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色彩的歇后語
導語:色彩的聯想帶有情緒性的表現。受到觀察者年齡、性別、性格、文化、教養、職業、民族、宗教、生活環境、時代背景、生活經歷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以下小編為大家介紹中國文化色彩的歇后語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中國文化色彩的歇后語
一種是邏輯推理式的,說明部分是從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結果。例如:
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
水仙不開花——裝蒜
啞巴吃黃蓮——有苦自己知(或“有苦說不出”)
還有一種是諧音的歇后語,他在前面一種類型的基礎上加入了諧音的要素。例如:
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孔夫子搬家——凈是輸(書)
火燒旗桿——長嘆(炭)
糞坑關刀——文(聞)也不能,武(捂)也不能。
百日不下雨——久情(晴)
百尺竿頭掛剪刀——高才(裁)
百川歸海——大勢所趨
歷史由來
最早出現“歇后”這一名稱是在唐代 。 《舊唐書。鄭綮列傳》中就已提到過所謂“鄭五歇后體”( 一種“歇后”體詩)。但它作為一種語言形式和語言現象,卻遠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如《戰國策。楚策四》 :“亡羊補牢,未為遲也�!币馑季褪钦f,丟失了羊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太晚。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語。
【拓展閱讀】
歇后語的意思是什么?歇后語類型和好處有哪些?
基本解釋
由兩部分組成的固定語句,前一部分多用比喻,像謎面,后一部分是本意,像謎底,通常只說前一部分,后一部分不言而喻
歇后語
基本概念歇后語是俗語的一種,多為群眾熟悉的語言。俗語包括諺語、熟語和歇后語三種形式,歇后語形式上是半截話,采用這種手法制作的聯語就是"歇后語"。
歇后語是中國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它一般由兩個部分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謎面,后半截是解釋、說明,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稱它為歇后語。
歇后語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濃郁的生活氣息幽默風趣,耐人尋味,為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古代的歇后語雖然很少見于文字記載,但在民間流傳肯定是不少的。如錢大昕《恒言錄》所載:"千里寄鵝毛,禮物輕情意重,復齋所載宋時諺也。"這類歇后語,直到今天還繼續為人們所使用。
用歇后語表達有什么好處
歇后語能使說話或文章詼諧、生動、形象。如:瞎子點燈——————白費蠟。生動形象,言簡意賅。這樣能增加聽眾或讀者興趣,有繼續聽下去或看下去的欲望,最終達到明白你所表達的中心思想。當然,歇后語應用也有一定范圍,一般在文學性作品里用得比較多。公文、報告、計劃等文體一般不用。
【中國文化色彩的歇后語】相關文章:
色彩理論的色彩分類10-29
色彩設計的色彩對比10-29
色彩有哪些種類-色彩的種類11-04
色彩的對比有哪些-色彩知識11-02
色彩運用技巧-拯救你的“色彩慌09-30
色彩的調色方法及色彩使用基礎09-18
色彩心理學書籍:《色彩的性格》09-09
三國演義中帶有喜劇色彩的歇后語09-13
色彩搭配有什么原理-色彩搭配的技巧11-12