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宮修文物觀后感范例
當看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后感了!你想知道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在故宮修文物觀后感范例,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看了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感嘆于文物修復者的執著,專注,匠心,和技藝的傳承。紀錄片分三集,主要從青銅器,宮廷鐘表,陶器,木器,漆器,百寶鑲嵌,織繡,書畫修復和臨摹等文物修復的角度切入,展現北京故宮博物院文物修復者們的工作場景和工作狀態以及文物修復的過程。
時間旅者
紅墻綠樹,黃瓦藍天,進入故宮,仿佛進入另一個世界,這里庭院幽深,古樸宏偉,這里承載了歷史,仿佛時間的巨大容器。而在這里工作的他們,仿佛一位位時間旅者。這么比喻,是因為在這里從事文物修復的人,大多一干就是一輩子,將畢生精力都傾注在文物修復的事業上。但一個人一輩子,并不能修復完所有藏品,師父修不完的,留給徒弟修,技藝世代傳承。在歷經千百年的大量文物面前,一個人的一生顯得多么短暫。
他們的目的是要呈現如果時光倒流,一件文物該有的風貌,還原歷史本來的樣子。時間仿佛一條洪流,而文物修復者,在其中逆流穿越,完成修復,也順流而下,傾注一生。
匠心傳承
通過紀錄片看到的文物修復工作,大多需要靜心,細心,耐心,長時間修煉的技藝和藝術審美水平。在脆弱而又珍貴的文物面前,需要的.是一顆能與歷史產生心靈交流的寧靜的心。他們的工作嚴格朝八晚五,沒有電腦,也不能隨時刷手機,吃東西,和大部分寫字樓的上班族很不同,他們大部分時間就是在工作室里做修復手工,描畫,紡織,修補,臨摹……看似平實甚至枯燥的工作很需要耐性。但他們有人說,工作中能看到許多歷史藝術文化相關的東西,其實很有意思。
分析文物,清洗修補,反復打磨,日復一日,他們都有一顆匠人之心,在那個仿佛與外界脫節的世界里,慢工細活,怡然自樂。
很多工種都是靠師徒制一代代將手藝傳承下來,入行五年也還算是新人,可見,十年磨一劍,
修復技藝的學習是一個多么長遠的事情。
在這里,你看不到爾虞我詐,快速匆忙。他們師父和藹,徒弟認真,每個人默默完成著手頭的工作,時而交談說笑,也是一派平和景象,這里與北京快速發展的城市氛圍形成了一個反差。
在機械化生產普遍發展,網絡發達,傳統工藝越來越稀少的年代,匠人精神成了一種可貴。首先,能夠靜下心來暫時脫離這個繁雜的世界和碎片化的信息就很難,其次,需要專注于手頭上的事情,細心地做好每一個細節,耐心地重復每一個動作直至完成,不斷用審慎的完美主義目光檢視自己手頭上的事物,保持學習和技藝的操練……
其實匠人精神并非一種過時的精神,放到現代,它可以是做許多事情的心法,譬如做學問,做教育,做設計,寫文案,甚至跑銷售,任何一件事,要想做好,都離不開專注,細心,刻意練習,鉆研精神,和一點點完美主義。
對于畫畫來說,匠心當然也是需要的,因為畫畫(尤其是傳統繪畫)不但需要創意想象,更需要一定水平的技藝來呈現。如果坐不住,畫一幅三四小時就煩了,是無法成就好作品的。
今天,我后知后覺(因為這部紀錄片已經火了很久了)地將這部《我在故宮修文物》推薦給你(或許你已經看過),希望你也可以看到世界上存在著這樣一群人,這樣一種工作,這樣一種心態,希望你能領悟,這別具一格的匠心。
【我在故宮修文物觀后感范例】相關文章:
1.故宮的觀后感
4.文物單位工作總結
5.文物攝影如何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