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讓核心素養落地心得(通用8篇)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課標讓核心素養落地心得(通用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新課標讓核心素養落地心得1
今年暑期,認真拜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讓我對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有了深刻的思考。
本書共分為三個篇章,分別從“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三個部分對教師進行了專業理論及實際操作上的指導,是一本非常有使用價值的書籍。在《學科教學是立德樹人的主要途徑》一文講道:“就每個學科不僅具有自己的符號表達、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也都有自己內涵的價值性和道德意義。這同樣是學科知識的一種內在屬性,是與學科知識相伴隨的內在特征,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構成性因素。所以,學科教學最大的道德教育資源就是學科知識本身!睂Υ,我有深切體會,不管是哪一學科的教師,吃透教材,因材施教,都可以時時踐行“立德樹人”。
從教學實踐的角度,又強調了幾點:一、要充分挖掘學科知識特有的道德教育資源;二、學科教學要進入學生的生活和行為;三、學科教學要進入學生的道德和心靈世界;四、要結合學科教學有機地進行價值引導。于此,作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受到很大啟發:每門學科都蘊藏著豐富的道德教育資源,教師要對學科教學內容中具有道德教育價值的素材進行發掘,把德育滲透融合在課程教與學的活動中。課堂教學要轉化為學生課外的成長行為,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并逐步變成他們的成長自覺。真正的自由教育意味著對學生的整個生活發生重大的影響,他所學的東西將會影響他的行為、興趣與選擇;意味著他過去的一切都收到審視和重新估價。
心靈是人之根本,更是教育教學之根本。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特點就在于使教育的整個過程成為教師過問人的精神生活的整個過程!蔽ㄓ羞M入學生情感、生命、靈魂深處的教學,才能內化為學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這樣,學科知識增長的過程也就成為人格健全與發展的過程。把隨著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將變得越來越有愛心,越來越有同情心,越來越有責任感,越來越有教養。德國教育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集。在學習中,只有被靈魂接受的東西才會成為精神的瑰寶,二其它含混晦澀的東西則根本不能進入靈魂中而被理解!苯逃羌捌鋰烂C的偉大事業,通過培養,不斷地將新的一代帶入人類優秀文化精神之中,讓他們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對終極價值和絕對真理的虔誠是一切教育的本質,缺少對絕對的熱情,人就不能生存,或者說人就不像人,一切就變得沒有意義。聚焦課堂變革,深度挖掘教材,致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新時期每一位教育教學工作者的重要工作。
新課標讓核心素養落地心得2
今年暑假,泰興市高中政治名教師工作室組織各成員閱讀《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該書作者余文森教授長期從事課堂教學改革研究,通過這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分三個部分詳細闡述了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教學觀重建,以及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通過閱讀,我厘清了什么是真正的核心素養的內涵,也意識到了培養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20xx年月,核心素養首次出現在《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并被置于深化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首要位置,核心素養開始進入我們的視野。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十八個基本要點!昂诵乃仞B”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
第三章“基于立德樹人的教學”中講到人是教學的對象和目的,文中認為:真正的學校教育教學是教人,是用學科來教人,這是培育學科核心素素養首先必須確立的教學觀念。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核心素養的內涵“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人的素養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學校教育的聚焦點和著力點。正如傅樹京教授所指出的,教育的真諦在于“首先,教育應該讓學生有價值感。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在這種活動中,知識、技能的傳授固然重要,但教育最本質的內在性是養成學生強烈的價值感,讓他們變成有意義、有價值的人。其次,教育最核心的價值是要讓學生對未來充滿希望。再次,教育應該讓學生變成快樂人。”基于學生學習的教學不僅是教學本質的體現,也是學生形成學科核心素養的必然要求。
第八章中引起我共鳴的是提到了凸顯學科本質特性,展示學科獨特魅力。書中指出:“各學科具有獨特價值和不可取代的作用是分科教學存在的根本理由,實際上這也是我們提煉學科核心素養的依據。學科教學彰顯學科本質特性,這本來是學科教學的應有之義。”我認為政治學科的本質特性是“為誰培養人”和“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引導學生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增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信心、對黨和政府的信任,使其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所以我在講授選修三《國家與國際組織常識》專題五“中國與聯合國”這一框題時,通過組織教學,學生能夠了解中國與聯合國關系的歷史演變,明確中國在聯合國的地位和作用。深刻認識到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著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重要作用,懂得我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的重大意義,理解中國在國際交往中堅決維護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立場。因此,在學科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學科的本質特性,發揮這門學科的真正價值,體現它的真正意義。
總之,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教學過程,還需要我們每一位學科老師去研究和實踐。教育總在不斷地完善與改進,只要有一顆真正愛學生的心,從心出發,從實際行動出發,我們就能不斷進步。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是更加具有人文性的教學,是更加具有科學性的教學,是更加具有可發展性的教學。
新課標讓核心素養落地心得3
今年暑假,我閱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這本書共包括三大主題: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從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凝練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隨著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新課程標準的修訂,核心素養開始進入課程,走進學校。中國基礎教育邁入核心素養的新時代。
一、什么是素養?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三維目標和核心素養的關系?
隨著閱讀,我在這本書中都一一找到了答案。
1、素養。簡單地說,素養指的是沉淀在人身上的對人的發展、學習、生活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從心理角度說,教養即教育出來的素養。一個人的天賦如果得不到適合的教育和訓練,是不可能得到發展的,尤其不能發展成為專業性素養。素養是一個人的“精神長相”。我們可以透過一個人的精神長相,了解他的內在素養。正如作家龍應臺在被問及“文化素養是什么”的問題所做出的回答“它是隨便一個人迎面走來,他的舉手投足,他的一笑,他的整體氣質!
2、核心素養。教育部在《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把核心素養的內涵界定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的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關鍵能力:從學習過程的角度,把學生的學習能力分為閱讀能力(輸入)、思考能力(加工)和表達能力(輸出)三種。這三種能力是學生的基本能力、核心能力。
必備品格:從基礎教育的角度講,必備品格就是具有基礎性、生長性、公共性、關鍵性特征的品格。人必備的三種品格是:表現在人與自我關系上的自律(自制)、表現在與他人關系上的尊重(公德)、表現在人與事情關系上的認真(責任)。
3、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后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成就,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
4、核心素養與三維目標。從“雙基”到“三維目標”,再到核心素養,其中的變遷基本上體現了從學科本位到人本位的轉變。雙基是外在的,主要從學科的視角來刻畫課程與教學的內容和要求;素養是內在的,是從人的視角來界定課程與教學的內容和要求;三維目標是有外在走向內在的中間環節,既有內在,也有外在的東西。
二、“完整的學習”和“原生態學習”
教育部陳寶生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明確強調,要“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人才培養模式”。把教學關系變革提高到人才培養模式的高度,這對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要真正落實以學定教,實現少教多學、不教之教、教學相長,這就是基于學習的教學。變先教后學為先學后教是關鍵的抓手。
1、“完整的學習”。從認知加工的角度來說,完整的認知過程包括信息輸入、信息加工、信息輸出三個環節,相應的,完整的學習過程也可以劃分為閱讀、思考、表達三個環節。
、匍喿x環節。在以聽取代閱讀的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學成了給學生“喂”老師消化好了的知識的'過程。學生與原生知識、真實現象之間直接會面,發生挑戰的機會被取締,久而久之,學生失去了對新知識的消化能力,對新現象的透視能力,教學活動淪為接受與識記的過程。因此,引導學生完整地、全面地、獨立地閱讀教材是課堂教學最本質意義、最具基礎性價值的教學環節。
、谒伎辑h節。學生對閱讀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思考,對文本知識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不僅要明白疑難性的問題,還要弄明白質疑性的問題;不僅要得到問題的答案,還要對問題產生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傳統課堂是回避問題因而也無需思考的課堂。不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堵塞學生新思維的涌現,這樣的教學,只剩下所謂的知識。因此,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進入深度思考是影響和決定課堂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最核心的因素。
③表達環節。在閱讀特別是思考的基礎上,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并與同伴進行交流、互動、分享,可以使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得到增值、完善、補充、更正,使自己學習和認知的水平不斷提高。
閱讀——思考——表達,這三個環節構成了以素養為導向的課堂教學的基本結構或基本范式,又稱為“通用式”。
2、“原生態學習”。從學習對象來說,原生態學習指的是直接面向文本和事物的學習,不需要過多的、不必要的加工環節和教師過多的解讀、點撥、指導、講解。從學生主體來說,原生態學習指的是學生積極運用原始的經驗、思維、情感的學習,即個性化解讀的學習。
、僦苯用嫦蛭谋荆ń滩模┑膶W習。
、诿嫦蚴挛锉旧淼膶W習。
、蹚膶W生的經驗、生活和常識開始的學習。
④學生原生態思維自由參與的學習。
、輰W生情感、興趣、愛好、精神、生命參與的學習。
三、“對分課堂”
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理念為:基于核心立德樹人的教學是就教學方向而言;基于學生學習的教學是就教學主體而言;基于課程意識和學科本質的教學是就教學內容而言的。
余文森教授根據三大教學基本理念,詳細闡述了六大教學基本策略:整體化策略;情景化策主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略。
在實施過程中,我們應抓住課堂,抓住教與學的方式的轉變,抓住師生關系和學生主體等核心問題,回歸到教學的本意。為此可以通過做“加減法”逐步推進。第一、減一點老師的包辦,加一點學生的自主;第二,減一點無效的灌輸,加一點有效的實踐;第三,減一點老師的霸權,加一點學生的表現;第四,減一點刻板的說教,加一點情感的交流。在課堂實踐中,我們可以借鑒復旦大學張學新教授提出的“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形式上,它把課堂時間一分為二,一半留給教師講授,一半留給學生討論。實質上,它是在講授和討論之間引入一個心理學的內化環節,使學生吸收講授內容后,有備而來地參與討論。對分課堂重新分配了教學中的權利和責任,賦予學生應有的權利,讓學生承擔應盡的責任,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為課堂營造了一種民主、開放、自由的氛圍,也因此使課堂變得和諧、舒暢,充滿了樂趣,生機勃勃。
我認為將核心素養根植于課堂,將閱讀——思考——表達應用于教學應該是新課堂的標準。
新課標讓核心素養落地心得4
在核心素養視野下高中政治教學應遵循系統性教學、熱點教學、實用性教學、思辨性教學等教學原則,并以培養學生高中政治核心素養為目標開展教學活動。
1、創設良好政治情境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設良好的政治情境,讓學生在政治情境中感受政治情況,形成政治認同,將其內化于心。教師要創設政治教學活動,在政治情境活動讓學生深化知識理解,并促進其政治認同。例如,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模擬人大會議活動創設政治情境,讓學生自愿擔任各個角色,扮演主席團、總理、代表團等,讓學生結合教材知識內容及自身角色定位說出自身感受,加深其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理解。又例如,在講解國際組織的地位與作用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G20峰會、亞投行視頻資料,展示我國在國際上獲得的成就,讓學生感受到我國國際地位的提升,產生民族自豪感,深化政治情感。
2、開展辯論探究活動
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指示內容開展辯論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理性精神,通過設計可辯性主題,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分組辯論等模式形成理性思維,提高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開展辯論探究活動之前,教師首先要確定主題具有可辯性,如如何看待春節禁放煙花爆竹的禁令?通過爭議讓學生展開理性辯論。此外,還辯論活動還應堅持從個體到集體再到個體的原則,讓學生適應獨立思考,通過集體探究、辯論碰撞思維,從而在幫助學生個體形成理性精神。在開展的辯論探究活動中,應設計合理的問題梯度供學生獨立思考,營造民主氛圍、設計爭議情境讓學生進行集體探究和辯論,鼓勵學生主動表達自身觀點,學會理性看待問題。
3、組織合作探究學習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合作探究學習活動來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通過向學生提問、布置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積極思考和討論,并在不經意間引導學生深入探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政治權力需要監督部分內容教學中,教師可以以現實中某一官員貪污案為例,提出為什么必須依法行使權力、權力為什么要接受監督、如何用好自己權力?等問題,然后讓學生分工合作,通過思考問題、搜集材料、課堂講解等步驟的合作探究學習,促進學生思維碰撞,集中集體智慧,獲得更全面、更理性的答案。在探究合作中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潛移默化讓學生養成遵紀守法的意識。
4、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在教學中,教師還應積極將課堂延伸到課外,結合教學內容及當地社會問題等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實地調查、動手實踐充分認識社會生活,在實踐活動中感受高中政治核心素養公共參與的實踐性,促進學生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讓學生主動承擔起公共責任,維護公共利益。
在新課改革背景下、核心素養視野下積極開展教學改革創新,促進學生形成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求的統一。
新課標讓核心素養落地心得5
上學期末,名師工作室的前輩推薦我們閱讀《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書,當我看到余文森博士的這本書時,心中便有了急切地想要閱讀地想法。暑假里,我開始靜心閱讀,讓我真正認識了:什么是核心素養?什么是學科核心素養?核心素養究竟如何落地?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等一系列的問題,收獲頗多、受益匪淺。
所謂學科核心素養,指的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成就(包括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那么學科核心素養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學科核心素養不可能憑空形成,學科知識是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載體,而學科活動則是核心素養形成的主要路徑。能力只有在需要能力的活動中才能得到培養,素養只有在需要素養的活動中才能形成。這就首先要有合格的學科老師,合格的學科老師是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主要條件,要從知識教學走向素養教學,教師必須從知識型教師轉變成素養型教師。
我靜下心來反思自己多年來的教學,我認為要做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應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具有良好的教學和教育的能力,而且必須有較高的職業道德修養。這些素養需要我們教師在自身的學習和工作中不斷得到拓展,今后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教學必須以生為本,服從和服務于學生的健康、幸福、尊嚴和個性的發展以及內心的自由。受應試教育作祟,我們常把分數的高低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標準。于是,很多人陷入圍繞“分數”而教的怪圈,忽視了人的本性發展。通過學習,我更加堅信: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興趣,通過學習使之發展為自己的特長的做法是對的,學生從小就應該去學會規劃自己的人生。
2、學生才是學習和發展的真正主人。通過學習,我意識到要著重在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上下功夫,改革課堂教學設計,根據學生的心理、年齡、生理特點,設計學生樂于接受的趣教,在課堂中做到少講精練,著力體現訓練過程,提問問在重點上,問在難點上。教師“少講”、“少問”從而節約出時間讓學生把學過的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做”,訓練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
3、經常反思,不斷提高。反思是教師得以成長和不斷進步的必備條件。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每天寫“工作日記”,反思自身一日之不足,并積極改進。通過自己的努力將良好道德作用于學生的心靈,塑造有創造力的學生,并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斷成長。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一項長期的過程,而且還有待于我們去實踐和研究。借助互聯網資源等在內的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素養。我將不斷學習新理念,并付諸于教育教學實踐中,在學習中進步,在進步中學習。
新課標讓核心素養落地心得6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必須時刻關注著教育改革的動向,了解核心素養才能保證今后的教學利于學生,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收獲頗多。
全書共分為三篇內容,分別論述了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教學觀怎樣建立,以及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
核心素養究竟如何落地?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入手,從一線教師最為關注的內容出發,系統回應了這些問題,并重點對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入闡述,并提出核心素養導向的六大教學基本策略: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略。
核心素養究竟如何落地?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入手,從一線教師最為關注的內容出發,系統回應了這些問題,并重點對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入闡述,并提出核心素養導向的六大教學基本策略: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略。
因為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追求有效,而有效教學是為了學而教的,是為了學生學會學習的,真正做到“教是為了不教”。為了發展學生為適應社會變化終身學習而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對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基本訴求,也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
在核心素養與三維目標關系的論述中,余教授提到,核心素養相比三維目標,更加能夠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也就是說,核心素養更關注教育的內在性、人本性和終極性等方面。另外,核心素養是來源于三維目標又高于三維目標的,是學科教育在高度、深度和內涵上的進一步提升。因此,核心素養更多意味著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的又一次根本性轉變。
余教授指出:核心素養是貫穿國家課程標準修訂的一根紅線,是課程實施和教學改革的總綱和方向。我們首先就要弄清楚核心素養的內涵。如果概念不清、理論不明,且戰且行,改革必然會迷失方向,走入誤區。所以在研讀中,我首先弄清了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區別及聯系,明晰了核心素養中的核心品質及關鍵能力的內涵。
余教授告訴我們,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或特定學習領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成就(包括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那么學科核心素養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科核心素養不可能憑空形成,學科知識是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載體,而學科活動則是核心素養形成主要路徑。能力只有在需要能力的活動中才能得到培養,素養只有在需要素養的動中才能形成。
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教師擁有什么,才能夠給予學生什么。教師只擁有知識,就只能給學生知識。唯有智慧啟迪智慧,唯有素養才能培育素養。學科老師是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主要條件,要從知識教學走向素養教學,教師必須從知識型教師轉變成素養型教師。這樣,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就要重建,余教授認為:觀念是行動的指南,任何改革都是從觀念開始的,教學改革也不例外。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學改革首先必須確立以素養為導向的教學觀念;诹⒌聵淙说慕虒W是就教學方向而言,真正的教學是教人,而不是教書,學科老師不是教學科而是用學科來教人,這是培育學科核心素養首先必須確立的教學觀念。
總之,課堂教學變革是核心素養落地的切入點,突破點和成長點,只有聚焦課堂,才能真正讓核心素養落地,促進學生智慧地成長。關于核心素養教學觀的重建,我還有許多需要學習的地方,這本書我還需要細細品閱,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新課標讓核心素養落地心得7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廣大一線教師唯有打破慣性思維,突破固有“套路”,才能真正適應新課標、新高考的需要,全面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推動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地見效。
如何在變革中求生存、得發展,福建師范大學余文森教授所著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給了我們一些有益的啟示。
一是在教學觀念上,要從課堂意識轉向課程意識,從基于教師教學的學習轉向基于學生學習的教學。
對于學科教學,不能僅僅理解為課堂教學,拘泥于狹隘的課堂,而要對課程具有宏觀的、整體的理解、看法、觀點和態度,“要有課程的高度、課程的視野,即課程意識”,這樣才能從“學科表層”進入“學科深層”。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可持續發展”,要“強調課程資源利用與開發”,要關注“生成性的活動”。
在過去的“輸入型”教學中,多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事實上,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需要變革和重建教學關系,從過去的以教為重心轉變為以學位重心,讓教學能夠“圍繞學來組織、設計、展開”。這需要教師“把學習的權力和責任還給學生”,“建立讓學生的潛能得以充分發揮出來的教學文化和教學方式”,“構建以學為主線、以學為本的課堂教學體系和結構”。
二是在教學策略上,要從學科知識導向轉向學科素養導向,從傳統式教學轉向議題式教學。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是一門“綜合性、活動型學科課程”,所以,需要教師從關注學科知識轉變為關注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在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改進教學方式,“采取思維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等方式”,“通過一系列活動及其結構化設計”,“讓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的歷練中、在自主辨析的思考中感悟真理的力量,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書中,余教授重點介紹了核心素養導向的六種教學策略,即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略。每一種策略,既有深刻的理論剖析,也有生動的案例呈現,突出了活動的內容與形式的結合,突出了學生在活動中的參與性和體驗性,符合新課標的具體教學與評價建議,即“活動型學科課程的教學設計,辨析式學習過程的價值引領,綜合性教學形式的有效倡導,系列化社會實踐活動的廣泛開展”,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新課標讓核心素養落地心得8
有幸通讀本書后,使我對素養、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有了更加細化的認識,從而引發對體育教學的新思考和新啟發,由于通書內容無法一一分享,在此將挑選最有感觸的章節與各位同仁分享品鑒。
作為教師我們能給學生賦予什么“東西”,本書在第一章第三節中給予我們很明確的表述,分別是剩下來的、帶的走的、可再生的,這三個理論的提出也激發了我對教育思考和一些啟發。
一、“剩下來”——教育內化
遺忘掉是所學的具體知識和內容,而剩下來的就是所謂的能力以及素質。就如同人在吃食物的過程一樣,經過人體咀嚼、吞咽、消化,有的被人體排泄出去,有的被人體吸收是一個道理,在教育中被吸收進來的東西,就會內化為人的素質成為精神的一部分,反之教育允許被遺忘,我們不應該本末倒置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所學的具體知識和內容,應鼓勵他們透過具體的知識和內容去把握、洞察、挖掘所蘊含的思維方式、認識方法、價值觀、文化意義。
二、“帶得走”——終身受益
學校所教的應當是讓學生“帶的走”,應該陪伴學生行走一生,使他們終身受益。與此同時讓我聯想到“終身體育學習”我們是要教會孩子體育運動的方法,培養鍛煉的意識、能力、習慣。良好的生活方式、鍛煉習慣亦是健康行為的一種體現。蘇霍姆林斯基提到“學生掌握進行學習活動不可缺少基本的技能以及技巧。那么發展學生基本的運動能力和專項運動能力,這是讓學生帶的走并且終身受用的。這也正如莊子所言“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三、“可再生”——持續發展
能力是能增值的東西,即創造和產生其他知識、技能、能力。能力和樹根一樣具有生長性和可持續的的發展性,有了能力就等于有了根,隨時成長出知識。實踐證明,就知識教知識,就知識學知識,并不能培養出能力強的學生。書中把中美教育比喻成“貪婪鬼”和“吝嗇鬼”,中國教育是一味把所有的知識盡可能灌輸給學生,并沒有給予他們感悟和探索的時間。而美國教育嚴格限制孩子得到的只是數量,孩子每得到一個知識都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辛苦。在此過程讓學生動手、思考和感悟比獲取知識本身重要。所以在體育教學中我們不能就技術教技術,應當培養孩子的應用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讓他們明白為什么要運用正確的技術動作,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舉一反三、聞一知十。使他們通過學習將散落的知識點串起來,最終在現實中得以運用和實踐。正如于素梅老師提到的“學練賽”的觀點。
【新課標讓核心素養落地心得】相關文章:
2022新課標英語核心素養解讀范文大全11-18
體育新課標與學科核心素養心得體會范文(精選11篇)09-15
教師核心素養提升心得(精選26篇)11-27
學習核心素養的心得體會11-19
核心素養培訓的心得體會11-08
學習“核心素養”心得體會11-16
核心素養培訓心得體會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