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德智體全面發展觀后感

        時間:2023-09-27 15:06:06 海潔 觀后感 我要投稿

        德智體全面發展觀后感(通用13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總結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后感了?靵韰⒖加^后感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德智體全面發展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德智體全面發展觀后感(通用13篇)

          德智體全面發展觀后感 1

          我覺得大道理老師和家長都懂,但是一接觸實際就忘了,或者說難于運用到教育孩子當中,如何理論聯系實際是其中的關鍵!

          我覺得于丹老師講的非常好,而且道理通俗易懂。我認為教育孩子是一個系統工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家長則是總工程師,責任重大。在培養孩子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中,我認為做好以下幾點非常重要: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效率是最重要的過程,成績是最后的結果。比如:通過和孩子一起看電視劇三國演義,引導孩子看三國演義原著;通過看電視百家講壇引導孩子看史記、莊子等中國傳統文化精髓書籍,自然就促進了文言文的學習和對歷史知識的求知欲;

          2、博覽群書精益求精:知識是互動的,觸類旁通。特別是英語、語文、歷史是一個長期積累提高的過程,讓孩子看更多的書以增加知識寬度和深度,做到積累提高,先博而后精。

          3、心平氣和的解決問題:孩子成長過程中肯定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暴跳如雷,甚至打孩子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一次考試后不是只看孩子多少分,重要的是和孩子一起回憶做題的過程、思路,找到錯題的原因。

          4、發揮孩子的.特長:我們的孩子都是好孩子,也都會做好學生,只是平時我們要注意發現孩子的特長。只要我們注意發揮優勢,重點解決弱項,相信孩子一定會揚起學習的風帆,掌握更多的知識!

          總之,教育孩子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我們從講道理、教方法開始,自己從認知上不斷提高,了解孩子,因材施教,發揮孩子自身的學習能動性;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和老師一起幫助孩子成長,向共同的美好目標前進;向行家靠攏,向里手看齊;在交流、總結、探索中不斷提高,實現讓我們孩子成才的共同理想!

          德智體全面發展觀后感 2

          今天觀看了于丹老師關于《如何培養孩子的德智體能全面發展》的講座。受到了很多啟發,也發現了自己在教育孩子上的一些不足之處,給我啟發最深的主要是以下幾點:

          1、要教育孩子明辨是非,獨立承擔。現在的'家庭大多只有一個小孩,全家對孩子保護得太好,讓孩子沒有機會自己判斷,辨別是非。同樣面對問題也沒有自己承擔的勇氣,第一反應就是找家長。這都是我們家長需要重視的,畢竟我們不能陪他們一輩子,不能幫他們一輩子,以后都需要他們自己面對。

          2、興趣班是為了提供不確定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效率是最重要的過程,成績是最后的結果,F在的孩子至少都有一到二個興趣班,如果不能是他們喜歡的,有興趣的,那么興趣班怎么能叫興趣班呢?給孩子們帶來了就不是快樂而是壓力了。我們可以在上興趣班的過程中發現他們喜歡的感興趣的項目,這樣他們就可以在快樂中學習。

          3、家教的誤區:不教具體防范措施。我們現在的家庭教育只教小孩不要和陌生說話,不要相信家人以外的人,卻沒有教他們在萬一遇到具體情況時該怎么處理。比如走在路上不要踩踏井蓋,熟記父母電話號碼等等一些實際有用的方法。

          總之,教育孩子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我們只有自己在認識上不斷提高,了解自己的孩子,給孩子一個充滿愛的家。

          德智體全面發展觀后感 3

          首先各位父母老師要知道德育是重在讓孩子明辨是非,遵守規矩;智育是重在培養孩子的洞察力、想象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體育則重在培養孩子的廣泛興趣,喜歡多樣化的運動。德智體全面發展,不是一兩句話就可以說的清楚,也不是光給孩子講大道理就可以的。

          1、教育孩子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需要各位家長按照孩子成長發展的軌跡,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健康的成長環境。

          2、首先父母要不斷的學習,進取教育的方法,要給孩子做一個高標的榜樣,可以很有效的引導孩子往正確方向發展

          3、在生活上,要從小事情入手,讓孩子養成習慣。培養孩子的動手,自主能力。

          4、當孩子犯錯要少斥喝,多鼓勵,努力發現、發揮孩子的優勢,不要以成年人的標準要求孩子,要按照孩子能完成的標準來衡量。

          5、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要能理解孩子,告訴孩子自己不理解的事情,盡量做到以理服人,通過講道理樹立父母的權威。

          6、總的來說教育孩子,是要家長給予孩子一個良好的自我成長空間,但是又不能太過放縱而疏忽管理。

          德智體全面發展觀后感 4

          今天早上8點觀我看了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講座,感受頗深。

          第一個主題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于丹教授講了一個寓意非常深刻的故事———《大樹和孩子》,我深受感動,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培養孩子孝心的故事,F在的孩子自我意識非常強,尊老愛幼意識薄弱,作為00后家長的我們,即為人子又為人母,我們要隨時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怎樣對待孩子的.爺爺奶奶的方面,要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第二個主題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心。孝是基本的,有了孝還要有仁愛心。有了這兩顆心,你才能更好的融入社會。于丹教授說:“仁”字拆開來看就是兩個人,就是說兩個人相處好了才能體現仁的含義。所以說我們要適當的鼓勵孩子或帶孩子出去玩,多交朋友,自己處理好和小伙伴之間的關系。

          第三個主題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自立、自強。孩子自信、自立、自強的習慣,要在日常生活和日常交往中才能培養出來。作為家長我們可以經常鼓勵孩子,有些事情可以自己做主,自己獨立完成。有時候家長的事情還可以問問孩子的建議,不管對錯,都要鼓勵。不要讓孩子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過度依賴性。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幫助別人。一個有愛心、自立、自信的孩子更能融入社會。

          第四個主題如何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文化傳統提倡的行為。要對生活充滿感恩的心,感謝父母,尊敬老師。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內在的一種責任。

          只要我們做父母的有心、用心,我相信,我們的孩子將來都是最棒的。

          德智體全面發展觀后感 5

          今天早上看了于丹老師主講的《如何培養孩子的德智體能》的講座。于丹老師主要講了三個主題:一是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二是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心,正確引導在人際交往中的一些技巧;三是如何培養孩子自立、自強、自信以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我挑了一個故事給大家講一下:

          從前,有一個小孩喜歡在一棵大樹下玩,他每天都來,可有一天,小孩愁容滿面地對大樹說:“你看別的.孩子都上學了,每天都有好玩的玩具,可我沒有”。大樹說:“你把我結的果子摘了去賣,你就有玩具了!币院,孩子只有秋天才會來大樹下。過了幾年,小孩成了青年,他對大樹說:“別人都有房子了,可我沒有!贝髽湔f:“你可以把的樹枝砍了做房子!庇诌^了多年,青年成了中年人,他對大樹說:“別人都漂洋過海了,可我沒有!贝髽湔f:“你可以把我的樹干砍了做獨木舟!敝心臧血毮局弁七M海里走了。漸漸的中年長出了一根根白發,他來到樹樁前,樹樁問他:“我已經是一個沒有用的樹樁了,你也不會理我了!”這個人說:“不,我會一直陪你曬太陽!

          我覺得這正是父母完成了對孩子一生的成全。在我們的一生中無私而又不求回報的養育著我們。孝為德之本,我們要懂得感恩,要勇敢承擔愛與責任。

          要想成就別樣的人生,就要點亮自信的明燈,對自身的力量懷抱堅定的信念。

          看完講座,我對我的人生有了新的思考,要想成才必先成人!

          今天的講座使我受益匪淺!

          德智體全面發展觀后感 6

          于丹老師是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我非常崇拜他的文采,我們全家都喜歡看她主講的《論語》心得。今天我們有幸在山東農科頻道觀看到她主講的《如何培養孩子的德智體能全面發展》的教育專題片。聽了于丹老師精彩的演講,讓我的思緒萬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節目一開始于丹老師為了讓我們懂得做一個有孝心、愛心的孩子,首先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愛心樹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棵蘋果樹,與一位小男孩的故事。小男孩一生特別自私,為了實現自己的愿望,一次次向大叔索取。然而大樹卻毫無怨言的一次次獻出愛心來滿足小男孩的愿望,并開心快樂的守望小男孩一生。

          故事講完了心情卻平靜不下來,正像于丹老師講的這個故事也是我們生活的寫照!是啊!我們的父母又何嘗不像這顆樹,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奉獻著他們全部的.愛心,為了讓我們生活學習的更好,還要為我們洗衣、做飯晚上還要陪我們寫作業。然而我們又為我們的父母做了哪些呢?望著爸爸媽媽那充滿愛的目光,我心里特別慚愧,并深情地爸爸媽媽說:我不做故事中的小男孩,我要做一個有孝心和愛心的孩子!

          隨后于丹老師又告訴我們,青少年不僅要有愛心和孝心,還要做到自立、自信、自強。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我想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不能光依賴父母,像在生活上自己的衣服自己洗,幫家長做些力所能及家務。學習上要學會獨立思考,要時刻對自己充滿信心,只要自信心,才打不挎擊不敗的學習勁頭。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每個人的一生不會一帆風順,人生的道路上總會遇到各種大風、大浪。當他們來臨時,我們要學會堅強的去克服,不要懦弱的躲避,只有經歷與不斷磨練自己,才能得到鍛煉與成長!只有做到自立、自信、自強、才能成就自己美好的理想與前程。

          看的了于丹老師《如何培養孩子的德智體能全面發展》的教育專題片后,給我最大的感觸是:作一個學生不光有好學習成績還不夠,還要做一個有孝心,愛心、自立、自信、自強才能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好少年!

          德智體全面發展觀后感 7

          首先,于丹老師分享了一則小故事《一碗米的價值》,將一碗米加水,蒸一蒸,做成米飯,是只有幾元錢的價值。但如果稍微動動腦筋,將米泡一泡,分成幾小堆,用粽葉包成粽子,那可能就是十幾元的價值了。如果再把它適當發酵、加溫,并且很用心地釀造成一瓶酒,那么,就又是幾十元的價值了。米飯和美酒的差別,區別就在于傾注時間的長短,改變越大,價值就越高。她教給我們:父母應怎樣認識孩子,如何擬定合理的人生目標。并指出“一個孩子在很小的時候能不能擁有快樂的生命,可能比他掌握多少知識更重要!薄拔覀兣惆楹⒆映砷L,不能用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而是教會孩子在面對挫折,讓孩子獨立去完成自己的發現,去完成自我成長的修復!蔽覀円欢ㄒ駨淖匀怀砷L規律,為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而踏實走好每一步。

          接下來,于丹老師剖析了《論語》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痹趯W習一種知識的時候,掌握它不如喜歡它,喜歡它不如快樂地接受它。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老師、家長,雖然是傳道、授業、解惑,但也要為孩子的快樂著想,在課堂上或家庭學習中加些孩子感興趣而且結合學習內容的調味料,讓孩子能夠更有興趣地學習并接受新的知識。

          于丹老師又講了一個故事。有個孩子特別愛發脾氣,他的父親就在墻上釘釘子來記錄發脾氣的次數,孩子看到一天之中釘了那么多的釘子,自己也傻了,發誓要改掉這個壞毛病,控制住一次就拔掉一顆釘子,慢慢地釘子拔完了,父親語重心長地說:“孩子,釘子雖然拔完了,但是那么多的洞卻永遠也抹不掉,你發脾氣的時候,讓多少人為你痛心呀!”教會我們:孩子不聽話、愛發脾氣,作為家長應如何正確引導教育。

          后來,于丹老師還講了自己和女兒關于“小花籃”的故事,也讓我們很受教育。女兒好不容易悉心制作的手工“小花籃”損壞了,很傷心的樣子,于是媽媽就幫著女兒一起用剩下的材料給“小花籃”精心打扮了一番,“小花籃”比原來更加漂亮了,女兒也變得開心起來。于丹老師通過親身經歷的教育小故事教會我們:當孩子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挫折時,家長要不斷鼓勵孩子,也要和孩子一起努力,以積極的態度勇敢面對,想辦法去解決。

          于丹老師還講了幾個有關孩子因為學習成績不好、學習壓力過大,以及在生活和人際交往等事情中,想不開就產生輕生的念頭以至于放棄生命的真實事例,使我們更加認識到培養孩子人格和心理素質的重要性,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在孩子的教育中,無論家庭或學校,不光要教給孩子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對孩子的禮儀教育、抗挫折教育以及生存教育,教孩子學會做人、做事,懂得感恩,培養抗挫折能力。為了孩子健康成長、快樂學習,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德智體全面發展觀后感 8

          周六孩子上興趣班,錯過了于丹老師的演講,特地上網搜了由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于丹老師主講的《如何培養孩子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講座,學習之后感受頗深。

          于丹老師用三個主題串起了整個演講:第一個主題是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第二個主題是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心。第三個主題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自立、自強。

          其中,第一個主題我感觸最深,于丹老師講了一個寓意非常深刻的故事---《大樹和孩子》,這個故事以前看過多次,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動,但也令我深深的反思:我們這一代的家長是否還要延續這種“只知付出不求回報”的深情套路,這樣做,就一定能等到孩子真正長大的那一天?

          我的個人觀點是,要讓孩子從小就懂得付出,懂得如何去愛與被愛,即使是父母的愛也不是無條件的,你在享受愛的同時也要理所當然的付出。在生活中,我常常適當的示弱:媽媽一個人做家務太累了,孩子們輪流分擔洗碗的工作,我就在旁邊指導,偶爾也會搭把手;掃地、洗抹布、洗襪子的事情也漸漸做的比較上手了。記得有一次放假我病了,早上起來掙扎著給孩子們做了飯就躺下了,孩子們乖乖吃完飯不但把碗給洗了,老二還給我端來了自己兌的鹽糖水(就是孩子有時候拉肚子我來不及去醫院買口服補鹽液,自己用點鹽和糖加水兌一兌,喝了治療或預防體內脫水很有效的。),看我起不來就拿勺喂我喝,老大落后了一步,就拿紙巾在旁邊幫忙擦流到嘴邊的'水,還自作主張幫我量體溫……孩子在被關愛中長大,在關愛別人中成長。

          現在的孩子自我意識非常強,尊老愛幼意識薄弱,作為00后家長的我們,即為人子又為人母,我們要隨時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只要我們做父母的有心、用心,我相信,我們的孩子將來都是最棒的。

          德智體全面發展觀后感 9

          于丹老師主要講了三個主題:一是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二是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心,正確引導在人際交往中的一些技巧;三是如何培養孩子自立、自強、自信以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教育與孩子的成長也有關系,俗話說“子不教父之過”教育是一個起點、是一種鼓勵。在人格中學會愛、學會尊敬。這樣一個孩子,不論在社會、在生活中,都有一個成功的生活位置,在等著他的到來。一個人,在社會的煎熬下,舒展個人的生命。

          感恩在我們大家中間,是陽光,是雨露,是頭頂永遠晶瑩閃爍的星辰,也是我們首先要教會自己孩子的一種生活習慣。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需要得到精神和物質的回報的。一旦孩子懂得回報了,父母的愛才有積極的意義。我們家長告訴他這件衣服是媽媽給你的,你要感謝媽媽;這本書是哥哥姐姐送你的,你要謝謝哥哥姐姐。時時言感謝,事事存感恩。 其次,要充分利用各種節日作為教育的載體。如:春節時要教孩子熱情接受爺爺、奶奶及其他親屬送給他的禮物,并表示感謝,不管價錢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學會珍惜別人的情意;教師節,讓孩子親手制作賀卡送給老師,表達對老師的`美好祝愿;父親節和母親節,給爸爸媽媽說幾句感謝的話語,不一定感謝爸爸媽媽給他們幫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達生活中感覺很幸福的一點一滴。 不溺愛孩子也是當今許多家長要面對的課題,面對獨生子女,當一個孩子享受那么多的愛,我們家長更應該讓孩子吃苦,主動地找苦給孩子吃,在生活中培養孩子自立、自強、自信以及抵抗挫折的能力。身教甚于言教,我們家長在生活中要處處做出表率,用自己的行動影響孩子,教育孩子。

          孩子是我們的,但更多是國家的,少年強則中國強。孩子寄托著我們家長的希望,更寄托著國家的未來。我們要把孩子培養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才能無愧于社會、無愧于國家。

          德智體全面發展觀后感 10

          于丹老師的講座里主要闡述了三方面的內容。

          第一、在德育方面,我們要培養孩子哪些方面的素質?

          一開始,于丹教授講述了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小男孩和一棵蘋果樹,蘋果樹很愛這個小男孩,無條件的滿足他。但小男孩隨著年歲的增長,來找蘋果樹玩的時間愈來愈少。最后,在小男孩成為了一個老人的時候,小男孩才懂得蘋果樹對自己的付出。

          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國以人為本,人以德為本,德以孝為本。這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至德要道。所以我們首先要培養孩子的孝心、仁心,讓孩子從小懂得感恩。生活需要一顆感恩的心來創造,一顆感恩的心需要生活來滋養。懂得感恩就是幸福。也要讓孩子學會自立、自強、自信。

          第二、我們為什么要重視孩子德育的培養?

          中國古圣先賢為什么如此重視人的德行教育呢?這是因為有沒有德行是人區別于動物的根本標志。我們知道,人的`需求有三個方面:第一,求食,以維持生命;第二,求偶,以延續生命;第三,求仁,以光大生命。求食、求偶,人與動物相同。求仁,人以德為本德以孝為本,為人類所獨有,動物是沒有的。人以德為本,是人類社會的自然法則。

          于丹教授講述了自己的一次爬山經歷,于丹教授用經歷告訴我們,一個人的一生就像是爬山的過程,我們要學會自立、自強、自信。

          第三、我們如何培養孩子的德育素質?

          教育孩子,是要增長他的欲望,還是增長他的德行?有好吃的先給孩子,就給了孩子錯誤的示范,他會想到誰最重要?如果有好吃的,先孝敬父母長輩,孩子看到了,他就學會了,我們在他心中就種下了美德的種子。

          我們怎樣,孩子就怎樣。和孩子一起學會感恩,學會自信,學會自強,做一個幸福的人。一個人在社會的煎熬歷練下,舒展自己的生命,并用自己的生命去成全社會,這就是我們能期待的最好的相遇方式。

          德智體全面發展觀后感 11

          我們都懂得“無以規矩,不成方圓”,但是我們的觀念和行為往往很混亂。一方面我們教孩子要尊重老人,另一方面老人卻在伺候孩子;一方面我們告訴孩子要尊重他人、服從規則,另一方面,在絕大多數獨生子女家庭中,孩子依然唯我獨尊;我們嘴上告訴孩子要艱苦樸素,但在行為方式上,還在給孩子買很多奢侈品。

          “言傳不如身教”,相對于行為的強大,思想和語言往往是蒼白的。我的女兒也是獨生女,她兩歲時,我們就告訴她,姥姥有糖尿病,每頓飯前都要吃藥。所以她養成了習慣,每次吃飯前剛拿到筷子,她就說:“姥姥,吃藥! ”她會明白她對姥姥是有責任的,有了責任會覺得很光榮。我們以前帶她出去玩時,她都會帶一個布娃娃,說那是她“妹妹”。但是到了4歲,出去玩她就不帶她的“妹妹”了。我們問她為什么,她說:“我要騰出手來扶我姥姥啊! ”

          今年春節我帶她去麗江玩,女兒第一次去養雞場撿雞蛋,感覺特別新鮮。回來后她一手握著一只雞蛋,吃飯時也攥著不放。我們都笑她,“你那雞蛋都快孵出小雞來了。 ”在機場過安檢的時候,她也舍不得放下。就這樣,兩只雞蛋顛沛流離地跟著她回了家,一進門還沒來得及換鞋,她就撲到姥姥懷里說:“姥姥,我給你帶回來兩只雞蛋! ”那一刻我心里挺慚愧的,因為我頂多想到給我媽媽買些土特產,但沒想過不花錢還能給她帶回來什么。那時我就在想,孩子做了什么事情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心中有沒有牽掛。

          一個從小懂得牽掛別人的人,長大了才可能被別人牽掛。家庭就是一個讓我們從小醞釀牽掛的地方。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家庭的行為方式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教育。今天的我們常感到人越來越像工業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標準產品,越來越失去了屬于每個家庭的烙印。 “烙印”這個詞的英文是“brand”,它還有一個意思就是“品牌”。企業要有品牌,其實人也需要有品牌。人的品牌不是指你擁有幾億資產,拿到了多么高的學位,或是有多么顯赫的地位,而是我們帶著什么樣的家族烙印融入社會,我們用一種什么樣的個人印記去對抗過于規范化的“流水線”。

          家庭教育輸出的'終端產品,是“態度”。我女兒4歲時,在手工課上做了一個花籃。有一天她“哐當”一聲把花籃摔了,花籃的一個角摔出了一個三角口子,她“哇”地哭了。我說:“我們試試,看看能不能讓花籃比沒摔破時更漂亮! ”我們又是剪又是貼,她還用彩筆畫上顏色,最后,我們做出來一個非常漂亮的花籃。她和我說,“媽媽我懂了,哭是沒用的!蔽衣犃撕苄牢。讓我郁悶的是,后來家里每逢打壞什么東西,她都特別高興,說:“我們試試,看能不能讓它比沒壞的時候更好看! ”

          當然,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再做成比它沒壞的時候更好,我們的底線只能是不讓它更壞。這是一種生命的修復能力。一個人一輩子會遇上什么事情,我們無法左右,但是修復生命的能力,卻在我們自己的掌握之中。

          我們做父母,要培養孩子掌握自我修復的能力,要傳遞給孩子一種態度,讓他們明白該怎樣去面對挑戰。如果你告訴孩子:“我會把你呵護得好好的,你這一輩子都不會打破花籃。 ”這就是謊言了。孩子不僅會打破花籃,還會打破他們自己,會撞得頭破血流。這時候就要看他們有沒有一種能力,像修復花籃一樣把自己修復得更好,這種能力,我覺得在4歲時告訴他們,并不算太早。

          德智體全面發展觀后感 12

          以前人們夸一個孩子,經常說“家教好”,現在這個評價用得越來越少了。家長們說得更多的是孩子“奧數拿過冠軍”、“外語口語是多少等級”。在評價孩子的時候,我們越來越多地使用社會人格的成功標準,卻漸漸忽略了自然人格的流露。

          可我依然很喜歡“家教”這個詞,因為它是一種耳濡目染,是一種長期的人格養成。對中國人而言,家庭教育是一個人價值觀形成的基地。孔子提出一個人的學習要分為幾個階段:第一階段“入則孝,出則悌”,就是講家庭教育;第二階段是“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說的是社會教育;第三階段是“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就是說你前兩個階段都完成了的話,就可以去學習文獻知識了。我們現在是反過來了,在學校接受了很多年教育之后再去接受社會教育,而家庭教育呢?往往被我們犧牲掉了。

          傳統中國人接受的是一種農耕文明的土地教育。孩子春天撒著歡兒地玩耍,夏天在河溝里游泳,秋天掰玉米、摘土豆回來烤了吃,冬天換上新棉襖放鞭炮、貼春聯、過大年。四季的循環,在農耕文明里清晰展現。因為崇尚多子多福,每家每戶都是大的拉扯著小的。一個饅頭熱氣騰騰地出鍋時,可能要掰成四塊,每個孩子吃一塊。這就叫分享。

          我們現在的孩子,遠離了“分享”這個詞。家里的水果,都是爺爺奶奶剝好了、切成塊、用叉子喂到孩子小嘴里,說:“多吃兩塊,你還得練琴去呢! ”從一人捧著一塊饅頭在陽光下玩耍,到現在的錦衣玉食、叉子叉在水果上送到嘴邊,我們究竟是進步了還是倒退了?

          進步有它的社會標準,但進步也有它的心靈標準。有時候我們只欣喜于得到的東西,卻忽略了付出的是什么。今天,我們可能得到的是更多的知識,但付出的卻往往是一個孩子快樂的能力。

          拿我自己和我的孩子來說,我們童年的游戲方式就有著天壤之別。我小時候是上世紀70年代,在北京的胡同里,女孩流行玩砍沙包和跳皮筋。橡皮筋一角錢可以買一大把,然后我們一根一根地把它們套起來,連成一根皮筋,從腳踝到腿彎到大腿到腰間到肩膀,可以一直跳到“大舉”。那時窮有窮的玩法,而且我們的玩法很公平,哪一方輸了絕對不允許耍賴,誰跳壞了誰就得下來撐皮筋。這是一種游戲規則。

          現在,我們小區里幾乎每個孩子都有一個滑板車、一副輪滑鞋,孩子們滑到面前,彼此打個招呼又散開了。他們擁有的`空間越來越大,速度越來越快,但是他們已經失去了一個群體游戲的環境;遘嚭洼喕o了他們一種自由奔跑的速度,卻缺少了大家都必須服從的規則。為什么現在的小孩子長大了容易耍賴?因為他們小時候處于規則之中的時間越來越少了。我們跳皮筋、砍沙包都是和同齡人一起,你要是耍賴,人家就不和你一塊兒玩了。所以我們會自己解決規則認同的問題。再來看我們的孩子,他們也是好孩子、乖孩子,但他們在玩的時候就缺失了這種規則的協商和認同。當所有的孩子都踩著滑板車在速度中獨往獨來時,他們怎么能懂得犧牲和謙讓?

          家教是一種倫理的認同,也是一種規則的認同。家庭教育是讓孩子從小就找到一種生命的自覺,一種建立在服從基礎上的自覺。這種服從是倫理的服從,規則的服從,個人對集體的服從。為什么很多考上大學的高材生,卻總是磕磕碰碰、與人有那么多沖突呢?到了念大學時你再告訴他們什么叫作“規則”,已經晚了。

          德智體全面發展觀后感 13

          “我們的祖國是花園,花園里花朵真鮮艷,和暖的陽光照耀著我們,每個人臉上都笑開顏”。隱約記得在我的兒時就唱過這首歌。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在出生的那一時刻起,是一張潔凈的“白紙”,如何成為德智體能全面發展的孩子,主要取決于后天的培養。父母是孩子家庭教育的“陽光”,父母一生在用無私的愛完成了孩子的成全。講座中有很多新穎的觀點和精彩的話語,看完很受啟發。

          一、讓孩子擁有孝心

          孝是一個倫理的起點,和一個人幸福感的安頓。是因為對自己的長輩有所承諾,所以他自己才真正有了一種成長中人能夠負責任的那種快樂。

          責任不是一種外在的要求,它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愿望,他因為付出了他的努力、他的承諾,所以他感覺到自己是一個有尊嚴的人。

          在生活中,讓孩子明白孝的內涵并學會承擔責任,這對他一生的成長都是受益無窮的。父母應該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讓孩子去發現、感悟家庭的責任與擔當。

          二、讓孩子具備仁愛

          二人成仁,某種程度上更強調的是個人跟整個社會的融合,和其他人之間的和諧關系。怎么能讓我們的孩子更親近人而更少依賴物質,更信任自己動手,而更遠離金錢,也許就從他們眼前的玩具開始。

          有感于此,每每孩子提出希望購買玩具時,我總是簡單的認為只要是能有助于動手動腦,促進興趣的就好,并沒有考慮到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玩具不僅是孩子的一個好朋友,更是孩子接觸社會、融入集體、了解他人、感受冷暖的好幫手,在今后的生活中,應該更加細心的幫助孩子選擇玩具,讓玩具真正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好朋友。

          三、讓孩子相信自我

          孩子的一生成長,有一個一個的瞬間,這些瞬間的連接,幾個關鍵的點,就會決定他生命的態度。

          讓孩子不斷的增強自信心,逐漸的'完成自我信任。在人群中,體驗他人的幸福與痛苦,讓他多一點人際的快樂。在復雜的人際關系環境中成長,學習之外常外出玩耍,記住他人姓名,主動和人打交道,主動幫助別人,通過這些,讓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的人格和心理狀態。

          自信心的建立需要一個過程,父母應該有意識的發現與培養,讓孩子在活動與生活中發現自我,建立自信。

          四、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人生某種程度上就是一個攀登的過程。從山腳下到達山頂,要身體力行。在這條路上,生命要堅強、要頑韌、要有志向。登高必志,要有這么一種獨立的能力、要有一種對于社會規則的認同,要有一種承擔。

          平時應該多帶孩子出去走走。讓孩子全面的成長。把孩子放在人群之中,把孩子放在山水之中,把孩子放在他身體力行的發現和勞動之中,而不是讓孩子僅僅在電腦和書桌的旁邊。如果在人與自然之間學到很多東西的話,孩子會非常善于思考與發現。讓孩子對自己的生命信任,讓孩子相信他自己有力量,去闖出一份屬于他自己的天地來。

          知識重要,經驗、悟性更重要,而經驗與悟性往往需要自己的努力。好老師與好家長完成的是喚醒,而不是灌輸。讓孩子不斷的擁有自信,讓他去捕捉外部的信息、發現世界,擁有未來。

          一個人在社會的煎熬歷練下,舒展自己的生命,并用自己的生命去成全社會,這就是我們能期待的最好的相遇方式。

          教育是一個起點,是一種陪伴,是一種理念和鼓勵。而最終的成全,是每個孩子自我的人格和心靈,在人群中去學會愛,在山水中去發現永恒,在社會的規則中去勇于承擔,在這一切之中,去建立人格,這樣的一個孩子,站在一個起點上,我們才有理由去祝福他們所有的未來。

        【德智體全面發展觀后感】相關文章:

        《如何培養孩子的德智體全面發展》觀后感09-13

        德智體自我評價08-30

        德智體美自我總結04-05

        德智體英文自我評價08-29

        學生全面發展的評語08-16

        德智體美自我鑒定01-04

        德智體美勞的自我評價04-26

        德智體美英文自我評價10-14

        德智體個人自我鑒定01-02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