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校本培訓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1
教學是教師最本職的工作,校本培訓的根本著力點就是提高受培訓教師的師
德素養和教育教學業務能力,為提高學校教育工作質量奠定基礎。本年度,學校從師德教育、基本功技能提高訓練、現代信息技術學習、新課程理念、教育的藝術以及教育科研能力培養等諸多方面對全校教師進行了培訓,現將我的參訓體會如下:
在本年度的校本培訓中,對教師的專業精神、專業態度、專業知識和能力等關系到教師專業發展的方方面面給予了全方位關注,如教師的敬業精神、負責任的態度和成長目標等等。普通教師與專家的比較表明,教師的知識不僅有量與質的問題,而更重要的是結構問題——教師所需要的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經驗性知識和背景性知識,都是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整合,而專家致力于某方面的研究,見多識廣,經驗豐富,可以給教師提供迅速有效的幫助。
通常某一類專門的教師培訓對教師進行培訓時,把教師當成了學生,從基本的教育理論到各科的教學內容、方法等進行系統的培訓,也就是全面的培訓,這樣的培訓有它的優點,但針對性不夠,因為每一位教師都有他的優點、長處,也有自己的短處,而校本培訓就揚長避短,很好地解決這類問題。教師長期在學校任教,教師之間、校長與普通教師之間,每人的長處、短處彼此都十分了解。比如,年輕教師課堂經驗不足,不能很好地把握上課的進度、學生學習積極性不能很好地調動等,校長、經驗豐富的中老年教師就可針對這些常規問題對青年教師進行有的'放矢的指導,這些指導可以在課堂中、也可以在課堂外、辦公室里。所以,這樣的培訓模式針對性強,在某些方面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學習是教師的終身必修課,在信息化時代,只有堅持不斷的學習,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的需要而不致于落伍,教師尤其應該如此。校本培訓與時俱進,從這些方面入手,重在指導教師學會學習,提高教師的實際動手能力,對教師們順利實現“三年發展規劃”大有裨益。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2
這次校本培訓,有幸聆聽了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的汪茂華博士的講座。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汪博士提出問題——參加補習的學生如果不參加補習,他們的成績和補習后的是否一樣好?答案居然是——相差不到3分!
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師生關系,學生學習自信心的中介作用對于學生的學業成績有著很大的影響。作為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就必須想辦法跟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常言道:“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對教師提出的教育要求或批評意見采取什么態度,往往不是由教育內容決定的,首先要看這名教師在他心目中是否具有威信。教師在學生心目中贏得高度的威信后,就會受到學生特別的信任和依戀,在課堂上就會出現輕松愉快,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教與學的和諧協調既有利于學生的學,也有利于教師的教,從而進入一種良性循環。
暑期校本研修感想
在本次暑期校本研修中,來自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的汪茂華博士的《學業質量綠色指標綜合評價:實踐與思考》演講令我受益匪淺。汪茂華博士從"評價"入題,介紹了綠色指標的發展歷程;從“評價目的`再審”、“評價技術再研”、“評價結果再用”三個具體的方面,用實際事例與翔實的數據做了詳細的借讀。對于綠色指標的各方面解讀,讓我對于教學工作中的評價這一環節及相關事務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博士所使用的各種實際事例中,對學習自信心、學業負擔、作業時間等指標與學業成績之間關系的分析,讓我對過往一年中與學生、家長的諸多交流有了更深的反思。教師既是教育者也是學習者,想做好教育一定要做好學習。教研組交流、專家講座等等環節,參與校本研修的過程有所得所悟,是極好的學習過程。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3
作為一名教師,我深感工作是十分幸運的。因為學校為我們教師提供了很多學習、提高的機會,讓我受益匪淺。回想當初,“校本培訓”這個詞語作為陌生的事物進入我的思想,就像見到一個陌生人,我的認識經歷了一個由陌生到認識、熟悉的過程。
在校本培訓中,我對抗逆力課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F在的孩子,大多數過著優越的生活,一遇到不稱心如意的.事,就心煩意亂,甚至悲觀失望,以至于聽了一點不順心的話,受到老師或父母一次批評,就離家出走,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因此,如何對子女進行挫折教育,增強他們的抗挫能力,成為了教師迫切關注的一個問題。挫折承受力所包含的因素很多,并非讓孩子吃點苦、受點累,就能培養起來。同樣強度的挫折,為什么有人能挺過來,有人挺不過來?挺過來的人不一定以前就吃過多少苦,挺不過來的人也不一定就沒吃過苦。在選擇的背后,起作用的是整個人的。比如同樣是考試失敗或受到他人羞辱,那些自我形象健康、有人可以傾訴分憂、敢于表達自己負面情緒、有幽默感的青少年,雖然也會一時情緒低落,卻很少會表現出極端的行為;而那些不喜歡自己、沒有歸屬感、沒人可以傾訴,又不知道該怎樣改變局面的青少年,很可能會立即感到絕望,從而做出令人痛心的選擇。作為教師,要教給學生坦然面對成功與失敗,幫助他們樹立信心,讓他們能承受挫折,以提高其對挫折的忍受能力,他們今后能夠勇敢地面對生活,戰勝困難。
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用所學、所悟去審視我的教育教學,把所學的理念應用于工作實踐之中。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4
在8月29日和30日兩天,參加了學校的校本培訓,聆聽了優秀教師和專家的匯報,從中學到了很多。從于秀梅老師身上感受到做教師的辛勤付出和幸福收獲,從孫榮鑫老師的學生習慣養成感受到了“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理念,從呂健主任的“四個穿越”感受到對教育的摯愛和執著,從解現任老師的介紹中看到了一位語文教師對學生的寫作指導的負責和對學生人生引領的長效。在這里,我想重點談談對孫榮欣老師關于學生習慣培養方面的一些體會:
一、有明確的目標
孫老師在發現了學生的習慣問題之后,就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要把學生的聽課習慣、寫字習慣等達到一個怎樣的要求,教師的目標是明確的理想目標,更是堅定的執行目標。
二、有可行的方法
孫老師在習慣培養方面是有方法的,尤其是對習慣的細節培養,非?茖W,非常細致,非常可行,寫字姿勢、坐的姿勢、聽課習慣,時時處處,點點滴滴,舍得花時間,舍得下功夫。
三、有激勵的措施
孫老師是一個有心人,她會在恰當的時候給學生以有效的評價,更會在學生不感興趣,不夠積極的時候,主動探索更簡單易行的更有實效的評價方式,評價語言客觀全面,是評價,更是指導。
四、有長久的堅持
有人說“人是習慣的奴隸!币虼耍昧晳T,益終生;壞習慣,害終生。從這個意義上說,形成一個好習慣很難,改變一個壞習慣也很難。作為教師,接觸學生時,學生已經有了各種各樣的習慣,形成一個好的習慣必然需要長久的堅持。這一點,孫老師心理上有準備,行動上有堅持,也正因為這種堅持,才養成了學生各方面良好的習慣。
其實,孫老師遇到的學生習慣問題,我也遇到過,也曾試著努力去解決它,但往往在開始的目標就不是很明確,或者說目標定的就不高,而在執行時很容易對困難妥協,不自覺地放松要求,降低標準。缺少了對教育方法的主動探究,缺少了對細節的用心關注,更缺少了了執行時的堅持不懈。聽了孫老師的講座,我發現了自身存在的問題,并努力在行動中改正,使學生受益。
好習慣,益終生,對學生如此,對教師也是。
通過一段時間的校本培訓,感觸頗多。培訓內容中,對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這部分內容我的感受最深。
到底什么是師德師風?師德,是教師職業道德、師風,是教師的行為規范。師德師風對一個教師特別重要。因為,教師是學生行動的標桿!捌渖碚,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隨令不行。”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誨人不倦。這些都是師德師風的體現。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了三尺講臺,也就意味著踏上了艱巨而漫長的育人之旅。怎樣才能做一名好教師呢?,通過培訓,我認為,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是教師最基本的道德素養。
一個教師只有熱愛學生,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責任心,有道德心,有事業心,有耐心,有嚴父慈母心,才會敬崗愛業,樂于奉獻,竭盡全力教育學生,才會自覺自愿地約束自己,規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為人師表。教師面對的不是冷冰冰的產品,而是一個個有著鮮活生命的,正在茁壯成長的`孩子。如果說智慧要靠智慧來鑄就,那么愛心要靠愛心來成就。
在我的身邊,許多老師敬崗愛業的事跡常常感動著我。尤其是很多班主任,他們是真正將自己的心掏出來給學生,這樣的老師非常值得我學習。相比之下,自己有時覺得付出的還不夠。總之經過通過一段時間的培訓學習,我更堅定了自己“教書育人”的思想,要逐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做,完善自己。要堅定不移地熱愛自己的教學事業。
“做一天蠟燭,就要發一天光;做一只春蠶,就要吐一寸絲!笔俏业慕逃^和思想觀。我不會有“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逍遙懈怠思想,有的就是一種教師的使命感。因為我深深地懂得:教師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艱苦的,教書育人需要感悟、時間、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這種付出是需要以強烈地使命感為基礎的,是要以強烈的責任心做代價的。一個熱愛教育事業的人,是要甘于辛勞,甘于付出,甘于無怨,這是師德的首要條件。
1、要熱愛自己的學生
教師必須關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促進他們全面健康地發展。這種熱愛,首先應該是溫暖的,是充滿情感和愛的事業。作為教師,應該多與學生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這種愛也需要教師對學生傾注相當的熱情,對他們給予各方面的關注,從心靈上、思想上、身體上、學習上去關心、熱愛、幫助,把教學中存在的師生的“我”與“你”的關系,變成“我們”的關系。愛使教師與學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靈的溝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分擔挫折的煩惱。
通過培訓,我懂得了怎樣去愛學生!皭邸笔且婚T藝術,能愛是一個層面,善愛則是另一個層面、作為教師,今后我要努力做到能愛、善愛,去關愛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微小的“閃光點”,要愛他們具有極大的可塑性,要愛他們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能動性,要愛他們成長過程中孕育出來的一串串的成果。
“愛”要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愛要以理解尊重,信任為基礎;“愛”要一視同仁,持之以恒;“愛”面向所有學生。
2、加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儲
我要在新學年里,不斷學習他人的新經驗,使自己具有一桶源源不斷的“活水”如果不強化“自育”意識,力學苦練,做到“問道在先”“業有專攻”恐非易事。只有這樣才會受到學生的欽佩,你在學生面前會更有說服力,更具威信。信息社會發展迅猛,學生接觸到的新鮮事物也是不斷增多,因此教師的知識要跟上時代步伐時時更新。
以上是我培訓所感。我會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時時處處以師德規范自己,將愛心灑向學生,把知識傳授給他們,讓學生真正做到德、智、體全面發展。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5
一、迅速發展的社會環境要求教師必須進行培訓。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充滿變化、快速發展的時代。具體到小學來說,首先是課程內容的日新月異。近幾年,學生使用的教材不再是一個固定的版本,有的年度6個年級多到了3個版本,這就打破了多年來所有學生使用一套教材的局面。原來教師由于教材的固定,可以說閉著眼也能把課備好,現在的教學內容對教師來說是嶄新的,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學習,掌握新的課程理念,才能適應有效的教學。其次是學生環境的變化,F在的孩子再不是原來聚在一起“過家家”的年代,他們處在一個技術突飛猛進的時代,教師有很多的新鮮事物是同學生一塊接觸的,這就給老師一個很大的挑戰,教師必須給自己充電才能保證孩子素質教育的真正實施。再者是孩子思想的變化。現在的孩子受周圍環境的影響,不再像以前孩子那樣“單純”,當然這也是一種社會的進步。這就要求教師加強教書育人的責任感,提高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積極性。
二、成立培訓機構,建立培訓制度,努力提高教師參與培訓的積極性。
自開展校本培訓以來,學校就高度重視這項工作,專門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教務主任為副組長,骨干教師為成員的領導小組。校長具體負責并負責師德培訓工作;教務主任負責常規教研培訓;張忠慶負責計算機及多媒體方面的培訓;楊曉慶負責教育理論的培訓。為了不使培訓流于形式,我們制定了專門的制度,有培訓,有筆記,有考試,有應用。總之我校始終堅持一個原則:分工負責,責任到人,獎優罰劣。
三、我校校本培訓的內容。
我校依照上級的要求,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我們確立了以下培訓內容。
第一,知識技能的培訓。
知識和技能的擴充是教師面對迅速變化的社會環境所必須作出的反應,教師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和學習新的技能才能適應有效教學的需要。教師不僅應掌握必須的計算機技術,教師的課堂教學基本技能、教育教學觀念都要及時得到修正。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作為教育教學活動的觀察者、設計者、指導者、參與者、評價者,甚至是改革者,如何實現教師角色的成功轉換,提高教師的教學實踐技能,這是校本培訓的重要任務和內容之一。
第二,教育理論的培訓。
由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行為與策略實際上是基于對學生的綜合了解和對所選擇的教育理論的運用,所以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論是教師從事教育職業所必須的,因此教育理論學習也是我校校本培訓的重要內容。那些經過學校和教師挑選的、被視為對教師專業發展有價值的原理,都是我校校本培訓的內容之一。
第三,常規教研培訓
教師教育研究能力的培養是教師校本培訓的重要任務。通過本校及校際同事之間信息的交流與共享,教師對自己教學中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和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仔細思考自己的行動和檢查自己的專業行為,從而改善自己將來的教學。
第四,加強師德培訓。
加強師德建設,尤其是加強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教師不僅要教書,更重要的還要育人,要培養出人格健全的人。教師的職業道德不僅關系到教師本人的發展,也關系到新世紀人才的培養。因此,校本培訓應對教師進行師德教育,增強教師的事業心,強化教師的職業責任感,提高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積極性。
四、培訓形式靈活多樣,注重落實。
校本培訓是一項長期、靈活的工程。我校的校本培訓分集中培訓和日常研訓兩種形式。
(一)集中培訓
a知識技能的培訓
每年的`寒暑假,我們都要集中進行知識技能的培訓。幾年來我們先后培訓了“word的使用、excel的使用、powerpoint的使用!绷硗鈱3——6年級的信息技術教師進行了專門的教材培訓。通過培訓,本校50歲以下的教師100%達到了信息技術培訓中級水平,F在所有的教師都能利用微機及網絡進行辦公;多數教師都能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學習興趣明顯提高。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的應用已經成為我校教師考核的基本素質之一。
b師德培訓
“師德”是教師的生命。近幾年來,我校按照區教育局的文件精神,扎扎實實落實“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活動。一是每位教師必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師德學習計劃,及時撰寫學習體會;二是根據學習精神找出自己的不足,向學生、家長寫出承諾書;三是我們進行了“師德標兵”評選活動,為他人樹榜樣、做模范;四是我們向學生、家長發出了《致學生家長的一封信》,邀請學生及家長日常監督我們的一言一行,學期結束,通過填寫“滿意度調查表”來評比教師的師德成績。
c教育理論培訓
我們要求每位教師認真閱讀教育名著,并做到“學用結合”。我們學習了蘇霍姆林斯基、陶行知論教育等,采用精讀、摘抄、寫讀書筆記等形式提煉出名著精髓,并將所學的新思想、新觀點運用到自己的教學研究中。
(二)日常研訓
我們在平時利用每周四下午進行教科研集中研訓。教師們在這里把自己教學中的問題拿來集中分析,商討解決辦法,并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在日常研訓中,我們還進行了新課標的培訓、三筆字的培訓、各種教育平臺的培訓、班主任培訓、教法的培訓等等。
五、取得的成績
幾年來,我校在校本培訓中,做了一些實在的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全校教師都具備了現代教師的專業水平,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校的整體教學水平提高了,XX年5月全區教學現場會在我校召開;我校的骨干教師多次在區、市級公開課中獲獎;就連我校的中年教師也勇敢地參加了市級電教優質課的評選活動;我校教師的師德在市里向家長做的滿意度調查中滿意度排名第二,受到了學生、家長、社會的一致好評。
校本培訓是一項長效工程,也是一項惠及全體師生、提高教學成績、提升教學質量的工程。我們將以創新求實為目標,堅持不懈地把校本培訓工作進行下去。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6
實施課程改革,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課程改革的主渠道在課堂。教師是具體的實施者,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首先改變觀念和方法。個人體會到從以下幾個方面。
一、深入研究新教材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新教材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體現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關注學生的感情、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和技能,為其終身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就首先要求我們轉變教育觀念,不在單純做知識方面的權威,將書本上的知識原原本本教給學生,而應當充當指導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與學生共同經歷知識探究的過程。只要教師的觀念轉變了,才能擺脫舊的束縛,走上創新之路。反而,如果教師的觀念沒發生轉變,即使面對新課程、新教材,仍舊會"穿新鞋走老路"。作為教師,一定要把握好新教材,將課程改革的理念要求貫穿與課程教學之中。
首先,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在課堂教學之中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及建立一種互動、和諧、教學相長的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做到讓學生自由的想、大膽的想、給予他們以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創新的自由,給他們一片自由的藍天;徹底改變以往的"填鴨式"教學,以學生的自我發展為中心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真正"活"起來,把以教師為主的"一言堂"變為學生積極參與的"多言堂"。首先,要全面把握新教材的.特點。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學生更深入的進入到教材中去,去"感悟"和"品味"教材的內容,通過教師的"引"和"導"使學生形成能力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因此我們要正確處理好課程標準與教材的關系:課程標準是一個要求貫穿于教學中的"綱";而教材是教學的具體內容,是課堂教學的具體依據。
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重建師生課堂生活是本次課程改革重要標志之一,而幫助學生確立科學、正確的學習方式是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那么,如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呢?我認為應當做以下幾點:
正確認識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已成為我們的共識。關鍵是課堂教學能像過去那樣,不顧兒童的生活經驗和思維方式,采用以灌輸為基本特征的接受式學習方式,而應帶之以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主動合作等新型的學習方式。
正確認識教材。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新課程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并不是有了新課程標準和教材課程改革就能到位了。關鍵的環節還在于教師如何運用教材。
改變教師的角色意識。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許多教師在教學中常常以知識傳授者的面目出現,以管理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教師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定者,而且是絕對的權威,不容絲毫的冒犯和懷疑。就有這種意識,教師就不可能公正的對待學生、真心傾聽學生的看法和見解、尊重學生的質疑和創新。在教師這樣的角色意識下,學生只能被動的做知識的接受者、儲存者和知識的反復訓練者。而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學活動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教師將有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讓位與師生互教互學,彼此間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學不只是一個忠實的執行課程計劃的過程,而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課程實施將變成一種動態的、生動的、發展的、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
課堂開放以后,教師的作用不是削弱而是加強了。教師的目標意識要加強,要從整體考慮課堂教學的育人目標;創新意識要加強,一切從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出發;合作意識要加強,教師應該走下"講壇",走到學生中間,與學生一起探討與交流;調控能力要加強,再開放性的課堂教學中,很多情況是無法預料的,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加強學習,不斷研究課堂調控藝術。由于我對新課程改革學習還很不夠,只能談點粗淺的看法,有待于今后進一步努力學習,才能不斷提高。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7
8月24到29日參加了合肥市屯溪路小學的校本培訓,在為期一周的培訓中既聆聽了陳罡校長講座、何炳章先生的報告,又學習了學校各職能部門的詳細工作安排,還有幸聽了一次來自全國最高學府中國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方剛教授的報告。感觸頗多,下面僅就個人在學習過程中的一點心得體會與大家作以交流。
陳罡校長的講座分為上下兩個半場,上半場針對學校的培養目標、校園文化、核心價值觀等方面,下半場針對教師專業的自主發展進行分組討論、小組匯報。一場報告聽下來使我對陳罡校長的學識、視野、個人魅力有了初步的了解。有這樣的一位年輕有為、視野開闊、學識淵博、富有人文關懷的領導必定能造就一個團結奮進的團隊,學校也一定能辦出特色,經久不衰。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的逐步深入,人們對學校培養目標的認識越來越具體,不再停留于綱要和規劃中的大而全,而是學校自身獨特的、具有民族和文化特色,且是對綱要和規劃細化的人才培養目標,這樣的.目標才是真實而富有生命活力的。屯小培養“博學儒雅的中國人”的學校培養目標的提出我覺得就是一個創新,有了這樣獨特的培養目標必定要有一定的校園文化做支撐,而屯小“博、雅、趣、情”的校園文化為這一獨特的培養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學校是孩子的,每一個孩子都重要”這一學校核心價值觀深入到學校每一位老師的心中,作為屯小的新老師,雖然在選擇屯小之前對學校也做了很多的了解,也正是屯小的這一理念深深地打動了我,從事小學語文教育十幾年來,已經不再滿足于“教書”。而是在追尋一種本真的教育理念、一種真正以生為本、讓語文回歸的一種教育。在聆聽了陳罡校長的講座和何炳章先生的講解之后,在研讀了《從教育原點出發》這本書之后,心靈上得到了震撼!這不就是我苦苦追求的教育嗎?這不就是我所向往的學校嗎?內心更加堅定了在屯小工作的信心。
一周的培訓對屯小的內部管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更加理解了屯小名校的成長歷程,之所以成為名校不僅僅是因為有獨特的培養目標、校園文化、核心價值觀,同時還有一整套完備的管理制度,一群積極向上、努力奮進的領導和教師隊伍。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秉承屯小的優良傳統,為培養“博學儒雅的中國人”而努力,在“博、雅、趣、情”校園文化的熏陶下與學生一道成長,樹立“學校是學生的,每一個學生都重要!”的核心價值觀,為屯小的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8
在這為期5天的網絡培訓中,讓我走近名師、體味名師風采。特別是以下幾個專題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首先鄭毓信教授的《小學教師的專業成長》報告后,讓我感到他不僅傳遞了豐富的數學教學信息,更促人思考,啟迪思維。讓我知道了應有這樣的思考:
1、一線教師如何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而不是永遠處于“被運動”的地位?
2、人生有幾個十年?我們又如何才能很好的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并在教學工作中不斷取得新的提高?唯有立足于教師專業成長。
其次張興華老師《小學數學教學心理學》,深感震奮,感觸頗多。其中倡導的“理論視角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給了我許多啟示,并針對現有階段的一些教學中出現的某些教學方法與思想提出了自己的獨特看法與見解,值得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深入的思考,以及從更高的理論層面上來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
最后賈真教師的講座,倍感親切、讓我在愉悅的心境中度過。從賈老師一個個生動的例子和一句句樸實有趣的話中,體驗職業場景中“關系大于內容”的人際心理規律。并在行為層面上就以下方面有所改善:學生不是用來塑造的,要盡力而為;家長不是用來教育的,要通力合作;同事不是用來比對的,要做優自我。校本培訓心得體會篇4
20xx年3月8日、9日兩天,我有幸參加了本次xx組織的校本研修能力提升培訓會。會議期間共聆聽了五場講座,主講的五位教授、優秀校長分別從教師個人、教研組、教導主任不同層面闡述了如何提升校本研修能力。理論與案例相結合的剖析與引領,使我在今后做好校本研修這一工作上更加有了自信,更加明白了路徑,更加認定了方向。
一、教師專業發展,實現有效研修
上海市優秀校長顧正卿強調了“好學力行“這一辦學宗旨。認為善學、樂學、博學與實踐相結合才是一名教師最起碼的自我要求準則。這一思想對我啟發很大,不學習何以發展自我,不發展何以構建有效課堂,不構建有效課堂何以談有效研修,不有效研修何以發展專業素養,所以說“學習”、“自我發展”、“有效研修”之間是一種遞進又相互支撐的關系。所以,作為教師的我們就應明確以下兩點:
1、研修源于課堂,教改亟需有效研修
夸美紐斯在《大教育》中指出:“尋求并找出一種教學的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這是一種事半功倍的教學理念,是一種將教師從煩、累、雜的注入式教學模式中解脫出來的教學思想,更是一種達到教師的教為了最終的學生會學的教學主旨。顧校長介紹了全國有名的4種教學模式:段力佩的育才“茶館式”教學(讀讀、議議、練練、講講),體現了開放的教學觀;魏書生的六步教學法(定向――自學――討論――質疑――自測――日清),體現了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洋思“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杜郎口的“三三六”教學模式,體現了課堂立體狀、大容量、快節奏的自主學習特點和“預習――展示――反饋”的自主學習模塊。雖說“教無定法”,但我們何嘗追求的不是“貴在得法”,而“得法”的目的就是讓我們的課堂教學做到有效乃至高效。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了解學生,以學論教,以學定教,為學施教,先學后教,不要盲目跟從,因材施教,使我們的課堂由講堂轉化為學堂,也使學生從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這樣有效的課堂教學才不會將學生的視野禁錮在一道應用題,一篇課文,一個英語單詞的世界里,而學生最終獲取的是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提升。
2、研修歸于課堂,有效的研修支持教師專業發展
教師從事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成就教師。每堂課結束,我們對剛上完的課都有一定的感觸:某一環節占時過長,某一環節學生掌握不透,某一知識點延伸不夠……為什么會有這些想法出現在我們的腦海?說明我們在對剛剛進行的教學行為在反思,這種不由自主的'過程也能充分證明完善自我是一種“內需”,漸漸會發現,自己的教學策略也會在一種潛移默化的狀態下有所調整,時間久了,我們的專業素養也就得到了發展。你就會發現:現在與三個月前的課效果不一樣,今年比去年的課更勝一籌。所以,像這樣教師自然狀態下的研修是有效的,也支持了教師的專業發展。顧校長還在講座中提出了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研修流程:研究―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再研究,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六個結合”,即:每周一則教學札記,每學期上一節研究課,每學期寫一篇論文或案例,每學期精讀一本教育專著,每學期主持一次組內主題研討,每年做一次特殊學生的成長跟蹤記錄。
顧校長的講座,對教師個人校本研修工作指明的方向,介紹了方法,我們何不將這些有效的做法常態化呢?
二、教研組工作,促進有效研修
上海市教科院主任王潔從“教研組的功能是什么?”、“教研組長要做什么?”、“教研組長如何做?”三個方面指導了教研組在校本研修此項工作中所發揮的作用。
首先,王主任通過調查,列舉了教研組職能所存在的問題:任務布置多深入研討少,以應試為中心,理論學習離課堂實際遠,聽課缺乏明確的研究目標,活動計劃性針對性差。這些是制約教研組發展急需解決的現實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王主任又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查與資料收集,結果表明,教研組長要做到以下幾點:了解教師的需求,教學的實際而制定計劃,活動要有主題、有目標,要考慮不同層次教師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長進和收獲,要與組員群策群力不可獨斷專行,要不斷尋找改進點,不斷突破研修領域。
接下來,王主任對課例研究做了比較詳細實用的指引。明確指出,課例研究是實踐反思的載體,是集體研討的平臺,它可以讓教師在做中學,學習同伴的經驗,教研組要善于選擇有理念沖撞、技術困惑的課,讓教師研究改進教學的方法,做到心中有規則、手上有技術、腦中有智慧。在課例研究中教師要突破以往經驗的局限,反思自我認識,在教研組成員的幫助下,發展自己的專業素養。
接著,王主任還就教研組研討課聽評課的環節做了重要指導。上課前教師要說五方面內容:本節課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與其他內容的關聯;學生學情;教學重難點及解決方式;教學流程;如何處理突發情況。上課后教師要說三方面的內容:學習目標達成了嗎?教學行為有效性如何?有無偏離自己的教學設計,為什么?聽課老師要從三個方面闡述自己的意見:聽課中不明白的地方,課堂中觀察到的學生學習情況,從這堂課中學到了什么?強調了評課者不是主觀地作評判,而是通過建議平臺改進教學中的缺憾,將課堂教學盡善盡美。
最后,王主任對教研組工作提出了幾點建議:第一,以“做”為中心,解決自己的實際問題,將任務分解到組員,實行責任分擔制,形成你帶我,我帶你,大家幫大家,骨干領跑的良好局面;第二,養成對家常課質量檢查的習慣,積累有效的實作性經驗;第三,關注學科內容及實質,關注小組學習。
三、夯實教管,落實有效研修
上海市優秀校長張雪龍強調“最好的課一定是引發學生思考的課”。張校長就一些課堂現象、實際問題,指出我們開展研修活動要有所轉化,突出教管保障教學,教學促進研修的工作重心,要求教研管理者要具備強烈的責任感、真誠的服務、專業引領的素質,以以學定教的思想指導校本研修工作,注重三類課:一課多磨做好研究,一課多上落實實踐,一課多改促進提升。還要關注“同課異構”活動,以同一篇課文不同教師上,同一個專題不同教師上,同一篇課文不同年級上的形式,研究如何使課堂在不同的建構下做到有效。最后,張校長還就教管工作明確了任務:制定計劃―檢查落實―組織學習―開展活動―帶領磨課―考試檢測―專題研究―研討交流―引領教師―搞好總結。
深入到位的講座,使我感受頗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會立足于本職,準備從一下幾方面改進自己:
1、立足課堂教學,做好一名研修教師。
以“好學力行”為座右銘,擴充自己的閱讀量,將理論知識有機的與實踐相結合,并努力探索適合自己發展,學生發展的“得法”教學模式,做好教學札記,收集并分析教學案例,經常反思教學行為,撰寫研修論文,努力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
2、響應教研組活動,做好一名研修組員。
積極參與教研組活動,明確研修目的,通過研討活動拓展思維,發揮教研組的團隊精神,努力解決教學中的困惑,積累團隊研修的建議,使自己的研修能力有所提升,也因此而家;、自然化。
3、落實教學管理,做好一名研修教管人員。
“想得好,不如做得好”,教學管理貴在落實。在校本研修工作中,除了制定計劃、安排活動,更重要的是怎樣落實,只要本著“把心用在人本上,把手抓在關鍵上,把腳踏在自己的崗位上,把眼睛盯在發展規律上,把功夫花在自身提高上”的管理準則,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必定會有所成效。
這次培訓學習是校本研修工作一個新的起點,在這場長期的、不懈的、持續的拼搏中,只要做到教師、教研組、教管三位一體,有機融合,互動發展,一定會開創校本研修工作的新局面,收獲到累累碩果!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9
今天參加了學校舉行的校本教研培訓,頗有收獲。
今天上午觀看了三碟光盤,分別是李振村的《語文教育的八大細節》、賈志敏的《小學教師作文怎么教》、楊獻榮的《打造小學閱讀教學的有效課堂》。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楊老師的《打造小學閱讀教學的有效課堂》。楊老師主要講了兩個方面,一個是強化預習,提高教和學的起點;另一方面是強化聯系,提高讀和寫的效益。對于預習楊老師講了一個非常實在的問題,他說我們老師經常會布置學生在預習是要查資料,但試問,有幾個學生有去查。查資料要有時要動用到電腦、圖書室、書店,這對于大部會學生來說是不可能達到的。所以說這種布置對學生來說是不適度的`。反過來,楊老師并不是反對布置預習,而是讓我們明白布置預習要求要明確適度。
再說說賈志敏老師的《小學教師作文怎么教》,他的講座讓我們領悟到,作文課就應該上得像作文課。作文課的使命就是讓學生學會說話和寫文章,即教學生“學表達”。
我還知道了作文首先要抓兩個字“規范”,要引導學生做到頁面整潔、字跡清楚、書寫工整。
聆聽了賈老師的講座,我還知道今后在訓練學生習作時,可以采用的一些方式,比如抄。課文中優美的段落可以讓學生抄,從而讓學生在抄中養成規范。有時也可以采用聽寫一段話,有時了可以講一個故事的開頭,讓學生進行續寫。我想,這些方法今后我都可以試一試,從而提高自己作文教學水平。
細節決定成敗。李振村老師從八個細節進行講述。其中這幾個細節,我覺得說到我們的心坎上。細節之一:作文,一定要寫有意義的事情嗎?細節之二:我們總是要求學生作文要寫真情實感,那么,究竟什么樣的情感才是真實的?細節之三:作文,一定要用好詞好句嗎?
是啊,李老師講得好,讓作文少一些說教,少一些意義,少一些正統,少一些莊嚴,讓作文更像小伙伴間說悄悄話,讓作文變得好玩一點——讓孩子學會表達自我!想象怎能夠合理?讓孩子想象的翅膀自由飛翔起來。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詞好句,當詞語脫離了特定的文本,就好比魚兒離開了大海,它是沒有生命的,沒有情感的,它只是抽象的符號而已。同樣的詞語和句子,在不同的文章中,有著迥然不同的表達效果,讓孩子一味追求所謂的好詞好句,會影響孩子童心的發育。
期初的培訓應該說是非常及時的,相信此次的學習,能在自己今后的常規教學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10
通過學校組織的新課程培訓,讓我受宜非淺,感觸很深;其中在新課程培訓使我感觸最深的是課后反思,二次備課。
現就課后反思,二次備課心得總結傳統的備課,強調教師作用,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強調教學的預設性,忽視教學的生成性;強調知識傳授,忽視激發情感;強調解題技巧,忽視生活運用;強調學科本位,忽視課程整合。許多教師只重視課前的備課,而不善于課后的反思,這已成為我們不得不面對的教學問題。課前備課、書寫教案固然重要,但課后教學反思,進行二次備課,更有利于教師的專業成熟與提高.眾所周知,每一次教學實踐中都會有一些難以預料的問題或突如其來的插曲,對原有的教學設計提出挑戰。我們的教學對象是活生生的學生,他們有敏銳的思維、豐富的想象,有一定的觀察力、思考力,他們正在不斷更新知識。而且,我們的教學對象、教學環境及教學體驗也總是在不斷地變化,這些都是教師在備課時很難準確預料判斷的。雖然在課堂上也不乏急中生智,使教學收到意想不到的功效的先例,但的隨機應變卻留下了敗筆。不論教師有無經驗,處理起這類問題都會很棘手,在上課時難免總會留下諸多遺憾。課后的教學反思在一定程度上會保持可持續性教學效應,心得體會彌補這個遺憾。教學反思是教師總結經驗、積累經驗、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的有效手段。
教師在課后把這些突發事件記錄下來,讓教師及時回顧自己的教學是否適應學生的實際情況,諸如教學內容的補充是否合理,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是否突出,教學的思想性和科學性是否統一,教學目標是否完成,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參與性、積極性是否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意識、能力?傊菍ψ约旱慕虒W觀念和教學行為、對學生的表現和困惑、對教學的成功與失敗進行理性的分析,通過反思、體會和感悟,就可以對本節課做出正確的評價,可以找到反饋的信息,思考下一節課的.教學設計,使下一步教學設計更科學、更合理,從而更積極、更有效地促成教學目標的實現。同時,還可以把理性教學思考和感性教學過程結合起來,不但能夠融合成更加完美的方案,縮小學生在課堂上實際獲取知識間的差距,在這樣多次往復的反思后的課堂中,使師生雙向完成理念的更新和更高層次的飛躍,而且使教師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避免類似問題的再次出現,熱門思想匯報從而幫助自己總結教訓和積累經驗,在不斷的反思中揚長避短,形成一套能準確判斷教學變化的、能出色駕馭課堂教學的本領。
總之,如果一個青年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多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多年教學工作過程的重復,他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經驗型教師”的水準上,而無法成為對傳統超越的“反思型教師”。沒有教學的反思也就不可能使當前的新課改工作走出一片新天地。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06-14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06-09
校本培訓的心得體會04-07
校本研修培訓者培訓心得體會01-20
校本培訓研修心得體會08-26
暑期校本培訓心得體會05-01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最新05-06
2023校本培訓心得體會06-03
實用校本培訓心得體會09-02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范文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