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喜歡我的受害者心理
在生活中,你會有沒人喜歡我的感受嗎?下面小編想跟你聊聊這種沒人喜歡我的受害者心理!
這是一群“受害者”,總在抱怨著“沒人喜歡我”。他們永不滿足的情感需求讓身邊的我們疲累。他們也為此陷入孤獨。他們為什么會將自己封閉在受害者的角色里呢?
有個同事沒跟他問好,有個朋友忘了他的生日……總有那么多讓他抱怨的理由:“沒人喜歡我!”心理治療師勒巴斯蒂說 :“成人世界充滿了這樣的人。”實際上,每個人對于愛的渴望和他們實際感受到的愛之間都有一條鴻溝。“很多時候,我們渴望得到的愛,也許只有孩子才能得到,那種母親對孩子的完整而毫無保留的愛。”而進入成年,即使在最熱烈的情侶之間,愛也只是一種彼此的付出和收獲。我們的愛,不再像母愛那樣純粹,那樣不求回報。
情感缺乏
在一切成熟的人際關系中,都免不了失望的成分。每個人都應該學會面對失望。但為什么有人做不到呢?心理治療師莫勒阿在巴黎主持一家心理咖啡館,她解釋說 :“罪魁禍首就是這句抱怨:‘沒人喜歡我’。”在她看來,這樣的抱怨總是來自那些童年時期缺乏愛,或至少覺得沒有得到足夠愛的人。她認為:“沒有哪家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但可惜有很多父母并不懂得如何表達他們的愛。”
溺愛
那么溺愛呢?“被溺愛的孩子也會造成同樣的后果:溺愛環境下長大的孩子習慣了有人寵護著。成年之后,他們會向別人成倍地索求,覺得人人都該對他好。”他們對愛的無度索求和永不滿足,往往嚇跑身邊的人。當然,毫不奇怪,其他人的這種反應更是讓他們確信:“沒人喜歡我!”
自戀
不習慣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總是歸罪于他人,怪別人沒有對自己付出更多,這就會形成惡性循環。勒巴斯蒂認為:“他們對一切的解釋都是從自己出發的。”在這種自我中心的背后,隱藏著深深的自我陶醉和過度敏感。艾麗昂貝則認為,對他們來說,被人愛總意味著:“最受寵愛”。她說:“他們尋求的.不是愛,而是最愛。”為了保護自己,這種人往往不自覺地將自己的遭遇歸咎于人,就像勒巴斯蒂所說:“跟自責相比,責怪他人不愛自己當然更為容易。”
缺乏自信
抱怨“沒人喜歡我”的人永遠需要更多的贊美來肯定自己。這種對愛的依戀其實是缺乏自信的表現。莫勒阿認為:“如果父母給了孩子足夠的支持和肯定,那他們就能順利地構建自我,而不需要他人額外的肯定。”
你自己是這樣的人
回溯童年經歷
既然愛的感覺源自童年,那我們就該回溯到童年?梢砸粋人出發開始追溯之旅,也可以在心理治療師的指引下進行。我們可以問自己:“小時候覺得有人陪在自己身邊嗎?覺得有人愛自己嗎?”問這些問題不是為了聲討父母,而是讓自己意識到:自己的問題與自身經歷密切相關。一味將它歸咎于別人身上既沒有用處,也不公正。
想想那些愛我們的人
“沒人喜歡我”肯定是一種夸張。不妨試著舉出五個關心自己的人,想想他們最近對自己的關心:電話、邀請、贊揚??這些舉動雖然不是愛的證明,但至少表明了自己在他們的心目中占有一個位置。
清點自己的付出
“我又做了什么事讓他們注意到了我?”反過來想想自己最近一次對他們的關心。要知道,愛是相互的,是一種交流。我們會發現,給予也是快樂的。
帶著缺憾生活
世上沒有完美的愛,所以我們需要學會帶著缺憾去生活。我們可以運用心理學家所稱的 “凈化”過程:把缺失的愛(例如父母的愛)轉化為一種力量,寄情于那些能給我們帶來創造性的活動?傊,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凈化”之路。
你身邊有這樣的人
抱怨“沒人喜歡我”的人,生活中一刻都不能缺少別人的關心和肯定。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人,你就要意識到他們具有無盡的情感需求。無論你為他們做什么,都是一個無底洞,任何愛的表示都不足以撫平他們感受到的愛的創傷。愛他們的人可能徒勞無功,甚至窒息在他們對愛的無度需求中。所以你必須界定自己與他們的界線,學會理智地付出,以免自己受到太大影響。
【沒人喜歡我的受害者心理】相關文章:
關于社會心理問題:受害者心理08-22
勵志名言:沒人扶你的時候,自己站直12-16
求職故事:自己的路,沒人能替你走07-21
淺析《聊齋志異》科舉制度受害者形象09-23
沒經驗沒資金沒人脈,女性如何創業10-14
除了自己,沒人能讓你不寂寞勵志文章12-11
創業者沒錢沒人脈沒經驗如何創業09-14
沒經驗沒資金沒人脈小女人如何創業08-01
心理營養是心理健康的前提09-12
心理測試看出你的職場心理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