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性格對回避現象影響的研究
1 引言
在外語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當學生因為詞匯匱乏而不能準確表達某個意義時,他們會用自己比較熟悉的單詞模糊的表達該內容,甚至是放棄表達。這就是外語學習中的回避現象(avoidance phenomenon))。不僅在詞匯層面,回避現象在句型層面乃至語用層面都能得到體現。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Schachter(1974)在研究操不同母語的學習者學習關系從句時提出了這一概念。雖然該現象在實際交流中能使交流順暢進行,可是長期來看,對學生掌握語言知識有一定負作用。
2 回避現象的表現形式
在詞匯方面,學生的回避現象最為突出。學生在詞匯方面的回避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1)使用上義詞 (superordinate) 例如, 相對于tulip (郁金香)、violet (紫羅蘭)、chrysanthemum (菊花),flower就是上義詞; (2) 使用近似的表達方式; (3) 使用同義詞 (synonym); (4) 母語的遷移 (transfer),例如,學生會用 “give you some color to see” 來表達“給你點顏色看看”; (5) 迂回說法(circum-locution) 或改述 (paraphrase)。這些在筆者對學生做的問卷調查中得到了印證。
在學習或使用英語句型時,學生由于英語句法知識欠缺和不完善,也常常表現出一些回避現象。相對于比較復雜的句型,學生更愿意使用簡單句型;相對于與母語結構差異較大的句型,他們更經常使用差異較小的句型;相對于非正式句型,學生更傾向于使用正式句型。(周榕,黎芷明.1997)
在語用層面上,學生為了完成某一個語言任務而使用比較單一、直接的語言形式。如:當需要別人打開窗戶時,學生們更經常用祈使句“Open the window, please.”,而較少使用一般疑問句 “Would you please open the window?” 或 “Do you mind opening the window?”。
3 研究現狀
回避現象引起研究者的注意后,國外眾多學者都試圖對其做出解釋,其中,比較突出的有對比分析理論( contrast analysis)和習得理論 (acquisition theory)。國內的研究則側重對該現象的描述、分類以或與課堂教學實踐相結合, 如周榕、黎芷明《試論外語學習中的回避現象》,李玉玲、汪宏《從大學生英語寫作看語際影響下的回避現象》。
早期對比分析假設認為,第二語言習得的主要障礙在于母語對目標語的干預,通過對母語和目標語的結構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它們之間的差異,確定目標語學習中的難點,從而可以預計學習過程中的錯誤。換句話說,語言之間的差異是導致錯誤的原因。隨著對回避現象的逐步認識,對比分析假設所預言的目標語的學習難點可能不是以錯誤的形式出現的,而是以回避的方式反映在學習過程中。在Schachter的研究中,就關系從句這個語言現象而言,漢語、日語和英語之間的差異遠遠大于阿拉伯語、波斯語和英語之間的差異(漢語和日語中限制性關系從句一般位于被修飾語的左側,而波斯語和阿拉伯語與英語一樣,都位于被修飾語的`右側), 但是中國和日本的學習者運用關系從句時出現的錯誤卻要少得多, 這主要是由于中國和日本學習者較少使用關系從句,故而,對比分析理論的“差異→難點→錯誤”的推測就說不通了。
Krashen (1982) 用習得理論中的監察模式 (monitor model) 對此現象作了分析。根據監察模式,習得能激發第二語言的表達,并能確保表達流利,而學習只能起到監察的作用,對已經習得的語言能力在口頭或書面輸出時進行修正。要進行有效監察,學習者必須滿足三個條件:充裕的時間,注重形式的準確性和懂得語法規則。這三個條件是必要的但又不是充分的,也就是說,當所有三個條件都滿足時,學習者仍然可能不會充分利用有意識地學過的語法規則進行監察。而且,有意識的監察只能注意到并修正部分錯誤。在學習者習得第二語言有關語法規則之前利用母語規則來滿足第二語言的交際需要時,由于母語規則和第二語言規則之間的差異,往往會導致錯誤的產生,可是有意識的監察并不總是能修正此類錯誤。如果修正工作太復雜而難以馬上完成,學習者可能棄而采用簡單的表達方式。這就是回避現象產生的原因。
錯誤分析是應用語言學理論中另一種研究途徑,主張通過研究學習者的錯誤來預測第二語言學習中的難點,從而使得教學活動變得更有針對性?墒怯行┑诙Z言學習中的問題用錯誤分析法進行解釋是非常難以捉摸的,由于對某些詞匯和結構的回避使用不會導致錯誤的產生,只能使這些詞匯和結構“表現不足”,自然也無法用錯誤分析法進行解釋。(Theovan Els etc., 1983)
4 實驗研究
如前文所示,對回避現象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應用語言學范圍內,從語言間的差異、從學習者學習外語的過程進行分析、解釋。本文筆者試圖從學習者個體因素入手(individual learner differences),從心理學視角來研究這一現象。具體來說,筆者選擇研究學習者性格差異與回避現象關系, 即:內向型學生與外向型學生在回避現象方面是否有顯著不同。
相關推薦:
心態平和是緩解失眠的主要方法
向專家學習管理好心情
如何常常保持好心情?
營銷心理學問題
心理測試:吃漢堡看個性
【關于性格對回避現象影響的研究】相關文章:
磨損現象對機床設備的影響10-10
對信息化對會計理論與實務的影響研究論文08-14
同伴互評對學生英語寫作影響的研究的論文10-30
薪酬管理對企業員工工作績效的影響研究論文06-01
淺析公允價值對會計信息的影響研究論文09-16
哲學對藝術的影響10-15
咖啡對身體的影響09-14
色彩對情緒的影響09-20
顏色對情緒的影響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