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范文(通用8篇)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地理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范文(通用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地理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1
在這學期的頂崗實習期間,作為一名八年級的地理教師,我認真學習了初中新《地理課程標準》。地理新《課標》要實現的目標就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边@一目標體現了素質教育者的新思想、新觀念、新理論、新要求。首先,新《課標》在地理課程目標定位上有了變化,定位于“使學生具有作為一個公民所必需的地理科學素養”,而不是像過去地理課程所追求的培養地理學科專家那樣去確定目標,這是地理教育在新《課標》中升華的本質特征。其次,地理教育在新《課標》中的內容升華本質表現為:關注學生生活發展及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內容。第三,地理教育從實踐層面看,在新《課標》中從三個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突破,得以升華,其升華本質顯得地理教育越加具活力和魅力。地理新《課標》對我們的要求是,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生發展有用的地理;改變地理學習方式;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構建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建立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并重的評價機制。
一、對于教材新的感受
初中地理新《課程標準》提出:要教會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終身有用的地理。新課標地理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從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生學習出發,構建現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學科發展,適應社會生產生活需要的重要課程。他側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聯系生活,感悟知識。展開一個地理知識內容,首先考慮學生的生活情境生活體驗,讓學生從生活中感受地理。并應用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小知識解決大問題。新課程標準還特別注重要使學生具有初步地理素養,愛國意識,全球性認識,更加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構建開放式地理教育。
二、對于開放式課堂結構的學習
在傳統的應試教育中,教師是整個教育活動的中心,封閉的課堂是學生活動的唯一陣地,學生的思維束縛在教師預先設計的程序之中,缺乏自主性、積極性,因而扼殺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意識。
新地理課程理念要求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主張以老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引導學生從現實的生活經歷和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鼓勵積極探究,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和價值,形成主動的學習態度。因此,教師的教學設計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教材特征,從有利于學生發展的角度設計教學方法,開放課堂,充分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為學生創造主動、深入學習地理問題的機會,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探究式的學習中獲得有用的知識,繼續學習的能力和方法。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鍛練動手、動腦能力,初步獲得了人生的體驗,學得了繼續學習和探究問題的方法,并且培養了學生團隊精神,學會了相互交流,相互合作,這些無疑對學生將來的發展是大有好處的。
三、對于新師生關系感悟
在傳統教育模式下,教師的主要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在課堂是不斷地向學生灌輸教科書中的知識,教師的講授就是權威的結論,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慢慢地“消化”,師生之間缺乏合作、互動,相互交流,師生關系是一種明顯的不平等關系。
地理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學過程是學生進行認識活動從而獲得發展的過程,認識活動的承擔者是學生,而初中學生往往具有半幼稚和半成熟,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沖動性等各種矛盾相互交織的心理特征,往往不能全面評價自己和別人,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合作意識,要“擺正位子、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不以高高在上、唯我獨尊的權威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達到新課程強調的師生間互相交流、互相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互教互學的境界,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以實現教育“雙贏”。課堂上,以微笑對待每一位學生,允許他們提出任何質疑,哪怕是幼稚可笑的問題,以大海一樣的胸懷接納每一位學生的“邪端異說”,以朋友的身份對待他們的“錯誤”。讓學生在寬容、輕松的環境中,主動學習,積極參與,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總之,教師要多給學生一份信任,一份鼓勵,一次機會,多給一點關愛,師生間應該建立起平等、親切、和諧的關系。
四、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
地理老師應成為課程資源的開發者。課程是教學的載體,是教學存在的依據。課程資源是形成課程的要素,以及實施課程必要而直接的條件。課程需要良好的課程資源來支撐,沒有課程資源也就沒有課程而言。因此,新課程強調要積極并合理地利用學習校內外各種地理課程資源,使其為教學服務,提升教學質量。人們常常誤以為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就是唯一的課程資源,編寫教材、開發課程資源是學科專家的事,教師的任務就是教學,就是搬教參、教科書。這樣教師就成了教科書的機械執行者,也就喪失了課程意識和課程資源的開發能力。就地理課程而言,課程資源是指有利于實現課程目標的物質和條件的總稱。地理學科所具的物質,使其擁有極其豐富的課程資源。這些資源包括學生的經驗、生活環境、地理教學設備設施、社會資源和自然資源、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等等。如果能充分挖掘這些來自課內外各方面豐富的地理課程資源,對教學是大有裨益的?梢姡乩斫處熞袚鹫n程資源開發者的角色,實現課程資源的有效利用。另外,新課程對地理教師還提出新的能力要求,如具有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學研究能力等。因此,地理教師只有通過不斷深入地學習,提升自己,才能與時俱進,不斷發展,不斷創新。
地理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2
新的課程標準實施以來,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在地理教學新理念的指導下,我認真踐行新課標提出的要求,收獲了一些淺顯的認識。
一、運用新理念,實施新課程
國家新頒布的《地理課程標準》開篇指出:“地理課程的設置必須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應“學習對生活又用的地理”和“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不難看出,這一理念提出的目的是“改變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讓教學從單純注重知識的傳授向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的方向轉變,從而促進人的可持續發展。因而在實施地理新課程中,必須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讓學生的現實生活和可能生活成為“開放式地理課程”的一部分,正確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經歷與體驗出發,發現問題、積極探究、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養成關心社會生活的態度”,為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及終身學習打下必要的技能和基礎。 基于以上認識,我在處理地理新課程和現實生活關系時,常注意其間的密切聯系。例如,在“經緯網”教學中,就以學生看電影、找座位的生活經驗來安排教學活動,可讓學生憑電影票上的“幾排”、“幾座”次序,找到自己的座位,借助于這個實例,學習用經線、緯線的交叉點來確定地理位置的方法。當地理知識融入生活情景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很容易突破“經緯網定位”這一難點。
再如教學“氣候的變化”時,提前布置學生每晚收看電視天氣預報,學習播音員怎樣由衛星云圖預報天氣,分小組討論如何合理安排農事、調整出行計劃,感知氣溫和降水變化對當地居民生產生活的影響。通過學生自己的實踐和社會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事例,能讓學生認識到:很多地理知識就在身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和地理背景有著密切聯系,從而感到學習地理知識對自己的生活的確有用。在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和社會實踐中,學生獲取了新知識,形成了新經驗,拓寬了他們的地理學習空間。同樣,教學“我們需要潔凈的空氣”時,針對各地農民焚燒秸稈的做法,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農民這樣做的原因是什么?對本地空氣質量造成什么影響?如果自己經過這片田地時,你的感受是什么?在田地里燒秸稈會造成的直接和間接危害有哪些?進而思考討論有效利用秸稈的方法和減少空氣污染、降低大氣粉塵的措施。在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和社會實踐中,學生獲取了新知識,形成了新經驗,拓寬了他們的地理學習空間。
二、廢棄舊理念,改變學習方式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要求地理教學應從有利于學生“生活再現”和“終身發展”入手,建立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在教師的指導下,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與時俱進,轉變原有角色,從知識傳授者轉向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研究者、開發者,在民主教學氛圍中,師生形成“學習共同體”,形成互動交流的學習過程,擺脫過去學生被動接受、教師以“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為學生主動學習創造機會,為學生改變學習方式創造條件。讓學生在創設的問題情境中滿懷興致的自主學習;在分享經驗的同時進行有序的合作學習;在體驗地理知識的生成過程中,養成具有創新精神的探究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探究思維能力。使寬松的課堂環境、和諧的師生關系、充滿生活氣息的地理課程,成為學生張揚個性可持續成長的沃土。
具體在組織教學上,充分利用教材中“活動”欄目的文字、圖片、圖表、圖像系統以及質疑性的問題,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景,讓學生真正“活”起來、“動”起來。使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在“活動”中、在“合作”中、在“做”中得到充分發展,并在“參與”中得到快樂和滿足。例如,學習“地球和地圖”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用乒乓球制作簡易的地球模型、用橡皮泥制作地形模型;動手繪制校園或教室的平面圖、世界各大洲輪廓圖;動手拼補中國政區圖和大洲分布圖。其他活動還有:與學生一起討論保護“四合院”、“窯洞”等特色民居的方法;調查家庭生活條件在近二三十年來的變化;通過讓學生分角色扮演農民、開發商、政府人員、環保人士,來探討“熱帶雨林”的開發與保護;有時引導學生走進本村、本社區調查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特點,并能以地理小論文的形式發表自己對人口問題的看法。此外,教師可要求學生編輯地理專題知識墻報、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等,無不是讓學生走進自己的生活實際,自主體驗,參與實踐。這樣學生在獲得知識技能的同時,也受到科學方法的訓練,又體現出探究的樂趣。只有改變學習方式、拓展學生的地理視野,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滿足學生成長的多樣化需求。
三、善用評價制,促學生發展
新課改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體系,重視評價的激勵與改進功能,關注個體的進步和多方面的發展潛能。因此實施新課程中應有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如提倡使用成長記錄袋、學習日記和情景測驗等。一段激勵性的話語、一個豎起的拇指、一種會意的微笑都是我們常用的評價方法。教師要以寬容博大的心胸,真誠的面對自己的學生,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更要樹立每個學生都能成功的信念!皸l條大路通羅馬”,不以考分論英雄,讓“丑小鴨”在不久的將來,都能成為美麗的“白天鵝”
“地理學習評價要注重學生的學習結果,學習過程,以及學習實踐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的變化”。在教學活動中,筆者為激活學生思維,經常創設開放性問題,模擬現實生活情景,加強地理學習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引導學生能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例如結合每年的“環境日”“氣象日”“地球日”“人口日”讓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家庭采訪、實地觀測等活動。引導學生將自己的認識和體會寫下來,以此評價學生參與探索活動能力、評價學生對科學方法的掌握狀況。再如學習“陸地和海洋”一節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了大西洋兩岸的陸地輪廓很吻合這一特點,以此來評價學生觀察、分析、合作、交流的優良品質;還可通過對大陸形狀“北寬南窄”,像倒立三角形的探討、推測,去評價學生想象、猜測的科學探索能力;而由魏格納創建的“大陸漂移說”的過程,又可評價學生對科學知識獲得的艱辛歷程,有個良好的認識,進而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師善于抓住每個學生的“閃光點”,保護他們求知發問的勇氣和興趣,多鼓勵少指責,淡化不足,適時適度的進行激勵性評價,讓學生看到自己在學習中取得進步和成績,并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逐步成為適合時代發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識、有能力的創新型人才。
“給學生機會,讓學生自主體驗”,“給學生問題,讓學生自主找答案”,“給學生活動空間,促進學生發展”。總之,新的課改實踐呼喚新的教學思路對策,新的教育理念,必然會在課改實踐中逐步升華與完善。
地理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3
今年學校印發了高中地理新課標,通過學習,我深刻感受到了新課標帶來的沖擊,對新課標也有了新的認識。
一、高中地理課程體現基礎性、時代性和選擇性理念
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提出“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設計具有時代性和基礎性的高中地理課程,提供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知識,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生存能力。關注人口、資源、環境和區域發展等問題,以利于學生正確認識人地關系,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珍愛地球,善待環境”!皾M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建立富有多樣性、選擇性的高中地理課程,滿足學生探索自然奧秘、認識社會生活環境、掌握現代地理科學技術方法等不同學習需要”。
二、高中地理課程重視探究,注重過程與結果評價的結合
高中地理課程又提出“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考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重視學生的探究活動,不僅是地理課程而且是這次新一輪課程總體改革的重要理念。
傳統的地理教學“以本為本、以綱為綱”長期以來成為教師教學的基本依據,因而形成了“教師教課本,學生記課本,考試考課本”的教學,更多關注的是學生是否掌握了大綱要求的知識和技能,教學結果過分強調考試成績,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情感心理品質。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轉變學生機械模仿、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給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體驗主動學習和探索的“歷程”和“經歷”。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中“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這一條基本理念,除了“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以外,還強調“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考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這是因為,無論是開展野外觀察觀測、野外考察、社會調查等室外實習,或者是開展做實驗、制作學具等室內操作,都主要是讓學生自己觀察、操作、練習、驗證、搜尋、思索、判斷、分析。這樣既可提高地理學習對學生的吸引力,還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更能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進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潛能和創造力,有利于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高中地理課程基本理念“注重學習過程評價和學習結果評價的結合。重視反映學生發展狀況的過程性評價,實現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手段多樣化,強調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反思性評價與鼓勵性評價相結合”。
三、強調信息技術的應用
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理念“強調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地理教學的影響,營造有利于學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識和能力的教學環境”。這次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之一是要突出時代性,地理課程要突出時代性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關注現代信息技術對地理課程的影響,包括在地理課程內容選擇、地理教學方法運用和地理教學評價中,都要充分考慮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
當今世界,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地理信息技術對資源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經濟建設與社會進步的巨大作用日益顯著。從國家戰略的高度來講,基礎教育階段的地理信息技術素養教育也很緊迫。地理信息技術是地理科學發展的重要內容,加之其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和價值,將其納入高中階段的地理課程體系,意義重大。
四、存在的主要誤區
1、把課標直接移植成課堂教學目標。
地理課程標準是一種課程終結目標,而課堂教學目標是某節課依據課標,是為達到整個課程目標所需要的支持性前提。可以簡單認為,課標是目的,課堂教學目標是前提。所以,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如僅以課標作為課堂教學的目標,教師顯然無法具備明晰的行動綱領,無法彌補教材內容與課標的落差,無法調和教講授與學生活動的矛盾,更無法解決傳統經驗與教學方式變革之間的沖突,困惑與迷茫自然便接踵而至。
2、課堂教學目標表述機械套用課標結構。
新課標將總目標從知識與技能、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表述,我們常常不顧具體內容結構,把每節課的教學目標也都按此結構進行表述和執行,機械套用,從而帶來課堂教學目標的模糊與混亂。
五、有效解讀新課標,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深入解讀課標表述的內涵,明確學習結果與要求。新課標的表述中,教育術語諸如“說明”“分析”使用次數是最多的。前者需要學生搞清楚“為什么”后,再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這種聯系的內涵。后者需要學生能通過分解、辨別、概括形成認知策略。從本質上講,它們預示的結果都是學生要達成的問題解決的能力。下面是我從視頻學習中節選的“運用圖表說明大氣受熱過程”的課堂教學目標,供給大家看一下:
。1)了解大氣是指低層大氣;
。2)了解導致大氣受熱的直接熱源;
(3)辨別太陽輻射、地面輻射、大氣輻射對大氣熱量收支的影響;
。4)以及大氣對這些輻射的選擇性吸收;
。5)有繪制示意圖表示大氣熱力環流的技能;
。6)具有閱讀、分析城郊熱力環流和大氣溫室效應示意圖的技能;
(7)并且能用簡練的語言表述這些過程。
2、正確解讀課標的目標指向!明確教材內容的功能定位。
簡單的講,就是有些內容不是教學目的,就不需要去講授,從而人為加大難度。我們的真正目的是讓學生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培養出主動探究的能力。
3、科學解讀課標內隱的學習層級,明確課堂教學順序。
學生的各種更高一級的學習可能性隱含在比自身更低一級的學習結果之中,若要獲得某項能力,需以先前已獲得的其他一些前提能力為基礎。從這一角度講,每一個課標都內隱著促使學生形成能力與態度等的學習層級,理清了這一學習順序,教學的基本順序也就明朗了?傊抡n標的學習過程也是一個理性和創造的過程,需要每個教育工作者在把握學生學習心理的基礎上,對它進行深入的研究。
地理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4
新課標立足于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把學生學習地理從死記硬背和滿堂灌中解放出來,從而地理教學首先體現了教育的功能,關注人的素質的提升和人的發展。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理解和研討在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設計教學:
一、創設感性導入
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在新課開始前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展示感性材料,如:動畫,視頻等,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樣可以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形象化,有助于學生的理解。
二、將實際生活融入教學
感性的導入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但是隨后的教學活動難免要涉及教材知識,為了避免學生出現抵觸或逆反的心情,在教學中盡量將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融入課堂,利用地理知識解決,這樣能調動學生的求知欲,課堂才能真的活躍,效率才會高,學生也不會感到累。
三、將知識點進行升華,讓學生做真正的思考者
1.可以設計一些分歧性的問題,有利于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例如教材關于北京古城的保護與現代城市的建設之間存在的分歧。
2.假設性問題的提出;如中東地區的石油豐富,但是石油是非可再生的資源,如果石油枯竭之后如何發展?這樣設計可以引入資源的保護,合理利用,新能源的開發,自然也就理解了可持續發展。
四、教師必須寫好反思
在平時的教學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都是珍貴的案例,寫好教學反思能夠積累經驗,不斷提升自身。
地理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5
初中新課程改革是我國推行素質教育的一個嘗試。地理科目的新課程改革從教材、課程標準、教學評價機制、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大膽的改變。經過了為期兩天的培訓,對于初中地理新課改有了些許心得和體會,也發現了新課改的一些不足之處。
一、教材的改變與教輔材料的落后
(一)教材的改變
今年初一地理教材與往年有了非常明顯的改變,主要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1、取消了課本中對于重點內容的總結
新教材中已經取消了舊版本中各個章節重點內容的文字表述。在舊教材中,較易把握,而在新教材中,則需要學生自己去歸納和總結。
這個改變無疑是一個大膽而冒險的嘗試,其目的應該是為了加強學生的閱讀和歸納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希望學生能夠通過課堂的自主學習去總結本課的重點內容。但是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現在的學生不論從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課堂的領悟能力、學習基礎來看都無法達到新教材設計的初衷,再加之高一地理的學科地位,這種改變反而加重了教師以及學生在課堂教學上的負擔。
2、取消了一些基本知識的鋪墊
在舊教材中,每個章節的第一節課文都會對本單元所要用到的基礎知識先進行學習,再引出更深層次的內容,做到循序漸進,由簡而難,例如:舊教材《世界的海陸分布》中的比較。 新教材中則取消了這些基礎知識的鋪墊,這種內容上難度的突然增加使得學生無法適應學習這么抽象的內容,他們需要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補充舊教材中的基礎知識,才能夠較好地理解并掌握,無形中增加了教師的備課量和學生課堂的學習量。
3、案例、活動的增加
相對于舊教材而言,案例和活動的大量添加則是一個創新之處。新教材更加注重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通過案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直觀、生動。另外,個別活動的問題設計不科學,有些問法太簡單。
。ǘ┚毩暸c課改的不同步
任何一次教學改革都必須有相應的輔助措施,這次進行的新課改對于教材的改變只能說差強人意,但是練習和配套的地理圖冊則沒有任何的改變。其中所采用到的圖片、例題可以說和往年沒有不同,沒有體現出新課改的精神,問法還是老一套。因此,沒有一套與新課改相匹配的習題,使得教師在課后的知識鞏固手段上更加捉襟見肘。
二、教學評價機制的改變
傳統教學中,對于學生的評價機制是以考試分數為主要依據,而新課改則改變了這種模式。新課程改革中,對于學生的評定引入了大學的學分模式,除了以卷面測試來評定學生外,還加入了學習過程評價。學習過程評價是根據學生的出勤情況、課堂表現(學習態度、努力程度)、平時作業(完成質量)、探究活動、平時測試(進步程度)等確定分數,最終由學習過程評價和模塊考試兩者分數之和來確定學分。
應該說,新課程改革對于學生的評價更多地集中在學生的日常學習,也就是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培養,相對于以前的傳統評價模式更科學、更全面;而且學分制的提出,也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今年是海南省再次實行新課改的第一年,各個學校都在實施和探索中,但是每個教師心中都有一個指揮棒,那就是初中地理會考。只有初中地理會考的改革,才能很好的解放學生和一線教師,才能更好的執行新課改,在會考制度不變的情況之下,新課改也是很難進行下去。
三、教學方法的改變
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體,而學生只是被動地接收知識,基本上課堂屬于滿堂灌。而新課改理念下的課堂,更強調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通過教師的逐步啟發,結合課本案例,學生自主學習,從而獲得知識。
其出發點,無疑是很好的,對于學生的要求也是很高:
1、學生必須要有充分的知識積累;
2、要有很強的自我學習能力;
3、學生獲得知識的來源廣、渠道多。
而從實際情況看,能符合上述條件的學生是鳳毛麟角,一些重點中學的學生也許能夠達到要求,但是對于絕大多數中學來說是不切合實際的。
以上是我對于進行了一個學期的初中地理新課改的一些想法,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 不妥之處,請指正!
地理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6
今年開始的初中新課程改革是我國推行素質教育的一個嘗試。地理科目的新課程改革從教材、課程標準、教學評價機制、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大膽的改變。經過暑假對新課標的研讀,使我感觸頗多,特別是聆聽有關專家對地理新課標的解讀和新教材的詳細說明,使我對新一輪初中地理課程改革的認識也逐漸加深,受益良多。以下幾點是我對地理新課標的學習體會:
一、地理新課標更切合初中學生心理和生活需要
新課程內從學生社會需要、學生發展的角度去選取內容。更切合學生生活與社會發展的相關內容,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把自己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到現實社會,更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地理學習更利于自身的發展。
二、地理新課標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
新課標從側重教學結果轉向側重教學過程,教師要遵循學生發展的需要和狀況來設計課堂教學,以組織者的身份來參與學生的學習,改變以前的灌輸教學方式,注重引導學生學習的方式教學,引導學生分析知識形成的過程等,也就是課堂以學生為主,將素質教育落實到課堂中去。在新課標的引領下,我感悟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創設感性導入
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在新課開始前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展示感性材料,如:動畫,視頻等,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樣可以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形象化,有助于學生的理解。
2、將實際生活融入教學
感性的導入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但是隨后的教學活動難免要涉及教材知識,為了避免學生出現抵觸或逆反的心情,在教學中盡量將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融入課堂,利用地理知識解決,這樣能調動學生的求知欲,課堂才能真的活躍,效率才會高,學生也不會感到累,也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生存能力,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將知識點進行升華,讓學生做真正的思考者
可以設計一些分歧性的問題,有利于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例如教材關于北京古城的保護與現代城市的建設之間存在的分歧。假設性問題的提出;如中東地區的石油豐富,但是石油是非可再生的資源,如果石油枯竭之后如何發展?這樣設計可以引入資源的保護,合理利用,新能源的開發,自然也就理解了可持續發展。
4、教師必須寫好反思
在平時的教學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都是珍貴的案例,寫好教學反思能夠積累經驗,不斷提升自身。
三、地理新課標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地理新課程倡導建立具有“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特征的學習方式。要做到這點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題材以及學生感興趣的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特別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更能使學生學會學習,體現自我價值。
總之,地理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努力更新觀念認真去研讀地理新課程標準,用心去教學,才能更好地讓學生更多、更廣泛、更容易地學習到對生活有用的和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知識。
地理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7
炎炎七月17、18兩天,胡建強老師和我參加了全縣舉行的初中地理學科培訓學習。聆聽并參與了老師們的示范與展示,獲益良多。他們展示了教師的授課技藝與水平,讓我們真正體會到優秀教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手段的應用能力。以下是我們這次學習的一些具體的體會。
首先,他們的課前活動是豐富多樣的。在教師的啟發下每位同學都能很好的進行課前的預習,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就有了良好的開端,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的。教師設置懸念,注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講述海陸面積的時候,先提出問題,接著讓學生分組通過實驗解決問題。分工明確,一名同學閉眼點擊地球儀10次,兩人分別記錄點擊海陸的次數,一人記錄大家總結的結論。采用情景教學,問題的設置具有層次性、梯度性,有對問題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又通過活動得出結論,不生搬硬套,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又獲得了能力的提升。
其次,重視教師角色的轉變。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意義上的知識的傳授者和學生管理者向學生發展的促進者轉變,要最大限度的幫助學生挖掘自身潛能,喚起成長渴望,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幫助學生建立其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恰當的自我評價的機制。課堂教學實現了變教為誘、變教為導、變學為思、學思結合的科學的教學方式。注重“探究與滲透”的實踐活動,鞏固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最后,老師們有著良好的專業素質,有著職業生命的溫度、寬度和高度。扎實的教學基本功,較好的課堂調控能力,精心設計的備課,對教材把握的深度,這些都是我今后的工作中最值得學習和借鑒的方面。特別一提的是教師的板書、版圖和版畫。板書、版圖和版畫是地理課堂教學藝術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板書設計的美觀動人,吸引了我們,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板書不繁不空,不雜不亂,綱目清晰,層次分明,文字工整流暢,符號醒目美觀,色彩搭配合理,圖文并茂,突出了地理學科的特點。教師在運用是講繪結合,繪“形”繪色,引導學生一步步觀察,啟發其想象能力,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從而使學生形成了良好的地理觀念和概念,發展了地理思維能力。
勿庸質疑,學生越來越難教,面對學生的變化和問題,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的變化,以真誠的態度對待學生的問題。在實踐中鍛煉教育的智慧,提升教育的視野于境界。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的哲學在信息社會中已顯得底氣不足。如果是死水一潭,不僅一桶水不夠,十桶、百桶也不夠。教師需要的是長流常新的活水和學生近距離的溝通和交流。與學生共同學習,是適應新時代的基本要求。
地理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8
本人,由于工作在農村邊遠初中,沒有更好地了解現在教育的現狀和教師成長方面的情況,就像井底之蛙,對所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缺乏全面的了解。通過此次培訓,我清楚地知道了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所提出的要求。我們要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從事的教育工作,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不斷地總結自己的得失,提高認識,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教育發展對我們教師的要求。網絡研修,好處多多?梢哉f網頁學習的即時性,有利于我自主安排學習,減少了工作與學習的矛盾?梢哉f網頁學習的快捷性,有助于我提高學習和實踐應用的效率。
一、加強合作學習,注重情景教學
新課改倡導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學會學習,懂得合作。對于學生,伙伴之間通過傾聽、分享、交流、互助與反思,使每個人都可以從同伴那里獲得信息和啟示,進而豐富個體的情感和認識,促進學生順利地自我構建知識和創造知識。但要注意合作學習的誤區,合作學習不能簡單的停留。
二、教材的分析與運用,為教師們分析了教材,同時還教給了運用方法
近年來,各式各樣的教學模式層出不窮,人們對教學模式的研究越來越重視,面對著層出不窮的模式,許多人也隨波逐流,失去了自我。然而,要做好教學工作,只擁有教學模式還遠遠不夠。教學模式只不過是一個框架,就好像是一個人的骨架,只有把教學模式充分應用到教學中,讓其指導教學,教學模式才能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得到完善,確實推進素質教育,構建高效課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也使自己的教學水平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三、初中地理教學設計與有效教學,從地位與功能到設計與實施為我們做了具體的講解,再通過各種案例做了現場教學指導
各位專家在分析教學過程中都明確指出學習要拓展,注重和生活中的現象相結合,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關注熱點即關注生活。學習生活中的地理是地理課的一大重要特征,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課堂教學中通過實例,補充生活中的地理,采取聯系實際的方法,能更好的增加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認識問題的能力,鞏固所學的基本理論和觀點。
四、探究型初中地理教學內容選擇與實施:從理論依據到教學目標再到實施步驟,并結合相應的課堂實錄和活動評價做了很好的詮釋
各位專家強調:實現高效課堂給眾多老師指明了今后工作的方向,F在我們推行的模式,就是以構建高效課堂為重點。高效課堂就是要擺脫以前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把時間、主動權、思考的空間還給學生,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老師只要起到主導的作用就可以了。
五、區域地理教學策略與課程資源開發
所謂“互動”,就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學中在教師的啟發下引導學生去發現,在學生發現的要求下,促使教師去啟發,師生密切配合,在和諧、愉快的情境中實現教與學的共振,使得教學雙邊的各個要素的作用得到和諧而充分的發揮。教師抓住時機善于引導、教學方法靈活多變,教學內容引人入勝;學生在教師的誘導下善于思考、積極參與,并善于打破常規,產生奇思異想,使其能力不斷發展。
六、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
除了在課堂上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我還注重對學生課前預習能力和家里學習作業能力的培養。教給他們自學的方法,引導他們怎樣進行課前預習,把遇到的疑難問題記錄下來,以便在課堂上與老師和同學一起探討,提高學習效率,使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和學習興趣有了一定的提高。
1、培訓期間這些課程的設置,讓我受益匪淺:通過專家講解,讓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新課程標準規定,初中地理的目標是通過七、八年級地理課程的實施,學生能夠了解有關地球與地圖,了解環境與發展問題,獲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學習能力;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養成愛國主義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
通過這次培訓,彌補了我們在課標認識、使用方面的缺口。今后我校初中地理教研思路:1、樹立人人成才觀念,鼓勵個性發展。在地理學科教學知識時根據地理的學科特點,教師通過自己的科學邏輯思維,把地理的科學事實、專業知識,轉化成學生的認知邏輯。
2、拓展視野,多多學習,要求進步,努力上“好”課。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要求,總體而言如果這一堂課,學生的學習能力有了一點變化,向好的方向變化,那么說明這節課是成功的。怎么看學生的學習能力的變化?就是通過拓展訓練,看學生的知識的遷移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這次培訓是一次對教師專業成長極有意義的培訓,帶給我最深的體會就是教學不僅是一門復雜的學問,同時又是一門高超的藝術,需要我們不斷去研究,不斷地去反思,不斷地去提高。所以努力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化解課改下的困惑和煩惱,在以后的教學中將所學的理論不斷實踐,不斷提高。實現高效課堂,盡自己的最大能力為學生做的更好點。
【地理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地理新課標培訓研修總結(精選7篇)08-25
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11-24
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06-17
地理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07-15
2022年關于地理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通用21篇)07-11
學習地理新課標的心得體會范文01-21
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范文11-09
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范文01-20
英語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