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歸家:碧昂斯電影作品》觀后感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電影《歸家:碧昂斯電影作品》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如果臣服于空氣,就能自由飛翔。
。ㄏ拗迫说目蚣,別人的看法,打擊,失敗,誤解,只是因為他們沒有學會臣服于當下的呼吸,不會駕馭空氣而產生的掙扎,而我不必跟著一起掙扎。無論做任何決策,只要是決策,只要是實踐,我都是一個人,而無法找別人當作依靠,也無法逃避自己身而為人的責任,每個人也只有在自身的獨立當中才能真正交匯。)
碧昂斯是美國最為耀眼的巨星。有些人說碧昂斯之所以成功是家境好,雖然無法否認環境對人的影響,但是無論碧昂斯的家庭背景,創作團隊,有多么耀眼,她都是團隊中的核心人物,是一位堅強而靈動,兼具女性性感嫵媚,男性澎湃力量的完整的人。
在舞臺上,她獨立又自信的表演,是徹底地信任自己的心的結果,在徹底地感受自己,相信自己中,也徹底地相信她的同伴。舞臺上的一切,既是在探索和釋放自己的聲音,想法,感受,也是在回家,向內尋,在體驗所有人內心的融合。碧昂斯的專心和負責,不僅體現在舞蹈和音樂上,她對舞臺布景,關于演出的一切細節都精益求精。由此可見一個人可以發揮出的能量可以是遠遠超過自己想象的。這也對應了紀錄片中的一句話,你只能成為自己能夠想象成為的人。
碧昂斯讓人更為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女權主義思想。她是我在上學時最喜歡的明星,那時并不了解女權主義,因為沒有進入社會,也從來沒有關心過女權的含義,對于女性普遍遭受的歧視,痛苦,被壓抑的聲音,完全沒有概念。也曾經天真地以為,在學校,在自己的家庭中,從來沒有遇到過歧視女性的情況。現在才意識到,情況或許不是之前的天真設想的一樣。
如果一個人不被允許說話,發出自己真實的聲音,可能慢慢地,這個人就會失聲,成為啞巴,或者成為一個只能通過別人的聲音說話的人,而這個處境,正是千千萬萬女性的處境。由于自己的懶惰,在遇到痛苦和挫折時,沒有及時進行反思,看不清楚發生了什么,為什么會發生這些問題,導致了大部分時候都在逃避痛苦的過程中錯失了機會的結果。不愿意承受痛苦,就無法領悟痛苦和挫折背后的深意,就會不斷地在同樣的錯誤里打滾。除非有一天意識到,必須抬起自己的頭,好好看看眼前的痛苦帶來的經驗和含義是什么,否則命運就一定會讓自己不斷地在同樣的地方跌倒,直到訓練自己看到現狀為止。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是帶著學習和實踐的任務的。任務的樣子,往往以挫折,痛苦,失敗的面目出現,如果不肯承認和反思痛苦,就會錯過啟示。拒絕看到的,拒絕正視的,甚至不承認其中自己的問題,命運就會一次又一次讓自己重復相同的境遇,直到開始學習,開始認識,開始改變。
比如對于女性普遍的處境,以及自己的處境的認知,并不是沒有遇到機會,只是沒有感受,已經在歧視的`環境中而不自知。女性往往不被鼓勵繼續深造,也沒有被教育如何認識和反思社會現實,而容易在被“呵護”的環境中,心安理得對眼前的現實“失明”。但是這個現實,理所當然而不被讓知道的現實,很可能只是一套體系或者工具。比如無法意識到種種三從四德的言論教化,不被鼓勵發出自己的聲音,不被鼓勵追求自己的夢想,不要爭強好勝,不要自強不息,承認自己是弱者,相夫教子,結婚生子,安靜沉默,已經是社會物化和歧視女性的途徑和工具。
當真的按照父母,或者社會的慣性,走下去,就會“不知不覺”落入普遍的女性的艱難處境中,而這一點,只有真的落入這個圈套,嘗到苦果以后,才會明白什么叫做歧視。什么叫做“應該聽話”,“不要懶惰,但是也不要當個女強人,否則沒有男人喜歡”,“早點生孩子”,“不要那么有主見”?
碧昂斯的演唱會,所要表達的,就是讓人“看見”一直以來的社會規則帶給女性的枷鎖和鉗制,為什么身為女性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能說真話,不能追求自己的夢想,不能有自己的聲音,不能獨自探索自己喜歡的世界?
這些愿望,原本是身為一個人,所應該具有的最基本的權利,也就是勇敢,誠實,善良,獨立,但是為什么在社會的規訓下,最“普通”的,生而為人的權利,都不再在女性的世界中出現?在這樣的環境下,女性以為閉嘴了,安靜了,才是正確的。幾乎沒有男人喜歡一個太想法,有主見的女性,這點在我認識的自以為開明的,有知識和文化的男性身上,也會不自知地表現出這樣的偏見,因為這樣的女性是對他們而言非常不“省事”,或許對他們而言,“省事”的就是好的,而不是好才是好。
女性成長的道路,如果把男性和社會的偏見,懷疑,包括女性不自知的對自己的,對同胞女性的偏見和歧視,都算作荊棘,那么女性這一路走來,如果想要成為一個真正的人,能夠獨立思考,生活,覺醒的個體,就必須踩過無數的荊棘。
當然如果不想成為一個覺醒的人,按著痛苦最小化的路徑走,就會成為一個別人眼中的,過得去的好女人,因為當你不再發出自己的聲音,不再傾聽自己的聲音,只要按照別人滿意的方式過,至少別人(已經被規訓的女性和男性)就不會再在你成為覺醒,獨立的個體的路上設置障礙,你也就自然而然,成為不自信,痛苦,受挫的傳統女性,而忘記了自己“是人”。
任何一個人,本來就不應該以標簽和身份而活著,這么簡單的道理,成為一個真實的人,在大多數人看來反而“不正!薄5窃诒贪核沟难莩獣,在她的歌詞中,在大學的校訓里,才會發現“不正!痹尽霸僬2贿^”,成為一個完整的人,才是人的第一任務,而不是社會賦予的符號和身份。為什么這么簡單的常識,在社會里就成了奇葩的現象?
大學之所以成為大學,偶像之所以有力量,并不是因為探路者和前輩的教育是普遍真理,而是因為,普遍真理其實并不“普遍”。如果社會是染缸,大學是源頭的活水,那么大學就是在不斷努力將“常識”,看似最為平凡又深奧的道理,通過教育,輸送進人的靈魂,再灌輸進或許連常識都不具備的社會。
教育不是為了讓學生,在畢業后,當發現社會的規則和學校教的不同時,否定學校的教育,甚至認為那些是老掉牙的一套,于是逐漸“成熟”,去當染缸的一員,成為染缸積極分子。人不應該忘記教育最初的作用,以及將教育轉化為實踐的必要性。實踐就是將源頭清澈的活水灌入社會普遍的“染缸的規則”中,將染缸中的渾濁的水,轉化為人原本該有的清澈的過程。完成這個過程的前提是遇到荊棘和困難時,不放棄努力,不放棄學習,不屈服于所謂的社會規則。
如果在進入社會的習俗后,遭受痛苦和挫折時,不能將這些痛苦,放入沉思和反觀,就很容易將以前所受的教育還給學校,忘記了之所以接受教育的目的。女性接受教育的目的是為了重返社會后,閉上嘴巴,三從四德,相夫教子,壓抑自己,失去理想,孝順公婆的嗎?到底是自己不獨立,還是別人不獨立,服從了眾人不獨立的習慣而逐漸失去自我覺醒的機會,美其名曰將“渾濁”當作“成熟”?
在看完碧昂斯的演唱會后,才發現原來自己被打臉,被社會教育了這么多年抑郁的原因。碧昂斯在不斷地努力讓人看到女性所經歷的傷痛,和從傷痛中仍然能夠自強不息的精神,這些本來應該是做人所應該具備的基本的品質,即善良,誠實,勇氣。但是即使是常識,卻只有稀少的人真正看到,并且堅持實踐。希望開始痛定思痛的自己,能夠在作為人所必須經受的苦難中,時刻不忘記這些平凡而深奧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