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文言文閱讀心得
上學的時候,大家對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古人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是不是有很多人沒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文言文閱讀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文言文閱讀心得1
古詩文教學方法初探 如何講好古詩文,讓學生對其感興趣,從而學好古文是中學語文教師的一個重大課題。就我自己的一些教學經驗而言,談談我的點滴體會。
一、引入新穎,激發興趣。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且文言文的字詞句和現代漢語有很大的不同,與學生的知識水平,語言習慣距離也較大,學生較難讀懂,普遍認為“文言文枯燥無味,難以學好”。這是學生對文言文不感興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一個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動學生探求知識和獲得能力的一種欲望。要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教師引入新課的藝術是非常關鍵的。
比如,在《木蘭詩》的教學中,花木蘭的故事是家喻戶曉的,我先讓學生講講他們知道的花木蘭的故事,談談對人物形象的看法,學生在把握歷史背景及花木蘭的人物故事后,對《木蘭詩》所表達的思想內容理解也會簡單快捷得多,特別在背誦時會感到親切許多。在老師的啟發下,課堂氣氛非;钴S,學生爭先恐后地要求回答問題。這樣,教師在課堂中不僅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氣氛,而且進一步激發了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反復誦讀,培養語感。
誦讀是我國語文傳統方法之一,在文言文教學中,要讓學生讀懂課文,理解文意,必須讓學生反復誦讀。俗話說:“熟讀百遍,其義
自見。”為此,每教一篇文言文,我都采用教師先范讀(或聽錄音),然后學生再仿讀,以及分組背誦競賽等多種誦讀方式結合起來,既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還可以讓學生在反復的誦讀中,積累語言材料,從而擴大了知識面,提高了閱讀能力,說話能力,又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學生通過反復讀,不斷的`揣摩,感情的變化,長期潛移默化,培養了較強的語感。
三、擴展閱讀,課外延伸
擴展閱讀是教師在進行文言文教學時,以課文為中心,根據不同的學習重點,精心選擇一些與文章立意、寫作背景、語言風格等相似或相反的文章,構設一種輻射性的網狀閱讀系統,讓學生在思維中進行比較、剪輯、組合的學習過程。學習文言文時,如果僅就文論文,學生很難擺脫霧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朦朧之感。有了這些文章做參照系,學生就容易與作者建立心理溝通,從而進入立體的藝術境界,審美活動也能最終完成從感性到理性的飛躍。通過這種方式能讓學生將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比較和系統的整理,這樣,天長日久,學生便會在頭腦中形成整體概念,信息網絡,便于記憶,便于提取,也便于創造。如學習《石壕吏》一文后,課外拓展讀《禮記》選文孔子過泰山側
四、聯系生活,學習運用
古詩詞作為祖國文學寶庫中最璀璨的明珠,我們不但要教會學生學習如何誦讀,如何理解,如何鑒賞,更要讓學生懂得如何運用古詩詞。比如:當我們帶領學生出去旅游,登上了高山之巔,我們可以問學生:此時你最想用杜甫的哪一句詩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學生一定能答出:
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當一學生考試失意時,我問其他同學,我們可以用李白的哪句詩來勸慰他?大家齊答: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當我在教學朱自清的《春》這篇課文中寫雨的一段時,講到“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比齻比喻寫出了春雨細密、輕盈的特點。我問學生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特點?學生用杜甫的詩《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很好地回答了我。是!“潤物細無聲”不正是春雨細密輕盈這一特點的絕好寫照嗎?
此外,我經常鼓勵學生多留意生活中的古詩詞,把這些古詩詞運用到他們的日記中、作文中。有些學生不但運用自如,更是對一些古詩詞進行大膽地加工改造。例如有位同學在寫到自己的校服丟了,他獨出心裁,模仿《春曉》一詩寫到:“春眠不覺曉,校服吹跑了。若有拾到者,酬謝少不了!彼穆斆鞑胖,他對古詩詞的巧妙改寫不能不讓我們由衷地折服。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只要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把握學生心理,就一定能夠在文言文教學中有所收獲。 總之,為了讓學生在快樂中學好文言文,我們既要充分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更用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是一個師生的雙邊活動,只有教師與學生互相配合,才能圓滿地完成初中文言文的教學任務。
初中文言文閱讀心得2
提起古文,我總要皺起眉頭,因為我壓根兒就不喜歡古文,現在用的都是白話文,學古文有什么用?我真想仰天長嘆:什么時候才有人提出廢除古文啊?那我可就謝天謝地嘍!
從小學起,我們就開始接觸古文。最初是古詩,那時候學古詩非常簡單,只要會讀會默寫,理解意思,會賞析名句便可?呻S著學識的增長,所學的古文也增大了難度,在原來的基礎上,還要增加幾條:體會作者的情感,掌握中心思想,重點詞匯。這讓我的頭都要變大了如果以后再增加難度的'話,我想我會多長出幾個頭來。 班里許多同學和我一樣!因此,每次考試古文部分得分都很低。
可所有問題都有解決的對策,偏偏有人能解決。我們的語文老師齊老師,為了調動大家學習古文的積極性,想盡各種辦法。真是妙了:大家竟然就喜歡上了古文!他有4個絕招,別著急待我慢慢道來:
1、每天早讀或者上課前都要朗誦要學的詩詞古文等,且必須像古人一樣搖頭晃腦地讀,我們開始對這種讀法非常驚奇,做的也能很滑稽,而后便慢慢適應了;
2、上語文課的前三分鐘,由一名學生在講臺上為大家賞析一篇古詩文,同學給予評分;
3、上課時將古文翻譯過后,由學生扮演古文中的角色,將“歷史”“重演”;
4、學完一個古文單元后,各個小組任選一篇古文,改編成課本劇為全班同學表演。
… …
就這樣,我們越來越喜歡古文,簡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了!我們應該感謝老師的付出,要是沒有他的話,我想我見到古文一定會“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了!
初中文言文閱讀心得3
新編中學語文教材中文言文份量明顯增加,可見,文言文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言文怎樣教,如何學,仍然困擾著廣大中學語文教師及學生,但也促使大家尋求良策,去努力探索。在新教材文言文教學實踐中,我從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角色地位出發,開展重視誦讀,激發興趣,合作探究,培養能力的教學探索,取得良好的效果。下面做簡要論述:
一、重視誦讀,陶冶學生的知、情、意
文言文教學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方法靈活多樣。其中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方法,使學生能“熟讀成誦”和“讀書破萬卷”,就是傳統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縱觀新編文言文教材,要求背誦的課文很多,課后的“思考·探究·練習”也大多要求在背誦的基礎上用原文回答問題,這正是教改中重視誦讀的體現。我在教學中也體會到,誦讀有助于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因而,教學文言文,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誦讀指導,如讀正字音、讀準句讀等,還應讓學生誦讀,讓學生的情感在反復誦讀中互動,領略文言文的美,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教學中我采取下列方法,調動學生誦讀的積極性:
1。讀準字音。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有不認識的字,由學生自己或小組查字典或詞典解決,如果有通假字、古代專有名詞,教師應適當作指導,校正讀音,掃清誦讀障礙。
2。讀準節奏。要求在語意層面上通讀全文,做到停頓正確,理解文意才不會出錯。如《陳涉世家》中“發閭左/戍漁陽/九百人”和“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節奏正確的朗讀就有利于正確理解文句的含意,使學生較快地進入賞析文言文的角色。
3。讀出語氣和語勢。這樣有利于體會古詩文的感情和意境,表現出詩文的抑揚頓挫、跌宕起伏。如《觀滄!分小叭赵/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通過這樣的朗讀就會品味出詩人寬廣的胸襟,聯想到詩人立志干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的遠大抱負。
通過誦讀指導,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陶冶他們的知、情、意,增強了文言文教學的活力。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多媒體教學是“情景教學”的一種方式,利用多媒體聲、形、色具備的特質,模擬各種生活情景,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場景氛圍,學生在這種虛擬而又真實的生活空間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體驗。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能在生動形象的情景中全面正確地把握課文內容,理解和消化重難點,從而很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如我利用多媒體講授《三峽》一文時,先播放課文朗讀錄音,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然后配合優美的旋律在屏幕上展現三峽不同季節的美麗山水畫面,引發學習的興趣。接著指導學生抓住三峽各季節景物特征,進一步理解課文的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達到了課堂教學的目的。該課件成為學校語文組課件實用材料。
三、選擇適當途徑,引導學生合作探究
合作學習是相對于個體學習而言的,強調的是分工、合作。探究學習是創造一種能夠讓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從中得到情感體驗,使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得到發展的過程。在教學中,我抓住教材的契機,通過圈點與評注、善思與質疑、積累與歸類的途徑訓練學生,提高學生學習探索的能力。
1。圈點與評注,是合作探究的前提。圈點與評注是學習語文的一種有效方法。所謂“圈點”,是給字、句劃上符號,以引起重視或質疑。“評注”是把對內容的說明或評論意見寫在正文旁邊或行間,也可以另附小紙條夾在其間。圈點與評注,對學習語文的益處是十分明顯的,它可以培養學生邊閱讀邊思考勤動手的好習慣,為合作探究一些疑難問題做好準備。在實際教學中,可通過教師布置預習題訓練學生圈點與評注;也可讓學生獨立閱讀,針對疑難問題自行圈點與評注。
2。善思與質疑,是合作探究的關鍵。古代許多教育家,都十分注重思考與質疑?鬃印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學思結合法,《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的為學論,都啟迪了我們:教學過程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學生把學和思結合起來,即善于思考,設疑釋疑。如教《醉翁亭記》一文時,一位
學生提出了疑問:古代許多官員出巡,都要清宮除道,作者既然是滁州太守,上山賞景,為何有那么多人一同上山呢?經過學生分組討論,并派代表發言,之后我做了適當的點撥,學生終于明白作者游山的樂趣——與民同樂。正是由于學生主動質疑,才為合作探究提供了豐富的話題,從而更好地領悟文章的主旨,也掌握了文章的表現手法。所以說,善思與質疑是合作探究的關鍵。
3。積累與歸類,是合作探究的深化。學習文言文,要善于引導學生積累名言典故,并對文言文的知識點作相應的歸納。如名句的積累一項,以小組為單位搜集整理某方面內容,定期抄寫在黑板上,并利用課前三分鐘檢查落實。又如古漢語知識點的歸類整理為:通假字、古今異義詞、多義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當然不能機械抽象地歸納出幾種用法讓學生死記硬背,應立足于課文中鮮活的例子,聯系學過的知識,不斷歸納積累,再根據積累解決更新的問題。通過歸納比較,學生就會觸類旁通,從而提高其獨立閱讀、準確理解文言文的能力,真正變“學會”為“會學”。
合作探究,在教學中一般的操作是:以小組的形式開展。但要注意小組成員的調配,力求平衡,也必須讓小組中的每一個成員明確自己的職責,成為小組合作學習的主角。同時,教師應該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不能高高在上,要走下講臺,以學習者的`身份參與到合作中,并適當作指導。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探討,學生豐富多彩的個性、獨特的才干才能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這樣比傳統的“一言堂”教學效果自然要好得多。
四、拓展閱讀,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能力
拓展閱讀是教師在授完課內文言文后,精心選擇一些與文章立意、寫作背景、語言風格等相關的文章,構設一種輻射性的網狀閱讀系統,讓學生在思維中進行比較、剪輯、組合的學習過程。學習文言文,如果僅就文論文,學生很難擺脫霧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朦朧之感。有了這些文章做參照,學生就更容易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或情感體驗,從而進入作品的藝術境界,完成從閱讀到欣賞、從感性到理性的審美活動。通過這種方式能讓學生將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比較和系統的整理,學生便會在頭腦中形成整體概念。例如在學習了柳宗元的《捕蛇者說》一文后,我讓學生閱讀了《禮記》的選文: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倍唬骸叭弧N粽呶峋怂烙诨,吾夫又死于焉,今吾子又死于焉!狈蜃釉唬骸昂尾蝗ヒ?”曰:“無苛政!狈蜃釉唬骸靶∽幼R之焉,苛政猛于虎也!”就布置學生運用注釋作翻譯,并注意“于”“子”“夫”“之”“而”等詞的意義和用法。然后做如下的小結:寧與虎為伴,死于虎口,也不愿去接受暴虐者的統治,暴露出當時社會統治的殘酷,真是不堪忍受。這與課文所反映的社會現實是何等的相似!又如學習了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之后,拓展閱讀了“孫叔敖殺兩頭蛇”“管仲相齊”等人物小故事,讓學生通過閱讀理解,更多地了解文中所提到的人物,為文章的整體認識充實材料,從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中心論點
初中文言文閱讀心得4
文言文是一種較之白話文更簡潔、明了的一種語言,但是,雖然它簡潔,卻很乏味,難理解。其實,如果掌握了方法,并且對文言文產生興趣,它也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的。
我在小學時學習文言文,對它的態度是“敬而遠之”的,因為我覺得文章太難理解,而且生僻字也很多,因此一直不喜歡學它。
到了初中,語文老師建議我們買一本《新概念文言文》。記得有一次作業寫得比較快,所以就隨手翻翻尾頁的譯文,就發現很多成語典故都在這里出現了,而且大多數都是富有哲理性的小故事。自此,我就對文言文有了興趣,并且覺得,先看原文,再看譯文是一種樂趣。
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在于多背注釋,多看文章。這樣日累月積下來,再次拿到新文章時,大部分詞語就能理解,剩下的'一小部分也能根據經驗猜出來。
文言文,包含了古人的智慧,學習它,不光是會做題,而且還要學習古人的處事做人,所以,照這樣,除了對語文成績有幫助也對歷史有輔助作用。
學習任何一種東西,只要對它產生興趣,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得到有效的方法,那就不就無懈可擊了。
初中文言文閱讀心得5
一、疏通文章意思,領略大致內容。
第一點很明顯就是面了。領略大致的內容,往后就能掌握學習的方向。全文意思是什么,描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文體是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或抱負。我想這些放在試卷上都是常有的問題吧,既然是學習,為什么不從最基本的下手?掌握了航向,我們才能不在浩瀚的海洋中迷失自己,順利到達想要到達的彼岸,獲得各種程度上的成功。
二、尋找重點句子,提出特殊語法。
第二點是線。這一個主要就是針對翻譯題的了,細心的同學會發現很多參考書上面都會有特殊句型和語法的'解釋,而解釋過的這些句子又往往是我們翻譯復習的重點,所以這些我們就應該在書上做出特殊標記,將重點語法找出來出來注明。就像在航行中來到了目的地附近的海域,有了進擊的信心。、
三、詳略得當記憶字意和詞性,熟悉掌握詞類活用
第三點是點。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有大同存小異。所以文言文與白話文一定有相近的地方。那么為了方便我們的記憶,就要努力找出這些相同之處。所謂記憶,分成理解性記憶和死記硬背兩種方法,作為學生對我們來說更重要的當然是理解性記憶。理解,用自己的方法明白其中的文理和思路。記憶對我們來說就不是一件難事了。重點記憶通假字、重點字的詞性和用法,其他普通的字義就疏略記憶好了。詞類活用主要就是為翻譯做鋪墊,將它帶進句子中記憶也許會更簡單。總之就是前面說到的,理解,明白。
學習注定是挫折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迷惘和失敗,但,那又怎樣?哪怕是不頂尖不優秀,也要光輝得漂亮。找到屬于自己的方法,做好自己,為自己代言。
初中文言文閱讀心得6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
每每聽到此類的句子,我就有種想睡覺的感覺,說實在的,我對古文一點好感都沒有。
從小學語文課開始,每學期都要學一些之乎者也的東西,美其名曰: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借鑒古人說話方式。于我而言,學習文言文就跟天天看著天書一樣。文言文生僻難懂,字音拗口,無論是背誦還是理解都有很大的困難。文言文是我語文考試丟分的首點。
我一直認為,文言文是古人的東西,我們21世紀的學生學它實在沒必要,平時又不用文言文對話,文縐縐的,讀起來就像書中描述的書呆子,一到考試時就是默寫翻譯,再默寫再翻譯。對文言文下一個定義就是:無聊。
進入初中,剛一拿到新書,就對語文課本大發牢騷,一學期有5篇古文,課后還有10首古詩,這對文言文一直不感冒的我大為苦惱,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我發現文言文并沒有那么枯燥。我對文言文的印象開始改變。
每節語文課前,都會有一名同學做古詩,古文積累,聽著同學對流傳下來的千古名句作出詳盡的解釋,我不能不承認古人的智慧是偉大的,創作出了如此絕佳的詩詞歌句。每首被人千古傳誦的詩詞背后都記載著每個國家朝代的時代背景,記載著勞動人民的衣食住行,記載著有著別樣景致的山川江河,記載著文人志士的報國雄心......
除了古文積累之外,我們還開展過以古文為主的課本劇,做過大量的古文練習,積累了大量的詩詞名句,被古人的說話方式所吸引。
漸漸地,我開始接觸古文,慢慢喜歡上了古文。
文言文雅致,精巧,流傳悠久而意義深刻,這些文章,有的音韻和諧,有的整散結合,有的寫實樸素,有的運用比擬夸張,有的氣勢磅礴,有的娟秀優美,有的情景交融,有的`直抒胸臆,躍動著各種各樣的優美文體,體現語言之美,這些都是華夏民族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智慧結晶。每每讀之,語言文字傳達出的那種博大精深,簡練傳神、含蘊婉曲和抑揚頓挫。現在我不能不承認,文言文的確可以培養人的品行,陶冶人的情操。
我們只有了解古文,才能喜歡上古文,愛上古文,從其中感受語言文字的美,感受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感悟作者抒發的真摯情感,從而認知事物,陶冶性情,體驗生活,感悟人生,學會求知,學會審美,更學會做人。
初中文言文閱讀心得7
學古代漢語的心得 古文,我們從初中就接觸了,那時覺得那一句句的“之乎者也”甚是拗口。
而且那些語法、句式、詞義難以理解,但是因為那時的語文老師對我們的文言文學習抓得不嚴,因此就得過且過了。
到了高中,我為了高考的時候能在文言文那塊拿高分,所以在學習古文的時候可是下了一番苦功,句式、斷句、詞義、翻譯、、、、、、都一一苦記,正是因為這樣,往往我就忽略了文章的一些更深的涵義。
終于寒窗苦讀十二年我如愿考上大學,并選擇了漢語言文學這個專業,再次接觸古文,這次學習古文我覺得我不能局限于課文本身的詞義解析了,我應該深入一點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
在老師的循循引導之下,我懂得了學習古漢語要感性和理性的,在學課文的`時候可以在腦海里展開一幕幕相關的聯想,結合知識理論感受文言理解文言。
記得上第一節古漢語課時,老師就跟我們說為什么要學習古漢語,古代漢語”是中國語言文學系的基礎課之一,其目的是培養學生閱讀中國古書的能力。
而我們又是師范生所以我們必須學習古漢語知識,而且“古代漢語”還是一門工具課;通過這一課程的學習,我們才能更好地掌握古代漢語,以便閱讀古代文獻,批判地繼承我國古代的文化遺產,不僅這樣學習古代漢語還有利于理解、學習和運用現代漢語,并且,學習古代漢語我們才會欣賞與研究古代文學作品,最重要的是,要想教好中學語文必須要學習古代漢語。
【初中文言文閱讀心得】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輔導03-29
從文言文閱讀到高考文言文的考查05-05
小海蒂的初中閱讀心得02-03
初中生閱讀心得11-08
背影初中生閱讀心得11-01
淺談文言文閱讀中詞義的推斷12-05
2017高考文言文閱讀答題指導02-24
中考語文復習:文言文閱讀方法與技巧01-25
初中生閱讀紅日心得10-21
中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現狀研究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