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知識新理念新教法的學習心得體會范文(精選3篇)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0新知識新理念新教法的學習心得體會范文(精選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新知識新理念新教法的學習心得體會1
新一輪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著,新課標要求“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性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努力形成教學個性”。然而初中語文教學長期采用“課堂+課外練習”的傳統教學模式,學生圍繞著教師的指揮棒轉,忽視了學生學習語文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因而學生的創新思維受到束縛,表現出厭學的情緒。要改變這一現狀,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增“趣”添“味”是一種很有實效的做法。它能刺激學生積極去學,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參與實踐的能力,F代初中生,充滿活力,涉獵面也廣,思想活躍,有著自己獨特的思考,對母語的感覺各有不同。因此,對初中生語文興趣的激發是一重要的工作,它需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
一、導語激趣法
導語激趣法能讓學生愿意走進課文。常識證明,一堂課開始的幾分鐘至關重要,如果學生在課堂開始時充滿興趣,這堂課效果就比較好。教師應該精心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帶著一種愉快積極的情緒走進課文。如在教學《中國石拱橋》一課時,我先讓學生看課本前面趙州橋的插圖,并讓學生說明一下這幅圖。要求用最簡潔的話語把它說得清楚明白,學生試了之后才感覺要做到這點并非易事。在幾位學生回答之后,我說:“下面我們一起走進《中國石拱橋》這篇課文,看看著名的橋梁專家茅以升是如何說明的吧!边@既有知識性又有趣味性的內容,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筆者一般是采用想象、聯想、列圖、猜謎和成語等較有情趣的方法來導入課文,以此調動學生學習課文的積極性。
二、故事引趣法
初中生喜歡聽故事。講課時,切合課文內容適時地給學生介紹一些生動有趣的故事,從而引發學生興趣。例如講諸葛亮《出師表》,可順便講講劉備“三顧茅廬”,邀請諸葛亮出山的故事背景!赌咎m詩》、《扁鵲見蔡桓公》、《愚公移山》等故事性較強的課文都可以用此法。當然,與課文有聯系的故事很多,講的時候應該有所選擇,做到適量為宜。
三、情景熏陶法
教師挖掘教材的豐富內涵,弄清課文包容的科技、歷史、地理、人文等方面的諸多材料,圍繞教育教學目的的要求,加以梳理設計,給學生及課堂教學營造一種情景,使學生在這種情景中得到教育,受到熏陶。
四、教態姿勢引趣法
教師的表情、姿態都可直接影響學生的興趣。上課講到興奮時,教者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有時模仿課文中的人物動作、姿勢和表情來感染打動學生。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捕鳥”動作,《社戲》中“開船”動作,《狼》中“御狼、殺狼”動作等,可邊講邊演,也可讓學生上臺表演,這樣整個課堂情趣盎然。
五、多媒體課件提趣法
利用多媒體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多媒體教學再現了藝術形象,引起了學生的共鳴,能培養學生鑒賞美、欣賞美的能力,并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在教學《蘇州園林》一文時,制作了一個課件“蘇州園林一日游”。首先在一曲優美的江南小調中,配樂朗誦“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接著動畫展現四幅蘇州園林風光“亭臺軒榭圖”、“假山池沼圖”、“花草樹木圖”、“門窗圖”,學生一下子仿佛置身于圖畫中,立刻對蘇州園林有了圖畫美的直觀感受,領略了我國園林的建筑美。學生一邊欣賞蘇州園林獨特的藝術美的同時,一邊驚嘆設計者和匠師們的別具匠心和審美情趣,并從心底產生了共鳴。
六、角色意境法
通過演唱、對白、采訪等方法,創設意境,模擬情景,使學生進入一定角色,身臨其境,受到感染從而增加興趣。如教《雷電頌》,通過屈原的獨白,從中感染學生,加深對屈原“愛國忠君,追求光明”的體會,使學生的思想品德方面經受一次洗禮。教《威尼斯商人》可讓學生分角色表演課本劇,夏洛克和鮑西亞的精彩對白,臺詞雖然很長,卻沒有一絲累贅,反而給人一種生動、形象、華美、流暢、富有詩意的藝術美感。讓學生領略戲劇語言的豐富多彩,個性化、形象化特征,以及戲劇語言帶來的震撼。再如教綜合性實踐活動《戲曲大舞臺》時,采用演唱的手段,使學生欣賞感受戲劇的藝術形象和表現方法。
七、行為激勵法
通過設疑、設題等手段,以小活動的形式來激勵學生的求知欲,引發興趣。如教《人類的語言》時,讓學生收集整理本地方言與普通話的異同,使學生回憶、采訪等,體會課文,同時培養了學生社會實踐能力,使學生深層次體會課文語言的寓義。課外知識的拓展不僅能讓學生增長知識,而且還能引起學生對課文學習的興趣。又如教《向沙漠進軍》這一課時,我在課堂上首先引導學生在課文閱讀中掌握“改造沙漠、化害為利”的主題,即以此作為出發點,印發關于綠化沙漠開發沙漠的通訊報道作為參考,讓學生更全面地認識“化害為利”的重要性,進而指導學生課后尋找防止水土流失、搞好生態平衡、治理環境污染等方面的資料。要求學生聯系本地實際,以《談××公害及治理》為題,著重說明一至二種影響生活和生產的公害以及化害為利的情況。由于這樣的教學內容既出自課本又超出課本,往往帶有基礎性、新鮮性和趣味性,所以很合學生的口味,大大增加了學生的`主動性,學生個個興致勃勃、躍躍欲試。再如在《大自然的語言》一課的學習中,我為學生補充二十四節氣歌,還讓學生自己去搜集一些農諺。在學習《奇妙的克隆》一課時,我給學生推薦了一些報紙上好的文章,讓他們多了解一些克隆的知識,在課堂上開展了“我看克隆人”的討論,學生準備充分,發言精彩,教學效果非常理想。
新知識新理念新教法的學習心得體會2
經過漫長的新課程學習,我在教學實踐總結與教學理論學習中,結合語文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大綱的學習體會,針對農村初中的現狀,提出應該從多方面培養農村初中學生學習語文的習慣,提高語文素養,探求培養農村初中學生學習語文的終身學習能力、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方法與途徑。
在教學質量就是學校的生命的今天,每個教師思考的不僅僅是如何扎實地把書本知識教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要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適應時代對個人素質的高要求。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既要重視語文的工具性、人文性,更要培養學生學語文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還要抓好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能力的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是《新課程新理念新知識》的要求,也是語文教學第一次把學生當作發展的人來培養,體現了時代的需要。為了對即將實施的《新課程標準》有思想準備與嘗試,也為了讓初中學生到高中能更好在適應新課程的需要。作為語文教師,我在接新班時都很重視培養他們學習語文的好習慣,從而提高他們語文的綜合能力。
“習慣”一詞是指長時間逐漸養成的,經常自覺運用的行為與思維方式。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學生會終身受益。尤其是在知識與信息時代的今天,要靠老師把知識教給學生用一輩子,那是絕對不可能的,而知識更要靠學生自學。好習慣就是成功的自學方法。語文學習中的好習慣有哪些,怎樣培養呢?
一、首先是激發學生學習祖國語言的強烈興趣。
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大教育家孔子早就說過“樂知者不如好之者”。首先,學語文的興趣來自多種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例如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遺產中,文學成就璀燦奪目。教師利用這些寶貴的文學成就開展五彩繽紛的語文活動,如課本劇的表演,朗誦比賽,成語接龍,妙對欣賞,班與班之間為了一爭高低,下來都精心準備,還不知從哪兒搬來了一大堆書備戰,活動中你爭我搶,唯恐落后,學生充分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還長了不少知識,學習語文的興趣大增。其次,興趣還來自成就感。語文不像理科那樣一道題就能讓學生體會到成功。因而語文老師不要吝嗇你的夸獎,用平等的眼光去欣賞學生的語文成果,讓贊揚在學生的成長中占有主導地位,為他們的每一點進步喝彩,學生的成就感就會大增。還要引導學生涉獵
古今中外文學作品,教師經常利用第二課堂時間讓學生欣賞名家、名篇、名段,讓學生領悟其中的豐富內涵,領會語言學科的博大精深,學生自然就會有深入學習的愿望。
二、是培養學生自學語文的習慣。
《新課程新理念新教法》就是要培養學生學語文的自主性。自主學習結合語文就是課前預習習慣、運用工具書的習慣、課后復習與置疑的習慣,獨立思考創新求異的習慣。其中,課前的預習習慣非常重要,強化課前預習是一條行之有效的學習經驗,它可以使你及時發現知識上的薄弱環節,準備好聽新課必須的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聽課水平與筆記水平。學會運用工具書解決字詞障礙,是每個學生必備的習慣,是自學的第一步。有了課前預習,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就有心理優勢,而且自己查工具書積累的知識不易忘記,它符合現代教學理論對學生主體性的要求。長期堅持自覺預習的學生,語文成績進步大,而且在閱讀、分析、綜合、比較、判斷、推理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很大提高。課后復習是記憶規律的要求,是對所學新知識的及時鞏固,蘇霍姆林斯基把“復習”稱為“學習之母”。及時復習,是學困生查漏補缺的良方,找到自己的問題,及時解疑,才會將知識中的負積累減少,才會減少進一步學習的障礙。
三、是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
這是由農村初中的學情決定的。經過調查和研究,大多數家已處于或正向小康過渡階段。但作為書籍這類文化必須品在農村中的擁有量卻讓人堪憂。
我所教的學生大部分就生活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更令人震驚:經?凑n外書的有25人,偶爾看看的74人,從不看的5人。學生的假日、休息時間大部分被連續劇占據,追星厭學就成必然。再加上農村家長的重視不夠,不懂得輔導與約束,大部分學生學習慣的培養都很差,因而大部分學生的學習都相對較差,閱讀面窄,無法適應教學要求。由此看來,我校初二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的培養確實是迫在眉睫。正如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減輕后進生的腦力勞動,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擴大他們的閱讀范圍!蓖ㄟ^有選擇的閱讀,可以刺激學生的大腦,喚醒它、迫使它加強工作。他又說:“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他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閱讀!睂W習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更需要知識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而語文水平的高低直接與學生是否重視課外閱讀有關。事實證明,語文成績優秀的學生與他們閱讀的量成正比。
新課標就明確要求中學生每年讀2-3部名著,閱讀量達80萬字,這些中外名著都能陶冶學生情操,提高他們的語文修養。一進中學,我就讓學生每周做一篇500字左右的讀書摘錄。要求他們課外去圖書館讀書看報,從做讀書摘要開始,到寫自己見解的讀書筆記。只要是日積月累,一篇篇、一本本地讀,學生的頭腦就會豐盈充實起來。還讓他們每周背一首課外古詩詞!昂穹e言有物”,積累對于知識面本不寬的農村初中生來說就是夯實基礎,為他們的終身學習作好準備。到初二了,閱讀已成了學生們課余的重要活動,許多名著中的典型形象已不再陌生。
四、做生活的有心人,養成勤于觀察思考、勤練筆的習慣。
做好這一點,能解決學生怕寫作文、作文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的問題。羅丹說,“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觀察到別人熟視無睹的事物中的奧妙,也是發展智力的途徑之一。知識可以在觀察中活躍起來,觀察是智慧最重要的源泉。讓學生把平時觀察到的有新意的景、物、人、事都用隨筆記下來,思考整理,寫成周記或日記,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日積月累,寫作的素材就多了,分析綜合能力也跟上了。課余練筆,源于生活這股活水,學生隨心而至,多寫真情實感,入情入理,還防止了套式作文、抄襲作文的出現,“多練筆生花”,所以新課標把學生的課內課外練筆規定得詳盡具體。優秀的作文就是練出來的。
五、是培養學生誦讀文章的習慣。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清楚的說明了讀與理解文章的關系。朗讀是分析的基礎,古私塾先生教書,就靠學生反復讀后硬背下來,但其中不乏大文豪,足見古人重“讀”是有道理的。讀有默讀、有感情地朗讀,理解背誦。課堂教學中讀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語文教育專家巢宗祺就特別重視誦讀,他說:“培養書面語感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誦讀,這也是中華民族學語文的優秀傳統!爆F行的初中教材,美文比比皆是,朗朗上口。所以用普通話正確朗讀課文就成了第一步。課堂上讀的方式更是多種多樣課后,讀讀背背精彩的語段,潛移默化,積腋成裘,這些東西就成為學生自己的了。
六、充分發揮學的主動性。
課堂上動手、動口、動腦的主體性行為習慣。讓學生去感悟、體會、質疑、探討、求解。最難受的語文課一定是學生規規矩矩、一言不發教師從頭講到尾的課。因為它使教學本末倒置,成了教師的一言堂,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而現代課堂教學理論則要求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則是主導,要平等地參與學習的學生。新課標規定,教師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性,相信學生的能力,引導學生充分活動,讓學生對課文讀讀、議議、評評,說說文章的寫作特色,、記記文章的佳詞妙句,寫寫自已的心得體會,讓學生感悟文章的思想內容,為文章的思想感情所感染,模仿、學習作者遣詞造句,謀篇布局,學以致用,推陳出新。學生在一系列的學習活動中,互幫互學,共同質疑解疑,各抒己見,思路開闊,見別人之未見之妙,明他人未明之理的情景也就常有了。從而提高學生語文的綜合素質。
七、是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習慣。
李白、蘇軾、歐陽修、等人的作品之所以被奉為經典名作,正因為他們對自已的創作進行了反復的修改。修改是完善寫作的關鍵,在反復的修改中使自已的寫作能力提高。讓初中生修改作文,首先明確:改什么,怎么改?先改表面:字、詞、句、標點,到材料的取舍,大到改中心,另起爐灶重寫作文。通過學生自改和生與生互改、小組評比、佳作欣賞,讓學生在比較學習中提高。同時,教師要注意以贊賞的態度,嚴格的要求去看待學生的作文,使他們有成功的體驗,消除怕作文的畏難情緒。這樣,學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就較大。
學語文的好習慣不僅僅是這些,還需要我們在教學中做有心人,多發現、多思考、多積累,再教給學生用。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需要足夠的時間訓練作保證,學生還應具備必要的工具書,與教師長期的督促密不可分。老師要利用近一年的時間在每堂新課之前抽查預習的情況,讓學生比較:預習了的上課效果和沒預習的上課效果的。課外閱讀,書多而雜,教師必須幫助學生篩選要讀的書,更要讀文質兼美、思想健康向上的好書。閱讀中要引導他們不要流于故事情節,更看重作品的人物塑造,思想內容、語言特色。習慣的養成總是存在一個以多帶少的問題,大多數學生好學上進,有自信心,有自覺性,在老師的引導下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新知識新理念新教法的學習心得體會3
通過認真學習《新知識新理念新教法》,使我更加理解了把“以學生發展為本”作為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變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研究、勤于動手”,“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普遍應用,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新課程突破了以往歷次教學改革著重從教師教的角度研究變革教的方式轉為從學生學的角度研究變革學的方式。也就是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力,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力和創造性學力,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
一、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新一輪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就學習數學而言,學生一旦“學會”,享受到教學活動的成功喜悅,便會強化學習動機,從而更喜歡數學。因此,教學設計要促使學生的情感和興趣始終處于最佳狀態,從而保證施教活動的有效性和預見性,F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于“講授知識,而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來,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特點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創設一種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和各種教學情境,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練習。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權利,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久而久之,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發了對數學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覺得數學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計算、數字,從思想上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了。
二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真誠和激情。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壓抑,本有的學習靈感有時就會消遁。在教學中,要大膽放手,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告訴學生:“課堂是你們的,數學課本是你們的,三角板、量角器、圓規等這些學具也是你們的,這節課的學習任務也是你們的。老師和同學都是你們的助手,想學到更好的知識就要靠你們自己!边@樣,在課堂上,學生始終處于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一節課下來不但學到了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還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發揮。一個開放的、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課,應該有他們自由表達意見的空間。適度的“亂”,在教師控制之中的“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真正參加到教學中,讓他們去創造性的學。
三變“單一媒體”為“多種媒體”
21世紀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以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使我們的教育由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一塊黑板的課堂教學走向“屏幕教學”,由講授型教學向創新型教學發展。在數學教學中,適時恰當地選用現代教育技術來輔助教學,以逼真、生動的畫面,動聽悅耳的音響來創造教學的文體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其重視實踐操作,科學地記憶知識,并且有助于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考,使教師以教為主變成學生以學為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
【2020新知識新理念新教法的學習心得體會范文(精選3篇)】相關文章:
新知識學習心得體會(5篇)01-20
新知識學習心得體會5篇01-20
新知識學習心得體會通用5篇01-22
油田經濟管理創新理念的新思考論文08-01
學習新師德師風心得體會01-19
工商文教法律類簡歷范文10-19
寒假學習的心得體會范文(精選7篇)12-24
學習新《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心得體會的范文08-28
《教育新理念》讀后感范文1500字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