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走出“老好人”的陷阱
大家公認的“老好人”,但卻偏偏是最受傷的一個?我們應該怎么才能擺脫這種身份呢?走出“老好人”的陷阱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王第一次到心理咨詢中心的時候,比預約時間早到了約半個小時。盡管如此,我還是讓他在等候區休息,在預約時間與他一起走進咨詢室。
坐在我對面的小王,是一位大三的男生,清秀、斯文、干凈、整潔,說話的時候,面帶微笑,聲音溫和。
在我的詢問下,小王說起了自己的困惑。小王是大家公認的“老好人”,待人非常友好。然而,小王漸漸發現,因為他的“好”,同學們似乎都在占他便宜。室友熬夜打游戲,讓他上課代點名,下課讓他打包外賣,快遞都是讓他取的;在寢室里,大家都不打掃衛生,清潔工作都是他一個人完成……
在小王看來,這些都還不算什么,但是最近發生的兩件事情,讓他整個人都崩潰了。說到這里,小王嘴角下彎,眼淚奪眶而出。
第一件事情,在一門功課的結課考試中,室友讓小王“照顧”一下自己,盡管小王不太樂意,但還是把答題卡放在室友看得見的地方,于是室友跟著抄了起來。室友抄到答案后,又通過寢室的微信群把答案傳給其他室友,結果在使用手機時,被監考老師發現了。監考老師把他們寢室四個人一起作為考場違紀上報。小王因此而觸犯校規,被嚴重記過“留校查看”,并在全校的通告欄里進行公示
第二件事情,小王的一個高中同學找他借5000塊錢,說是創業資金周轉急需,隔周即還錢。小王身上只有2000多塊錢,為了幫助同學,他向其他人借錢,湊足5000塊,借給高中同學。結果差不多一個月了,高中同學還一直沒有還錢,期間小王找他要錢,對方總是抱歉,賠笑,讓小王再緩一緩,承諾盡快還錢。小王不僅自己生活費拮據,借給他錢的人也過來催還錢了。
小王說,這兩件事情讓自己每天情緒低落,焦躁不安。連續多天失眠,懷疑自己都得了抑郁癥。講著講著,小王的情緒又激動起來。“為什么他們總是這么對我,我到底做錯了什么,我好恨自己……”。
“你很想幫助周圍的人,當他們對你提出請求時,有時候盡管你不樂意,但還是答應了,最后卻常因此而‘背黑鍋’,你感到很委屈、憤怒、自責,還有些不知所措。”我對小王說。“是的”,小王點著頭,擦干了眼淚。
我問小王過來心理咨詢,期望達到的咨詢效果是什么。小王說,現實中自己找不到可傾訴的人,希望通過心理咨詢得以傾訴,讓自己盡快調整過來;血的教訓告訴自己,不能再這樣“好”下去了,可是不知道怎么去改變,希望通過心理咨詢,能夠找到方向。
在與小王確認了咨詢目標,建立了咨詢同盟后,咨詢歷程也正式開啟,按照心理咨詢的三階段理論,歷程如下。
1、探索階段
在這個階段里,我和小王就他的情緒、情感狀態進行了探索。
小王提到,別人找自己幫忙的時候,自己會覺得“沒什么”,能幫則幫。我引導著小王覺察“沒什么”的背后,是什么樣的情緒狀態。
經過反復澄清后,小王承認,面對別人的請求,自己首先會程序化地答應,但有時候內心會閃過一絲憤怒,但這個情緒很快被理性的想法所替代。
我讓小王體驗這個憤怒的情緒,小王提到,這個憤怒情緒好像一方面是指向別人的,認為別人侵犯到自己的利益,而又有一部分是朝向自身的,覺得自己很無能。
小王說,自己太在乎別人的看法,總是擔心別人認為自己“不好”,理性上知道這種想法有問題,但是不知道如何去調整。
2、領悟階段
在“領悟”階段,我們主要就小王不合理認知的來源及如何調整一起進行了深入的探索。
提及“不好”時,小王說起了鮮為人知的過往。小王3歲時,父親就因病去世,母親一手將自己帶大的。小時候,同村小伙伴說自己是“沒有爹的孩子”,小王氣得把對方打了一頓。母親知道后,打了小王,并要求小王向對方道歉。從小母親就總告誡小王要待人友善,凡事學會忍讓?吹叫羷诘哪赣H,他從小就立志要做一個懂事的孩子,盡量不讓母親生氣。在家是“好孩子”,在校是“好學生”,盡可能地討大家的喜歡。
談及這段經歷時,我問小王過往的經歷對現在有什么影響。小王思索了一會說,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總是處于一種討好的模式,總是為了迎合別人,而沒能去做真實的自己。
我問小王什么是“真實的自己”,小王若有所思地說,“真實的自己”就是想到什么能夠去做什么,而不是總壓抑自己。于是,我們順著“如何才能做真實的自己”繼續前行。
隨著咨詢的推進,小王帶著問題,在生活中感受與覺察。在后續的咨詢中,小王告訴我,做真實的自己,要能夠區分什么是自己真實的需求,哪些是為了討好別人的不切實際的行為。小王還提到,做真實的自己,要有邊界,并不是每一個人都值得自己對他們那么好的。
我欣喜地發現,小王有著很好的自我覺察和反思的能力,我鼓勵他把領悟帶到生活中,從行動上探索改變。
3、行動階段
在“行動”階段,小王起初取得了較明顯的效果。
小王找到高中同學,要求對方馬上還錢,態度堅決,義憤填膺。小王說,對方當時好像被嚇到了,第二天就欠的2000塊余款還清了。
同時,小王開始拒絕幫室友點名、繞路取快遞,并告訴室友他們熬夜玩游戲影響自己的休息。一開始,他還擔心會跟室友鬧翻,事實卻是,種種行為后,室友們對他反而變得“客氣”起來。小王覺得捍衛了自己該有的邊界,人際關系反而真實了很多。
不過,在后續的咨詢中,小王又表現得有些沮喪的。因為盡管他意識到了問題所在,但是要徹底改變固有模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時候拒絕他人的不合理要求時,“不”字到了嘴邊,又收回去了,而過后又后悔不已。我告訴小王,知易行難,事后意識到了問題,其實也是一種自我修正。我肯定小王的努力探索,并建議他可以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記錄下來,積累經驗的同時,提醒自己可以改進的方向。
在最后一次咨詢里,小王告訴我,要改變自己的人際模式,需要再給自己一些時間。期間,他也閱讀了我給他推薦的書籍《少有人走的路》,內心很震撼,受到很大鼓舞,面對未來,充滿信心。
“覺察自己的需求,捍衛自己的邊界,走出討好的陷阱”,小王總結道。小王覺得自己在咨詢中獲益良多,“開啟了新的人生階段”。
【走出“老好人”的陷阱】相關文章:
警惕做職場上的老好人09-18
不想當個老好人的說說10-25
做好人,不做老好人11-11
求職陷阱:口頭承諾陷阱11-01
招聘陷阱(10):試用陷阱02-19
敬老好人事跡材料11-07
不要成為辦公室“老好人”07-25
敬老好人事跡材料07-16
暑期打工閃開陷阱_求職陷阱12-01
面試陷阱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