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觀《中小學生人格教育》有感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后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觀《中小學生人格教育》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觀《中小學生人格教育》有感1
今天,我觀看了于丹老師講的《中小學生人格教育》短片后,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我們要懂得感恩,要有抵抗挫折的能力等。尤其是于丹老師講的幾個小故事,讓我很受啟發。
有一個小男孩,因為他的親人很愛他,所以他就嬌縱,很愛對人發脾氣。為使他能改掉愛發脾氣的壞毛病,他父親讓他每發一次脾氣就往籬笆墻上釘個釘子,隨著每天釘釘子的數量有30多個到5個,3個,直到沒有,小男孩慢慢的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改掉了愛發脾氣的毛病。但他父親卻讓他把所有釘子拔掉,并指著籬笆墻上密密麻麻的釘孔對他說:“孩子,你改掉了愛發脾氣的毛病,是好樣的,但你看看這針孔就像你每對人發一次脾氣在別人心中留下的.傷痕,永遠留了下來!
我們何嘗不是總愛亂發脾氣,甚至有時候受了委屈,把氣撒在家長身上。有一個小男孩他想吃冰糕。因為天氣并不熱,家長怕他吃了肚子疼,所以不給他買,他就哭鬧甚至說父母不好,連一根冰糕都不舍得買......做個讓部分我想起于丹老師說的話:“有許多孩子以自己為中心,別人給他東西他覺得是應該的,不給他就不應該他們不覺得給他東西是情分,不給他東西是本分!毙『⒌男袨榫万炞C了這句話,我們應該做后者。
還有一個故事,讓我感到驚訝:一個學生因為三次剪發不合格被趕出校門三次,竟然自殺了。
老師說現在17歲一下兒童存在很多像她這樣因為承受不了打擊而選擇自殺。這讓我很奇怪,為什么要選擇自殺呢?頭發不合格還可以再剪,考試不好可以再考......但生命只有一次他們為什么這么輕易的就結束了生命,生命不僅僅是我們自己的,而且還屬于父母,屬于親人,當我們做輕言放棄生命的時候,有沒有想到了他們,想到他們的痛,他們的愛,所以我們一定要勇敢的面對挫折,提高抗挫折能力希望家長不要害怕我們經受挫折,在成長的路上,有坑我們會繞過,有山我們會翻過,它可能不會一帆風順,但失敗,挫折,害怕對我們的成長來說是不可缺少的,不是嗎?
看完這堂講座,真的讓我受益匪淺!
觀《中小學生人格教育》有感2
于丹教師的演說分成好多個主題,分別是:
1、父母應如何了解小孩,怎樣擬訂有效的人生規劃。
2、小孩不聽話,愛發脾氣,做為父母應怎樣正確對待文化教育。
3、如何教育小孩了解父母、尊重老師、學會感恩。
4、培養小孩抵御挫敗工作能力的關鍵實際意義。在其中我非常有感受的是第2個主題。
在講這一主題的情況下,于丹教師先講了一個小故事,這一短故事想來大家都了解,但它卻再一次的帶來我內心上的震撼人心:很久很久以前一個男孩兒,他十分愛發脾氣。有一天,他的爸爸把他送到院子里的.籬笆墻旁邊,告訴他:小孩,之后你每發一次性子就在籬笆墻上釘一顆釘子。這一男孩兒便對著爸爸說的去干了。第一天快完畢的情況下,男孩兒去籬笆墻旁邊看,他這一天就釘了30多個釘子,他十分詫異,如何自身一天中就發那么數次性子呢?他自己都感覺不好到。這時候,爸爸來到他的邊上說:要想讓釘子越來越少就只有學好管理自己的性子。男孩兒就竭盡全力管理自己的性子,因此每日釘的釘子越來越低:十幾顆、十顆、五顆、三顆,總算有一天,他興高采烈跑到爸爸旁邊說:爸爸,我今天一顆釘子都沒有釘!爸爸說:那么就把釘子全拔了吧。待男孩兒把釘子全拔了后有木有想起這上邊的釘子孔依然會留到他人的心中的。這個故事告知大家不必亂發脾氣,發脾氣如同在他人的心中釘釘子,釘子孔會始終留到他人的身上的。
掉轉頭討論一下我,一天到晚對親人發脾氣,母親催促我學習培訓我總嫌母親嘮叨,爸爸要我做什么我一直厭煩,想起這兒,我禁不住覺得愧疚:我還在家人的心中留有了多少個無法磨去的創口啊。,爸爸又告訴他:今日一顆釘子都沒定這雖然非常好,但你在之后的日常生活,我想糾正亂發脾氣這一不良習慣,聽爸爸媽媽語錄,做一個好寶寶。
觀《中小學生人格教育》有感3
今天我觀看了《中小學生人格教育》的講座,她結合《論語》和中國古代先賢的教育主張,博古論今,指出目前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看完之后,引發了我對于家長、學校與孩子之間的教育、人格、溝通、學習、健康成長問題的諸多思考和感觸。
一、教育的根本是快樂的學習,是自我潛力的開發。
面對中國應試教育的弊端,每個家長都深有體會。在學校教育階段,所有能讓孩子增長見識,鍛煉操作能力、強健體魄的課程,譬如音樂、美術、手工、體育等教育資源嚴重不足。這就是于丹所謂的工藝教育的主張。
我有一位女朋友,在談及對女兒教育時自豪的說,自從孩子上學開始,家里人就不再看電視了,每天都在親自陪同孩子做作業,上輔導班,一切為了她的學習,甚至有辭職的打算。但是,在和她已經上三年級女兒的交談中,我發現她竟然對“骷髏”“駕照”“下架”等日常詞語一無所知。可是她的學習考試成績竟然是全班第二名。我兒子的外號是“萬事通”,我平時支持并鼓勵他多閱讀,多看動漫片,多使用電腦,多加強戶外運動等等,因此他的知識早已不限于同齡人的范圍,世界地理,中國歷史,網絡用語甚至時事新聞均是他興趣所致,可他的考試成績僅是全班第十二名。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都重視孩子的學習,從來不讓孩子做家務。結果絕大部分的孩子從小都不會做家務,從來沒有做過家務。有一次我試圖讓兒子去洗碗,結果家里人老人一致反對,說孩子小,怕耽誤學習時間,怕孩子受罪,會打碎碟子,會劃破手,會浪費水?結果,已經六年級的兒子,什么都不會做。我想通過這一點,需要家長和學校反思的是:和生活脫節的學習,是不會快樂的,同時自我潛力的開發也會受到嚴重的阻礙和發展。
二、孩子要學會感恩。
中國家庭幾乎無一例外溺愛子女,對子女的呵護無所不及。這樣一來,子女會認為給予是本份,不給是虧欠。一切都是應得的。女子在小的時候,因為某個要求沒有被滿足就會大哭大鬧,就會埋怨父母;在成年的子女中,還有的子女因為父母不能滿足自己的物質要求而和父母斷絕往來。用古代傳統的孝順理念去教育現在的孩子,無異于比全天還難?鬃釉弧吧y”,意即對父母和顏悅色,是最難的。由于過份的縱容和溺愛,現在的子女對父母的態度難得恭敬,給臉色,發脾氣似乎都不為過。這實在是對中國孝道的一種背叛。
去年在澳新旅行團中,有一位清華大學的女學生,一路上竟然全是由年邁的母親在推行李車,她走在前面竟沒有回頭的意思。團隊中有一游客直接上前告訴她,你應該為你的母親推行李。 兒子在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寫過一篇日記“姥姥的愛”: 姥姥的愛象蛋糕,又香又甜多美味。姥姥的愛象小溪,每天洗衣多辛苦。姥姥的.愛象太陽,又亮又暖照耀我。 姥姥的愛象跑車, 每天來回接送我。雖然我寫的簡單,但姥姥的愛不簡單。將來我一定要給她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就象她給了我一個快樂的童年一樣。這篇日記老師毫不吝惜的給了兒子滿分。我看了之后,念給我的母親聽,母親聽了,哭出了聲音。多簡單的一個道理:子女要學會感恩,要懂得分享。 三、于丹老師的觀點還有挫折教育,為人處事的能力,人際關系的融合能力。
這些教育和能力是孩子在走向社會前所必備的素質。但是,我們周圍的孩子卻令人遺憾的發現,他們獨自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實在有限。有個女朋友在博客中發表了一篇文章,原文如下:今天早晨兒子上學時說要錢買熒光筆,于是從錢包里拿了五元給他。中午吃飯時問他花了多少錢,他理直氣壯地說花了一元,又問剩下的錢呢?兒子突然害羞起來,怎么也不肯說。原來學校不準學生帶錢到學校,并且會讓同桌對書包和口袋進行互相檢查,孩子們之間也會互相舉報,如果發現就得交給老師,所以他就把剩下的錢扔到垃圾箱里了。
我看了這篇文章后,回家用同樣的問題問當時已經上五年級的兒子,兒子的回答是:我也不知道怎么辦,那就還是把剩下的錢扔了吧。這樣的回答令我始料不及,我原以為五年級的學生一定會和二年級的學生在處理問題時有不一樣的思路和方法。但沒想到卻如出一轍。到底是智商的雷同還是學校教育方法的驚人一致?這樣的孩子在走出校門之后,不免會讓人為他們的前途荊棘充滿擔憂。
母親單位一同事的兒子高校畢業后就職于上海某外資企業,但因為以自我為中心,缺少謙讓,團結,溝通的能力,結果被炒魷魚。回家后,竟然患上了輕度抑郁癥,時間一長,徹底放棄了再就業的打算。這讓父母一籌莫展,短短的時間內頭發全白,令人不忍。
眾多的事例足以讓人反省教育的重要性。人格的完善,能力的鍛煉遠比書本知識的汲取更重要。教育是一個起點,是一種陪伴,是一種理念和鼓勵,而最終的成全,是每個孩子自我的人格和心靈。讓孩子在人群中去學會愛,在山水中去發現永恒,在社會的規則中去勇于承擔,在這一切中,去建立人格!
觀《中小學生人格教育》有感4
今天,我看了于丹教授講的題為《中小學生人格教育與學習能力》的教育講座。感觸很深!她教給了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我最有感觸的是:有好多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會覺得給他的一切都是本分,不給他的一切都是虧欠!
于丹老師講這個主題之前,她先給我們講了一個小故事:有一個很嬌縱的小男孩,他認為別人都應該是慣縱他的,他只要好好學習,他就應該是這個“自我中心”。所以他每天都會因為各種不如意,亂發好多脾氣。有一天,父親把兒子帶到后院的籬笆旁,對兒子說:“你每天都發脾氣,這樣不好,現在你每發一次脾氣,就在籬笆墻上釘一顆釘子,看看自己一天發了多少次脾氣。”兒子照父親的話做了,一天下來他去看了看,發現籬笆上密密麻麻地釘著三十來顆釘子。
這孩子忽然很驚訝,他想:哎呀!我一天里發了這么多脾氣嗎?我自己不覺得呀!他爸爸說:“你看,數字擺在這兒你才知道,你這一天讓多少人不痛快。我們來試試,能不能控制減少直至消失?”這個孩子就學習開始自我控制,過幾天去看看釘了二十多顆釘子;再過幾天看看,一天只釘了十幾顆釘子,變到幾顆釘子,五顆釘子、三顆釘子……終于他控制,再控制,終于有一天,他很高興地跟爸爸說:“您看,今天我一顆釘子都沒有釘!”
這個時候,爸爸又把他帶到那兒,說:“那你把所有的釘子都拔了吧!”他把釘子都拔了以后,爸爸指著那個密密麻麻的釘子洞跟他說:“你現在已經能控制自己不發脾氣了,但是你知道嗎?你每發的一次脾氣,就是往別人的`心里釘了一顆釘子,你現在很真誠地把釘子都拔掉了,但是這些洞永遠都在!”
當我聽到這個寓言故事時,我的臉上感到火辣辣的。想起自己平時,每當媽媽叫我學習的時候,我都不情愿,很多時候還給媽媽發脾氣。我雖然把氣撒在了媽媽身上,但卻在媽媽的心里釘了一顆釘子,也留下了釘子洞,這真是一件很殘忍的事情。今天,于老師的講座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在付出跟交流中應該懂得,父母、老師乃至所有人給我們的一切是情分,如果不給那才是本分。有了情分,我們要懂得感恩,并在以后的日子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恩父母,感恩親友,感恩老師,感恩社會,感恩所有的遇見!
觀《中小學生人格教育》有感5
今天星期六我和爸爸在山東電視臺影視頻道觀看了于丹老師的專家講座,十分有感觸。她教給我很多對我有幫助的人生道理。
于丹老師的演講分為幾個主題,分別是:1。父母應怎樣認識孩子,如何擬定合理的人生目標。2。孩子不聽話,愛發脾氣,作為家長應如何正確引導教育。3。怎樣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4。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義。其中我最有感觸的.是第2個主題。
在講這個主題的時候,于丹老師先講了一個小故事,這個小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但它卻再一次的帶給我心靈上的震撼:從前有一個小男孩,他十分愛發脾氣。有一天,他的爸爸把他帶到院子里的籬笆跟前,對他說:“孩子,以后你每發一次脾氣就在籬笆上釘一顆釘子!边@個男孩便照著爸爸說的去做了。第一天快結束的時候,小男孩去籬笆跟前看,他這一天就釘了30多顆釘子,他十分驚訝,怎么自己一天中就發這么多次脾氣呢?他自己都沒感覺到。這時,爸爸走到他的旁邊說:“要想讓釘子更少就只能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毙∧泻⒕捅M力控制自己的脾氣,于是每天釘的釘子越來越少:十幾顆、十顆、五顆、三顆,終于有一天,他高興地跑到爸爸跟前說:“爸爸,我今天一顆釘子也沒有釘!”爸爸說:“那就把釘子全拔了吧。”待小男孩把釘子全拔了后有沒有想到這上面的釘子孔還是會留在別人的心上的!边@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亂發脾氣,發脾氣就像在別人的心上釘釘子,釘子孔會永遠留在別人身上的。
轉過頭來看看我,整天對家人發脾氣,媽媽督促我學習我總嫌媽媽??攏?職秩夢腋墑裁次易蓯遣荒頭常?氳秸飫錚?也喚?械僥誥危何以誶茲說男納狹糲鋁碩嗌俑瞿巖閱ッ鸕納絲詘#?職鐘侄運?擔?ldquo;今天一顆釘子都沒定這固然很好,但你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改正亂發脾氣這個壞習慣,聽爸爸媽媽的話,做一個好孩子。
觀《中小學生人格教育》有感6
今天我們一家收看了山東電視臺農科頻道于丹教授主講的《中小學生人格教育與學習能力》教育專題片。圍繞這一話題,于丹教授以她獨特的思維、有理論闡述、有故事啟發,旁征博引,為我們娓娓道來,令人深省。觀看后,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今后如何進行孩子的人格教育,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下面就和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
感受最深的是我們讓孩子要學會獨立承擔,要有擔當,于丹教授所講的隔輩教育,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太常見了,這樣潛意識里孩子就會認為做錯了事,不是我的錯,而是推卸責任,還有社會中一些極端事件的發生等等問題的出現是家庭教育的不足,孩子長成了不自立的人,聽了講座深深的觸動了我,從今后要讓孩子做一個勇于擔當的人。
其次,如何面對現在教育市場各種培訓班的'出現,父母都給孩子上上緊緊的發條,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卻忽略了孩子的真實感受和內心渴望,孩子的時間是可以填滿的,但一定要是他感興趣的。身為父母最重要的是學會懂孩子和等孩子,呵護孩子的天性,給他足夠的愛和安全感,養成能夠及時與孩子溝通,具體來說我們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對父母長輩孝敬、尊重來讓孩子耳濡目染,明白“百善孝為先”是一種責任,在輔導孩子學知識的同時培養孩子的自立、自信、自強的能力和感恩的意識,不斷增長知識的同時讓孩子走進社會,學會溝通,做一個生活的強者,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觀《中小學生人格教育》有感7
今天星期六我和爸爸在山東電視臺影視頻道觀看了于丹老師的專家講座,十分有感觸。她教給我很多對我有幫助的人生道理。
于丹老師的演講分為幾個主題,分別是:
1.父母應怎樣認識孩子,如何擬定合理的人生目標。
2.孩子不聽話,愛發脾氣,作為家長應如何正確引導教育。
3.怎樣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
4.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義。
其中我最有感觸的是第2個主題。
在講這個主題的時候,于丹老師先講了一個小故事,這個小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但它卻再一次的帶給我心靈上的.震撼:從前有一個小男孩,他十分愛發脾氣。有一天,他的爸爸把他帶到院子里的籬笆跟前,對他說:“孩子,以后你每發一次脾氣就在籬笆上釘一顆釘子!边@個男孩便照著爸爸說的去做了。第一天快結束的時候,小男孩去籬笆跟前看,他這一天就釘了30多顆釘子,他十分驚訝,怎么自己一天中就發這么多次脾氣呢?他自己都沒感覺到。這時,爸爸走到他的旁邊說:“要想讓釘子更少就只能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小男孩就盡力控制自己的脾氣,于是每天釘的釘子越來越少:十幾顆、十顆、五顆、三顆,終于有一天,他高興地跑到爸爸跟前說:“爸爸,我今天一顆釘子也沒有釘!”爸爸說:“那就把釘子全拔了吧!贝∧泻厌斪尤瘟撕笥袥]有想到這上面的釘子孔還是會留在別人的心上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亂發脾氣,發脾氣就像在別人的心上釘釘子,釘子孔會永遠留在別人身上的。
轉過頭來看看我,整天對家人發脾氣,媽媽督促我學習我總嫌媽媽啰嗦,爸爸讓我干什么我總是不耐煩,想到這里,我不禁感到內疚:我在親人的心上留下了多少個難以磨滅的傷口啊。,爸爸又對他說:“今天一顆釘子都沒定這固然很好,但你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改正亂發脾氣這個壞習慣,聽爸爸媽媽的話,做一個好孩子。
觀《中小學生人格教育》有感8
在我們中小學生的必修課內,最重要的并不是學習,學會了怎樣做人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連這些都不會的話,就算學習成績再好,也是一個不具備健全人格的人。大人們常說,要想成才得先成人,所以,作為一名中學生,要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合格人才,需要學的很多很多,不只是學習。這是我剛剛觀看完《中小學生人格教育》的感觸。
這是于丹老師為我們的講座,在這次的`講座中分成的四個主題分別是:
1、父母應怎樣認識孩子,如何擬定合理的人生目標。
2、孩子不聽話,愛發脾氣,作為家長應如何正確引導教育。
3、怎樣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
4、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義。
關于這四個主題,于丹老師都用了幾個小故事來引導啟發我們。其中這個故事,讓我感觸良深——發脾氣就會在別人的心上釘釘子,釘子孔會永遠留在別人身上的。
有一個小男孩,因為他的親人很愛他,所以他就嬌縱,很愛對人發脾氣。為使他能改掉愛發脾氣的壞毛病,他父親讓他每發一次脾氣就往籬笆墻上釘個釘子,隨著每天釘釘子的數量有30多個到5個,3個,直到沒有,小男孩慢慢的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改掉了愛發脾氣的毛病。但他父親卻讓他把所有釘子拔掉,并指著籬笆墻上密密麻麻的釘孔對他說:“孩子,你改掉了愛發脾氣的毛病,是好樣的,但你看看這針孔就像你每對人發一次脾氣在別人心中留下的傷痕,永遠留了下來。”
因為我又何嘗不是總愛亂發脾氣,甚至有時候受了委屈,把氣撒在家長身上。如果說每對別人發一次脾氣,就會在別人的心靈上創傷一次,那我不知爸爸媽媽的心靈,是否已因我而遍體鱗傷,但他們依然一如既往地對我好,關心愛護我。
于丹老師在人格教育中還為我們強調了一點:在我們中小學生所要完成的必修課中,不僅僅是學習。我們還要懂得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師。于丹老師為講的這一堂課讓人受益匪淺。從前,我以為,學習第一,所以爸爸媽媽盡量的給我騰出大量的時間供我學習,除了學習,家里的任何一件事我都不用去做,任何一件事都不用我去操心。爸爸媽媽把什么事都安排的井井有條,等著我去享受他們的勞動成果。甚至讓我誤以為這都是他們應該做的,我只要學習就行了。但現在我知道我錯了于丹老師講了孔子的弟子問孔子孝是什么?孔子只說了兩個字,色難。意思是千難萬難都要給父母一個好臉色看,可現在我呢?正好相反,成了父母千難萬難到要個我一個好臉色看。可將來的社會上,你已經有了習慣,愛發脾氣,可昔日的父母已經變成了同事、上司甚至是素不相識的人,他們可不會將就你。
另一個重要的道理便是抵抗挫折。于丹老師她女兒喜愛的花籃破了,她女兒號啕大哭起來。于丹老師把破籃子用彩紙補起來,竟比原來更好看。她女兒破涕為笑,并從中明白一個道理:哭是最無能的表現。也是我明白的道理。遇到挫折不要緊,可灰心喪氣是很可怕的。就算遇到天大的挫折也不算是末日,而是像蟬一樣,是蛻變的開端。蛻變盡管十分疼痛,但卻可以換來自由飛翔,挫折又何嘗不是這樣!
作為一中學生,我不僅僅要在學習上讓父母放心,在平常的小事上,我更應該不讓父母為我操勞過度,“百善孝為先”,《中小學生人格教育》——令人終生難忘的一個講座!
觀《中小學生人格教育》有感9
周末,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項家庭作業。那就是讓我們觀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開學第一課》,一開始我很不以為然,認為那些災害根本不可能發生在我的身邊。
今天早上,當我還在睡懶覺的時候,媽媽就把我從夢中扯了出來,讓我坐在電視機前等這個節目,當時我很不情愿,但當節目開始的時候,我被深深的觸動了。
在節目中,通過案例分析以及專家的講解,讓我了解了在災難來臨的時候應該怎樣自救。比如火災來臨的時候,我們應該迅速找到安全通道,盡量是身體貼近地面;有濃煙時,應用濕物捂住口鼻;若身上著火了應在地上打滾,將火撲滅。在農村,許多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把自己的孩子交給年邁的父母照看。所以許多小伙伴都在沒有父母照看的情況下私自結伴去河邊游泳。在這時,溺水的情況就常常發生。由于溺水者缺乏自救知識,不知道應該把自己的口鼻露出水面,因此導致悲劇的'發生。所以,當溺水情況發生的時候,我們不應該盲目的下水營救,應該呼喊大人相救。
隨著節目的深入,也更加讓我了解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如在馬路上行走的時候應靠右邊行走;在過馬路的時候應走人行橫道;“紅燈停,綠燈行”,“寧讓三分,不爭一秒”。
我們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安全教育對我們非常重要。通過這次節目,使我們樹立了安全意識,了解了很多的安全常識,學會了自我保護,提高了應變能力。這次節目也更加讓我明白了生活是美好的,生命是值得珍惜的。生命只有一次,讓我們珍惜生命吧!
關于《中小學生安全教育》觀后感10篇
觀《中小學生人格教育》有感10
今天,我收看了于丹老師的知識講座,她講的每一句話都深入我的`心靈,敲擊我的靈魂,讓我終身難忘。
在節目講座里,于丹老師侃侃而談,用論語心得來闡述了四個道理:
1、父母怎樣讓孩子尋找生命的快樂與尊嚴,讓孩子擬定目標;
2、孩子調皮,作為家長應如何正確引導教育;
3、家長怎樣讓孩子學會感恩;
4、講孩子應怎樣面對挫折。其中對我的影響深刻的一句話是,“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 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友!
這是中國最基本的倫理。而我們現在則注重書本教育,不注重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俗話說吃自己的飯,滴自己的汗,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漢!所以總有一些人沒有取得好的成就。所以我們要自力更生,多去社會實踐,不要倚老賣老,不然會很難適應社會發展,會被社會淘汰。以后,我要多努力,自力更生,多學習,為自己創造一個新天地,為社會多作貢獻。
“學會感恩”也讓我受益匪淺,所以以后我要樹立新的生活觀,要尊敬老師,孝敬長輩,多作助人為樂的事。
觀《中小學生人格教育》有感11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師的中《小學生人格教育》專題講座。第一講是:父母應怎樣正確認識孩子,如何擬定正確合理的.人生目標。第二講是:孩子不聽話,愛發脾氣,作為家長性如何正確引導教育。第三講是:怎樣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第四講是:培養孩子打開挫折能力的重要性。我和媽媽一起準時看。
記得有一個故事讓我記得很清楚:曾經一個小男孩,從小就在一棵大蘋果樹下每天只能玩耍,大樹每天都在等他,他每天在摘蘋果,他有時生氣在大樹上亂畫亂刻,但是大樹從來都不生氣,孩子一天一天的長大,有一天孩子不來了,應為他已經成為一名少年了,他又來到了大樹下,大樹問他為什么不來了,他說我們的同學都上好學了,買新玩具了,你能給我什么,老樹說你把我的果子給買了就要學費了,也可以買新玩具了。孩子很高興就爬上樹了把蘋果摘完了買了好多錢,交了學費買,新玩具。然后少年每年秋天來一次,把蘋果摘了去賣錢。少年變成了青年,而大樹也不能生蘋果了,他又來到老樹旁邊,老樹說你讀完書了該滿意了吧。少年說我們同學都有房子了,有妻子了?晌疫B房子還沒有。老樹說你把我的樹枝砍了,就可以蓋一座房子,青年高興就把老樹枝給砍了然后去蓋了一座大房子娶了妻子,有一天他要愁眉苦臉的,老樹問他為什么愁眉苦臉他又說我們同學都飄洋過海了可我還沒有。老樹說你把我的樹干砍了做一個船就可以飄洋過海了,青年把老樹給砍了做了一個船飄洋過海了。幾十年后老年人長出了白發,他回去了老樹說我已經沒有利用價值了,你更不會陪我了吧!老年人說我要陪你曬太陽......
聽完這個故事,小孩好似是我,大樹好似父母,所以我以后要尊敬長輩,父母用這種方式給了我們一生的成全......
觀《中小學生人格教育》有感12
今天,我觀看了于丹老師的講座《中小學生人格教育》。
于丹老師在人格教育中主要為我們強調了一點:在我們中中學生所要完成的必修課中,不僅僅是學習。我們還要懂得怎樣自我控制一些不好的習慣,還要學會孝敬父母,尊敬老師,學會如何正確地處理一些人際關系還要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得家務活。
于丹老師說的孔子的一句“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話,這一點其實也不假,學習并不是最重要的,比學習更重要的還有許多我們需要學會做的事,而最重要的,便是怎樣做人。只有學會了做人,自己所學的知識才能夠正確的利用。
做人其實也是一門學問,其中包括道德、禮儀等等。而我們中學生除了要做好道德、禮儀方面的學習之外,還要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一個人,就算學習再好,但卻不能自己照顧自己的話,那么就算他四肢健全,也是一個廢人。像三國時期的司馬懿教育孩子一樣,不要過多的讓爸爸媽媽幫你干一些事情,要先自己學著試探性的先做,實在不會的話再讓爸爸媽媽來幫忙。(或自己先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后和父母探討更好的方法。)
于丹老師講的這一堂課,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在我們中學生的必修課內,最重要的并不是學習,學會了怎樣做人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連這些都不會的話,就算學習成績再好,也是一個不具備健全人格的人。
觀看完于丹老師的講座后,我深深地明白了做人不可太孤傲這一道理。大家都知道楚霸王項羽吧!他的出身不比劉邦卑微,他的軍隊也許比劉邦的`更強大,但他為什么最后失敗了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不信任別人,他的身邊不乏有文武雙全的人物,但是他生性多疑,總是不相信別人,導致自己最后遭受十面埋伏。關羽的遭遇和項羽也類似,關于身為武圣,卻太孤傲,就是因此,他才會敗走麥城,至自己于死地。所以,搞好人際關系還是很重要的。
大人們常說,要想成才得先成人。所以,我們身為一名中學生,肩負著祖國的希望,要想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合格人才,需要學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還要學會做人!
觀《中小學生人格教育》有感13
今天上午8:30,我和媽媽一起準時收看了《中小學生人格教育》講座。我知道了“人格”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應該學會要勇敢面對挫折,做一個生活中的強者。我們要珍惜父母之愛,同學之情,努力學習,學會感恩。我們更要懂得人間親情的珍貴,懂得心懷感恩的重要。
媽媽的話:
今天和孩子一起看了于丹老師《中小學生人格教育》的講座。于丹老師說:“中小學生人格教育,其實就是教育孩子如何追尋一種生命的快樂和尊嚴。”
通過于丹老師的講述和舉例闡述,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我知道了“一碗米的價值因人而異,一個孩子的空間大小也因人不同,除了老師和家長能夠幫助他發現最大的價值空間,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來認知自己的生命價值!倍昧恕耙粋孩子在很小的時候能不能擁有快樂的生命,可能比他掌握多少知識更重要!薄霸趯W習一種知識的同時,完成自己的開發,其實這是我們大家都企及的一種教育的境界!薄拔覀兡軌蚺惆楹⒆映砷L,不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而是讓孩子獨立去完成自己的發現,去完成自我成長的修復!薄罢嬲龕酆⒆拥睦蠋熀图议L,不是教孩子怎么去躲避挫折,而是教會孩子在面對挫折時,怎樣去修復生命。”“好老師和好家長完成的是喚醒,而不是灌輸,建立的'是孩子的自信,而不是家長的教訓。”。。。。。。
是。∫煌朊卓梢杂胁煌挠猛,一碗水可以煮出不同的答案,一個孩子可以成就不同的人生。作為父母,我們不僅有責任教育孩子閱讀、書寫。。。。。。還要為他們創造一個健康成長的心里氣氛。我們一定要遵從孩子的自然成長規律,為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而踏實走好每一步!
教育是一個起點,是一種陪伴,是一種理念和鼓勵,而最終的成全,是每個孩子自我的人格和心靈。在人群中去學會愛,在山水中去發現永恒,在社會的規則中去勇于承擔,在這一切中,去建立人格!
觀《中小學生人格教育》有感14
周六我觀看了于丹老師的講座,她結合《論語》和中國古代先賢的教育主張,博古論今,指出目前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赐曛螅l了我對于家長、學校與孩子之間的教育、人格、溝通、學習、健康成長問題的諸多思考和感觸。
一、于丹主張教育的根本是快樂的學習,是自我潛力的開發。
面對中國應試教育的弊端,每個家長都深有體會。在學校教育階段,所有能讓孩子增長見識,鍛煉操作能力、強健體魄的課程,譬如音樂、美術、手工、體育等教育資源嚴重不足。這就是于丹所謂的工藝教育的主張。在日常生活中,家長都重視孩子的學習,從來不讓孩子做家務。結果絕大部分的孩子從小都不會做家務,從來沒有做過家務。
我想通過這一點,需要家長和學校反思的是:()和生活脫節的學習,是不會快樂的,同時自我潛力的'開發也會受到嚴重的阻礙和發展。
二、于丹老師在講座中強調孩子要學會感恩。
中國家庭幾乎無一例外溺愛子女,對子女的呵護無所不及。這樣一來,子女會認為給予是本份,不給是虧欠。一切都是應得的。孩子在小的時候,因為某個要求沒有被滿足就會大哭大鬧,就會埋怨父母;在成年的子女中,還有的子女因為父母不能滿足自己的物質要求而和父母斷絕往來。用古代傳統的孝順理念去教育現在的孩子,無異于比全天還難。
簡單的一個道理:子女要學會感恩,要懂得分享。
三、于丹老師的觀點還有挫折教育,為人處事的能力,人際關系的融合能力。
這些教育和能力是孩子在走向社會前所必備的素質。但是,我們周圍的孩子卻令人遺憾的發現,他們獨自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實在有限。
教育是一個起點,是一種陪伴,是一種理念和鼓勵,而最終的成全,是每個孩子自我的人格和心靈。讓孩子在人群中去學會愛,在山水中去發現永恒,在社會的規則中去勇于承擔,在這一切中,去建立人格!
觀《中小學生人格教育》有感15
今天早上8:20,河南法制頻道播出于丹老師主講的《中小學人格教育》節目,我們學校給每位家長都發了一張節目預知單,并發了短信告知。于是,爸爸和我準時坐在電視前進行收看。于丹老師認為,“中小學人格教育”,其實就是教育孩子如何追尋一種生命的快樂和尊嚴。
于丹老師的講述有理論闡述、有故事啟迪、有古語名句,旁征博引、令人深省。通過收看這欄節目,我知道了“一碗米的價值因人而異,一個孩子的空間大小也因人不同,除了老師和父母能夠幫助他發現最大的價值空間,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來認知自己的生命”;知道了“一個孩子很小的時候,能不能擁有很多快樂,比他掌握很多知識更重要。”;知道了“一個小孩子,如果能用他的行動讓別人感到幸福的時候,那么,他的收獲遠比他的付出多!薄纱,我更知道了老師和父母在孩子成長教育中的重要性,“我們能夠陪伴孩子成長,不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而是讓孩子獨立去完成自己的發現,去完成自我成長的修復。真正愛孩子的老師和父母,不是教孩子怎么去躲避挫折,而是教會孩子在面對挫折時,怎樣去修復生命!薄
于丹老師認為,現在的大學生,都是從中小學過來的,與大學相比,中小 學教育更重要。 “現在的大學生,專業知識確定很專業,但他們人格 的缺陷,卻是在大學里無法彌補的?鬃诱f:一個人‘十五至于學,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F在的孩子,四五歲就開始了學習,家長帶著孩子參加各種培訓班,教會他們承受應試的壓力。今天該教孩子學什么?不是知識,不是技巧,而是樸素的人格和內心道德力量,這些勝過知識和技巧。 ”
節目結束了,留給我的卻是思考。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我覺得學校作為一個專業教育機構更是責任重大,如何通過家長學校、教育博客、學校網站等途徑和家長一起探討教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想到此,不由得想起了我曾經寫過的一篇博文,那是從老師和家長雙重身份的一點體會和呼吁。
【觀《中小學生人格教育》有感】相關文章:
中小學生森林防火觀后感09-20
中小學生感恩教育觀后感12-14
讓生命充滿愛中小學生的觀后感09-20
中小學生教育安全觀后感09-22
中小學生《弟子規》觀后感09-20
中小學生擺渡人觀后感09-29
《中小學生安全教育》觀后感11-02
中小學生預防溺水視頻觀后感04-21
中小學生去博物館的觀后感10-28
中小學生家庭教育講座觀后感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