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活動心得體會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心得體會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么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心得體會1
今天真沒想到,我竟然會遇上地震。
事情是這樣的:中午睡午覺時,我睡不著,便在床上做仰臥起做。做著做著,就覺得不對,床一直在輕輕的搖晃。我一開始以為是我的'下鋪在搖晃,我沒有理他?伤孟窆室飧疫^不去,反而越搖越厲害。我一下子火了,真是敬酒不吃吃罰酒。沒想到下鋪對我說:“你在上面搖得我睡都睡不著,你不要搖了嗎!”呵,你行!還敢惡人先告狀。我被他氣得七竅生煙,話也說不出來。
這時候,我發現不對,鐵箱子沒有人碰,竟然自己在猛烈地響,把每個人都吵醒了。這決不是“鬧鬼”,白天是不可能“鬧鬼”的;叵肫鸬乩砝蠋熤v過知識,腦海中飛快的'閃出兩個可怕的字眼——地震。
我嚇了一大跳,趕緊從床上跳下來,匆忙穿好鞋子。邊穿邊叫醒一些還在睡的同學,叫其他醒了的同學一起往樓下跑。這時,整層樓都沸騰了,都急著往樓下跑,所以非常擁擠。到了樓下,我發現這地震并不那么可怕,就是住在高層有點搖搖晃晃。后來聽老師說這是大地震的余波。
我的天,余波都可以讓樓房遙遙晃晃,那主震該有多大的破壞力呀!地震真的好恐怖!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心得體會2
地震災害是世界上造成人們經濟損失最嚴重與人員傷亡最多的自然災害之一。我們要加強對地震科普知識的學習,正確地掌握避震和自救、互救的方法。
我們要聽地震預告,學會看地震發生前的預兆,比如:動物們的異常驚飛、逃竄、狂叫等,也可以預防災害的發生,以防在先及早報告、撤離。
當地震發生時,房屋倒塌后所形成的室內三角空間,往往是人們得以幸存的相對安全地點。特別是在樓房內的人,選擇廚房、衛生間等空間小的地方,還有不易倒塌的空間、墻角。桌子、床下等堅固家具空間的'地方都可以避震。及時得用坐墊等保護好頭部,不要盲目跳樓,使用電梯等。我們一定用科學的方法來保護好自己與家園,共同防止災害的發生。
今天是學校防震演習的日子,全體師生都參加了。具體的情況老師已經一遍又一遍地交代了我們每個同學!暗卣饋砹恕睆V播中傳來老師急促的喊聲。我們迅速將書包頂在頭上“嗖”地往外竄,每個同學都不想落后,發瘋似的往操場上跑去,老師則在一旁有條不紊地維
我們還要多看防震減災的書籍。把防震減災的知識告訴身邊的每一個人,讓這些知識一傳十、十傳百,讓每個人都知道在地震來到時,人人都知道如何保護自己,減少地震給我們帶來的災害。讓這些知識伴隨我們每一個人,讓我們每個人都有防震意識。
我們是祖國的建設者、保衛者,讓我們快快行動起來,共同防止災害的發生!胺勒饻p災,人人有責”讓我們共同祝愿明天的地球更加光明,更加燦爛!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心得體會3
今天我一如往常的和弟弟一起去上學,一到學校馬上進教室,準備打掃。工作完成后,大家坐在教室里面,準備開始今天的課程。不料幾分鐘后突然聽見來自地底下?轟轟轟的聲音,須臾間天搖地動,左右搖晃,站都站不穩,原來是地牛翻身了。老師迅速放下手中的課本,要大家馬上往空曠處避難,同學們各個驚慌失措神色緊張?的往操場上狂奔,好像受到驚嚇的羊群,我也嚇得魂飛魄散,全身都在顫抖,許多同學也驚嚇過度,忍不住哭了起來。這次地震搖了一分多鐘還沒停止,我腦海中突?然出現“世界末日”的影片,難道地球就要消失了嗎?我再也見不到我親愛的家人了嗎?天啊!我不要!心里面不斷的祈禱地震快停止,不久地牛就停止翻身,一切?恢復平靜,好在大家都平安無事。
今天的地震讓我感受到很大的震撼,平時學校都會定期做地震的`防災演練,但是我們都嘻嘻哈哈的打鬧,覺得很好玩,但這次的地震,學校能迅速的疏散所有的學生到空曠的'地方避難,將傷害降到最低,此時我才了解到平時就應該要未雨綢繆,事情發生時才可以很快的解決。這次的地震,至今回想起來仍心有余悸,大自然的力量真的是不容小覷。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心得體會4
從發生地震到房屋倒塌,一般只有十幾秒的時間。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在瞬間冷靜地作出正確的抉擇。強震襲來時人往往站立不穩。如果一時逃不出去,就近找個相對安全的地方蹲下或者趴下,同時,盡可能找個枕頭、坐墊、書包、臉盆或厚書本等護住頭、頸部,待地震過后再迅速撤離到室外開闊地帶。
1、在住宅(樓房和平房):要遠離外墻及門窗,可選擇廚房、浴室等開間小、不易塌落的地方躲藏。躲藏的具體位置可選擇桌子或床下旁邊,也可選擇堅固的家具旁或緊挨墻根的地方。住樓房的千萬不要跳樓!
2、在教室:學生應用書包護頭躲在課桌旁,地震過后由老師指揮有秩序地撤出教室。
3、在工作間:迅速關掉電源和氣源,就近躲藏在堅固的機器、設備或者辦公家具旁。
4、在商場、展廳、地鐵等公共場所:躲在堅固的'立柱或墻角下,避開玻璃櫥窗、廣告燈箱、高大貨架、大型吊燈等危險物。地震過后聽從工作人員指揮有序撤離。
5、在體育館、影劇院:護住頭部,蹲、伏到排椅旁。
6、在車輛中:司機要立即駕車駛離立交橋、高樓下、陡崖邊等危險地段,在開闊路面停車避震;乘客不要跳車,地震過后再下車疏散。
7、在開闊地:盡量避開擁擠的人流,一家人要集中在一起,照看好老人和兒童,避免走失。
8、特別提醒:地震時,許多習以為常的東西都可能成為致命“殺手”,必須予以高度提防。遠離高層建筑、煙囪、高大古樹等,特別要避開有玻璃幕墻的建筑物。躲開變壓器、電線桿、路燈、高壓線、廣告牌等高處的'危險物。躲開危房、危墻、狹窄的弄堂、修有高門臉和女兒墻的房屋、堆放得很高的建筑材料等易坍塌的危險物。不要使用電梯。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心得體會5
為了提高學生的安全防范能力,應對各種突發緊急事件的發生,我校組織學生進行了防震演習,每個班在進行班隊會時,按照不定時的.防震逃生演練方案進行了演練。
防震演習程序為:警報響起、各班自救、組織撤離、操場整隊、清點然拉響警報,班主任聽到警報迅速指揮學生不要慌亂并引導學生有秩序地逃離現場。人數、活動總結。
防震演習中,同學們能沉著冷靜,用書包或者其他能保護頭部的物件遮住腦袋,鉆到桌子底下,或跑到教室的墻角。老師組織學生有序地離開教室,撤離過程中,所有教師各負其責,維護秩序,使學生安全跑到操場。
這次安全防范演習,全校師生齊動員,教師準時到位,學生動作迅速,秩序良好。僅用了三分鐘時間就完成了就位部署,各班按原來位置站好。
但是在演習中學生進行間有講話現象,甚至有嬉笑現象,不夠嚴肅認真;下樓次序與路徑要進一步監管理順,做到合理、科學,避免擁擠;個別教師逃離動作慢。
通過這次演習,我也了解了一些小知識:當地震來臨時,不能跳樓,要切斷電源關掉煤氣,躲到衛生間里,或者躲在桌子下,因為墻壁倒塌時,桌子能為你承受重量。盡量避開玻璃,地震之后要迅速撤離,以防余震。如果在操場等室外,要離開教學樓、高壓電線、跑到空曠地帶。不要在加油站附近,因為地震發生時,加油站容易引起大火、爆炸。總之,當地震發生時,我們應該學會根據當時所處的場所和情境,采取自救措施。
我們學校經常進行演習,從而讓我們了解了許多自救措施,設想一下,如果不學會自救,地震真正到來時,就會驚慌失措,造成更大的人員傷亡,因此,面對突如其來的災害,采取科學的方法自救的非常重要的。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心得體會6
地震是一種突發性極強、破壞力極大的嚴重自然災害,其帶來的危害、造成的損失居各類自然災害之首。我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且地震活動頻繁、強度大、范圍廣。據統計,全球地震的十分之一發生在我國,上個世紀以來,因地震死亡的人數,我國就占到了百分之五十以上。盡管,從地震的板塊構成上看,大足屬于地震少發地區,相對來說比較安全,但大足也曾多次發生過地震,從這個意義上講,大足也不是絕對的'地震安全地區,也必須進行地震設防。因此加強地震科普知識的教育和宣傳,提高應對地震的意識和基本技能就顯得特別重要。
下午第二節課后,我校第一次“防地震緊急演練”開始了。下午三點二十五分,一聲急促的哨聲響徹整個校園,全校兩千多名學生在班主任老師的指揮下迅速抱頭、躲在桌子下面。十秒鐘過去了,長哨聲響起,全體師生緊急疏散,迅速沖出教室,在樓梯上我們自覺排成兩隊,整齊有序的跑到操場上指定的地點,這才松了一口氣。
在這次演練中,我獲得了許多知識,比如:在地震來臨時我們不要先急于往外跑,要先抱頭蹲下,躲在桌子下面或墻角邊,因為隨時都會有余震。在這次演習過程中,有的同學只是把它當作一次游戲,沒有重視起來。其實,在地震真的降臨的時候,過程就是這樣的,如果你現在不好好練習,到時候你就會不知所措的。
地震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通過教育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多個家庭影響一片社區,從而帶動和促進全社會的防震減災工作。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心得體會7
5月12日快到了,然而在去年的這一天,四川省汶川發生了里氏8.0級的大地震。面對難以抗拒的巨大天災,人類又一次表現出渺小與虛弱。我們除了震驚、悲哀、堅強之外,也需要反省,比如面對地震、海嘯、水災,如何自救?世界三大自然災害中,地震高居第一。
據《減災必讀》一書的統計,歷史上各種自然災害曾毀滅了世界各地52個城市,其中因地震而滅的城市就占了27個,超過一半;其余25個城市受毀于地震以外的如水災、火災、火山噴發、風災等。因此,地震災害作為自然災害的“群災之首”是名副其實地震的威力十分的大,為了不讓美麗的城市變成廢墟,為了不讓擁有幸福家庭的孩子變成孤兒……我們從小就要知道如何在地震中逃生,不要慌張地向戶外跑,請躲在桌子等堅固家具的下面,戶外的場合,要保護好頭部,避開危險之處。在汶川大地震中感人的場景隨處可見,有教師、有消防員、有母親……其中讓我最感動的就是一位50歲的男教師—譚千秋。他用自己的`生命在地震發生的一瞬間展開雙臂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來保護4名學生。最終被湖南省委書記張春賢譽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我們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保衛祖國、建設祖國是我們的責任。
所謂“防震減災,人人有責”。我們應該從小學習地震知識,學會如何預防地震。讓這知識伴隨著我們一輩子,讓我們把這些知識傳給每一個人,讓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知道防震意識,心中有“防震減災,人人有責”的想法,共創美好明天!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心得體會8
地震災害是世界上造成經濟損失最嚴重和人員傷亡最多的自然災害之一.在目前地震預報仍是個難題的情況下,我們要加強對地震科普知識的學習,以利于掌握正確的避震和自救、互救方法。
為了提高自救能力,在校領導的組織下,6月12日,我校組織全體師生進行了一次地震逃生演習。
上午九點,演習正式開始。當警報突然響起,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迅速拿著書或者是書包,來保護自己的頭部,蹲在桌子底下?拷T口的同學,將教室門打開后,盡量蜷曲身體,降低身體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品。整個動作要一步到位。嘈雜聲過后,師生們按照事先計劃的秩序有序的從教學樓逃離。這次的演習很成功,大家表現的都很不錯。
通過這次地震演習的親身體驗,真的是很受益匪淺。面對地震災害我們無法阻止它的到來,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學習和認識逃生技能來保衛自己的安全。通過這次演習,能增強學生自我保護的意識,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當災難來臨時,我們可以把災難控制到最低,而不再是什么都不懂,這個演習真的是很有必要。
地震是不可預測的,如果人類能夠預測地震的發生時間、震級和地區,如果我們學會了自救,就不會有那么多的生命消失。我們不甘心,雖然我們不可以預測地震的到來,但我們卻可以用防震知識武裝自己,來準確地防止和減少地震給我們帶來的.傷害。
那么,當地震災難降臨時,我們該怎么辦呢?
災難是人們預測不到的,只能靠我們自己來防止和地震造成的傷害,與其驚慌或者呆呆地等待救援,還不如全力自救。
地震太可怕了,它像一個魔鬼,使多少家庭變得妻離子散,使人們花了幾十年辛辛苦苦建造的建筑物在幾秒鐘內變成了廢墟,它獰笑著,毫不留情的奪走了數十億人生命,同時,它也使我們認識到了自己有多么的脆弱,多么無助。
但是,它也有弱點,既然它是魔鬼,我們就應該像那個聰明的農夫一樣,把它關到瓶子里去,讓它不能再作惡,防震演練就像那個瓶子。不要以為防震演練只是個兒戲,它可是幫你逮住魔鬼的好法寶,只要我們認真對待,記住老師說的每一句話,我相信,即使它有三頭六臂,也不能把我們怎么樣。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心得體會9
我們最熟悉的波動是觀察到水波。當向池塘里扔一塊石頭時水面被擾亂,以石頭入水處為中心有波紋向外擴展。這個波列是水波附近的水的顆粒運動造成的。然而水并沒有朝著水波傳播的方向流;如果水面浮著一個軟木塞,它將上下跳動,但并不會從原來位置移走。這個擾動由水粒的簡單前后運動連續地傳下去,從一個顆粒把運動傳給更前面的顆粒。這樣,水波攜帶石擊打破的水面的能量向池邊運移并在岸邊激起浪花。地震運動與此相當類似。我們感受到的搖動就是由地震波的能量產生的彈性巖石的震動。
第一類波的物理特性恰如聲波。聲波,乃至超聲波,都是在空氣里由交替的擠壓(推)和擴張(拉)而傳遞。因為液體、氣體和固體巖石一樣能夠被壓縮,同樣類型的波能在水體如海洋和湖泊及固體地球中穿過。在地震時,這種類型的波從斷裂處以同等速度向所有方向外傳,交替地擠壓和拉張它們穿過的巖石,其顆粒在這些波傳播的方向上向前和向后運動,換句話說,這些顆粒的運動是垂直于波前的。向前和向后的位移量稱為振幅。在地震學中,這種類型的波叫P波,即縱波,它是首先到達的波。
彈性巖石與空氣有所不同,空氣可受壓縮但不能剪切,而彈性物質通過使物體剪切和扭動,可以允許第二類波傳播。地震產生這種第二個到達的波叫S波。在S波通過時,巖石的表現與在P波傳播過程中的表現相當不同。因為S波涉及剪切而不是擠壓,使巖石顆粒的運動橫過運移方向。這些巖石運動可在一垂直向或水平面里,它們與光波的橫向運動相似。P和S波同時存在使地震波列成為具有獨特的性質組合,使之不同于光波或聲波的物理表現。因為液體或氣體內不可能發生剪切運動,S波不能在它們中傳播。P和S波這種截然不同的性質可被用來探測地球深部流體帶的存在。
S波具有偏振現象,只有那些在某個特定平面里橫向振動(上下、水平等)的那些光波能穿過偏光透鏡。穿過的光波稱之為平面偏振光。太陽光穿過大氣是沒有偏振的,即沒有光波振動的優選的橫方向。然而晶體的折射或通過特殊制造的塑料如偏光眼睛,可使非偏振光成為平面偏振光。
當S波穿過地球時,它們遇到構造不連續界面時會發生折射或反射,并使其振動方向發生偏振。當發生偏振的S波的巖石顆粒僅在水平面中運動時,稱為SH波。當巖石顆粒在含波傳播方向的'水質平面里運動時,這種S波稱為SV波。
大多數巖石,如果不強迫它以太大的振幅振動,具有線性彈性,即由于作用力而產生的變形隨作用力線性變化。這種線性彈性表現稱為服從虎克定律,是以與牛頓同時代的英國數學家羅伯特·虎克(1635~1703年)而命名的。相似的,地震時巖石將對增大的力按比例地增加變形。在大多數情況下,變形將保持在線彈性范圍,在搖動結束時巖石將回到原來位置。然而在地震事件中有時發生重要的例外表現,例如當強搖動發生于軟土壤時,會殘留永久的變形,波動變形后并不總能使土壤回到原位,在這種情況下,地震烈度較難預測。
彈性的運動提供了極好的啟示,說明當地震波通過巖石時能量是如何變化的。與彈簧壓縮或伸張有關的能量為彈性勢,與彈簧部件運動有關的能量是動能。任何時間的總能量都是彈性能量和運動能量二者之和。對于理想的彈性介質來說,總能量是一個常數。在波幅的位置,能量全部為彈性勢能;當彈簧振蕩到中間平衡位置時,能量全部為動能。我們曾假定沒有摩擦或耗散力存在,所以一旦往復彈性振動開始,它將以同樣幅度持續下去。這當然是一個理想的情況。在地震時,運動的巖石間的摩擦逐漸生熱而耗散一些波動的能量,除非有新的能源加進來,像振動的彈簧一樣,地球的震動將逐漸停息。對地震波能量耗散的測量提供了地球內部非彈性特性的重要信息,然而除摩擦耗散之外,地震震動隨傳播距離增加而逐漸減弱現象的形成還有其他因素。
由于聲波傳播時其波前面為一擴張的球面,攜帶的聲音隨著距離增加而減弱。與池塘外擴的水波相似,我們觀察到水波的高度或振幅,向外也逐漸減小。波幅減小是因為初始能量傳播越來越廣而產生衰減,這叫幾何擴散。這種類型的擴散也使通過地球巖石的地震波減弱。除非有特殊情況,否則地震波從震源向外傳播得越遠,它們的能量就衰減得越多。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心得體會10
今天下午發生的事真奇怪:兩點多時,我正在課桌上趴著玩紙片,突然感覺頭暈目眩,同學們也都在相互詢問怎么了。到了第二節課時,一個男老師匆忙的把我們全班都喊道了大操場上,“哇塞,這么多的人呀!”原來,全校的師生都來了。我們大約站了20分鐘以后,校長宣布全體放學!連書包都不用背!作業也不布置了!
走出校門,馬路上到處都站著老爺爺老奶奶,他們有的三個一群,五個一組;有的`帶著小板凳;有的懷抱嬰兒。文峰廣場上的人比星期天的人還多,連地下圖書城里都站了好多人。人們都在談論著什么,我覺得情況不妙,心里慌得厲害,就急急忙忙跑到媽媽辦公室。媽媽看到我噙著眼淚慌慌張張的樣子,告訴我:“別怕,別怕,是四川汶川發生了7.8級地震,我們許昌只是剛有感覺!比缓,她又打開互聯網,讓我從電腦上查看詳細的報道,原來就連北京都有震感,怪不得我感到頭暈呢!
哦!這下我突然明白了為什么家里的小金魚在新換的清水里也不停地喘氣;小兔子也發瘋似的撓箱子。小動物們在地震前夕都會有預感,比人類的儀器都先進,《百科全書》上說得真準。
不知道四川汶川的小朋友會不會受傷,我真擔心他們的狀況。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征文09-21
(精品)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征文07-20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優秀心得12-12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感悟心得04-27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征文(精選20篇)05-13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征文(精選6篇)04-28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征文(精選34篇)09-30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的征文(精選19篇)05-12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的征文(精選50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