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集合六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么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6篇,歡迎大家分享。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1
我靜下心來,又一次認真的閱讀了新課程標準,感受頗深。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我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一、加強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縱觀語文教學的歷史,在古代,說某某能寫一手好字,能寫書信,這人的語文素養就好;相反,說某某的語文水平差,往往就說這人斗大的字也識不了一筐?梢姽糯桔拥恼Z文教學目的是何其簡單。但盡管簡單。卻包含了教會做“人”的基本能力這一亙古不變的道理。因此,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將來學習和今后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種基礎,就是讀讀背背、說說寫寫!澳苷f會道”“出口成章”“下筆成文”不就是對一個人語文水平高的最好評價嗎?當前在語文教學中許多老師受教育部門的統考和評價體制的束縛,還沒有完全擺脫應試教育的模式。小學語文教學較大程度上仍在“講”、“練”、“考”中兜圈子。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應該回歸到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上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才是語文教學返璞歸真的要義所在。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二、注重學生的閱讀背誦
俗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古圣先賢也早就指出了讀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再簡單不過了,熟讀成誦,積少成多,然后融會貫通,化為已有。一味的讀,一味的背,在硬性讀背的戒尺下不也培養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見“讀”在學習語文中還是具有相當的作用的。我們看到有些語文教師卻對“讀”束之高閣,在閱讀教學中去搞新花樣。教師純粹“為講而講”,學生純粹“為學而學”,“方法”看似靈活多樣,課堂也頗顯熱鬧,可學生學完一段時間后實質卻知之甚少,遺忘很快。正如走馬觀花式的旅游僅是“到此一游”而已。有位教師在執教一篇游記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采用小導游的方式讓學生先小組合作學習,然后集體交流,抽學生輪流上臺用自己的語言向同學們介紹景點的特點。利用先進的教學媒體,在教學時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觀的畫面圖,猶如身臨其境,美不勝收,接著又讓學生介紹課前收集的相關信息。整堂課內容充實,模式新穎,學生饒有興趣,也學了很多。表面上學生收獲不少,但是由于缺少了對文本的朗讀,實質的理解還是缺少相當的內涵,尚有部分學生甚至一節課中沒開過口,這顯然無助于課文的內容的解讀。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弊x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F代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記憶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礎。朱熹曾經說過: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是多種分析器官同時參加活動的協同作用。心理學家早有實驗結論:多種分析器官協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反復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
三、注重學生自悟探究
當前的語文教學,不管是老牌的“教師講,學生聽”,還是翻新的“教師問,學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師撥,學生轉”,其總體還是以教師為中心,“喧賓奪主”的情況還是顯而易見。其實,語文教學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探究。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深信,只有能夠去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薄白晕颉北闶菍W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徑。在“讀”的基礎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學“文”。當然,學生的自悟探究,絕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領悟,必須在老師的引導、師生的討論下進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維培養,自悟探究中要有語言訓練,自悟探究中要有創新的火花。我會有效結合“345優質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四、語文生活化,將語文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為支配課余時間的主人。教學中要強調“精講”,使學生能在課內完成大部分作業。為此,要關注兒童的經驗和體驗,并以兒童的經驗、體驗為中介,解決語文課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與兒童生活的具體性、多樣性、獨特性的矛盾。從兒童的經驗世界出發引導兒童進入課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兒童的自我體驗為契機、引發兒童和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共鳴。既使是學生發表了一些“異想天開”,有悖于常理的意見,也不要輕易否定。我們常常見到的是,恰恰是學生天真、幼稚毫無忌諱的“童言稚語”,表露了兒童純真的天性,閃爍著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課堂。培養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實踐,反復歷練,把生活所得的一點一點累積起來,才會形成一個人的口語交際能力。所以,教師要打破課內課外的界線,樹立大語文觀,生活處處有語文,把口語交際的課堂延伸到學生五彩斑斕的生活之中,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五、突出小學生在小學語文學習中的體驗性,激發學習興趣
體驗是伴隨著積極的心理活動,尋求未知的實踐過程,是獲取直接知識,形成學習能力,喚起創造潛能的基本途徑。語文教學的體驗性是指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學習和交流的機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拓展學生自由學習、思考、體驗的時空,崇尚個性化的理解,注重體現學生認知、思維等心理的活動過程。體驗性學習應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學生不僅要用腦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嘴說話,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語文教材的內容十分豐富,英雄人物故事,山川秀麗風光,自然科學常識,童話寓言故事等,不僅有生動故事的感染,優美語言的欣賞,而且有人文品質的熏陶。教師要在教學中為學生設計全程體驗的程序,讓學生在體驗感知、體驗思維、體驗積累、體驗情感、體驗合作、體驗創新、體驗挑戰、體驗成功的過程中,促進知識的感知和內化,陶冶情感,開啟智慧,積累良好的現狀。學生學習的真諦在于“自悟”。語文教學的體驗性可以激發學生的內趨力,增強學生的態度、意識和觀念,發展其勇于探索、不斷進取的人格力量和價值取向等良好個性,在教學中應予以充分關注。
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語文教學的過程性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和思維方式等。學生的學習結果不一定是具體、有形的成品,可能是提出一種見解,產生一個方案,策劃一項活動,注重在學習體驗的過程中,學習者對所學的內容有所選擇、判斷、解釋、運用,從而有所發現。語文教學的全過程,應是全體學生積累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生的年齡、知識積累和個性特點,決定了其學習品質的差異性、因此,反映在學習結果上差異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學生的差異有多大,只要是積極參與了學習研究的過程,都要給以肯定和鼓勵。承認差異就是尊重學生的學習過程。體現語文教學的過程性,就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邊讀邊思,領悟語言表達之精妙,獲得情感體驗之愉悅。給學生討論交流的時間,討論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或同桌研究,或分組討論,或自由組合交流,以期達到人人參與、各抒己見的目的;給學生質疑問難的時間,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尋求解決的途徑。教學過程中體現新的學生觀和質量觀,是對以往注重學習結果而忽視過程的評價觀念的挑戰,應引起我們的思考
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辟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里,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2
自從教師進修學校下發學習新課標通知以后,我切實地學習了幾遍初中數學新課標,感悟頗深,熟悉頗深,也有了自己逼真的體會。
一:通過學習,使我進一步理解了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個公民應當具有的基本素養。數學教育既要使學生把握現代生活和學習中所需要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更要發揮數學在培養人的理性思惟和創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換作用,因此,數學課程應致力于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取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也更加知道了作為一位初中數學教師在培養國家未來人才方面所擔當的責任之重大,更加要遵守新課標,上好每節課。
二:通過學習,使我了解了新課程下數學教學的特點,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課堂不再是以教師為主體的單邊的教學活動,而是師生雙向交換,交往互動,相互溝通,相互補充的進程;是學生圍繞著教師設計的課堂這條主線,思惟高速運轉,不斷發展,不斷成熟的進程。在這一進程中,學生應有能力的進步,數學思想方法的構成,成績感的喜悅,創新思惟活花的迸射。
三:通過學習,使我更加熟悉到課堂教學要建立公道的科學的評價體系,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進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的變化,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通過學習,使我更加熟悉到數學教學要關注個體差異,促使人人發展。《新課程標準》提倡數學課程應致力于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取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教學一樣也要保證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獲,既要保證學困生能學得進往,又要保證基礎生的整體發展,更不能壓抑尖子生的個性及特長,教師要因材施教,順手推船,要通過量種途徑及方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要,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做每個學生學習數學的引導者,支持者,做他們學習數學的堅強后盾。
總而言之,在今后的數學教學中我要堅定新課程的理念,堅持實施新課標,確立以人為本的思想,認真上好每節課,使得我的每個學生在每節數學課都能有所收獲,既學到數學知識,又有能力的進步,思惟的發展,數學思想的構成。使得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有著不同的發展,為他們能成為我們國家未來的有用人才打好堅實的基礎。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3
再一次學習《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感觸頗深。下面談一下我的學習心得。
一、教師在教學中角色的轉變
我們教師應認真學習了解新課程的改革目的,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基本理念作為出發點,教師充當的角色是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而不是作為一個居高臨下的管理者。課堂上,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都活躍起來,這一點也是教育工作中的難點。使他們初步學會了從數學角度觀察事物和思考問題,從而喜歡上數學。
二、重視數學應用,讓學生實踐數學
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真正讓自己所學的知識在生活中得以應用,學生才會有興趣去學。在教學中,我們教師應經常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在實踐數學的過程中及時掌握所學的知識,感悟到數學學習的價值所在,從而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學會用數學知識去解釋身邊的現象,拓展數學學習的領域。
三、營造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索的氛圍
一些學生在是數學學習中缺乏主動性、探究性,也沒有預習的習慣。我們教師則不能單單地授完課,布置作業就行了,在當今的知識經濟社會,學會主動學習,自主探索才能更好地適應這個社會。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主動去學習,而不是當學生對某種感興趣的話題產生疑問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奧秘時,我們教師不能簡單地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識直接傳授給學生,而應該充分相信學生的認知潛能,給他們一點提示,鼓勵他們自主探索,通過觀察、推理、查資料、交流等方式解答。
四、讓學生勤動手,真正體驗數學
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學數學也不能一直光用耳朵聽,要通過動手實踐后才能激發學思維和想象。在數學過程中,教師要十分關注學生的直接經驗,讓學生在一系列的親身體驗中發現新知識,理解新知識和掌握新知識,通過在做數學中學習數學,發展思維能力。一些學生的動手反應能力還是存在一定的弱勢,缺乏這方面的鍛煉。所以,我們教師應加強學生這方面的訓練。如在學習立體圖形一章中,為了加深學生對棱、頂點、面數的關系,立體圖的點面關系。我們可以舉行一次關于正方體的動手實踐探究活動,讓學生自己準備好材料,自己制作一個正方體同時要可以切開的。有農村生活經驗的學生,大部分都可以想到充分利用土資源,將泥巴捏成正方體,再一一地進行實物指導,這樣通過觀察、交流后,從感觀認識上升到感性認識,加深了理解。
五、教師的教學觀念要與時俱進
“教師教,學生學”的傳統教學模式,已不再適應新的教學觀,教師的角色已從傳授者轉變為引導者、組織者。新課程的推行,適應了時代的潮流,我們從事教育的工作者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引導學生走出原有的傳統模式,充分地使學生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學好數學,用好數學,真正轉變學生的.思想,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學數學”為“用數學”,加強學生的數學基礎,增強動手實踐能力。
六、重視情感教育在數學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數學教學中,全面注重和發揮各種情感因素的作用,使認知和情感有機協調,互相交融,引起學生愉悅的情感體驗,學生就會主動輕松愉快地掌握知識,從而使數學教學成為令學生真正向往的積極愉快的活動。師生關系好,學生愛老師,就會“愛屋及烏”,愛其所教的學科;師生關系好,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度高,就會產生“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應;師生關系好,學生的崇拜度高,教師的言行、治學精神都給學生以感染。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創新精神,平等公正地對待每個學生,同時,親切和藹的表情、幽默有趣的話語都會給學生帶來良好的心境和強烈的求知欲,自覺實現教學過程中默契配合的最優化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4
這段時間再次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我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再學習,有以下的認識:
一、備課:變“備教材”為“備學生”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少。老師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注意到實驗操作應規范、熟練;注意到文字的表達,也注意對學生的組織管理,但對學生的學考慮不夠。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復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上課:教學過程是一個極具變化發展的動態生成的過程,其間必然有許多非預期的因素,即便教師對學情考慮再充分,也有“無法預知”的場景發生,尤其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育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要利用好即時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不能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如在教學認識圓柱時,我讓舉出生活中的圓柱有一個同學脫口而出電線桿。有68%的學生同意,32%的學生不同意。于是我讓他們下課后仔細觀察。課后學生們都跑到校園中電線桿旁紛紛爭論有的同學說出了不是圓柱的理由。同意是的同學也心服口服改變了認識。這個問題是不容易從學生的記憶中揮發掉的。
三、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壓抑,本有的學習靈感有時就會消遁。
四、變“教師說”為“學生多說”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通過數量關系,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于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數學教師要鼓勵、指導學生發表見解,并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并讓盡量多的學生能有講的機會,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上好數學課應該盡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能把學生埋在越來越多的練習紙中。例如,口算,現在已經名不副實,多數用筆算代替,學生動手不動口。其實,過去不少教師創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寓教學于游戲、娛樂之中,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我們不能把數學課變成枯燥無味、讓學生學而生厭的課。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口,并輔以其它教學手段,這樣有利于優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
學習數學,不能僅僅停留在掌握知識的層面上,而必須學會應用。
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學數學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實現數學的價值。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注意從小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那么,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呢?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談幾點做法和體會:
一、聯系生活實際,導入新知教學。數學知識的形成源于實際的需要和數學內部的需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習的大量知識均來源于生活實際,這就為我們努力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引入新知識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例如,我聽過的一節《認識分數》教師在教學時結合日常生活中分物品的經歷,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可以把4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個;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瓶;而1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分是多少呢?按照習慣的說法是叫做半個。生活中常會遇到分東西或物品不是整數的情況,在學生學過的數中哪個數可以用來表示半個,學生找不到這樣的數,那么半個該用什么數來表示呢?此時就要學習新的數——分數,這個數又該怎樣寫,怎樣讀呢?學生對學習分數有了一種需求和愿望,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現實生活中。
二、設計問題情境,增強應用情趣。人的思維起始于問題。問題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尋求問題的答案。教育家贊可夫說過:“凡是沒有發自內心求知欲和興趣而學來的東西,是很容易從記憶中揮發掉的。”在教學中,教師要巧妙的設計問題情境,注重存疑,把問號裝進學生的頭腦,讓學生從數學角度去描述客觀的事物與現象,尋找與數學有關的因素,主動的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
三、搜集應用事例,體會應用價值。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教師可以自己搜集有關資料并介紹給學生,例如電子計算機的發明與使用、地圖用四種不同顏色區分地區、飛機設計等都和數學有著密切的關系,現代社會已進入“數字化”的世界。另一方面,可以鼓勵學生自己通過多種渠道搜集數學應用的具體案例,并相互交流。例如,我在教學“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時,我讓學生課前搜集關于百分數的資料,像商品標簽各種成分的含量、存款利率等。再如,教學“認識千米”時,到圖書館或網上查找世界最長的三大河流是多少千米。通過查閱資料,搜集數學應用的事例,可以讓學生了解數學的廣泛應用,進一步了解數學的發展,感受數學的文化魅力,體會數學應用價值。
四、創造應用機會,開展實踐活動。實踐對于知識的理解、掌握和熟練運用起著重要的作用,只有親身體驗過的知識才會更深刻的理解和熟練的運用。美國數學家彼得?克萊恩說:“學習的三大要素是接觸、綜合分析、實際參與!笨梢娕囵B學生應用意識的最有效的辦法應該是讓學生有機會親身實踐。例如,我在教學“百分數”后,讓學生做小會計師,在父母的帶領下把自己積攢的錢存起來,根據銀行的利率算——算,怎樣存更合算,熟悉、掌握存款的方法和計算利率的方法,或者到商場購買打折商品,計算打折商品的總價。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再把學到的數學應用到現實中去,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形成初步的實踐能力。
通過學習更加使我認識到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改變舊的不能順應學生發展的教學模式,不斷鉆研教材,學習新理念、新方法,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學生,鉆研教材教法,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教研水平,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小學數學現代教學的需要。特級教師吳正憲曾說過:數學教師要帶著思想走進課堂,給孩子們留出思想的空間,孩子們的思想才更開放,孩子們的思路才更開闊。今天的課堂教學最重要是讀懂學生。一個好老師要專業地讀懂教材,要用心地讀懂學生,要智慧地讀懂課堂,這樣的課堂一定會充滿活力。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5
通過學習,不僅使我對新課標的新理念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其中的教學片段及專家的講解給了我極其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到新課程洋溢著時代的氣息,體現著素質教育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而這次教育課程的改革,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因此,本人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就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了如下幾方面的思考。
一、教材內容呈現的方式更符合兒童的特點
新教材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生動有趣,呈現方式豐富而開放。由原來教師的教本轉變為學生的學本,更似兒童喜愛的課外讀物,深受小朋友的喜歡。如:開篇的篇首語以往純粹是用文字的形式來介紹內容,是寫給成人和教師看的。而新教材是采用了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人物“淘氣”、“笑笑”、“智慧老人”及“機靈狗”的對話,提出第一冊的學習主題“數學就在你的身邊”。使小朋友對教材產生了親切感。再如:本冊教材分為9個單元,單元的標題明示了所學的知識內容,如:“生活中的數”、“加減法”、“分類”、“位置與順序”、“認識鐘表”等。各單元中每一節的標題都具有情境性與活動性,如:“快樂的家園”、“玩具”、“小貓釣魚”、“飛行表演”、“搭積木”、“分蘋果”、“乘車”等。同時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配以各種活潑、精美的插圖。小朋友們被這些有趣的課題和漂亮的插圖深深吸引著,對數學書簡直是愛不釋手。
新教材突破了以往的教材以例題為中心的呈現方式,在教材中不安排例題,而只是提供一定的情境圖,通過說一說、做一做、數一數、比一比等數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和體驗數學,體現了數學學習是學生經歷數學活動過程的課程新理念。
二、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
提倡算法多樣化是《課程標準》關于計算教學的基本理念之一。《課程標準》認為:“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化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毙陆滩臒o論是10以內的加減法還是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教材都沒有明顯的算法傾向,主張各種算法具有平等的地位,充分體現了算法多樣化的思想。例如:第七單元中的“有幾瓶牛奶”,教材提供了情境圖:一只牛奶箱里裝有5瓶牛奶,另一只牛奶箱里裝有9瓶牛奶。在解決兩只牛奶箱里共有幾瓶牛奶時,教材沒有用一種統一的模式,而是安排了三種思考方法:
1、一瓶一瓶地加……,9,10,11,12,13,14;
2、把5分成1和4,9+1=10,10+4=14;
3、把9分成4和5,5+5=10,10+4=14。再如“有幾棵樹”、“買鉛筆”等教材都安排了不同的思考方法。
教材安排同一問題不同的算法,并不是倡導學生去掌握每一種算法,它是指群體算法的多樣化。同時它也不代表解決這些問題就只有這幾種算法,而是通過這些算法的展示,說明在解決問題時,存在著各種不同的算法,學生通過互相交流、比較出各種算法的特點,并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
三、教材重新整合知識內容,體現數學學習內容之間、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以及學科之間的聯系
過去的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缺乏整合。新教材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對學習內容進行重新研究和整合。如新教材整合了加減法的關系,在教材中做到有合有分:5以內的加減法是分開安排的,6到10的加減法是合起來安排的,這樣的“合”有助于學生對同一個情境提出不同的加減問題,感受加減法之間的聯系。又如:學生生活在三維空間,所以新教材幾何內容從“認識物體”開始,而不是先認識“平面圖形”,這也有利于學生利用生活經驗來建立空間觀念。再如:統計的重心放在經歷統計活動的全過程,讓學生體驗統計的必要性,加強了數學知識與社會生活的聯系。教材在創設數學活動的主題或情境時,非常注意滲透思想品德的教育,如:“歡迎新同學”、“給在田間勞動的叔叔、阿姨送水”、“送盲人過街”、“修理椅子”等。教材還設計了“數學故事”、“數學游戲”、“小調查”、“實踐活動”等小欄目,這些小欄目既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可讓學生通過講數學故事、玩數學游戲等,增強數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與綜合。
四、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新教材很好地體現了這一課標,教材除了安排一些必要的陳述性的學習內容外,創設了許多以學生所經歷的事例為情境。如:踢足球、乘車、送水、跳繩、分蘋果、踢毽子、搭積木、買鉛筆等,這些情境的創設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從而為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同時教材提供了大量的便于學生開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的素材。通過數學問題的探索性、題材形式的多樣性、信息呈現的選擇性與問題解決策略的多樣性,以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6
新課改倡導全人教育,強調課程要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的終身學習的能力,新課改倡導建設性學習,注重科學探究的學習,關注體驗性學習,提倡交流與合作、自主創新學習,課程改革的成敗關鍵在于教師,教師是課程改革的實施者,作為教師的我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學習新課程改革理論,更新教學觀念,迎接新課改的挑戰,小學英語新課標學習心得總結體會。下面簡單地談一下英語新課標學習的幾點體會。
一、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1、要鼓勵學生大膽地使用英語,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采取寬容的態度。
2、要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直接交流的機會,以及充分表現和自我發展的一個空間。
3、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合作、探索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
4、在創造條件讓學生能夠探究他們自己的一些問題,并自主解決問題。
二、關注學生情感,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
情態就是學好英語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創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空間,做到:
1、要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的嘗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2、把英語教學與情態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
3、關注學習有 困難的或性格內向的學習,盡可能地為他們創造語言的機會。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交流渠道,經常和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互相鼓勵和幫助,做到教學相關。
三、加強學習策略的指導,讓他們在學習和適用的過程中逐步學會如何學習做到:
1、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到階段性學習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方法。
2、引導學生結合語境,采用推測、查閱和協調的方法進行學習。
3、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自我評價,并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策略。
四、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評價。
評價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讓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有助于反思及調整自己的學習過程,評價或采用測驗及非測驗形式,平時重視形成性評價,對學生回答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改進的誠績,及反映的情感、態度、策略某方面進行及時的評價,如有口頭評價、等級評價、學生之間互相評價等方法,充分發覺學生的進步,鼓勵學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測驗以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為目標,側重于學生理解和獲取信息,能力減少客觀題,增加主觀題,通過評價學生學會分析自己的成績和不足,明確努力方向。新課程改革不能只停留在理論上,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在新課標的理論指導下解決問題,在課改中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反思,愿與新課程共同成長。
【實用的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集合六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