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協同育人的心得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校協同育人的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家校協同育人的心得1
學校組織觀看教育部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播放的家庭
教育公開課,讓我有幸聆聽專家講座、接受新的家庭教育理念,真是感慨萬千!青少年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培養單靠學校教育不會成功,還需要家校通力協作。學校的專業性可以更好的教育培養孩子,同時也可以給家長切合的指導。通過此次家庭教育公開課,我獲得了更深的教育理解和感悟。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以及想法。學校和家庭要建立相對統一的教育理念,老師和家長需要密切配合,整體做到步調一致。但每個家庭針對自己孩子的獨特性格,應該有自己的教育方法,不是別人成功的案例,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就一定可行,適合的才是的。
學校注重的是孩子的學習、行為習慣的教育,作為家庭
應該是學校的一個延伸,老師把知識交給了孩子,如何運用知識,培養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是一節課兩節課就可以完成的,確實有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學校老師一個班級40名左右的`學生,老師會根據各個學生不同的特點,整體的引導教育孩子,但是沒有辦法如同父母一樣一對一的了解指導。同時愛的陪伴也會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最不可或缺的,只有陪伴后才會更了解,了解后才可能會找到最適合的。隨著孩子的成長,我們應該不過分的干預孩子的生活,但是卻需要做到了解自己的孩子,適時的提醒。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初期學習的時候很多是會去
模仿,我們在要求孩子的同時也應該對自己有所要求。以身作則有時候比威逼利誘管用很多。學校的老師不僅給孩子做了很好的榜樣,同時能看到每個孩子的優缺點,及時的同家長溝通。我們作為家長,也如同剛入學的學生一樣,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去聽取意見,聽取老師們專業的意見,才能更好的引導教育孩子,并且適應新時代帶來的變化。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他們的生命都是屬于自己的,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我們只能教會他們知識與道德,他們需要自己學會判斷和成長,最終成就適合自己獨特的人生。
家校協同育人的心得2
這堂課真的是說到我的心坎上了,對于孩子的情緒表達,家長該如何應對孩子的種種情況,今天終于得到了正確的解決方法,瞬間茅塞頓開!
所以很多時候,作為家長的我,耐心都是不足的,感覺總是雞飛狗跳的狀態,孩子的.情緒是負面的,我的情緒也被影響,然而卻找不到正確的方法去處理這個問題,但是聽了老師的解答之后,我終于知道問題的關鍵在哪了。問題就在我這個家長身上,我沒有在孩子向我表達情緒和意愿的時候,耐心的去了解孩子情緒背后的故事,導致孩子經常用些負面情緒去表達他們的想法,希望獲得我的關注和理解。老師們說的非常好,家長不該用孩子的情緒去對待孩子,作為家長,經常被孩子氣得情緒瞬間暴怒,這種情緒也影響了孩子,讓孩子認為這才是正確的表達方式。我們作為家長,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要學會在情緒要爆發的時候按下暫停鍵,給孩子和自己一個緩沖時間,把自己要沖出口的話語消化掉,換一種方式和情緒去和孩子溝通,才能獲得更好的結果。我們需要尊重孩子,傾聽孩子心聲,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問題,關注孩子的情緒很重要,不要老是罵孩子,孩子不開心了,跟他談談心,做到家校結合,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最后再次感謝老師的精彩講解,讓我們與孩子一起共同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
家校協同育人的心得3
季春時節,風光正好。20xx年4月16日,廣東省名校長工作室主持人團隊專項研修暨“家校社協同育人”主題論壇如期舉行。觀看完本次主題論壇,我對“家校協同育人”有進一步的認識。蘇霍姆林斯基說:“最完備的社會教育是學!彝ソ逃。”教育學上有一種理論:5+2=0,從這理論我們可以得知,唯有整合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好促進孩子健康全面發展。
一、從細節入手,用“真誠”換“信服”和“支持”。
家校溝通是有技巧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感情是在日常的相處中產生的。當前家校之間難以實現真正的合作,是因為缺失一些重要的東西。一是缺失信任,二是缺失感情。家長愿和老師溝通的前提是什么?那一定是他們對老師有一定的認可和信服,才可能有后續溝通。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的認知和判斷能力,所以若想讓家長信服,老師就必須真誠,多從細節處入手,讓家長們感受到老師工作之用心以及對學生的愛心,例如學生軍訓時,學生頂著烈日在訓練,老師們也沒閑著,提水,倒水,照顧身體不舒服的學生,配合教官規范學生的動作,看到老師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孩子們,家長也漸漸寬心,打從心底感謝老師,為家長日后支持老師的工作奠定基礎。家校協同育人的真正實現,不可能一蹴而就,班主任在家校協同育人中,一定要一步一個腳印,出現問題要溝通解決,進步要溝通表揚,以爭取更大的進步,思想要溝通,老師與家長之間盡量達成一致的理念,讓家長對老師放心,爭取家長的支持?赡茉谶@過程中,老師與家長們會有一些小摩擦,但細節決定成敗,作為教師,還是要把工作做到位,努力做到與家長共情、共信、共享、共育,最后實現合作共贏。
二、合理利用新媒體技術,構建家校聯系的溫馨港灣
新技術媒體的迅速發展,正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溝通方式以及思維方式等。作為新時代的老師,我們要緊跟時代步伐,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短信、電話、班級博客、QQ群、微信群、微信企業號、美篇等,能為家校溝通提供更多的渠道和便利,我們完全可以加以利用。至于什么時候選用哪一種技術手段,我個人做法如下:有急事時,電話聯系,確保溝通的及時性。發一般通知時,采用發校訊通以及發在微信群的方式,雙管齊下,確保每一個家長能收到通知。涉及到學生個人隱私問題又不急于一時去解決的問題,我一般采用發短信或者發微信的形式與家長聯系,畢竟家長也有工作要忙,而下班之后,老師也有家庭瑣事要忙,發個信息,家長方便時再回復,家校之間,相互理解,實現有效溝通。一些班集體活動的照片和視頻、學生的個人榮譽、學生的優秀作品等,我一般采用微信企業號去發布,因為發微信群,家長一發言,信息很容易就被覆蓋掉,發班級圈里,待家長有空時去看,感受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家長渴望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班級圈是家長了解孩子成長軌跡的一個很好的平臺;放學回家,家長還能與孩子交流,“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孩子了解到家長對自己的關注,意識到老師也不只是會“告狀”,有利于拉近孩子與家長、老師的關系,從而更有利于對孩子的引導教育。如無特殊情況,一個班級在一學年內是不會更換班主任的`,教育有其連續性,在日常班級管理中,我們會發現學生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也沒辦法通過班主任一次兩次的教育就能解決,我喜歡在每一次教育之后用美篇把整個過程記錄下來,甚至把自己當時的感受和心情寫下來,用文字的形式與學生對話,鞏固教育效果。
但要強調的是,在利用這些新技術媒體時,老師要注意哪些事情能公開發布,哪些不行,保護好學生的隱私;進行溝通聯系時,老師要說好每一句話,尊重家長,確保家校聯系的有效性。
三、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
家校協同育人的活動演變成為校方向家長的“告狀”行為,這不僅讓家長不喜歡,學生更是不喜歡。就如李家成教授說的,家校共育不能只是關注家長和老師的關系,還必須關注學生的基本訴求,要關注學生在家校共育中的核心作用。傳統家校協同育人中,學校教師將孩子的在校表現以短信、電話等方式向家長反映,以此取得家長的配合,但反映的內容大多是一些孩子在校所犯的錯誤或不良表現,而多數家長在收到“投訴”之后往往只針對這個錯誤行為做表面的處理,或批評教育,或懲罰約束。因此在孩子的眼中,這更像一次“告狀”,他們也很害怕教師和家長的接觸。
K·勒溫的研究揭示了一種規律,即在整體(團體)的水平上改變個體的態度或行為比單獨逐個改變個體更有功效。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尤其是在青春期階段,同伴的影響在其成長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中階段正是同伴力量發展的成形期。利用場論和團體動力理論,借助團體的力量來引導學生的發展,既能讓老師省時省力,又行之有效,還可以讓老師和學生在育人場中充分感受到班級的溫馨和校園生活的幸福。家長通過各種渠道能及時了解孩子取得的進步,與孩子分享快樂,并將這種快樂轉化為對孩子的鼓勵和對老師工作的支持。另一方面,班主任以及科任老師通過各種渠道對學生在各個方面的一些良好表現加以表揚和宣揚,有利于為班里其他同學樹立良好的榜樣,渲染良好的合作競爭氛圍。通過這樣一種“立足先進、注重真實、感召行動”的教育方法,對少年兒童進行教育,促進學生的道德生長。
教育是一項事關學校、家庭、社會的系統工程。老師工作的對象是人,人具有與生俱來的豐富而細膩的情感,但人與人之間信任的產生,需要一個過程。老師們想要獲得學生和家長的信任和支持,就必須在家校協同育人方面付諸努力,從相識、相知、互信,到攜起手來形成教育合力。家校協同育人的方式并不一定要高大上,合適便是最好的,根據具體的情況采用不同的方式,即使這個過程會有一些小摩擦,但我們還是得有“回首向來蕭瑟處,也與風雨也無晴”的淡然態度,不斷地摸索,讓孩子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家校協同育人的心得4
7月15日,我觀看了家庭教育公開課——《家庭建設與父母攜手育兒》,受益匪淺。
公開課中,劉慧教授和李寧老師講到,父母要學會讀懂孩子的表達,要重視孩子內心的感受,要允許孩子有情緒、幫助孩子管理情緒,父母要對孩子進行積極的語言引導,培養孩子正向積極樂觀的思維、表達和態度。
一直以來家長過多的重視孩子的學習,沒有重視孩子的心里感受,總是覺得父母做的一切是為他好,孩子就應該聽父母的,可平日里和孩子也會意見不一致,有時你說你的他根本聽不進去,作為家長還很生氣,認為孩子不聽話不懂事,不能理解家長的良苦用心。通過學習,我明白了,首先要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與孩子平等交流,鼓勵孩子把自己的感觸和情緒表達出來,正如兩位老師說的'給孩子最有價值的關心,而不是自以為是的對他好,要重視孩子的內心感受;當孩子有情緒時不能一味的打壓、批評,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了解孩子真正想表達的東西。其次身教重于言傳,父母首先做好自我的情緒控制,才能幫助孩子管理情緒。父母平日里不應該總說孩子這做的不夠好,那做的不對,應該以積極的語言與孩子溝通,善于發現細小的閃光點,父母的肯定有利于孩子形成正向積極的樂觀態度。
非常感謝學校、老師們給家長們提供的學習平臺,讓我們學到了很多科學的育兒方法和家庭教育理念,作為家長更要加強學習,與孩子相互促進,共同成長。
家校協同育人的心得5
在當今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學校的教育已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家庭和社會都需要與學校緊密合作,共同構建起育人網絡。家長是孩子最早的啟蒙老師,而社會則是孩子成長的重要環境。因此,學校、家庭和社會三者之間的緊密合作至關重要,共同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支持和引導。
江小妞的爸爸媽媽希望她性格開朗活潑,善于與同學們相處。在校園里,她是個熱愛運動的孩子,尤其喜歡在操場上奔跑玩耍。她總是充滿好奇心,喜歡探索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雖然是個小女生,但她總是調皮搗蛋,比如在排隊的時候,會跳來跳去地引起同學們的注意。上課時,她坐久了就會找個舒服的地方躺下,有時甚至躺在地板上。雖然有些同學不理解她的行為,但她的爸爸媽媽希望她可以保持自己的個性,快樂成長。
然而,江小妞在學校里也展現出了另一面。有一次,她不小心將玩具扔到了隔壁班的一名同學頭上。得知消息后,她的媽媽趕緊趕到學校,帶著同學去醫院檢查,一邊忙著安排一切,一邊不停地向同學的家長道歉。小妞看著這一幕,悔恨之情油然而生,眼淚止不住地流下來。她一會兒拉著媽媽的手,一會兒幫同學擦拭淚水,既懊悔又手足無措。另外一次,班上舉辦展示活動,小妞積極參與,一會兒幫忙女同學梳頭,一會兒協助體育代表維持隊伍秩序。
通過家訪,江小妞的家庭條件優越,父母工作繁忙,平時由姥姥照顧。為了彌補父母的缺席,他們經常帶著小妞外出旅行、參觀展覽或參加各種活動,只希望全家人都能開心快樂。因此,小妞性格開朗活潑,善良有愛心,但對生活細節不太在意,也缺乏與他人相處的經驗。
在幫助父母調整家庭教育方式方面,我們可以收集一些關于育兒注意事項、小學生成長規律等知識,并通過家校聯系平臺、校訊通等渠道分享給家長。同時,我們每周與家長進行一次電話溝通,共同商討如何引導孩子的教育方式。在幫助學生調整對江小妞的看法方面,我們可以利用家長會、節日活動等機會及時向全班同學和家長展示江小妞的另一面,讓大家能夠全面了解她。此外,我們還可以通過讓江小妞代表全班參加體育比賽、擔任老師小助手、維護活動秩序等方式,培養她的自我教育意識,增強她的自信心。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江小妞將不再是那個不受歡迎的小野馬。
父母的關愛、家庭環境和教育對青少年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對于留守子女來說,由于父母長時間不在身邊,他們無法享受到正常的家庭關愛和指導。缺乏家庭的溫暖和支持,留守子女可能會產生無助感、孤獨感和被遺棄感,影響其心理健康。他們可能變得內向、自卑、不善于交流,甚至表現出脆弱、易怒的性格特點。因此,家庭教育對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家長應該重視家庭教育,給予孩子充分的關愛和支持,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總之,在教育問題學生時,與家校聯系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家校緊密合作,共同配合,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我承認自己在教育問題學生方面的經驗還不夠豐富,工作中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但是我堅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不斷學習進步,與時俱進,積極嘗試各種方法,勇于實踐,努力做好家校工作,與家長們攜手為祖國未來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家校協同育人的心得6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教師。普及家庭教育科學知識,提高家長教育理念素養,是增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同向同步,實施素質教育、凝聚家校合力的重要環節。為更好地推進家校協同教育,11月13日下午,學校邀請了全體家委會委員,為進一步優化家校育人新思維,構建家校共育新氛圍進行了熱烈、積極地交流。
交流會上,朱文學校長首先為新一屆高一家委會委員們頒發聘書,代表學校對委員們在家校協同教育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表示充分肯定,并就一年來學校的整體工作,向家長們做了簡要介紹;德育處戴勇主任、教學處馬杰主任分別從學生“主題教育”、“行為養成”、“學情分析”等方面做了主題匯報。學校平穩推進,扎實有序的教育教學工作得到了與會家長們的一致認可。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秧。中國圣賢治家的綿遠家風是饋贈子孫的無價財富。學校邀請了蘇州科技大學教育學院牟艷杰副教授,為家長們帶來了“家風—無言的教育”主題講座。牟教授從傳統家風的核心精神、現代價值、原生家庭的不同類型等方面做了精彩的分享。作為家庭第一施教人的父母,注重家風、家訓、家庭教育傳承,指引孩子正確做人、踏實做事,起著奠基孩子人生的基礎作用。整場講座內容從實際出發、極具創新理念,家長們收獲頗豐。
家校溝通過程中,各位委員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各抒己見,對學校的發展也提出了很多建設性意見。在傾聽的.交流和訴求中,學校對家校規劃更充滿信心,讓彼此的心意化作行動,落地開花。
家校協同教育是孩子成長中最為關鍵的環節。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促進孩子全面發展,讓我們在六藝繽紛、家校聚力的氛圍中,更好地協同家校教育,助推學生成長成材之路越來越寬廣。
家校協同育人的心得7
9月1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女兒從這天開始正式踏上了通往小學的征程,我心情激動又忐忑,陪伴她參加了學校為新生準備的開學典禮。校園寧靜而美麗,老師們熱情而真誠,同學們個個可愛活潑,女兒在這里正式成為了金湖學校的一員。這是一個全新的開始,我期待著女兒在這里收獲知識、友誼和快樂。
我的女兒自小是奶奶和姥姥帶大的,我和她的爸爸工作都比較忙,對孩子的陪伴時間少,家中只有她一個孩子,我擔心她無法融入到班級中、擔心她會跟不上老師的教學進度、擔心她不適應學校的生活,可是眼見每天放學她興高采烈,晚上做夢的時候都會發生嘿嘿的笑聲,我知道她過得很開心,她喜歡學校、喜歡老師、喜歡同學、喜歡學校生活,她無數次眉飛色舞地跟我講,“老師夸我唱的.好,獎勵小貼紙了”“我交到新朋友了,她是個特別可愛的小姑娘”“老師說有的同學又開朗又活潑又聰明又聽話,我覺得老師是在夸我”……每每聽到這些,看著女兒的笑臉,我又開心又感動,我深深的感覺到了老師們在背后為孩子所做的努力和付出,因為有老師的傾心陪伴,孩子們才能享受如此美好的學校生活。
從我孩子開始上學到現在的9天里,學校和老師們并沒有急于趕進度,而是專注于培養孩子們良好的學習習慣。這讓我深受感動。在金湖學校,老師們并沒有簡單地增加課業和作業量來提高孩子們的成績,而是注重從根本上培養他們,為他們的長遠發展著想。他們從小著手,培養孩子們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我非常認同這種教育方式,這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選擇,我相信來金湖學校是正確的決定。開學前,教導處的李主任在家長會上說:“把孩子送到學校,你們放心!”我確實放心,因為老師們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他們的承諾。有了老師們,我真的很放心!
家校協同育人的心得8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新的教育形式下,對教育藝術、教育方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育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口頭傳授和書面教導,而是需要采取全方位、立體化的教育模式來適應當今社會的需求。在這個過程中,學校和家長之間的聯系變得至關重要。家校聯系不僅可以更真實、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行為和思想動向,還能夠幫助雙方更好地協作,共同關注孩子的成長。重視家校聯系工作,意味著掌握教育的主動權。因此,建立家校聯系平臺符合當前教育的需求,也是當前教育體系所重視的方向。
學校是青少年成長的重要陣地,但教育不能僅僅只靠學校,家庭是青少年成長的第一個環境,家長同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加強家校溝通,形成教育合力,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樣一個極其細微的任務!币虼耍瑢W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緊密相連,密不可分。
一、家校合力,才能有效的培養好孩子。
現在的孩子生活在網絡時代,成長環境更加復雜多變。家庭中孩子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往往會直接影響到他們在學校的表現。為了更全面地了解每個孩子的習慣、心理狀態和性格特點,學校老師需要和家長保持密切聯系。只有通過老師和家長之間充分的溝通和合作,共同探討孩子的教育問題并達成共識,才能全方位地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二、培養良好的習慣,受益終身。
習慣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對于人的思維和行為有著深遠的影響。正如一句諺語所說:“習慣成自然”,良好的習慣可以助力成功,而不良習慣則會導致失敗。因此,養成良好習慣顯得尤為重要。要養成一個習慣,通常需要持續21天的堅持。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學校老師的督促外,家長的監督和引導也至關重要。只有學校和家庭共同合作,督促孩子堅持養成好習慣,才能夠真正讓孩子受益終生。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我們可以從孩子的書寫、做作業以及生活方面入手。通過引導孩子在日常的小事情中養成良好的習慣,比如規范的書寫姿勢、按時完成作業、保持整潔等,潛移默化地讓他們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只有在學校和家庭共同努力下,才能夠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為他們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溝通消除偏差,正確看待孩子。
家長常常認為自己的孩子是無可挑剔的,對任何批評都不能接受。但其實,老師批評孩子是出于對孩子的關心和希望孩子進步的好意,并非針對個別孩子。保持家校一致對孩子的'教育有益處,有助于孩子改正缺點。同時,我們也要及時發現并肯定孩子的優點和進步,幫助他們建立自信。重視孩子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培養,而非只看重分數,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幫助。
家校共育就像是搭建一個良好的生態系統,學生是生命的種子,家庭是孕育成長的土壤,教師是引領與呵護的園丁,社會是包容的環境;只有種子茁壯成長,土壤肥沃滋養,園丁精心呵護,環境和諧包容,才能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堅實的支撐。
家校協同育人的心得9
對于孩子的情緒表達,如何正確解決孩子的種種情況,今天聽過兩位老師的解答之后,我終于知道問題的關鍵在哪了,問題真的`在我這個家長身上,我沒有在孩子向我表達情緒和意愿的時候,耐心地去了解孩子情緒背后的故事,導致孩子經常用負面情緒表達她們的想法,希望獲得我的關注和理解。
家長不該用孩子的情緒去對待孩子!作為家長,經常被孩子氣的情緒瞬間暴怒,這種情緒也影響了孩子,讓孩子認為這才是正確的表達方式。我們作為家長,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要學會在情緒即將爆發的時候按下暫停鍵,給孩子和自己一個緩沖時間,把自己要沖出口的話語消化掉,換一種方式和情緒去和孩子溝通,才能得到更好的結果。
家校協同育人的心得10
從我們家長及孩子的角度上講,雙減政策是弊大于利的,為什么這么說。那就要從校外教培行業興起的根源說起。 家長們為什么要補課?是希望孩子成果好。為什么希望成果好?由于考高中,考大學的淘汰率是客觀存在的。所以,廣闊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擁有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從而取得分數上的優勢。假如全部學?梢越o予同等的、優質的教育資源,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為什么家長還要去教培?
那么我們不看以前,只看現在。在初中升高中必須腰斬的情況下,我們剩余50%的孩子,十四五歲的孩子!必須去職業學校另謀出路!試問有多少家長愿意就此放棄繼續投入資源培育。
教育的公平性和高效性是永久存在沖突的,我的孩子在那50%升高中以外的成果中徘徊,但是我有資源,我有力氣賺錢,我有好的私教渠道,為了孩子家長們連命的可以不要,花些資源讓自己的孩子順利升學又有何不行?在這種中考、高考分流的指揮棒下,大多數的學生和家長不得不去競爭優質教育資源。 其實政策里有一條特殊好,“樂觀開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創建工作,促進新優質學校成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樂觀推動集團化辦學、學區化治理和城鄉學校共同體建設。” 推行下去勢必會平衡教育資源,讓學期房概念漸漸淡化。我所在的內蒙古包頭就已經推行很久了,實踐起來或許有諸多因素不便吧,效果甚微。
總之,一切為了孩子,一切為了國家,希望家長和學生,能夠真正的得到減負!更希望教育能實現真正的公平!
家校協同育人的心得11
今天,我們在20xx年廣東省名校長工作室主持人團隊專項研修暨“家校社協同育人”主題論壇中,目睹了名校長主持人的實踐教育家風采,了解學習了廣東省名校長工作室主持人辦學實踐創新成果。這次學習,我對“家校協同”又有了新的認識,特別是楊詠梅老師的關于“尊重兒童權利”的闡述。
兒童權利的實現是家庭教育的起點和歸宿。記得教育家陳鶴琴曾經指出,中國父母有三種錯誤的兒童觀,一是把孩子當作一個小人,是成人的雛形,二是當作父母的財產,三是認為孩子總是錯的,父母總是對的。顯然,當今家庭教育問題的癥結是家長漠視孩子的權利。
主觀隨意愛包辦、價值判斷易功利、面對差異難包容……很多家長都是按照成年人認定的理想模式和目標來左右孩子,忽視了孩子自身的生存、發展規律和需求。孩子對大人的言行表示不滿或反抗,是在表達自己的意愿,爭取決定自己事情的權利。在家庭教育中,與其說是當今的孩子不好管、跟父母“對著干”,倒不如說是父母把自己放在了與孩子對立的位置上,管孩子的.方式并不適合孩子的特點和他們真正的需求。
無論是“雙減”前,還是“雙減”后,家庭教育中唯一不能減的是家長在孩子教育中的責任。在“雙減”背景下,家庭教育更要回歸本源,那就要想辦法解決家庭教育中父母與兒童權利沖突的問題,從尊重兒童權利開始,如家長要增加對兒童權利的了解;增強對家庭教育的理解;改變觀念、充分認識和重視兒童參與權;增加對孩子的有效陪伴等,促使家庭教育良性發展。
家校協同育人的心得12
經過家校共育平臺里的專家講座,我深有感觸。我意識到,很多家長包括我自己在內,通常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忽略了生活習慣的培養。有些家長甚至認為,只要學習好了,其他方面的事情就無所謂了。然而,專家的講座讓我明白,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是相輔相成的。一個不注重個人衛生和生活習慣的人,很難在學習上保持高效和認真;一個生活懶散的人,也不太可能在學習上有出色的表現。因此,我們家長需要意識到,教育孩子不僅僅是關注他們的學業,更要注重培養他們的生活習慣,這樣才能全面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現如今,孩子們的勞動意識確實讓人感到擔憂。他們生活在舒適的環境中,家長包攬了大部分家務活,連最基本的打掃衛生、收拾桌面、分擔家務等都不自覺去做,有時候甚至需要家長用各種方法來激勵他們做一些象征性的勞動。久而久之,孩子們養成了嬌氣、懶惰的壞習慣。家長往往覺得孩子還小,認為隨著年齡增長,他們會懂得自覺幫忙家務,但最終才發現孩子長大后反而變得更加不懂事,無法體會父母的辛勞。
教育的重要性不僅在于傳授知識,更在于培養學生的品德和習慣。一位著名教育家曾經指出:“教育不但應當培養學生對勞動的尊重和熱愛,還要培養他們良好的勞動習慣!倍覄談趧邮桥囵B孩子勞動習慣的有效途徑,通過參與家務勞動,孩子能夠體會到勞動的價值,培養起勤勞、自立的品質,從而樹立起對勞動的尊重和熱愛。讓孩子在勞動中體驗成就感,明白自己的勞動可以為家庭帶來改變,培養出自信和責任感。勞動是一種美德,通過家務勞動的參與,孩子們能夠在實踐中感悟到勞動的意義,為將來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是非常重要的,這樣他們可以學會尊重家庭、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家務勞動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獨立能力,還可以讓他們體會到付出勞動的辛苦和收獲的快樂。所以,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參與適當的家務勞動,讓他們明白只有先從小事做起,才能做好更大的事情。
那么,家長怎么培養孩子愛勞動呢?
1、要培養孩子對勞動的興趣,可以根據他們好動、好模仿的特點來培養勞動觀念。孩子們通常喜歡模仿爸爸媽媽做的小事,并且得到表揚后會感到非常開心,家長應該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孩子覺得自己做得很好,從而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堅持下去。通過這樣的方式,孩子的無意識模仿行為會逐漸轉變為有意識的自覺行為。
2、在教育孩子時,經常給予肯定和鼓勵是非常重要的。當孩子取得勞動成果時,家長和老師都應該及時表揚和鼓勵,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同時,也要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教會他們如何吃飯、刷牙等基本動作。這樣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讓他們在成長過程中變得更加獨立和自信。
3、教育孩子學會一些簡單的勞動知識和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開始學習勞動的過程中,家長需要親自示范,手把手地教導,言傳身教。在教孩子的過程中,家長要注意安全和衛生問題,確保孩子在學習勞動的過程中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看了講座以后,從現在開始,一定要讓孩子學會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讓孩子從勞動中認識到勞動的價值,讓他們在勞動中體驗生活,鍛煉自己,培養他們自食其力、勤儉節約、吃苦耐勞的品質,讓孩子們樂在其中、學在其中、親身感受到幸福生活背后的心酸和不易,要讓孩子認識到勞動是父母、社會在他們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一種生活,是社會、父母對他們成長的一種磨礪,更是一種深深的愛。
家校協同育人的心得13
“雙減”是什么?“雙減”是減去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減去學習活動中機械重復而對開發學生智能無用的作業練習,減去過時、繁瑣與實際應用無關的教學內容。 我個人覺得,“雙減”是對老師而言是好的。老師為了減負,短時間內就得增加工作壓力,鉆研教學,備好課,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扎實,既不增加學生負擔,又能提高課堂效率,老師們教得快樂。
“雙減”最終的受益者是我們這些學生。想象一下,以后的課堂,每個同學都能得到公平的進展,全部的同學共同奔向同一個目標,不允許任何一個人落伍。課堂上,我們聚精會神的聽講;課后,我們以前的“海洋作業”會變成以后的“點滴作業”。以前,作業占用了我們大部分的時間,我們整日沉浸在作業的海洋里,抄抄抄,寫寫寫,做不完的作業,沒時間看電視,沒時間看課外書,沒時間玩游戲,沒時間鍛煉身體,沒時間出去逛,我們就像一個整天只會抄抄寫寫的學習機器。
而實施了“雙減”措施,我們將會有更多的時間,我們可以成群結隊地區圖書館,參加各種公益活動,加入喜歡地俱樂部,可以自由安閑干自己想干的事情了。這樣,周一至周五的校園內,每逢周末的公園里、游樂場里、廣場上處處都會是同學們玩耍的.身影與歡笑的聲音。這樣,不僅僅使我們得到了精神上地放松,而且還陶冶了每個人地情操,熬煉了我們自主學習地能力。
其實,我認為減負不僅僅是減輕課本上被束縛的知識,二十為了讓我們能夠有更多的額時間和經歷培育廣泛的愛好愛好,從而擴大自己的視野范圍,把握更多的課外知識,多了解社會,增強自己的實踐能力!半p減”這項措施真好,假如能真正的、長期的實施下去就更好了。
家校協同育人的心得14
為了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讓學生學會如何與身邊的人溝通,12月6日下午,南頭鎮中心小學三年6班開展了以“團結友愛,我愛我班”為主題的班會課,孩子們也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廖叔叔來給他們分享一個講座,他是我們班家委會的會長。
這節課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由班主任主持的“團結友愛,我愛我班”的主題班會,老師先帶著孩子們回憶了開學以來班集體的活動,讓學生談談自己對班級的感受,接著讓學生談談身邊樂于助人的同學,最后進行了“踩報紙”的游戲。學生們在這個過程中明白了團結互助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是由家委會會長廖叔叔主持的講座分享,廖叔叔圍繞著“孝”、“人”、“學”這三方面來告訴學生平時應該如何與父母、同學和老師相處和怎樣端正態度去學習。在朗朗讀書聲中,廖叔叔帶著同學們再次理解《弟子規》,學生們也從中懂得了很多道理,比如從“首孝悌”中明白了平時要做到孝順父母,從“過能改,歸于無”也明白到做人要有一顆寬容的心去包容他人。
通過此次活動,學生們深刻地明白了團結友愛,體諒包容他人的重要性!學生的.成長需要我們耐心的引導,讓家長走進課堂,加強學校與家長的聯系,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這是一場非常有意義的家校合作活動!
家校協同育人的心得15
父母要讀懂孩子“怪異”行為背后真實的愿望,在親子交往中,一個重要的原則是“遇事善為先”。看了教育公開課第二期,我很贊同這個觀點。
在孩子出現了與往常大不相同的行為時,家長應該及時對其進行耐心詢問,而不是急于追究,要發現孩子內心的善意。孩子有屬于自己的情感世界,他們有時候看似過激或令人生氣的行為可能只是為了求得家長和老師的關心和注意。家長要靜下心來,了解孩子的真實意圖,理解孩子們這些行為背后的'實際需求和善意舉動。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更多關注孩子的心里,走進孩子的世界,讓孩子們在呵護關愛下健康成長!
【家校協同育人的心得】相關文章:
家校社協同育人工作總結07-08
家校協同培訓心得10-13
宣傳好家校協同育人工作計劃06-16
家校協同育人筆記心得體會范文(精選7篇)04-24
家校協同育人心得體會范文(精選13篇)04-24
家校社協同育人培訓心得體會怎么寫02-20
家校社協同育人培訓心得體會(精選10篇)05-10
家校協同育人培訓心得體會(通用11篇)11-14
家校協同育人工作計劃(通用18篇)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