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科普攜手同行觀后感(通用15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體會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后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地震科普攜手同行觀后感(通用1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觀后感 1
地震是殘酷的,讓多少人流離失所,讓多少人失去了寶貴的生命,與親人天隔一方,讓多少小孩失去父母,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留下了一片抹也抹不去的陰影。地震后城市是一片廢墟,里面有哭聲、慘叫聲,地震的現場讓人看了目瞪口呆,看見那些可憐的受難者我們心里會涌起對他們的同情之心。
我想問,為什么會發生地震呢?經過上網查找,我知道了:由于地球在不斷運動和變化,逐漸累積了巨大的能量,在地殼某些脆弱地帶,造成巖層突然發生破裂,或者引發原有斷層的錯動,這就是地震。地震還會引發火山爆發、海嘯等災難。在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中,房屋高樓倒塌,全省遇難同胞六萬八千多名;失蹤同胞一萬七千九百余人;農房受損三百四十七點六萬戶;傷病員四百四十五萬人次。這一個又一個龐大的數目說明了這次地震非常大,它給汶川同胞帶來了多大的傷害和損失。而我們在其它地方的人們都時刻關注著災情,為汶川同胞捐善款107。16億元,這里面包含著我們對汶川同胞的關懷。他們的死亡給我們帶來了無盡的哀痛,更給我們敲醒了警鐘,更加注重平時的地震演習和發生地震時的知識,你們知道嗎?讓我來講講吧。
地震時:
一、要注意,一定不要慌張,要沉著冷靜,才會頭腦清晰,做出正確的判斷。
二、地震時要先躲,因為地震時的逃生時間只有黃金的十二秒,但地震會地面搖動,就像走吊橋一樣搖搖晃晃走不穩,想逃是行不通的.,只有躲了,躲要躲在墻角、廁所,比較結實的角落,在墻倒塌下來時就形成了“活命三角區”。
三、在地震情況穩定時就可以逃生,逃生時要抱頭走護住重要部位,朝空曠的地方跑。這三點是我在聽地震講座時知道的,大家也要多了解并掌握這些常識,也許在地震時會給你非常大的幫助。那么,為什么我們的地球母親會那么殘忍呢?我認為還要從我們自身找原因。地球母親是無私的,她把她的一切都賜給我們,礦物資源、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等等,我們身邊的一切,哪樣不是她給予我們的呢?但是,我們人類總是不斷地從她身上索取,甚至隨意毀壞自然資源,不顧后果地濫用化學品,去傷害我們的地球母親,她才會生氣,這些地震就是她給我們的懲罰吧,這也是我們不精心保護地球的惡果。防震減災,從我做起,讓我們多知識重環保,愛惜我們的大自然,保護我們的地球母親,然她笑口常開我們的災難也會少很多。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觀后感 2
早上,我們正專心致志地聽數學課,突然,語文老師風風火火地走進教室,神情嚴肅地對數學老師說:“防震演練馬上就要開始了,同學們準備好了嗎?”數學老師搖了搖頭說:“還沒有準備呢。”于是數學老師放下手中的粉筆,對同學們說:“大家把書包里的東西全部收拾到課桌里,防震演練馬上就要開始了,大家聽好,第一次警報聲是躲在課桌底下,并用書包護著頭,第二次警報是撤離到操場,一切行動聽指揮,大家明白了嗎?”“聽明白了!”同學們異口同聲地答道,剛說完,教室里嘈雜聲一片,天花板都要掀翻了,有的同學正忙著整理書包,有的同學小聲議論著,我一邊整理書包一邊想:真是的,去年不是舉行過一次嗎?校長多此一舉了!可念一想:校長也是為了我們,萬一真的地震來臨了呢?
待我們全部坐好時,數學老師又說:“數學課我們等下再上,我們現在安安靜靜地等待警報。”話音剛落,教室里鴉雀無聲,連一根針掉在地上的聲音也聽得見,過了一會兒,刺耳的警報聲終于拉響了,同學們迅速而敏捷地鉆到課桌底下,我也不例外,我左顧右盼,望見了前面的同學某某用書包護著頭,那動作標準極了,不亞于專業人士呢!再看看同桌某某,他嬉皮笑臉,還說:“嘿!這次‘地震’真好玩啊。”我想:你這個死某某,真地震來了你還笑,哼!哭都來不及呢!我又抬頭開開位于我左邊的某某,他怎么鉆都鉆不進,可能是最近吃太多,胖了吧。
大約過了一分多鐘左右,第二次警報拉響了,只見數學老師大喝一聲:“同學們快撤離!”聽到這,我們像一只只整裝待發的.小鳥,一下子得到指令,飛了出去,于是我們跟著老師下了樓,可在下樓時,不知是哪個冒失鬼冒了一句:“快跑啊!日本鬼子進村了!”這句話都把我們逗笑了,但我們很快平靜下來了,隨著老師奔向安全地帶。
到了大操場,我們都松了一口氣,心上的一塊大石頭也放了下來,再看看教學樓,人流像潮水般涌來,壯觀極了!我們正坐在地上滿懷著期待,等校長到主席臺發話。
不一會兒,校長大步流星地走上主席臺說:“同學們,這次防震演練非常成功,我們全校只用了兩分五十秒!我宣布,這次防震演練活動圓滿結束!”頓時下面一片掌聲,這掌聲氣壯山河,這掌聲驚天動地,過了許久,我們才依依不舍地回到教室。
通過這次防震演練,我恍然大悟:校長之所以舉辦這次活動是為了讓我們明白生命之花只能綻放一次,失去凋零了就永遠沒有了,所以我們要真惜生命。這時我又想起了五一二大地震,那一幕幕浮現在我眼前,一塊塊水泥板一根根縱衡交錯的鋼筋奪取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對校長的怨氣頓時拋到了九霄云外。我想:啊!讓我們珍惜生命,難道生命比金錢更重要嗎?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觀后感 3
每年的5月12日為全國防震減災日,學校在這一天開展了地震疏散演習。
在11日的晚自習,學校廣播就播報了第二天舉行疏散演習的通知,當同學們知道了這件事后,都非常激動。我也不例外,等播報完畢,羅老師還特別強調,如果在疏散途中有人摔倒該怎么辦,應該及時停下并大聲呼喊,做出往后靠的手勢。羅老師還囑咐,要穿舒適的鞋,最重要的是鞋帶要系好。
第二天,演練開始了。當警報聲響起,同學們飛快地蹲下,將椅子推進去,一手握住書桌腿,一手護著頭部,盡量把自己縮成一團,還要避開吊扇和電燈,后座的同學要靠墻角。我們特別安靜,這顯得警報聲突兀了不少。
幾分鐘后,廣播再一次響起,這是通知開始緊急疏散,我們需要有序地走出班級,一路上護住頭部跑到操場指定的位置。我們快速起身,從后門有序、快速地出去,樓梯的每一個拐彎處都有老師維持著秩序,盡可能地避免擁擠從而導致摔倒。我們是要從教學樓跑向操場的。一路上都有一種緊迫感伴隨,讓自己要嚴肅地對待演練。等所有班級都站在了指定位置后,這次演練算是完成了一大半。
接著,學校領導對這次疏散演練進行了總結,他的.一番話告訴我們,這是一堂嚴謹的生命課,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多積累減災小知識和經驗,才能在遇到自然災害時臨危不懼。
不管怎么說,這是一次成功的防震減災演練。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觀后感 4
俗話說得好“天有不測風云,人有福禍旦夕”在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左右,四川汶川發生了8.0級特大地震。這次地震的威力相當于美國在日本投放的原子彈的40倍。
2008年是一個難忘的年度,5月12日是一個難忘的日子,14時28分是一個難忘的時刻。有一場突如其來大的大地震以排山倒海之勢撲向汶川不一會功夫,房屋倒塌,公路斷裂,景色優美的汶川垮塌的房屋比比皆是美麗的汶川頓時變成了一片死氣沉沉的滿目瘡痍的.廢墟。劫后余生的人們呆呆地站著,似乎不相信這是真的,不少幸存者已經是家破人亡,天人永隔了。昔日充滿生機和朝氣的學校已變成了給予人們絕望的地方。
為表達全國各民族對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遇難的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決定從2008年5月19日至21日為全國哀悼日,5月19日14時28分起,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
當我坐在這寬敞明亮的教室中學習時,我想起那些在災區的孩子們,他們有的已經被亂石掩埋,有的已經無家可歸,有的已經無學可上。比起他們,我們是多么幸福。現在我們主要的任務是學習,并且,我們還要盡自己的所能向災區獻上一份愛。
5.12大地震,那一刻將在歷史的長河中定格,災難奪取了無數同胞的寶貴生命,難以計數的孩子失去了親人,我們無法選擇災難,但我們可以選擇面對災難時的姿態:堅強、勇敢、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愿逝去的人安息,為活的人祈福。自然的災難冷酷無情,但訣不會撼動我們每個人對生命的渴望。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觀后感 5
3月24日,四川省中小學安全教育日暨“地震科普攜手同行”主題活動啟動儀式在甘孜州康定市實驗小學舉行,向該校師生捐贈了一批防震減災科普讀物。省地震局副局長、應急管理廳副廳長(兼)江小林,甘孜州副州長馮俊鋒等領導出席。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主題活動是中國地震局會同國家教育部、民族宗教委、科協等部門聯合開展的防震減災科普重要活動。根據此次活動的總體安排,四川省“地震科普攜手同行”主題活動決定以甘孜州為試點,爭取通過“一年試點、三年推廣”全面提升社會公眾的防震減災科學素養。
江小林在講話中指出,實踐證明,提升社會公眾防震減災科學素質是減輕地震災害風險、減小地震災害損失的`有效途徑。做好新時期防震減災科普工作,是推進四川民族地區防震減災工作的現實需要,是提升民族地區群眾防震減災科學素質的迫切需要。
江小林強調,此次“地震科普攜手同行”主題活動以中小學校為核心陣地、以學校師生為重點對象、以民族地區為主要區域、以增強能力為根本任務,以“五個一”系列活動:捐贈一套書、舉辦一場講座、舉行一次演練、開展一次主題班會、培養一名傳播師為主要內容,對于提升全省社會公眾防震減災科學素養具有重要意義。各級應急、教育、民宗、科協等相關部門要提高思想認識,采取務實有效的舉措,提供必要的支撐條件,扎實推進主題活動開展。
江小林希望試點學校認真組織開展好“五個一”系列活動,把防震減災科學知識納入中小學校安全教育綱要,實現防震減災科普常態化,充分發揮“教育一個學生、影響一個家庭、帶動整個社會”的科普效果,為建設平安四川作出應有的貢獻。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觀后感 6
震后很有可能余震,而且余震的位置未必是震源很近的位置。所以學習自救是地震后很重要的措施之一。
地震發生時,至關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頭腦,鎮靜自若的態度。只有鎮靜,才有可能運用平時學到的地震知識判斷地震的大小和遠近。近震常以上下顛簸開始,之后才左右搖擺。遠震卻少上下顛簸感覺,而以左右搖擺為主,而且聲脆,震動小。一般小震和遠震不必外逃。
由此可見,地震,雖然目前人類還不能完全避免和控制,但是只要能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就能使災害降到最低限度。總結有以下幾點:
1、保持鎮靜在地震中十分重要,有人觀察到,不少無辜者并不因房屋倒塌而被砸傷或擠壓傷致死,而是由于精神崩潰,失去生存的希望,亂喊、亂叫,在極度恐懼中“扼殺”了自己。這是因為,亂喊亂叫會加速新陳代謝,增加氧的消耗,使體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時,大喊大叫,必定會吸入大量煙塵,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傷亡。正確態度是在任何惡劣的環境,始終要保持鎮靜,分析所處環境,尋找出路,等待救援。
2、止血、固定砸傷和擠壓傷是地震中常見的傷害。開放性創傷,外出血應首先止血抬高患肢,同時呼救。對開放性骨折,不應作現場復位,以防止組織再度受傷,一般用清潔紗布覆蓋創面,作簡單固定后再進行運轉。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進行固定。并參照不同傷勢、傷情進行分類、分級,送醫院進一步處理。
3、妥善處理傷口擠壓傷時,應設法盡快解除重壓,遇到大面積創傷者,要保持創面清潔,用干凈紗布包扎創面,懷疑有破傷風和產氣桿菌感染時,應立即與醫院聯系,及時診斷和治療。對大面積創傷和嚴重創傷者,可口服糖鹽水,預防休克發生。
4、防止火災地震常引起許多“次災害”,火災是常見的一種。在大火中應盡快脫離火災現場,脫下燃燒的衣帽,或用濕衣服覆蓋身上,或臥地打滾,也可用水直接澆潑滅火。切忌用雙手撲打火苗,否則會引起雙手燒傷。消毒紗布或清潔布料包扎后送醫院進一步處理。
5、同時要預防破傷風和氣性壞疽,并且要盡早深埋尸體,注意飲食飲水衛生,防止大災后的大疫。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觀后感 7
我參加了“地震科普攜手同行”活動,通過參與其中的講解、觀察和體驗,我對地震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
通過活動初步簡要介紹了地震的成因和基本常識,如地球內部結構、板塊構造、地殼運動等。雖然我之前也了解過這些知識,但通過活動的深入學習,我對地震的形成原因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更重要的`是,通過活動現場演示、影像資料和專家的講解,讓我驚嘆于地球自然力的強大和地震對人類社會的巨大影響。在活動中我們也進行了模擬地震的演練,實際感受到地震帶來的恐懼和危險。
此外,活動還介紹了如何應對地震和災難預防常識以及應急疏散技能。通過活動,我認識到災難防范和應急救援的重要性,更加理解了社會和個人應該如何保障自身安全并為社會做出貢獻。
綜上所述,參加“地震科普攜手同行”活動,并通過現場觀察、演練、講解和互動,深入了解地震的成因和預防知識,收獲豐富,常識和素質得到了進一步提升。活動的開展有助于提高公眾地震防范意識,使得人們認識到應該履行個人責任,關心公共事務,共同營造更加安全、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觀后感 8
今天觀看了“地震科普攜手同行”主題活動啟動儀式,通過科普專家何永年的'講解,我們了解了許多地震科普知識,使我深受教育。
我國是一個多地震帶國家,震級達、頻率高、災害重。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奪去了30多萬同胞的寶貴生命,一段日本地震視頻,讓人感受到地震的可怕,給人類帶來的災難,令人震撼。我們必須防患于未然,今天開展地震科普知識,十分必要,防災減災,利國利民。
作為教育者必須加強對學生進行防震減災的科學知識普及,開展逃生演練,做好應急預案等活動,使小學生懂得了安全知識,就會影響家庭,影響社會,當災害來臨時才會自我保護,確保生命安全。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地震科普,攜手同行!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觀后感 9
地震這一字眼,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但實際經歷的人卻不多,尤其是跟我們一樣居住在平原地區的。
我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地震的震級大,頻率高、災害重。歷史上,就發生過數起駭人聽聞的地震,死亡人數慘不忍睹。但對于我們中小學生來說,我們大多沒有經歷過地震,所以并不知道地震的實際危害。因此,我們普遍缺乏危機意識。學校開展過的演練,并不受學生的重視,但這樣真的好嗎?
我之前并不重視這些演練,但直到今天看到了地震現場的視頻,才真正了解地震的危害。在日本發生的`“311大地震”,因為日本是個島國,所以地震往往伴隨著海嘯。這對人類的影響十分大,在自然災害面前房屋都十分脆弱,更別提人類了。
那人們真的沒有辦法來對付這些自然災害了嗎?方法肯定是有的,畢竟知識就是力量。只要有足夠的認知和相應的手段就可以了。因此關于這些的科普和演習就顯得十分重要,所以我們不應該忽視。在我國發生過地震的地區,因為當地的學校進行的演習十分有效果,所以在樓房徹底崩塌之前,師生就都逃離出來了,沒有出現人員傷亡。
通過這次的直播和相關專家的講座,我對地震有了更多的認知,知道了地震演習十分有用,并非兒戲。但依然會有人缺乏這種憂患意識。所以政府的大力宣傳和向老年人進行科普就顯得十分必要了。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觀后感 10
在觀看電影《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地震的可怕和科學預防的重要性。這部電影以生動的視覺效果和豐富的地震科普知識,生動地展現了地震的來源、危害與預防措施,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地震科學知識,引導觀眾認識地震,預防地震,減少地震的損害。
首先,電影中呈現了許多關于地震的科學知識。它不僅深入地講解了地震的起因、特性和傳播規律,而且還從多個角度詳解了如何靈活應對地震、筑牢家園的防震基礎等具體預防措施。舉例來說,電影中講解了如何在建筑物中安裝隔震設備,以減輕地震對建筑物的影響。這些深入淺出的科普知識,使觀眾對地震有更加客觀全面的認識,明確了地震帶來的危害和防范的重要性。
其次,影片中的場景刻畫深入人心,直觀展示了生命和財產受到地震摧殘的慘痛后果。通過細致入微的、真實的震情和現場重現,電影讓觀眾切身感受到地震帶來的巨大危害和損失,讓觀眾認識到地震對于社會經濟和生活的重大影響,激發了對于地震科普知識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
最后,電影多角度展現了處理地震事件的過程和應對方法。從多個角度出發,以拯救和維護人民生命財產為出發點,電影全面展示了地震事件中的事故處理,教育和防范工作。這不僅提醒我們要重視學習地震知識,還告訴我們,政府和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做好地震防范工作,挽救生命和財產,保護家園。
總之,電影《地震科普攜手同行》不僅是一部紀實科普電影,還是一部關于地震安全防范意識的教育片。這部影片設置場景真實、情節生動、講解深入淺出。我時刻牢記:先預防、后治療,防災減災,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觀后感 11
最近我觀看了一場以地震科普為主題的活動,這場活動攜手同行,讓我對地震這一自然災害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這場活動由一位來自中國地震局的專家主講,他講述了地震的起因、發生、預測和防御等方面知識。通過他的講解,我了解到,地震是因為地球內部斷層產生的`能量釋放而引起的,地震發生是不可預測的,但我們可以采取措施來減少地震造成的損失。
專家在講解的過程中也進行了現場示范,給我們展示了如何正確避震。我們學習到,在地震發生時,如果沒有很好的措施,將會導致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因此,我們應該積極采取一些措施來減輕地震造成的影響。
這次活動深入淺出的為我們講解了地震的知識,讓我們了解到自然災害無情,人間有愛。我意識到,在面對自然的破壞力時,我們不能無措,我們應該采取措施使得我們面對困境時能夠堅強面對。
總的來說,這次地震科普的攜手同行活動讓我受益匪淺。我相信,通過我們的實際行動,我們可以減輕地震造成的影響,也可以為自己和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觀后感 12
最近,我通過參加地震科普攜手同行活動,對地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活動中,專家們帶領我們參觀了地震監測中心、模擬地震帶等地方,還進行了一些實驗與活動,使我對地震的認識更加具體形象。
在活動中,我了解到了地震的成因,原來地震是由構造運動引起的,當地殼板塊移動或變形時,就會產生地震。另外,地震可分為淺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等類型,不同類型的地震對人們的影響和破壞程度也有所不同。
除了了解地震知識外,參加活動讓我更加了解了科學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他們從事的工作不僅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而且需要高超的專業技能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在活動中,我看到了他們的認真與熱情,讓我深受感動。
通過此次活動,我認識到了人類的科技發展對于制止地震災害的進展,也認識到了地震在我們生活中的危害,更加珍惜現有的生活。期待在未來,科技和人類的努力能夠讓我們遠離地震帶來的不幸。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觀后感 13
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樹立防災減災意識,力爭把災害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災害有許多種:地震、酸雨、火災、水土流失等。據調查,全國有許多地方發生大地震,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2008年汶川大地震等,均有數十萬人死亡和受傷。
其實,有些災害是可以預防的,地震發生前,會有一些預兆。比如馬等牲畜會掙脫韁繩,并瘋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會涌出洞外;蜜蜂會驚飛、逃竄……這些預兆可以讓人們提前知道將要發生地震。如果發現動物有這些反常現象,必須先辨別真假,再向地震局報告,以防在先,及早撤離。
發生地震時,還有很多自救的方法:地震了,如果被壓在廢墟底下,就不要盲目亂動,要冷靜,先把手抽出來,慢慢地挪動廢墟,保持呼吸順暢,再想辦法求救,如果在家里,必須馬上鉆到堅硬并且沒有倒塌的小房間中躲避,保護好頭部,以免砸傷。
我們哈密常發生的災害主要有火災、水土流失等,有些災害都是人類自己亂丟明火、砍伐樹木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損失。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做到小心用火,不亂丟煙頭;節約用水,珍惜每一滴水;保護森林,種植樹木,保護水土;要多用取之不盡的太陽能;多學習一些防震防災方面的知識,樹立防范意識。
災難其實并不可怕,只要人們增強防范意識,就能減少災害帶來的損失。讓我們行動起來,共同預防災害的發生,使我們的明天更加光明燦爛!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觀后感 14
通過觀看“地震科普攜手同行”主題活動啟動儀式,我感觸頗深。這次活動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讓我們時刻保持對災難的戒備心,給我們上了一堂最好的實踐課。
平時,我們不要把演練當成一種形式,而是要把它當成一種保護自己的方式;不要把學習防震減災當成一項任務,而是要看成一份責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讓安全成為生命的保障,用生命抒寫人生偉大的篇章。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要積極行動起來,多多學習相關的`安全知識,提高自我防范意識,才能防患于未然,做到警鐘長鳴。
我們要將地震科普宣傳進行到底,帶著我們的少先隊員一起走向美好未來!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觀后感 15
近日,我參加了中國地震科普攜手同行主題活動,通過觀看講解、實地考察等方式,我對地震的認識和理解又深入了一層。
首先,活動中的專家講解令我受益匪淺。他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形象地講解了地震發生的原因、規律以及地震對于人類的影響等內容。作為一個普通人,我之前對于地震只是簡單地了解到它是因地球內部的板塊運動而產生的,但通過專家講解,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了地球內部構造、板塊運動對于地震起到的重要作用。
其次,活動中的`實地考察更加直觀地展示了地震的破壞力。我們去了一些以前發生過地震的地方,看到了曾經受到摧毀的建筑、斷裂的地面等。這些場景令人深深的震撼,也讓我更加意識到了我們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防災減災的準備工作。
最后,我覺得這次活動最大的收獲是提升了我對于地震科普普及的重視程度。社會科學普及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而地震科普尤其如此。通過加強地震科普,在提高公眾的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的同時,還可以提高我們對于地球內部的認識和理解,從而更好地保護我們的地球家園。
總之,這次參加中國地震科普攜手同行主題活動收獲頗豐。通過讓公眾更加深入地了解地震知識,我們可以更好地應對地震災害,也可以更加深入地認識我們所生存在的地球。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觀后感】相關文章: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征文09-21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優秀心得12-12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感悟心得04-27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征文(精選34篇)10-13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征文(精選7篇)09-27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征文(精選6篇)09-27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的征文(精選50篇)03-31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的征文(精選8篇)09-26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征文(通用11篇)12-08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優秀的征文(精選9篇)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