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心理:春天易發躁狂癥要小心
民間有句話叫“菜花黃,癡子忙”,說的是油菜花飄香的春天,一些被稱為“癡子”的精神疾病患者病情會達到高峰,出現忙亂、亢奮甚至躁狂表現。老百姓的生動總結,其實是與精神疾病臨床調查結果相契合的。在臨床上,一年中的3—5月為精神疾病(特別是精神分裂和躁狂癥)復發率最高的時期。另外,春天的氣候也會使30%的正常人情緒波動較大、容易煩躁不安,發生傷人、酗酒、吵架等事件。
有統計顯示,約有1/3到1/2精神分裂癥的初次發作是在春季,而約一半躁狂癥也是在春天發作,一些青年躁狂癥患者會出現言語舉止輕浮,尋釁滋事等癥狀,在民間也稱“桃花癲”。從回龍觀醫院近日的接診病例來看,老年躁狂癥患者明顯增多。
為什么風和日麗的春天反而會讓“火力”升級、情緒躁動呢?隨著春季日照的延長,空氣的電離程度高,人體內分泌激素和神經遞質都會發生相應變化,如松果體褪黑激素分泌下降,體內單胺類(如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和血清素)神經遞質增加,從而誘發躁狂或精神分裂癥,也使正常人的情緒更加高漲甚至躁動。
而老年人因為身體和心理功能逐漸衰退,心理活動的調節能力和平衡能力也被削弱。特別是對合并糖尿病、高血壓等軀體疾病的老年患者而言,更容易出現躁狂癥狀,表現為興奮話多,情緒高漲,精力過于旺盛,言語內容夸大,似乎無所不能等癥狀。
人體內分泌激素和神經遞質的改變,還容易讓人白天犯困、晚上睡不著,進而波及情緒。那些平時脾氣急的人,此時情緒更容易激動,壓不住火,與他人發生摩擦。
因此,過去有躁狂癥或精神分裂癥病史的患者,尤其家屬,在春天這個敏感的`季節,要注意不要隨意給患者減少藥物劑量,更不可擅自停用藥物。如果病情加重,也不要自己加大藥量,而應及時就醫。
值得注意的是,輕度躁狂的人會顯得自信樂觀,幽默詼諧,甚至妙語連珠,容易給人積極印象。此時,家人不要被這個假象迷惑,應重點看此人是否與之前“判若兩人”,其情緒行為是否與所處的工作生活環境協調。如果情況加重、延續時間長,則要去就醫。
對于正常人群而言,則需要注意在白天,特別是下午,進行一定量的運動,也不要在睡前讓自己過于興奮,以保證正常的興奮度和良好的睡眠。對于情緒,既不過于壓抑自己,也不要從事太多高強度、興奮性的活動,而是要壓著點火,穩穩過一個春。
【生活心理:春天易發躁狂癥要小心】相關文章:
孩子常見的心理問題要小心08-16
日本留學要小心的誤區08-29
生活太美好心理要熔斷11-23
關于孩子小心打出心理問題09-01
心理與生活:我們為什么要結婚?11-29
網絡求職要小心這些詐騙伎倆09-05
面試時要小心7種“內幕”06-24
美國留學九類導師要小心接觸09-01
法國留學要小心房東的事09-14
失業易引發的心理問題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