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直播學習心得體會(通用5篇)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于我們不斷提升自我。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21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直播學習心得體會(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直播學習心得體會1
每年的《感動中國》都是含著熱淚看完,今年亦是如此。
其中最讓我動容的是最美鄉村教師朱敏才、孫麗娜的責任和擔當,朱敏才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外交官,退休之后他沒有和妻子回到北京安想晚年,而是帶著本來就是小學老師的妻子,把光鮮靚麗的西裝和禮服留在北京,背上簡單的行囊,他們來到了偏僻的尖山苗寨。寨里有200多個孩子,在他們之前,這兒只有一名代課老師。盡管做好了吃苦的準備,但條件之艱苦還是超出了他們的預料。他們的臥室跟男廁所共用一面墻,夏天臭氣熏天,孫麗娜晚上要戴著兩層口罩才能睡覺。為省下錢購買教學器材和孩子的學習用品,朱老師那條大窟窿連著小窟窿的秋褲,他們都不舍得扔,縫縫補補接著穿。
看到這,我心里有太多的感動,是什么支撐他們放棄優越的城里生活而來到這樣條件惡劣的山區支教,是他們心中的理想和信念,如果沒有這樣的信念,只是為了沽名釣譽,是人受不了這樣惡劣的生活條件的。作為教師的我看到這夫妻倆無怨無悔,不畏艱難的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心中有太多的羞愧。我在自我反省,我是在無怨無悔的教育孩子嗎?很多時候心中是不是也充滿了很多的功利性。
最讓我感動是最孝女兒朱曉暉、同桌媽媽陶艷波的溫暖親情。
朱曉暉的父親在2002年患彌漫性腦梗塞,從此癱瘓在床,失去了生活能力。為了更好的照顧父親,朱曉暉辭掉了在報社的工作。為了給父親治病,她不但賣了房還欠下一身債務。因為不堪重負,朱曉暉的丈夫帶著孩子離開了她。朱氏父女在社區的車庫里安了家,一住就是12年。朱曉暉曾是一位有才氣的詩人,詩歌在全國獲得過很多獎。父親生病前,她喜愛讀詩、寫詩;而現在她看得更多的是醫學護理和養生方面的書籍。老人患病后落下了癱瘓的毛病,腿腳不便,大小便也不能控制。朱曉暉幾乎每天都要給他擦洗身體。在她的細心照料下,老人臥床12年都沒有得過褥瘡。但常年的操勞,使得才41歲的她早已滿頭白發。
維持兩人生活的唯一來源是老人每個月一千多元的養老保險。父親治病的開銷不能省,朱曉暉就只能去市場里撿人們不要的菜給父親吃,自己則用咸菜就著米飯度日。雖然生活環境艱苦,但朱曉暉一直努力讓父親生活的更舒適些。老人因為心疼女兒,常常痛哭。除了每天照顧父親的起居外,朱曉暉在周末還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給三四個“債主”的孩子補習。對于別人的幫助,朱曉暉感恩在心,她也在用自己的行動把愛和善意傳遞給更多人。
楊乃彬是一個命運不佳的孩子,在小時候得了一種病,因發燒導致耳膜出血,從而喪失了他的聽說功能但是,他卻有一個永不會放棄他的媽媽陶艷波,她想盡一切辦法彌補孩子的先天殘疾。陶艷波到北京學習唇語,教孩子說話,但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教楊乃彬叫“媽媽”,都用了整整三年的時間,陶艷波從頭至尾沒有產生放棄念頭一次,一直耐心教導。老天被陶艷波打動了,最終楊乃彬學會了說話,只不過有些吐字不清。看到這里,我更加體會到了母愛的執著、忘我。就在這時,陶艷波做出了讓所有人驚訝不已的行動,讓楊乃彬上正常學校,接受正常教育,并辭職陪學。難道這不正是母愛無私的體現嗎?在陶艷波的努力指導下,兒子先后考上了重點初中、高中直至大學,與兒子同桌、陪讀16年。遇到難題,陶艷波總是在心里想:自己不會兒子就更不會。有時為了一道難題,陶艷波要絞盡腦汁想一晚上,然后給孩子講。他們母子倆就這樣闖過一道道難關?吹竭@里我的眼睛濕潤了,不為別的,就為世間偉大的母親陶艷波而流,為她喝彩,她是母親中的典范,她的母愛是世間最亮的一座燈塔,照亮天下所有的母親。有許多人說,這簡直是一個奇跡,還有人要給這個奇跡起名,有人說是“自強不息的楊乃彬”,有人說是“母愛的光輝”,而我卻認為這個奇跡的名字叫“母親”
到此,我對親情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心里更有了好好孝敬母親的決心。
對于這些獲獎人物,總是心生敬佩。除了有最美的鄉村教師——朱敏才 孫麗娜,十三年相守,守護父親的朱曉暉,同桌媽媽陶艷波,還有有十月出塞,大器初成的中國氫彈之父——于敏;“移民第一責任人"——趙久富;有平凡的老人,樸素的心愿的好心人“炎黃”——張紀清······在這個簡單的卻又內涵豐富的舞臺上,閃閃發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們生活中的普通人。但他們的事跡卻感動著每個人的靈魂,震撼著每個人的心靈,陶冶每個人的情操。中華民族的子孫后代每個人都有一種內在的美。所以,那些感動祖國母親的人無處不在,正因為有這些人,中華民族才得以生生不息、日益強大。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直播學習心得體會2
一抹真情,帶來感動;一份思念,傳遞關懷;一份溫暖,捧出赤誠;一份堅強,凝聚力量······平凡的偉大,草根中的感動,《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就像一抹陽光透過生活射入生命,在每次呼吸間烙上最深的痕跡,在心頭跌動的是震撼人心的母子情結,是一根綁帶連結了兩個生命,見證了溫暖人心的孝順。
陳斌強,一名普通的中學教師,他有個患有老年癡呆癥的母親。為了每天親自照顧母親,他用一條小時候母親背子女的綁帶,把母親綁在自己身上,騎電動車行駛30里路去學校上班,呆在自己身邊服侍母親。一連五年,風雨無阻的帶著母親上班;連著五年,無怨無悔地照顧著母親。小時候,這根布帶就是母愛。母親用它背過子女;長大了,這布帶是兒子的深情,兒子用它背著母親。有一天,母親的記憶走遠了,但愛不會,它在兒女的臂膀上一代代傳承。“孝更絕倫足可矜”是對陳斌強的高度評價,也是陳斌強的真實寫照。
“百善孝為先”,陳斌強的作為溫暖了我們每一個中國民眾的心窩,也照亮了我的心房,令我感動,令我敬佩,更令我學習。我們在一天天的成長,變得強壯,變得聰明,變得有力量;而我們的父母在一天天的衰老,背慢慢駝了,行動思維漸漸變得遲緩了,直到有一天,他們什么都不會了,這就需要我們做子女的去幫助他們,像小時候父母教我們一樣耐心地、不知疲倦地照料他們。父母親老了,需要我們去陪伴他們,去照料他們,這是我們應盡的義務,F在我們僅需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捧著一顆孝順的心,去感激父母,去報答父母;并不需要我們去做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只需要那些微不足道的語言、動作去關心他們。一個擁抱,做一次早飯都會讓父母感動,覺得欣慰,得到滿足。
在中國大地還有許多令我感動的人物,縱死終令汗竹香的林俊德、冰雪為容玉作胎的最美老師——張麗萍、清香傳得天心在的周月華······這些人物感動了全中國人的心,撫慰了全中國人的心,更震撼了全中國人的心。他們的做法,為我們的生活社會增加了許多正能量,給我們學習的榜樣。雖然這只是十個平凡而普通的人,但卻看到了當今中國人的錚錚鐵骨!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直播學習心得體會3
在《感動中國》節目中,雖然感動我的人有十個,有黃旭華;有劉盛蘭;有陳俊貴……但是在這些人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劉盛蘭。
這位老人,年且九十,靠著那當門衛的300多元工資度日,但在一次捐助失學兒童的活動中,他毅然決然的捐出了50元錢,雖然數量不多,但對于這位老人來說,不失為一筆巨款,但他的助學之路才剛剛開始。從這以后,他不斷從報紙等渠道了解失學學生的信息,而且持之以恒的捐款,或30,或20。當公司破產后,他失去了工作,他靠撿廢品為生,但他依舊繼續捐款。厄運又一次降臨,一場大火令他失去了住所,他只好回到老家,可他一如往常的捐款,他連吃菜都是靠撿的,但他卻依舊訂購報紙,為的只是更多的了解孩子們的情況。還記得那撼動心靈的頒獎詞,風燭殘年,發出微弱的光,蒼老的手,在人間寫下大愛。病弱的身軀,高貴的心靈,他在九旬的高齡俯視生命。一疊疊匯款,是寄給我們的問卷,所有人都應該思考答案。
是他讓我感受到了人間的真情,是他讓我明白學習機會的寶貴。用他那一疊疊匯款鋪就了上百學子的求學之路,這對于之前人們懷疑慈善機構的討論不是最好的回應嗎?這就是人間的真情與真愛的具體表現,一位九旬老人用他的行為告訴我們什么是真正的慈善?催^《感動中國》之后,我的內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背后,我收獲的不僅僅是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喻的那份震撼與動容。
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點一滴的小事感動著我們,也感動著他人。生活中從來就不缺乏感動,只不過是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之中,我們忘記了用發現美的眼睛去發現這些讓我們的內心能為之震撼的感動事跡。用心去看世界,去發現細節的感動吧!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直播學習心得體會4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上,兩個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兩個人就是教師夫妻李桂林、陸建芬,他們在一個很窮的山村教書。那是在大山的最深處,進出極為艱難,村民一年難得下絕壁一次。那里的生活條件十分艱苦,村上的人們連基本的吃飯穿衣都成問題,兩位教師的生活環境、教學環境可想而知,所謂的“臥室”里只有一張用泥巴堆出來睡覺的泥床,一盞煤油燈,教室更是經不起風吹雨打的稻草房。他們兩個白天教書,晚上回到“臥室”批改學生的作業,每天要到很晚才睡覺。通向那個窮山村的,只有一條路,一條筆直的山路,要靠梯子才能爬上山的山路。如果要走出山村,不僅要翻山越嶺,還要過只有兩條鐵鏈橫貫的大渡河。生活在那樣的地方,是多么的艱辛啊!
可就是這樣,那兒還是整個大山里最好的學校,連其他村的孩子也會到這里來上學。所以,每周一,他倆總要把孩子們接上山,周五再送下山,一次又一次地重復著……一年,兩年,不知不覺,他們在大山里呆了整整19年。19年如一日,李桂林、陸建芬夫婦教書育人,共培養了6屆共149名學生。陸建芬現在還是代課老師,1個月的工資才230元。夫婦倆第一次來到北京,連照相機也沒有。是他們,為偏遠山區的教育事業撐起了一片藍天。19年的時光足夠使一個無知的
嬰兒,變成一個活潑懂事的少年。可見,他們受了多少苦啊!可是他們沒有一句怨言,多么難能可貴的精神呀。試問,這種愛崗敬業,專門為人的精神我們又做到了多少呢?我們應該為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感到知足,只有知足才能感到快樂、幸福。正如為他們的頒獎詞上所說:在最崎嶇的山路上點燃知識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懸崖邊拉起孩子們求學的小手,19年的清貧、堅守和操勞,沉淀為精神的沃土,讓希望發芽。他們真正做到了這一點,不愧為人師。我們都應該向他們學習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要學會滿足。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直播學習心得體會5
看《感動中國》后,總覺得那些評選出來的人物都讓人敬佩感動。在這個簡單的卻又內涵豐富的舞臺上,閃閃發光的不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我們生活中的普通人。
在《感動中國》節目中,雖然感動我的人有十個,有隱姓埋名30年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有為報答戰友深情,幾十年守護天山筑路士兵墓園的老兵陳俊貴;有努力改變鄉村面貌的基層好干部山西村官段愛平但在這些人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年屆90仍然堅持拾荒助學的山東老人——劉盛蘭。
劉盛蘭位普通村民,年輕時在外打工,后來在一家企業作保管員。73歲的時候,老伴去世,他成孤寡老人。為讓自己老無力行動時,身邊會有一個照顧他的人,他開始助學。這老人的初衷。但后來,他助學的規模遠遠的超出自己的想像。
1998年,劉盛蘭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救助報道,從那時起,73歲的他就將自己微薄的工資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學生,也逐漸從周邊幾個地市"擴張"到全國各地。最多的時候,他同時資助著50多名學生。
每天清早,劉盛蘭起來弄點簡單的飯菜,就騎著自行車走村串巷去,直到撿回一大堆破爛。他17年幾乎未嘗肉味,沒添過一件新衣,"吝嗇"的連一個饅頭都舍不得買,可捐資助學總計7萬多元,資助100多個學生。劉盛蘭一直沒進養老院,這樣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補貼。這些錢他全部捐給貧困學生。
劉盛蘭唯一珍藏的一個深藍色布袋,里面裝滿匯款單和回信。這么多年過去,老人也不記得匯出去多少錢、收多少封信。2013年8月,因為腎病,劉盛蘭住進醫院,但他仍然惦記著捐資助學,擔心匯款中斷和沒到位會斷孩子們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資助的孩子回來看望他,照顧他。
還記得那撼動心靈的頒獎詞:殘年風燭,發出微弱的光,蒼老的手,在人間寫下大愛。病弱的身軀,高貴的心靈,他在九旬的高齡俯視生命。一疊疊匯款,寄給我們的問卷,所有人都應該思考答案。 他讓我感受到崇仁厚德!
看過《感動中國》之后,我的內心仿佛受到神圣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背后,我收獲的不僅僅這些文字上的,
梁萬俊一名試飛員。一次,一架新型戰斗機誕生,梁萬俊接受這個任務。
半路上,戰斗機突然發生狀況,飛機失控!飛機帽出黑煙這時的梁萬俊完全可以打開降落傘跳機,但這樣的話,人保住可飛機卻會墜毀。梁萬俊心里也很清楚,一旦他跳下去,這個科學家們辛辛苦苦制作出來的新型飛機就會墜毀,將會成為一堆廢鐵。為保全飛機,為保全國家財產,梁萬軍毅然決定迫降。但這樣很容易機毀人亡——雖然梁萬俊心里知道這一點,但他依然沒有動搖這個決心?偛恳詾槠冉底龊脺蕚,梁萬俊小心翼翼的駕駛著飛機著陸,飛機在停機場上劃好久才停下來。算算看的話,這驚心動魄的一幕,就用八分鐘!這緊緊握著一條火熱的生命的八分鐘!你又孕育一顆生命種子。
公共財物國家的財產,這由許許多多的人創造出來的。梁萬俊把戰斗機從“死亡”邊緣拉回來,他的不顧一切,感動總部,感動全中國人民,同時,也感動——中國。
像梁萬俊這樣的人還有許多,像孝敬父母的田世國;像熱愛生命的貴希恩;像精忠報國的任長霞;像不畏艱苦的徐本禹——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人,只我們沒有發現罷。
現代社會一個充滿竟爭的社會,祖國中華兒女成長的沃土,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祖國。五千年的歷史、壯麗的山河、燦爛的文化,輝煌的成就、崇高忠貞的民族氣節、不屈不撓的堅強性格、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對!也需要充滿愛心。人人獻出一絲愛心,世界將變得更美好,燦爛的陽光灑滿大地,芳香的鮮花開滿人間。
【2021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直播學習心得體會(通用5篇)】相關文章: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主題班會02-01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心得體會范文(通用18篇)02-08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2篇)01-15
2021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心得體會范文(精選19篇)02-11
《感動中國2021頒獎典禮》學習心得體會(精選6篇)03-02
《2021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8篇)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