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感動中國》學習心得體會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央視2021《感動中國》學習心得體會(通用6篇)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央視2021《感動中國》學習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央視《感動中國》學習心得體會 篇1
彭士祿是革命先烈彭湃之子。1925年生于廣東海豐,1949年就讀于大連大學工學院(現大連理工大學)應用化學系一年級,1950年大連大學建制撤銷,就讀于大連工學院(現大連理工大學)化學工程系二年級,1951年在大連工學院化工系化工機械專業讀三年級時赴蘇聯留學。1958年回國后一直從事核動力的研究設計工作。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彭士祿院士是我國著名核動力專家,中國核動力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科技顧問、中國核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核動力學會名譽理事長。
彭士祿院士是中國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為中國核動力的'研究設計做出了開創性工作。從中國第一代核潛艇,到大亞灣核電站,再到秦山二期核電站,彭士祿院士為之傾注了大量心血,被譽為中國核動力事業的“拓荒牛”。2021年3月22日,彭士祿院士因病逝世,他曾說:“活著能熱愛祖國,忠于祖國,為祖國的富強而獻身,足矣!”
央視《感動中國》學習心得體會 篇2
TVB主持人陳貝兒在《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獲評“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去年陳貝兒憑紀錄片《無窮之路》深受歡迎,在《無》中,她每到一個拍攝地,都盡可能深入體驗當地生活,親身經歷各種職業,融入當地人生活。
感動中國組委會給予陳貝兒的頒獎詞:“從霓虹燈的叢林中轉身,讓雙腳沾滿泥土;從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過偏見,用鋼梯超越了懷疑。一條無窮之路向世界傳遞同胞的'笑容,以記錄這時代最美的風景!
對于獲評“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陳貝兒謙稱:“作為媒體人,通過鏡頭傳遞真實故事是份內事。2021年很難得有機會拍到《無窮之路》這部紀錄片,見證并展示了祖國脫貧攻堅成果,傳遞正能量給觀眾。未來將再接再厲,用心說好中國故事。”
央視《感動中國》學習心得體會 篇3
3月3日晚,《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播出。以“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為核心主題,全面展現中國人所經歷的波瀾壯闊的2021年。
2021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名單:彭士祿、楊振寧、顧誦芬、吳天一、朱彥夫、中國航天人、蘇炳添、陳貝兒、張順東李國秀夫婦、江夢南。
其中,蘇州籍兩院院士顧誦芬在列。91歲,飛機空氣動力學家,兩院院士,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
顧誦芬生于書香門第,7歲時在北平時,目睹日軍轟炸城市,立志投身航空事業報國。自1956年起,顧誦芬先后參與、主持我國第一款自主設計的.噴氣式機型的氣動布局和全機的設計,并創造性解決了大超音速飛行的飛機方向安定性問題和跨音速的飛機抖振問題。顧誦芬的工作經歷與新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軌跡完全重合。他見證了中國航空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構建起現代航空產業體系的過程。
顧誦芬父親顧廷龍和母親潘承圭都出身于蘇州名門望族,舊居在望星橋。顧廷龍逝世后,顧誦芬按照父親臨終前“將藏書一部分捐贈母校”的囑托,分兩次從北京專程到蘇州,把父親生前收藏的4000冊(套)珍本、孤本、善本藏書捐贈給蘇州一中。為此,蘇州一中專設“顧廷龍贈書珍藏室”。
2019年8月,“清芬可挹:兩院院士顧誦芬”展在蘇州美術館舉辦,展出了顧廷龍、顧誦芬兩代名人的手跡、圖紙手稿、工具儀器等90件實物原件,以及成績單、珍貴照片等66件文獻資料,真實再現了顧誦芬院士從江南文化望族走向我國航空科研尖端的砥礪行程。
央視《感動中國》學習心得體會 篇4
2021年,由香港媒體人拍攝的紀錄片《無窮之路》“破圈”。主創陳貝兒深入熱帶雨林、戈壁沙灘,跨越6省10地記錄下脫貧地區的'真實面貌。再次回想這條“無窮之路”時,陳貝兒哽咽道,“我碰到了很多很了不起的人,……也許他們可能就是一個老村民,一個扶貧的書記,他們碰到困難時的那種堅持跟他們對于生存下去的那種生命力是非常非常強的”。
陳貝兒頒獎辭:從霓虹燈的叢林中轉身,讓雙腳沾滿泥土。從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過偏見,用鋼梯超越了懷疑。一條無窮之路,向世界傳遞同胞的笑容,你記錄這時代最美的風景。
央視《感動中國》學習心得體會 篇5
2021年是中國航天的豐收年,本年度《感動中國》的特別致敬環節聚焦了一個特殊的群體——中國航天人。
從1970年中國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到今天,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從近地走向深空、從無人走向有人、從月球走向火星!案疑仙n穹攬月,不畏艱險啟航,豪情問天,壯志報國!睆暮教齑髧~向航天強國的道路上,中國航天人勇攀高峰、自立自強,用一個個堅實的腳印,把夢想化作現實。
頒獎詞直抵人心,感動背后是對真善美和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
“像《感動中國》這樣走過20年的節目,是不多見的.。龍鱗裝是一種源于唐代的書籍裝幀形式,非常適合呈現時間軸序列,每一頁翻開就是一座豐碑!被貞浧鹬谱鏖_篇畫面的過程,龍鱗裝非遺傳承人張曉棟感慨道,在接到節目組的邀請后,他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悉心完成這幅長卷。
作為節目的忠實觀眾,張曉棟告訴記者:“節目中榜樣人物的事跡不斷啟示我,一生擇一事,一事終一生。過去近15年我只做了8部書,可能我這輩子也只能干非遺傳承這一件事,既然做,就要做好!
與張曉棟一樣,《感動中國》總撰稿劉凱也陪伴節目走過多年,在專注于撰寫頒獎詞的過程中,他收獲了更多的感動與溫暖。
央視《感動中國》學習心得體會 篇6
3月3日晚,“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如期而至。彭士祿、楊振寧、顧誦芬、吳天一、朱彥夫、中國航天人、蘇炳添、陳貝兒、張順東李國秀夫婦、江夢南等獲得“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榮譽。
3月3日,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張順東、李國秀夫婦和女兒在頒獎現場。
3月3日,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朱彥夫的女兒在頒獎現場展示父親書寫的“光榮屬于二連”“感動中國”。
感動中國,感動你我。從2003年到2022年,《感動中國》已走過20載。20年來,一個個發光發熱的名字,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既呈現出普通百姓工作生活的點點滴滴,又實錄了社會變遷、時代前進的鏗鏘足音,其中歷久彌新的`中國精神力量,穿透時光的隧道,照亮過去、現在和未來。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走過20年,《感動中國》為何依然打動人心?頒獎詞靠什么征服一批批觀眾?記者采訪了《感動中國》總撰稿劉凱等主創人員。
【央視《感動中國》學習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央視《感動中國》學習心得體會05-09
感動中國精神學習心得10-19
《感動中國》心得體會范文06-01
觀看2023央視《中國驕傲》個人心得體會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