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觀后感3篇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總結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后感了。你想知道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狗十三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狗十三觀后感1
年少時,我們總盼著能快快長大,快點兒進入到大人的世界,做一些不受約束、為所欲為的事。而真正長大后才發現,成人的世界是多么拘束和無趣,又不禁懷念起少年時的點點滴滴。青春的印記、成長的花絮,更是如同打開了塵封多年的記憶,令人難以忘懷。難以言喻的遭遇、令人窒息的壓迫、不堪回首的歲月,不光出現在每個人成長的記憶里,更是如同影片《狗十三》里的主人公李玩一樣具有代表性。花季少女和可愛狗狗相遇了,從陌生到熟識,本該是個溫馨且甜蜜的故事,而成長的枷鎖卻禁錮了她們,經歷了一系列的磨難與心酸,也折射出了當下家庭中處在青春期的孩子們,所面臨的“成長的煩惱”。
《狗十三》所講述的故事頗有些耐人尋味,主人公李玩父母離異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父親送給她一條小狗,她起名叫“愛因斯坦”。少女與狗狗之間的關系不斷升溫,從一開始的橫眉冷對到多云轉晴再到親密無間,“愛因斯坦”的突然丟失,瘋狂找尋“愛因斯坦”的李玩,給家庭和長輩也帶來了傷害,當李玩徹底放棄時,卻不經意看到了“愛因斯坦”,而事件背后的真相卻如同縈繞在心頭的陰影一般,久久揮之不去……
片中的主人公李玩,是正處在青春期的叛逆少女,父母離婚后,她開始跟隨父親和爺爺奶奶生活,當父親再婚后,面對著熟悉的家庭和陌生的親人,李玩對家人產生了彷徨與迷惘,對未來更是顯得不知所措,直到同父異母的弟弟出現后,這種感覺更是愈演愈烈。而“愛因斯坦”的出現及時化解了這種尷尬,這個活潑可愛又好動的小家伙,總能在不經意間緩解李玩的迷惘和焦慮,陪伴“愛因斯坦”也成了李玩減壓和放松的唯一途徑,而“愛因斯坦”的不幸走失令這種依靠蕩然無存,李玩開始用自己的眼睛審視整個世界,獨自面臨成長所帶來的痛點。
從“愛因斯坦”的失而復得到父親心態的轉變,從后媽和弟弟的登堂入室到爺爺奶奶的重男輕女,再到弟弟在家中的橫行霸道……李玩的生活,也在這日復一日中的巨變中變得支離破碎。
整部影片,并沒有呆板的說教,也沒有刻意的煽情,而是用言簡意賅的語言,極富生活氣息的故事,家庭氛圍濃郁的場景,以及主人公李玩的各種遭遇,來刻畫出青春期的孩子,面臨成長時的不知所措和種種陣痛。影片中的出場人物以及家庭組合,并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當下家庭里的真實寫照。年幼的孩子在家里無法無天,家長多采取縱容的態度;青春期的孩子,不光要面臨學習的重擔,還要體會成長所付出的代價;父母們不是忙著生意就是各種應酬;爺爺奶奶更是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在關懷與縱容之間找尋著平衡點!豆肥愤@部影片,如同一劑直面家庭生活的良藥,不光適合正處在青春期的孩子,無論是人到中年的父母、還是年近古稀的爺爺奶奶同樣適用。
《狗十三》講述了曹保平眼中的青春,影片選擇的視角相當獨特,既沒有落入愛情的俗套里,也沒有落入打架、酗酒的常規路數上,而是透過一個全新組合的家庭,一位十三歲的.少女,一條名叫“愛因斯坦”的狗,將青春與成長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孩子內心的悸動和大人迷茫的世界,內心深處無聲的妥協以及中國式親子關系的陣痛,都匯集在了這部影片里。
影片以生活中常見的生活和家庭為抓手,以青春期孩子的經歷和遭遇為原型,透過主人公李玩的故事,刻畫出一個現實意義濃郁的家庭,尤其是對家庭中親子關系的描寫,極為詳實。這個以現實題材編織而成的故事,不光是當下國人家庭生活的縮影,更能夠觸動觀眾的內心世界,每位觀眾都能在銀幕上找到最最真實的自己。
密封了五年之久,《狗十三》終于與全國觀眾見面了,這樣一部直抵人心的作品,別說是五年,就是再過十年、二十年,仍舊不會落伍、仍舊震耳欲聾。從《光榮與憤怒》到《李米的猜想》,從《烈日灼心》到《追兇者也》,曹保平早已證明了自己的獨樹一幟,而這部直面國人青春之痛與成長之殤的《狗十三》,究竟能取得怎樣的成績,能否成為下一匹票房黑馬,無疑更值得期許。
狗十三觀后感2
被禁5年的電影《狗十三》在全國院線公映以來,引發了人們許多共鳴,影片中13歲少女李玩的經歷或多或少地勾起了人們青春成長經歷的回憶,一時間,“不要忘記被粗暴對待的青春”成為津津樂道的話題。
許多觀眾紛紛吐槽成人世界的偽善和強權,普遍認為本該恣意成長的孩子生生被成人世界帶向了虛偽的“成熟”,影片最后李玩的“長大”是一種被壓榨后的妥協,被禁錮后的無言的抗爭。
對于這種看法我并不茍同,我甚至認為,那些在看了電影后,只顧著隨大流譴責成人世界,將自己成長經歷中所受到的搓折認同是自己的青春受到了粗暴對待的人,其實根本就沒有長大,至少,還有心智不成熟的嫌疑。
其實電影中所呈現出來的青春期孩子類似這樣的煩惱和疑惑,幾乎每個人都經歷過。影片以13歲女孩李玩的視角展開,借助一條叫做“愛因斯坦”的小狗,串起了她成長中遇到的一系列煩惱和疑惑。
片中李玩的爸爸,不顧李玩的愛好是物理,態度強硬,擅自作主替女兒報了英語興趣班,很容易讓我們想起在現實中那些不顧孩子自己意愿,自作主張為他們報名“學而思”課程輔導班的家長們;而片中李玩因尋找那條叫作“愛因斯坦”的小狗使爺爺腳受傷,后來又借酒澆愁,被父親訓斥并施以暴力,也很容易讓我們想起孩子在“不聽話”時,自己控制不住的暴脾氣……
除了李玩的爸爸,還有片中李玩的爺爺奶奶、堂姐,甚至李玩的后媽,他們其實都是內心有愛的人,但他們的愛中缺乏了尊重,正因為如此,導致叛逆期的李玩感受不到愛,更多的是一種傷害。但我們并不能因此而否定愛,我們更需要的是呼吁“理解”,可惜,人們更多的是愛站在道德制高點去譴責某一方。
李玩的父親因為自己動手打了孩子而后悔,向孩子道歉,并說了一句“我打你,是因為我愛你。”在話在有些人看來是一種可笑的悖論,但我相信這一刻這位父親說的是發自肺腑的真心話。
打罵孩子固然是一種失敗的教育方式,但如果我們能從一個在職場打拼,承受著巨大工作壓力,且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男人角度去感同身受一下的話,我想應該是不會對李玩父親所說的話,所表現出的行為感到難以理解和接受的。
影片中,李玩乖巧地坐在父親腿上,認真地聽著父親的話,從這一刻起,開始走向“長大“。
在隨后一次某領導的宴席上,父親無奈讓女兒向領導敬酒,最后還失了帶李玩去參觀天文展的機會。同樣是愛好的錯失,李玩并沒有像狗狗走失時表現的那樣歇斯底里,而只是流露了一個略顯無奈的眼神。
及至在后來父女倆車中交談時,在談及李玩母親時,父親忍不住飆淚,而女兒則心痛地握住父親的手,我相信此刻的她多少對父親的不易有了新的理解,這感人的一幕讓我看到了一種建立在理解基礎上的”長大“。
理解是愛心和尊重的具體體現。家長與孩子之間需要理解,無論父母對子女,還是子女對父母,一般都不缺少愛心,但往往欠缺尊重。正是因為欠缺“尊重”,結果令對方感覺不到“愛心”,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愛心“為由“好心辦壞事”,我想影片所反映的,就是這一現象。因此在觀影后我更多地想到了一句始于八十年代初喊出的口號:“理解萬歲”。
所謂的“理解萬歲”,就是在某一方的利益受到損害時,能夠用一種包容的心態去感受對方從而使兩者本該發生的矛盾弱化后一種感情的升華。正因為理解不易,所以才有了“理解萬歲”的呼吁。
而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妥協,在一定程度上是成長的一個必然。當然,你也可以選擇成為拒絕“長大“,做一個叛逆到底的個體,但這樣的結果往往是悲劇的,我想不久前湖南某地12歲少年軾母案就是一個極端的事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度去看問題,而理解,能讓你看問題的角度更傾向于理性。你可以站在少女李玩的角度,去抨擊成人世界,當然也可以站在長輩們的角度,去矯正一個恣意生長的青春可能會出現的問題。
“你見過真正的大人嗎?”電影《狗十三》中少女李玩的這句話,引發了多少觀眾的深思。
如果說“大人”代表了成熟,那么,我很想問一句:那些痛訴青春被粗暴對待的人,你們真的長大了嗎?
狗十三觀后感3
《狗十三》講了十二歲剛上初中的李玩,與年邁的爺爺奶奶同住。父親再婚與繼母生了個弟弟,當父親焦慮著該如何告知李玩新生兒的到來,卻意外因課業起了爭執,為此父親決定買一只小狗哄勸女兒。李玩將小狗取名為“愛因斯坦”,但小狗在意外中走失,李玩為愛因斯坦走失事情難過不止,四處尋找,所以家人為此也不得安寧。為了安撫李玩,家人將另一只同品種的小狗代替愛因斯坦。李玩起初不愿意接受這支新小狗存在,但是在全家人的壓力之下,她不得不妥協,接受,她越來越沉默。
“你要懂事,要聽話……”貫穿在整部電影當中的,就是這一句話,這句話也許也貫穿了很多孩子的童年,甚至一生。李玩的表姐,也許就是很多大人心中的懂事聽話好孩子,成績優異,待人彬彬有禮,深諳中國家庭里為人處事的橫橫豎豎,她懂得如何一邊在長輩面前偽裝成一個乖孩子、一邊在私下里游刃有余的為所欲為…
所以,在假的愛因斯坦送來家的時候,李玩的繼母給她使完眼色,她便迅速改了口。在得知她的小男友喜歡上別人之后,她也能很快的全身而退。在李玩弟弟的生日宴會上,想要禮物又假意拒絕,再懂事的去換成小男孩喜歡的蠟燭……這不就是中國教育中最受人歡迎的乖孩子么。
“我打你是因為愛你”,普遍來說,中國大人教育孩子是沒有定式的,發不發火、動不動手,完全取決于當天的情緒和忍耐度,這就讓中國的大人在孩子眼中,等同于一個的地雷式的存在,因為你永遠預測不出他什么時候會炸。
李玩和父親其實是很矛盾的,其實說實在的,我不能非常了解他們的感情。因為我的父親一直是個非常溫柔的人,我的家庭對我而言也是非常的美滿,所以我無法理解這個一個離異家庭成長起來的少女。但是我能確定,李玩的父親很愛很愛李玩,爸爸離婚后擔負起了扶養女兒的義務;為了取悅女兒給她買了一條狗,打罵女兒后又紅了眼圈跟女兒道歉;知道女兒考了高分后,非常興奮,要帶女兒去天文博物館;在妻子強烈要求把狗送到狗肉店里時卻把狗送到了流浪狗之家和最后在車上與女兒并列而坐,痛哭流涕的樣子。這就是一個鮮活的中國父親的形象,不輕易說出愛,愛女兒更愛家人,身上背的不僅是個人的情感,更有責任和義務。那場撕扯推搡打罵的場面是電影前半部分的情緒高潮。父親的暴怒,單手揪拎著女兒,女兒無助,慌亂,哭泣,弱小的像任人擺布的布娃娃一樣。女兒想跑回房間,但又被父親再一次的拎回來,奶奶在旁邊緊張又焦灼的拉開勸阻著“娃娃還小嘛,娃娃還小嘛!焙苄疫\的是,從小到大我都沒有這個經歷,但是隔著屏幕都感受到了深深地絕望。暴力過后一切都恢復了平靜。某種意義上,暴力是不是也蘊含著某種結束與新生?仿佛一切不可解的問題與情緒的積壓在一場暴力后都灰飛煙滅了。李玩從浴室出來,爸爸一個人默默坐在沙發,轉過頭看李玩,沒有了之前怒氣,取而代之的是充滿愧意的,紅了眼眶的臉,低聲說“你過來”。然后就是那句刺痛到不能再刺痛的一句話,“爸爸打你是因為愛你”。挺難受的。我無比相信他這句話的真誠。親情這個東西,真的不好說。
家庭糾紛,多半是沒有明確的對錯的。
這個世界上唯一彼此不理解又相互相互羈絆的感情就是親情。大人希望我們懂事,而我們只想要快樂。什么是懂事呢?懂事的李玩應該怎么做呢?狗丟了我很傷心,但爺爺也是不小心的,而且阿姨還給我買了輪滑鞋,他們也挺不容易的,我應該把傷心忍下去,不吵不鬧?墒沁@個邏輯是大人的邏輯。小孩子的邏輯就是:我餓了我哭;我冷了我叫;我的狗丟了,我傷心我就要找、就要鬧。所以這里面有一個核心的東西就是:大人學會了隱藏情緒,而小孩子沒有。
所以后來,當叔叔笑意盈盈的夾了一塊紅燒狗肉給李玩,李玩沒有大鬧,她說:“謝謝叔叔!比缓舐捉腊压啡夂涂酀家黄鸪缘袅恕
我們終將長大,在無奈中變成了大人模樣。
【狗十三觀后感】相關文章:
《狗十三》觀后感11-20
狗十三觀后感05-03
《狗十三》觀后感10-30
狗十三觀后感8篇06-26
《十三聲》觀后感1000字11-12
神舟十三號觀后感02-24
神舟十三號返航觀后感08-22
神舟十三號優秀觀后感10-23
2021神舟十三號觀后感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