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觀后感集錦15篇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后感吧。你想知道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海上鋼琴師》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1
在眾多沒有獲得獎的影片里,往往沙里藏金,也有精品。就像《肖申克的救贖》,當年就沒有得什么獎,可是過了許多年以后,我們再回頭看看,這部電影卻成為了一部經典之作!逗I箱撉賻煛芬彩且徊拷浀涞牟荒茉俳浀涞碾娪。但是當年它誕生的時候,確實也沒得過任何獎項。
《海上鋼琴師》是一部蕩氣回腸的詩意旅程電影,以回憶和現實交叉的敘述方式講述了一位名為1900的鋼琴天才在一艘遠洋客輪上的傳奇一生。那無處不在的鋼琴聲將觀眾帶入1900的心靈深處。影片采用浪漫主義風格,以嫻熟大氣的拍攝手法,時而氣勢磅礴,時而溫柔抒情的音樂,以及演員出色的表演,成功打造了這部經典影片。
《海上鋼琴師》的題材和視角都非常獨特。它是意大利的著名導演朱塞佩.托納多雷的作品。在一個,豪華游輪頭等艙里,有一個孤兒被遺棄了,這個事發生在1900年,船上的水手把這孩子養大。由于什么信息也不知道,不知道他爸爸他媽媽是誰,只能按他年代起名,就叫1900。1900在船上一天天長大,展示出非凡的鋼琴天賦。后來他長大了,就在船上的爵士樂隊里當鋼琴手。他把這個船當做自己唯一的家,他也不想從這船上走下,來到什么紐約,巴黎,這個船?康姆比A都市。他身邊有個朋友叫麥克斯,多次勸他,你鋼琴彈得這么好,應該到外面的花花世界到陸地上去。但是這個1900堅持自己的看法,不下去,甚至為此錯過了自己人生唯一一段愛情。
后來隔了多年以后,這麥克斯早已經從船上離開了。他得到一個消息,說那個游船叫佛吉尼亞號,說最后要把它炸毀了,他才想起這1900是不是還沒下船。他再回到這個船上放起當年1900彈奏的曲子,這1900在一個角落里還出來,還真跟他見面了,說我生在這條船,死也在這條船上,我不下去。后來麥克斯很無奈地離開這條船,遠遠地看見這個佛吉尼亞號和1900一起被炸得粉碎沉在大海里。
但凡你看過這部電影,我相信99%的人會被這個電影里頭這種情節打動。這個片子拍攝起來既磅礴大氣,而又低沉深婉。有好多地方通過優美的音樂來表達人物內心的情感。這部電影在音樂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電影配樂史上,它現在經常被當做一部教材來使用。
當然在這部電影里,我們得說里邊的主要演員扮演得非常成功,就是里邊演1900這個蒂姆羅斯。蒂姆羅斯在里邊展示出來的那種憂郁爛漫,天真的像孩子一樣的氣質。在船上生,在船上長,沒有經過太多陸地上那些世俗的污染這么一個形象。麥克斯剛上船的時候,不適應這船的顛簸,嘔吐。這時候1900走到他身邊把鋼琴的輪鎖解開,坐到鋼琴前彈琴。彈奏的時候,麥克斯在那看著。結果風浪一起,船一顛簸,整個鋼琴在宴會廳里走到這走到那,在地上滑動,在滑動的過程當中,仿佛是在一首樂曲之下,大海和船,與船上的人一起跳舞。使麥克斯當時感覺也很興奮,這種感覺前所未有。一下子就沉浸在音樂給人帶來的歡樂當中。
很多人看完這部電影之后覺得里面的鋼琴肯定不是蒂姆羅斯彈,認為他不可能彈得這么好。其實蒂姆羅斯是自己用半年的時間從零開始學的,包括電影里面的所有的特寫都是蒂姆羅斯的。這部電影給人們帶來更深的印象更主要在與它的音樂,這部片子幾乎說得上是一個音樂片。從頭到尾鋼琴曲,小號,還有其他舒緩的爵士樂,都會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麥克斯當時勸這個1900。你這鋼琴彈這么好,你還喜歡那女孩,為什么不走下船,和她一起生活。而且你這水平到陸地上能賺好多錢。1900就聽從他勸告,收拾好東西準備下船了。來到紐約,在下船之前跟船員們告別?稍谒麓臅r候,看到繁華的紐約的時候他愣了。
為什么?因為他有點害怕了。他突然發現,這個花花世界不是自己想要的。自己真正的精神家園不在這里。如此龐大的陸地,如此光怪陸離的世界,他恐懼了,他不知道何去何從了;仡^再看看船上,那是生他養他的家園,是他精神的樂園。在這里有他的音樂,有他的夢想。
而這個陸地太可怕了。所以想到這1900沒有下去,把自己的禮帽拋向大海上,象征著我和陸地告別了,我拋棄了這種欲望,就這么著他又回到船上。
這部片子它獲得一種巨大成功還在于這里邊對于人生價值,社會的一種變現。其實看了這部電影,你就會有體會,象征著我們人生過程中一種儉樸淡薄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就是不就追求過分的欲望。這個船象征著我們理想當中淳樸的人生觀。陸地象征著無邊無際的欲望。1900堅守著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被物欲所俘虜。而這部電影最后,1900和弗吉尼亞號一起沉到海底象征著導演朱塞佩.托納多雷對這種樸素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一種基本堅守。這個電影的最大隱喻應該是我們人生在世的時候,你可以被一些無窮的欲望所沉迷,但是千萬不要忘記在合適的時候,回歸自己的心靈。在自己心靈里放著一艘像弗吉尼亞號這樣的船。在適當的時候,我能不被物欲所迷失,能回到自己的理想之舟當中。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2
生于船,死于船,1900是他獨有的名字,鋼琴是他終生的伴侶,大海是他靈感的源泉,寬廣的大海賦予了他活力、生命,以及如同海一般透徹的心靈,他的手隨著波濤的搖曳盡情演奏,心卻神游大地,無所不往,他便是這樣一位特殊而又神秘的海上鋼琴師。1997年導演朱塞佩·多納托雷將這位賦予傳奇色彩的鋼琴師的一生搬上了電影熒幕,也造就了一段電影史上的經典,傳奇的海上鋼琴師有太多的別于常人的地方,這也讓觀者能夠無限的思索、探尋,以至于反思人生應該如何生活。
人生應該如何棲居?人應該如何存在呢?亦或是人是怎樣的一種存在?影片《海上鋼琴師》沒有給我們最終的答案,盡管如此,它卻指引我們去思考這一切。1900的人生是一場喜劇,也是一場悲劇,上帝賜予了他天才的靈感以及一雙無可媲美的靈巧雙手,大海與他融為一體,使得他足以在有限的琴鍵上馳騁,演奏出無限的樂曲,你會認為他是上天的寵兒,但他卻是一名社會的棄兒,從小成長與船上,養父丹尼因他沒有任何出生證明文件,害怕被人搶走,以至于不允許他離開船半步,他沒有做為社會存在的證明,船上的旅客只是他人生的匆匆過客,1900僅是他們記憶中的一瞬,隨著他們的遠行而淡忘,1900僅有一位朋友小號手麥可斯,在船上同甘共苦的歲月使得他們互相依存,但這微薄的依存是無法證明1900的存在的,以至于與世界隔閡,這正是他的可悲之。,他曾試圖下船,卻又退卻了,理由很簡單,卻很真實,因為那無限蔓延的城市讓他看不到盡頭,下船之后他不知該走向何方,這種茫然的恐懼圍繞著他,終究釀成與弗吉尼亞號共赴大海的慘劇。
1900的樂曲不應在凡世,應該留于天堂,他的音樂才華不僅使他的名字流傳于弗吉尼亞號上,也驚動了當時物欲橫流的世界,爵士樂的始祖慕名向他挑戰,在波濤洶涌的郵輪上,一場較量無可避免,這不僅是名利之心與純凈心靈的較量,還是凡世樂音向天堂之聲的沖擊,事實證明,純潔的心靈才能譜寫動人音符,挑戰者在嘲諷聲中狼狽地逃離,1900的音樂也因此為世人所追捧,名利、金錢的誘惑也隨之而來,然而正如1900能在樂隊演出中將規定拋之于腦后,面對社會的誘惑,他只回應了一句:“音樂是不能和演奏者分離的”,將已將錄制好的樂曲奪走,選擇了孤獨的音樂,放棄了名利的世界,在我看來,這不僅是一句簡單的回答,他鞭笞了當時的拜金主義思想和對權勢的狂熱,引出了埋藏于人內心深處的吶喊,純凈的心靈容不得玷污!
麥克斯曾試圖用財富以及名利勸說1900下船,而1900做了真實的回答:“陸上的人喜歡尋根究底,虛度很多的光陰。冬天憂慮夏天的遲來,夏天擔心冬天的將至。所以你們不停到處去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羨慕”。這是何等淡然的心態,以至于不由得拷問自己,當我面臨如此抉擇之時,是否能這樣取舍,存在于社會聯系之中的我們有多少不愿為而又不得不為之的東西,驅使著這一切的終究是我們內心的觀念,坦然承認,我們無法做到像1900那般的豁達,因為我們始終被社會這個大鏈子所牽引著,這是無法回避的,盡管我們無法拋棄一切的世俗觀念,但我們還是能做到守住內心的那一份凈土的,我認同理解1900的人生觀、價值觀,但這一切并不是屬于我的,因為我們在生活之中有著太多的不同點,追求名利而不狂熱,向往財富而不癡迷,永遠也不要做權勢的奴仆,我想這樣才會是一個比較現實的觀念吧。
我與1900不同,我自小不具備音樂才華,唯有對繪畫情有獨鐘,對藝術的認同感或許是我們的共通之處。我憧憬過用藝術改變我的人生,我知道1900不會如此,盡管他的才華足以讓他的人生轉變,在他眼中的人生不過是走一條路,住一棟房子,一塊地,選擇一道風景欣賞,選擇一種方法死去,然而對我而言,這種觀念過于消極,人生是有所選擇的,也是絢麗多彩的,每一片家園,每一處風景都值得我們寄予感情,有所流連,人生有其理想,盡管來去匆匆,但充滿意義,以至于在我們離開人世時,也能看到那一道道真摯的淚痕。
1900是社會的棄兒,但他也有過家,弗吉尼亞號就是他溫暖的家,而大海,則代表了他的生命的歸屬,他沒有家庭,但不足以讓他失去愛情,丟掉愛的資格,世界不曾證明他來過人世,但這又何妨呢?他只要能活在麥克斯的記憶之中就足夠了,因為友誼是能夠跨越生死的鴻溝的。在火光之中,弗吉尼亞號沉沒于大海,伴隨著1900內心深處的琴弦聲,天堂不知道會是什么樣子?應該會有琴聲吧。沒關系的,只要有鋼琴就好,一場生離死別,不屬于社會的天堂之聲終究魂歸天堂。
一切都已經結束,但一切又都沒開始過,因為1900不曾屬于這個世界,琴聲停止響動,他走得不留痕跡,但“天堂之音”卻曾響徹過。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3
這是一個漂亮而又傷感的故事,除去這部分帶給人更多感覺的可以歸結為一個“謎”字,到處充滿著不解。這是一個是他的故事。用黑白鍵譜寫了他生活的序曲,靜靜的海上奏響只為獻給那些可以讀懂它的人。海上鋼琴師一部傷感的電影。
一段輕快的薩克斯結束帶出的是冒著黑煙的巨大的遠洋輪船。先前的寂靜瞬間被轟鳴般的歡呼聲所代替,遠處的自由女神靜靜的矗立著,看著向她揮動手臂的人群,大家馬上踏上陸地或者是踏上他們的另一個未知的旅程。
1900一個特殊的名字,不經意的被添煤工人發此刻鋼琴架下,沒過多的懸念,就是一個被拋棄了的小孩。然而這個小插曲卻可以看做是一場特意的安排,一個預示著成為鋼琴天才的鋪墊。善良的DannyBoodman十分疼愛1900,他教他念書,像對待親生的兒子一樣照顧他,然而幸福的日子總會離去,一個人也一定會經受一些磨難才會愈加成長。Dannyboodman的死訊是1900成長的有一個契機。影片中失去親人的1900靜靜地靠在窗邊看著眼前翻滾的大海,這也好像預示著他一生將于大海牽扯不清。
1900是個天生的鋼琴師,沒其他人的指導卻可以無師自通的彈奏出這樣美妙的音樂。他從沒踏上過陸地卻透過收音機知道各地的風俗人情,以至于把剛上船的max糊弄了一番,他有我們的追求,他有我們的生活習慣,在船上的他更了解怎么樣去享受音樂,在影片開場中最吸引人的眼球的就是1900領著吐得亂七八糟的進入大廳,搖搖晃晃的船上他卻走的如平地普通的穩當,出人意料之外的主意卻給人帶來了莫大的快樂,1900坐在椅子上,他和鋼琴伴隨大海的翻滾在大廳中無拘無束的游離,滑行。差點砸到腦袋的大吊燈,被破門而入氣的吹胡子瞪眼的船長,所有的所有那樣的似真似幻。倒在煤礦堆上還是依然的談笑風生,這是不是就是真實的1900。他遇見過真愛,想要為此付諸行動開始他的另一個生活,但故事總是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樣完美,可能到此刻我還在疑惑為何下船對他來講是這樣的可怕,記得他以前在甲板上站了很長時間,原以為他會攜帶對那個女生的愛而去找他,但他的腳步停下了,他站了好久,仿佛站了一個世紀,一個就夠了讓他考慮健全的時間,他說陸地沒盡頭。”這種沒盡頭的感覺讓他害怕,鋼琴的琴鍵是有盡頭的,這讓他感覺安穩。
吹著康恩牌小號的max也就是整個影片的線索,他引導著大家進入1900的世界,用他的雙眼看著1900傳奇的一身,新的出發,他用他的小號成功的在船上謀得了職位,暈船讓他偶遇了1900,最后的賣小號讓他重新找到了他的朋友,所有的所有,好像就在冥冥之中。讓他跟1900有牽扯持續的聯系。
有時故事中的天才也能成為吸引大家眼球的一個賣點,正是由于天才的隕落才讓大家感到扼腕嘆息,一個小小的小孩在沒理解專業練習前就能演奏出讓人陶醉的音樂。這個在影片中仍然是一個謎,可能正是由于導演的沒直接點出大家才能愈加的迷戀這個彈奏著一首好琴的1900,激烈的比賽又一個成為大家知道他技藝的媒介,與鋼琴大師的比試,雖然剛開始就了解故事的大概進步走向,但令我驚嘆的是影片中的演員居然能這樣出神入化的將鋼琴演奏的這樣之極致,可能是作為一個鋼琴的外行人來評價海上鋼琴師這個場景的演出。影片中的故事情節在這一段也十分緊張,會讓看的人一時喘但起來,好像到處都彌漫著讓人窒息的環境一種從兩個比賽者身上散發出來逼人的氣場,他們那時候是強大的,個性是1900的表現,就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感覺。
輪船是整部影片中最主要的道具,而整個影片也是在一艘遠洋輪船上發生的大家因踏上陸地而興奮,而他電影的主人公1900卻選取永遠的留在船上,等著時間流逝等著船日漸老化,等著大家日漸遺忘,在爆炸的前一刻他遇見了好友,原本想靜靜的消失,就像他靜靜的躲藏在廢棄的游輪中等待毀滅,在油輪中成長,在游輪中度過他的歡樂時光,海是寂靜的又是波濤洶涌的,他是是大海的,輾轉于各個國家,卻從未離開船一步,那最漫長的等待也是在下船間的停頓,陸地上的世界是精彩的,但就像中國的浮萍一樣,離開了船離開了海他就沒了根,在期間也有動搖是否他的膽量不夠,無人了解,也無人會理解,在影片的開始他了句話是從他的好友口中道出的“只須你有一個好故事,你就永遠也不會讓人忘記”。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4
為這樣的片子寫字兒總讓我糾結。寫還是不寫,這是個問題。像這樣幾乎被舉世擁戴的電影,你說一萬句好話也只是它的榮耀的一毛,你再怎么唱贊歌也會淹沒在齊聲大合唱中。作為以追求特立獨行為畢生事業的裝B犯,對幾乎每一個人都喜歡的東西歌功頌德,這也太有損我的范兒了。
可誰又能管住自己的進出口呢?李白看到崔顥的先下手為強,雖然心中一涼,還是忍不住要唧唧歪歪幾句。我看過那么多關于1900的影評,心中一涼二涼三涼,還是忍不住拋磚追玉。
三年前我看完這片子后腹中隆隆作響,忍了又忍終于一屁未放,三年后我不小心把它又看了一遍,感覺可以撲哧一下,因為有了新的感觸。關于盡頭,關于陸地海洋,這些我都不想說。我只想說說1900這個人。
眾人叫他天才。眾人為他瘋狂。1900從擁有這個不平凡的名字起,就注定是個不平凡的人。目光、掌聲和榮耀,平凡人可能終其一生都得不到的東西,對于天才的1900就像空氣一樣稀松平常。
但是目光、掌聲和榮耀并不能令人幸福,也不長久。電影里有一個鏡頭讓我特別難受:人們圍繞在1900身邊為音樂起舞的時候,有人看見了自由女神,一下子所有的人呼啦啦作鳥獸散,只剩下1900孤寂的身影。再多的榮耀也挽救不了孤獨,此刻他非天才,是個可憐的被遺棄者。
天才其實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所有的天才都是異類。而再體面的異類都不會被人真正地愛。那些為1900的琴聲瞠目結舌的人,在琴聲終結的時候,他們也就咂巴著嘴散去。1900這樣的天才更像是個寵物。人們會喜歡它、呵護它、癡迷它,但它跑到馬路中間迎面馳來飛車,誰也不會撲過去用自己的身體擋住。
大概只有小號手是愿意聆聽1900的內心而非琴聲的人,他不理解他,但是他尊重他。他用尊重成全了1900完整的獨立。我看到有人說如果他是那胖子他就會把1900敲昏然后拖下船。我想這樣的想法也就注定他成不了那個胖子,成不了1900唯一的真正的朋友。
如果我們較真一點,假設小號手真的把1900弄下船了,故事將怎樣延伸?我們都知道,落魄的小號手沒有能力去為朋友找一艘新的船,找88個琴鍵和盡頭。1900將無可避免被磨去棱角和平庸,落入紅塵變成一個凡人。
活著,還是活得安心。這也是個問題。凡人的選擇是無論如何先活下去再說,"活著"這件事情本身比什么都重要。而天才則把心靈的舒適看得更重,生死則次之。所以凡人可以忍辱,天才卻情愿玉碎。每一種人都獲得了他最看重的東西,說起來誰也不比誰虧。
其實我不太樂意用天才這個詞兒來定義1900。天才已經被用濫了。我更愿意說1900是個ET。我們生活在這個星球上的人,想表達就開口說話。這是人類的方式。但是1900不屬于人類范疇。他的手指是他的發聲器官,連著他的心和眼睛。他的身體機能是人類的,他的感知和內心是ET的。
ET很神奇,但不算稀奇。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ET。
小時候看哲學入門讀物《蘇菲的世界》,哲學老師說,你是否想過自己或許是個火星人?你是否有一天會停下腳步,審視自己然后想:"我是一個不同凡響的存在。我是一個神秘的生物。"——我并不理解。我看著每一個人都有兩個眼睛一張嘴,我無法理解這一模一樣的人怎么會是不同星球的物種。
直到后來我發現人的內心比海還深,發現一個人和一個人的差異比天和地的相錯都大。我才漸漸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是ET,至少都曾經是ET。我們生下來的時候如此千差萬別,就像從宇宙的各個角落聚集到這個星球。我們透過眼睛看世界的角度,我們吃奶頭的力度,我們尿褲子的姿勢,都如此獨立如此百花齊放。
我們曾經都很與眾不同,鮮活跳躍。但是后來,我們被教育,被糾偏,被放入軌道。于是我們從一個個ET變成一群地球人。我們鮮活的面容淹沒在人群之中變得模糊不清,一眼望去毫無分別。只有那些因緣巧合的,比如1900,僥幸(或者說是不幸?)保存了自身的獨立和ET本色,成為地球人眼中的天才和異類。
差異導致孤獨。葆存了差異性的ET在承受異樣目光的同時也承受著巨大的孤獨,遠超出凡人的孤獨。凡人們如我們雖然也還都殘留一些差異,但大致面貌八九不離十。我們失戀了后覺得痛苦比誰的都大,我們擁抱心愛的人自認比誰都幸福。但一個殘酷的事實是:每個人的痛苦和幸福都沒什么區別。我們在不斷重復,千篇一律。
我們丟了個性卻換來了共鳴。我們借助藝術尋找通感,在人性中相交叉的部分,抹著眼淚互相慰藉,或者說,互相平衡(原來有人比我還慘啊,這下心里舒坦多了)。而被稱為天才的人站在人群之外,憂郁地注視這群有些像他又不是他的物種。用他們ET的本能將那些交叉部分,提煉、放大、直抵內心。那些永遠無法交叉的部分,則作為孤獨的源頭,令他們永遠無法融入人群。他們只有躲在自己的輪船里,躲在自己的內心世界里,孤獨地活著,然后死去。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5
近兩個月看了許多電影,最入我眼并耐得住咀嚼的就是這部《海上鋼琴師》。
置身互聯網2.0時代,也許片子太多和看得太容易的緣故,許多影像只是匆匆而過,留不下什么痕跡。然而這部片子卻以質樸的情感和極具浪漫的氣息達至不凡的境界,創作者用心之深值得留意。
為了解“1900”這個時間坐標在一位歐洲導演(準確地說是意大利導演)心目中的位置,我特意下載了《一口氣讀完歐洲史》和《一口氣讀完美國史》,重溫了世紀之初的時代背景,當然收獲頗豐,不過許多感想并不能通過本文表達出來。
作為與一部電影有關的文字,還是盡量簡捷一些吧,讓我們拋卻章法,但求寫意。
影片的劇情背景,創作團隊就不說了,只用一句話概括:非常夠量級并且堪稱完美!看過并喜歡該片的朋友一定做過相關功課。我們只談影片象征什么或在表達什么。
一個出生在海上的棄嬰,被維吉尼亞號黑人輪機工收養,7歲時又再次成為孤兒,在葬禮上初聞有如天籟的音樂,隨后就能在鋼琴上隨心所欲了……
沒有學習的過程,可稱為天才。
描寫天才的故事,可稱為傳奇。
傳奇超越普通現實,表達另一層真實,是為隱喻。
《海上鋼琴師》實際上就是這樣一個傳奇與隱喻的故事結構!1900”是新世紀的時間坐標,“維吉尼亞”是美國開國史上具有歷史意義的移民船號,“1900”還是“爵士樂”的誕生年代,標志新大陸獨立靈魂與自我意識的完成。不過就音樂來說,這一過程經由“貓王”達到頂峰,此后便被源于英國的“搖滾樂”——“披頭四”樂隊取代,象征舊大陸(歐洲)的復興。
《海上鋼琴師》所表達的,是“自由女神精神”如日中天時期蓬勃的美洲新大陸(美國)所透露的衰敗氣息——而這一點是非明眼人不足以捕捉更不足以表現的。因而,該片也可以說是對20世紀以美國文化為標志的人類文明頂峰進行的一次另類檢討,視角高超,飽含禪意。
影片的情節鋪陳有那么幾處比較關鍵:與“爵士樂”創始人的斗琴;即興灌錄唯一的唱片;與維吉尼亞號共沉的獨白……
其全部精髓都在結尾的那段獨白中,其實單看文字可能更好,對于影片要表達的核心來說,那已足矣。
這里我不想引用全文,也不想做過多詮釋,我只能說我完全領會主人公的意思——甚至他的每一個字。
對于“斗琴”這場戲我提供兩個視角供參考:第一,想象金庸武俠小說的情節,一個人舞劍,劍可殺人于無形;另一個人舞劍,可把劍摧毀于無形……何者功力更高不言自明。第二,可以拿科學奇人尼古拉·特斯拉與科學匠器愛迪生來比照,前者視科學研究如生命,陶醉其中,自得其樂,可完全拋開世俗功利;后者骨子里是追求功利的商人、政客兼投機者,只把科學研究當成謀取個人利益的手段,兩者自然有天壤之別。
無論編劇有多少杜撰,就特定情境的表達來說,“爵士樂”創始人鋼琴彈得固然超凡脫俗,但“1900”出手,一曲過后,鋼琴的金屬部分竟炙熱如焚,足以點燃一顆煙頭……兩者高下立判。古語有言:功夫在詩外。絕頂高手比賽技藝,定非就藝論藝,一定比的是功力和境界。
就此情節的塑造來說,導演深諳藝術的虛實之法,以虛擬實,頗得藝術表現的妙諦。
如果說以上情節成功表現了主人公琴技功力的話,那么,即興灌錄唱片一段則足以表現主人公的琴技境界。他有一句經典的話:“決不讓我的音樂離我而去”,這是他對待唱片的態度。何意也?這恰是自古以來藝道傳承的精髓!藝,非人而不可為,要在真實、原發、鮮活、隨機。
他的話對今日“復制為王”時代的娛樂和唱片工業來說可謂振聾發聵。
該段情節的表現,編導演三者各皆精彩,甚為出色。一個面對弦窗整理儀容的少女,被弦窗內正要灌錄唱片的“鋼琴師”所見,于是琴鍵下的感覺頓然不同,琴隨心動,當即彈奏了一曲足以流傳后世的即興音樂……當然,此情景乃虛構,但虛構中表達了藝術的真諦。
中國有句話叫“藝道相通”,那么,這位有如此功力和境界的“鋼琴師”對人生的看法又是如何呢?
注意,我們面前的劇中人是一位沒有父母、沒有家庭、沒有任何國籍和身份的“海上鋼琴師”,甚至終生沒有踏足陸地……
確實很反常,不是說他的行為,而是說他的存在——堪稱人類的特例!
對此我們只能用“天生隱者”一詞來形容。是的,他是非常獨特的存在,但他更不凡之處是,雖不涉人世,卻對人世有著卓然的洞察……
其實維吉尼亞號所展現的眾生百態,已足以令我們的主人公對人間洞若觀火。
當他最后走下舷梯,絕然將帽子甩給陸上的世界時,他已做好跟隨那份洞察的決定。
這是最后的決定。
包含大智慧。
令他成為真正的隱者。
正像蘇格拉底當年從容飲下毒酒一樣,“海上鋼琴師”亦自在地退出舞臺……
他們都明白自己有選擇權,都看清了物質和人性的陷阱,都能像不曾擁有一樣失去——或者說獲得終極:死亡。
他的大段獨白這里一句也不要重復,因為除非你擁有他那樣的洞察,否則那些話與你無關。
《海上鋼琴師》并不是一個悲切的故事,不妨說它是一個智者與隱士的比喻。
那個高樓摩天、街道無窮錯落的恐怖之城紐約,就是今天整個現代世界的縮影,麻煩的是,人們已迷失其中,找不到歸途。
“1900” 就像流星劃過這個世界的天際,留下世人無窮的思緒……
正如所有偉大的智者與隱士一樣,他們雖然不在此世,但精神和故事卻總能以某種方式被世界銘記,并在人們心中一直傳誦下去。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6
這是一個美麗而又傷感的故事,除去這些帶給人更多感覺的可以歸結為一個“謎”字,到處充滿著不解。這是一個屬于他的故事。用黑白鍵譜寫了他人生的序曲,靜靜的海上奏響只為獻給那些能夠讀懂它的人。海上鋼琴師一部傷感的電影。
一段輕快的薩克斯結束帶出的是冒著黑煙的巨大的遠洋輪船。先前的寂靜瞬間被轟鳴般的歡呼聲所代替,遠處的自由女神靜靜的矗立著,看著向她揮動手臂的人群,人們即將踏上陸地或者是踏上他們的另一個未知的旅程。
1900一個特殊的名字,不經意的被添煤工人發現在鋼琴架下,沒有過多的懸念,就是一個被拋棄了的孩子。然而這個小插曲卻可以看做是一場特意的安排,一個預示著成為鋼琴天才的鋪墊。善良的DannyBoodman十分疼愛1900,他教他讀書,像對待親生的兒子一樣照顧他,然而幸福的日子總會離去,一個人也必定會經受一些磨難才會更加成長。Dannyboodman的死訊是1900成長的有一個契機。影片中失去親人的1900靜靜地靠在窗邊看著眼前翻滾的大海,這也似乎預示著他一生將于大海牽扯不清。
1900是個天生的鋼琴師,沒有別人的指導卻能無師自通的彈奏出如此美妙的音樂。他從沒踏上過陸地卻通過收音機了解各地的風俗人情,以至于把剛上船的max糊弄了一番,他有自己的追求,他有自己的生活習慣,在船上的他更懂得如何去享受音樂,在影片開場中最吸引人的眼球的就是1900領著吐得一塌糊涂的進入大廳,搖搖晃晃的船上他卻走的如平地一般的穩當,出人意外的主意卻給人帶來了莫大的快樂,1900坐在椅子上,他和鋼琴隨著大海的翻滾在大廳中無拘無束的游離,滑行。差點砸到腦袋的大吊燈,被破門而入氣的吹胡子瞪眼的船長,一切的一切那么的似真似幻。倒在煤礦堆上還是依舊的談笑風生,這是否就是真實的1900。他遇到過真愛,想要為此付諸行動開始他的另一個生活,但是故事往往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完美,或許到現在我還在疑惑為什么下船對他來說是如此的可怕,記得他曾經在甲板上站了很久,原以為他會帶著對那個女孩的愛而去找他,但是他的腳步停下了,他站了好久,仿佛站了一個世紀,一個足矣讓他思考完善的時間,他說陸地沒有盡頭!边@種沒有盡頭的感覺讓他害怕,鋼琴的琴鍵是有盡頭的,這讓他覺得安穩。
吹著康恩牌小號的max也就是整個影片的線索,他引導著我們進入1900的世界,用他的眼睛看著1900傳奇的一身,新的出發,他用他的小號成功的在船上謀得了職位,暈船讓他偶遇了1900,最后的賣小號讓他重新找到了他的朋友,一切的一切,似乎就在冥冥之中。讓他跟1900有牽扯不斷的聯系。
有時候故事中的天才也能成為吸引我們眼球的一個賣點,正是因為天才的隕落才讓我們感到扼腕嘆息,一個小小的孩子在沒有接受專業訓練前就能演奏出令人陶醉的音樂。這個在影片中仍然是一個謎,或許正是因為導演的沒有直接點出我們才能更加的迷戀這個彈奏著一首好琴的1900,激烈的比賽又一個成為我們了解他技藝的媒介,與鋼琴大師的比試,雖然一開始就知道故事的大概發展走向,但是令我驚嘆的是影片中的演員竟然能如此出神入化的將鋼琴演奏的如此之極致,或許是作為一個鋼琴的外行人來評價海上鋼琴師這個場景的演出。影片中的故事情節在這一段也非常緊張,會讓看的人一時喘不過起來,似乎到處都彌漫著令人窒息的氛圍一種從兩個比賽者身上散發出來逼人的氣場,他們那時候是強大的,特別是1900的表現,就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感覺。
輪船是整部影片中最主要的道具,而整個影片也是在一艘遠洋輪船上發生的人們因踏上陸地而興奮,而他電影的主人公1900卻選擇永遠的留在船上,等著時間流逝等著船漸漸老化,等著人們漸漸遺忘,在爆炸的前一刻他遇到了好友,原本想靜靜的消失,就像他靜靜的躲藏在廢棄的游輪中等待毀滅,在油輪中成長,在游輪中度過他的歡樂時光,海是寂靜的又是波濤洶涌的,他是屬于大海的,輾轉于各個國家,卻從未離開船一步,那最漫長的等待也是在下船間的停頓,陸地上的世界是精彩的,但是就像中國的浮萍一樣,離開了船離開了海他就沒有了根,在期間也有動搖是不是他的膽量不夠,沒有人清楚,也沒有人會理解,在影片的開始他了句話是從他的好友口中道出的“只要你有一個好故事,你就永遠也不會被人忘記”。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7
他的一生是無根的,終生都在飄泊的維珍尼亞號上,至死也沒有踏足陸地,他的一生就是一艘船與音符所組成。與他最不可分隔的就是音樂,他用率性而為的靈感,譜出最有情的音樂去解讀人生。
他有驚人的音樂天賦,那是一種超忽常規的能量,是一種超敏銳的洞察力,與靈歌之王雷·查爾斯不同,雷·查爾斯是用音樂來完成對生命的依托,而他卻是用音樂去解讀生活,感悟人生,雖然他們對音樂都有異乎常人的感悟力,但卻有著不一樣的執著,雷·查爾斯將一生都放在了音樂這個精神生活上,而對于1900來說,音樂就是他的語言。他用心靈演繹融入了世間百態的樂曲。
他是音樂演繹的天才,輕巧的手指流水般的滑過琴鍵,在他的指尖下所流淌著的就不僅僅是音符,而是對生活的真誠。深情飄逸的曲風,唯美、優雅的飛揚,他的音樂時而精巧,時而大氣,時而細膩,時而磅礴,時而小心,時而大膽,時而激情,時而委婉。他以音樂來體現人物,用音樂來表達情感,用音樂來講述人生,他用音符來代替語言來觸及人們的心靈,聽著他的音樂,就像是聽著人生的經歷,聽著人生總總,他的手在鍵上,但是心如癡迷的樂者一樣隨著自已的音樂一起翱翔。我第一次強烈地感覺到音樂的世界是這么廣闊,原來音樂講述的世界是這么的迷人,這種音樂與人生的立體結合真的是讓人大開眼界,對于音樂也有了另一番的認識。
孤獨的寂寞與他的海上宿命
他一生都在海上,那艘客輪就是他的家,他的執著就是對海的依戀,海是他的宿命。
周而復始的人來人往、悲歡離合、人間萬象,一幕一幕的在他面前上演,他似乎已看盡了人間的繁華、冷漠、凄涼與虛偽,也看盡了人生。
“我寧可舍棄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個找不到盡頭的世界生活,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來,不是因為我所能見,而是我所不見……”。
在陸地上,他掌握不了自已的命運,他也無法操縱那幺多的選擇,他的能力僅限于用88個鍵子所創造出來的世界,所以他選擇了不變。船就是他保護自已,囚禁自已的地方,同時也是他與紅塵隔離的地方。沒有身份證,沒有出生證明,這些都不是阻止他去陸地的牢籠,真正是牢寵卻是他的心,是一個在他的心中永遠的家。對于外界的不可知與不確定,他只有幻想、好奇與極大的恐懼。而維珍尼亞號才是他唯一的方向,在這里,他有時像個頑皮自在的孩子,有時卻又孤獨的叫人心酸,孤獨的藝術人生與無盡的大海也就是他的宿命。
我本不信宿命,命由人改,但深思后醒悟,性格豈非宿命,決定人一生,性格就是宿命,而對于1900,他宿命的一生豈非正是他的性格所定。
他是純粹的天才,他的個性是天才與幻想交融,他沒有下船,他選擇了他的幻想世界,他的懦弱似乎有些不正常,有些不可思議,但什幺是正常的?最起碼,他選擇了自已的路,為自已而活,而我們是不是還在為了一些遙不可及的所謂理想而奮斗,是不是還在為了壓力、為了別人而活,對一些唾手可得的卻沒有珍惜,對這些身邊的美好都沒有觸摸過。這豈非也同樣不正常。
友情是世間賜予他的唯一的溫暖。
自從出現了光影的留念后,影片里就從來就不缺愛情,但偏偏這個海上鋼琴師卻沒有這樣的好運,對海的依戀,對選擇的恐懼,使他錯過唯一一次去愛的機會,他掰碎了那張記錄了初戀的唱片,他也掰碎了那段沒有結果的回憶。
還好,宿命在剝奪了他愛情的權力后,又給了他一段難得的友情。
這也是一個沒有女主角的電影,影片就是隨著胖子麥克斯的旁白開始,麥克斯也成了他主動與社會相關聯的唯一鈕帶,而與胖子麥克斯的友情也是1900在影片中除了大海與音樂外的最重要的感情寄托,也正是由于這個老友的存在,我們才會覺得他這孤獨的一生有了些許的溫暖。
當胖子抱著唱機,播放著柔情似水的無名樂曲在即將炸毀的維珍尼亞號上尋找他時,隨著影片的剪輯,胖子與柔情的音樂出現在了船上的一些舊地,這時與其說他的行為是尋找,倒不如說是緬懷,緬懷與1900一起走過的日子,緬懷對過去光影的留念。
你為什么暈船浪?這是兩人多年后再次重逢的第一句話,這也是他們友情最開始的記憶。
胖子最終沒有勸阻1900的最后決定,理解的面對他不歸之路的選擇,這是一種什幺深度的感情,換了是你,你會怎幺做,是自私的拉他下船還是放手讓他達到靈魂的升化。當麥克斯默默地含淚離開即將炸毀的維珍尼亞號時,1900叫住了他,給他講了一個不好笑、但動人的笑話,我也發覺男人與男人之間的傾訴竟也感性、如此動人,也如此傷感,這時我有了一種莫名的悲傷,是一種孤獨的傷感。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8
深邃的大海猶如一盤永遠沒有勝負的棋局那樣的撲朔迷離,更孕育了地球上一切生物的生命,也孕育了一個海的孩子為海而演奏的鋼琴師。電影《海上鋼琴手》講述的就是這個海上的生命平凡又不失傳奇的一生。
電影的導演是來自意大利的托納·托雷,他創作的三步曲,另包括《天堂電影院》和《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堪稱經典。
《海上鋼琴師》的故事發生在一艘往返于美國與其他大陸的輪船上,而故事的男主人公的一生也就是在這艘船上度過的。更確切的是在這片時而寧靜時而澎湃的大海上,從出生到生命的結束。
故事是由一個綽號為“康牌”的小號演奏手講述!翱蹬啤笔撬膼鄣男√柕呐谱,由于貧苦潦倒,他不得不忍痛去賣他相依為命的小號。然而在這家收購各種樂器的店里卻發現了一件他朋友的物品一張鋼琴曲的唱片。這張曾被創造者捏碎又被店主復原的唱片傳出優美的鋼琴曲,這首沒有名字的鋼琴曲和無名的創作者的故事開始向我們娓娓道來了。
在一艘輪船上,一名船工在空蕩蕩的頭等艙發現了一個原本該放檸檬的箱子,令他驚訝的是里面竟然是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嬰兒。他意外地成為了一名父親,并且為這個孩子取了個異常的名字叫1900。這便是我們的主角可。由于1900在海上出生且由這名黑人船工收養,為了留住孩子,每次應對船上檢查時都不得不把他藏在別人發現不了的地方。這樣的一個他雖然在這個世界上存在,卻沒有一絲一毫的存在記錄。這樣的日子并不能影響他什么。然而在1900還是個孩子時候,這位好心的父親卻因為一次意外喪失了生命。1900便真的以海為生了。也許是注定,鋼琴的優美樂聲吸引了這個普通孩子的目光,卻也告訴我們,他對于鋼琴的天分。十歲不到的他便能莫名地演奏出令人贊賞的鋼琴曲。
1900與“康牌‘的初次相遇也是與鋼琴有關。當時康剛到船上工作,還不適應海上生活的他在一個大海咆哮的夜晚在船上步履為艱的走著。從小在海上生活的900卻行如平地。兩人在頭等艙的大廳相遇。1900習慣地坐在鋼琴前,讓康解開系鋼琴的搭扣。康了解解開搭扣的后果,但他事實聽從了19900的要求。以下的這段是我最喜歡的情節。鋼琴和坐在椅子上的他以相對靜止的狀態隨著搖晃的船來回移動,竟也是那么的自然。他還邀康一齊坐上他的“船”。起初驚慌的盎也逐漸安心的坐著。1900彈著悠揚的樂曲仿佛在海上起舞,音樂是那樣的切合情境。他不僅僅為海而生,更是為鋼琴而生。相信僅有親眼看到的人才能感受到他與海共舞的酣暢淋漓。
1900同時也是個奇妙的鋼琴師。他能夠用心去觀察每個人并且能又鋼琴表達人們的內心世界。琴聲仿佛在敘述人們的喜怒哀樂,仿佛在傳遞人們的行動。每當他為不一樣的人彈奏出屬于他們自我的心靈之曲時,我的心中都會有莫名的感動。這種個人的心靈觸動是他人不能體會的。1900的每一場演出都會隨心地彈奏樂曲,雖然這令樂團的團長無可奈何,卻能令全場的人盡情的在音樂中舞蹈,好象各個都是舞林高手。
他與另一個知名鋼琴家斗琴的那段也是著名的橋段,他也所以成為知名人物。也許以上的一切都只能向我們展示一位鋼琴師的才華,可是接下來的卻讓我對他的人生和自我的生活產生了思考。
1900是平凡人中鶴立雞群的那一個,也是茫茫人海中最不起眼的那一個。他有個異常之處,那就是他從出生到死亡從未走下這艘船,從未踏上過人類的大陸。以往一次他也差點就要踏上結實的土地了,卻在船與陸地連接的梯子上停下,拋開帽子,還是走回去了,并且再也沒有下船的沖動了。他為什么不愿去更廣闊的空間開拓自我更豐富的人生呢我也認為船禁錮了他的人生,他應對鋼琴和大海是勇敢的,應對未知卻恐懼了。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的廣闊,他能夠將鋼琴才華與更多的人分享,并且大展鴻圖,拓展這光輝的一生。然而他卻只甘愿留在船上,留在海上。即使是之后這艘船以為老舊需要炸毀,他還是寧愿與船共存亡而不肯下船。而我只能試著理解這個人的一生。每個人的人生都是截然不一樣的,有許多的選擇?赡苣阊壑胁黄鹧鄣氖^在別人眼中卻是光彩奪目的鉆石。1900僅有在海上才能彈奏出一曲又一曲令人驚嘆的樂曲。他的生命就是大海,你又怎能讓他離開自我的生命呢無疑生命是不斷前進的車輪,我們要在能夠前行的道路上滾滾向前,選擇適合自我的生活。有教師說一類人只屬于一類人。也許一類生活也只屬于一類人的吧。
有人愛聽搖滾,有愛下雨的季節;有人不愛說話,有人不愛平淡的生活。生活的密碼總是需要自我去解答,將自我的生命賦予同樣有生命力的生活應當就是歡樂的吧。感動與感受不僅僅需要自我去體驗,它們的來去更加悄無聲息,珍惜就是最好的答案。
海依舊,一萬年,一億年的生動著……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9
《海上鋼琴師》一出生就被遺棄,他是一個偉大的天才。天才其實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所有的天才都是異類。而再體面的異類都不會被人真正地愛。
梵高、莫奈、高更、特斯拉、維米爾、伽利略、哥白尼、布魯諾……哪一個偉大的天才被當時的人們理解尊重過?一個都沒有。他們歷經磨難,被人視為異類,卻帶給世界無與倫比的美麗。
《海上鋼琴師》故事主人公1900,就是一個給世界帶來無限美好的異類。他看似得到了無數人的掌聲,可是他和船上的眾生有著一道不可逾越的心理鴻溝。
看完《海上鋼琴師》,我腦中立刻浮現《月亮和六便士》描寫的那個畫家,那個傳說的以高更為原型的故事。這兩個故事有太多太多的契合點。
同為一個偉大的藝術天才,面對月亮和六便士的選擇,他放棄一切,地位、名利、金錢……放棄了平穩良好的生活環境,甚至放棄自己的親生兒女還有妻子,他拋棄一切就為了實現畫家的夢想。在社會上立足,很多人都會給自己樹立廣大的人脈、良好的形象,功成名就,富貴榮華、樂善好施、左右逢源……鋼琴天才1900完全可以下船,過上一種光耀燦爛的生活,就如他唯一的朋友小號手麥克斯說的:你將受到人們的歡呼,將很快進入富裕階層。
但是天才們特立獨行我行我素。他們通通都不要,他冷酷淡漠、難以近人、喪心病狂、像一個沒有感情的機器,不懂維持也不屑維持愛情友情親情,他不在意是否被眾人唾棄,不在意在別人那里自己得到什么樣的評價。他只想畫畫,他只想彈琴,他只想探索,做的一切只為了內心最原始的天才沖動,所有的所有,都可以是那股元氣理想的犧牲品。
《海上鋼琴師》最可貴之處,我們并不只是驚嘆天才,每一個觀眾都能從影片中找到那個自己。曾經不妥協的自己,或者完全妥協于世俗的自己。
這是一部你在不同年紀,會看出不同感覺的電影。年輕時候也許看不懂,只單純知道1900是個天才,不懂他的執拗,不懂他為何不與陸地為伍。麥克斯說我們一起下去能賺大錢,1900不為所動,他看著偌大的城市,一眼看不到盡頭,心生倦意,頓感無趣。
把帽子果斷丟進大海,1900重新回到屬于自己的船上。世上就是有這樣的人,不需要那么多的選擇,不需要那么多女人那么多房子那么多風景。心里只裝得下那個唯一,一艘船、一件事、一個人,一個信念與理想。
“城市看不到盡頭”我們人類的生活看得到盡頭么?盡頭和未來常常讓人感到彷徨。
生而孤獨,孤獨的美麗。1900眼里,船頭船尾、鍵起鍵落中閱盡了人生。這是一種凡人無法超越的.極致浪漫,也是一出絕美悲劇。
真希望更多的經典電影修復重映。以前會惋惜1900很自私,為什么不走下船好好活下去,去追求幸福,前途一定不可估量。這次再看甚至有些羨慕他的堅定,理解他的一塵不染甚至是他的偏執。對于生在長在郵輪上的他來說,或許幸福根本不是嘈雜城市里煙火氣息,也不是動動手指就可以金缽滿罐的俗世和體面。
看盡了那艘郵輪承載著的來來往往的故事和夢,他是真的怕了深不見底的城市嗎?可到現在我們又有誰不怕呢?我們細想我們不也是留在這里沒有下船么?
再看斗琴這場戲,已經不像第一次看時熱血澎湃,而是心里的復雜,這里已經奠定了結局走向!岸贰笔撬资览锏氖拢怯^眾和朋友強加在他身上的重量,那一夜也許是他這一生最耀眼的時刻,但他心里或許已經厭惡透了這場惡心的較量。我們只學會了這樣生活,這讓我們感到自在。但有時我們又清醒過來,堅定走向那份信念。其實我們真的也沒有下船。 1900是天才甚至是瘋子,他不下船是守護內心的那份秩序,用有盡對抗無盡,用永恒對抗虛無,用理想對抗枷鎖,用一生摯愛對抗盲目追求。
我們先輩不也有這樣的“瘋子”么。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譚嗣同能走而堅決不走,最終為革命血灑刑場,不就是那個為理想不下船的人么?
我就是不愿意下船的人,愿你也是那個不愿下船的人。
如果有人問你,你為什么選擇這樣的生活方式,你為什么堅守你的信念,你就告訴他,因為熱愛。
如果認為《海上鋼琴師》僅僅刻畫個體有顯單薄和片面。影片也隱喻了大時代大群體的故事背景: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往美國的大量移民。早期移民的關鍵詞是漂泊,一群人遠渡重洋,當第一個人看見自由女神,竭力大喊一聲“美國”!此時他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回不去的歐洲,到不了的美國;回不去的深情鄉愁,到不了的心滿意足。所有的移民包括華僑在內,成年后移民,其實就是一種瞎折騰導致的迷茫糾結自作自受。坐在窗前,一天也看不見幾個人,喜歡熱鬧的心和喜歡家鄉菜的胃最不會騙你。
20世紀上半葉,背井離鄉成了歐洲人的主題。《泰坦尼克號》、《布魯克林》,乃至后來的《布達佩斯大飯店》,都縈繞著20世紀上半葉的一首安魂曲——歐洲正在死亡,美國也不一定是安詳應許之地。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歷史永遠在重蹈覆轍!背井離鄉真的是最好的選擇么?哀嘆宿命為什么不首先改變自己?為什么不守住改造我們理想的大船呢?
選擇是因為熱愛。感謝經典!讓我安心呆在自己的“船里”不再搖擺不定、不再隨波逐流。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10
是一個虛幻的奇跡,一個傷感的故事,也是一個關于他的傳奇。大海、輪船、鋼琴、陸地、孤獨、友情與天才交織的故事。一部蕩氣回腸的詩意旅程電影——《海上鋼琴師》。那無處不在的鋼琴聲將觀眾帶入1900的心靈深處。
和眾多歐片一樣,這部片子也充滿了暗示。主角1900是最大的暗示,這名出生在輪船上的孤兒,是天生的鋼琴大師,他一生從來沒有下過船,能夠在別人因暈船而吐得一踏糊涂的時候閑庭信步。他生世凄涼卻用鋼琴征服所有人,他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卻不以為意,他能選擇與船共亡卻不能為了深愛的女人登上一次陸地。托納托雷想通過他暗示什么呢?“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看到的是選擇。人的一生實際上每時每刻都在面臨選擇,每一個細小或者重大的選擇決定了各自的人生走向。1900選擇了留在船上,他無法邁出走下甲板的那一小步,哪怕是為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戀愛。所有人似乎都恨不得把他推下船,但1900毅然回頭。他說:“陸地沒有盡頭。”這種沒有盡頭的感覺讓他害怕,鋼琴的琴鍵是有盡頭的,這讓他覺得安穩。
那個吹康牌樂器的胖子,上船掙錢的時候只有一把小號,到影片最后還是靠別人施舍才繼續擁有這把小號,人生,在很多時候都是在循環,周而復始的循環,我們都在循環中消耗生命的時光。每一艘船上都有第一個發現自由女神的人,他們縱聲高呼,為了一個不知道結果的目標而激動,從而開始了新一輪的奔波。還有爵士樂本身似乎也暗示著那種自以為是的人,“什么都不是,那就是爵士了!
恕我肉眼凡胎,只能以自己的目光來理解大師。但光有暗示是不足以吸引觀眾的,《海上鋼琴師》的情節如同碧海潮生,高潮一浪接著一浪。在狂風暴雨中一邊任鋼琴自由滑動一邊彈奏,小孩子無師自通的演奏震驚滿船的人,這些只不過是大師的鋪墊罷了。自稱“爵士樂祖師”的謝利上船與1900比賽鋼琴,激動人心的程度簡直可以和最激烈的槍戰相媲美。美國的西部片中,快槍手一對一的較量很是惹眼,但歐洲人可以用鋼琴當武器。讓人喘不過氣來的鋼琴比賽才結束,1900第一眼就愛上的女人出現在了舷窗外,他彈出了快心之作“柔情似水”,窗外,美人如水,窗內,柔情似水。這一幕,必將成為電影史上的浪漫經典,這一曲,也必將成為傳世之音。
他是音樂演繹的天才,輕巧的手指流水般的滑過琴鍵,在他的指尖下所流淌著的就不僅僅是音符,而是對生活的真誠。深情飄逸的曲風,唯美、優雅的飛揚,他的音樂時而精巧,時而大氣,時而細膩,時而磅礴,時而小心,時而大膽,時而激情,時而委婉。他以音樂來體現人物,用音樂來表達情感,用音樂來講述人生,他用音符來代替語言來觸及人們的心靈,聽著他的音樂,就像是聽著人生的經歷,聽著人生總總,他的手在鍵上,但是心如癡迷的樂者一樣隨著自己的音樂一起翱翔。我第一次強烈地感覺到音樂的世界是這么廣闊,原來音樂講述的世界是這么的迷人,這種音樂與人生的立體結合真的是讓人大開眼界,對于音樂也有了另一番的認識。
其實與俗世的生活來對照,影片中1900的言行似乎有不真實的地方。比如,他從未接觸過鋼琴和音樂,但當他的手第一次放在琴鍵上的時候,那些動人的旋律竟能天然一般流瀉而出;他從未受過正統的教育,卻能說出那么詩意而蘊涵豐富的語言;甚至最后,當朋友邁克斯在那條殘破不堪的,顯然已廢棄很久的游船上找到他時,1900哪來的食物維持生命?
還有的就是影片最后的結局—1900和麥克斯的談話!我喜歡這個情節的原因不是因為1900怎樣選擇他的生活,怎樣選擇他的死!相反我很不贊同他不下船的解釋!因為這是一種不負責任,對生活不積極的看法!但是最后1900跟麥克斯開的玩笑才真正讓我明白1900為什么這樣選擇,因為他死后到天堂還是想彈鋼琴,彈只屬于自己的曲子,因為沒人能用兩只右手彈琴!如果1900下船估計他會和杰里一樣,不再會為自己喜歡而彈琴,而是為了別人或錢而彈琴,那是1900不想看到的,甚至1900如果下船再也沒有靈感彈出屬于他自己的曲子了!簡單說1900為音樂而生,為音樂而死!不簡單啊!
影片采用最極端的浪漫主義風格,引起兩極反應:有人視之為杰作,而西方很多人把它看成“最好看的爛片”。影片的缺憾在于人物刻畫,主角太過神秘,讓人無法洞察他的內心世界,因而就很難真正同情他。如果能把心態調離憤青階段,該片則有打動人心的浪漫魔力。
我想,也只能以一顆詩意而浪漫的心去理解這部影片和1900。影片有意撇開物質的喧嚷,而突出了1900靈魂與音樂的交融,同時引導觀眾與片中或精彩絕倫,或妙趣橫生的音樂達到共鳴。
我們都有自己的世界,都想劃定自己安全的范圍,都想過自己所謂的“生活”。但是,那真的是我們能夠掌握和控制的嗎,會不會因為太貪心而不快樂。1900把自己的生活縮小到鋼琴這頭到那頭的距離,又放大到88顆琴鍵上能夠演奏出的音符排列組合的矩陣里,他用自己的尺度取舍,懂得人生的自由是無限的,而自己能享受到的又何其有限。于是他總是快樂的,嘴角微微上翹,于是他總是思索的,觀察著人們眉梢眼角一絲細紋的變換,于是他是注定不能留給這個世界任何痕跡的,過于純凈的生命是沒有抵抗力的。他說,至少我可以決定結束自己的生命,語氣是心甘情愿的放棄。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11
很久沒有一部電影讓我有那么多感觸了,它就仿佛是個持續發酵的面包,不斷填充著我疑惑的思緒。對于這部傳聞中被譽為經典的影片,我在看它前并未查看相關的簡介和影評,因為沒有比帶著幾分好奇走入一個故事更有趣了。
我想這部片子每個人看時都會有許多不同感觸,不得不說在故事開端的一段時間,我都以為它是略帶黑色幽默的喜劇,雖然講述故事的MAX看起來有些落魄,但從他的描述中,無論是那些第一個在船上看到自由女神大喊“America!”的人,還是收養1900的善良黑人船工Danny,都展現出了一種充滿希望的樂觀精神。幼年的1900也著實是個讓人喜愛而心疼的孩子,船上的人們微笑著去包容愛護他,給了他如同家人的溫暖,但隨著1900慢慢長大,故事在他的養父Danny遭遇意外后,漸漸透露出其中深藏的陰云,我想1900那幼小的心一定覺得上帝給他開了個很大的玩笑,同時也賜予了他異于常人的天賦。
當他在寂靜深夜彈奏出動人的曲子時,我和故事中的人們一樣感動,而那說話古板刻薄的船長,也讓人漸漸感到他其實是個內心溫柔卻不善表達的人,因為故事雖然沒說接下來1900到成年這十幾年中的事,但不難推測,船長一定也給予了他許多幫助。
這部影片中最讓我喜愛的一段就是MAX和1900的相遇,導演的鏡頭在展現MAX為了應聘入樂隊賣力表演時,掃到那高高站在船的圍欄邊,合著MAX的曲子用手指敲擊節奏的修長背影,相信此時所有觀者一定和我一樣期待他是否就是成年后的1900。
于是,故事仿佛突然又充滿了快樂的元素,帶我走入了MAX上船后遭遇的第一個暴風雨夜,那時的MAX就像喜劇演員一般可愛,當他感覺自己就像只快死的老鼠時,1900淡定的出現在他面前,說能治好他的暈船病,就這樣MAX在糾結和懷疑中,隨著1900的音樂,感受到了大海的魅力,雖然我很質疑他們坐著的椅子沒和鋼琴固定,如何能隨著鋼琴同步游走而不跑偏,但導演此刻展現給觀眾的無疑是最優美的視聽感受,所以還是不要想太多了,單純的享受吧,就像MAX在回憶中的自述,他感覺當時的自己像在和大海跳華爾茲,多么奇妙!
故事另一個精彩部分是1900和當時著名的爵士鋼琴演奏家JellyRollMorton的斗琴,善良的1900甚至在起初根本沒理解這決斗背后暗藏的惡意,并不是所有演奏家都是像他那樣單純的,那自稱是爵士樂發明者的人,最終變成了自己導演劇目中的小丑,而這角色他本來是想留給1900的,當他灰溜溜的下船時,在旁人看來已毫無起初的光彩,這個被世俗物欲名利等纏繞的靈魂,此刻竟是如此丑陋?吹竭@,我不免想起老子說過:“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一個人如果忘記謙遜而自大,是難免失敗的。大道無邊,學無止境。
在MAX講述之后的故事中,對于1900始終都不愿下船這個問題,我也感到很糾結,1900說“陸地上的人們浪費了太多時間去問為什么”,他不想過那樣的生活?吹竭@我突然覺得他這句話,和以前我認為人應該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單純的活著一樣,是想讓心靈不要被太多世俗的表象迷惑。所以,在1900時不時冒出的哲理性話語中,我覺得他是個人生的頓悟者,雖然他從未下船去看看真實的陸地世界,但在過往無數的人群中,他能很透徹的去觀察到細微的變化,這種間接經驗仿佛是給他展現了很大的視野,卻也成了束縛他的圍欄。我有些理解為什么MAX在知道1900放棄下船后會為他落淚,也許有些選擇真的是一旦放棄就很難再拾起了,我很想假設如果1900當時走下船,是否會遇到那可愛的初戀女孩,過著像MAX給他形容的快樂日子,或者是成為享譽歐洲的著名鋼琴家?但對于放棄的1900來說,這些假設已不可能存在,他的觀點的確也有他的道理,一個不知道自己從哪來又要到哪去的人,站在那看不到盡頭的陸地世界中,的確是充滿疑惑恐懼的,F實中的我們何嘗不是總會為許多未知的事而煩惱,1900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不想讓心靈被束縛,所以作為觀者,如果站在他朋友MAX的角度去看,是無法認為1900懦弱或固執不愿改變的,在他樂觀的背后,那依舊如孩子般寂寞缺乏安全感的心,也許真的只有大海和音樂才能填補。
再美好的故事都會有結束的時候,1900將一生都留在了這艘生養他的船上,二戰摧毀了許多人的信念,曾經豪華的郵輪已變成一艘破舊的醫療船,1900在船上用樂曲來減輕傷兵們的痛苦,在這樣的環境和過程中,他應該是早已看透了生死。當他作出那個決定時,我和MAX一樣難過,我甚至希望MAX能夠打暈他,帶他離開,讓他重新找到希望,但故事中的MAX并沒有那樣做,的確作為1900的知己,他不能也無法那樣做,因為窮苦潦倒的他幾乎連夢想都失去了,戰爭的折磨讓他無法給一生的摯友更真實的希望,只能聽著1900最后一個有些自嘲的笑話,悲傷離去,祝福他找尋到屬于自己的天堂,淚奔~~~
我想如果1900沒有經歷過二戰,是不是不會做出這樣的選擇,人生中還有一個像MAX這樣的知己好友會為他悲傷落淚,還有聽到他曲子而感動不已的陌生人,一切都是有新的轉折點的,傳奇的句號不該就這樣畫下!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12
他有個好長的名字叫丹尼·伯特曼·T·D·雷蒙·1900。
他有種超強的天賦是對音樂的隨心而動信手拈來。
他遇上了一位一見鐘情的少女,仍然不能邁下舷梯。
他遇見了一個一生相伴的朋友,還是沒有選著離開。
他是鋼琴曲演繹的天才,輕巧的手指流水般的滑過琴鍵。
他是旅途中漂泊的天使,靈動的琴曲響雷般的震撼心房。
這是一部蕩氣回腸的詩意旅程電影,那無處不在的鋼琴聲將我帶入1900的心靈深處。這也是一個沒有女主角的電影,影片就是隨著max的旁白開始,max也成了他主動與社會相關聯的唯一紐帶,而與max的友情也是1900在影片中除了大海與音樂外的最重要的感情寄托,也正是由于這個老友的存在,我才會覺得1900這孤獨的一生有了些許的的溫暖。
當max抱著留聲機,播放著柔情似水的無名樂曲在即將炸毀的維珍尼亞號上尋找1900時,隨著影片的剪輯,max與柔情的音樂出現在了船上的一些舊地,這時與其說他的行為是尋找,倒不如說是緬懷,緬懷與1900一起走過的日子,緬懷對過去光影的留念。
“你為什么暈船浪?”這是兩人多年后再次重逢的第一句話,這也是他們友情最開始的記憶。max最終沒有勸阻1900的最后決定,理解的面對他不歸之路的選擇,這是一種什么深度的感情,換了是你,你會怎么做,是自私的拉他下船還是放手讓他達到靈魂的升華。當max默默地含淚離開即將炸毀的維珍尼亞號時,1900叫住了他,給他講了一個不好笑、但動人的笑話,這使得我發覺男人與男人之間的傾訴竟也如此感性,如此動人,如此傷感,這時我有了一種莫名的悲傷,是一種孤獨的傷感。想到自己一個人看完的電影,一個人寫完的日記。人生難得一知己。和我比起來,1900或許幸運得多。
整部影片的氣氛都是由這個男人來營造的,從來沒有看過蒂姆·羅思這樣的儒雅,表演是那么的不著痕跡,洗盡鉛華、渾若天成,驕而不躁。在他的演繹下,這個海之子,就像是一個惹人憐愛、頑皮反叛、隨性而為的孩童,卻又有著叫人傷感的孤獨宿命。這會是一個不朽的角色,這會是一個真正的演者,至少是在我的心中是的。
這幾年我看了不少電影,但是從來沒有這樣一部片子能帶給我這樣的感傷,我想把文字寫的更加傷感,更加細膩,更加動人,更加真實一些,只嘆我生硬的文筆還無法達到這個境界。
1900是一個被人遺棄在維吉尼亞號蒸氣船上的孤兒,一位善良的黑人燒爐工收養了他。那天,正好是1900年元旦,于是燒爐工給孩子取名為1900。然而燒爐工在一次爐房的意外事故中喪生,只有8歲大的1900再度成為了孤兒。
1900無意間鬼使神差地來到一等艙舞廳的落地窗外,他第一次見到了與他一生命運交織在一起的樂器——鋼琴。從此,維吉尼亞號載著他用心靈演繹出的樂曲在歐美大陸間往返航行。
1900成長為一個優雅的男人。絲紋不亂的深金頭發,纖塵不染的衣帽領結,風度翩翩的舉手投足,才華出眾的自信風采。他的鋼琴前曾有多少美女為他傾情?他一定是沉浸于自己的音樂而無暇為琴音外的事物分心。(要是有這樣的邂逅我是做不到)
1900是感情細致而深邃的人,他的精神和才情都傾注在鋼琴的八十八個琴鍵上。誰能理解他的心聲,誰能讀懂他憂郁而溫柔的眼神,誰是他不離不棄的愛人?誰是他相伴一生的朋友?
1900的生活單純但不乏人性之美。與養父間短暫的親情,與偶遇的少女瞬息即逝的愛情,以及陪伴他最長時間的邁克斯的友情,都曾滋潤過1900孤寂落寞的心。
1900這個角色,因為孤寂落寞的經歷,使其更能敏銳的看透人心,并藉此彈奏、創作出感動人心的樂曲。但一生面對海洋、面對鋼琴,陸地上的一切,對他來說有著太多的不確定性,使他一直對陸地躑躇不前。正如他所說:“我看不到陸地的盡頭”,或許對1900而言,海天一色的景致看得到地平線,往返多地的郵輪也有靠港停泊的時候,八十八個琴鍵是有限的,他可以據以創作無限的樂章,然而陸地上綿延不絕的大城市,是他所看不清也無法掌握的。就像我面對如今的日子,如今的大學我也茫然,也看不清楚。我不奢求掌握能順勢而為就已經足夠了。上帝是公平的。1900的人生偉大而有意義。哪怕這有可能只是一個精彩的故事。就像樂器店老板在片尾說的:“別擔心,不要錢。一個精彩的故事比這個舊小號值錢多了!逼玻簃ax的身影漸行漸遠,消失在青瓦石路的街道盡頭。我積壓著的情緒再也忍不住了,來了不該來的地方。好好的分數再高一些就好了,當初不拼一拼,沒有賭一把,來到這里,錄取老師說:“你的分數報這里虧了哦!蔽疑瞪档牟戎揪進來的。來到一條破船上,我不會鋼琴,也還沒有max一樣摯友。孤單的開始,但愿不要孤單的結束。我相信上帝是公平的,除了埋怨一下下,我也還在奮斗。今后求學的路上還要面對更多更大的堅持。而在淚水中換來的堅持總有一天會隨時間消逝。
孤獨,自從他被拋棄在維珍尼亞號開始就注定了他一生的不完整。
音樂,自從他在養父海葬聽到音樂時就注定與音樂一生的不分離。
傳奇,自從他無師自通流出的第一首曲就注定了他一生的不平凡。
親情,我明白是血濃于水。
友情,我明白是值得珍惜。
愛情,我明白是可遇不可求。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13
這是一個美麗而又傷感的故事,除去這些帶給人更多感覺的能夠歸結為一個“謎”字,到處充滿著不解。這是一個屬于他的故事。用黑白鍵譜寫了他人生的序曲,靜靜的海上奏響只為獻給那些能夠讀懂它的人。海上鋼琴師一部傷感的電影。
一段輕快的薩克斯結束帶出的是冒著黑煙的巨大的遠洋輪船。先前的寂靜瞬間被轟鳴般的歡呼聲所代替,遠處的自由女神靜靜的矗立著,看著向她揮動手臂的人群,人們即將踏上陸地或者是踏上他們的另一個未知的旅程。
1900一個特殊的名字,不經意的被添煤工人發此刻鋼琴架下,沒有過多的懸念,就是一個被拋棄了的孩子。然而這個小插曲卻能夠看做是一場特意的安排,一個預示著成為鋼琴天才的鋪墊。善良的DannyBoodman十分疼愛1900,他教他讀書,像對待親生的兒子一樣照顧他,然而幸福的日子總會離去,一個人也必定會經受一些磨難才會更加成長。Dannyboodman的死訊是1900成長的有一個契機。影片中失去親人的1900靜靜地靠在窗邊看著眼前翻滾的大海,這也似乎預示著他一生將于大海牽扯不清。
1900是個天生的鋼琴師,沒有別人的指導卻能無師自通的彈奏出如此美妙的音樂。他從沒踏上過陸地卻透過收音機了解各地的風俗人情,以至于把剛上船的max糊弄了一番,他有自己的追求,他有自己的生活習慣,在船上的他更懂得如何去享受音樂,在影片開場中最吸引人的眼球的就是1900領著吐得一塌糊涂的進入大廳,搖搖晃晃的船上他卻走的如平地一般的穩當,出人意外的主意卻給人帶來了莫大的快樂,1900坐在椅子上,他和鋼琴隨著大海的翻滾在大廳中無拘無束的游離,滑行。差點砸到腦袋的大吊燈,被破門而入氣的吹胡子瞪眼的船長,一切的一切那么的似真似幻。倒在煤礦堆上還是依舊的談笑風生,這是否就是真實的1900。他遇到過真愛,想要為此付諸行動開始他的另一個生活,但是故事往往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完美,或許到此刻我還在疑惑為什么下船對他來說是如此的可怕,記得他以前在甲板上站了很久,原以為他會帶著對那個女孩的愛而去找他,但是他的腳步停下了,他站了好久,仿佛站了一個世紀,一個足矣讓他思考完善的時間,他說陸地沒有盡頭。”這種沒有盡頭的感覺讓他害怕,鋼琴的琴鍵是有盡頭的,這讓他覺得安穩。
吹著康恩牌小號的max也就是整個影片的線索,他引導著我們進入1900的世界,用他的眼睛看著1900傳奇的一身,新的出發,他用他的小號成功的在船上謀得了職位,暈船讓他偶遇了1900,最后的賣小號讓他重新找到了他的朋友,一切的一切,似乎就在冥冥之中。讓他跟1900有牽扯不斷的聯系。
有時候故事中的天才也能成為吸引我們眼球的一個賣點,正是因為天才的隕落才讓我們感到扼腕嘆息,一個小小的孩子在沒有理解專業訓練前就能演奏出令人陶醉的音樂。這個在影片中仍然是一個謎,或許正是因為導演的沒有直接點出我們才能更加的迷戀這個彈奏著一首好琴的1900,激烈的比賽又一個成為我們了解他技藝的媒介,與鋼琴大師的比試,雖然一開始就明白故事的大概發展走向,但是令我驚嘆的是影片中的演員竟然能如此出神入化的將鋼琴演奏的如此之極致,或許是作為一個鋼琴的外行人來評價海上鋼琴師這個場景的演出。影片中的故事情節在這一段也十分緊張,會讓看的人一時喘但是起來,似乎到處都彌漫著令人窒息的氛圍一種從兩個比賽者身上散發出來逼人的氣場,他們那時候是強大的,個性是1900的表現,就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感覺。
輪船是整部影片中最主要的道具,而整個影片也是在一艘遠洋輪船上發生的人們因踏上陸地而興奮,而他電影的主人公1900卻選取永遠的留在船上,等著時間流逝等著船漸漸老化,等著人們漸漸遺忘,在爆炸的前一刻他遇到了好友,原本想靜靜的消失,就像他靜靜的躲藏在廢棄的游輪中等待毀滅,在油輪中成長,在游輪中度過他的歡樂時光,海是寂靜的又是波濤洶涌的,他是屬于大海的,輾轉于各個國家,卻從未離開船一步,那最漫長的等待也是在下船間的停頓,陸地上的世界是精彩的,但是就像中國的浮萍一樣,離開了船離開了海他就沒有了根,在期間也有動搖是不是他的膽量不夠,沒有人清楚,也沒有人會理解,在影片的開始他了句話是從他的好友口中道出的“只要你有一個好故事,你就永遠也不會被人忘記”。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14
很少有時間沉浸在電影中,更沒有寫過影評,也不知道寫影評有那些要素,重新學習只怕來不及了,還是隨心所欲湊一篇觀后感,權作交差。
納蘭向我推薦的《海上鋼琴師》,如果單從影名來看,我是絕對不會對他感興趣的,我根本聽不懂音樂的內涵,也沒有共鳴的天賦,更不會有那種高山流水遇知音可能。但我想,能讓一個年輕的文學愛好者毫不吝嗇地說好,極力介紹給大家,肯定有他的獨到之處。昨天我花了四個小時連看了兩遍,感慨頗多,但是要把他表述出來,真的怕詞不達意。
還是老調重彈,從故事說起吧。男主角1900(人名)是一個被人遺棄在蒸氣船上的孤兒,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燒爐工收養,燒爐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有幾歲大的1900又再度成為了孤兒。過人的天賦使他無師自通成了一名鋼琴大師,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對紅塵俗世深懷戒意,他從不敢離船上岸去,只因紐約無際的高樓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沒有安全感。縱使后來遇上了一位一見鐘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還是放棄了上岸尋找初戀情人的沖動。他永遠地留在船上了,直到唯一的好朋友警告他廢船將要被炸毀,他也不愿離開,于是從出生開始就沒有離開過維吉尼亞號的1900殉船于海底。
看完電影,自然會產生很多的疑惑。為什么如此天才會被遺棄在頭等艙?為什么一個漂泊慣了的人會害怕面對陸地上的錯綜復雜?為什么愛的萌芽都吸引不了他下陸地一次?為什么他所依附生存的那條船成了廢船都不愿離去?為什么當死神來到時他還能如此從容?
我想,遺棄他的人一定不會是個窮人,但她一定是個膽小不敢承擔責任的人,所以1900遺傳了她的這個性格缺憾。一片大海,一艘巨大的郵輪,一架鋼琴,一個人的人生,禁錮的世界。雖然船外是狂風咆吼,波濤翻騰,雨雪更替,但對于他來說是習以為常了,所以他害怕陸地的原因并不是這些自然現象。他對陸地的害怕起源應該是來船上的形形式式的人,每一次能承載二千個人,每一次又是不同的人,他的音樂靈感都來自于對這些不同人的釋譯,可見他的觀察力和表現力非常強。他當然能明白這船里的一切只是一個小小的世界,這里他都要極盡其能來唯護自已的尊嚴,那場爵士樂的比賽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對未來感到恐懼,迷茫,未知,陸地太大,他害怕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的擔心是有道理的。單純美好的少女讓他的音樂到達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境界,也讓他對陸地產生了無限的遐思,也許陸地上的一切并不是象他想象的那樣恐怖和惡促。他也掙扎過,努力過,但愛帶來的是無窮的痛苦和頹廢,終于他選擇了對音樂的執著,他需要的是一種純粹的音樂,不為名利,不受控制的自由之音。當一個人有了牽絆,有了責任,有了世俗中的種種繁雜,無序,紛亂,也許他的音樂靈感就會結束了,他是為音樂而生的,音樂就是他的生命,他突然就想通了,于是重新快樂起來了?墒巧羁偸遣荒苁率掠勺砸炎髦鳎菞l他賴以生存的船也結束了它的使命,按常規,他可以換一條船,繼續他的音樂之旅。這個時候我不得不說他缺乏挑戰生活的勇氣,一個跳板幾個臺階的距離,他都跨不過去。但事實上,這樣的人比比皆是,我們自已不是也這樣嗎?習慣了某種生活,形成了某種圈子,雖然渴望看另一種世界,但就是不敢越雷池半步。就象馬哥經常說的:在不自由中尋找自由!呵呵,那只是一種自我解嘲而已。就1900而言,他雖然不能選擇自己的出生,但是他絕對有權力選擇自己的生活道路。也許有人會說他懦弱,但是我認為不是,1900生命的意義,就在于,在船上沒有世俗的打擾,沒有名利的侵蝕,他所演奏出來的音樂,打動了每一個聽到它的人。當1900與維珍尼亞號一同葬身海底,他傳奇的人生便在人們的心頭劃上了一個永恒的烙印。一艘船,一個棄嬰,一架鋼琴,命運之手將他們永遠的聯結在一起,即使是死亡也無法將他們拆開。我想,這結局,又說明他是勇敢者。在船上出生,在船上死亡。這艘船,就是1900生命的載體,船毀人亡,輪回之所。忽然想起林黛玉的兩句絕命詩:質本潔來還潔去,休將白骨埋污淖。
一個人能從容地面對死亡,一個人能對他衷愛的事不離不棄,一個人能選擇自已要的生活,一個人能留下一段讓人回味的故事,我想,他就不算枉來這世上一走。希望1900在天堂依舊能有一架他能操縱自如的鋼琴,演驛他與眾不同的天堂人生。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15
《海上鋼琴師》講述了:在一九零零年,新世紀第一年的第一個月,他被人遺棄在郵輪弗吉尼亞號的鋼琴上,后來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燒爐工收養,起名叫Danny Boodman n Nineteen Hundred(丹尼 博德曼 T.D.雷蒙1900),然而燒爐工在男主角8歲的時候在意外中死亡。過人的天賦使他無師自通成了一名鋼琴大師。能夠通過觀察人的神態來彈湊出相應的音樂。在他戰勝自認自己的才華無人能及的爵士樂始祖的Jelly Roll Morton后,名聲大噪。唱片出版商希望為他錄制唱片,并保證他會名利雙收,但他的內心依然平靜,以不允許別人把他的音樂從他身邊帶走為理由拒絕了。1900生于船,長于船,死于船。他一生中從來沒有離開過這艘船,縱使后來遇上了一位一見鐘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還是放棄了上岸尋找初戀情人的沖動。到了最后,好朋友Max警告他廢船將要被炸毀,他也不愿離開,與弗吉尼亞號殉船于海底。
當我看完這部電影 時,我并不贊賞他。我對他的評價就是,不敢面對現實,固執地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整部電影最讓人深思的就是結尾時1900與Max的對話。1900所說的似乎是人生的一種境界,一個真諦。1900不敢下船,是因為他看不到城市的盡頭。與其說看不到城市的盡頭,不如說是看不到人欲望的盡頭。在城市里,有太多的選擇、誘惑,讓人無所適從,使他對未來產生了恐懼。
1900才華橫溢,卻談薄名利,甘于船上的平凡生活。生于船,長于船,最后與船殉于海底。他有陶淵明的品格,屈原的氣節。1900是一個沒有被世俗污染的人,他生活在一個幻想的世界里,這艘船就是他的世外桃源。 對于他的死,我們感到惋惜。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1900最后的結局殉船于海底是必然的。面對著這個千變萬化的社會,不變則亡!這艘船造就了他清高傲慢、寡默任放、獨立率真的性格。性格就是人的宿命。因為他適應了船上的生活,他已經不能或是不愿意改變了。對于連綿綿不斷的城市,對于自己的未來,有太多的不確定了。要他回到陸地重新生活,他是無所適從的。
在現實中,我們沒有世外桃源,只有赤裸裸的社會。社會是什么?它是競技場,是天堂也是地獄。 在當今社會上,與其說人們在追名逐利,不如說是為了生存。一個生存的欲望,可以催生出好多東西,可以給我們無窮的動力。 亦可以使我們迷失自我。欲望是把雙刃劍。但給欲望一把尺度,它就會變成追求。人生有所追求,生活才精彩,才有意義。我們總不能生活在自己幻想的虛以世界里。要適應這個社會,但不要隨波逐流:要改變自己,但保留一顆醒悟的心。
1900為音樂而生。沒有盡頭的城市,是上帝的鋼琴,你無法操縱它。海之琴,才是你的生命,你可以用88個有限的琴鍵,敲出無限的音樂。只有在海上你才有靈感創作出天籟之音。他沒有下船,只是選擇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路,跟著自己那純粹的心而走,為自己而活。拷問自己靈魂的深處,我們為了什么而活,我們怎樣活,又是什么支撐著自己,可以沒有信仰,但必須要有信念。
我們每個人都有權選擇生與死的方式,要怎樣生活就要看你如何選擇!
附:1900結尾所說的對白
“陸上的人喜歡尋根問底,虛度了大好光陰。冬天憂慮夏天的姍姍來遲,夏天則擔心冬天的將至。所以他們不停四處游走,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羨慕!
“所有那些城市,你就是無法看見盡頭。盡頭?拜托!拜托你給我看它的盡頭在哪?當時,站在舷梯向外看還好。我那時穿著大衣,感覺也很棒,覺得自己前途無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沒問題!可是,阻止了我的腳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而是我所無法看見的那些東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見的那些。在那個無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東西都有,可惟獨沒有盡頭。根本就沒有盡頭。我看不見的是這一切的盡頭,世界的盡頭!
拿鋼琴來說。
鍵盤有始亦有終。
你確切地知道88個鍵就在那兒,錯不了。
它們并不是無限的,而你,才是無限的。你能在鍵盤上表現的音樂是無限的。
我喜歡這樣,我能輕松應付。
而你現在讓我走過跳板,走到城市里,
等著我的是一個沒有盡頭的鍵盤。
我又怎能在這樣的鍵盤上彈奏呢?
那是上帝的鍵盤啊!
你看到那數不清的街道嗎?
如何只選擇其中一條去走?
一個共渡一生的女人,一幢屬于自己的屋子,一種生與死的方式~~~~
你甚至不知道什么時候才是盡頭。
一想到這個,難道不會害怕、會崩潰嗎?
我在這艘船上出生。
世事千變萬化,然這艘船每次只載20xx人。
這里有著希望,但僅在船頭和船尾之間。
你可以在有限的鋼琴上奏出你的歡欣快樂。
我習慣了這樣的生活。
陸地?
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太大的船,
太漂亮的女人,太長的旅程,太濃烈的香水,無從著手的音樂。
我永遠無法走下這艘船,
這樣的話,我寧可舍棄我的生命。
畢竟,我從來沒有為任何人存在過,不是么?
兩條右臂能彈出什么音樂? 希望天堂有鋼琴。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相關文章:
《海上鋼琴師》經典影評03-12
海上鋼琴師臺詞08-09
海上的鋼琴師經典語錄10-25
海上鋼琴師經典臺詞12-12
《海上鋼琴師》的經典臺詞12-27
海上鋼琴師的經典英語臺詞07-13
海上鋼琴師經典對白09-12
勵志電影海上鋼琴師11-07
海上鋼琴師經典臺詞08-25
海上鋼琴師經典臺詞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