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育培訓心得體會合集五篇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么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學教育培訓心得體會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學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篇1
人間幸福的事情有很多很多,每個人看待幸福的角度不同,感受到的幸福也是不同的:有的人向往奢華富貴,有的人向往田園安適,有的人認為幸福是擁有權貴金錢,有的人認為平平淡淡才是幸!..
四月八日在文體中心聽了全國名師荊志強的《幸福地做老師》報告,讓我對幸福有了新的認識,新的定義。
整場報告荊志強老師用他極富磁性又有感染力的聲音緊緊抓住在座的每位老師,一個個真實又生動的教學例子讓大家產生共鳴。聽此報告,收獲有很多,但感觸最深的是荊老師以生生為本,做到授之以魚,授之以漁,更要授之以欲。他在教學中的教學方式,激勵手段,干部委任制等許多的方法策略無一例外地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得到大家的肯定,得到肯定后從而誘發學生自我價值的再次啟動,在參與學習中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在過程中體味著,收獲著,感悟著。老師在這個過程中做一個幸福的引導者,同時也是享受者。愛從來就是相互的,學生幸福了,老師才幸福;老師幸福了,學生才幸福。幸福看似離我們很遠,其實只要用心,幸福就在我們的身邊。
一個下午的報告會絲毫沒有覺得無趣、乏味,是愉悅的,幸福的,報告在一次次的掌聲中打斷,在一次次的笑聲中繼續,大家對荊志強老師的報告還意猶未盡,就結束了,雖然報告結束了,可怎樣做一個幸福的老師才剛剛開始,相信在這條路上我會且行且知,且知且愛,且愛且幸福。
中學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篇2
20xx年2月9日-11日,我有幸參加了在廣州舉行的全國生本教育理論與實踐研修班,為期3天的生本教育培訓落下了帷幕,培訓內容分三部分:一是由華南師大博士生導師郭思樂教授做了關于生本教育的講座;二是與各地教師交流,進行說課;三是聽四位校長在各自學校進行升本教育的經驗。通過這次培訓,使我受益非淺,雖然時間很短,但是培訓的內容在教學上給了我很大的幫助,聽了郭教授的理論指導,各地教師的說課交流,四位校長在各自學校進行升本教育的經驗,讓理論聯系了實際,使得我更深刻地領會了郭教授所講的理論。
體會一、聽了教授的講座后,使我對生本教育理念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郭教授的生本教育強調,學生有著學習的天性、潛能和本能,教育者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這些特性,把學習交還給學生,使學習成為一種主動的、自覺行為,才能使快樂、素質、成績這三個教育夢想最終實現。多少年來,教育“生產力”低下,實際上是沒有解決好在學習中誰做主的問題,是沒有認識到學生的積極性是自主的、生動的、自由的、深刻的、寬廣的,是屬于生命本身的,而我們的教育用禁錮的、控制的說教取代了學生自己的學習,也就剝奪了他們的學習權利。生本教育是以學生為本,以生命為本的教育,是最大潛能發揮學生的生命本質,是把教轉化為學,是把學交還給學生。
體會二、讓學困生沐浴到更多陽光。
作為一線教師,我在平時的教學中過分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學生心靈、情感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對后進生的忽視,現在看來,真是太不應該了,因為每一個人都有他的價值,不能說學習不好,這個人就一無是處,我們要用愛的眼神去注視每一個孩子,尤其是“慢熱”的孩子,給他們信心,讓學生感受到我們的愛,感受到陽光就在他們的身邊,生本教育就是給每一個孩子充分展示的機會,把學習歸還給每一位學生。
“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勞動者和建設者”。生本教育的理論就是對黨的教育方針的一種詮釋,“教書育人”的真正意義是“育人教書”。我校的“功在課前,效在課中,管在課后”就是生本教育理論在我校的實踐,我們不能照搬照套其它學校的模式,應理論聯系實際,依黨的教育方針教育好我們的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讓他們熱愛學習,站在教師的角度,讓他們學會學習,站在未來的高度,讓他們學會終生學習。
中學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篇3
新鄭市歷史研討活動于9月20日在苑陵中學舉行,我參加了本次活動。本次教研活動大致流程:一是,教研員趙老師介紹了本期的教研活動計劃,二是,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效率。
歷史教學任重而道遠,但歷史教學的樂趣是無窮無盡的,需要我們和學生共同挖掘。為此,我對如何開展初中歷史教學進行了反思。
結合這次教研活動和平時的教學實踐我發現:歷史課常被學生被視作“副”課,他們認為學歷史是難記難背難思維、枯燥無味的,很多學生寧可多做一道數理化題目,也不愿意花時間在歷史學習上。其實歷史的故事性,趣味性,可讀性較強,但學生卻對對學歷史心生厭倦,興趣索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育的功利性,一方面學生覺得歷史學科只有50分,不及語數外重要;另一方面,教師為了中考而講,只講考點,這就割裂了歷史的連續性,整體性,湮沒了歷史的趣味性,使歷史成為片段式的索然無味的知識點。所以要開展好歷史教學工作,教師首先就要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調動起來。我認為應從如下幾方面入手:
一、創設情境,探討歷史
既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又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重心是關注學習過程,促進學生發展。每節課給自己定下三問:課程要達到什么目標?通過什么途徑達到目標?最大限度調動了學生參與教學了嗎?從設計課程開始注重過程,精心構思,巧妙設計。
二、組織有意義的課堂活動。
課堂教學不再是老師講學生聽,而是,教師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教師設計,學習主動參與課堂活動;與歷史對話,師生共同探討,互動學習。師生共同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可以營造出一種能夠使學生心情愉快、無憂無慮的學習氛圍。學生不僅可體會到角色的轉換,還能培養學習興趣。置身于課堂,學生不僅不會感到緊張、沉悶,反而會大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特別是對學習上有一定困難的學生在這種融洽的學習環境中,可以增強他們學習和克服困難的信心,積極動腦、動口、動手。大膽嘗試,從而有效促進能力的發展。
三、以新的教學方法和思路去教學
1、教材內容的問題化
初中生有著好奇的心理,因此我們可以“順水推舟”,把學習知識的過程變成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就需要將教材問題化,將各知識點轉化成一個個問題,引導學生憑借自己的努力(嘗試探索、合作等)一個個地進行問題求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起學生的問題意識,找出答案,并生成更多、更深層的問題。
2、教材內容的結構化
很多學生認為歷史知識比較繁,導致學生厭學歷史,這就需要我們對教材進行重組,將歷史知識簡單化、直觀化,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地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結構,而不能“見樹不見林”。學生的認識結構是有良好的知識結構轉化而來的,因此教師在進行某一課或某一單元歷史知識教學時,要注意“瞻前顧后”和“左顧右盼”。要實現教材結構化,教師可以提出教材內容的“綱要信號”,也可以指導學生自己結合相關知識構建知識系統框架。
中學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篇4
通過這次的學習培訓,使我重新認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問題已成為現在學校教育最棘手的問題,不良心理會對現代教學帶來極大的危害。通過學生心理問題的分析來解決或消除一些學生比較常見的心理問題,促進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讓教學始終運行在良性軌道上。
通過這次培訓了解到當前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表現。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是從事研究的中學生心理健康前提。本人通過自身多年的從教發現不少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加以分析和整理,主要有厭學、執拗、自我為中心、孤寂等幾種。
學生心理問題的分析是解決學生心理問題必須首先剖析的。中學生心理問題的形成主要有內部自身的因素和外部客觀世界的影響兩個方面。內部主要是由學生年齡的增長而隨之出現的心理和生理的成熟造成的。外部主要是學校,家庭和社會,其中家庭是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溫床,學生的主要心理問題都來自家庭,家庭的氛圍和家庭經濟以及家庭成員的素質、態度是其產生的直接原因,學校對學生心理問題的形成主要來自于學習的壓力。此外社會的冷漠和殘酷促成了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
學生心理問題的對策是我們學習的目的和意義所在。針對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要根據實際,采取相應的措施。主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學校教學,這是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的主渠道。以班主任為核心,多角度進行輔助教育和熏陶;另一方面,利用其他可以利用的資源進行教學。
通過這次的培訓豐富了我的專業知識,并接觸了最新的心理研究成果和發展動向,使自己的教學工作能夠置身于一種新的高度,得益匪淺。無論怎樣,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管理和教育好學生的基礎,是需要不斷的'去努力學習和尋找方法來針對問題進行教育。
中學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篇5
通過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受益匪淺,對在現代教育技術條件的學科整合的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也促使了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積極運用。以下是本次培訓的心得體會:
一、培訓的內容說明本次培訓分八個部分,
分別為:
一、成果整理與展示
二、初識教育技術
三、教學媒體與教學利用
四、教學實施計劃設計
五、培訓準備
六、授導型教學設計
七、探究型教學設計
八、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探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探討
二、培訓的宗旨為加快推進基礎教育信息化,適應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配合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工程和全國教師教育網絡聯盟計劃的實施,20xx年4月,教育部啟動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本計劃旨在以《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為依據,以全面提高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促進技術在教學中的有效運用為目的,建立教師教育技術培訓網絡體系,組織開展以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為主要內容的教育技術培訓,全面提高廣大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水平。
三、對現代教育技術的理解1994年ACET發布了教學技術的定義“教學技術是關于學習過程與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有實踐”,近年來教育理論的不斷創新以及科學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都促使教育技術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我們教師要理解教育技術的本質,即為運用技術手段去優化教育、教學過程,以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效率與效益的理論和實踐。通過本次的培訓也區分清楚了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這兩個概念。教育技術必須以信息技術為基礎,但卻并不同于信息技術。教育技術中的技術包括有形技術和無形技術。有形技術是教育技術的依托,無形技術是教育技術的靈魂。教育技術的有效運用,是要在先進的教育思想、理論的指導下合理地選擇有形技術,將其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應用到實際教學中。而信息技術是指一切能夠擴展人類有關器官功能的技術。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要合理的運用現代教學技術為我們的課堂增添情趣,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有一個良好的結果奠定基礎。
四、如何編寫教學設計方案教學設計是教學中必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也是一項復雜的教學技術。教學設計是以教學需要為立足點,從確立目標出發尋找達到目標的最優途徑與措施,建立起解決教學問題的一般步驟、程序、方法。
在新課程標準要求下,教學設計要遵循現代教育技術理念,把信息技術整合到課堂教學中。通過本次的學習以全面提高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促進技術在教學中的有效運用為目的,建立教師教育技術網絡體系,組織開展以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為主要內容的教育技術培訓,全面提高廣大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水平。
【中學教育培訓心得體會合集五篇】相關文章:
教育培訓心得體會合集15篇11-25
教師教育培訓心得體會范文11-16
音樂教育培訓心得體會10-17
音樂教育培訓心得體會11-11
心理教育健康培訓心得體會合集七篇12-16
繼續教育遠程培訓心得體會合集四篇12-02
繼續教育遠程培訓心得體會合集5篇12-06
繼續教育遠程培訓心得體會合集7篇12-05
繼續教育教師培訓心得體會合集四篇12-05
《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心得體會合集5篇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