改的學習,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自身的修養:
1、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業務能力,堅持自學不懈的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不斷提高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繼續學習的能力和水平,掌握信息技術應用的基礎和操作技能,學會上網學習,學會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
2、認真學習、研究教學大綱和新教材,領會大綱,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內容、編寫特點,要求及教學方向,有效、合理、創造性的指導新教材的教學,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積極的從新課程中尋找“自我”尋找新課程對“自我”的意義,并主動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課程中,敢于承擔責任,善于解決問題。
3、教學中,努力實現三個轉變:
。1)教師“學生觀”的轉變。做到用孩子的心看待一切,不歧視孩子,多賞識孩子,達到班上“沒有差生,只有差異”。
(2)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學過程中,老師是學生的朋友,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著,而不是統治者、長官。教學過程是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是師生雙方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3)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課堂上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過程,學生學習過程不僅要用腦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說,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教師要積極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才能無拘無束的置身于其中,嘗試學習,享受學習的樂趣。課堂才能煥發無限的生命力,學生思維活躍,熱情高漲,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角。
。4)在教學過程中做到:給學生一些權利,讓他們自己去選擇。給學生一些機會,讓他們自己去體驗。給學生一點困難,讓他們自己去解決。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給學生一片空間,讓他們自己向前走。
總之,新的課改讓人精神一振,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新的突破,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無數的創造空間,確實強于傳統的教學方式,我們要不斷的學習,大膽的實踐,大膽的創新。在改革中出現問題是難免的,我堅信有全社會的廣泛支持,新一輪的改革一定會不斷進步,走向成功。
以上是我在學習新課改中的反思和體會,我將在今后的工作學習中不斷的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的創新,努力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
課改學習心得體會6
年5月5日至9日我參加了到蒙山縣觀摩學習課堂教學改革先進經驗的培訓,在培訓過程中重視了學員的參與和體驗,極大地調動了學員主動參與到培訓中的積極性。
我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實踐中,在體驗、深入思考中得到了提升。在這次培訓中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通過培訓和學習拓寬了知識的視野。
這次學習后我認識到,蒙山縣新圩中學等學校在教學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其基本做法是師生互動,以教材為憑借,走向未知。教師與學生平等合作,相互作用,共同研究教材,一道探討新問題。教師既是學生學習的示范者,又是一名學習者;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通過教材這座橋梁,走向更廣闊的研究領域,探求更博大的未知世界。正因為如此,所以它以鮮明的時代性、開放性、探究性、實踐性和創造性,而越來越為教師所喜愛和采用。
二、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的接受學習為主動的合作、探究學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發展的主體,是“教學之本”,因而自主學習是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基礎。學生經過自主學習就會產生疑惑,有了疑惑不能獨自解決,于是就有了交流合作的必要;學生可以通過合作和交流,來切磋學問,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通過探究,質疑問難,深入分析問題,研究并解決問題。由此可見,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體現了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的教學思想,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最佳途徑。
三、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理念。
在以往教學中,教師獨霸講堂,控制著一切,使學生喪失了主體地位,失去了自主性,泯滅了學生的個性,極不利于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我們應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轉換教學理念。在培訓中讓我認識到教學過程實際上是在一種民主、平等、融洽的氣氛中,在教師組織、引導和示范下的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既是學習者、發現者、欣賞者,又是開發者、引導者、組織者,也是研究者、反思者、創造者。因此,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又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
總之,通過這次培訓對我來說有了很大的收獲,給我帶來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在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上有了更新換代,讓我有機會嘗試和實踐全新的教學模式。我要把這些新的教學理念和新的教學模式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在學校的新課改教學中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
課改學習心得體會7
在本次新課程的培訓中,我們聽了王尚志教授以及其他各位老師的辛苦講解,使得自己對此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也使自己認識到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下面是我參加培訓的一些心得:
首先是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怎樣作到這一點呢?我認為關鍵在于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拔?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盡量地搜集,制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積極源于興趣,我認為,在新課改條件下,要上好高中數學課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系。
2、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采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聰明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欲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在提高學生積極性的同時,教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以適應新課程的要求。對于教學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考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3、學生應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4、靈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許多教師不適應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與實際聯系起來。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
5、追求形式和效果統一的課堂
現在,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于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組織有效的、科學的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問題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內容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著自己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己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識優化組合,完成篩選,做出正確判斷。
課改學習心得體會8
課改中,我和同行們努力探索,大膽實踐,認真思考,把課程實施落到了實處,收到了明顯的成效。尤其在數學課堂上發生了許多可喜的變化。課改使學生在數學課堂上開闊了思維,豐富了語言,課堂上再不是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情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學得輕松,學得愉快,課堂真正成了孩子們的天地。
。1)創設良好教學氛圍。
良好的教學氛圍對促進學生學習乃至知、情、意、行的全面協調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學中注意創設平等和諧、合作交流的教學氛圍。尤其是對待學困生,教師不僅要付出愛心和關心,更多的是耐心,細心,為每個學生提供良好教學的機會和保證。采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教學形式,學生間互相激勵,互相促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愉悅感,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有效性,激勵學生去探索,去創造。
(2)創設問題情境。
以圖畫情景展現,使學生親自體驗數學就在生活當中,給學生提供充分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主動研究充滿數學的實踐問題。教學中,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創設充滿趣味的問題情景,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設與現實生活相聯系的問題情境,力求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并在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認識到數學的價值和數學的魅力。
(3)開放課堂。
把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讓他們通過觀察、操作,獨立思考及群體討論,獲得數學知識,真正讓課堂“活”起來,學生“動”起來。開放學生的眼睛,提供觀察機會。開放學生的嘴巴,提供表達的機會,開放學生的頭腦,提供思考的機會。在解決問題中,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經過學生自身積極地思考,探究發現數學結論,體會數學的魅力和活力;開放學生的雙手,提供操作的機會。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維的起點,通過“涂一涂、分一分、圍一圍、折一折、拼一拼”的實踐活動,認識長方形、正方形;開放學生的空間,提供表現的機會。
以上就是我個人對新課改以來,在數學課堂上的一些收獲。課程改革正在全國各地全面鋪開,我將更加努力地投入到課改活動中去。
課改學習心得體會9
x月xx日,中心校在我校組織了課改課觀課議課活動,通過這次活動使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到課改課、小組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數學課改心得體會。下面就來談談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激發學生潛能,鼓勵探索創新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而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家長、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主動地采用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這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挖掘學生的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要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過程中獲得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使他們覺得每項知識都是他們實踐創造出來的,而不是教師強加給他們的。
二、轉變教育觀念,發揚教學民主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走出演講者的角色,成為全體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激勵者、引導者、協調者和合作者。學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師不能代勞。教師的主要任務應是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在恰當的時候給予恰當的引導與幫助,
要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來獲取知識,發展能力。
三、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習興趣
某些學生不想學習或討厭學習,是因為他們覺得學習枯燥無味,認為學習數學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則和解題規律記熟,然后反反復復地做題。新教材的內容編排切實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思想,通過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或我們身邊的數學事例來闡明數學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好教材列舉的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數學素材和形象的圖表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尊重學生,熱愛學生,關心學生,經常給予學生鼓勵和幫助。學習上要及時總結表彰,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感受到學習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過自己的教學,使學生樂學、愿學、想學,感受到學習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為學習而勤奮,不會有一點苦的感覺。
新教材中編排的有關內容,如“地磚的鋪設”、“圖標的收集”、“打折銷售”等等,教師都可以充分利用,讓學生走出課堂去學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關注個體差異,促使人人發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教育要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即要為所有學生打好共同基礎,也要注意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由于各種不同的因素,學生在數學知識、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異,教師在教學中要承認這種差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兼顧學習有困難和學有余力的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
五、媒體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益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大力開發并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恰當地運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提供更為豐富的數學學習資源。
總之,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能堅持利用新課程的理念來指導課堂教學,善于運用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方式和教學手段,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動口、動腦、動手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參與教學,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會得到不斷加強,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創新能力就一定會得到全面的提高與發展。
課改學習心得體會10
作為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師,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知識還是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這取決于我們擁有什么樣的教育思想。
以應試為目的的學校,當然關注的是知識,因為他們把升學率的高低作為衡量學校成敗的尺子。他們以為多教孩子點知識,讓孩子考上好的學校,就完成了教育的使命,就是教師的功德,而不去追究有多少知識變成了學生精神發育中的養分。
這樣的學校,這樣的教師不遺余力向學生灌輸知識,依靠超長的學習時間、大量重復的練習和反復的考試,不斷強化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倡導的是“只要學不死,就往死里學”的苦學精神,致使一些孩子考上了大學,卻輸掉了一生。這樣的學校只有知識,沒有生命,只有分數,沒有情感,只有冷酷,沒有溫度,學生被訓練成了考試的機器,缺少對生命價值的認識與體驗,缺少對生活的關注和理解,培養了一批功利化、世俗化的高分低能的碌碌無為之輩。
我們沒有人思考,在孩子的一生中,我們帶給他們的最大影響是什么?哪些才是他們終生受用的東西?是我們教給他的那些知識么?顯然不是,我們帶給孩子最大影響的,不是我們教了什么,而是我們是怎樣一個人,我們是怎樣對待他們的,是教師的品德、思想、作風、人格。
所以,一所好學校,一個好的教師不僅要關注知識,更要關注學生,不僅要讓學生考上大學,還要讓他們有機會擁有成功的人生。
孩子到學校來學習,不僅僅是學習書本文化,更重要的是學會做人,學習人的生活方式,包含對人生價值的追求。教師每天走向教室,首先面對的是學生而不是學科,是生命而不是知識。你不是在教學科,你是在教孩子。你知道孩子的名字中包含了多少家長的期待么?你知道孩子的喜好么?你知道孩子的未來發展方向么?你知道孩子的情感世界么?一些教師把更多的精力用于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考綱、研究高考,卻忽略了最該研究的學生。
每一個生命都是不同的,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每個生命又都有自己的成長方式和道路,有的適合讀書,有的適合就業,有的適合務農,有的適合經商。研究他,就會找到適合孩子成長的方法和途徑,就會給他的人生以正確的指導和建議,讓每個孩子都與眾不同,讓每個生命都多姿多彩。我們再也不能用一個模式去培養所有的學生,那是制造產品不是培養孩子,你知道有多少鮮活的生命和可愛的個性被這種統一的培養模式扼殺了,這是罪孽啊。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學習,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應該參加高考,人生的終極目的是追求幸福和快樂,而要實現這個目的的途徑卻有千條萬條,考大學對某些孩子來說不一定就是捷徑,也許換一條道路很快就達到成功的頂點。我們不要逼迫莫言去考學,不要逼迫劉翔非得參加高考,不要逼迫xx一定要考研,不要逼迫毛澤東一定得留學。教育要順勢而為,順流而下,而不要逆天而行,尊重孩子的特點,順應孩子的天性,保護他的興趣,引導孩子的方向,讓他的“長板”更長,才會使孩子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學校是一個被師生共同擁有的“生活世界”,在這個世界中,充滿人的價值與意義、情感與體驗、交往與實踐,體現人的生命的律動。然而在功利化的浪潮下,一些學校傾心于知識、分數,師生淪落為分數、制度的奴仆,生命的意義與價值被邊緣化。其實學校最根本的價值和意義在于學校全體成員的發展、精神生活的充實以及生命境界的提升。教育質量就是師生的生命質量。中國教師報李炳亭說:“教育就是從兒童出發,研究人,成就人。教師的第一使命就是認識學生!闭n改專家杜金山說:“教育是人對人的影響,不能把對人的培養當作制造機器。”學校要引導教師更多地關注學生、研究學生,讓每一個生命都綻放出不同的色彩。
知識只是培養學生的精神食糧,而且不是唯一的食糧。只關注知識的教師甚至不能稱其為教師。學生是學校的主人,領導和教師都是學生的奴仆,不研究主人的奴仆是好奴仆嗎?只研究主人吃什么的奴仆能為主人服務好嗎?
教育不能被窄化為教學,教學不能被窄化為考試,教育不單純是傳授知識,而是育人,所以我們必須把大量精力用在研究人上。
課改學習心得體會11
在新課改大潮的推動下,經過一次次的聽評課,一次次得學習、研討、反思。我對如何上好一節數學課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第一、一節課要有一個明確、具體、恰當的教學目標,要準確把握重難點。這就要求教師要認真閱讀教學參考書,明確課標,查閱大量的資料,真正吃透教材,明確教材的編寫意圖,
第二、教學內容的選擇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要能很好的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服務。同時教學內容要盡可能的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第三、做到知識問題化,問題習題化,習題梯度化。圍繞教學目標精心編題,不做機械重復的訓練,最大限度的發揮每道題的作用。正所謂教師下題海,學生泛輕舟。
第四、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覺主動的學習。通過自己的自主學習獲得知識。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
第五、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教師要把握好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努力為小組合作學習創設情境,搭建平臺。同時教師要對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加強指導。首先,必須使學生明確小組合作的任務是什么。(即要討論的問題是什么)然后,在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對交流時的發言順序和發言的方法及傾聽要做出及時的指導。另外,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也是教師了解學情的關鍵時機,教師一定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善于捕捉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困惑及生成。這一切都決定了教師下一步的教。
第六、重視對學生的評價。目前我們所采用的加分機制就是對學生的一種正面的積極的評價。但是僅僅依靠加分是不行的,當學生進步或有好的表現時,我們由衷的表揚和鼓勵或許會更有效。這就要求我們時刻把愛放在心中,善于發現學生閃光點和點滴進步。并且能用恰當得體的評價語言把它傳遞給學生。
第七、重視對學生的思維的訓練。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沒有了思維的參與,數學就失去了它的意義。一節數學課,它的有效性不在于學生背會了多少概念,記住了多少結論,而在于學生動了多少腦筋。只有學生自己思維參與的學習才是有效的學習。所以數學課堂上教師一定要把激發學生的思維放在首位。另外,要通過學生的說來促進思維,一個問題,要讓學生能夠說出它的思路及解決方法。只有想明白,才能說明白,只有說明白,才能想的更明白。
課改學習心得體會12
20xx年6月2日,隨著我市教育局常少明局長帶隊,市教育局、教研室、局屬學校校長、業務副校長一行25人去宜川中學考察學習的開始,我們學校就開始了對宜川中學教學經驗的學習和自主創新。
一、我校課改的現有模式
經過一年多的課堂教學改革,我校總結了宜川教學中“三環節導學式“教學模式,即以“自主學習,討論展示,檢測小結“為基本結構框架,以學案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為載體,通過教師點撥、引導和幫助,使學生在使用學案的過程中質疑、選擇、分析、綜合和概括,采取討論、交流、展示等形式激發學習的動機與欲望,進而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并不斷優化自主學習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方式的經驗,結合我,F有情況,提出了我校自己的教學改革模式。即“二、三、四”改革模式。其中,“二”為兩個自主學習,自主管理;“三”為三個十分鐘,早晨的瘋狂英語誦讀十分鐘,中午的雙語書寫十分鐘,下午的面壁思過十分鐘;“四”為四個保證,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保證學生的全員參與;保證不讓一個學生掉隊;保證辦學質量的穩步提升“二、三、四”改革模式為我們的教學、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模式與范例。
二、我的課改心路歷程
20xx年下半年我校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教學改革,以語文、數學、外語為龍頭。因為我帶的是初中化學,其課程開始時及面臨的是那些初三馬上要面臨畢業的學生,學校為了穩妥起見,推后了物理、化學科目的改革開始時間,讓我們對新的教學模式有了一個觀察、體會的過程。在此期間,在不影響學生學習進度的情況下,我也做了一定的嘗試,以制作學案開始,開始了我的課改路程。剛開始制作學案時,主要以課前預習與習題為主,把學生的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納入到了我的實時監督當中,學生在課程的開始階段,必須實時檢查,核對學生課前預習的部分,發現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對于學生難于理解的問題給出適當的強調。在課后,可根據我校學生自身的特點,隨時調節課后習題的難度,使學生合理的提高學業水平,給我的課堂教學做了一個很好的補充。在此期間,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課改的好處,這種嘗試給我今后的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基礎,也給我的制作學案提供了一個熟悉的過程。
隨著學生對化學這門課的熟悉,在對化學專業術語、專業名詞的理解上有了一定的基礎,我在一些難度簡單,與生活實際的聯系比較緊密的章節加入了學生展示的環節,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開始參與到課堂“教”的過程中,優先培養一些理解能力好,表達能力強且對化學興趣高的學生,以點帶面,充分帶動其他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習題課中,全面展開學生提前做,小組討論,課堂展示,學生點評,老師進行補充的課堂模式,為正式的課程改革做一個堅實的基礎。
20xx年年初,學校全面鋪開教學改革,化學課程遂即也進入到了課程改革的浪潮之中,在理論性較強,實驗較多的課程中,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學生畢竟對實驗實際操作較少,學生展示實驗時操作不規范,更為讓人擔心的是一些實驗具有危險性,老師做都要非常的小心,何況是學生本身操作能力就不好。這個時候正好趕上學校的教室多媒體設備進入到了教室中,為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解決問題的方向。在自主學習課時,我會占用學生部分自主時間,提前對實驗進行操作,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因為這個時候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描述實驗的能力,能夠進行觀察分析,使課前自主時對實驗有了一個直觀的感受,在第二天的課堂展示環節,在網上下載實驗視頻,然后由學生隨著視頻去講解,去感受實驗的魅力。某個環節甚至可以反復的播,反復的放,加深印象。這個時候,我仍然是課堂的組織者,并沒有將課堂完全交給學生。根據課程進度,在熟悉完課堂展示環節后,我的課程進入了復習階段,課堂已經完全交給了學生。我的課堂模式已經穩定在了課前討論做題,課時學生展示講題,課時補充的模式。
我的課改基本上還是處在一個探索的過程,并沒有一個完全成熟的模式,但其中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當在這節課出現問題時的那種糾結與無奈,確實困擾在我新課改的歷程當中。
三、課改反思
任何形式的課堂,其根本出發點都應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但在具體的實踐中還要做到實事求是、精益求精。在學案的編制方面還要做得更細致,把握更準確,結合我校學生實際,要融進老師自己的思想、教學思路、教學方法,體現問題化、情境化、層次化。自主學習課堂上要體現出教師的方法指導,不能放羊式,也不能圈養式,教師應分層次指導,抓住重點,突破難點,不應學案發下去之后,學生無目的的做或者干脆就是抄。譬如化學自主課堂時,教師應先引導學生初讀課文,初涉本課內容;瀏覽導學案,根據自研內容,再讀課文,解決淺顯問題;根據不會的問題,結合教師展示、解決難點;如果還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再生生解決或師生合作解決。對于展示課,教師也要根據班級實際情況,精心設計展示題目,這些題目不能只為了所謂的課堂的“活”,而應在“活”的課堂形式下,學生真正能學到知識,培養能力。甚至教師也要寫展示課的預案。比如我在教《化學肥料》的展示課時,就寫出了比較詳細的展示課教案,甚至寫出了展示環節之間的過渡語言,目的就是教給學生展示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展示能力,課堂效果還是比較好的,在課改初期,教師這樣的指導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課程結束前上,教師應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作簡單的梳理,有一個系統整體的回顧,再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學案課后題目,明確哪些內容自己真正掌握,哪些內容掌握的還不夠熟練,真正做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由于學案上的達標測評題目一般量都比較少,教師在課外也要精心篩選一些補充內容,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訓練需要。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化學綜合學習能力。
除此之外,要結合每次考試大作文章,做好文章,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斗志。抓“考”,更要抓“評”、抓“獎”;“考”的目的是了解學生過去一階段學的情況,“評”、“獎”的目的是激發學生下一階段的斗志,就像燒鍋做飯一樣,要不停地加柴火,火勢才能猛,飯才做的快、做的熟,因此,我認為抓住“評”與“獎”比抓“考”更重要。課改任重道遠,需在學習中探索,在探索中前進,在前進中完善,最終成就學生的成功。我們相信,在領導的重視和執著的追求與正確的引導下,課改的激情一定會匯成波濤洶涌的改革浪潮,共同推進啟明這只大船搏浪遠航。
課改學習心得體會13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出臺,指明了我國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改革的前進方向。歷史的使命,促使廣大師生必須盡快更新觀念,及時趕上改革的步伐。于是,如何組織教學,怎樣才能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如何使學生不僅“喜歡數學”而且“會做數學”“會用數學”真正使學生在情感、能力、知識等方面獲得全面發展等一系列的問題成了數學教學活動中備受重視和焏待解決的問題。
誠然,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入嶄新時期的道路上,教師和學生都焏需打破教與學的陳舊模式。在《數學課程標準》的指導下,結合幾年來的教學經驗,我深感傳統的教學方式使大部分學生表現為:被動地接受知識、簡單操作和硬性記憶,缺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未能發掘出學生內在的潛力。為了能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我認為,教師要做到兩個“轉變”學生要實現三個“互動”
一、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
在課程標準理念下的教學創新是每一位教師應當思考和實踐的任務,同時也是為了適應今天學生的學習需要。因些,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樹立新的學習觀、教學觀和發展觀。各種新觀念正在日益深刻地影響著小學數學的學習,特別是在教學中的師生關系、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所處的地位等方面對傳統教學觀念提出了嚴重挑戰。我認為,要轉變教師的教學妠應該做到:
1、教師要通過學習《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把新的理念帶進課堂,優化學生的學習過程。
2、教師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對學習方法的選擇,允許他們用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法去構建數學知識的體系。另外,還要尊重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個別差異,允許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
3、教師要重視學生對數學學習過程的自我反思和改進。一方面讓他們在反思中感受學習成功的喜悅,進一步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在反思中發現自己學習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據此采取有效的措施改進自己的學習,從而更好地實現數學知識的主動建構。
4、教師應成為小學數學學習的促進者,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幫助他們更好地建構數學知識的體系。
二、教師角色的轉變。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從古至今教師所扮演的單純的教師角色?涩F行《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強調“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一理念怕提出,大大改變了以往存在的“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出題你做題”的被動學習局面,實現由傳道、授業、解惑向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轉變。在“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現代教育觀的指導下,我們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在教學中我時刻注意自己角色的轉換,盡量做到從原來的傳授者轉化為促進者;從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從居高臨下轉向“平等中的首席”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為學生創造一種民主、平等、寬松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心理輕松的情況下形成一種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能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產生愉悅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學生產生不同意見時,我們可以說:能讓老師發表一下意見嗎?你還想說點什么嗎?在學生有不同的計算方法時,我們可以說:想看看老師的不同算法嗎?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的同時,我們可以說:歡迎老師加入你們的行列嗎?以“和藹可親”的態度,“商量”的口氣,以“參與者、合作者”的身份與學生共同學習。既起到“引導者”的作用,又為學生營造了一種愉悅、輕松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探索數學知識的同時經歷豐富的情感體驗。
三、學生“互動”之一動手實踐。
動手實踐是一種特殊的認知活動。學生借助手的活動能夠實現和反映其內部的思維活動,讓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改變了“耳聽口說”的學習模式,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學到獲取知識的方法。尤其是在低年級的學習過程中,加強學具操作既能幫助學生豐富表象,架起由感性認識到理發認識的橋梁,實現新舊知識的轉化,形成新概念;還能為學生的主動探索提供機會,為學生感知具體數學知識的現實背景和來源創造條件。因此,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知識基礎和認知規律,結合教學內容,多讓學生擺一擺、畫一畫、折一折、拼一拼、想一想、說一說。盡可能多給學生提供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如教學“平面圖形的拼組”這一課時,從做風車引入,讓學生先把一張長方形的紙剪成正方形,再用正方形剪出四個三角形,就做成了風車,當風車轉起來時就形成一個圓……讓學生在折疊、比較、測量的動手實踐過程中知道了各種平面圖形之間的聯系、區別與相互轉化。再如,在教學“找規律”這一新內容時,通過涂色、擺學具、布置教室的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激發創新意識。只有大膽采用“聽會忘、看能記住、做才能學會”的教育理論為指導,才能充分體現出新標準“玩中學、做中學”的新理念。
四、學生“互動”之二自主探索。
著名數學教育家波利亞指出: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屆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正如現代教育理論主張讓學生動手去“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一樣,對知識而言,學生的獨立思考、相互討論、思維澄清的過程,就是自己發現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由教師講授轉向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只有讓學生親自做一做、試一試,有探索才會有創新、才能有成功的可能。教師要先設計好問題探索過程和要求,使學生帶有目的性,任務性去進行探索,不做形式,要使學生有所得有所獲。就拿教學“兩位數減一位數”里的例子來說吧。“36—8”個位上的6不夠減8怎么辦呢?要求學生動手擺小棒,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得出五種不同的計算方法。算法一:從10根小棒里去掉8根剩下2根,再和26根合起來是28根,10—8=2,26+2=28。算法二:從30里拿出2和6合成8,30—2=28。算法三:8—6=2,30—2=28。算法四:把36根小棒分成20根和16根,16—8=8,20+8=28。算法五:從30根里拿出8根還剩22根,22+6=28。通過在這個充滿探索和自主體驗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了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的算法,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同時也能體現現代教學思想的算法多樣化,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只有通過教師合理的引、得當的放,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在探究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使學生勇于創新。
五、學生“互動”之三作交流。
合作精神是未來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徑。長期以來,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更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同時,也使學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新課標里指出的“合作交流”是針對傳統集體教學的弊端而產生并逐步推廣開來的。小組合作交流體現了教學活動中各動態因素的多邊互動,尤其是生生互動占據了課堂教學的重要地位,改變了在傳統集體教學中師生單向交流的被動局面,對于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較好方式?梢嬲龅叫〗M合作學習不“流于形式”不“為了合作而合作”針對低年級學生年齡小、自律性差、合作意識淡薄等因素,我是這樣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
1、合理組建學習小組,安排好小組合作學習的人數。
以4~6人為一組,成員以異質分組按好、中、差搭配,成員之間要有明確分工,落實具體任務,每個人擔任不同的角色。在一定的時間內互換角色,使得每個人在不同角色、位置上得到鍛煉與提高,全球學生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2、安排富有挑戰性的問題作為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
當學生明確了主攻方向和需要解決的問題之后,我會適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起,使學生明白怎樣完成學習任務。例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這一課時,我向學生提出了:你們是怎樣記住這么多種不同面值的人民幣?這一問題。當時各小組討論得激烈,有的回答看圖案;有的回答看字樣;有的說認顏色;還有的說認大小等等。這樣不僅使學生在合作交流中解決了問題,而且加深了認識各種面值人民幣的印象。再如,教學“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的問題”之后有這樣一道練習題(練習十三的第5題)。
我把“你還能提出其它問題嗎”下放到各個合作小組。隨著成員們激烈、投入的探討,一系列的問題出現了:①鴨比鵝少多少只?②鴨和鵝一共有多少只?③鴨比雞少多少只?④雞、鴨、鵝一共有多少只?……從而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創設一個有利于學生積極思考的空間和時間。
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生如何交流;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如何主人別人的優點、缺點。千萬不要為了急于匯報結果而把正在進行的“交流會”終止,也不能任由學生漫無邊際地說下去,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同時,還要對各小組開展交流的發言順序作出合理的安排。教師要始終作為小組合作學習的設計者和引導者,教給學生小組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組合作的質量。
總之,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新道路上,作為一名教育者的我們應該努力按照新的課程標準指導教學,積極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引導學生采用新型的數學學習方式。只有教的主導與學的主體有機結合、共同進步,才能落實課改的要求,在課改中,實現教育的最優化。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出臺,指明了我國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改革的前進方向。歷史的使命,促使廣大師生必須盡快更新觀念,及時趕上改革的步伐。于是,如何組織教學,怎樣才能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如何使學生不僅“喜歡數學”而且“會做數學”“會用數學”真正使學生在情感、能力、知識等方面獲得全面發展等一系列的問題成了數學教學活動中備受重視和焏待解決的問題。
課改學習心得體會14
新一輪課改的號角喚起了老師們勇于拼搏的干勁,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課堂,使學生改變接受性學習方式,學會探究式學習。探究式學習是學生在自主學習基礎上進行的一種較高層次的學習方式,其作用在于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增強探究意識,學會探究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平等對話
新課改改變了以往的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居高臨下地問,學生規規矩矩地聽,小心翼翼地學。當學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滿足時,才會輕松、愉快地投入學習,才會主動探究,因此,現代課堂教學應確立師生平等的教學觀念,構建平等對話的教學平臺,使教學“在師生平等的過程中進行”將師生關系“理解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間的沖突,對權威、尊嚴的威脅”,讓學生在率真、坦誠、互尊的環境里一起學習。這個過程不再是應該使學生處于一種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狀態,思維活躍,敢想敢問,敢說敢做。一、給學生機會。比如在教學《世紀寶鼎》一課時,讓學生以導游的身份向前來參觀的朋友介紹世紀寶鼎。學生也以游客的身份提出問題。通過這樣的學習,不僅考查了學生收集的資料,培養了學生表達能力。而且變老師枯燥的講解為學生自主地我想說,我能演。再通過讀書,進一步了解世紀寶鼎。通過這一節課的教學,使師生、生生、生文對話達到融合,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學會了學習。再如:教學《詹天佑》一課時,發散學生思維。想想說說如果是你,會設計什么樣的鐵路。學生說出很多S型、T型、直線等等。追問詹天佑為什么用了“人”字形線路呢?進一步分析人字形線路的優點。平等對話使學生在課堂上成為學習的主動者,把自己想說的,能說的都說出來,給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二、虛心請教。教師不是萬能之人。作為教師應該放下架子向學生學習。使學生明白,不管是誰都要學習,不管是誰,只要會就能成為別人的老師。給學生以自信,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三、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也是平等對話。老師參與學生的合作中。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說話。學會合作,增強自信。
二、創設情境
探究性學習的起始點就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設置一些問題的情境,利用一定的“誘因”激發學生的探究動機,點燃學生探究問題的靈感和熱情。比如:教學《向往奧運》一課時,布置了這樣的作業:《給奧運冠軍的一封信》讓學生大膽想象,把我們對奧運的向往,對奧運冠軍的崇敬表達出來。由此體會體育冠軍的來之不易,來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三、展示成果
評價探究結果,具有共享學習成果,激勵后繼學習的意義。由于學生在探究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小組成員之間對探究的成果也進行了小范圍交流討論,對探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質疑,對來自各方的觀點進行了歸納總結,對探究的問題有了較全面、深刻、獨特的見解,他們內心有著想展示思維成果的渴望與沖動,他們想在展示成果中展現自我。因此,教師要設置豐富多彩的展示平臺,鼓勵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來匯報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類型的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潛能,都能從探究閱讀中獲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學,可將文中的精彩片斷改編成小品,舉行書中人物化妝扮演會;心思細膩,不善言辭的同學可寫探究報告,心得體會;善于辭令的同學可進行辯論,以展示思想。如:在學習《詹天佑》時,學生通過讀課文,對詹天佑開鑿隧道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認識,但還不細致。此時,讓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品讀相關段落。然后通過動手畫一畫,自己講解理解其含義,
再如學習“人”字形線路的行車方法。我沒有通過課件直接演示,而是自己堆了個“人”字形線路,讓學生根據理解行車。學生通過演示,直觀的理解了行車方法并發出了對詹天佑的贊嘆。
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起地球!蹦敲,就讓我們給學生一個探究的天空,讓他們用“探究”這一支點去“撬起”整個知識王國吧!
課改學習心得體會15
新課改改變了以往的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居高臨下地問,學生規規矩矩地聽,小心翼翼地學。當學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滿足時,才會輕松、愉快地投入學習,才會主動探究。因此,現代課堂教學應確立師生平等的教學觀念,構建平等對話的教學平臺,使教學在師生平等的過程中進行,將師生關系理解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間的沖突,對權威、尊嚴的威脅,讓學生在率真、坦誠、互尊的環境里一起學習。使學生處于一種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狀態,思維活躍,敢想敢問,敢說敢做的氛圍中學習。因為教師不是萬能之人,作為教師應該放下架子向學生學習;使學生明白,不管是誰都要學習,不管是誰,只要會就能成為別人的老師經過一個階段的高中數學新課程培訓,使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偟恼f來通過緊張而又認真的學習所獲得的感想與心得體會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1.經過專家的講解,使我清晰地認識到高中數學新課程的大致內容。通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數學新課程內容的增減與知識的分布;怎樣把握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即專家們所提醒的在對學生講解時應該把握的尺度;新的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僅要從思想上認識到高中數學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從自身的知識儲備上為高中數學新課程改革作好充分的準備。對于新增部分大學內容應在最短的時間里把它們拾起來,不僅要弄清,更要弄透。對于一個高中教師,要想教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成為源源不斷的自來水。知識的更新與深化也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一成不變的教材與教法是不能適應于社會的發展與需求的。對于未曾變動的舊的知識點,考綱上有所變化的必須做到心中有數。對于新增內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內容,哪些是選講內容,對于不同的內容應該分別講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做到面對新教材中的新內容不急不躁、從容不迫,不至于面對新問題產生陌生感和緊張感。通過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數學新課程的內容是由哪些模塊組成的,各模塊又是由哪些知識點組成的,以及各知識點之間又有怎樣的聯系與區別。專家們所提供的知識框圖分析對我們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著非常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對于必修課程必須講深講透,對于部分選學內容,應視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高中數學新課程的改革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人才需求而制定的。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需求,作為教師理應先行一步,為社會的發展與變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2.通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整體把握高中數學新課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整體把握高中數學新課程不僅可以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數學的主要脈絡,而且可以使我們站在更高層次上以一覽眾山小的姿態來面對高中數學新課程。整體把握高中數學新課程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只有讓學生具備良好的數學素養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只有清晰地認識并把握好數學的主線,才能更好地將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所謂的主線即貫穿于某一階段的某個知識點,或者是某種運算,或者是某種思想方法等等。這條主線也許只貫穿于我們的初高中階段,也許會貫穿于我們的小學、初中、高中甚至大學階段。因此較好的整體把握高中數學新課程、清晰地認識并把握好數學的主線,對于一個高中數學教師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將個人的智慧與集體的智慧融于一體是把握數學中的主要脈絡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對待同一個問題的看法與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維模式會產生不同的講課方式,不同的授課方式就會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課方式與方法能使學生輕松樂學,如沐春風;科學的思維模式,能使學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當的情景導學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因此將個人的智慧與集體的智慧融于一體進行歸納、總結、交流能促進我們產生更多更好的授課方式、方法,產生更多更新的科學思維模式。這對于我們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非常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3.通過網絡上一些老師具體的課堂案例學習、專家的經典點評,使我認識到應該如何把握高中數學課堂教學。通過網絡上一些老師具體的課堂案例學習、專家的經典剖析,使我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怎樣才能將一根根主線貫穿于我們的日常教學過程之中。我們已經認識到新的高考越來越傾向于“重視基礎,能力立意”!爸匾暬A”,意思就是從最基本的知識出發。從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中不難發現,幾乎所有的試題,追根求源,都能在課本中找到它的“根”;所謂“能力立意”,意思是說試題不是基礎知識的簡單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組裝,通過這種組裝,題目就給人一種新穎、陌生感!爸匾暬A,能力立意”不但是高等學府選拔人才的需要,也是莘莘學子將來從事各種工作,研究和解決生活、社會問題的需要。因此,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通過把握課堂教學來達到以下兩個目標:一方面,通過我們的日常教學,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以便升入理想的大學繼續深造;另一方面,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將來的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新教材的安排與設計充分體現了編者的良苦用心。作為教師,應該通過自己與集體的創造,更好地為我們的學生和社會服務。
通過此次學習,不僅使自己的眼界得以開闊,而且使自己對高中數學新課程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這無疑將對我們今后的教學工作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課改學習心得體會16
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也隨之發生著變化,以培養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個維度為目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學前臺。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也出現了許多值得我們反思的東西。與此同時,新課程改革下的數學課堂也存在一些問題。所有的這些都值得我們去深刻的反思,下面我就簡單的談一下在數學教學中的收獲與困惑。
一、課改中的收獲
課改中,我和同行們努力探索,大膽實踐,認真思考,把課程實施落到了實處,收到了明顯的成效。尤其在數學課堂上發生了許多可喜的變化。課改使學生在數學課堂上開闊了思維,豐富了語言,課堂上再不是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情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學得輕松,學得愉快,課堂真正成了孩子們的天地。
(1)創設良好教學氛圍。
良好的教學氛圍對促進學生學習乃至知、情、意、行的全面協調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學中注意創設平等和諧、合作交流的教學氛圍。尤其是對待學困生,教師不僅要付出愛心和關心,更多的是耐心,細心,為每個學生提供良好教學的機會和保證。采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教學形式,學生間互相激勵,互相促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愉悅感,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有效性,激勵學生去探索,去創造。
(2)創設問題情境。
以圖畫情景展現,使學生親自體驗數學就在生活當中,給學生提供充分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主動研究充滿數學的實踐問題。教學中,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創設充滿趣味的問題情景,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設與現實生活相聯系的問題情境,力求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并在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認識到數學的價值和數學的魅力。
(3)開放課堂。
把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讓他們通過觀察、操作,獨立思考及群體討論,獲得數學知識,真正讓課堂“活”起來,學生“動”起來。開放學生的眼睛,提供觀察機會。開放學生的嘴巴,提供表達的機會,開放學生的頭腦,提供思考的機會。在解決問題中,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經過學生自身積極地思考,探究發現數學結論,體會數學的魅力和活力;開放學生的雙手,提供操作的機會。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維的起點,通過“涂一涂、分一分、圍一圍、折一折、拼一拼”的實踐活動,認識長方形、正方形;開放學生的空間,提供表現的機會。
以上就是我個人對新課改以來,在數學課堂上的一些收獲。課程改革正在全國各地全面鋪開,我將更加努力地投入到課改活動中去。
課改學習心得體會17
x月x日、10日,我有幸聆聽了幾位教育教學改革專家的教誨,受益匪淺。下面,我來略談一些心得體會。
一、更新教學觀念。
通過學習,我逐漸認識到教學的本質不再是教師的單向灌輸,而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教學是師生交流的過程,是共同探究的過程,是師生合作互動的過程。課堂教學關注的是以學生的終生發展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課堂也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場所,教師更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指導。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懂得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課堂教學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尊重學生,承認每個學生都具有獨特性,并為其創造成功的機會,教師要樹立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學習的主角。
二、大膽放手、耐心指導。
在課改中,我們教師要一改過去每節課都是優等生發言的狀況,規定每個小組的每位成員必須輪流上臺展示,主講或當小老師。教師要放手讓他們用各自喜愛的方式來嘗試,來體會,然后耐心地指導他們用更全面的方法來改進,來創造。在展示過程中,讓學生一次又一次地去嘗試,去探索,去總結,只要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成功便指日可待。
三、反饋檢測,落實成效。
課改過程中,反饋檢測也是非常重要的。形式可以多樣化,主要以口頭檢測和筆試相結合。時間充足的話,可以對學生進行當堂檢測;也可在課余時間,讓每組的小組長對本組的學生進行簡單的測試。每天的導學案檢查也是一種檢測的方式。教師及時發現學生在知識掌握或口語表達方面的不足,就要及時進行補充、引導,不讓一個學生在學習上掉隊。
四,多元評價,激勵學生。
展示環節中,學校和班級制定的評分機制要刺激小組之間的競爭,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展示中應該避免出現優等生主宰發言臺,中等生和學困生成聽眾的狀況,應規定每個學習小組的每個成員必須輪流上臺展示。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長久。
我們每位教師都要把課改工作落到實處,做到細處,每個環節都要穩扎穩打,每個細節都要瞻前顧后,要把課改作為一項持久的工作,堅持不懈地去做,同時還要求我們善于總結,及時修正,不斷完善,努力讓我們的課改工作步步為營,層層推進。
課改學習心得體會18
作為一線老師,接受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至始至終課改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它是一次革命,一場對話,一座平臺,一把邁向成功教育的鑰匙。
首先,課改是一次對傳統教育的革命。
它打破傳統教育原有的單一、教條的教學模式,構建以人為本、百花齊放的新型教學體系;它變沉悶、閉塞的課堂為歡聲笑語,使課堂充滿自由、民主、和諧的氛圍;它更注重的是師生的交流、學習過程以及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體驗,它還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和做人的品性。
其次,課改是一場社會性的、多重網狀式的對話。
課程改革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關系著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長。課改應是全社會共同關心、共同參與的大事。教學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溝通”和“合作”的過程。我們常常說溝通從心開始,課改的對話就是一場社會性的、多重網狀式的對話。我個人認為其內容表現為:
1、課改需要加強各校之間的對話。
“路漫漫其修遠兮”,課改途中困惑多,疑難多,信息少。面對共同的處境,各校紛紛群策群力,進行一場場多形式的課改對話,使得課改理念真正體現在課堂教學,扎根于課堂教學中,作用于每一個學生。群眾的智慧是無止境的。對話中大家思維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開了,思路又指引著出路,出路又決定課改教育的前途。正因為這樣對話,我們的課改出現了“百花齊放”教學新局面。有了這樣的對話,一線老師深感同行路上不孤單。
2、課改需要加強教材、理念與家長的對話。
課改涉及千家萬戶,家長的理解與支持是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的一個重要因素。課改不僅對老師提出要求,也對家長提出了新的要求。因為許多課都需要家長配合輔導,或做一些必要的準備工作。讓家長了解新課程,取得家長對課改的支持,是這次課改實驗區普遍的做法,也是課改的應有之意。我校采取了多種辦法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新課程是怎么一回事,如召開家長會、致家長一封信、問卷調查等形式向家長宣傳新課程理念。
3、課改需要加強老師與學生的心靈對話。
教學只有建立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才能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創設民主和諧的對話氛圍,正是這種雙邊活動的有力體現,它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它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意識和創新精神,它能使學生置身于快樂之中。
教師在對話中要注意做到:
要以一個參與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的探索、研究、討論之中。與學生一起發表自己的觀點,交換自己的看法。教師用商量的、研討的口吻與學生對話,鼓勵學生相互補充,展開討論。比如“我想這樣做,大家看行不行?”“這位同學是這么想的,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如果學生向教師提問題。教師要熱情對待,積極回答。在對話中,要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把話說完。
最后,課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師人才的一個平臺。
“科研興!币阎饾u成為廣大中小學領導和教師的共識。教師的未來和未來的教師,都將與教育科研聯系起來。我們的課改也迫切呼喚科研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以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為對象,運用科學研究的原則和方法,探尋教育規律及有效途徑。
正所謂“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個好士兵”。參與課改實驗的一線教師應該給自己一個重新的定位,樹立科研意識。啟動課改以來我們力求通過加強課程改革的研究,達到以科研促進實驗的目的,依據本校特色,將課改工作與“探究——發展”課題相掛鉤,以科研為先導,開展群眾性課題研究。
因而,課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師人才的一個平臺。廣大教師應增強的科研意識,積極投身于教學研究之中,做到人人都有研究專題,進而創造出一種濃厚的教科研氛圍,形成一種教科研網絡。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抓科研,課改必將出現欣欣向榮的新層面。
總而言之,彷如一把鑰匙打開一把堅鎖。課改恰如一陣春風,正應了那句古詩“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我們沐浴著課改的春風,定會邁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課改學習心得體會19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一個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學校教育與社會、生產、生活實際嚴重脫節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通過教學實踐,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1、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化學、理解化學,同時把學習到的化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化學,感到學習化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系。
2、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采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聰明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欲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
課改: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于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撥?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盡量地搜集,制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學生的心里,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生物學科與自然界緊密相聯,和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
3、面對新課程,教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
對于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4、學生應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2
5、靈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許多教師不適應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與實際聯系起來。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
6、追求形式和效果統一的課堂
現在,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于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組織有效的、科學的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問題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內容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著自己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己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識優化組合,完成篩選,做出正確判斷。
【課改學習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課改學習心得體會12-01
關于課改學習心得體會08-22
課改學習心得體會范文04-11
課改學習心得體會(精選7篇)05-17
數學課改學習心得體會12-01
音樂課改學習心得體會11-26
2015關于課改學習心得體會11-27
教師課改學習心得體會09-29
《回歸教育的原點》課改學習心得體會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