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趣味歇后語釋疑
歇后語是漢語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是群眾在生活實踐中所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是一種短小、風趣、形象的語句。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老北京趣味歇后語釋疑,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二龍坑的鬼——跟上啦!
北京西城二龍坑,即前清鄭王府附近,辛亥后,府邸售與中國大學為校址。此處舊時是一片荒地,俗名“爛死崗子”。凡清貧人家死了人,無力發送出殯,多將死者尸體用蘆葦席卷裹埋葬于此。民間有“二龍坑鬧鬼” 的傳說,有人夜間倘若必須路過此處,須三五成群結伴,又唱又喊以壯膽,其實乃自欺欺人。
西直門到海淀——拉啦!
這是舊時北京人力車夫常說的一句諺語。
原來,由西直門到海淀距離不遠,而且是從市內去頤和園的必經之路。人們常借用這句歇后語表達兒童排泄糞便而不知預先告訴家長,卻以此詼諧之語道出。
天橋的把式——凈說不練。
北京天橋是舊時江湖賣藝人聚集的地方,其所練武藝,五花八門。有吞活蛇者,有吞寶劍、鐵球者,有以頭開磚者,有練刀槍把式兼賣大力丸者,有摔跤、耍中幡者……其實,天橋的把式并非凈說不練,如吞寶劍、吞鐵球、吞活蛇乃是真功夫,有時竟在表演時口吐鮮血,其艱苦可見。
打磨廠的大夫(醫生)——懂得帽(董德懋)!
北京正陽門外迤東有一條街,名叫“打磨廠”。當年在這條街路南有一位中醫師掛牌應診,此人姓董名德懋,醫術一般,故有此歇后語之流傳!岸妹眱?” 乃北京俗語,意即什么都不懂,帶有輕蔑的口氣。
老太太上電車——你先別吹!
舊時,北京有軌電車每到一站停下,待乘客登車畢,售票員則以銅哨通知司機啟行。車將開時,老太太從后面趕來,招呼售票員莫吹哨。此句乃諷刺愛“吹牛皮”者。
活躍于北京人口頭上的歇后語,其條目之多,不勝枚舉,其歷時之久,數百年而不衰;且涉及人物、政治、名勝、民俗、宗教等諸多方面之故事,內容豐富多彩而趣味盎然。
宛平城的知縣——一年一換。以及宛平城里做知縣——跪著的差使。
這兩條歇后語,迄今仍被上年紀的老北京人津津樂道。
宛平城位于北京西南,乃咽喉要道,拱衛京師之重鎮。按明清舊制,京師城區分別劃歸宛平縣和大興縣管轄,中軸線以西,皆屬宛平縣界,以東皆屬以大興縣界。
明清兩代時,上自皇帝下至朝廷重臣,凡赴西南各省辦事者,皆出入宛平城。京官出行,朝廷在此為其餞行,知縣須跪迎跪送;外埠封疆大吏進京先在宛平城落腳,知縣亦須跪迎跪送,絲毫不敢怠慢,故有“跪著的差使”一說。區區七品芝麻官,為一頂烏紗而常年卑躬屈節,亦良可嘆矣!
宛平縣管界內的先農壇,特為皇帝辟有一畝三分地,供其每年春季來此耕耘,以皇帝親事稼穡而告誡臣民莫違農時。秋收后,知縣照例須向皇帝征稅,以示皇帝帶頭遵紀守法。而七品知縣膽敢向皇上征稅,又有欺君犯上之罪,按律當斬,姑念其為國家收稅,死罪可免,而官是絕對不能再做了;实劢欢惡,即為宛平知縣罷免之時,久而久之遂成定例。
有關北京的歇后語的詳細解釋
北京話有大量歇后語,從來源分,一種是根據事物的情狀而編成的,另一種則有“典”可據。所謂“典”只是比喻的說法,如來源于某一民族,來源于某項民俗,來源于某歷史人物及其他等等。前一種很淺顯,易于了解。例如“小蔥拌豆腐——一青二白”。蔥莖色白,蔥葉色青,豆腐色白,拌之即呈一青二白!扒唷迸c“清”同音,于是指“清白”、“清楚”等意用之。又如“馬尾穿豆腐——提不起來了”。馬尾絲細而堅韌,穿入豆腐,怎能提起來呢!于是用以表示某人、事、物沒法提了。再如“土地爺撲螞蚱——慌了神兒啦”。土地爺是神仙,撲螞蚱手忙腳亂,于是說慌了神兒啦。這類例子不勝枚舉,如“凍豆腐——沒法拌”。凍豆腐不能拌著吃,“拌”與“辦”同音,指事情沒辦法而言。又如“炒蔥——癟啦”。蔥加熱一炒,就癟。于是借以說人窘了、困住了等意思。這屬于第一類。
第二類是有“典”的,有的來源于某項民俗,有的'來源于少數民族,有的來源于某歷史人物等等。北京是歷代古都,特別是滿族入關后以北京為中心長達二百數十年,滿族民俗和清代政治、軍事、經濟及其他諸種活動在北京話中留下大量痕跡,形成與此有關的話多歇后語。這與上述第一類不同,它不像第一類那樣直接取自事物的形狀,而是由“典”而生,所以不查清其年由形成的那個典故,就完全不明白該歇后語是怎樣形成的,就完全不明白為什么用這句話就影射出這個下句。為探京俗之源,必須講講這類歇后語的出處。這類歇后語不少,自然是難以盡述,茲舉些例句,以窺其源。
一、奶茶鋪的炕——窄長。
北京話諷刺某物過于窄長而極缺寬度時,常說“喝!這倒好!奶茶鋪的炕啊!”意思是譏諷這個東西過于窄長。
首先必須講清奶茶鋪是怎么回事。滿族先世原無奶食之習。后來諦構滿族共同體時將許多蒙古族人編入滿洲旗,隨著收來的蒙古族人日多,以后又編成蒙古八旗。自此,滿、蒙古二族人共同生產和生活,滿族人學會了吃奶茶。滿蒙旗人入關后,北京商界為應旗人生活之需,有人在街上開設奶茶鋪,售奶和奶制品。奶茶鋪店堂狹窄,只可順窗搭一窄長的炕,寬度只容一人坐,長度則可同時列坐十數人或更多。于是奶茶鋪的炕就以狹窄而長為突出的特征。奶茶鋪的窄長炕,給北京人極為深刻的印象,認為以此比喻物體太窄而無寬是最恰當的,于是形成了這句老北京歇后語。
北京最后一家關閉的奶茶鋪是西城護國寺街西口內路南的“香薷軒”,停業于1940年。
二、瘸子打圍——坐著喊。
北京話說人只動嘴而不動手去做為“瘸子打圍”,其下文是“坐著喊”。謂只是口中空喝,但不動手做。
這源自滿族人的圍獵方法。圍獵時眾人形成數層的大圈,由遠及近,人與人圍成由大及小的圈子。圈子形成后,先要大聲吶喊,滿語有個詞“嚇起伏獸”,指的就是這種吶喊。人形成圈,被包圍在圈內的獸類害怕而潛伏于草木叢中。人多,大聲喊叫,伏獸就跳躍而起,四下奔逃。這時,人手中執弓箭刀槍而追打四散的獸類。瘸子參加圍獵,只能坐在地上喊叫,但不能起來追打。因此而形成這句歇后語。把只動嘴而不動手的人比作參加打圍的瘸子,只管嘴里空喊,但不實際去干。
三、上墳的羊——豁出去啦。
所謂豁出去,指的是準死無疑,這條命是豁出去了。這源自古老的女真習俗。女真人及其后世滿族,殺豬祭天祭神,但對死者的墳墓則殺羊以祭,決不殺豬。滿人入關之初,仍守此舊俗。直到清代中期,滿族人上墳祭掃仍是牽羊到墳地,在先人墳墓前殺羊以為犧牲供品。清末旗人生活日艱,人們無力殺羊以祭,就攜帶羊肉上墳,總之是堅守不用豬肉祭祀先人墳墓。人們說上墳的羊是有去無還,一到墳地必定喪命。形成這句歇后語使用范圍甚廣,決不僅用于豁出命去,說豁出金錢,豁出做買賣賠本及其他,都可用此語。凡是下狠心,不顧后果,不考慮損失等等,都說“這回我是上墳的羊!”有時表現孤注一擲的心情,也用這句歇后語。
四、紙糊的驢——大嗓門兒。
北京話說人大聲吼叫或話音超過正常,常用這句歇后語以示貶意。這源自北京的“燒活”。滿族自古有焚燒衣服器物以祭死者之俗。人死后,將死者生前的衣物和使用器械在墳墓前焚燒!都t樓夢》寫尤二姐死后,賈璉悲痛之余將二姐生前衣服包了拿出去燒,這純系滿族舊俗。后來旗人無力燒真的衣物,于是“冥衣鋪”興起,仿真物而用紙糊成“燒活”,權當真物而焚,以祭亡人。北京的燒活手藝極精,糊什么像什么。糊車必有馬、騾、驢,為的是拉車。紙糊驢馬只顧外觀,并不管內部器官。因此,紙糊的驢的大長脖子就被看成大嗓。說人嗓門兒大,吵人,用紙糊的驢很合適,因為別的東西沒有那么大的嗓門兒。紙糊的驢與真驢大小相同,其脖子就是一個大空筒子。以其大空筒的脖子比大嗓門是很恰當的,F在的人沒見過燒活,但只要想想用紙糊個真驢大小的紙驢,其脖子必是個大空筒子。
【老北京趣味歇后語釋疑】相關文章:
趣味老北京歇后語釋疑12-20
趣味老北京歇后語釋疑12-08
老北京趣味歇后語集錦11-24
老北京歇后語的來源12-10
關于老北京歇后語精選04-26
趣味的歇后語11-30
經典的趣味歇后語12-18
經典的趣味歇后語精選12-18
趣味的歇后語精選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