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辛苦的人們擁有幸福感
世界衛生組織設定的心理健康指標,第一點就是有幸福感。它是一種綜合心理素質的一種表現,F代社會,人們自我的心理壓力日趨嚴重,找回真正的幸福感是目前不少都市人都渴望的。農歷新年到來之際,以此文獻給辛苦了一年的人們,愿辛苦的人們別再“心苦”。
少年人追尋成長的幸福,成年人卻又懷念無憂無慮的童年時代;在現在這個充斥著金錢的社會,曾經以為貧賤夫妻百事哀,但后來又發現,那些所謂的富豪名媛同樣找不到真愛。
在這個社會中,每個人都夢想著獲得幸福,但我們所追求的幸福似乎都不在身邊,所擁有的條件似乎都不足以讓我們感到充分幸福。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的調查顯示,2005年,72.7%的城鄉居民感覺生活是幸福的,比上年下降了5個百分點。這表明中國人的幸福感在滑坡,雖然按照《現代漢語詞典》給出的解釋是,“(生活境遇)稱心如意”。還配了這樣一個例句:“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越來越幸福”?墒聦嵅⒎侨绱,面對著我們失去的這5個百分點,人們如何才能找回屬于自己的幸福感?
■2007幸福寄語
幸福感是持續、穩定的幸福
2007年已經悄然來臨,在2006年,人們開始把gdp與“幸福指數”結合起來,“幸福度”出現在一些政府的報告中,幸福感也成為了評價2006年精神生活的一個指標。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日發布“2007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提出“看病難、看病貴”、“就業、失業”和“收入差距過大、貧富分化”這三個“痛點”,正侵蝕著百姓對生活幸福的感覺。這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人們首次開始關注經濟發展之外的精神感受。人們也終于認識到,過于疲憊和倦怠的生活雖然能提升收入,但不能提高幸福感;單純的gdp指數上升,并不能反映百姓的幸福程度。
那究竟什么才是幸福?北京中醫藥大學管理學院心理學專家孔軍輝教授向記者介紹,幸福感從心理學的角度上講是對自己的一種認知,是對自我生活狀況的一種感知,它也是一種心理素養不斷培養和磨練的過程。美好的生活是反映在人的情緒體驗上、心理感受上和生理的快樂與痛苦上。美好的生活實質上是內心感受,雖然受外在物質環境的影響,但最終還是個人體驗和感受說了算。這種體驗和感受只有自己去體會,別人無法感知對方心中的感覺。而且每個人對幸福感的標準是不同的,自身的人生價值對這個標準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除此之外,也和對人生的態度有關,比如有的人是樂觀派,再大的挫折對他來說也是幸福的,他會把這種挫折當成是人生的挑戰、機遇和經歷,自然就不會感覺到不幸福;但是有的人是悲觀派,面對事情會有很大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自然不會感覺自己是幸福的。
孔軍輝教授告訴記者,幸福感還與每個人的個性、人生的閱歷和經歷有關系,不是年齡越小幸福感就越強,年齡越大幸福感就越少,像有的人在年齡很小的時候就受到了很大的挫折,在他看來幸福感就會減少很多;有的人一生生活的都很安穩,自我的幸福感自然會增加許多。
當代的人們更加開放地生活,他們坦言幸福、追求幸福?尚腋T谀睦?當代心理學告訴我們,幸福也是有指數的,總幸福指數是指你的較為穩定的幸福感,不是看了一個喜劇電影,或者吃了一頓美食這種暫時的快感所能代表的。而幸福感是指令你感到持續幸福的、穩定的幸福感覺,它包括你對你的現實生活的總體滿意度和你對自己的生命質量的評價,是指你對自己生存狀態的全面肯定。
■成功不等于幸福
金錢使幸福變成了無底洞
現代競爭社會,人們都重視成功,追求成功,理所當然地認為成功就是幸福,成功就是人生的最重要和直接的目標。許多人下意識地認為,成功和幸福的關系不就這么簡單嗎?因為成功了才會有幸福,因為成功所帶來的財富所以才幸福,不成功的人哪有幸福感而言?
《南方周末》曾就60位“人均擁有財富為22.02億元人民幣”的國內頂尖富豪的精神世界進行了一次調查,這些人按照成功的標準來說算是最成功的人,可結果竟有70%的富豪認為財富給自己帶來了“不安全感”,不是快樂,而是害怕和擔心。中新網披露的一項調查表明,年薪在100萬以內的人群,錢越多越能感到幸福,而年薪在100萬以上的人群,就會越來越難感覺到什么是幸福?
明明簡單的關系怎么出現了這么相反的結果,有關專家分析,成功是指你實現你的既定的目標和某種愿望,成功更多是從結果來定義的。而幸福則是你的一種身體和心理的快樂感受,你的身心舒適、自由,你擺脫了需要的限制,無憂無慮。幸福更多是從狀態來定義的,是可欲不可求的。它是一種放松的身心感受,是一種安逸的經驗。成功并不是生活目的,只是達到幸福手段之一。當把成功當做生活的唯一目標時,我們看到了這對身心健康的損害。生活中不少成功的人并不幸福,有的人整日受功名心推動,一門心思追求成功,焦慮不安,憂心忡忡。他們只有成功的激動,而沒有松弛的快樂。而一些沒有成功的人,他們是另外的生活模式,他們晚上去廣場跳舞,周日去公園鍛煉,喝點小酒,搓會兒麻將,生活得也有滋有味。
所以在追求成功的同時,我們應該適當停下來聽一聽內心的呼喚;調整心態準備松弛一下;或者以一個追求幸福的態度來對待人生對待成功。
孔軍輝教授也表示,有很多調查的結果顯示,富人的幸福感不一定比窮人要強,因為他永遠都得不到心理的滿足。這是因為當我們的收入增加了,或者我們的社會聲望增長了,我們會感到最初的愉悅。之后,就會慢慢適應這種新的標準,并漸漸地把它看成習慣,對自己的要求就會越來越高,希望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從而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幸福。就這樣當他們爬上成功的階梯之后,他們就會與和他們處于同一層次或更高層次的人作比較。對于他們來說,總有另外的“他們”作為比較的標準,如果另外的他們不如自己,會感到滿足;反之,則會產生嫉妒。一句話概括就是昨天的奢侈已經變成了今天的必需,財富和成功使幸福變成了無底洞。
準確自我定位 感受無限幸福
雖說財富和成功不是真正評價幸福與否的標準,但是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人們又不得不面對目前已經扭曲的幸福觀。在人們追逐成功的道路上,自我的心理壓力日趨嚴重。都市人心理問題現已成為當前社會所面臨的一個新課題,如何進行自我心理調節,在現今的社會中重新找回真正的幸福感是目前不少都市人都渴望了解的“新知識”?总娸x教授,對“重壓之下”的都市人如何回歸幸福提出了建議。
第一,要明白財富的意義,知道財富是為了什么?比如有人賺了很多錢,但沒有時間去消費,又怎么能體現出掙錢成功帶給你的快樂感。而且這個錢是用在了什么地方,是把它揮霍了,還是用在了救助別人等慈善事業上。像國外的富人一定會去做慈善事業,因為在幫助別人時他會找到快樂與幸福,而我們現在的富人卻沒有這樣的觀念,甚至有的人為了顯示自己的財富拿著錢去燒,其實是沒有意義的。這些錢應該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取之于社會,用之于社會,但現在人們的觀念或者是素養還沒有達到這樣的一個層次。
第二,要明白人生的意義,人活著是為了什么?其實我們國家現在是一種價值缺失的狀態,認為人活著就是為了錢。其實人應該追求的人生是更加有意義的。以前我們光追求經濟的高速增長,卻忽略了人生的價值觀,可以說我們的價值是缺失的。所以現在要回歸到正常的價值觀,比如從儒家、道家的思想中去尋找傳統的思想。像國家統計局在去年對“幸福指數”的評價,就是把幸福感量化、數字化,是對人們精神層面上的一種評價,所以這是一種進步,也是很有必要的。gdp只是單純的一個指標,而其他的方面同步發展,才能算是社會真正的發展,人們才能真正感到幸福。
第三,要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社會是需要各種各樣人的社會,不是所有的人都一定能做老板。所以人在這個社會中生存,首先的定位應該是做一個能夠適應社會,有自食其力的人,而不是要給自己定一個很高的目標,所以人們必須要懂得心態的平衡。就像培養孩子,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上清華、北大,每個孩子都有他(她)自己未來的軌跡,都會在自己的學校找到屬于他(她)自己的位置。當然社會也不只需要畢業于清華、北大的學生,各色學生社會都是需要的。而且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看別人做什么就做什么,比如人家炒股賺錢,大家都玩命的跟風,但并不知道自己是否有炒股和承受風險的能力。所以在生活中不能人云亦云,自己要給自己找對定位,否則會憑空添了很多壓力。
第四,從小事做起,從自己的本職工作做起。再偉大的事情也是點滴事情積累起來的。但是現在很多人都是眼高手低,只看到了結果,沒有看到過程,永遠使自己無法滿足,自然也就不會感受到幸福。
第五,在職場中打拼的人,首先要確定你喜歡不喜歡這個職業,給自己的職業是怎么定位的,其次要有一定的適應能力。比如作為老師,教導學生就是我的快樂,我就會感覺幸福。而且每個人在職業的發展過程中,都會出現低潮、不順甚至枯竭,這些都會改變自己的人生態度。這個時候必須自我調整,這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當今社會競爭很激烈,而且變化很快,也是對每個人心理素質的競爭,看看是不是在主動適應和調整自己的心態。世界衛生組織對心理健康的指標中的第一點就是有幸福感,它是一種綜合心理素質的一種表現。
【辛苦的人們擁有幸福感】相關文章:
描寫人們專注的句子08-18
名人們的名言警句02-15
思念親人們的句子08-02
沒有女人的男人們 經典語句09-04
人們對“職場尊嚴”更敏感10-12
名人們的讀書名言03-24
人們對美國留學申請的誤解09-07
創業路上的女強人們07-20
描寫人們珍惜友情的句子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