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過度的自我中心
你知道什么是過度的自我中心嗎?你知道它會有什么樣的影響嗎?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什么是過度的自我中心,相信能帶給大家啟發。
人類可能是地球上最具社會性的動物了。無論是和朋友相處,還是和對手競爭,我們每天都在和其他人互動。
為了更好地理解他人,我們大腦的技能點加了很多在“思考別人是怎么想的”上。因為我們經常需要推測別人想法、觀點、感受和需要。
但在過去的二十年里,心理學家們的研究表明,我們的這一技能可能沒有自我感覺得那么良好。
你以為你已經很了解你的家人、朋友、鄰居、同事了嗎?
其實并沒有。
我們不能看到別人的心靈,因為我們不能克服自己。你不可能擺脫自己的經驗,信念,態度,情感,知識來認識世界,我們總是通過自己的雙眼看世界。
理解別人的最大障礙是過度自我中心。
哥白尼可能讓地球不再是宇宙的中心,
但地球上的每一個人仍然在他自己的宇宙中心。
高估自己的重要性
“我是銀河系的太陽”
成為自己宇宙的中心的一個后果是,我們很容易高估自己的重要性,無論在好事還是壞事上都是這樣。
一個經典的心理學實驗,要求已婚夫婦報告他們各自對家庭活動負有多少責任。這些家庭活動中包括積極的行為,如打掃房間,做早餐和解決沖突,但也包括消極行為,如弄亂房間,惹怒另一半,并引起爭論。
研究人員將丈夫和妻子分開,然后要求他們在每項活動的中指出他們個人負責的百分比。隨后,研究人員將雙方的估計值簡單相加。
邏輯上,雙方估計值的總和不能超過100%。
也就是說,如果丈夫聲稱自己家里80%的早餐都是他做的,而妻子聲稱家里60%的早餐是自己做的,那么他們的孩子就應該吃到了140%的早餐,這怎么可能?
但實驗結果卻正是這樣,夫妻雙方的報告加在一起大大超過100%。
生活中其實經常有這樣的情況出現。當家里吃燒烤的時候,妻子去買了食材,洗了蔬菜,切好了西紅柿,洋蔥,腌制了肉,并在飯后擦了桌子,洗了碗,但在烤架前翻動肉串的丈夫認為是他“做了晚餐”。
真正有趣的結果是,研究人員發現,即使是在報告消極行為時,人們也會高估自己的責任。人們會覺得自己是更經常挑起爭執的那個人。
因為以自我為中心也意味著更特別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更留心自己在哪一天不小心打碎了碗。
除此之外,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還可能導致偏執。
我們有時堅信其他人在思考你,談論你,并注意你,但其實他們沒有。這聽起來很瘋狂,但我們每個人都會在特定情況下變得瘋狂。
“人們擁有瘋狂的自我意識,”
被《紐約時報》采訪時,著名室內裝飾博客Decorno的作者伊萊恩·米勒這樣說。米勒說,社會名流會很在意他們的室內裝潢有沒有與他們在公眾面前展現的形象相符合。
“就仿佛一舉一動都會被別人盡收眼底,甚至他們的房子都是表演的一部分。”
巴里·馬尼洛實驗
“沒那么多人在看你啦”
想象這樣一個場景:
你去參加一項心理學實驗。當你到達實驗室時,研究人員帶領你進入一個小房間,要求你穿上一件T恤,并告訴你這是實驗的一部分。
T恤上印著一個巨大的明星頭像(你可以暫時假設印的是Justin Bieber或者宋小寶……)。
你可能是他的粉絲,但大多數人不是。其實就算粉絲也可能不愿把自己的愛豆大張旗鼓地穿在身上……
即使有些不情愿,但你還是穿上了T恤,跟著研究人員進入另外一個大房間。你看見房間里坐滿了其他來參加實驗的人(當然別人都沒有穿著印著大頭像的奇怪T恤啦)。
研究人員說,你來得有點晚了,但你還是可以參加這個實驗,并讓你坐過去。于是你趕快從人們面前穿過房間坐到你的位子上。
這時,研究人員突然又和你道歉,和你說你來得確實太晚了,需要參加下一輪的實驗。然后,研究人員帶你離開了房間。
接下來是最重要的部分。
研究人員告訴你,實驗現在已經結束了,并要求你估計在房間里有多少人注意到了你T恤上的大頭像。
與此同時,研究人員也詢問了坐在房間里的其他人,有沒有看到你T恤上的圖案。
你覺得會有多少人注意到了你的T恤?
上述的實驗,就是心理學界大名鼎鼎的巴里·馬尼洛實驗。
穿著T恤的人估計,將近50%的人會注意到他們的T恤,但實際上只有23%。
看來社交的聚光燈并沒有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照在我們身上呀~
我們不是像自己想象那樣的受到別人的關注,也沒有像我們預期的`那樣受到別人的仔細審視。
知識的詛咒
“別人不知道你在說什么”
心理學家伊麗莎白·牛頓曾經做過一項名為 Tapping Study 的實驗。
在實驗中,每對被試中的一個人被隨機分配為“敲擊者”,另一個人則作為聽眾。
敲擊者收聽他們熟知的25首歌曲,并被要求挑選三首歌曲,然后為另一個人,也就是聽眾,把節奏敲出來。 敲擊者被要求估計聽眾可以正確地識別歌曲的可能性。
敲擊者估計,聽眾會正確地識別50%的歌曲。但事實上,聽眾的正確率只有2.5%而已。
這個例子說明了心理學家所稱的“知識的詛咒”。
知識是一種詛咒,因為一旦你擁有它,你就不能想象如果沒有它的樣子。
例如,IT行業的人在不使用術語的情況下,很難向對電腦一無所知的人解釋如何操作計算機。
在另一個實驗中,一款手機的用戶估計新手只需要13分鐘學習如何使用新的手機,但實際上新手要平均花費32分鐘。
我們總是將自己的思想投射到他人身上,于是犯下許多錯誤:我們假設別人知道的和自己一樣多,假設別人像自己一樣思考,假設別人感覺得到自己感覺到的。
當然,我們不會把自己完全投射到別人身上。但當我們對別人了解得越少,我們越是會使用自己的認知來填補空白。
因此,對其他人的心靈越陌生,知識的詛咒就越嚴重。
卡薩布蘭卡時刻
我們只能通過自己的雙眼去看待別人。大腦中已經擁有的信念和知識就像一個顯微鏡頭,通過這個鏡頭,我們會注意到他人捕捉不到的細節,但這也會拉近焦距,從而讓你錯過了完整的圖景,令我們無法理解他人的觀點。
校正這個誤差的方法,就是意識到自我中心對我們的影響。不過困難在于,我們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受到了影響,而什么時候沒有。
不過,可以提醒自己的是,永遠不要自以為已經很了解別人。
正因為我們無法完全得知別人的所思所想,所以我們會經常根據自己的理解扭曲他人傳遞給我們的信息。比如,在生活中,如果一個人首先覺得別人對自己有敵意,那么這種預設便會使他把別人毫無敵意的語言與行為解讀成是有敵意的。
電影《卡薩布蘭卡》中,Peter對Bogart說:“你看不起我,是嗎?”Bogart回答:“如果我看了你的話,可能我會看不起你吧。”
其實,所謂的語句背后的“深意”大部分都是我們自己想象出的,當我們如同《卡薩布蘭卡》中的Peter,明白他人其實并沒有對自己賦予額外的關注,我們或許會活得更加輕松自在。
延伸閱讀:
自我中心:婚姻中的癌癥
用自己的自我中心反擊對方的自我中心
培養婚姻中的服侍心態,最大的障礙就是人類的罪性:根深蒂固的自我中心。自我中心是很多婚姻中最有破壞力的問題,并且是每個婚姻里永遠不變的大敵;橐鲆婚_始,它就是婚姻當中的癌癥,并且是致命的癌癥。在《哥林多前書》13章經典的“愛的頌歌”里,保羅說: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不自夸,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動怒,不計較人的過犯。(林前13:4—5)
保羅反復強調,愛就是“不求自己的益處”。保羅列舉了自我中心的許多表現:沒耐心、容易發怒、講話刻薄、缺乏恩慈、嫉妒、懷怨。在夏皮羅對離婚夫婦的采訪中,明顯可以看出這個問題是婚姻破碎的根源。
雙方都以自我為中心,都提出自己的主張,結果對方回敬以更大的不耐煩、怨恨、粗暴和冷漠。換句話說,他們用自己的自我中心來反擊對方的自我中心。因為自我中心的本質就是讓你敏銳地覺察到對方的自我中心,并且因此受到冒犯,感到憤怒,與此同時卻看不到自己的自我中心。結果總是雙方關系螺旋式下降,陷入自憐、憤怒和絕望,最終感情被啃噬得一干二凈。
但是,一旦圣靈感動你,讓你認識福音,你就會足夠快樂,從而讓自己可以謙卑,福音能給你內在的滿足感,讓你可以自由地恩待別人,哪怕你沒有從雙方關系中得到回報。如果沒有圣靈的幫助,如果主的榮耀和愛沒有持續注入你心靈的水庫,你就不可能真正順服,不可能持續體貼別人的益處;就算是順福和體貼,遲早也會變成自義和怨恨。
我稱之為“愛的經濟學”。銀行里有存款,才大方得起。同樣的道理,如果對你來說,愛的源頭和人生意義的源頭是你的配偶,那么對方一旦讓你失望,你所經歷的就不是哀傷,而是情感的災難。然而,如果你曉得圣靈在你生命中的工作,就有足夠的愛存在“銀行賬戶”里,就可以包容你的配偶,哪怕你當時沒有得到多少情感的回報或感恩。
想擁有美滿的婚姻,就需要圣靈所賜的能力:能夠服侍別人、能夠擺脫自我中心、能夠把別人的需要置于自己的需要之前。圣靈的工作就是讓福音感動我們的心,這種感動會弱化我們內心的自我中心原則。如果不借助某種超自然的力量,我們不可能對抗自我中心的本性,不可能有一種服侍別人的基本心態。
凡是你舍不得的,沒有一樣是你的
那么,若想得到婚姻中的幸福,首先必須靠圣靈的能力來舍己和服侍。也就是說,雙方必須持續把對方的幸福放在自己的幸福之前,才能找到自己的幸福;而這種無私的心態,只能處于對耶穌的感激之情,感謝他為你所成就的大恩。有些人會問:“如果我把對方的幸福擺在我自己的需要之前,對我有什么好處?”回答就是——真正的幸福。
這就是你得到的好處,但這種幸福是通過服侍別人,而不是利用別人。這種幸福對你沒壞處。這是來自“給別人快樂”的快樂,來自“付出昂貴的代價去愛別人”。今天的文化宣揚“以我為主的婚姻”,認為把對方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利益之前這種提議是壓抑人性。他們這樣說,是因為他們沒有深入了解基督教關于現實本質的教導;浇痰慕虒鞘裁茨?
首先,基督教說,神是三位一體的——也就是說,三個位格在同一個神里面。并且,《約翰福音》17章和其他經文告訴我們,從亙古到永遠。父、子和圣靈彼此榮耀、彼此尊崇、彼此相愛。所以,在神性當中,有一種“以他為主”的特質。當耶穌基督上十字架的時候,他只是秉性而行。正如CS路易斯所寫,當耶穌為我們舍命的時候,他只是“在窮鄉僻壤的惡劣天氣中做了在自己家里懷著榮耀喜樂常做的事”:舍己。
然后,圣經說,人類是按著神的形象造的。所以,我們被造當然是為了敬拜神,我們活著是為了榮耀神,不是為了我們自己。我們被造是為了服侍神,服侍別人。這意味著,如果我們試圖把“追求自己的幸福”擺在前面,把“順服神”放在后面,那就是違逆自己的本性,最終以悲慘收場。
這看似矛盾,卻是真理。耶穌說:“凡是想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但為我犧牲生命的,必得著生命”(太16:25),他說這句話就是在重申這個“舍己”的原則。耶穌在說:“如果你追求幸福勝過追求我,就連一樣也得不到。如果你服侍我勝過服侍自己,就能既得到幸福,又得到我。”
保羅只是把這個原則應用于婚姻而已。努力服侍對方,讓對方滿意,而不是追求自己幸福,你就能找到新的幸福,更深的幸福。很多夫婦發現了這個奇妙的、“恍然大悟”的真理。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婚姻是“神所設立的”,而舍己的愛是神的本質屬性,所以這種愛反映了神性,尤其展現于耶穌基督的位格和作為中。
因此,當你面臨婚姻問題的時候,首先要去尋找問題的根源:不同程度的自我中心和不愿意彼此服侍。保羅所用的“順服”一詞最早是軍事術語,描述的是士兵無條件服從軍官。為什么?因為人一參軍就不能再控制自己的事情,不能自己安排度假休息,不能決定什么時候吃飯,甚至不能決定吃什么。
要加入一個整體,要成為一個整體的一部分,就得放棄自己的獨立地位。你必須放棄單邊決策的自由。保羅說,這種舍棄自己權利的能力,這種服侍別人的能力,這種重視集體利益勝過自己利益的能力,不是一種本能;它不是與生俱來的,卻是婚姻的真正基礎。
這聽上去壓制人性,但這正是人際關系的精髓。實際上,有人認為這是萬事互相效力的訣竅。你必須愿意放棄某個東西,才能得到這個東西。個人成就位于持續無私服侍別人的遠端,而非近處。這就是生活的普世原則。
連社會生活也是如此,你必須停止思考自己給別人留下什么印象,才能給別人留下好印象。文學藝術也是這樣,整天挖空心思標新立異的人,永遠不可能真正創新;而一旦你只想樸實地講真理(毫無在乎這事被別人講過多少次),十有八九會在無意中創新。這一原則貫穿生命的始終,適用于一切領域。舍棄自己,你會發現真正的自己。丟失生命,你會得著真正的生命。而凡是你舍不得的,沒有一樣真是你的。
傷痛讓我們忽視自己的自私
保羅說,福音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保羅的話如雷貫耳:
他替眾人死了,為的是要使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著,卻為那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而活。(林后5:15)
根據圣經,罪的本質就是:人不為神和周圍的人活,而為自己活。這就是為什么耶穌可以把所有律法——神對人的全部旨意——總結為兩大誡命:愛神,為神而活,不為自己活;愛別人,關注別人的需要,勝過自己的需要(太22:37-40 )
我們對待每個人都要溫柔,尊重,尤其對那些受過傷的人更要耐心,因為他們特別敏感。然而,每個人都要認識到一點:自私并非來自傷害他們的人,別人惡劣的行為只是加重他們自私的程度。而且他們必須自己克服這個問題,否則就會永遠痛苦。
在今天的西方文化里,你決定結婚是因為你覺得對方吸引你。你認為對方很好。但一兩年過后——或者通常一兩個月之后——會發生三件事。
第一,你開始發現這個好人是多么自私。
第二,你發現這個好人也對你有同樣的看法,并且對方開始抱怨你多么自私。
第三,雖然你承認自己也有部分問題,但你最終認定對方比你更自私。如果你從前生活艱難,受過許多傷害,那么婚后的情況更是如此。你在心里默想:“好吧,我不應該這樣——但你不理解我的感受。”這種傷痛讓我們忽視自己的自私。而且,很多夫妻在結婚之后不久就走到這一步。
那該如何是好呢?至少有兩條路可以走。第一,你認定自己受傷超過自私,于是下定決心,除非對方看見他的問題并且照顧你的感受,否則就和對方沒完。當然,你的配偶不太可能迎合你的想法——如果對方對你也抱同樣的想法,就更不可能迎合你了!因此,緊接著就是感情的疏遠和艱難協商的停戰。
你們達成某種默契,雙方都不提某些事情。你厭惡配偶做某些事情,但你不再談這些事情,只要對方不提你的某些事情。雙方都不為對方作出改變;只有錙銖必較的討價還價。安于這種關系的夫婦可能看上去是美滿的一對兒,結婚四十年都是如此,但是,等到拍金婚紀念日照的時候,他們吻得很別扭。
除了這種“;饏f議式婚姻”,另一個出路是承認自己的自私,認為這是婚姻問題的根源,并且下決心改變自己,而不是去改變對方。因為只有你才能處理自己的自私問題,也只有你才能完全對此負責。
所以,夫婦雙方都應該認真讀圣經,下決心“舍棄自己”。你應當停止為自己的自私辯護;一發現自私,就根除它;別看對方的行為。如果雙方都說“我認為我的自我中心是婚姻的主要問題”,那么你們就會擁有真正美滿的婚姻。
別再把自己的委屈掛嘴上
兩人可能都不采取行動,也可能兩人一起努力。但還有一種可能性:一方下決心按照《以弗所書》5:21的原則來生活,另一方卻不愿意。我們假設你是那個下決心的人,“我要改掉自私的毛病”。這樣會發生什么事呢?通常,另一方不會立刻做出回應。但是,很多時候,你的態度和行為會逐漸軟化對方的心。
對方看到你在受苦。而且,因為你不再總是把自己的委屈掛在嘴上,你的配偶也會更樂意承認自己的錯誤。所以,如果雙方決心改正自私的毛病并且服侍對方,你們的婚姻前景就會非常美好。哪怕只有一個人行動,前景也是光明的。
這讓我聯想到《創世記》4章的內容,神看著該隱這個極度自憐的人,對他說:“罪就伏在門口了;它要纏住你,你卻要制服它。”(7節)我們必須明白,你生命中“以自我為中心”的原則就伏在門前!它要占有你,抓住你,吞噬你。你必須行動!
神讓你舍己,你必須舍了自己,才能得著自己。如果你不靠圣靈,如果你不相信基督為你所成就的一切,那么,一味放棄自己的權利和欲望,就意味著“咬牙切齒”和“忍字心上一把刀”。但是,人若在基督里,有圣靈的同在和保守,舍己就是得到自由和釋放。
就“如何擁有美滿的婚姻”這個問題,當代有許多似是而非的流行模式;而上面所講的原則可以糾正這些模式的錯誤。
有一種保守的思路,特別強調傳統的性別角色。它說,婚姻的基本問題是丈夫和妻子雙方都需要服從各自的性別角色,因為這是神所賜的社會功能,也就是丈夫要做家里的頭,妻子要順服丈夫。這種思路非常重視男性和女性的差異。但這種思路的問題是,過于強調性別差異可能會鼓勵自私,尤其會讓丈夫變得專橫。
另外還有一種世俗的思路,認為婚姻的問題其實是你要讓對方承認你的潛力,并且幫助你發展你的潛力。千萬別讓配偶糟蹋你。自我實現才是婚姻的目標。你必須通過婚姻發展自己,而且如果配偶不配合,你就得和對方談判。如果對方不愿意談判,你就得趕緊脫身,解放自己。當然,這是在給自私火上澆油,而不是潑水。
但是,基督徒的原則是“出于圣靈的無私”——不是小看自己,也不是高抬自己,而是少看自己。出于圣靈的無私,就意味著你的心思不再聚焦于自己,你意識到一切需要都必將在基督里得到滿足,并且正在真實地得到滿足。
深深領會福音的人,可以坦然承認自己的自私是婚姻的問題所在,承認自己正在努力改正。而一旦這樣做了,他們就會立刻得到一種釋放,感覺自己從噩夢中醒來。
在圣靈的光照下,他們看見自己從前是多么小氣,他們看見那些真正要緊的大事,與之相比,自己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是多么微不足道。那些不再鉆牛角尖整天抱怨自己多么不幸的人,會發現自己越來越幸福。你必須舍棄自己,才能找到自己。
【什么是過度的自我中心】相關文章:
過度整容是一種心理問題08-15
淺析過度營銷11-13
如何看待男友的過度親昵06-28
網站過度優化的現象11-11
常犯的SEO優化過度錯誤11-15
什么是靜態路由?什么是動態路由?各自的特點是什么?11-30
什么是檔案11-22
什么是戲曲08-25
什么是迪斯科10-01
什么是街舞?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