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習心得體會 (15篇)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么好的心得體會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地理學習心得體會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地理學習心得體會 1
新課標立足于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把學生學習地理從死記硬背和滿堂灌中解放出來,從而地理教學首先體現了教育的功能,關注人的素質的提升和人的發展。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理解和研討在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設計教學:
一、創設感性導入
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在新課開始前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展示感性材料,如:動畫,視頻等,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樣可以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形象化,有助于學生的理解。
二、將實際生活融入教學
感性的導入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但是隨后的教學活動難免要涉及教材知識,為了避免學生出現抵觸或逆反的心情,在教學中盡量將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融入課堂,利用地理知識解決,這樣能調動學生的求知欲,課堂才能真的活躍,效率才會高,學生也不會感到累。
三、將知識點進行升華,讓學生做真正的思考者
1、可以設計一些分歧性的問題,有利于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例如教材關于北京古城的保護與現代城市的建設之間存在的分歧。
2、假設性問題的提出;如中東地區的石油豐富,但是石油是非可再生的資源,如果石油枯竭之后如何發展?這樣設計可以引入資源的保護,合理利用,新能源的開發,自然也就理解了可持續發展。
四、教師必須寫好反思
在平時的教學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都是珍貴的案例,寫好教學反思能夠積累經驗,不斷提升自身。
地理學習心得體會 2
非常幸運的能參加初中地理新課程改革的培訓,兩天的學習雖然顯得短暫,但卻讓我受益良多,培訓中聽到各位地理專家耐心而細致的講解后,曾經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迷茫和困惑,都在這里得到了了解,也讓我對新課改有了新的認識。在這里,我來談談對這次新課改培訓的一些心得體會。
這次培訓培訓首先讓我明確了目前新課程改革的現狀,以及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困惑。大多數教師在目前教學中的困惑及遇到的問題主要是:課時不夠,難以完成。如何把握教材?如何上好地理課?如何評價和考試等等。這就需要我們首先對新課改的理念和目標有明確的認識。新課程的內容理念是要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質,建設理念是為了滿足不同學生的地理學習需要,學習理念是要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而技術理念則是強調地理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新課改的總體目標是:要求學生初步掌握基本知識和原理;獲得地理基本技能,發展地理思維能力,初步掌握學習和他就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科學的人口觀、價值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有了清晰的理念和明確的目標,才能讓我們在課堂中更加準確的把握好教學尺度。
在教學中我們會發現,有的學生思維比我們想象中更為活躍,且很有自己的見地,只有我們想不到的,沒有他們想不到的。他們喜歡老師給出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自己發揮,他們也喜歡在其他同學面前闡述自己的觀點,但還是有大多數學生習慣于過去的課堂模式,聽老師講多,而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強。
地理學習心得體會 3
伴隨著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的進行,地理作為基礎教育的核心課程,在面向21世紀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引發了課程目標、教材編寫、教學行為、學習方式以及教育評價等全方位的變革。在新課改的影響下,地理課堂教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學生學習地理課的方式、態度、情感與興趣等方面有了較大的起色。但是由于對新課改的基本理念理解各有千秋,過于追求形式或角色定位模糊不清等因素的影響,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有時難免會走入走入一些教學的誤區,給新課改帶來了一些不利的影響,有的老師甚至已經有了困惑,課改到底在改什么?課改是不是失敗的?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反思。
通過幾位專家的講課,和對課標的解讀和教材的閱讀,以及學友們的聊天,略有收獲。
一、課標在目標定位上,提出“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為總目標。
新基礎教育強調從培養21世紀現代人才和實施素質教育的啟度來確立教學思想,誠心誠意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人。把學生放在主體的地位,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十分明確。因此新課改把“在活動、實踐基礎上通過交往促進學生發展”作為課程實施的基本思路,從而使課程實施體現出“參與、合作、體驗、探究”為特征的發展性特點。
但是得注意不要盲目創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因為為了體現“參與、合作、體驗、探究”的精神,許多教師會自然的把小組合作學習用于課堂教學。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會經常看到在相當多的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只有其“形”,而無其“實”。在不需合作的時候來個同學間的“合作”,不需要自主探究的時候也來個“自主探究”,在聽課者看來,課堂上學生的主體活動也許得到了較好的體現,學生的學習氣氛也比較活躍,但實際上這是種“做秀”,完全不考慮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知識和認知規律,只是盲目地迎合了一種新的理論,而忽略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的本身。在崔準老師給我們播放的案例中,我們就找不到“作秀”的味道。因為新課改并不是課堂上熱熱鬧鬧,也不是多上幾節活動課。不能認為要將知識點的落實與過關就是穿新鞋走老路。
二、課程在教學方式上,強調教師要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
在活動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想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提導,并組織學生進行合作與交流,得出有關結論。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愿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結合學生實際進行教學,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此實現學生學習方式上的轉變,提高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但是要注意新課改并不是完全摒棄講授法,講授法中教師精彩的描繪、縝密的分析論證、詼諧幽默的語言可以使學生愉快地投入學習。當然,新課改下課堂教學中的“講”和過去應試教育下課堂教學中的“講”相比起來有了很大的變化:
一是角色的變化。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是權威,是知識的擁有者和傳遞者,在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中,老師不再是權威、知識的壟斷者,而是一個和所教的學生同樣水平、同樣無知、同樣充滿了好奇心和創造心的學習者,同時也是學生們最好的朋友、合作者。
二是內容的變化。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重的是結果,所講給學生的是生硬的知識,是“然”,而不是“其所以然”。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向大家講述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心得體會,在講的內容上,注重的是學習的過程和獲得知識的過程。
三、課程在教材編寫上,試圖建立旨在促進學生發展、反映未來社會需要、體現素質精神的課程新體系。
在地理新課改中緊跟時代的節拍,利用現代的媒體與手段,是教學改革的必然,教材強調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高度重視多媒體網絡地理專業教室的建設。我們可以利用電腦把一般教學手段不好表現的內容開發為地理課件,不僅包含文字和圖形,還能呈現聲音、動畫、錄像。但是要避免過分強調多媒體教學形式而忽略“三板”教學的獨特功能。
因為在使用電腦時,傳統的教學手段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開發課件時,對簡單知識的制作,也會浪費教師的時間。在學生學習簡單的知識時,充分利用“三板”教學的靈活性,留一些空間給學生,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避免因知識形象化而忽視學生的抽象思維的發展。
板書是課堂教學藝術的一個重要部分,是教師運用書面語言進行教學的有效方式。經過精心設計的地理板書,是地理教學內容的精華,是構成地理知識的骨架。板圖是教師憑借自己的記憶和熟練的技巧,用簡單的工具和簡煉的筆法在黑板上邊講邊繪制成的略圖或示意圖,只要抓住特征,突出重點即可。因此板圖具有簡便省時、隨用隨繪、形象生動等特點,恰當運用板圖,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在與學友們交流過程中,大家都感覺課改的配套輔助資料太少,課程資源開發無從下手,但是從崔準老師給我們播放的案例中可以發現,課程資源其實就在我們身邊。那位老師并沒有象我們那樣從網上四處收集資料,而是就教材圖、閱讀材料,利用學生已有的相關學科知識等來完成教學任務與課標要求。每個學生其實就是我們的課改輔助資料與課程資源。
總之,作為本次課改的一線老師,接受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即將給我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我相信:沐浴著課改的春風,我一定會邁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地理學習心得體會 4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求課程的設置必須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對于地理學科來說,必須變革“學科中心”“知識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課程,努力創設一種以區域地理和鄉土地理作為學習載體的地理課程,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和探究意識,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愛國主義情感,使學生確立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以及可持續發展觀念,這是時代賦予中學地理教育的使命。
一、 對地理課程性質的理解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它具有兩個顯著的特點:第一,綜合性。地理學是一門兼有自然科學性質與社會科學性質的綜合性科學。第二,地域性。地理學不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和空間結構,而且闡明地理事物的空間差異和空間聯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間運動、空間變化規律。第三,重要性。地理學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科學,在現代科學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解決當代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問題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 對地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的理解
1.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課程要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側重基礎性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
2.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反映全球變化形勢,突出人口、資源、環境以及區域差異、國土整治、全球變化、可持續發展等內容。使所學內容不僅對學生現在的生活和學習有用,而且對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有用。
3.改變地理學習方式。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聯系實際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培養地理學習能力,鼓勵積極探究,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和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
4.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地理課程要充分重視校外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形成學校與社會、家庭密切聯系,教育資源共享的開放性課程,從而拓寬學習空間,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5.構建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在課程內容選擇、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學評價中,要充分考慮現代信息技術的影響,為發展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創造適宜的環境。
6.建立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并重的評價機制。地理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習結果,也要關注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行為的變化。實現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手段多樣化、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并舉、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創設一種“發現閃光點”“鼓勵自信心”的激勵性評價機制。
三、 對地理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的理解
1.地理要素采用單獨列出和與區域地理結合兩種方式。例如,世界地理的自然部分只列出氣候,地形、自然資源等不再單獨列出,而是放在地區和國家的學習中,減少內容的層次和難度。無論是中國地理還是世界地理,均大幅度減少部門地理的內容,重點突出能夠說明地理問題和實現區域地理教學目標的內容。
2.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的分區部分,只列出區域的基本要素和學習區域地理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以及必選區域的數量,而不再規定必須學習哪些區域。具體區域的劃分和選擇由教材編寫者和老師決定,以增強課程的開放性和彈性。
3.提倡把鄉土地理作為綜合性學習的載體。學生可以通過收集身邊的資料,運用掌握的地理知識和技能,進行以環境與發展問題為中心的探究性實踐活動。
四、新課標要求教師選擇多種多樣的地理教學方式和方法
1、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學生年齡特征和學校條件,選擇地理教學方式方法。
如:在學習經緯網知識時,教師可以采用“問題解決”式的教學方式。
1)將學習內容轉化為“問題”。教師提出問題:一艘海上遇難船只如何向別人報告自己所在位置?并在一個球體表面上標出假想遇難船只的位置。
2)理解“問題”。讓學生邊觀察邊議論。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到,這實際上就是“如何在地球表面確定一個點的位置”的問題。進一步引導學生運用生活經驗,提出確定某一學生在教室里的座位或者在電影院里找座位的方法。
3)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確定“座位”的方法概括為利用“行”和“列”定點的方法。把已找到的方法運用到“問題”解決的實際情境中。學生會聯想到可在空白球面上通過“遇難船只”這一點畫兩條十字交叉的線。但怎樣向別人描述這兩條線的交點是一個新問題。教師由引出經緯線、經緯度和經緯網的知識。學生觀察地球儀并閱讀課本,理解經緯線、經緯度和經緯網等概念。
4)“問題”的解決。遇難船只報告它所處經緯度(船上配有顯示經緯度的儀器),讓別人知道其在茫茫大海上的位置。
2、提倡探究式學習,引導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逐步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3、重視地理教學信息資源和教學媒體的利用
地理圖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教師應重視利用地理圖像,通過閱讀、使用地理圖像和繪制簡易地圖,幫助學生掌握觀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發展對地理圖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維能力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如:關于“世界人種”的教學,可指導學生運用計算機網絡查詢資料,整理并制作成展示作品。
1)學生自愿組成小組,在網絡上分別查找和整理三大人種資料。
2)將查找到的資料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做成計算機展示作品。
3)學生輪流演示、講解自己的作品,教師和其他學生進行點評。
4、重視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需要為學生創造寬松的學習環境,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地理教學的開放性,鼓勵學生對所學地理內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保證教學的彈性,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條件。
地理學習心得體會 5
初中新課程改革是我國推行素質教育的一個嘗試。地理科目的新課程改革從教材、課程標準、教學評價機制、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大膽的改變。經過了為期兩天的培訓,對于初中地理新課改有了些許心得和體會,也發現了新課改的一些不足之處。
一、教材的改變與教輔材料的落后
。ㄒ唬┙滩牡母淖
今年初一地理教材與往年有了非常明顯的改變,主要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1、取消了課本中對于重點內容的總結
新教材中已經取消了舊版本中各個章節重點內容的文字表述。在舊教材中,較易把握,而在新教材中,則需要學生自己去歸納和總結。
這個改變無疑是一個大膽而冒險的嘗試,其目的應該是為了加強學生的閱讀和歸納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希望學生能夠通過課堂的自主學習去總結本課的重點內容。但是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現在的學生不論從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課堂的領悟能力、學習基礎來看都無法達到新教材設計的初衷,再加之高一地理的學科地位,這種改變反而加重了教師以及學生在課堂教學上的負擔。
2、取消了一些基本知識的鋪墊
在舊教材中,每個章節的第一節課文都會對本單元所要用到的基礎知識先進行學習,再引出更深層次的內容,做到循序漸進,由簡而難,例如:舊教材《世界的海陸分布》中的比較。 新教材中則取消了這些基礎知識的鋪墊,這種內容上難度的突然增加使得學生無法適應學習這么抽象的內容,他們需要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補充舊教材中的基礎知識,才能夠較好地理解并掌握,無形中增加了教師的備課量和學生課堂的學習量。
3、案例、活動的增加
相對于舊教材而言,案例和活動的大量添加則是一個創新之處。新教材更加注重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通過案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直觀、生動。另外,個別活動的問題設計不科學,有些問法太簡單。
(二)練習與課改的不同步
任何一次教學改革都必須有相應的輔助措施,這次進行的新課改對于教材的改變只能說差強人意,但是練習和配套的地理圖冊則沒有任何的改變。其中所采用到的圖片、例題可以說和往年沒有不同,沒有體現出新課改的精神,問法還是老一套。因此,沒有一套與新課改相匹配的習題,使得教師在課后的知識鞏固手段上更加捉襟見肘。
二、教學評價機制的改變
傳統教學中,對于學生的評價機制是以考試分數為主要依據,而新課改則改變了這種模式。新課程改革中,對于學生的評定引入了大學的學分模式,除了以卷面測試來評定學生外,還加入了學習過程評價。學習過程評價是根據學生的出勤情況、課堂表現(學習態度、努力程度)、平時作業(完成質量)、探究活動、平時測試(進步程度)等確定分數,最終由學習過程評價和模塊考試兩者分數之和來確定學分。
應該說,新課程改革對于學生的評價更多地集中在學生的日常學習,也就是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培養,相對于以前的傳統評價模式更科學、更全面;而且學分制的提出,也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今年是海南省再次實行新課改的第一年,各個學校都在實施和探索中,但是每個教師心中都有一個指揮棒,那就是初中地理會考。只有初中地理會考的改革,才能很好的解放學生和一線教師,才能更好的執行新課改,在會考制度不變的情況之下,新課改也是很難進行下去。
三、教學方法的改變
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體,而學生只是被動地接收知識,基本上課堂屬于滿堂灌。而新課改理念下的課堂,更強調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通過教師的逐步啟發,結合課本案例,學生自主學習,從而獲得知識。
其出發點,無疑是很好的,對于學生的要求也是很高:
1、學生必須要有充分的知識積累;
2、要有很強的自我學習能力;
3、學生獲得知識的來源廣、渠道多。
而從實際情況看,能符合上述條件的學生是鳳毛麟角,一些重點中學的學生也許能夠達到要求,但是對于絕大多數中學來說是不切合實際的。
以上是我對于進行了一個學期的初中地理新課改的一些想法,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 不妥之處,請指正!
地理學習心得體會 6
通過本次網絡研修培訓,我認真參加了六門課程學習,在論壇上積極發帖和回帖,與同學開展熱烈交流,撰寫并提交學習心得、教學設計與反思、我的教學故事。老師精心編寫的網絡教材、專題講座、案例展示和評析、思考與活動、參考資料,內容詳實,包括了地理學科的實際教學設計案例,應用性很強。網絡在線學習方式以新穎、獨特的教學模式,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在這短暫的一個多月中,我學到一些基本常識并由此深化,體會和感觸很多,本次培訓對我教學有很大幫助,
第一,我意識到,作為地理教師在研讀義務教育20xx版地理課程標準時,首先應該知道課程的性質、領悟課程的基本理念、熟悉課程的設計思路,在分析、研究“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時,需要注意緊扣地理課程的核心論題,以人地關系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作為一條紅線,把各項教學內容串聯起來,突出地理課程的區域性和綜合性。X新課程標準對“教學建議”起始自然段的一段文字進行了改寫和充實,強調地理課程的實施“關鍵在于教師的教學”,指出教學中“要注意突出地理學科特點,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方法,充分重視地理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的利用,關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實踐與創新,不僅是地理學習的兩大重要環節,又是地理學習的主要目標。實踐是深化地理認知的需要,是把地理知識和現實生活、社會經濟、自然環境聯結起來的途徑。創新是地理知識在運用層面上的重組,是地理方法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創意,是思維活動在地理價值判斷中的升華。
第二,如何在地理課堂上,根據不同的地理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能夠體現新課程理念的地理活動,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通過回答問題、收集資料、積極思考、相互討論、辯論和相互交流、角色扮演等方式主動獲取知識,不斷提高自己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學習方式或過程。廣義的“地理學習活動”,包括學生在課堂的地理學習活動和課外進行的地理學習活動,即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通過回答問題、收集資料、積極思考、相互討論、辯論和相互交流、角色扮演等方式主動獲取知識,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學習方式或過程。是學生除了被動聽課以外的各種學習活動。 地理學習活動具有兩個特征:一是“動”,包括動耳聽、動眼看、動手做、動腦想、動口說、動腳走。二是“生動”,包括教師引導下的“動”和學生主動的“動”,學生在動中學習,在動中體驗,在動中發現問題,在動中進行科學探究。教師應注重利用活動進行地理教學,注重活動設計,注意在活動中引導學生,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地理問題,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學生的生活品位,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第三,為提高地理課教學的效能, 教學策略的運籌超越了那些具體方法,屬于教學原則性問題,有效教學策略的實施更加強調了方法的選擇及優化組合。課堂組織是成功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因素,教師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合理安排課堂活動,有效地處理課堂問題,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進行。
以下結合初中地理教學實踐,從組織策略、提問策略上,對地理教學策略的優化組合進行思考并提出建議。
1.運用組織策略開展探究學習,擴大有效的參與
課堂組織策略涉及教師角色的認定、課堂活動的控制、交互模式的選擇等。課堂組織策略成為課堂有效管理的保證。
地理探究學習關注問題情境的創設,科學問題是開展探究學習的前提和出發點,提出具有探究價值和科學意義的問題是科學探究學習的關鍵,沒有問題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探究地理探究學習指以促進學生科學知識理解、科學探究技能掌握和加深對科學的理解為目的、以一定的問題為導向,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技能和經驗,在教師指導下經歷提出問題、猜想假設、制定計劃、分析論證、得出結論、反思評估和表達交流等探究要素中的一個或幾個要素,運用地理科學方法體驗地理研究過程,嘗試解決地理科學問題,由高度科學思維參與的各種學習活動。探究學習要讓學生經歷思維活動或實踐活動的過程,獲得切身感受,加深對科學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習興趣,養成科學精神,發展科學探究的能力。
在教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下冊第七章第一課時“東南亞”時,教師精心設計了學案:
在航海游戲中選擇不同的線路:
在東南亞大洲大洋地圖中已標出經馬六甲海峽到達波斯灣、紅海、非洲東部、好望角的海上航線,并設置任務:
、倜鞒跗卩嵑头蠲鍪刮餮蟮暮胶;顒。每次都由蘇州劉家港(瀏河)出發下西洋,到達紅海。
、谌毡緳M濱出口一批汽車到地中海的希臘。
、鄄ㄋ篂车氖瓦\往中國上海。
、苡《让腺I的棉紡織品出口到澳大利亞悉尼。
、葸_累斯薩拉姆港有一批銅礦運到日本大阪。
首先,教師請學生用彩色筆描畫不同的航線,在學生們感受到馬六甲海峽的交通要道地位之后,靈機一動,要求學生討論:
問:鄭和下西洋返航時,從會東南亞帶回一些紫檀、雞翅等木材用于壓船艙、穩重心,被蘇州的能工巧匠加工成紅木家具,會不會對熱帶雨林、熱帶季雨林會產生不利影響?
接著,教師引導學生把新教材中的可持續發展觀念與補充的20xx年中國主要石油進口來源國和石油進口量列表整合后進行問題設置:
為了減少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
能源專家首先建議,俄羅斯和中亞等地區石油資源也較豐富,所以……
環保人士認為,小汽車太多污染太重了,霧霾天氣對健康不利,所以……
你還有其他辦法嗎?
學生從表格和材料閱讀和討論中,明白了除了海上輸入石油,還有管道運輸,后者受南海爭端的影響小,有利于中國的石油安全。另外,選擇綠色出行,多坐公交,發明用于替代的新能源。
可見,教師在備課中充分把握新教材知識聯系后,才能在教學實踐中成功控制課堂活動,選擇合適的交互方式,以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建議選用兩種課堂組織策略:
①指定輪流參與。這是課堂教學中促進討論的一種技巧,每一堂課指定一個小組參與討論。通過輪流參與的方式,給每個人和每個小組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為了確保學生真正參與課堂的活動,教師可要求每一位學生準備一張紙記錄參與活動,上面寫上自己的姓名,記錄自己在上課討論時回答問題和提問問題的情況。這樣便于教師掌握課上有多少同學真正參與了活動,有多少學生被忽視,以便調整自己教學。
、诒硌萦柧殹榇_保學生真正參與,可讓學生獲得自己的理解或答案。表演訓練讓學生使用所學術語、信息進行有效的表演。例如在教“巴西”這一課讓學生扮演印第安人,描述遷移農業的過程和弊端;從不同的身份去體驗生活,效果較好。教材中可設計表演的題材廣泛、滲透了文化素質,包括風俗習慣、人際關系等內容,融思想性、知識性、真實性于一體。地理課上,小組活動中常有些角色需組織男女學生共同扮演,如: 扮演導游介紹蘇州美食,分析魚米之鄉的農業與氣候地形的關系;扮演巴西卞卡一家人,直觀說明混血種人的形成;扮演澳大利亞農民,反映其農業地帶的特殊分布。教師可充分考慮到這些差異,布置角色表演任務,可分小組活動,這種經常性的人人參與的角色表演可在廣泛發動學生基礎上獲得與那種為了公開課需要,浮于熱鬧的表演形式有迥然不同的結果。為了小組的共同榮譽,組員們發揮團隊精神,分工協作,通過競爭選拔,使一些才能出眾的學生發揮出潛能,脫穎而出,參加校內外擁有更廣闊空間的活動。
2.選擇提問策略,實現有效的調控
提問作為最常見的課堂交互活動。問題的種類,教師對學生回答的評估,以及對回答過程的控制,決定提問的成功與否。不同問題對學生認知水平和語言能力等各有要求。但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同、問題有難有易、等待時間有長有短、反饋方式各式各樣,所有這些都會影響到提問的質量。提問策略可分為以下幾種:
①準備有效的問題。
有效的提問應能使學生做出相關的、完整的答復,并且同時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相反,如果提問造成學生長時間的沉默,或者學生只能做出十分簡短的或不恰當的回答,那么,提問就一定存在問題。
例如:在新課教學時,如果教師提問:“泰國人為什么喜歡吃米飯?”,學生會感覺難以入手,因為提問指向不明。因此,建議教師明確條件,這樣提問:從自然和人文條件上說說東南亞人選擇種水稻是什么原因?這樣,既使學生掌握從自然和人文因素分析農業發展的一般方法,也可便于清晰順暢地獲得信息。
可見,有效問題一般都是開放性問題、發散性問題,要求回答者運用其思維機制進行回答,鼓勵學生做出自己的答復,有助于學生認知能力、思維能力的發展。有效問題發人深省,需要回答者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推理能力。有效的問題意思明了、具體,為回答提供清晰的回答模式;能夠引發活躍的課堂對話,照顧學生的思想,學生的理解力;能夠運用學生的語言,從而給學生提供一個安全的氛圍使學生可以暢所欲言。要求學生能夠在各個概念之間建立聯系,通過組織學生推論、概括、解釋給學生提供機會加深其對材料的理解。
②問題設計的方法
首先,多問挑戰性問題。問題應對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知識水平都有一定的難度,從而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對這類挑戰性問題的正確回答,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對學生能力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巴西的熱帶雨林中會大面積種植水稻嗎?通過與東南亞耕地較少,開發歷史悠久、人口稠密,勞動力資源豐富的人文條件展開對比,以明確不同區域在自然和人文因素上的差異。
其次,問幾個能夠引發深入思考的問題。當學生的回答不得當、不完整時,教師應繼續提問,通過暗示等手段幫助學生做出正確答復;當學生的回答正確時,教師也應在其回答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提問,使問題步步深入,激發學生討論。提問深入思考的問題可以避免一次性問答現象,增加學生的參與。
再次,提問與學生經歷有關的問題。余文森教授認為,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要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當所談論的話題為學生所了解、所提問的內容與學生的經歷范圍有關時候,學生就會感興趣,參與意識也就會增強。如:讓學生展示自己拍攝古老的山塘街上的各式屋頂照片,觀察分析蘇州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多,地處濕潤區的特征。
此外,提問具有發散性的問題。學生比較喜歡發散性問題,而不大喜歡聚合性問題,因此,提問時應增加發散性問題的比例。如:鄭和下西洋和麥哲倫環球航行,有何不同?
③過程調控的建議。
這是指保證提問過程順利進行的方法技巧,主要有注意全方位、提問不主動的學生、轉移和誘導等。提問時,教師首先應面對所有的學生,讓所有的學生感覺到教師是在面對自己說話,從而集中精力于課堂活動之中。將提問的問題應按由易到難,由封閉性問題到開放性問題,由聚合性問題到發散性問題,由淺層問題到深層問題的順序排列,體現出層次性。班上有的學生比較靦腆,有的學生容易走神,有的則可能做小動作。有針對性地提問可給以靦腆的同學機會,喚回走神同學的注意力,制止擾亂課堂的同學,使教學得以順利進行。注意到提問不主動的學生,促進學生的參與。
當被提問的學生不能回答提問,教師可將問題轉向另一個學生。當被提問者不能回答出問題時,大部分同學希望教師能夠幫助他們找到問題的正確答案,而不是希望教師馬上將機會轉給其他同學。教師應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運用轉移和誘導:調整自己的問題,給予提示,幫助被提問者找到問題的答案。
地理學習心得體會 7
隨著地理新教材的不斷普及,新教材越來越顯示出其科學性、獨特性、新穎性。這次地理新教材的改革,其教學目標、結構體系 、編寫手法、教學要求、版式設計等方面都煥然一新,這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研究性,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
這次地理新教材的改革,主要有以下這些方面的特點: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學地理教材按照地理科學體系來安排教學內容,對于我們地理學科而言,科學體系龐大 ,內容廣泛,對于舊教材的選材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說內容多、難點多,重點不突出,實用性差,往往給教與學帶來諸多的不便。這次地理新教材的改革,逐步建立了新的知識結構體系,地理新教材注重傳統的知識結構體系,并進行了很多的改革,做到了簡化知識、綜合考慮、突出重點。地理必修上冊主要是自然地理,從宇宙環境分別來概述地理相關地理知識。地理新教材注重實際,有很多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題目、討論可以啟發學生思維,同時又注重創新性,以全新的思維和方法建立一種嶄新的知識結構體系。
人地關系是現代地理學研究的核心內容之一。這次地理新教材,始終把人地關系放在首位,教材的編寫,始終是在人地關系的思想指導下,不十分強調地理知識的系統性,而是從人地關系的角度來選取教學內容,這次的新教材從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地理三方面的知識不再是系統的,整體的,而是作為人地關系的基礎知識,在提出問題時,始終離不開人地關系,從不同的濃度和廣度來選取內容,地理新教材也突出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全球人類共同面臨的人口問題,發展總是等等方面的可持續發展,關注地球 ,關注未來。
地理新教材從社會發展的需要,培養多方面合格的人才,很注重其實用性、新穎性,把學生新學的知識運用于實際,密切聯系實際,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地理新教材十分注重個案分析與研究,將地理學的知識與具體問題有機的結合起來,充分闡明了地理的基本觀念、基本原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應用能力,注重啟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同時地理新教材也注重對地理現象,地理過程的剖析,對于現象過程從時間、空間來進行分層、分角度剖析,培養學生學多角度、多方位來思考問題,聯系國內、國際多種重大實際,調動 學生積極性,主動性,促進學生發展。
教材在編寫的過程中,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地理教學中,改變傳統的地理教學模式,把教和學有機結合起來,變學生被動 接受知識為主動接受知識,教師和學生裝共同完成教學過程,教學中。對于教材的處理,要非常注意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能力。 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教材編寫得生動活潑,有利于學生發揮主體作用,為教師提供各種 不同的教學方法。教材在選材時,在主體課文的基礎上,聯系實際,提供很多趣味性、閱讀性 的材料給同學們學習,同時在習題的設計中也十分巧妙,練習安排了很多活動、問題可供大 學分析、講座從不同方面來培養學生能力,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地理新教材中,一改以往老教材圖像信息的功能,增加了很多的插圖、附圖、圖型等等,對于地理事物有些難的用 語言文字來完整形象的表示出來,有些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系,地理過程運用合理的示意圖,能夠很形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地理新教材在圖形方面的運用比較合理,合理設計安排了很多圖像信息,圍繞圖像,編排文字,地理新教材中運用了大量的示意圖、地圖、統計資料圖、景觀照片、框架圖等等,設計多種新穎的圖像,來 很好的說明課文內容、知識,起了鮮明,直觀的效果。對于學生學起來就比較輕松愉快,教師教起來比較 得心應手,這些圖像信息,對于學生牢實的掌握知識有很大的幫助,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這次地理新教材的編寫,確實從多方面 體現了"新"的特點,無論是從內容、結構、要求, 還是目的、設計等方面都能體現出來。當然新教材中還有許多值得去研究,去學習的地方,需要全體師生去共同探討研究!
地理學習心得體會 8
20xx年8月3—5日,我參加了市教育局組織的初中地理新教材培訓學習。三天的學習雖然短暫,但卻讓我受益良多。通過這次學習,有幸聆聽了湖南長沙向軍老師的精彩講座,感觸很深,收獲頗豐。我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一、聽向老師的講座,提高了教育認識,升華了教育理念。
教育要發展,要有鮮活的生命力,就必須要每一位教師“心中有愛,眼中有人”。也就是必須堅持“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生本教育理念,必須確立“主人、主體、主角”學生主位觀,在教學中必須強化“教學生學會學習”的科學行為。有愛才有教育,有愛才有動力。如果我們每位教師都真正熱愛我們自己的教育事業了,真正熱愛我們的每一位學生了,我們教師就會想方設法把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搞好,我們的教師就會主動積極的參與到學校教學科研的活動中來,就會像這些講課的專家學者們一樣,從自己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事跡。所以,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思想是引領教師走上教育教研道路的前提與關鍵。也只有這樣,才能改變目前封閉的、落后的教育教學現狀。
二、聽了講座,學到了很多教育藝術和方法。
人民教師的師德,其主要內涵是:“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愛”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是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根本點和出發點。教師對事業和對學生的愛,是一種積極的情感,是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教師對學生的愛,可以點燃學生心靈的火花,溶化學生心頭的冰霜,激發學生的興趣,喚醒學生的自信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效果。新的教學理念是以發展學生的終生成長為理念,完全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以開發學生學會學習為主導,教師裝作什么也不明白,讓學生自由自主的學習。
三、聽了講座,明確了教師職業的祟高和神圣。
在這次培訓班上,向老師講到到了教師職業的專業化,教師職業的地位,教師職業對社會的作用,通過專家們的講解,我更加明確了這個職業的關鍵所在。教師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是以教育為中心的一群勞動者。要有愛心,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教,親其師,信其道”。我更加明確了教師的基本責任就是教書育人。既通過教書這個渠道和途徑,達到育人的目的。這里要處理好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使學生愛聽你的課,喜歡你的課,愛和你溝通交流,而不是敬而遠之。我覺得這個問題永遠值得我們去探討,去反思,去總結。
四、聽了講座,知曉地理課堂設計的策略、教學過程的設計。
總之,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斷開拓創新,使自己的專業知識更高,更智能化,走進課堂,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指導服務,有自己獨特的學科見解員,努力適應教研工作的需要。
地理學習心得體會 9
在本次地理國培學習中,通過專家視頻講解,我有機會聆聽到各個專家闡述的觀點,及時更新了自己的教學模式,深感受益匪淺。下面,我談談參加國培學習以后的幾點心得:
1、對新課程標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新課程標準規定,初中地理的目標是通過對七、八年級地理課程的實施,讓學生能夠了解有關地球與地圖,了解環境與發展問題,獲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學習能力;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養成愛國主義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
2、增長了專業知識。
通過在線視頻,我們學習了現代地理理論基礎知識,對新課標的理解,對新世紀培養人才的要求,對如何改變以前的應試教育的模式,如何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如何使教學面向全體,如何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等方面都受益匪淺。比如,在學習七大洲四大洋時,教材安排主要是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及其面積大小,如果只講這些就太過于簡單膚淺,還應該通過讀圖,深挖教材,從而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識,如跨經度最多的大洲、大洋分別是什么?赤道穿過的大洲有哪些?太平洋周圍的大洲有哪些?印度洋周圍的大洲有哪些?等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從而牢固掌握地理知識。讓我感觸最深的是,通過學習,我認為在完成教育教材教學任務的同時,要密切聯系地理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讓地理走進生活,讓生活融入地理;要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成就動機,提供最適合學生的的知識加工法則,激勵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幫助學生建立友善、關愛、和諧的人際關系和學習環境。所有這些,為我以后的教學指明了方向。
3、教給學生有用的地理知識。
課本是知識框架,是理論基礎,但是僅限于課本還遠遠不夠,因此還要教給學生有用的地理知識。這就意味著,一方面要教育學生學以致用,用所學地理知識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現象。比如,為什么四川汶川、青海玉樹等地容易發生地震?教師就應該原因講給學生,主要因為地處地中!柴R拉雅火山地震帶,位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進而交給學生一些防震知識;另一方面,還要結合鄉土地理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培養他們走出家鄉時,如何用所學地理知識解決他們面對的生活困難。例如交給學生怎樣選擇交通工具,將來如何選擇學習、生活環境,等等,都很有幫助。
4、以終身學習為目標。
作為教師,我體會到只有終身學習,才能不斷更新自己。所以平時要勤讀書、勤思考、勤動筆。我們要講好課,創建學生喜歡的課堂,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從本質上說,教材只是工具,只有當教師擁有淵博的知識時,才有可能深入淺出地將呆板的教科書變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主觀能動性相結合的有效途徑。實際上,作為基層教師,我們平時工作在教學第一線,都忙于應付上課,更多考慮的是如何把具體的教學任務完成,而無暇顧及其他,更談不上系統的理論學習。這次國培,是我有機會及時更新了自己固有的知識體系,對我觸動很大。通過國培學習,我深刻感受到,只有及時地充實自己,不斷提高自己,才能從容面對激烈的競爭和壓力,才能不會被社會所淘汰。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今后,我要不斷學習,勇做一名與時俱進的地理教師。
借此機會,感謝上級部門給我們提供這樣一次有用的國培學習機會!
地理學習心得體會 10
這學期我們多了一門專業課----物流地理,作為港航專業的專業課之一,物流地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劉念老師帶領我們學習這門科目。
在這門專業課中,很多以前我們忽略了的交通要道竟然都是我們所要了解的重點,“八縱八橫” “五縱七橫”“兩縱兩橫”等專業詞匯讓我們花了眼,在老師的悉心教導下,我們慢慢才知道“八縱八橫”包括京哈、沿海、京滬、京九、京廣、大湛、包柳、蘭昆和京藏、煤運北、南通道、陸橋、寧西、沿江、瀘昆、西南出海,“五縱七橫”指的是公路國道主干線,,“八門”指的是虎門、虎跳門、蕉門、橫門、崖門、磨刀門、雞啼門、洪奇門等等。
在學期初,老師就要求我們自己上網查資料,在一幅幅地圖中畫出鐵路、公路、水陸、八大經濟區等等,在這期間讓我們磨破了頭,開始對著地圖不知所措,到慢慢的得心應手,最后當一大沓地圖展現出來時充滿了自豪感,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們在這個過程中確實記住了不少東西,讓我們對知識的了解不局限于書本,并隨時間的發展不斷更新自我了解,就如劉念老師一樣,每年都在教書,每年都在學習新知識。
后來,老師讓我們自己做專題,作為歷年的熱點問題,這些專題相對而言專業性比較強,對我們的要求也比較高,在做專題PPT的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問題,比如說資料過舊,甚至是錯誤信息的存在讓我們耗費了很多時間,所以在這期間我和張爽花了不少時間才弄出一個樣板進行最后的修改,在做PPT的過程中我們不但了解了自己專題的知識,順帶還了解了很多別的方面的知識,讓我們的見世面更廣了。
當然,只有理論是沒有用的,所以劉念老師也帶我們到蛇口、鹽田碼頭進行了實地考察,現場觀看碼頭的工作流程,生動活躍的教學內容讓我們獲益匪淺,遍地的集裝箱、工作中的岸吊龍門吊、幾百米長的`集裝箱船無一不讓我們大開了眼界,并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專業知識以后來這里工作!
一學期又過去了,專業課也即將結束,學到的知識可能我們現在還用不上,但我相信一定會有大施其用的時候,感謝老師的悉心教導!
地理學習心得體會 11
作為一個剛上崗的地理老師,能有機會參加學校給我們提供的這次培訓機會,我感到十分的榮幸。這次培訓留給了我滿滿的收獲和深深的思考。一個好教師還必須十分重視“言傳”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為去影響學習,真正成為學生的表率使學生從教師身上懂得什么應為之,什么不可為,所以學習對于老師來說很重要。
20xx年2月12日,學校組織召開了寒假培訓。
一、這次培訓非常及時,使我認識到了自身的不足。
因為學校在下學期準備全面開展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而我在這方面總是感覺無所適從,覺得毫無頭緒,所以我對下學期高效課堂教學感到很茫然。學校組織的這次培訓可以說是雪中送炭,使我在迷茫的道路上看到了一絲希望。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通過聆聽各位老師的發言,我才發現自己各方面的不足。比如,班級學習小組的建設,小組評價方案的確定,班級公約的制定,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如何有效地評價各小組及每個同學,如何保證課堂教學的高效,小組及個人評價機制如何保證對每位同學都有長久的吸引力、使他們還能時時保持興趣和新聽了各位老師的發言,我才認識到自己需要提高的方面還有很多。自身不足就需要提高,需要學習。
二、通過這次培訓我認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
這次學習培訓我認識到了自己各方面的不足,而要想提高,必須要學習。通過不斷地學習,才可以彌補自己各方面的缺陷,培訓是一種學習,但這畢竟非常有限;大部分內容的學習還需要自學,需要看書,需要在網上學習,所以,我們需要在思想上提高認識,在行動上積極主動地學習。這就需要轉變一些行為習慣,比如,暑假的時間,我以前總是無所事事,白白浪費了大量的時間,沒有用在學習上,使自己延誤了自身的提高,這些損失是無法計量的,等于說是耽誤了自身的提高。今后我一定抓緊一切時間學習,使自己盡快提高,盡快成長起來。
三、學習的理論知識必須要內化為自己的思想方法,用以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
每次培訓,我總是感到理論易學,但真正用到實踐中還是存在一定距離的,這就必須要把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消化吸收,從而內化為自己的思想方法,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這樣才能鞏固所學,強化自身技能,提高運用能力,為實行課堂教學改革服務。
創建高效課堂,我總覺得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這就需要我們不遺余力地學習、提高、創新,為實現教師樂教、學生樂學而不懈努力,把這條課改之路堅定地走下去。畢竟,我們向往的是有幸福感的生活,而真正做好了此次課改有助于我們的幸福生活的實現。
地理學習心得體會 12
近兩年來,中學地理新課程教學的實施,大大改變了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地理教學走上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新的地理課程標準強調,地理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那么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應該怎樣做才能更好地進行初中地理教學呢對此我淺談以下幾點體會。
一、轉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師素質
1.深入學習、研究課程標準,轉變觀念。 中學教師尤其是過去經驗豐富的、具有嫻熟扎實的教學基本功的教師,一定要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努力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技術,完善和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重新認識教育教學的目標與目的,不能局限于書本知識的傳授和應試教育所謂的學以致用。為了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教師必須正確把握教育改革與發展方向,在“創新”兩字上狠下功夫,從革新教育觀、學生觀、價值觀、教學方法和手段上積極思考和實踐。
2.怎樣才能提高地理教師的素質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種途徑:第一、加 強師德修養,提高思想素質,具備奉獻精神。只有這樣才能愛崗敬業,勤于鉆研;才能為人師表,教書育人。 第二、加強繼續教育,提高業務素質。繼續教育能使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產生持久的發展,所以通過博覽、培 訓、進修、函授學習等多種方式,進一步充實和強化教師的文化基礎知識、專業知識、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和各 種職業技能。第三、加強教育研究,提高教研素質。素質教育是一項系統而持久的工程,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 斷摸索、完善和發展!敖潭谎袆t淺,研而不教則空”,只有走教研結合之路,才能在教學與育人方面有更 大的作為。第四. 深入分析、挖掘教材,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 教材的分析決不是簡單的教材體系和知識結構的分析,而是教師優化教學過程的方法與手段。改革后的教材內容同以前相比,淡化、粗化了具體知識。地理教師更要精心地去備課,不但要備教材內容本身,還要備自己、備學生個體。通過反復鉆研、感
悟去挖掘教材潛在的東西,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和學習情境,最大限度地向學生展現知識。要有意識地挖掘教育資源,及時捕捉有價值的教學資源,多用身邊鮮活生動的材料因勢利導,靈活恰當地根據學生反應與參與的狀況調節教學節奏和教學內容。在開放式的地理教學中,更要體現教師的作用,教師要把握主方向,要收放有度,要引導學生多探討有價值、有意義的話題,爭取做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亂”。
二、 改變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
1.地理新教材要求我們必須改變教學方法.傳統的地理教學,只是把具體的知識要素作為重要內容 來講授,忽視系統的知識結構和分析方法,這樣很難使學生提高認識,培養能力,因此教學中要重點分析知識 結構體系,并引導學生捕捉知識要素,使其各得其所,實現要素和結構的有機統一,使學生獲得分析、綜合、 評比、概括、比較等各種能力。要切實加強地理素質教育,就一定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研究學生的 心理特點與求知需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制定教學策略,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努力培養他們的地理意識、能力與 創新精神。
2.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體差異。 培養創新人才是教育的出發點,也是我國教育理論與實踐改革的重大問題之一。初中生活潑、好動,具有豐富的情感,活躍的思維,是一群身心不斷發展的青少年。學生不單純是抽象的學習者,更是有著豐富個性的完整的人。學生的社會生活環境不同,他們所接觸到的事物就有所不同。要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要尊重學生的人格,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材施教,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把他們培養成一個充滿活力、富有個性和善于學習創造的人。當然,我們絕對不是完全放任學生,而是在理解學生的前提下,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克服不足,從而促進學生有機和諧地發展和進步。
覺沒有收獲。我覺得地理課應有自己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學生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和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教育的基本目標,也是學生發
展的基石,是實現學習過程的載體。因此,課堂教學中應以知識為中心,以適宜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為活化、優化課堂的途徑。只有
3.充分開發、利用地理課程資源來豐富地理課程內容。 我們所說的地理課程資源,并不單純是指地理教科書的內容,它的范圍相當廣泛,包括學生的經驗及其所在生活環境校內外的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等等,都可以是課程的范圍。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離不開教師,從這個角度上講,教師本身就是最有潛力的課程資源。 新標準強調課程的開放性,作為教師,我們要改變過于注重教科書的傾向。教師需要明確的一個問題是“教材”不局限于教科書,而是指與教科書有關的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教材”也不再是單純的知識點的匯集。教材是學生學習的內容載體,掌握知識點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在某種程度上說,教材是教學手段,促進學生的發展才是教學的根本目的。
三、不斷總結、認真反思
教師必須經常有意識地反省自己的教學實踐,從中總結經驗教訓,要有意識地虛心聽取他人對自己教學工作的評價。每上完一節課,首先自己進行自我評價,看這節課成功與失敗的地方在哪里,并查找出原因,做出課后記錄發現漏洞及時糾正;其次通過批改作業發現存在的問題;第三聽取學生意見,上完課后,分別叫幾個優等生中等生和稍差的學生,聽聽他們對本節課的看法.通過自我總結和積極借助他人的反饋來分析自己的學習需要,進而不斷充實自己教與學的知識庫。另外,教師還要積極參加科際間的評課、觀摩、研討等活動,虛心學習,努力提高。
地理學習心得體會 13
這學期上了陳朝萌老師的《物流地理》一課,我們學到了很多的知識,通過老師的課程,我也體悟到很多的道理和學習方式。使我感受良多。
在他的教導下,我最大的感受是,陳老師對事業和對學生的愛,是一種積極的情感,是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老師對學生的愛,可以點燃學生心靈的火花,溶化學生心頭的冰霜,激發學生的興趣,喚醒學生的自信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效果。聽了陳老師的講座,讓我對課堂教學有了一種新的思考:傳統課堂上,我們教師常常是站在成人的立場上,以成人的思維來備課、上課,“把自己清楚的‘說給’學生清楚、明白”,學生被動學習,而且不會有創新思維。新的教學理念是以發展學生的終生成長為理念,完全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以開發學生學會學習為主導,教師裝作什么也不明白,讓學生自由自主的學習。而陳老師正是這種新的教學理念,發了一張張案例分析給我們,讓我們討論并上臺發言,這一舉動,不但鍛煉了我們演講的能力,總結的能力,還讓我們努力克服怯場的不良習慣,為了全組,我就得做好充足準備。
在我看來,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本人在地理課堂學習中,看到陳老師改變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陳老師不再僅僅去教,而且也通過對話被教,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同時在教。師生共同對整個成長負責。對教學而言,交流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意味著合作性意義建構,它不僅是一種認識活動過程,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對學生而言,交流意味著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表現、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流意味著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進學習;上課不僅是單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陳老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
學習的興趣和愿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成績。學生具有好奇心,這正是追求知識的原始動力,是求知欲的嫩芽。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會對某一事物特別感興趣,并由興趣發展為熱愛,由熱愛進一步發展為對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也由此會提出各種各樣看似無稽實有深意的問題。這時,陳老師應順應學生的心理,正確地引導他們多問的習慣,作饒有風趣的講解,并以豐富的感情色彩去組織學生的探索活動。使我們更深入的學習知識并理解他們。
課堂上一個寓意深刻的實例,如孿生姐妹竟有妹妹比姐姐還大一天的怪事;一個耐心尋味的設問,“如向西越過一百八十度經線時期一定要加一天嗎”;正午站在北回歸線以北的人的影子是否永遠朝北”:一個生動形象的比喻,假如向比鄰星打個電話,八年半才能聽到回音;一段繪聲繪色的描述,如對哈雷彗星發現過程的描述;加上教具、圖表、照片大合理使用;陳老師過硬的基本功,課內外幻燈、錄像的放映;教室樓道地理圖片和地圖大布置等等,這些學習情境的設置,能使我們沉浸在地理情境之中,情隨境生、情緣物發,使我們不僅在情感上同時在美感上也受到熏陶,產生滿足感、回味感、維持學習的最佳心理狀態,保持旺盛的求知情緒。
地理學習心得體會 14
經過一個學期對物流地理的學習之后,了解了許多關于交通運輸方面的知識。
之前還沒有接觸這門課程的時候,還以為物流地理知識單純的講地理知識,因為自己以前地理方面比較薄弱,所以會覺得這會是門枯燥的課程。
其實不以為然,在老師的講課過程中通常會穿插許多的相關知識,也正因為這樣我們學到的東西也就更多了,并不是局限于“物流地理”。
特別是做了物流地理這個網絡小組的組員之后,因為平時偶爾整理下交流論壇,逛多了這個網站的論壇之后,對這門課的有了明顯的知識拓展。大家有心搜集回來的資料,可是十分珍貴的,能被自己吸收可以說是件好事。
學期快結束了,回想起來,我這個學期到底學了什么?
我了解到了我國的運輸發展狀況,了解了運輸布局和一些基礎設施。
這門課程還很好的與實操結合在一起,每當講到重點的時候,老師都會布置下去在相關的地圖上標明重要的港口、航線等等。課上老師的講解加上課下的地圖實踐操作,真的是學會了不少。以前不會看世界地圖的,現在也知道了四大洲五大洋的位置了。
在不久之前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參觀鹽田國際。平時也只是聽師兄師姐及老師在口中提到,卻未曾近距離的了解它。有幸能有這個機會去到鹽田港參觀,實屬一次寶貴的經驗。
自1994年開港以來,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在短短的十多年間,已成為世界發展最迅速的一個港口。經歷十多年的發展,鹽田國際年吞吐量從1994年的1.3萬標箱增長至20xx年的766萬標箱.貨量快速增長,促使鹽田國際加快了擴建工程的建設步伐。擴建工程完工后,鹽田國際占地面積將增至344公頃,擁有集裝箱深水泊位15個,岸吊及龍門吊設備也分別增至71臺和286臺,鹽田國際將以更加高效的碼頭操作服務于華南地區進出口商。
1994年7月20日,鹽田國際迎來第一艘靠港集裝箱貨輪馬士基的“阿爾基西拉斯”號,這是鹽田國際的開始。在20xx年10月15日,世界最大集裝箱貨輪“艾瑪—馬士基”試航鹽田,該船全長397米,載箱量達到11000標箱。當天鹽田國際首創調配十臺岸吊同時為其作業,在不到8小時內完成裝卸了6421標箱,10臺岸吊整體操作效率達到545.41吊次/小時,鹽田是其在中國大陸?康奈ㄒ桓劭,這是鹽田國際的光榮事跡,并且鹽田國際還創了兩個記錄。鹽田國際之所以現在有那么好的成就,不光靠它的硬件設備先進,注重人才的發展,視人才發展為世界級碼頭的重要目標也是他成功的關鍵。
在參觀鹽田國際的時候,經由上次參觀媽灣、赤灣的參觀之后,也有了少許的認識,對一些港口的機械設備也能粗略的說出他們的名稱了,我想這就是一種進步。在沒有親身參觀之前,老師講的基本上都是一些類似樣離、圖片之類的東西,雖然看到圖片上的東西能知道叫什么名字,要是真正見到了也不一定了叫出那些機械設備的名字來。如今不同了,由于是自己親身的體驗,也看到過真實的機械設備,所以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些機械設備的名字也能牢牢的記住了。這又是我獲得的寶貴的知識。
當然這些知識都是基本的,也就是說大家的起點都是一樣的,要想進鹽田國際,或者其他諸類的碼頭公司,這一丁點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而且老師能教給我們的也只是學習的方法而已,最重要還是要靠我們平時的努力。
在經過一個學期的物流地理及相關專業知識的學習下,我已經建立了對港航這個專業的興趣,我認為不管是學習什么,興趣都是很重要的,因為是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所以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明顯的增大很多,對于接受這方面的知識來說也是會廣納接收并且也能好好的運用。
這次參觀我的感受遠遠大于上次參觀媽灣、赤灣的時候,因為那個時候,是第一次去所以覺得很新鮮,好奇心也是很大的,在看設備的時候找不到門路來看,也不知道該看什么。這次參觀還有一個收獲就是,鹽田港還發了類似雜志的宣傳給我們這些“小師弟”看,最重要的是還能帶回來,這樣就可以更加詳細,更加仔細的了解鹽田港。
多虧了老師,給我們帶來這次寶貴的機會,讓我見識外面的世界,謝謝老師開了這么一門對專業如此有幫助的課,要是能有機會多能出去外面見識見識,那就更好了。
地理學習心得體會 15
高中地理遠程研修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感觸很多,現總結如下:
一、重新認識了新課程標準教學理念與傳統教學模式的區別:
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教師是課堂主體,學生被動接受,教材是灌輸的內容,而新課程最大的本質特性是加強了探究學習和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且教材中增加了許多探究活動,是學生分析和思考的范例和素材,它不是將結論直接寫在教材中,而是促進學生主動探索,教師不能越俎代庖,代為探究,教師要引導學生親歷探究,教師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以達到教學過程最優化,讓學生獲得最佳學習效果。
二、專業的培訓
從理論到實踐,從方法能力到具體實踐策略,專家老師們的新穎教學,在提高課堂氣氛,提起學生學習興趣方面值得借鑒。全面到位的講座可以說讓老師們在短短的時間內得到了全方位的培養和提升,同時期間穿插學員之間的討論、專家答疑和提交學員思考實踐的結果——作業——的形式,使培訓多姿多彩,遠程培訓加上網絡互動,提高了培訓的實效性。
三、高中地理新教材方法的探究。
1、地圖的使用
地圖是地理教學中的主要工具,在地理教學中廣泛而又系統地使用地圖,利于開發學生形象思維,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使
用地圖,培養學生的用圖習慣。
2、舉例的方法
為了深化地理概念,或者為了說明地理現象,或者為了揭示地理規律,舉例成為了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認真研究案例,巧妙運用例子,做到直觀,形象教學,以提高課堂效率,如果能夠在教學中例舉一些當地的或者與生活實際更貼近的例子,則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學科間的滲透
尤其是聯系實事,與政治、歷史、化學等學科間的知識融合。
4、學生參與課堂設計
在新教材的教與學中,尤其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參與到教學設計中來,可以充分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教學應依據教材內容設計開放性的話題,培養學生多角度,有創意的個性學習能力,但不是“天馬行空”的教學,教師在進行開放性課堂教學時要把握一個度,開放應該有利師生在課堂實踐中與教學內容發生深層有價值的對話,有利于引發學生的積極主動思考,有利于進行科學方法的培養,健康情趣,積極向上的人生觀的滲透。
學習學習再學習,將講座中涉及到的內容精華部分轉化成為自己內在的東西,這才是真正學會了,才能夠在具體實踐中真正
指導我們的教學,轉化成自己的能力,長期堅持,才會有進一步的突破,真正成長成為合格的地理教師!
【地理學習心得體會 (15篇)】相關文章:
地理學習心得體會范文7篇11-23
地理教師培訓心得體會12-22
有效學習心得體會12-07
現場學習心得體會11-30
愛生學習心得體會11-29
消防學習心得體會12-24
電廠學習心得體會12-20
雅思學習心得體會06-09
托福學習心得體會11-21
孩子學習心得體會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