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精選30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么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1
今天再次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因此,本人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再學習,有以下的認識:
一、備課:變“備教材”為“備學生”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少。老師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如語言應簡明扼要、準確、生動等),注意到實驗操作應規范、熟練,注意到文字的表達(如板書編寫有序、圖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對學生的組織管理,但對學生的學考慮不夠。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復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上課:變“走教案”為“生成性課堂”
教學過程是一個極具變化發展的動態生成的過程,其間必然有許多非預期的因素,即便教師對學情考慮再充分,也有“無法預知”的場景發生,尤其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育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要利用好即時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不能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教案”。
要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教師要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如果我們的課堂還是師道尊嚴,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馬上表現出不高興,不耐煩,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氣,師生關系一定要開放,教師要在教學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誠合作的民主關系。同時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一言一行,在教與學的平臺上,做到教學相長,因學而教,樹立隨時捕捉教學機會的意識,就必定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活潑有趣,更加充滿生機,也更能展示教師的無窮魅力。課堂提問注意開放性。
開放性的提問,沒有統一的思維模式與現成答案,學生回答完全是根據自己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會是豐富多彩,這可以作為我們教師的教學資源。教師根據這些答案給予肯定、或給予引導,使學生的思想認識在教師的肯定或引導中得到提高。要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還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教學智慧,教師對教育過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對這種動態生成的把握。
三、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真誠和激情。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壓抑,本有的學習靈感有時就會消遁。
四、變“教師說”為“學生多說”
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通過數量關系,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于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只滿足于學生說出是與非,或是多少,至于說話是否完整,說話的順序如何,教師不太注意。這樣無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數學教師要鼓勵、指導學生發表見解,并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并讓盡量多的學生能有講的機會,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上好數學課應該盡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能把學生埋在越來越多的練習紙中。例如,口算,現在已經名不副實,多數用筆算代替,學生動手不動口。其實,過去不少教師創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級教學中,寓教學于游戲、娛樂之中,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其它教材也可以這樣做。我們不能把數學課變成枯燥無味、讓學生學而生厭的課。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口,并輔以其它教學手段,這樣有利于優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2
新課程走近我們已有多年的時間了,對其每一次的研讀都有一種“溫故而知新”的感覺,讓我一次又一次對自己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反思,對自己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重新審視,這讓我在數學教學方面有很多收獲。
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 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
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鉆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采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數學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數學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數學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數學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數學能力。
2、講授新課程時應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比較新課程與舊教材的區別和聯系,有哪些改進,教法上有那些變化,有那些獨到的進步和收獲,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數學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師生互動等新的教學模式;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數學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數學基礎;鼓勵學生采用各種手段擴大見識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整體提高。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3
暑假再一次學習了《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其實以前都是匆匆一瞥,沒有細細的品讀。經過這一次的抄寫《新課程標準》,我感受頗深。
《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指出:課程內容既要反映社會的需要、數學學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它不僅包括數學的結論,也應包括數學結論的形成過程和數學思想方法。課程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有利于學生經驗、思考與探索。內容的組織要處理好過程與結果的關系,直觀與抽象的關系,生活化、情境化與知識系統性的關系。在現在的'素質教育下,教師不只是要教會學生這一道數學題,教師應該起主導作用,引領學生把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在數學中體驗生活,在生活中學習數學。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新課標》中指出,數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的過程。數學課本里每學期都會出現幾節活動課,但是很多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都會把它忽略掉,或是簡單的一筆帶過。學習過新課標后,才明白數學活動對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在數學活動中應該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并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去體驗數學活動經驗。同時,在數學活動中,教師給學生適實的評價。教師的評價可以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增強信心。
我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將不會迷惑、彷徨,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課,教好每一個學生,做一個合格的教師。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4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
一、 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
興趣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如運用做游戲、講故事、直觀演示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學習數學知識。一個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心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使學生把學習作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一種渴望,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二、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在數學教學中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到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數學源于生活。因此我教學時注意緊密聯系實際,從學生實際生活經驗入手。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認識周圍事物,用數學的概念與語言去反映和描述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充滿了數學。從而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學習中。
三、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
實踐證明,小組合作互動學習更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形式,通過合作學習不僅可以學到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參與意識,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的'方法,進而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充分體驗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悅。學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滿足了他們的成功欲,從而讓學生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5
我認真學習了《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我感受到這次課改絕不僅僅是改變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學生學習方式的徹底改革,更是我們教師教學方法上的重大改革。新課程著眼于學生的發展,著眼于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發展。下面我就談一下我的感受:
一、育人要有新理念
新課程標準把全面發展放在首位,強調小學生學習要從以獲取知識為首要目標轉到首先關注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創造一個有利于學生生動活潑,持續發展的教育環境。在教學中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
二、教學要有新方法。
1、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變“聽數學”為“做數學”。學生對數學的體驗主要是通過動手操作,動手操作能促進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產生深刻的體驗,從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體會數學學習的過程與方法,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它是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重要方式。
2、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從形式走向實質。教師要有目的地選擇這些重演或再現的教學內容,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等數學活動。自主探索是在教師引導下的探索,教師不僅要精心設計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關注學生探索的過程和方法。學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師要處理好自主與引導、放與收、過程與結果之間的辨證關系。對于那些估計學生通過努力能探索求得解決的問題,應大膽地放,放得真心、實在,收要收得及時、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熱鬧,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師有價值的引導,學生的主體性也不會得到充分的發揮。
三、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
在應試教育面前,我們的數學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抓尖子生,忽視“學困生”的現象,這即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也嚴重影響著整體數學素養提高,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重心下移,從最后一名學生抓起,才能做到“水漲船高”,學生智力存在著差異這是客觀的,我們要分層要求,使每位學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礎上提高,獲得成功。新課標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睆娬{了大眾數學學習的內容的.應用價值——能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是應用。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生產實踐,所以數學教學除了系統的數學知識的教學外,還應密切聯系生活實際,調整相應的數學內容,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樣的數學內容,就教學什么樣的數學知識,讓生活中學生所必須的知識與技能成為數學教學的目標與追求,使學生感悟到數學就在日常生活中。這樣,一方面學生會主動聯系身邊的實際問題來學習數學,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使他們認識到數學的實用性。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輕愉快的學數學。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6
最近,學習了《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這次學習,使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教師要適應新課程教學,就必須接受繼續教育。通過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獲得了教材實驗操作上的一些寶貴經驗。其中感觸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別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由原來過多地關注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形成轉變為在學習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我們當教師的就應該理解教材目標,明白把握教材編排的特點,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有利益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情境。從而達到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那下面就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談點體會。
一、教師要成為終身學習者。
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教師要在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F代教師不再比喻為“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為“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裝滿一桶水,享用一輩子”的思想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二、學習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為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系,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欲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關系,以達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識建構的目的。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系。
三、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采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
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會動腦筋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欲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轉變學習方式,培養實踐操作能力。我們體會到要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要注意做到:既重視科學精神,又充滿人文精神教育。
也就是基本功要扎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熟練,還要關注每一個孩子,尊重學生人格,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師要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靈活的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的評價標準,要善于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念,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學生正處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會受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
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教育專業工作者的要求,我們只有作好充分的準備,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才會在教學中使學生真正地動起來,經歷”與人合作,并與同伴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使學生善于傾聽他人發言,樂于陳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觀點,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見;這些都有利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有利于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才會使他們感到無限快樂,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長,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的發展。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7
開學后,我重新認真學習了《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將學生的全面發展放在第一位,著眼于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發展,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注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對此我有著以下幾點看法:
一、充分理解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改變教學方法適應新時代教育的需求。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基本特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理解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得到進步和發展。因此教師要深入、全面地學習學科新課程標準,理解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掌握新課程標準的思想內涵,明確教學目標,透徹地去分析和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深層次的教學思想,具體、準確地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創設有效的教學過程和教學策略,突破重點、破解難點,通過高效合理地利用教材來豐富課堂,讓學生學有所得,增進學習積極性。
二、教學中教師要正確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
從新的課程標準來看: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它實際上是一種探究性的學習,教師是探究性學習的組織者,在學習中對學生提供經驗和幫助,做好組織協調工作。教師要想方設法開闊學生的視野,啟發學生的思維,要善于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適當地給予一些建議,老師要向學生提供經驗,幫助他們進行判斷、檢查自己想法的正確性,提醒他們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要深思熟慮地、周全地統籌學生活動。教學中可讓學生充分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思維會變得開闊,富有獨特性和創造性,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認識水平和口頭表達能力,逐步由過去的“學會”向“會學”轉變。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踐行理論,并在實踐中檢驗理論,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水平。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8
這段時間再次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收獲很大,感觸很多,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下面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教師必須要對教材重新認識,改變原有的教學觀念
生活即數學!稊祵W課程標準》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睆娬{了大眾數學學習的內容的`應用價值——能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因此,我們的數學教學除了系統的數學知識的教學外,還應密切聯系生活實際,調整相應的數學內容,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樣的數學內容,就教學什么樣的數學知識,讓生活中人們所必須的知識與技能成為數學教學的目標與追求。如過去我們數學內容中計算有些難,而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計算器、計算機的全面普及,計算難度有所降低,更注重計算的必要性和算理。改變了課程過去“繁、難、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了課程內容與數學學習生活以及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二、教師必須改變過去的教學模式
以往的教學,教師往往照本宣科。課堂往往成為教師唱獨角戲的舞臺,不管學生有無興趣,仍按陳舊的教學手段、思想強求學生被動接受學習,教師往往是課堂的核心、組織者,學生必須跟著教師的腳步走。而新課程明確指出,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從指導者轉變為組織者、參與者和合作伙伴。教學結構也發生相應變化。應創設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由被動學變為我要學、我想學;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讓學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發現問題,歸納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規律?傊谝惶谜n中讓學生體驗整個數學過程,實現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
三、教師必須改變舊的評價體系
以往的應試教育注重的是學生學業成績的好壞,以考試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手段,新的評價體系不僅包括對學生的評價,而且還提出了對教師和學校的評價,不以學期和學年的一次性考試來評定學生,強調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展情況的評價,強調對學生能力與自信心的建立,參與活動的意識和合作學習的精神進行評價。
總之,新教材新理念,為我們教師提供了更寬廣的舞臺,也對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9
學習了《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其中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是《數學新課程標準》給我最深的感觸。我想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我們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的發揮空間,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的趣味,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從而真正享受到數學帶來的快樂。
一、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核心。
在以往的數學教學中,教師的作用往往就是“教”,就是把書本上的知識點灌輸到學生的思想中,讓他們在反復練習中掌握這些內容。這樣的教學使得書本成了課堂中的核心,書上怎么寫,教師就怎么教,這樣的學習使得學生形成了被動學習的狀態。而新課標則確立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發展為主。數學教學的關注重點的不再是以往的課本知識,而是學生的在學習時的一種體驗。對于學習過程的注重使得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更多的是從興趣出發,學習變得主動并且更富有創造力和想象力。
二、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生活即數學。新課標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強調了大眾數學學習的內容的應用價值——能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因此,數學教學除了系統的數學知識的教學外,還應密切聯系生活實際,調整相應的數學內容,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樣的數學內容,就教學什么樣的數學知識,讓生活中學生所必須的知識與技能成為數學教學的目標與追求。了解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學生在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數學思想。
三、在教學中學生學習的模式多元化。
數學教學已經擺脫了以往的教師說學生學的課堂模式,自主探究、實踐體驗、合作交流,這些成為了上課中教學的主要模式,教師已經不再是充當“灌輸”的角色,而是在課堂中引導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通過不同的自主模式“領悟”到數學知識,再通過自己所領悟的知識運用于自己的生活,從而使得數學教學成為學生主動學習的課堂。
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會更深入細致的學習和理解。實施小學數學的教育教學 ,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努力挖掘教學內容中可能蘊含的教育價值。通過長期的教學過程,逐漸實現課程的整體目標。因此,無論是設計、實施課堂教學方案,還是組織各類教學活動,不僅要重視學生獲得知識技能,而且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獨立思考或者合作交流感悟數學的基本思想,引導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積累基本經驗,幫助學生形成認真勤奮、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質疑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10
最近,再次認真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我對《新課標》有了進一步認識,深刻領悟到教學中既要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又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在探究中享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下面,結合教學實際,淺談自己的學習體會:
一、不斷更新理念,用新理念指導教育教學工作
新課程標準把全面發展放在首位,強調小學生學習要從以獲取知識為首要目標轉變到首先關注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創造一個有利于學生生動活潑,持續發展的教育環境。在教學中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
二、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中探究知識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設法營造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觀察思考、動手實踐中發現規律,與同伴交流,達到學習經驗共享,并培養他們合作的意識和交流的能力,從而提高表達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三、課堂教學要尊重個體差異、面向全體學生
數學新課程標準倡導:“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边@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及時了解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承認差異;要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水平。為此,我們要先了解所教學生的情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水平、學習態度、意志強弱、智力和能力、平時成績等將學生分成不同層次,按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中選擇合適的策略,由此來豐富數學活動的經驗,提高思維水平。
四、改變數學學習方式,讓學生樂學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課程標準》倡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就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為他們提供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從而把學習數學當作是一件快樂的事。
五、建立新的評價機制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們的數學課堂不但要有終結性的評價,還要有發展性評價。發展性評價應該側重的是一個階段后,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進步發展,在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等多元領域的綜合評價,其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制訂改進計劃,促進他們更好的發展,這樣,評價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才會有始有終科學的。
總之,新教材新理念,對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一定要踐行新課標理念,還原數學本色。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11
9月23日,在基地學校福山外國語小學,在帶教導師指導下我初次研讀了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從專家老師們透徹的分析中了解到了課程目標和內容標準、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上的變革。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初步的認識和體會。因此,我想在新課標自我解讀的基礎上談談我的看法:
一、致力于實現培養目標,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我認為是面向全體學生和關注各體差異的關系。強調我們的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讓每一個學生既能獲得必需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也能獲得數學思考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途徑與策略。讓每個學生都能形成良好的情感與態度,如“良好的學習習慣”、“克服困難的勇氣”等,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不僅要讓每個學生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會做人的態度。
而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及時的關注與幫助,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數學活動,并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時的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耐心地引導他們分析產生困難或錯誤的原因,并鼓勵他們自己改正,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這就更加要求教師注意學生學習的情感態度,靈活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為了實現良好的數學教育,教育工作者應著眼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關注學生學習需求。對待每一節數學課,我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課件完備,設置不同的有趣的環節,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數學。第二,積極引導學生探索,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第三,關注數學思想方法,促進學生思考,促進學生思考。積極評價,幫助學生建立自信。
二、課程內容既要反映社會的需要、數學學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小學低段學生正逐步把握個人與他人的關系,逐漸形成集體意識,自我意識、道德觀念等。到了小學高段,情感更為穩定,自我尊重,希望獲得他人尊重的需求日益強烈,道德情感和認知水平也逐漸發展起來。因此教師要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探索和把握兒童認知發展的規律,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效果,教師要尊重兒童人格發展,在兒童各階段的認知和人格發展過程中,不失時機的加以教育和引導,把培養學生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優良的個性品質、良好的情感意志放在首位。也就是說“要教書,必先育人”,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教育教學的良好效果。
三、數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的過程,實現教師引導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以及師生共同發展。
這就要求教師在新課改的實施過程中,要努力轉變角色,改變學生學習方式,使數學教學過程成為從師生實際出發,整合課程資源,師生共創共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性的過程,真正孕育出一個個兼備高尚品德與聰明才干、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和有鮮明個性且善于合作的一代新人;催生出一名名觀念更新與勇于創新、勤于學習與善于實踐和業務精良且樂于奉獻的教育典范。 數學教學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注意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等,獲得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促使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不斷提高發現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把基本理念轉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處理好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注重啟發學生積極思考;發揚教學民主,當好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積極開發、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有效地實施有差異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四、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
在當前的社會評價標準下,雖然有學生較為優秀,但也有學生是蕓蕓眾生中平凡的。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判斷一個學生是否成功,我們不能單純地以分數的高低作為唯一的標準,事實上一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是否養成了良好心態應該更為重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對數學學習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只要堅持這種做法,我相信,多數學生在老師的引導和自身的努力下,都會取得較為理想的進步;當然,也許部分學生的數學成績并不一定有很明顯的提高,但我相信,只要他們通過努力,提高自信心、敢于直面困難和挑戰,在以后的.學生和生活中一定會表現得更為出色。
五、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教學實踐證明:信息技術輔助數學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在學生學習新知、鞏固練習時,教師如果能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與環境,就會激起學生積極探索新知的興趣。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在于展現生活中無法辦到的事,延伸數學的思維,物化推理過程。網絡上的資料,大大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容,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獲得新課以外的大量信息,進一步拓展了他們的視野。學生在大量、迅速、有選擇地攝取新知識、新信息的過程中,始終處于主體地位。而當學生查資料時,老師適時地在學生中間巡視、點撥,成了學生“共同學習的伙伴”。由于信息技術為教育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渠道,一個人獲取必要知識所花費的時間越來越短,教師將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學生個性、習慣、品格的培養。
面對新課程的挑戰,我們必須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快樂地學數學。課程標準作為基礎和規律,需要每一位教師來探討學習,為能更好地服務學生,希望通過此次的解讀交流來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12
讀了《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后,使剛剛走上講臺的我略感壓力!只有成為了一名教師,才真正了解老師的責任和辛苦。教師不再是“一桶水”,而是要終身學習,是源源不斷的“小溪流”;教師不再是僅僅評價其知識水平的高低,更重要的是教學水平的高低;教師不僅僅是教會學生知識點,更應該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感受到壓力的同時,我也非常驚喜,這正是我喜歡的工作,有挑戰有創新。以下為讀了《課標》后的淺顯的幾點體會,希望在課堂教學我體會更加深入。
教師要成為終身學習者。現代教師不再比喻為“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為“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裝滿一桶水,享用一輩子”的思想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教師不僅要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同時需要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
教學需要注重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系,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欲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教師要多采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欲望,激發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會動腦筋等等!
教師需要將數學生活化,將數學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中,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系。
注重學生自悟探究,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當前的數學教學,不管是老牌的“教師講,學生聽”,還是翻新的“教師問,學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師撥,學生轉”,其總體還是以教師為中心,“喧賓奪主”的情況還是顯而易見。其實,數學教學是引導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去感受體驗、探究發現,真正培養學生的自學探究能力。但學生的自學探究,絕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學習,必須在老師的引導、師生的討論下進行。
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方法充實自己,不斷總結自己的課堂教學,改變教學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13
通過暑假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培訓,我學習到了許多教學的方法,解決了一些在教學中的困惑,受到了較大的啟發。
蘇霍姆林斯基說:“當知識與積極的活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時候,學習才能成為孩子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斌w驗學習是在新課改理念下產生的一種教育思想,它充分展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通過讓學生參與知識的獲得過程、參與思維的形成過程、參與問題的解決過程;使學生在體驗中思考,在思考中創造,在創造中發展;使他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到充分的發展。在教學中,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精彩、探究的快樂、成功的喜悅,是每一位數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是《數學課程標準》給我們的建議,可見體驗的過程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體驗學習是知情合一的學習,能為學生的認知結構與知識結構之間架起一道無形的橋梁。下面就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談點體會。
一、結合“四基”、“四能”,靈活有效地實施課堂教學
伴隨著新課標“四基”、“四能”的提出,緊跟著解決問題多樣化的腳步,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被推向前列。而研究課堂教學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教學是否“有效”。新教材的特點之一是“具有基礎性、豐富性和開放性”,即教學內容是基礎而豐富的,呈現形式是豐富而開放的。因此,我們在備課時要認真挖掘教材的資源,吃透文本中的“八個著眼點”,即教學內容的重難點,知識的生成點,培養的技能點,情趣的激發點,思維的發散點,合作的討論點,滲透的.育人點,知識的引申點等,才能設計切合實際的目標,呈現豐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給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留出一定的思維空間。
二、準確把握教師角色,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教師要解放自身思想,轉變教育觀念,轉變自己的角色,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只有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課堂中獲取本領,真正有效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例如在教學中,遇到一些疑難問題時,老師先不告訴學生而讓學生去思考去討論!皩W以思為貴”,愛因斯坦說:“學習知識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一定要注意多啟發,多反問,不要包辦代替,要鼓勵他們提問題、想問題、鉆研問題。明人陳獻章說:“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绷己玫膸熒P系與寬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是學生主動學習、創造性學習的先決條件。
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不再是教科書的忠實執行者,而是能創造性使用教材,并善于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組織者;教師不再只是教書的匠人,而是擁有正確教育觀念,善于使學生發現探索的引導者;教師不再是凌駕于學生之上的圣人,而是善于走進學生心靈世界真誠的合作者。課堂上教師不僅考慮“我應該講什么知識?”還要考慮我應該如何讓他對這些有熱情?因此,在備課時也要充分了解學生,建立起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走進學生中間,了解他們對即將講解內容的興趣、知識儲備和他們所關心的話題,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思維特點及生理心理狀況進行分析。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14
伏爾泰說過“讀書使人心明眼亮”,為了能夠更好地理解新課程標準,我在假期再次聆聽了馬老師對《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解讀,通過學習我對新課標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
一、新課標明確界定了數學的核心素養,即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導向很明確,強調了數學核心素養的`整體性、一致性和階段性,讓數學回歸現實世界,回歸實際。
二、相比舊版課標,2022版新課標將學段目標分為了三個學段。即一到二年級為第一學段,要求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當中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三到四年級為第二學段,要求學生嘗試從生活當中獨立地發現和提出數學問題,探索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五到六年級為第三學段,要求學生嘗試在真實的情境中發現和提出問題,探索運用基本的數量關系,以及幾何直觀、邏輯推理和其他學科的知識、方法分析與解決問題,形成模型意識和初步的應用識、創新意識。
三、新課標強調整體性和一致性,將負數、方程、反比例等內容初中進行教學;強調幾何直觀意識的培養,增加尺規作圖的內容;強調統計量,把百分數作為統計量進行教學;
強調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加強數學教學與生活、傳統文化的聯系。
四、新課標在課程實施上提出了教學建議:
1、制訂指向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
2、整體把握教學內容;
3、選擇能引發學生思考的教學方式;
4、進一步加強綜合與實踐;
5、注重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融合。
五、新課標提出評價建議:發揮評價的育人導向作用,堅持以評促學、以評促教,評價方式要豐富,評價維度要多元、評價主體要多樣(評價主體應包括教師、學生、家長等),作為一線教師我們在實際教學活動中要著重應用,同時課標對學業水平考試也提出了建議和要求。
新課標是教師教學的指南,為我們的教學指明了新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快速的轉變觀念,緊跟新課標的步伐,提高自我修養,改變課堂模式,注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切實做到:使學生通過數學學習,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15
靜下心來,仔細閱讀了新課程標準。此次閱讀使我受益頗深。作為一名正在任教的一年級新進數學老師,我有以下的感受。
一是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在課程內容選擇上,保持了相對穩定的學科體系,體現數學學科特征。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適當采取螺旋式的方式,適當體現選擇性,逐漸拓展和加深課程內容,適應學生的發展需求。有助于學生理解、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形成數學基本思想,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發展核心素養。就第一學段而言,在數與代數方面,與20xx年版本相比較新增了通過數的大小比較,感悟相等和不等關系。在解決生活情境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和運算的意義,形成初步的符號意識、數感、運算能力和推理意識。更能夠初步體會數是對數量的抽象,感悟數的概念本質上的一致性,形成數感和符號意識。在學業要求上,對于第一學段,新增了能描述四則運算的含義,知道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能熟練口算20以內數的加減法和表內乘除法,能口算簡單的百以內數的加減法;能計算兩位數和三位數的加減法。形成初步的運算能力。對此,我最大的感悟是,在日常的教學中應當加強學生的計算能力。
二是新課標在對學段的劃分上,也作出了改變。第一學段由原來的1-3年級改為1-2年級。第一學段是學生進入小學的開始,一個好的開始尤為重要,作為一位第一學段的任教老師,我更應該好好學習。新課標要求,應當要充分考慮學生在幼兒園時期所形成的活動經驗和生活經驗。并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和認知規律,為學生提供生動有趣的活動,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從幼兒園階段到小學階段的學習過渡。在日常教學中,我能發現不同學生對于第一學段的學習內容的反應是不同的,這源于學生在幼兒園時期的學習經驗。我應當去設定一些活動,調動學生的已有經驗,讓學生感受小學與幼兒園之間的聯系,也要感受之間的區別。
三是關于學業質量。學業質量是學生在完成課程階段性學習后的學業成就表現,反映核心素養要求。學業質量標準是以核心素養為主要維度,結合課程內容,對學生學業成就具體表現特征的整體刻畫。同時對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師的教學活動、教材的'編寫等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對于第一學段的學生,我最大的感悟是除了對基本知識技能的間檢測,更要求能夠通過操作、游戲、制作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對數學產生一定的好奇心,形成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初步的合作交流意識與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
四是在教學中,應該注重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融合。教師在日常教學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對所學知識進行綜合處理,這樣能夠豐富教學場景,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和學習數學的興趣。利用數學專用軟件等教學工具開展數學活動,將數學知識有趣化,例如,運用希沃白板設定一些與學習內容有關的口算類小游戲。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更能使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還可以加強線上與線下的融合,通過班級優化大師的評價、激勵機制,不僅能激發學生的主動回答問題的興趣,還可以建立家校聯系。
面對課程標準的新改革,我發現需要我去學習的還有很多,我必須多動腦筋,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認真上好每一節課,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有所收獲。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16
通過新課程標準的,使我對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和內容、觀念和學習方式等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感觸最深的是新課標課程目標的變化,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雙基”的基礎上 ,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由原來過多地關注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真正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下面就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談點體會:
一、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學習方式,而實踐證明,小組合作互動學習更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形式,通過合作學習不僅可以學到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參與意識,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的方法,進而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充分體驗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悅。學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滿足了他們的成功欲,從而讓學生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二、動手實驗
學生對數學的'體驗主要是通過動手操作,動手操作能促進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產生深刻的體驗,從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體會數學學習的過程與方法,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它是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重要方式。要從直觀到抽象的思維的認識規律來設計、組織操作活動,并擔當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要讓每個學生都必須經歷每一個操作活動。還要引導學生把直觀形象與抽象概括相結合,采取邊說邊操作,邊討論邊操作等方式,讓手、腦、口并用,在操作和直觀教學的基礎上及時對概念、規律等進行抽象概括。
三、注意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
因為運用信息技術,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輕松愉快的學數學。
最后,通過對“十大核概念: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應用意識、創新意識的解讀,使我進一步了解學習了新課標。在教學中要特別注重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
通過學習,使我了解新課標數學教學的特點,課堂不再是以為主體的單邊的教學活動,而是師生雙向交流,交往互動,相互溝通,相互補充的過程;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課,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要更多關注學生、尊重學生,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17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后,我領悟到了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學習,更要教會他們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因此,本人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再學習,有以下的認識:
一、備課:要充分備學生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少。老師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如語言應簡明扼要、準確、生動等),注意到實驗操作應規范、熟練,注意到文字的表達(如板書編寫有序、圖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對學生的組織管理,但對學生的學考慮不夠。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
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復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上課:培養好自身的教學機智
教學過程是一個極具變化發展的動態生成的過程,其間必然有許多非預期的因素,即便教師對學情考慮再充分,也有“無法預知”的場景發生,尤其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育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要充分根據當時的環境條件,發揮自己的機智,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發揚教育民主
學生是獨立的個體,在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人人平等。在教學活動師生是授受關系,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挖掘學生的潛力,把學生培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
四、對學生個別輔導
每個學生的情況都是不同的。對于成績好的學生,要給他們提供較難的學習資料,讓他們認識到知識海洋的廣闊,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對于成績差的學生,要幫助他們找到成績差的原因,多加關心,使他們的成績提上去。
在平時要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18
近日,我再次深入研讀了《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2022年版),這次的研讀讓我對小學數學教育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以下是我對這次閱讀的一些心得體會。
首先,我被新課程標準中強調的核心素養概念深深吸引。核心素養被明確為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用數學的思維分析現實世界、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這一理念不僅體現了數學教育的本質,也揭示了數學教育的重要目標——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實踐精神。在教學中,我們應更多地關注學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和表達來培養自己的數學核心素養。比如:當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物品時,引導他們發現并描述物品的形狀、大小等屬性,這是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在學習分數的應用時,讓學生分析購買物品的`平均分配問題,從而用數學的思維解決問題;在學習統計時,讓學生收集并分析生活中的數據,用數據圖表等形式表達出來,這是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其次,我對課程內容的結構化有了更為深入的理解。新課標強調課程內容之間的內在關聯,注重知識體系的構建。這讓我意識到,數學教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能力的培養和思維的形成。在教學中,我們應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知識體系構建,引導學生通過探索、實踐、反思的過程,形成系統的數學思維和能力。例:在學習分數加減法時,先引入分數的概念,再通過具體例子幫助學生理解分數加減的計算方法,最后通過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題來加深理解。在學習幾何圖形的性質時,通過比較不同圖形的邊長、角度等,引導學生形成系統的幾何思維。
此外,新課標對低年級學生的數感培養做了更具體的闡述,強調了直觀原則。這一原則讓我更加認識到直觀模型在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充分利用直觀模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提高學生的數感和空間觀念。例:在學習加法時,使用實物模型(如積木)幫助學生理解數的加法規律。在學習圖形的面積計算時,通過實際操作的圖形(例如,切割和拼接)來感知面積的變化。
再者,新課標對教師角色的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數學教學活動被看作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這讓我更加認識到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通過交流分享各自的觀點,促進思維碰撞。在學習幾何圖形的體積計算時,讓學生動手制作一個簡單的幾何體,然后測量計算其體積,通過實踐加深理解。
最后,新課標還強調了將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的重要性。這讓我意識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以及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解決實際問題。比如在學習貨幣單位時,讓學生了解不同貨幣之間的兌換關系,并嘗試在購物時進行實際應用。在學習統計時,讓學生收集并分析學校或社區的環境問題數據,提出解決方案。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為我提供了更為明確的教學方向和目標。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積極踐行這些理念和方法,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在不斷的學習與實踐中,我會不斷進步,成為一名更加出色的數學教師。同時,我也期待與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討和交流,共同推動小學數學教育的發展。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19
今天,我研讀了《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學習過程中使我體會頗多,讓我受益匪淺。在新課標課程理念中提到,我們要探索激勵學習和改進教學的評價,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結果,還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過程,激勛學生學習,改進教師教學。通過學業質量標準的構建,融合“四慕”“四能”和核心素養的主要表現,形成階段性評價的主要依據。采用多元的評價主體和多樣的評價式,鼓勵學生自我監控學習的過程和結果。
通過學習,我認為我們要盡快改變過去教師始終是作業質量唯一評價主體的這種傳統觀念,重視學生在學習質量及整個教學過程評價環節中發揮的獨特作用,學生的自我評價、生生互評以及教師點評都應體現到教學過程中。另外,評價內容也需要體現多元化,對學生在數學應用過程中的思維能力的發展及對學生的數學運用意識進行客觀的整體評價,這不僅要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還需要結合學生的課后活動與在參與校園文化活動中的具體表現予以評估。在評價方式的多元化上,除了借助等級制的評價、文字評語等方式,還建議在各類學生小組間采用交流討論式學習評價、糾錯式評價、以及師徒結對式評價等方式。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20
作為一名年輕的一線教師,研讀課程標準并不斷跟進課程標準的變化是至關重要的。8月26日有幸聆聽了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吳正憲老師對義務教育階段小學數學課標(2022年版)的解讀,深受啟發。
吳老師首先指出了學習課程標準的意義——學習課標重在落實課標,落實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不應只關注到學生題目的完成情況,成績是多少,更要關注學生的全面、可持續的發展,教書育人,立德樹人,在教學實踐中用我們的人格去影響學生,堅定完成國家對學生核心素養要求的落實!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關于知識性內容的組織,吳老師是這樣解讀的:課程內容的組織“重點是對內容進行結構化整合,探索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路徑”。由此可見,核心素養導向下教學實踐要突出結構化,整體化,體現一致性。
接著吳老師強調了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根本意義之所在——數學教育的重要目標是幫助學生形成伴隨一生的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之會想事、會做事。培育核心素養的數學教育不是碎片化知識的死記硬背,更不是重復機械地刷題。而是注重真實情境的發現、提出、分析、解決問題,注重在理解性學習的基礎上整體知識結構的建立,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遷移,培養學習力。使之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減負提質增效,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最重要的問題來了:一線教師到底應該怎么教呢?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學實踐要改變育人方式,改進教學方法,怎么改變育人方式呢?課標提出了一致性的主張,一致性正是為核心素養落地提供的新視角,它反映的是學科本質,數學化的學習過程,為改進課堂教學提供了抓手。
吳老師認為落實新課標的路徑有二:其一為學科內部知識的融合;其二為學科間知識的融合。吳老師闡述了小學數學四個領域,七大主題之間如何在理解本質的基礎上建立聯系,將零散的知識點整合成知識結構,既關注知識層面又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如果學生是顆種子,那么教師應該提供給學生豐盈的、肥沃的土壤,讓學生在六年的小學學習階段慢慢的豐滿,慢慢的增加底氣,為他們以后開花結果打好基礎。謝謝吳正憲老師對新課標的解讀,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只有不斷嘗試去實踐,才能探索出一條教學改革的康莊大路。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21
數學新課程標準為我們一線教師的教學工作指出了方向和路徑,我們要緊緊圍繞這一導向,將數學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落實到教學工作中。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上的變革,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
第一、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兒。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最活躍的因素。因此,在數學教學中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們可以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有趣的情境,如學生對游戲比較喜歡我在講課中利用希沃白板中的趣味課堂設計了闖關環節,孩子們興奮不已,課堂興趣高漲這種以游戲的方式讓孩子們不僅記住數學中的基本概念和易混淆的知識,而且都覺得數學課堂不再那么枯燥無味了。讓學生在玩中長知,在樂中成才,不斷提高課堂知識的吸收率并快樂的學習,不正是我們做老師不斷追求的最高境界嗎?
第二、在2022版新課標中則具體指出,要培養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其中對量感的表現解釋為,量感主要是指對事物的可測量屬性及大小關系的直觀感知,知道度量的意義,能夠理解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會針對真實情境選擇合適的度量單位進行度量。會在同一度量方法下進行不同單位的換算,初步感知度量工具和方法引起的誤差,能合理得到或估計度量的結果。比如一道經常出的判斷題一千克鐵比一千克棉花重,此題我們發現有很多孩子會出現錯誤。究其原因,孩子們思維定式,覺得生活中鐵比棉花重。但是卻忽略了定量的方法認識和解決問題的習慣,造成只對鐵和棉花有定性的認識。而這也說明我們在教學克與千克這節課時量感教育不到位。
第三、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在數學教學中,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到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明白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這在實際教學中是我們必須做到的。我們在教學書本知識的時候,不僅僅是讓學生只學會了書本上的例題,還要讓知識回歸現實生活,學生會舉一反三,靈活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樣學生才能體會到數學的魅力,從而讓學生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不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培養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滿足了他們的成功率,。
總之,“學無止境、教無止境、研無止境”,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多動腦筋,多想辦法,時時刻刻把學生放在首位,努力充實自己,讓學生喜歡學數學,享受數學學科帶來的生活樂趣。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22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與體會,其中“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和理解數學”給了我很深的感觸。數學新課程標準清晰地體現了教育教學新理念和新要求,設計出有效的、可操作的路徑或方式,確實使學生獲得“四基”,形成“四能”,也更加細致地反映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過程,突出關鍵點和啟發性,體現學生學習、能力發展、思維發展等規律。在引導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同時,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在分析問題的同時,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在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的世界。
在“解決問題”的教學上,不能固定解題思路和方法,要注意方法多樣化,注重解題方法的開放,以免扼制了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教學中,應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解決,再讓學生交流討論。不但要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能力。
低年級小朋友想象能力比較薄弱,一些抽象的概念需要轉換為實際的動手操作來加強學習。在一年級“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這一課中,比一比:“藍花片和紅花片哪種多?多多少?”課前讓小朋友準備好對應數量的'藍花片和紅花片。課堂上,讓學生拿出來擺一擺。擺完了,想一想哪種花片多?通過操作發現,大部分學生將紅花片和藍花片分開放。接著引導學生想一想如何快速地看出哪種花片多,學生通過操作發現將它們一一對應排列最一目了然。然后,提出“多幾個”的問題,學生能很快地說出答案。詢問學生的思考方法,有些學生是將一一對應之后的多余的數了出來,有些學生是將藍花片和紅花片分別數出來,再通過計算算出來的。學生通過操作,基本都能得到準確的答案。這時候相機提出“哪種花片少?少多少?”的問題,讓學生同桌交流討論。學生通過交流發現這里的“多多少”和“少多少”的答案是一樣的,它們的計算算式也是一樣的。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學習,知道“求兩數相差多少?”是通過“大數減小數”來得出結果的。
解決問題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還要培養學生養成勤思、善思的學習習慣!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23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因此,本人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再學習,有以下的認識:
一、備課:變“備教材”為“備學生”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少。老師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注意到實驗操作應規范、熟練,注意到文字的表達,也注意對學生的組織管理,但對學生的學考慮不夠。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復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在學習24時記時法的學習中,根據學生的已有的認識和經驗,引導回顧一天是二十四小時,創設24時記時法的節目預告情景,提出疑問,讓學生說說為什么會記成14:00、16:00,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欲望,并利用學習經驗和課外知識等的資源,促進學生已有的一天24小時的認識,與新知識24時記時法產生初步的聯系,以利于學習新知。
二、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真誠和激情。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壓抑,本有的學習靈感有時就會消遁。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24
在學習新課標的過程中,我注意到了數學新課標中“統計與概率”領域,有一個變化,就是將百分數整合進了統計單元。其主要原因在于,加強統計及概率的應用意識,同時也讓學生對于統計與概率部分的認識多一個視角。那么在符合新課標核心素養的指導前提下,對于統計與概率的教學,我認為要讓學生多接觸數據,注重處理數據的方法,感悟數據中蘊含的信息。
因此要引導學生親身經歷數據分析過程,例如在教學百分數的意義,舉出的生活實際例子:當手機的電量分別在100%、75%、50%、25%時,人的不同情緒的表現,就是基于百分數與生活情景的緊密聯系。不僅如此,我們在教學數據整理、分析的相關課時,所需要的數據可以由學生收集,甚至可以將其它學科融入數學課堂。譬如在《平均數》這一課時,學生可以在體育老師的指導下,選擇一項適合其身心發展特點的體育項目進行鍛煉。將班級學生分5-8小組,小組合作,輪換著進行體育鍛煉和數據的記錄、收集及整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增強體質,學到體育知識,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整理數據的數學能力。而這些數據可以作為數學素材在教授課時,把這些素材融進課堂教學中。這樣的素材具有真實性,充實了數學的'課堂趣味性,有力提升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以上是我的一些淺見,作為教師,我將進一步領會新課標的要旨和內涵,勇于探索,勇于創新,認真解讀新課程標準,打造更高效的課堂,提升教育質量。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25
根據上級主管部門要求,我校春季學期開學實行分批錯時開學。各年級具體開學報到時間如下:
通過本次學習,我更充分認識到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的基礎性、普及性以及發展性。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
新課標中提到要制定指向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也是數學課程的最終目標。數學課程要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包括三個方面。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而數學的眼光主要表演為抽象能力(包括數感、量感和符號意識)、幾何直觀、空間觀念、與創新意識。教學時,要注意不但要引導學生學習知識,更要放手讓學生去探索發現,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在義務教育階段,數學思維主要表現為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所以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去理解數學基本概念和基本法則,而不是填鴨式的灌輸知識。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在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語言主要表現為:數據意識,模型意識和應用知識。教學時,注意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多讓學生說一說,形成數學的表達和交流能力。
要想實現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也至關重要。課程內容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載體。書本上的教學內容是一定的,但是組織與呈現的方式卻可以千差萬別。所以備課,鉆研課本便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只有先明確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才能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學習,完成學習目標。不論是教法還是學法,都是無止境的`,我會不斷學習,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教學模式,鉆研教材,學習新理念,新方法,全面了解自己的學生,切實地完成好教學任務,把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到新的層次,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26
2022年版的義務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了,課程標準的確定,立足學生核心素養發展,集中體現數學課程育人價值。我仔細研讀了核心素養的內涵,下面我將結合我的實際案例來談談我的學習心得。
核心素養由三方面構成,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在開學的前一個月里,我感受最深、最能給我啟發的是: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數學世界。在義務教育階段,數學的眼光主要表現為:抽象能力(包括數感、量感、符號意識)、幾何直觀、空間觀念與創新意識。
接下來,我主要談一談數感以及量感。數感主要是指對于數與數量關系、數量關系以及運算結果的'直觀感悟,其中對于數感的一條要求是:能在簡單的真實情境中進行合理估算,做出合理判斷;量感主要是指對事物的可測屬性以及大小關系的直觀感受。上周我執教的一節教研課“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充分體現了新課標中對于數感、量感這一核心素養的要求。我在設計這一課時,就把培養學生的數感、量感作為教學目標。教學中更是讓孩子們充分感受兩個100以內的數字,并了解他們在真實情境中的意義,這也是對于培養數感的要求,感受了具體數字在真實情境中意義以后,開始讓孩子們對兩個數進行比較,培養他們的量感,引導他們說出“少一些,少得多,多一些,多得多”,讓孩子們在小學開始階段初步感受到數學表達的簡潔與精明,這也是新課標對培養數感的要求,同時培養了量感,這是孩子們形成抽象能力和應用意識的經驗基礎,從而鍛煉了孩子們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的能力,更是有助于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真正地做到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27
利用課余時間,我認真研讀了《2022版數學課程標準》,體會很多,受益匪淺。新課標發生了哪些變化?我們一線教師應該如何去理解這些變化?未來10年數學該怎么學?學什么?下面我來談一談我的收獲和理解。
一、確立核心素養導向,讓數學回歸現實世界
新課標最大的變革是核心素養導向,所謂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通俗的講,光靠學習學科知識、方法和技能,光有好成績已經不夠,更重要的是學科知識背后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核心素養可以用6個字來概括:四基四能三會。所謂四基就是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四能就是運用數學的知識和方法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022版的數學新課標又增加了三會: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來表達現實世界。要讓數學回歸現實世界,回歸實際的應用。如我在教學“用轉化的策略解決問題”時,我先讓學生動手畫一畫、剪一剪,再通過平移和旋轉的方法把不規則圖形都轉化成了規則圖形,把新知識轉化成了舊知識。接著我讓學生探索1+3+5+7+9的算法,學生很快想到湊十法:(1+9)+(3+7)+5。我引導學生能否用畫圖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很驚訝一道算式還能通過畫圖來解決。一會兒學生又投入到小組合作學習中,終于把這道算式轉化成了一個正方形,用5×5解決了這個問題。
二、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讓學生感受數學之美
2011版數學課程標準中是這么表述:“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而2022版調整為“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為什么要改成建立?就是原來的數學有點難,有些孩子不想學,沒有學習的信心,要讓數學和生活更貼近,讓孩子能夠直觀感受數學之美,讓孩子知道數學可以解決身邊的問題,從而讓孩子對數學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我在教學“探索多邊形內角和”時:已知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四邊形內角和是360度,你知道五邊形內角和多少度嗎?以前我們為了節約課堂授課時間,讓學生思考一會兒,然后象征性的小組合作、匯報,告訴學生答案。這節課我沒有這樣做,我把解決問題的主動權給學生,讓學生想辦法去解決。有的學生畫出一個五邊形,用量角器量出每一個內角,再相加;有的學生用剪刀剪下五邊形每一個內角,再拼成一個周角和一個平角。我看到孩子們快樂的忙活著,我想孩子們一定收獲很多。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又問:如果六邊形、七邊形、n邊形的內角和又是多少度呢?四人一組又開始忙活著,探索多邊形的內角和與邊數之間的關系,大約5分鐘后,很多小組有了發現:多邊形的內角和=(n-2)×180°。這節課我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經歷了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潛移默化中領悟了數學的思想,不同的學生都能體驗成功的喜悅,建立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我們要引導學生拋開傳統的死記硬背學習方法,學會主動的思考與提問,學會利用觀察、猜測、實驗計算、推理驗證、數據分析、直觀想象等方法,發現一般規律與數學模型,加強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監控與自我評價。提倡以大概念的方式進行數學學習,認識數學的本質。強化綜合應用能力,主動參與數學探究活動,學會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結合像方程不等式函數等內容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創新意識。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去體會每一個理論精髓,讓新課標在我們的課堂生根發芽!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28
新課程標準中提到:有效的教學來自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而參與的程度與學生學習時產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關。教師應當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的教學學習環境,創設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課堂情境,使得他們能夠在其中積極自主地,充滿自信地學習數學,平等地交流各自的數學理解,并通過相互合作去解決所面臨的問題。“讓學生喜歡數學”是新課標所倡導的目標之一。那么,如何讓學生喜歡數學呢?以下是我這次學習《新課標》的一些體會:
一、讓學生享受生動有趣的'數學
小學生自控能力差,上課總有一部分學生的思緒還在“閑逛”,靠純粹的課堂組織效果不理想。因此,新課設計是非常重要的,有意義的、富有情趣的導入能馬上吸引學生的目光,激起學生的好奇心理,扣住學生的求知欲,從而喚起學生的目光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其很自然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寓數學知識教學于游戲活動之中,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學得有趣,學得輕松,學得主動、學得深刻。這樣的數學課堂會逐漸的建立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數學
成功教育理論告訴我們:學習上的成功,能夠滿足學生成就動機中的自我提高的需要,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獲得成就感,產生強烈的新的內驅力,給學習帶來共趣和動力。因此,教師要注意鼓勵學生嘗試,探索,體驗成功,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善于發現和鼓勵每一個學生進步,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獲得成功,從都能體驗到不同層次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三、讓學生在多元化的評價中體驗成功
《新課標》指出“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這就是要求我們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全面、多元,多用激勵評語;要多一些寬容,少一些指責,允許學生犯錯,我們必須請楚地認識到每個學生的基礎是有差異的,學習數學的進程也有差別。因此,評價要因人而異,多一把尺子,要注重評價個體,在原有基礎上進步,幫助學生樹立起學好數學的核心。
人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敝灰覀儠r間刻刻把學生放在首位,努力充實自己,讓學生愛學、樂學、必定會獲得教學上的進步。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29
通過對新課程標準前兩章的學習,我深刻領悟到教學中既要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又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在探究中享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在今后的教學中要盡量做好以下幾點:
一、更新理念,夯實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新課標把全面發展放在首位,強調小學生學習要從以獲取知識為首要目標轉變到首先關注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創造一個有利于學生生動活潑,持續發展的教育環境。在教學中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
二、重視學生的自我探究意識,做好引導。新課標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設法營造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觀察思考、動手實踐中發現規律,與同伴交流,達到學習經驗共享,并培養他們合作的意識和交流的能力,從而提高表達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三、課堂教學要尊重個體差異、面向全體學生。我們在教學中要先了解所教學生的情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水平、學習態度、意志強弱、智力和能力按新課標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中選擇合適的策略,由此來豐富數學活動的經驗,提高思維水平。
總之,在“雙減”背景下,我們作為一線教師,要快速的轉變觀念,緊跟新課標的步伐,提高自我修養,改變課堂模式,注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切實做到:使學生通過數學學習,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30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其中“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是《數學新課程標準》給我最深的感觸。我想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我們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發揮的空間,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從而真正享受到數學帶來的快樂,新課標注重用數學的語言分析和思考生活中現實問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新課標更注重于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例如估算和測量長度單位不再是作業里做單位互化題才能遇到的,而是可以在身邊意識到的。
因此,設計教學二年級數學《我們身體上的“尺”》這一課時,我引導學生發現自己身體上的長度單位,經歷用身體上的長度單位測量物體的過程,直觀理解度量的意義。設計時,首先讓學生發現身體上的'“長度”帶領學生,探索發現藏在自己身體上的“長度”,如拳頭一周的長度、手腕一周的長度、手掌長、腳掌長、頭長、一作長、一步長、一廢長、身高等。指導小組分工合作,先估一估身體上這些“長度”有多長,然后選擇米、厘米等合適的單位,動手測量并記錄數據。通過比較估計與測量得到的數據,加深對米、厘米等長度單位的感受,豐富測量的經驗;通過比較自己身體上這些“長度”之間的關系,發現身體上“長度”的奧秘。這樣安排可以讓學生初步掌握運用“身體尺”進行測量的方法和注意點,為后面的活動提供服務,還可以使學生知道“身體尺”1米的“標準”長度,幫助學生在運用“身體尺”時有效估計測量結果。
接著運用“身體尺”測量。用身體上的尺子作為測量工具,開展實際的測量活動。如用自己的步長作單位,測量教室、走廊的長度,甚至可以測量從家到學校的距離。這里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交流,可以使學生體會不同的“身體尺”適合不同的測量對象,培養學生靈活應用的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對同一物體長度進行測量時,感受“身體尺”的不同,測量結果不夠準確,從而幫助學生體會到“身體尺”的不足之處。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從中感受“身體尺”測量的優勢和不足,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最后,通過學習,使我了解新課標數學教學的特點,課堂不是以教師為主體的單邊的教學活動,而是師生雙向交流,交往互動,相互溝通,相互補充的過程。作為老師應該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課,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更多關注學生、尊重學生,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從而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發展。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02-20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06-09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范文06-22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02-16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范文07-03
新課程標準小學數學心得體會01-17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15篇11-09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15篇)12-03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15篇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